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档案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档案管理理论的需要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面普及应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得档案部门的工作不在只是像以前那样的企业资料存储,而是一个具有文件收集、鉴定、查询、共享等功能的综合性的以数据库为主的系统。另外,由于企业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已由传统的档案接收方式转化为现代的网上传输等方式,因此传统的档案纸质管理也已转变为电子化管理,这对档案管理、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快速查找、网络信息共享等。
(二)工作效率及工作成本的需要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在资料收集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在资料应用时会浪费工作人员大量时间,在查询档案信息时路途远、耗时长、满足不了企业各单位利用者的快速查询、利用档案的需求。另外,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数量不可避免的增加,而无限地扩大档案储存室面积、设备以及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成本也会大幅上涨。而信息化的档案不仅可实现工作人员的及时查询、充分共享,更能够为企业在档案室扩建等方面节省开支。
(三)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更好地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企业要求档案机构要实现多复合型功能,要具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来对档案进行信息录入,同时也要求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效率性。企业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档案数据集都应存储在总公司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以便企业总部能及时了解各分公司的运营情况,同时当各分公司需要本公司数据库时,在得到授权许可时,可进行访问。另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平台,有助于企业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意向等,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很好的宣传产品服务等,有效地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一)资源共享、提高效率
所谓的信息化时代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资源的共享,很多学者已经指出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信息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档案有利于实现中小企业的资源共享。同时信息化的档案极大地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完成档案检索和立卷归档,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建档时间,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快速查询、高效利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为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等提供智能化服务,企业档案存储和记忆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知识的历史积累[4]。信息化的档案明显缩短了二次文献信息编著的时间,同时传统档案管理下的检索方式是档案管理人员从档案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然后根据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5]。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后,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即时查询,可以通过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等查询方式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大量资料。这不仅将档案管理人员从以前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快速备份、高效管理
由于火灾、地震、虫害、鼠害方式对企业档案的损害越来越重,企业通常会采取档案备份的手段来尽量减少档案损伤,传统档案在备份时不仅大量的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在档案室面积、设备等方面的压力。信息化后的档案信息备份,档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简单地系统内数据读取,然后根据企业数据的需要进行定位、存储、编辑、修改等工作,实现了企业档案信息的快速备份,让档案管理人员更加简便快捷的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
(四)利于决策、增加效益
中小企业的档案资料详细记载着的企业发展至今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活动失误等资料,企业通过对完整、有效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有利于企业在发展中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创新等工作的有效进行,以达到企业的决策及时、管理得当。这也使得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不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支持体系
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时,要在前期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将复杂的软件、硬件、业务工作等有机结合连接成完整、可靠和有效的整体,达到满足用户要求的完整体系[6]。
(一)网络系统的建设
网络系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存在环境,网络信息系统包括外部网络系统和内部网络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外部网络系统的要求是具有稳定、可靠、相对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对于企业内部的网络环境要求则是具有稳定的内部网站、邮件系统、数据库、局域网等,以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运行。
(二)硬件设备的配置
企业应尽快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扫描仪以及各种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档案管理设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开发相关应用软件[7]。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档案管理部门各种硬件设备的数量、型号以便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挖掘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潜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应用系统开发
目前建设成的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日常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设置、权限和数据安全、档案数字化工作管理、配套软件产品设计七个部分[8]。这些应用系统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鉴定、分类、存储、利用等功能,但由于各个企业的经营理念、所在行业、产品服务等的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在这些应用系统上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应用系统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安全系统的开发
在电子文档的形成、处理、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电子档案面临的安全威胁是来自多个方面的,而不再是单一的某一个因素在起作用[9]。因此,为了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企业应该配备网关、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保障设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安全。
四、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备受冷落
档案管理工作历来都不被企业重视,尤其是中小企业。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企业选择进行组织扁平化,通过削减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裁减管理人员,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目的,以至与许多企业都视档案管理部门为裁员增效的最佳部门,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档案部门的生存和发展[10]。
(二)硬件设施落后,资金不到位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而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将会消耗大笔资金。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重视,许多中小企业目前从领导到员工一直忽视档案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一直止步不前。作为企业优秀的人才,应该学会高瞻远瞩地看到档案信息化的价值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才能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三)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薪酬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薪酬远远低于同企业的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薪酬,这不利于档案管理人员提升工作积极性和树立职业自豪感,最直接的结果是高学历、高能力、高层次的人才极力避开档案管理的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相比,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光熟悉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还要掌握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等新技术和新知识,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完成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12]。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一直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而目前大多数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档案信息安全有待提高
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要求企业应该配备网关、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保障设施,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安全。档案信息安全首先要求设备安全,例如2008年4月东方航空公司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导致了6架飞机未能获得译码数据,由此造成的飞机不能按正常航班进行飞行,给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信誉损害以及经济利益的损失[13]。其次,档案信息化安全还要求网络环境安全、操作安全等方面。由于目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档案信息安全还有待提高。
五、推进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为改善目前中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需要从观念、设施、知识、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不断与时俱进,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进而解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
(一)加强宣传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增强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
首先,鉴于中小企业全体员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要性认识的薄弱,政府、社会应加强相关宣传,普及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强化档案管理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加强企业内部宣传工作,让企业各级领导意思到,信息化的档案资料不仅仅是企业历史的记载,通过及时、有效地对档案资料的记载和分析对企业适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需求有很大的作用。最后,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员工培训,举行定期档案工作交流、总结会议,增强档案人员的工作重要性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二)及时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设备
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信息化的档案资料需要媒体设施的配合。第一,中小企业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服务器、文件数字化等先进的硬件设备。第二,企业要在通用、可靠、节约、高效、成熟的基础上配备必须的软件设备,并在应用系统是兼顾开放性、安全性。第三,优化内部网络系统、防范外部网络系统,借鉴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将档案与互联网、办公自动化等系统连通,完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扩大现代信息设施覆盖面,积极推广相关管理软件[14]。
(三)培养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的知识,如档案学等关于档案收集、鉴定、录入等有关方面,还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如计算机、信息化工具等。首先,企业应清除已有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员工,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彻底解决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问题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其次,定期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专业培训课程,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技术能力等,以更好的服务企业、挖掘优势。最后,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程序,档案管理人员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内容、工作量、所管理的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应作详细考核,以作为以后工作晋升、薪酬水平的依据。只有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从而推进中小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档案的原始性、唯一性、文化传承性,以及广泛的社会参考与利用价值,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特殊性,不仅要保障档案内容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可读及不被窃取或泄露,而且要保障档案文件的原貌与历史痕迹,更重要的是需要长期地、持续地获得安全保管[18]。因此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要求工作人员:首先,建立档案管理风险评价体系,采取切实有效方法和措施来预测风险,以提前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努力维护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以提高系统免疫力,这是增强档案信息安全的“硬”手段;采取防偷窃、生物识别身份认证措施,这是增强档案信息安全的“软”手段。最后,采取加密措施,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网络上传输的、系统中存储的、用户访问到的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和有效,数据加密、硬盘加密、容灾备份等,都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16]。
(五)建立规范制度体系,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操作流程
建筑文件档案的管理是行政工作中一个主要部分,为行政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所需求的资料,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正确的数据和案例,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已是企业各部门组成的重要一环。它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强的工作,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管好文件档案,能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用制度规范人、约束人、以制度实施文件档案管理,认真学习“档案法”和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有关规定。档案管理人员要勇于探索、不断开拓,要求档案管理者要面对压力挑战自我,要不断学习,提高再学习再提高,进一步提高对文件档案的认识,提高办公效率,文件档案工作是企业的窗口,需要掌握新的知识理论技术手段,必须通过组织业务学习与技术培训活动。在实践中建立健全文件档案管理新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我们的文件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就会出现新特点,就能够找出一条适合企业文件档案管理的新模式。结合本单位健全一套服务于社会服务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立足当前服务于未来,使档案管理在不断发展中更加完善。
2文件档案的实践经验
企业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经过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如:文件立卷归档制度、文件档案工作流程起点到完成,由文件档案管理员立卷后交本企业档案室保管。我国企业文件档案单一的管理模式、以往过细的管理原则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束缚了企业文件档案工作的发展。僵化的文件档案管理与灵活的管理机制相矛盾。文件档案是与企业密切相关真实的历史,记录了本企业的发展历程,平时工作感觉不重要,但让你查找时临渴掘井那可不行,档案工作不是一下子能做好的,做不好是无法补救的。对文件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我国的文件管理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档案事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并且面临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科学安排大力倡导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形成档案工作氛围,认真总结档案工作的好经验,用新的思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制度不断把关,加强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利用现代化整理档案。才能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完美的结合,突出档案资源建设和服务全局的重要性。
3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的网络的日益成熟,在计算机中,各行各业迅速发展,按照文件分类先后顺序划分归档。企业文件档案系统工作效率高,更多的信息实现了共享,数据准确、规范,使企业工作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真实记录不会因为档案管理人员疏忽遭受损失,为迎接网络的挑战,应认真研究、扎实学习每一个程序,使企业历史记录在网络时代得以延续,可以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平台,全面的了解文件的重点和最新、最快的档案管理信息。结合计算机文件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系统。高效、快捷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发展文件档案的技术优势,为文件档案提供优质、安全存储空间,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文件档案信息服务。文件档案对电子文件产生原始性的原则进行管理,为信息存储提供查询功能,以确保文件的档案完整与安全,防止文件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文件档案管理人员在积极参与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同时,增强文件档案管理、注重完善自我、热爱本职工作、加强档案法制意识,共同推进电子文件的网络化管理,加强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以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快提高学习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正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文件档案管理人才,尽早担起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新管理概念,知识管理是建立在以知识为主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档案资源提升内部知识识别、收集运用能力,通过合理的共享机制,实现企业智慧提高和竞争能力。同时,知识传播获取、储存共享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创新添加原动力,实现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中的作用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者,隐性知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题,也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档案共享传递。当知识有了传递过程,才有应用价值。随着知识应用范围扩大,档案价值也随之扩大。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企业档案反应出整体企业文化,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框架,也成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心方向顺应经济时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社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管理,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等优势,知识管理从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操作方式向现代化技术转换,为企业深度发掘知识价值。
(三)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拓展实现智能化服务,也能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的身份也从保管员向知识保护者咨询者转换。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积极投身于优化馆藏资源的工作中,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对于现今企业档案管理技术来说,信息化发展是不然之路,实现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导航、知识库建设实现。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是提升档案分析处理能力的关键。
二、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挑战和机遇,档案管理应该适应知识经济,为知识经济服务,发挥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作用。作为典型的显性知识,档案管理符合知识管理规律,也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知识管理能让资源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解决了不切实际的分类问题,也能让“知识类档案”减少了处理错误的机会,实现档案管理上的统一创新。
(一)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目标随着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者思想也要不断改变,其目的在于档案知识资源信息化、资源化,更有利于搜索、查询、分类保存。充分分析管理决策过程,设立订阅机制,对未来知识型文档设计模板,方便员工收集获取知识资源。同时,构建并配备支持员工考试及事务工作相对应的分类知识库,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形式和制度环境。依托网络资源,实现分等级的访问权限。
(二)集中化构建知识资源库系统知识档案管理的目标是集资源库收集、资源库委托、应用功能系统等功能与一身。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和知识资源管理团队,推进和完善知识资源管理体系。
(三)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由于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步骤明确,包括制度调查、软硬件完善以及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首先要制定实施目标,以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前提建立保障体系及档案知识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环节,对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供电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有效保证。供电企业档案是供电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涉及范围广,门类较多、信息含量大,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真实的反应了供电企业的发展历程,拥有广泛的科技资源和特有的知识信息,是供电企业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所以,必须要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抓住各种机遇,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供电企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建立起能够适应供电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不断拓展系统档案工作新领域,为促进供电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工作机制
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是有了人、设备与档案库就能顺利的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其中涉及到了信息化范围的确定、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确立以及如何对档案中的机密文件进行界定、存储格式的确定和永久保存等多种问题。面对信息化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去进行统筹规划,这些都需要由主要领导从发展战略高度来重视,将该项工作与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等重要工作来抓,真下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并要时刻关注档案信息化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各种突发性问题,为档案信息化项目工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技术、系统、复杂的工作,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需要有一套完整、健全和长效的运行机制提供保障。除了要建立起档案信息化工作小组外,省公司还应该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档案管理部门,通过该部门来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从而能够对供电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依照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建立数字档案库。并能够在管理职能上,可以承担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相应的后续管理、维护、升级与服务工作。在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各种机制进行有效的运转并明确相关的责任,保障网络与档案数据的安全运行、有效管理、科学使用,结合供电企业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省公司统一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档案数据录入责任制度》电子文件安全保密制度》《网络运行安全制度》及《音像档案资料管理标准》等各种制度,真正做到有效利用。
三、加快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
网络与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以及共享,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发展。网络与数据库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设备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大力的推进网络与数据库两方面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网络建设时,需要重点建设供电企业省公司档案核心网络。因为它是沟通供电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与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的重要网络,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内网可以在线及时查看公司系统各个单位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情况,为公司系统各个单位在线查询、调阅资料提供方便。而通过外网则可以有效的开展信息交流、信息及共享服务。核心网是档案数据基础与提供利用的中心,是供电企业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节点。在进行核心网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管理进行调研,同时加强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衔接和融合,从而建立起一个文档一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对今后的整理、查阅及各项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省公司档案工作专业的培训。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需要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起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与多媒体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在初期必须要对档案目录数据库的构建进行重视,因为该数据库不仅仅能够满足用户查询需要,同时还是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必须要注意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仅对数量有要求,对特色性也有一定的要求。
四、统一实施、加强指导
在推动公司系统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可以借助档案达标管理模式,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工作的指导与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起公司系统专业化,系统化的信息平台,及时对公司系统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远程监控与技术指导。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引导档案人员不断满足信息化要求,使公司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达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重点工程档案管理项目组负责制
0引言
宣钢5#、6#焦炉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从立项、审批、设计到开工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反映了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管理和工程竣工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组织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宣钢焦化厂在组织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归档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实行全新的项目组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工作,理顺工作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与建设进程同步的基础上,保障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5#、6#焦炉技改工程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1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形成覆盖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是宣钢为实施铁钢材各600万吨规划目标的重点配套项目,也是为张家口市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煤气气源的一项重点工程。焦化厂继续采用“项目组负责制”的工程管理模式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在工程所涉及人员各自身份不变的情况下,成立工程项目指挥部,下设四个项目组,由厂长、承担工程任务的生产车间主管领导、科室的技术人员组成,在不改变现有编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而每个人原来所承担的厂内业务不变,同时规定了各项目组的职责和任务,对项目的招标、合同签订、工艺技术论证、方案确定、施工组织、设备到货验收、资料整理收集等方面进行管理。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竣工资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准确,对焦化厂今后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焦化厂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我们按照统—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主管档案工作,档案室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项目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形成了全厂的档案管理网络。技改工程指挥部在工程开始时,即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收集工作落实到人,做好积累、保管工作,由各工程项目组组长负责档案管理,做到每个重点工程均有专人管理,负责工程资料收、发、转、整理、归档及竣工档案收集等日常工作,其它项目组负责本工程范围内的技术方案、设计审查、施工组织、网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一个专、兼职档案员、各项目组、各施工单位相结合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确保了工程资料的完整收集,避免了工程资料收集上的疏漏。
2围绕工程建设,理顺工作程序,形成全面的重点工程档案收集渠道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宣钢发展的要求,焦化厂技术改造任务加大,生产与基建施工项目交叉点多,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在基建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将有关计划通知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让档案人员参加设备开箱与有关工程会议,使档案人员在文件资料形成之初就能把握文件的来龙去脉,以便及时完整地收集相关资料,使应当归档的资料“粒粒归仓”,对基建、技术等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规定了明确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由档案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制订,制订出的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计划,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在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程序的基础上,还进行具体的分工。各项目组负责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档案室与各项目组密切联系,首先对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宣钢设计院等完成的有关工程项目的各种设计图纸、资料、设计变更等材料,经过档案室收进来、登记、审核、建台账,然后将施工图纸等资料分发到各项目组,并登记上账,再由项目组向施工单位分发。工程竣工时项目组负责项目竣工资料的验收,及时将该工程需要归档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进行审查,经过系统的整理后向档案室移交。各项目组在资料管理上对档案室负责,既负责接收资料,又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工程项目档案并与施工单位一起交付竣工资料。
为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室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一方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加强档案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联系,积极提供有效服务,从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程档案管理。
3强化档案全过程管理,形成做好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合力
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因此建设和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头脑中都要有“档案”意识,要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也是为历史负责的表现。因此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集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全力,即全过程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按照《档案法》和《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对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以及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为竣工后的生产、运行、维修、改扩建服务。
首先,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运用合同条款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来提高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和协议时,就把有关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列入合同的条款中,同时在合同和协议中明确提出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将《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规定》下发给进厂的施工单位,做到工程验收与档案检查、交付验收同步进行。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土建、设备、供排水、电器的施工、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的编制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各项目组严格把关,并列入厂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以确保工程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这样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其次,在搞好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工程项目的所有档案,并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各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让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4注重实效,健全完善的保证措施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项目的提出、设计到施工、验收,档案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直至验收以后,才能相对稳定。工程项目档案记载了工程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一旦工程出了问题,或交工后,需要改建、扩建,档案资料就会成为宝贵的信息资源。搞好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仅靠档案工作人员埋头进行具体业务工作远远不够,其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影响重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工期紧、任务重,部分人员不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焦化厂注重健全和完善工程资料收集的保证措施,从制度入手、从验收环节和经济手段上进行制约,做好“三约束”,摆正档案和建设项目的关系,确保了重点工程收集归档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4.1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进行约束。把工程资料的归档情况,作为对车间、部室的一项考核内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不齐全的,与各单位奖金挂钩,进行扣罚。
4.2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上进行约束。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改误;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先交齐工程竣工的有关资料,工程资料不齐全的不进行竣工验收。
4.3在工程决算、付款上进行约束。把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归档的及时性准确作为办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支付工程款、支付工程质保金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工程项目组、档案室负责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资料归档情况进行审核、验收,齐全完整的予以签字确认。经签字确认的,给予决算、付款。验收不合格的,不签字确认,并不予付款、决算。
5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
(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只是理论上设想的一种管理思路和模式,更多是实践中需要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性质。其次,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件运转的的方式和特点。这些都使得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实现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档案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活动的记录者,隐性知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主题,也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档案共享传递。当知识有了传递过程,才有应用价值。随着知识应用范围扩大,档案价值也随之扩大。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企业档案反应出整体企业文化,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框架,也成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二)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心方向
顺应经济时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社会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管理,有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等优势,知识管理从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操作方式向现代化技术转换,为企业深度发掘知识价值。(三)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必然趋势企业档案管理拓展实现智能化服务,也能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的身份也从保管员向知识保护者咨询者转换。因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积极投身于优化馆藏资源的工作中,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对于现今企业档案管理技术来说,信息化发展是不然之路,实现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知识导航、知识库建设实现。同时,工作人员素质也是提升档案分析处理能力的关键。
二、知识管理视角构建档案管理模式
(一)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目标
随着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者思想也要不断改变,其目的在于档案知识资源信息化、资源化,更有利于搜索、查询、分类保存。充分分析管理决策过程,设立订阅机制,对未来知识型文档设计模板,方便员工收集获取知识资源。同时,构建并配备支持员工考试及事务工作相对应的分类知识库,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形式和制度环境。依托网络资源,实现分等级的访问权限。
(二)集中化构建知识资源库系统
知识档案管理的目标是集资源库收集、资源库委托、应用功能系统等功能与一身。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和知识资源管理团队,推进和完善知识资源管理体系。
(三)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必要条件
由于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步骤明确,包括制度调查、软硬件完善以及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首先要制定实施目标,以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核心前提建立保障体系及档案知识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
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书档案是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书。其重点在于“具有保存价值”,这就说明,有一部分的文书可以成为文书档案,而余下的那部分,就只是“文书”。这就存在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鉴定的问题。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文必档”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文必档”带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将很多不需要归档的文书归为文书档案,忽视了档案的有用性。档案学理论一直强调档案是有价值、有用的文件,是留存以备查考的历史文件。企业文书档案的归档范围必须明确,必须是那部分由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2006年颁布的国家档案局八号令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机关文书档案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其中指出“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不属于归档范围。此外“,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也属不归档范围。很多企业认为档案的齐全完整就是文件的历次修改稿都要留存,因此,在企业文书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一份文件的修改稿都放入其中。这是不必要的,文件的修改稿只是文件制作活动的反映,真正有价值、促进实践活动开展的是文件的最终稿。故文书档案只归文件的最终稿即可。从文书到文书档案需要档案整理人员的鉴定,这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档案人员要清楚地知道文书和文书档案的界限,熟悉文书档案的整理规则,认真参照国家和企业的文书档案整理分类方案,剔除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书,保留有价值、有参考的文书,保证文书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安全保管、合理使用”。
2.文档一体化。
文档一体化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文档一体化,而它的实践却不尽如人意,往往是文书工作和文书档案工作脱节。在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中,文档一体化能起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作用,文档一体化的呼唤应该更加强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文件从其形成到最终销毁都叫文件,无论是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还是非现行文件。文件所呈现的价值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之分,由于大多数企业档案不进馆,企业的文书档案就保存在企业的档案室,因此其呈现的价值就只是第一价值。一份被判定有价值的文书,其成为文书档案之后,只是在称呼、保管方式等发生了改变,最重要的是,这份文件的内容并没有改变。无论其是在文书处理处理系统还是档案系统中,它的内容始终是一样的,一样都具有价值,一样都是对本企业而言的第一价值。只是其价值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在文书系统中,它推动的是文件中所指活动的开展;在文书档案系统中,它的现行价值已经结束,它呈现的是为类似的活动提供参考的价值。为提高文书档案的整理效率,就要实施文书档案的“前端控制”,也就是说,把文书档案的管理要求纳入到文书处理程序中,以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档案人员对文书人员监督作用,以明确文书档案收集范围;保证文书档案及时收集、用纸规范、装订规范、原稿齐全、附件不残缺等。借此把好了文书档案的质量关,为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文书档案整理中不必要的麻烦,最终促成了文书档案的有效管理。
3.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文件。
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带来了电子文件的出现。电子文件形成于电脑之中,是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在文书档案的整理流程中,要求档案数字化,扫描成为工序之一。数字化文件是利用扫描仪等设备将文件进行扫描,并以tif、jpg等图片格式存储于电脑之中而形成的。由于电脑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文件都是在电脑中形成,而后打印成纸质稿进行文书处理的。可见,文书档案的内容与形成于电脑之中的电子文件是没有区别,与扫描后形成的数字化文件也没有区别,那么,数字化是不是一道多余的工序呢?笔者认为,既然企业文书档案整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便于企业的查找、利用,那么,与数字化文件内容一致的初始电子文件也可以与文书档案的录入数据进行相应挂接,当然,这需要技术上的可行性。如果这种技术是可行的,就可以省略扫描这一工序,简化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文书档案的整理效率,更方便了企业文书档案的有效利用。
4.单机版软件与网络版软件。
企业文书档案管理软件有单机版和网络版之分。目前,大多数企业所使用的是单机版软件,单机版软件的优势在于可以用vfp命令来对扫描后形成的数字化文件与系统中的录入数据进行挂接。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机版软件容错能力差,可以毫不留痕迹的将其中的数据删除;分录在几台电脑中的数据,需要用命令来合并、排序,稍有不慎,容易引起数据丢失;单机版软件虽然也有文书处理这一菜单,但企业大多还是采用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处理文书。经过对比分析,网络版软件具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网络覆盖率高的今天,企业应该推崇使用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以便于多人同时查阅文书档案、提高企业文书档案的利用效率。
1.1冲击传统的管理理念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应用,国内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新一轮的管理工作,继而有效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说,企业在改善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脱离传统管理理念的禁锢,坚信“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进行革新和改进,才能够找到适合现代型企业发展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手段。
1.2冲击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当前许多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层次分明,知识文化水平差距大,职员组成建构不科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知识更新得越来越快,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架构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认识上缺乏时代观念,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以致降低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也有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对新的技术设备功能一无所知,更不知如何下手。
1.3信息数据共享性较差,缺乏全面性成为挑战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体系中的各部门自称一体,与其他组织部门独立开来。所以,档案信息收集部门的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受到传递障碍,信息共享性差,无法及时传达到各部门组织人手上。再加上,企业各组织部门之间平时工作性质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他们也不愿意对外提供重要信息,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缺乏全面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受到发展阻滞。
二、提高我国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2.1进一步优化企业档案管理理念与思路
对于现在的企业档案管理来讲,应该尽最大程度把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作用发挥出来,以加大对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改进力度。第一,企业应加强对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正确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冲击,进一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体系。第二,要清楚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必须要引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理念和思路,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2.2创新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工作流程所涉及内容繁多,这些内容数据庞大,计算量大。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管理技术水平的高低,还要引入标准的管理规范,用规范的制度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优化,以规范高效管理运作。优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创新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应以企业档案管理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档案管理各方面内容的影响,突破部门独立单一使用的局限性,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整合起来,从而达到优化信息系统的目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环境,从而规范档案管理运作。
2.3进一步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设备条件
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档案管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的质量,改进和升级性能。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但是我国企业在开发水平、应用范围、投资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水平方面基础薄弱,相对国外先进企业档案管理技术设备还是比较落后的,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掌握信息时代先进管理技术能力操作,关注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时引进国内应用实践。同时国家要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以及技术设备;要关注国内外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将那些先进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先进化发展,达到适应企业综合发展的需要。
2.4提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素质
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手段,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从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业务培训入手,强化业务技能。企业领导部门要组织鼓励档案管理工作者学习信息化管理技术、钻研业务,掌握信息化管理技能,精选信息化管理骨干做导师,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认真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业务技能以及工作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企业要从新生力量的培养入手,着手培养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实力型档案管理人才,增强档案管理工作力量,提高档案管理效益。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