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的准则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吃饱、穿暖。又有人说,生活的准则是,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那么,生活的准则究竟是什么呢?
有这样一句话:人各心中一把尺。这尺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尺是用来量度的。那么这度又是什么呢?这度就是准则,人们心中处世的准则,对于人生需要的准则。我想,生活无所谓准则,生活的准则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贫穷可以是高尚的,富有可以是鄙俗的。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是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去生活的。善者可以无愧于心,恶人亦可以无愧于心。
其实,吃饱穿暖也好,无愧于心也好,应该是同时存在;而生活的准则又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可能昨天你很富裕,今天你一贫如洗,明天便背信弃义;也可能,昨天你一贫如洗,今天你富可敌国,明天还是背信弃义;可能昨天你背信弃义;今天你良心发现;明天便财德兼备;也可能昨天你助人为乐,今天你助人为乐,明天就舍己为人。可能……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可能。生活的准则就像是一条完美的曲线,随着人生的起伏而起伏。它与我们的人生曲线可以完全吻合,当我们的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的生活准则可以同样在低处徘徊;同样,当我们的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的生活准则可以处于高峰,这两条曲线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轴对称图形。另外,生活的准则也可以是一条比什么都直的直线,可以是一条向上的射线,更可以是一条向下的射线。
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的准则就是生活!也可以说,生活的准则就是人,就是我们自己!
生活准则是什么?每个人的准则是否一样呢?在字典里,准则就是言论、行为等所依据的原则。每一件事,都有它所依据的原则。而人的一生中的许许多多的事,无论大小,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准则,那边是生活的准则。
而我所认为的一个最重要的生活准则那就是——笑对人生。相信所有人都看过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画中的女人,雍容华贵,保持着笑容。可是谁又知道,当达芬奇画这幅画时,他刚刚失去她最心爱的女儿,可是,他选择的是以微笑来面对这一切。
1998年桑兰代表中国参加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但是这个阳光女孩用她的努力和坚强,以“桑兰式微笑”征服了无数世人。桑兰在受伤之后积极进行复健,并于2002年进入北京大学新闻系攻读学士学位,2007年7月桑兰从学校毕业。由于工作和康复原因,桑兰的本科学业用了5年的时间。 桑兰说,自己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北大人,北大有她身残后刻苦学习的日日夜夜,有帮助她生活学习的师长和同学,在这里她也获得了认识社会、过上另一种生活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她主持了一档奥运节目——《桑兰2008》虽然无法在赛场上奋斗,但是,桑兰说:“我会在主持人的岗位上,继续为我喜爱的运动事业做贡献。虽然我没有经验,还有身体的原因,但是我一定能面对的,我正在充实自己,学习文化。我可以做得很好的。”一路遇到重重的困难,桑兰告诉我们,她是凭着运动员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毅力走过来的。仔细的看桑兰的照片,几乎每一张都是微笑的。
笑是人们诠释心情的表达方式。笑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代表着乐观的人生观。也许我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我可以做一朵飘逸的白云;也许我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我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我无法拥有美丽的面庞,但我可以灿烂地微笑。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生活会更轻松。
生活的准则
小学刚刚毕业,就迎来了北京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从1908年到2008年的百年奥运,我得知北京奥运会有许多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为了北京奥运会,人人都想为奥运会做出贡献,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句话: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想为北京奥运会做出贡献的当然也少不了我。在暑假里,我想当一名奥运会的志愿者,我千方百计的想为其他人做出贡献,可是就是没有机会。当社区居委会的阿姨发给了我爸爸一件燕京啤酒的志愿者服装,并告诉他哪些天去巡逻时,我羡慕死我爸爸了,为什么爸爸都能当志愿者,而我还不行呢?过了几天,老妈拿着好几套兰色志愿者衣服给了我和爸爸一人一件,我很兴奋,因为我也能当上志愿者了。
开奥运会的时候,奥林匹克公园突然开放了,我还沉迷在奥运比赛中:秦凯跳水得冠军了、男子体操队和女子体操队也得冠军了、刘翔因伤退出比赛…不知什么时候妈妈跟我说:?我们单位组织去奥林匹克公园,正好你和你爸还有你卉卉姐姐一起去吧!?我非常兴奋,突然间我有了一个小小的疑问:“去那里当然和奥运会有关系啦,那跟志愿者有关吗?”那天,我们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这里有一些奥运场馆、花草树木,还有好几个与奥运会有关的建筑物,非常漂亮,我们玩儿的非常开心。
由于天气很热,所以我们三个人一个人买了一根冰棍,我吃的慢,当他们都吃完了走到另一个比赛场馆时,我才在原处吃完了冰棍,当我正要找他们时,突然有一位阿姨拿着照相机朝我走了过来,我想:“看样子是来找我帮忙的,呵,应该的应该的,谁让我今天穿着志愿者的服装呢。嘿嘿,体现志愿者我的威力的时候到啦!”“你好,能帮个忙吗?”阿姨说。“没问题,说吧!”我说。“你能帮我把我和这个水立方的角照下来吗?就按这个钮就照下来了。”阿姨疑惑的说。并往后退了几步,我爽快的答应了。爸爸照相就很好,所以我学着爸爸那样照相,照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当我给阿姨看的时候,她愉快的说:“你照的挺好的,谢谢你!”“哎!”我说。这一瞬间,我似乎找到了一颗爱心,快乐的心情挂在嘴角,我飞快的跑向爸爸身上,撞到了爸爸怀里,姐姐在一旁看到了,微微的一笑,说:“刘珊珊你可以呀!”我得意的说:“嘿嘿,那当然了!”于是带着这个愉快的心情继续向前走去,直到中午姐姐才到了我家
我不仅仅是去玩了,而且还亲身感受到了奥运。度过了完美的一天。
笑是人们诠释心情的表达方式。笑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代表着乐观的人生观。也许我无法成为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但我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小猪;也许我无法成为一棵万古长青的大树,但我成为一株无忧无虑的小草;也许我无法拥有美丽的面庞,但我可以灿烂地微笑。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生活会更轻松。
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挫折是他生活的主旋律,抑郁是他个人的大敌。但林肯还是挺了过来,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林肯喜欢笑,笑是他缓解压力的药方,笑可使他从无尽的烦恼中获得片刻的休息。更重要的是,笑可以升华林肯的情绪,使他及周围的人从“苦恼人的笑”中获取智慧的提示。
边城监狱副监狱长吴凌霄
根据省局苏狱委【】90号文件“关于开好监狱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精神对照《廉政准则》具体标准,对照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回顾上半年的我所分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讲讲个人一些体会。
一.学习体会:学习体会:综观《廉政准则》,它明确了8个方面的禁止,并将这8个方面的禁止细化为52个不准,涉及到领导干部履职、生活、家庭、作风、干部任用等各个方面。如何贯彻落实,作为监狱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常怀“三颗心”,才能使头脑清醒,言行一致,使《准则》成为自己的人生指南。
一是对《准则》要常怀敬畏心。《廉政准则》是规范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其中的8个方面“禁止”和52个“不准”,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准则》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对于监狱系统,如何规范使用刑法执行权(减刑假释权)、组织罪犯劳动权(监狱经营权)、人事管理权(干部晋升调动权)和后勤保障权(基本建设权),就是要按照《准则》,对号入座。如果我们监狱领导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走入,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身败名裂、断送前程、祸及家人。因此,我们监狱领导干部必须对《准则》心存敬畏,抓好《准则》的宣传学习,把《准则》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此外,还必须将形成的理念用于监狱管理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廉洁从政,真正做为民、务实、清廉的监狱领导干部。
二是对权力要常怀“平常心”《廉政准则》约束的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一言蔽之,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监狱领导干部要规范、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醒认识到“做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这些基本道理。同时,更要清楚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地行使权力,则警群喜,事业兴,己光荣;错误地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则警群怨,事业损,声名败,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每一个监狱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三是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作为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的诱惑,如果不能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明白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尤其我分管的基建项目,不适当的讲,也是高危职业,当诱惑渐欲迷人眼,就要炼得一双火眼金睛,识破诱惑背后的陷阱。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势必走上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像古人那样“一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自觉防止私欲膨胀;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监狱民警职工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二、自身存在的不足自身存在的不足
1、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当前监狱发展形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挑战,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自己不论在政治理论学习还是业务学习都不够深入细致,自学的主动性较差,缺乏钻研精神。在“廉政准则”重要思想学习中,还未能全面掌握其精髓。今后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探索学习方法,在理论深度上下工夫。
2、工作布置多,考核兑现少。自己往往把工作布置下去之后,对没有及时完成的基建项目,往往考虑客观因素的多,严格奖罚的少,怕影响民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与监区民警谈心少,没有及时了解基层民警的所思所想。平时工作中,主要与分管科室和挂钩单位民警交流的多,对基层其他监区民警交流的少,没有及时掌握他们对后勤服务诉求。今后我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从现在起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多倾听监区民警职工意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普遍要求。同时要将民警职工的一些好意见征集上来,在工作中加以运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做,调研才能收到实效,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当好助手,才能起到助手作用。
4、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转变,自己在把握全局,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到位,还需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积极配合大家的工作。
三、改进的方法措施针对以上自查出来的主要问题及主要表现,我将认真对照,切实整改,诚恳接受班子成员的批评监督,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学政治理论,学52个廉政准则,抓住其精神实质,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学业务,在基本建设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监狱管理知识方面下工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二是要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要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
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加强对基建项目和后勤服务工作管理,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大胆管理,勇于开拓,做好下半年民警备勤楼、武警营房扩建、教育培训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切实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落实。三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增强为基层一线服务意识。在下半年实际工作中,要围绕解决民警激励的问题和民警职工反映强烈的备勤住房、伙食管理和社区治安等突出问题着手,深入基层,掌握实情,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在工作中,落实《准则》规定要求;在工作中,查找自身不足,用实际行动加强行政后勤建设,取信于民,使人们满意。
四是要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以后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切实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为监狱事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英语幽默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35-02
引言
在每一种语言和文化里,幽默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现象,幽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正确地理解幽默,很好地运用幽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的良好方式。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有能力使用幽默的语言,使大学英语课更加有趣,使学生们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更加活跃和积极地学习英语。本文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个方面分析英语幽默,目的在于研究语用学规则和英语幽默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英语幽默;同时能在生活中成功地进行英语交际,有助于教师的英语教学。
一、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部分,是人们进行会话(语言交际)所遵守的准则,包括: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相关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合作原则要求每一个参与交谈的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交谈双方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应该存在一种默契,并且双方都遵守合作原则。只有会话双方在交谈时遵守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人们才能直接高效成功地进行交际。然而,在现实生活的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违反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说,违反准则也是遵守准则的一种方式,听话人要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来理解说话人更深一层的会话含义,这与会话的语境、会话双方的关系,以及会话双方的知识文化水平都是有一定关系的。
(一)违反量准则产生幽默
量准则是指说话人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正好是听话人想要得到的信息量。在双方交际的过程中,既不能提供多余的信息,也不能提供不足的信息。违反量准则在日常交际中是最为常见的,有时由于提供的信息过多或不足便会产生幽默。
Tom:“Do you know where Lucy lives?”
Jim:“Somewhere in the city,perhaps next to you.”
Tom问Jim Lucy住在哪里,Jim 回答说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可能就住在你隔壁。在这则对话里,Jim违反了量准则,他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回答Tom的问题,他的回答似乎在调侃Tom,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二)违反质准则产生幽默
质准则是指说话人不能说不真实的话或证据不足的话,这一准则重点强调说话的真实性。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说话人表面上说了谎话,违反了质准则,实际上会产生一种幽默的效果。
Peter:“How timid the sun is!”
John:“Why do you think so?”
Peter:“Because it only dares to come out in the daytime.”
Peter说太阳很胆小,因为太阳只敢在晚上出来。事实上,他知道太阳只有在白天才出来这是自然现象。在这则对话里,Peter违反了质准则,产生幽默。
(三)违反关系准则产生幽默
关系准则是指在对话中,会话双方应该说和话题相关的话。在日常交际会话中,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较少,在一些修辞中,例如隐喻和讽刺都是通过违反关系准则从而产生会话含义。有时听话人不直截了当地回答发话人的问题,有意无意地拐弯抹角地去回答问题,需要听话人通过分析和推理才能明白其话语的含义,就会违反关系准则,并且有时能产生幽默。
Librarian:“The librarian went over to a small, noisy boy. Please be quiet! The people around you can’t read!”
Boy:“They can’t? The boy asked curiously. Then what are they doing here?”
图书管理员让小男孩在图书管理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人读书,在正常情况下,小男孩应该表示歉意,但小男孩却反问图书管理员说如果他们不会读书,他们在图书馆干什么。在这则对话里,小男孩违背了关系准则,他的回答很可爱很有趣,产生幽默效果。
(四)违反方式准则产生幽默
方式准则对会话双方说话的方式提出了要求,会话双方要避免晦涩的语言和歧义的表达,说话要简明扼要,井井有条,不可以含糊其辞。但在日常会话中,有时会话双方有意无意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但却产生了幽默。
Child: “Mom, I could you please peel the apple for me?”
Mom: “It's so late that apples have already gone to bed.”
小孩想让妈妈给他削苹果吃,但是妈妈的回答没有直接说太晚了你不可以吃苹果,妈妈的回答很幽默,并且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她说现在太晚了苹果都已经睡觉了。在这则会话里,妈妈违反了方式原则,但这样的回答,既能委婉拒绝孩子的请求,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二、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现实生活中,礼貌在语言中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礼貌原则能够很好地建立交谈双方的友好关系和平等地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交际。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策略准则(Tact Maxim)、宽容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所谓的礼貌原则即“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何兆熊(1999: 222)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二者相辅相成,有时,为了礼貌原则会违反合作原则;有时,为了遵守合作原则可能违背礼貌原则,这取决于会话双方的目的。
Student:How is the exam?
Teacher:Someone failed the exam in our class.
学生问老师考试结果怎么样,老师说班里有人不及格,老师出于礼貌,不想伤害学生自尊心,没有直接说出班里考试不及格的人名。但在某种程度上,老师似乎违反了合作原则。在真实的会话中,说话双方很难做到同时遵守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这两个原则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三、结束语
合作原则是会话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要想真正理解英语幽默,就应当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其进行分析。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有了幽默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进行交际时,有时候可能会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其目的是为了制造幽默,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英语幽默同样也是一种修辞方式,在交际中,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推理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发话人的幽默所在。因此,本文从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幽默,旨在探究语用学规则和英语幽默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幽默,从而有助于英语交际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学分析[J].外国语,1998:(1).
[4]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In Peter Cole and Jerry Morgan (eds.)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1975:41-49.
关键词:诚信;准则;内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47—03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的首要素质就是其思想道德素养,“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也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在人的道德品质中,诚信是基础,因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就如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加之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不守诚信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考试作弊、背信违约、逃避还贷等。
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受制于多种内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因素、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我们不能否认道德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课程之外的诸多因素”,但大学在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诚信品质的养成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目的)就是通过诚信教育活动,能够使得被教育者在观念上信奉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在行动上按照诚信准则行事,从而做一个诚实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中就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一、诚信观念内化:确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的信仰
在诚信教育活动中,诚信观念内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努力使得受教育者在思想意识深入确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样一种信仰。只有使得被教育者在内心深处认同、接受诚信观念及准则,真正认识到诚信的价值,受教育者才可能按诚信准则行事。可以说,诚信观念内化是诚信教育活动取得是实效性的基本保障,也是关键。如果受教育者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清,仅仅依靠通过外在的力量强迫其按照诚信准则行事,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也是很难持久的。只有使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诚信的价值,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也才能使其在行为上符合诚信准则的要求。
诚信观念内化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包括社会的、家庭的以及受教育者自身的各种因素,同样也包括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尽完善的阶段,讲经济效益、讲竞争、讲等价交换等对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产生种种影响,再加上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都加大了诚信观念内化的难度,给诚信教育活动带了来巨大的阻力。因而,在使大学生实现诚信观念内化环节中,就必须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 注重对诚信内在合理性的解释
在诚信观念内化环节,受教育者对于诚信内在合理性的认同是极为关键的,“学生们不会仅仅因为教师告诉他们不诚实和失信是不可接受的就会更加诚实和守信。他们只有了解形成这些基本道德观念的原因——例如,只有当他们开始去思考人人都撒谎和失信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才会相信”,任何一种道德观念都有其内在根据,也只有在受教育者充分了解其内在根据后,他们才能真正相信。因而,在诚信教育过程巾,不仅要明白无误地告诉被教育者的行动路线,即应该如何做,而且更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实践表明,对于被教育者来说,只有当他们对诚信本身的内在合理性有深刻的把握,其行为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上符合诚信要求。人是有思想意识的高级动物,“他们即使在为生命而斗争的时候,也是在他们知道为什么的时候才斗争得最卖力气”。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其理性认识能力更强,缺乏他们自身对诚信内在合理性的把握,是很难使其确立对诚信的信仰,更不要说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只有使得被教育者明确诚信观念形成的内在根据,从而认识到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内在需要,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受教育者才能确信诚信的重要性,并能从理智的角度对诚信观念加以信奉。
2 注重开展讨论式教学
任何一种观念的内化,既需要接受者的自我感悟,也需要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接受者接受特定观念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学校的德育效果不够理想,与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够科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必须要改变依靠说教的方式。说教的方式,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许是必须的,但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是不够科学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因而,在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教授这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懂得该怎样引导一场生动的课堂讨论,而不仅仅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应该“越来越成为一位顺间,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比如仅仅告诉学生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告诫学生考试不要作弊,学生中的有些人可能并不会有深刻的认同。而通过讨论的方式,则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因不了解其中潜在的道德问题而无法作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推理能力。讨论式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观念内化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讨论,师生之间实现互动,教帅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特定问题的把握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因为每个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把握状况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思考,实现对特定问题中有关伦理意义的充分与明确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诚信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在思想意识中确立对诚信观念的认同。
3 注重诚信教育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任何道德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现实生活,“生活世界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获得发展驱力……生活世界是构成学生的各种认识的素材的主要来源”。道德规则也是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任何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脱离了生活的道德规则与道德观念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强调理论教育和现实生活的一致性,要倡导诚信教育生活化,而不能将诚信教育神秘化,要努力让受教育者在实践生活中加深对诚信观念与道德规则的理解、感悟与认同,从而真正将诚信观念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其根本目的其实就在于引导人们过一种道德的生活。因而,要使得受教育者内化诚信观念,成为自身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就必须注重诚信教育的生活化,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过一种诚实的生活。可以说,诚信教育的生活化是将诚信观念内化落到实处的必要手段。
二、确立准则:为行动确立标明路线
实现受教育者的诚信观念内化,是诚信教育活动取得实现的关键一环,但要使得受教育者在行为上表现为一个诚实的人,还必须具备其他条件。因为尽管解决了受教育者的观念认识,但并未能解决如何行动的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受教育者可能并不清楚如何做才是诚信的,比如,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发现身边某位同学犯错,按照诚信的一般原则,是应该向老师说实话。但考虑到同学感情,或担心同学知道是自己向老师报告的,同学可能会记恨自己,自己应该如何做,可能就不是很清楚。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特别是面临两难的伦理选择时,许多情况下是由于准则的缺失或对准则的缺乏了解。因而,诚信准则的确立也是诚信教育的重要一环。
所谓准则,指的是为实现某一价值所必须具有的行为方式,它明确地将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诚信是一种重要的价值,但诚信这一术语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规则。它只对于指导行为具有重要的指明方向价值,却缺乏指明具体的行动路线价值。比如,我们要求诚信考试,这是一种道德要求,或者是一种价值追求,但并未向行为者指明如何进行考试才是诚实的。这就需要将这种基本价值追求具体化,设定具体要求,即准则。这种准则就是独立答题,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应有的成绩,任何依靠其他手段获得成绩的行为都是不诚信的。可以说,离开了社会所设定的特定行为规范,被教育者在生活中将无所适从,或者将偏离正确的方向,诚信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难以实现的。
因而,在诚信教育活动中,诚信准则的确立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而具体的准则为被教育者将内在信仰外化为行为提供了可能,也是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有了准则,就可以为学生在进行行为选择时指明行动路线。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时,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按照诚信的要求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范设定。必须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是诚实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符合诚信要求的。
对于诚信准则的确立,必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准则要能够体现价值,因为准则是价值与行为的中介,准则是为实现价值而设定的,不能体现价值的准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准则自身都必须要具备合理的根据。其次,准则要明确具体、可行。准则的设定不尽要体现价值,最好能够为被教育者提供行动路线;否则,被教育者将面临困境而无法采取行动,在行为上也就难以符合诚信的要求。再次,准则要完善。要能够对被教育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作出尽可能的规范。这是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非常复杂但又十分重要的方面,尽管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规范已经很多,但还是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按规则行动
诚信信念的内化一方面是不可把握的,原因在于任何的思想意识只能通过行为加以观察,而行为与思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行为可能对应相反的意识;另一方面即使是内化了诚信信念,但在涉及具体利益等相关情况时,我们也不可能保证每一名受教育都能具备“慎独”的品质,完全按照社会所设定的行为准则行事。正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行为表现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这就要求在诚信教育活动中,还必须强化保障机制,以确保行为者在行为上表现为一个诚实的人。比如,诚信考试,可以说任何一个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但为何考试作弊却屡禁不止。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及其实施的不到位应该说具有很大关系。诚信教育的保障机制包括惩戒与激励两个方面,而且必须将惩戒与激励两者加以结合,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保障机制都是不健全的。
实施惩戒的目的是用以控制人性中恶的一面,对不按规制行事者进行惩戒,使之付出相应的代价,使其明确不讲诚信对自身的危害,从而尽可能将其行为约束在准则规定的范围内。因此,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与其告诉学生诚信的好处,有时不如使得学生懂得不诚信的害处。而激励的作用则在于对符合准则的行为进行鼓励与倡导,使行为者产生自豪感,确保受教育者拥有持续前行的内在动力。“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除了积极创造条件,形成外部的良好教育环境外,更主要的是激发受教育者自身增长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积极因素,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自律、自强、自觉、主动地把教育目标内化为思想动机,外化为适应和影响社会环境的实际行动,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始终保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动能力,具有抵制外部环境消极影响的免疫力”。发挥激励的作用,既要强调发挥社会激励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自我激励的功能,只有这样,激励机制才是健全的。
交大附中初三(9)班李悦滢
在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生活下去的本领。随着他们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们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准则。
我觉得我所秉承的生活准则就是中国古人所提出的中庸之道。简单点说,我认为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方与圆的智慧。
我一直认为做人应该外圆而内方。在懂得圆滑处事的同时又绝不在道德底线和做人原则上退缩。记得以前的我,向来是跟着感觉走。这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因而被现实的挫折一次次所教育。与此同时,我逐渐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即使你想把自己与世隔绝,实际上也绝对做不到,社会也不会允许。因此,学会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接人待物的本领,是一个人生存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而在这些为人处世的众多基本准则中,我认为,方与圆的准则无疑是最充满智慧的。
方是原则和规矩,圆是机变和灵活。方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圆是以万变应不变的锦囊。二者的结合所铸就的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既坚持原则又懂得灵活变通的人。这就是方与圆的智慧,这就是中庸之道,也是我所认可的生活准则。
方,就是要做人堂堂正正。自己始终遵循一种原则,不因外界事物而改变自身,也不因为自己的欲望而破坏规矩。古往今来被人们誉为英雄的人物基本上都具备着这种品质。
圆,就要懂得变通。以前我一直认为改变自己来将就他人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而现在我才发现,凡是能做到修其自身来适应社会的大多都是一些极为机智和聪明的人。这么说必有他的道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其实一定意义上就是懂得变通。能伸不能曲者,势必会被社会“修剪”其枝叶,而能伸又能屈的人才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生活的很安稳人。看似是他将就社会,实际上却是社会在成就他。
一句流行语这样说,“让理智牵着你的手,然后跟着感觉走”。我非常欣赏这种思想。无论何时,“随心”都会让人觉得快乐与自由,而一旦变成“随心所欲”,就必定会受到社会的钳制。小到警告,大到法律制裁。从前我一直认为这样生活缺乏自由,失去的生活的意义。现在我逐渐明白,其实不然。有时,生活的价值不在于你能在无限的空间中创造出多少无限的价值,而在于你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多少无限价值。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
以辩证的方圆观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是我的目标,甚至也是我所希望的一种生活方式。用“方”来规约自己,用“圆”来化解矛盾和烦恼;用“方”来让自己成熟,用“圆”来让自己有一颗“不老”的心;以“方”来让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立足,以“圆”来让自己在社会中生活得游刃有余。这或许就是方与圆的智慧吧。这或许就是我们大家应当遵循的基本生活准则。
人生在世,虽然诸如此类道理大家可能可以达成共识,能以方圆智慧作为自己生活准则的人也或许不少,但是能够真正做到方圆智慧准则的人又有多少?
我们都知道太过方正也许会被碰的头破血流,可多少人却为此“义无反顾”?我们也同样明白太过圆滑将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可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说到底,方圆的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无比艰难。他需要你经历世事、体味世事、感悟世事。就像是我们所说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样。上天是公平的,每一个人所要面对的挫折都是一样多的,至于你之后又为自己“创造”了多少,掌控权就全在你的手上了。
论文摘要: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受“会话准则”和“礼貌原则”的双重约束。按照“会话准则”.人们应直接了当地讲实话,而按照“礼貌原则”,人们往往采用非直接言语手段。其中,委婉说法最为典型。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产生忌讳心理;受性心理的影响,人们对性、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采用委婉说法。委婉说法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事物的承受能加同时,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尊重他人心理的自觉性,而娱悦心理又帮助创造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常发现,交际语言受“会话准则”和“非会话准则”的双重约束。比方说: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一位刚买了一件新衣服的熟人,而他认为这件衣服是不好看的或不适合他的朋友的。当这位熟人询问他对新衣服的看法时.按照“会话原则”,他必须说实话,即不“理想、而出于礼貌他又不想扫熟人的兴,就说道:“阿,还不错.”这样,他就处于双重约束之中了。
“会话准则”的理论是语言学家H.P.Gice。于1975年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提出的。它包括四个交际准则:
准则:
数量准则——说尽可能多但又不超过必要的话。
质量准则——只说你认为是真实的话。
关联准则——所说的话要与话题密切相关。
风格准则——表达要清楚,避免含糊其辞。
Grice把“非会话准则”又叫做“社会准则”。它实际上指的是“礼貌准则”(PoutenessMaxim).在性质上是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后来,学者们又把“礼貌准则”升格为“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并列,并进一步推出“得体原则”,“谦虚原则”等等。1981年,美国教授NealR.Norriek在其《非直接言语行为与双重约束》一文中,提出了“双重约束”理论(DoubleBinds)。他认为,在“会话准则”和“礼貌原则”之间,存在着准则冲突(Maximconnict)。如在下列至理名言中,就有
听两遍,说一遍。(Lisrentwice,speakonee.)
不要说话,除非别人对你说话。(Dont’tsPeakunlessspokento.)
不要跟陌生人讲话。(Dont’ttalktostrangers)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speechissilver,silence1isgold.)
以上这些符合“社会准则”的金玉良言,却明显地与“数量准则”冲突;而有教养,文明层次高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却不得不遵守这种原则。
再比如,在饭桌上,如果你说,“我去上厕所”,虽然内容真实,符合“质量原则”.却不如说“我出去一下就回”显得更符合“社会准则”。另外,西方人不喜欢说出自己的年龄、收入、信仰等;中国人坚持“和为贵”和“息争”的人情态度等.也与“会话准则”相悖.实际上,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可能随时地要么违背“会话准则”,要么违背“社会准则”。而“社会准则”总是压倒“会话准则”,这是人们在遵循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因为,当二者冲突时,“社会准则”比“会话准则”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而对“社会准则”的冒犯会激起道德上的非难.导致交际的失败。
一个人在以上两种准则相冲突的情景中说话时,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双重约束之中。要么吞吞吐吐.甚至张口结舌;要么说出自己立刻会感到后悔的话来。对“会话准则”的违反,会使听话者嗤之以鼻,或敬而远之。留意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不难发现上述现象。比如,在评选先进的活动中一个各方面表现不错的人,在别人推选他时,如他态度谦虚,会更受大家的尊敬。相反,如果没等大家发言,他就迫不及待地毛遂自荐,认为自己这好那也好,即使他讲的是实话,也会令大家反感,导致他威信大大下降。
语言交流中“双重约束”现象的存在,导致了非直接言语行为的发生,其中包括有意的模棱两可,请求中的虚拟语气,针对忌讳词语而产生的委婉用语.喻义言语行为中的暗喻和嘲弄,甚至还包括沉默或身势语中的无可奈何姿态和恭维话在内。
在非直接言语中,最为典型的语言手段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是摆脱语言双重约束的有效手段。它是用温和、客气、含糊、愉快的说法代替生硬、刺耳、粗鲁的说法,也就是用令人愉快的方式提及令人不愉快的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文化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禁忌的语言行为种类繁多.美国语言学家Bloom尔1d曾把其区分为“礼仪禁忌语”、“恶兆禁忌语”、“不体面禁忌语”。有的学者把它又分为:(l)以社会学为条件的禁忌语.如对官居高位的人的有关禁忌语,经济活动与技巧中的禁忌语等;(2)身体的个别部分和特殊身体条件的禁忌语,如性器宫、疾病、死亡等;(3)宗教禁忌语,等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忌讳而采用委婉语,这首先是旧时代的一个特征。特别是当人们对一些事物认识不清时,这些事物便带上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如对自然界的不理解,导致了恐惧,产生了迷信。超自然的神力.表现在外界的是水、火、风、雷,表现在人生的是生、老、病、死,并由此扩展到和这些有关的行为都成为禁忌的对象。例如,有些事物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似乎一提明了,就会让人想入非非,甚至想到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旧英国的社交场合中,leg(腿)常用limb(肢体)表示,比uy(肚子)比较粗俗,常用stomach(腹部)表示。“厕所”是不够“雅”的地方,不屑讲出来,所以,它的委婉的说法有;toilet(盗洗室)washcloset(洗手间),Gentleman’s/Lady’s(男子/女子),或者只用字母M/w来表示。随之,上厕所也就当然地有了许多委婉的说法,如:
Imustgotothebathroom.
Iwanttowashmyhands
I’11returninatninute.
Iwanttogosomewhere.
I’11gotothecomfortstation
可以发现,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委婉语言,更多的是受到某些社会因素的制约,与以下社会心理有关:
一、禁忌心理
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禁忌和委婉语象一对孪生兄弟便出现了。如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出于维护其地位的需要,都主张“避上讳”。如秦始皇的名字叫“赢政”,从他那个时期始,“正月”(去声)便被改读“正月”(阴平)。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封建社会及其等级制度的发展,“避上讳”的要求不断发展,以至出现了“避官讳”。如今.人们在称呼那些有点一官半职的人时,总是喜欢叫什么“李会计”,“王主任”、“张厅长”之类,就是采取遵循姓名禁忌语的逃脱路线,认为直呼其名是不敬的表现。
社会愈落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迷信色彩就愈重,人们越加迷信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唯恐冒犯它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船家忌说“沉”、“翻”;戏班子忌说“散”、“离”。为了图吉利,正月里人们不买鞋.怕把“邪”气招进来;吃梨时不切吃,怕和亲朋分“简”。今天,人类社会已高度发展,但人们在选用数字时仍避讳理,不能不说是封建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二、性心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忌讳首先表现在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人们对表现为慎重、冷静。性心理表现则为含蓄、羞涩。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很少是直接的,露骨的;而用含蓄、文雅的委婉语而代之,如“同房”,“同床”,“亲热”等。近年来,英语中的make拍ve()也被引用,给人以亲近、友爱的感觉,体现了正常性生活的男欢女爱,符合人们对此的审美心理。又如漂妓行为,向来被认为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但对这类肮脏事物.人们往往也冠以华丽的委婉词语,如旧时的妓院被称为“青楼”,“烟花柳巷”;为“烟花女气热衷此道的人自然就成了“寻花问柳者”了。
与性有关.尤其是与女性有关的生理现象,人们也往往产生避讳的态度。这符合女性羞涩的心理特点。如月经为“例假”,怀孕为“有喜了”,“快做妈妈了”等。又如“计划生育”本身就是个委婉词,但我们在对外宣传时,往往用的是familyptanning(家庭计划)。恋爱、结婚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最动人的事情,然而,受传统文化性心理的影响,人们谈及此事时仍很委婉。如解决婚姻问题是“个人间题”;找意中人是“找朋友”;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是“男朋友”,“女朋友”,几乎取代了未婚夫、未婚妻的说法。
三、承受心理
中华民族是承受力最强的民族之一。中国人民过去承受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近几百年来又承受了夕队的侵略和歧视。这种心理虽有麻木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忠厚善良的美德。委婉语的使用,可帮助人们提高对日常工作生活中许许多多难以承受事物的承受能力。
例如,在改革大潮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对其中的某些事物,一时间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自然会对这些事物的说法产生反感。而采用委婉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增加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冠以“市场疲软”、“经济失控”、“滑坡”等委婉语来回避;无工作的年青人被称作“待业青年”,“价格放开”几乎等于价格上涨;人们又把涨价称为“调价”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确实增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尊重他人的心理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夭,人们继承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弘扬了传省口见念中的美德,加上人们对语言美的追求,使得许多反映人们尊重他人心理的委婉语汇广为采用。例如,现代城市里“环卫工一,、“保洁员”不可缺少,而过去他们却被称作“掏粪工”、“扫马路的”。又如,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人的称谓也有很大的变化。对腐子、瞎子、聋子,不再称作“残废”,而称为“残疾人”,回避了“废”字,这样,在意义上就融进了残而不废,仍有作为的观念。过去.人们称智力不全者为“呆子”、“傻子”、“”.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人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弱智”这一词汇便走向了社会;随之,便有了“弱智学校”。这种委婉语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对低能弱智者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这类人的歧视心态,对他们也是个精神安慰。类似的例子在英语语言里也是俯拾皆是。如说某人耳聋,为“Sheishardofhearing.”(她耳背);清洁工是sanitaryengineer(卫生工程师);监狱称作correctionfactity(改正机构),称老年人为seniordtizens(长辈)等等。
五、娱乐心理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希望保持一种娱乐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所以人们非常讲究谴词造句,注意委婉语的使用.如喝酒过多,人们不说“喝醉了”,往往说“喝多了”,使人不致于马上联想到醉酒后的狼狈像。谈论某人的体型,不说胖,而说“丰满”;不说瘦,而说“苗条”。又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从青年步入中年,最后进入老年,这本是自然规律.但在不同文化的国家里,人们对“老”这样的词汇会作出不同的反映。在我国,我们称呼高龄的人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后面添上个“老”字以示恭敬,如“张老,您先请.”但这种尊称在英美人当中却行不通,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old(老)是“不中用了”的代名词.故nolonge;veryyoung(已不那么年轻了)要比old更容易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