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读考纲,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我们认真研2010年的新考纲,并和2007年的进行对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同时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生物命题指导思想,做到心中有数,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二:认真备课,集思广益
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环节,尽量让每节课都是高校课堂。
三: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
开学初我们就对学案的制作分好工,每个学案都提前一周制作好,做学案时我们都先集体讨论,主要负责人设计,再集体讨论,最后才定稿。我们的学案不是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填空,也不是列出表格让学生机械的接受老师总结出的知识网,而是给学生提出可思考性的问题,既培养学生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能力,有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认真搞好每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我们既夯实基础有注重培养能力。
这时的学生特点是:知识点遗忘较多,但是一翻开课本马上又觉的基础知识都会,但是不会更深入的去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就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先填写学案,老师批改再教,老师有目的的教学生有目的的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新授课的模式,基础的大部分都会的我们采用测验形式,易错点,易混点在课堂上反复举例讲解等,让学生感觉生物有学头。
习题的选择上,随堂练习我们选择简单的基础的,学生讨论后老师不用讲解,小单元和大单元的练习题和测试题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在对知识熟练的基础上进行自觉整合。
第二轮复习,我们把课堂更多的放给学生,学生自己先构建知识网络,老师批阅,选出各种形式的进行展示,老师对每一种适当补充,让学生整理出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知识网络形式。习题的选择开始想高考难度接近。
高三生物教师期末总结【1】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五、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六、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外,在做题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对知识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体会,最好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次在考试前翻看一下,会对你提高生物成绩很有帮助。
高三生物教师期末总结【2】 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现小结如下:
1、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A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特别是课改身份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B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2、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3、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4、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
日程
工作内容
6月1日-5日
1、打印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
2、上报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教师名单
6月6日-7日
1、发放市区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准考证。
2、各校领取中考及生物地理考试送考证。
6月12日
市区考生遗失准考证集中补办。
6月13日
1、各考点布置考点考场,下午4:00前各考点开放、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检查考点考场布置,接待省巡视组。市级赴三县巡视组到岗 。
6月14日-16日
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6月17日
1、上午10:00前各考点开放,生物地理考试考生熟悉考点考场;
2、下午2:00-4:00,初中生物地理考试。
6月18日前
1、各校完成考生政策加分申请审核。
2、市区各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导入中招报名系统。
6月17日-30日
市区及三县集中阅卷、登分统计、分数合成、打印成绩册。
6月下旬
1、完成中考志愿填报平台前期调试工作
2、召开市区普通高中志愿填报培训会
3、市区各报名点学校模拟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接收省五年制高职计划,
5、分别组织市区、及三县五年制高职、中职志愿填报宣传、培训会
7月2日(暂定)
公布中考成绩,各校领取成绩。
7月3日-4日
考生回报名点学校进行查分查卷登记。
7月4日
各校查分查卷汇总表导入中考中招系统(下午16:00截止)。
7月5日-6日
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查分查卷。
7月6日下午
1、反馈中考查分查卷结果。
2、三县上报成绩库。
7月上旬
上报中考成绩库至省考试院。
7月9日
公布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及成绩分档表。
7月11日--13日
1、市区各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校对、签名确认。
2、学生志愿确认表各校留存备查。
7月16日-18日
市区普通高中录取(提前批次、第一批次)录取。
7月19日
公布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19日-20日
1、市区普通高中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0日下午16:00)。
3、提前批、第一批次高中学校反馈考生报到情况(20日下午17:00)
7月21日
1、第一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
2、第一批次补录公布考生名单,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1日下午16:00)。
7月22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市级示范、一般高中、民办高中)录取;
2、公布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
7月23日-25日
1、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的录取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4日下午16:00)。
2、组织考生对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填报补录志愿(填报截止时间25日下午16:00)。
7月26日
第二批次未完成计划补录;公布第二批次补录考生名单。
7月27日
市区普通高中第二批次补录考生报到(报到截止时间27下午16:00)。
7月28-29日
1、校办市队运动员招生录取。
2、处理普通高中招生数据汇总等工作。
7月上旬
考试院对市区、三县进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及中职网上志愿填报指导培训
7月-8月
进行五年制高职及各类中职网上志愿填报及招生录取工作。(具体日程安排以省考试院下发文件为准)
11月-12月
1、中考中招工作总结,上报总结材料
2、参加省中考中招总结会议。
1打好化学基础
想要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构建起牢固的化学基础是非常关键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化学基础薄弱,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导致在化学考试中解答相关题目的时候,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无法准确做出判断,从而造成解题错误的情况,这样自然就会降低自身的化学成绩了。所以,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并不单纯是一些技巧上的问题,打牢自身的化学基础,才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
首先,要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形成牢固掌握。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诸如化学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规律等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要形成理解记忆,不仅要了解其内涵作用,更要理解其中规律
其次,要对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形成掌握。除了基础概念之外,在书本上的其他化学知识,也需要形成牢固掌握,尤其是一些在化学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考点,更应该注意。比如化学方程式配平这个点,在化学考试中几乎每次都会涉及,因此在学习中,就一定要对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形成掌握,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最后,要注重对化学知识的拓展。时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化学试题也在不断变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学试题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现象来设置试题。对此,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多聯系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明确其中化学原理,为化学考试奠定基础。
2掌握考试技巧
考试对于高中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通过对周围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都没有形成考试技巧,在考试中显得没有章法,从而导致考试不容易取得理想中的成绩。而且,高中化学考试往往是以理科综合的形式呈现,和物理、生物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这就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考试技巧。
第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考试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从理科综合的试题安排来看,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个部分,选择题的排列顺序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简答题的排列顺序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可以看出,化学试题都是排在中间,这就要求学生在考试时,根据自身的知识情况,对考试时间做出合理安排。[2]如果化学科目比较擅长,那么时间就可以少一点;如果化学科目不太擅长,时间则可以少一点。
第二,要合理规避难题。在化学考试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一时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快速突破,则可以选择跳过,先解答后边的题目。等能够解答的题目都解答完成以后,再来解答这些难题,如此可以提高考试解题的效率。
第三,要注意检查纠错。由于化学考试的时间紧迫,因为不少学生都是处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难免会出现解题失误。这些失误并非是知识上的不足造成的,很多是因为马虎导致的。所以,在化学考试中,完成试题解答之后,就要展开检查纠错。对把握高的题目快速浏览检查。对把握不高的题目,则需要仔细验证,查看是否存在错误。对于发现的错误,要予以纠正,减少失分,这样自然就可以提高化学考试成绩了。
3做好总结复习
每一次化学考试,都是一次检验,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化学学习上的不足。因此,在化学考试之后,尤其是在成绩公布和试卷讲解之后,更要及时进行总结复习。
第一步,要对此次考试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考试试卷,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记录,不仅要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更要厘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将其归纳出来,方便以后的学习。在总结的时候,不仅仅要总结知识上的不足,更要总结解题思维、解题技巧这些方面的不足,找出问题。
第二步,要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一方面,对于知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复习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对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不牢,则需要对其进行复习;对方程配平掌握不牢,则需要加强锻炼。另一方面,则需要对解题思维和技巧进行锻炼,提高自身的化学解题能力。
4结束语
化学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化学学习的成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努力学习之后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就要打好化学基础,掌握考试技巧,做好总结复习,不断解决自身的问题,提高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崔建玲,刘一兵.高一学生化学学科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化学教育,2015,36(01):61-64.
[2]王保兰.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对化学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学时代,2014(24):9-10.
[3]孙晶宇.对影响化学成绩的因素探讨及“后劲”能力的培养[J].快乐阅读,2012(18):20-21.
关键词:生物高考;备考;指导策略
为了提高高考复习的策略,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复习内容,在全面系统的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能够对历年真题进行系统练习,最终达到提高高考成绩的效率,这就需要在高考前期制定可行的生物高考备考策略,让学生少走弯路,在通过对知识以及题型的综合整理之后,建立知识框架体系,最终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前提下促进高考的成功率。
一、依靠《考试大纲》,狠抓基础知识
在制定高考计划之前需要认真仔细的阅读高考考试大纲,并且根据考试说明以及近3年的考试真题来系统的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在高考复习阶段,对考试大纲的阅读十分的重要,由于考试大纲它是对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理解了考纲的基础上对课本上的知识就有了具体的要求,能够通过教材的内容,来把握考试的方向,二者之间相互补充,制定考前最有效的计划,然而在考试说明的阅读中,就为学生提供了“考什么、怎样考”的思路,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高考中试题的难易程度,这样根据说明来系统的了解复习中对知识的分配,在备考阶段为基础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指导方案。能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好重难点突出,为备考阶段储蓄了丰富的知识量。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顺利的成功,因此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十分的有必要,这就需要在制定科学的计划中,首先要明确高考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逐步实施。通常在制定备考阶段的计划中,主要的是通过复习轮次时间具体进行的,因此这些计划具体的表现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是从高三入学开始到一模,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能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全面、系统的进行整理、归类,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需要做到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最终在练习中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第二轮复习: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在生物课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模块提炼,例如细胞、生物代谢、遗传、试验研究等奖所学的知识进行章节概括,这样根据练习来总结解题的思路以及解题的方法,最终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第三轮复习:在通过一、二轮复习之后,能够对生物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训练。这样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增强应试的能力。能够在高中的冲刺阶段,让学生在深层次训练中回归教材,在熟练做题的过程中,提高高考的自信心,能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做考前的最后准备。这些都需要在备考的阶段来根据时间以及内容的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在应试中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构建网络,提高效率
在备考阶段将生物学科所学的知识系统的进行复习,结合考纲以及考试说明全面的制定复习计划,这就需要在练习做题的过程中要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整理中将知识可以根据具体的章节或者是知识的模块进行系统化整理,建立知识网络框架。在通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中将练习的试题进行试题模块的整理,建立试题网络,在整理中建立详细的条理复习,这样能够不断的明确考试的动态,并且结合历年生物真题来提高复习的效率。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将重难点试题进行特殊化整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精选适合学生自己的习题,这种模块整理有助于构建网络化的复习,并且能够通过创新型试题来进一步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以至于在题海或者是所有的知识框架中做到有针对的复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以及题海战术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快速的寻找解题思路,并且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四、加强实验,突破难点
在通过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题海训练后,基本上完成了生物学考试部分,但是由于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为了能够将生物高考在考试中形成比较有效的考试效率以及良好的考试效果,这就需要在此基础上重视实验研究,能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进行重难点突出,将复习中遇到的知识难点以及在题海中出现的难点题型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试验验证生物结论,这种备考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更深理解,并且有助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样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出了实践验证,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五、总结
通过对生物学进行系统复习,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将繁重的复习任务进行系统分析,将知识与题海更加有效的运用,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中,系统化复习了生物学科,缩短了复习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复习的效率,这就需要在《考纲》以及《考试说明》的前提下,掌握高考的复习策略,能够通过师生共同配合,将生物学更加有效的完成备考工作,能够系统的将基础知识、典型题型、专题复习以及实验相结合,在这种完整的复习计划中,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提高应试技巧,这种生物学科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在高考中与其他学科的复习相连通,在高效的复习策略中,提高考试中的成功率。因此备考策略十分的重要,有助于考生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燕娜,孟康辉,任建军.生物高考备考中应加强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浅谈对生物解释性取向试题的备考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研究,2012(34).
[2]钟雪梅,万仲永,曹雪强,蔡星伟.生物高考备考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12(15).
高一期中考试反思总结
看着满满一墙初中的成绩单。曾经一时鱼跃水面,后又鱼沉海底。不知这一次的排名,又会落在那个区间内呢?
我承认,这高中第一次正式的考试,的确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今天知道了考试的分数,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下面还是像初中一样做一个总结反思。
语文,58分
我想在反思之前有必要说一下我来文科实验班的原因。很多初中同学听说我在文科实验班后都以为我在开玩笑,其实我是另有用意。初中时文科不差,但理科可以拔尖,问题是每次考试总是离满分差着一步,每次总会因粗心丢掉一两分。希望在高中能通过文科细腻的熏陶,将这个毛病改掉。课间时,亨告诉我你语文58分。我一开始还不太信,问了他一句是不是算少了十分,当我得知他和周老师都算了一遍,保证无误时,心中充满了惊讶,知道高中语文不可能再像初中一样考那么高,但也没意料到会挂科。周老师一定会找我谈话的,因为21分的选择我只拿到了9分,作文分也比较低,好像只有21分。和常识有关的选择基本全错,还是反映出自己一直以来在这方面的缺陷,对于作文,可能需要和周老师单独讨论一下,总感觉文章的感情差着一点,不知怎样表达。总之,这次语文对我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毕竟是文科班,对于一个擅长理科的男生,想要学好还是要花功夫的。还是那句话,语文学习要靠自己。
数学,81分
貌似数学考这么低也该打,至少对于我来说,那么简单的题,居然还会因为自己的粗枝大叶而白白丢掉了四五分。这次考完试下来,自己估的分是85分左右,发下卷子才发现因为细节问题又多扣了几分。看来我最大的毛病不改,理科就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英语,77分
这一次英语的成绩还算可以。前面的主观题(也就是选择题)还是主要的扣分点,后面作文方面感觉发挥还算正常。个人认为比较难的一类题是完形填空,中间的确有一些空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没有一番仔细的推理是出不来的。而且英语的作文比语文要简单一些,但要拿高分也不是那么容易。
物理,82分
听老师说,这回物理考试的选择题我是全对。当时就在想,咋考语文就不能全对呢?但同时张老师又跟我说了一下后面的大题丢分太多。中考时物理有将近三十多题,高中考试突然只有二十多题,做题时感觉心里有点虚,所以发挥不算太好。
化学,65分
这也是一门令我比较头疼的科目。所有的理科中就属化学最差。虽然初中当了一年的化学课代表,但貌似总有一层膜把我跟化学隔开。扣分最严重的还是在选择题,我发现这次考试选择题是有点和我过不去,要不全对,要不错得很惨。对于化学中错的那些题,主要原因还是在没能较好的理解那些公示所代表的意义,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也正是这个原因,使我化学一直没能出头。
生物,75分
这次考试中生物发挥得最好,也算为自己挽回了一点面子。其实生物并不难学,那些细胞的功能记主要的就行,大部分题是关于试验以及根据理论判断正误。学习生物最主要是要能发挥自己的联想,联想所有可能有的情况,这样做来,那些题也不觉难了。
人说:“考试考砸了生气有什么用?!多没出息!”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不太恰当。毕竟是人,不是机器人,都有七情六欲,我们也不像周老师,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不轻易表现自己的内心。考好了高兴,考砸了生气、伤心,这是很正常的,不存在什么有没有出息。必要的情绪是不可少的,然而后面的努力也很重要。初中物理老师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这一次考试给我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就可能我能不能在后半学期中将这压力转为动力,推动自己前进。
[关键词]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112-01
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与2011-2015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在知识点分布、考查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点,找出高考生物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和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而提出几点有效的备考策略。
一、2011-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
1.考点相对集中,但考查形式灵活。虽然近几年高考生物考查内容都有小幅度调整,但是总体考试内容和能力目标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的特点。但每次相同知识点的考查形式都不同。如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2015年侧重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现象,归纳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和场所,2016年则侧重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分析。
2.命题紧扣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非常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思维过程,问题多来自高中生物教材,甚至是教材中的原文。如2015年第31题生态部分,2016年第39题和第40题选考部分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或原句;其他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如动物激素调节、基因工程等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详细解答。对于实验部分则侧重对教材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的考查,而关于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等实验能力的考查较少。
3.高考生物体现高考改革需要,出现新变化。因使用省份的扩容和高考改革的需要,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在命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降低了生态学部分知识的比重,体现了高考改革把生态学放在选学部分的需要。第二,加大了对考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和严谨表达能力等的考查。如2016年第29题和第31题出现了原因分析,第30题和31题中出现了实验结论的归纳和“胞吞胞吐”等教材知识点共性的归纳,这些考试形式在以前的命题中基本没有出现过。第三,加大了对考生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力度。如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选择题除了第3题新出现酶的活力测定外,多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检验。
二、高三生物高效备考策略
1.立足考纲,读透教材。《考试大纲》(简称“考纲”)是基于新课标制定的备考引领性文件。教师在备考时应对生物考纲进行细化,在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对教材中生物基本概念和事实、生理过程和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相关的表述。特别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点和重点知识点的科学、严谨表述。在教学时举例要以教材中的实例为重,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实例中的生物学原理、清楚基本过程。
2.制订科学的备考计划。高三的备考时间有限,因此不同备考阶段要有所侧重。具体备考计划可分为以下阶段:①一轮复习重点放在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基本消除教材内容的盲点。对于一些重点考点和难点,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按部就班地完成知识点讲解,务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到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生理过程。②二轮复习主要是优秀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整合度和应用能力。
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夯实基础知识的步骤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夯实基础知识的步骤和方法一、落实考试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复习,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生物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知识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四、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现阶段还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失误、查漏补缺上。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识的覆盖面。
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复习时仔细看看,边看边思考,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错误有没有重犯。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高一生物的四步骤学习方法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三、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高一学好生物课的方法1、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让学生课外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生物信息。这不仅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主动性学习;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87-02
环境微生物学是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础,该课程也为后续的应用微生物学和微生物资源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教学面向本院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给水排水等四个专业二年级的所有学生。本课程分两部分: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原理,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原理等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微生物技术并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效果对整个学院的课程体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高校对各门学科的课时安排普遍较紧,本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就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并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学方法,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教材是体现教学要求和包含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合适的教材选择尤其重要。市场上有关环境微生物学的教材琳琅满目,环境科学专业基础特色的教材包括王国惠教授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教授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第2版)》、任南琪教授主编的《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等,注重突出微生物的独特性和微生物学在工业发酵生产中应用的教材以杨汝德教授主编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为代表,突出微生物基础理论和技能,同时符合生物工程课程体系的教材以诸葛健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为代表。但是核心内容大都一致,考虑本院学生的专业偏向工科和农学方面,因此选择了王家玲主编的《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作为课程授课的主要参考教材,很多高校如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制定参考书就是选用该教材。该教材知识点简洁凝练,条理明晰,在每章节后有相应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完全符合本科教学要求[1]。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是否交叉,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增删。针对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选修过生物学,适当减少中学生物中已经讲授过的一些基本内容;适当减少与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内容重复的部分,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部分、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等内容不再作为新知识讲解。适量增加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的知识点,如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具体应用,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机理,微生物相关的肥料、农药等;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比如说16SrDNA在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应用、序列分析、数据库检索方法及其在微生物分类学和系统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等。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后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增加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适当选择
1.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以板书、挂图或板图等形式介绍各类微生物的形态,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教学信息量有限,特别是一些图像资料难以展示,而且教学过程往往都是填鸭式的,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学习当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综合效果,具有清晰、美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课堂信息量增大后,学生出现跟不上记笔记、昏昏欲睡等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基于每种教学方法优缺点明显,将其合理运用,比如每节课的脉络知识点,可以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从而使知识完整化、脉络化;讲授具体内容时,特别是重难点的知识点,如细菌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细胞的分裂、蛋白质的合成,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影像资料,使抽象知识具体化[2]。
2.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微生物实验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是理论课的一个很好的延伸。理论课上大量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越听越疲劳、越听越厌倦;实验课上则完全相反,积极动手,对不懂的知识勇于提问。如讲授原核微生物的特点“肉眼不可见”,通过实验课上显微镜的放大得以“可见”;再比如霉菌的菌丝形态、菌落特点,理论课只能以图片形式出现,而实验课上观察到固体培养基上黑根霉、黄曲霉等菌落菌丝的具体形态。实验课不但有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基础实验,也有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会增加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门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状态,进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3-4]。
3.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老师的正确引导是一个组织专题讨论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准备阶段,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课题和具体准备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充分进行指导。(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当教学内容涉及到某个小组专题讨论的相关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容易理解和牢记相关的知识点。(3)安排学生到教师研究室参观,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和了解教师的科研活动,并介绍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做好历年的学生专题讨论的整理和总结,并将好的作品向学生重点介绍并点评。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1)通过全班学生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所涵盖的内容广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2)开阔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小组在广泛地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专题讨论题目,使学生积极性高涨。(3)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每个小组确定题目后,通过认真思考、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概括至撰写专题讨论稿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还能培养动手、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4)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专题的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报告、答疑的整个过程需要每个小组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专题讨论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更认识地对待课程的学习[5]。
三、考试方式的改革
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是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这种方式强调地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其弊端在于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思想上“唯成绩论,为考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期末考试临时突击,投机心理和功利主义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体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老师无从改进教学质量。因此考试方式也要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改变,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改革为: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可以调整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由若干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网络教育平台的课程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综述、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实验作业、上课出勤、课堂提问等方面。如果考试方式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而且,还会间接制约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必要的课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改革考试的方式之后,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四、结语
通过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性教学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类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燕滨,许巍.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学”课程教材分析与建设[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12-113.
[2]王君,于智勇.多媒体手段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7(3):67-69.
[3]周开胜.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0,(10):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