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育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路径
当前阶段,大多数的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理解自身职业教育在职业能力与专业理论的教学需求,只是过于强调需要进行削弱或者取消一些教学课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思维和实际训练能力的不足,进而严重缺乏创业精神等。于此同时,高职教育阶段中的教学课程还存在教学内容过于重复的问题,进一步的导致高职教学资源的无故浪费,这一系列的因素将极大的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在文中对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问题和路径进行选择。
一、当前阶段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
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这一内容,其中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与我国信息现代化发展需求想贴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比较强的职业能力;在生产线、服务线等一线环节进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将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作为学习重点。但是由于当前教育院校对自身职业教育属性定位的错误,进一步导致了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错位问题,极大地削弱了高职教育院校自身的功能,进而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院校的健康发展。
2.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法过于单一
当前阶段,高职教育院校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必须要“做本职专业”却严重的忽略了需要对学生的文明涵养与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进一步导致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操作能力不足,专业知识面学习狭窄、综合素养偏低等问题[1]。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倾向:其一是校园教学环境以外的“以工代学”,具体表现为在一年期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放羊式”的教学培养,将学生作为一种十分低廉的劳动力,进行服务于顶岗工作;其二,校园内部的“以学代工”,主要是借助教室,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却并没有完全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极大的丧失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发展特征,并严重影响高职教育院校复合型的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1.精准定位高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院校中的人才类型的定位,是按照其专业自身知识及职业能力要求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将其进行分成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种类型。从最近这几年我国高职教育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对其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数量正在逐年激增。我国教育部门在颁布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一再强调,高职教育院校需要将其人才培育的发展要求全面进行转化成为技术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毕业人才。通过充分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现状,并及时结合当地经济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数量需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当前高职教育技术型人才自身知识及职业能力框架结构的不同,将技术型人才科学的划分成为低层级及高层级的技术型人才。当前阶段,依据我国现有高职教育院校自身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判定,主要还是以低层级的技术型人才为主体,来全面进行引领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2.全面构建高职教育院校走向产学研相融合的模式
基于当前高职教育院校的实际发展现状,需要将其发展轨迹逐渐向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科学的衔接当地经济知名产业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其教学专业;科学预测调研和预测当地经济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迫切需求的专业人才,进而有效保持教育院校内部分专业人才的结构与外部经济市场稀缺人才结构的一致性,自主进行担任当地经济知名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教学培育的工作,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教育院校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为当地企业提供诸多的技术知识的服务[2]。高职教育院校只有真正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及质量,才可以获取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的教学发展目标。
3.全面构建以技术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课程
技术型人才,并不是单指一个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而是需要全面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需要彻底摆脱与普通教育院校以专业知识为主线,进行全面转换过去传统以本位为核心的发展观,进而有效营建以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为主导的高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新体系。需要时刻要求在专业课程中编排安排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并将此项目完成的最好的一个企业作为实际案例进行有效分析,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其内容,进而有效巩固了此项目的实训成果,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在进行实际培养过程中,需要科学进行设置教学课时。不可以少于10周。在不断历练过程中,逐渐积累自我的实践经验,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实际培养技术型人才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才能,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高效的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工作,进而全面发挥出校企合作的教学作用,进而更加全方位的满足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任静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网络多媒体技术
虽然高职改革在我国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受到大背景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在我国也只仅仅出现了七年,因此还是不能落入传统观念的俗套,很多院校还是把主要精力和目光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招生规模上,对教学改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投入的精力不够、资金不足、时间不充裕。同时,许多高职院校由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来,观念还是老式的观念,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举措方案落到实处,依然是教育改革中的薄弱环节。
一、高职教学改革带来的要求
1.定向培养目标,沟通学生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挂钩,为人才就业市场服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定向培养各方面专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这既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的本质区别,即高职教育是一种主要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如“灰领”、“蓝领”等的高等教育。其毕业生走上社会将要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建设服务工作,而不是像传统大学毕业生出来就是干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跟职高或者技校的毕业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正因为院校是定向培养学生进入企业从事生产工作,所以要在学生入校时就正确认识其自身情况,避免以后就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不过同时也不需要太多压抑,致使学生们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毕竟在学校中两三年的学习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练就的学习能力也是一门巨大优势,为学生今后在企业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2.改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转化过来的,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使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试验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压抑人才的培养和其优势的突出,很难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求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相应设置专业课程。弄清楚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再针对性地调节课程内容,避免设置繁难且使用价值不高的课程来无谓消耗师生的经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应以“基本够用”为前提,多学习最有用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多实行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从多种途径定位来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
3.投入师资建设,活跃学习方法
高职院校能否办出自身的特色学校,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有着实行推动教学改革的决定性作用,也掌握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严格来讲都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虽然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教师的学历、职称、相关技能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也日益成熟,但这些仍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需继续提高,师资建设也是日趋重要。因此,要求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进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现场和作业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到这样,老师才会因材施教,多学生们采用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就更容易学习到本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既是高职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其要实现的目标,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高职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1.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于19世纪90年代,当时就有了幻灯教学这一方法,开创了现代科技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新篇章。以后又陆续有电影和唱片、广播录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卫星电视等媒体先后进入教育领域,使其教育手段大大提升。而现如今,随着信息的革命,现代化教学思想的不断出现与创新,各种现代化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无法匹敌的巨大优势作用,为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教师搭配使用多种技术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逼真地教授给学生们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又对学生智能发展的环节如理解记忆应用方面都有着无法衡量的巨大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堂思维,加深记忆从而全面理解所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使高职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再多的内容也能用一张小小的光盘包含,学生可以更方便地吸纳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既能结合高职理论和实践内容,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所以高职教育要把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会导致经费不足。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
2.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影响
资源数字化。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基础,可有效实现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形象化和动态化,提供了可重用、可同用、可共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数字资源。
通信网络化。网络技术基于高速宽带,传递信息更加便捷迅速,且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网上办公、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并且很多代价高、危险性大或难以实物操作的高职 实训和实习环节还可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和实习来实现,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教育经费支出和不必要的伤亡。
教学现代化。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线性与非线性、实时与非实时、协同与非协同、交互与非交互的分布式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学改革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加强硬件基础建设非常重要。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院校在多个教室与图书馆都有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必要。
当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课件都能够满足要求时,就需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仅要提高其学历、职称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求她们熟练掌握及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这样的话,学校通过培养和训练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能够更有效地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应改革和完善。只要我们能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数学教育
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随着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逐渐发展为今天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更好地贯彻先进的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的。
一、 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技术在不同国家经历的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试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试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什么发展,而到了1993年前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教育技术将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越来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随时代而变化, 数学教育的作用必然受社会条件的约束和限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数学教育要与时代接轨、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相连。
数学的价值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价值。它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数学的科学价值是其他价值存在的基础。二是应用价值。它既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也是解决很多高新技术问题的关键技术。三是思维价值。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科学文化。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数学精神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认识了数学的价值也就认识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我们不仅要从知识的、科学的、应用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还要从能力的、素质的、文化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数学教育的价值。
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传承科学知识的价值。这是数学教育的最基本价值,是实现数学教育其他价值的基础。二是培养数学应用方法和能力的价值。三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数学思维较其他思维更深刻、更高级,因而数学教育是思维训练的最好途径。四是体验数学文化、培养数学精神的价值。数学教育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这也是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之所在。通过数学教育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思想方法,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工程技术实践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高职数学教育是一个特殊阶段的数学教育,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与中小学数学教育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数学教育的价值从宏观上看是一致的,但从具体价值层面和价值取向上看又有自己的特点和倾向。具体表现为: 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受课时、学生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还是在思维层面、文化层面,其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其在数学方法工具应用和数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培养价值需要得到更多体现,在数学理论知识和某些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价值则需要弱化。高职数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应用工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三、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 更加情境化, 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1.是使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网络教学、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各种教育模式中,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大大提高。2.是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建造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3.是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由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4.是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要求发生了改变。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数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还要具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具有查询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掌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数学教育的功能在于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职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础性教育的功能,是一种通识教育、基础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实践教育。第二,高职数学教育的实用。由于数学的结论多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因此高职数学教育淡化数学的理论性证明,更加强调数学的工具性性能。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数学教育中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入去探索,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63-02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知识传递模式、目标、课程、学生和教师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改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期望,高职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必须实现角色转换。
一、高职教师传统角色的局限性
传授知识是教师核心的角色,主要任务是对积累下来的知识财富加以选择和概括后传授给学生。传统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表现在通道上的单向性。学生只是可容纳的容器,强制学生学习就是教师的职责,特点是重教轻学,启发与创新不足而复制有余。其次学科知识单一性。随着社会发展,专业间有了分明的界限,教师的分工就建立在这种知识分化与专业分工基础之上。大多数的教师只能进行单科教学,仅仅注重本专业的发展前景,相互合作很少,这种单一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限制了教师之间尤其是跨学科教师之间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再次,传播知识手段单调性。教师传授知识的介体主要粉笔、黑板等,很少用到现代教育技术,这必然会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与透彻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通过网络来充实专业知识形成不同的见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了,传统的传播知识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可借助现代技术了解邻近学科的动向,为本门学科的深入发展寻求最快捷的方式;此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除了纵向的本学科之间的合作来以外,还有横向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实现角色转换。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学生不但可以通过模型或实物来了解某门学科,还可以通过声音、动画来进一步加深印象。近年来虚拟空间的发展及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让老师和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职教育的目标、观念和课程
高职教育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在现代教育技术强大冲击下,要求高职学校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调适教育目标,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已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的影响涉及到它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材、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综合现有研究材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将使课程单元模块化、课程结构网络化、课程管理学分化、课程覆盖全民化和课程评价合理化,其影响是巨大的。
2.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
随着知识更新加速,学生不再满足于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网络文化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学生摄取经验和知识的渠道,教师在许多领域已不再是“闻道在先”,反而有很多的东西要向学生学习。为此,高职教师必须在网络的之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善于学习、敞开心扉地接受新事物,否则将会被学生所抛弃。
3.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
首先交往媒介发生了变化。双方之间的媒介有了各种教学软件等,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从单一的一对多扩展为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使教学由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走向个别化教学。其次是空间扩大。在媒体技术下,师生交往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基本上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自由交往中表现为互为主体的状态,交往的方式也由单向转向于交互性、非中心化。再次,交往手段多元化。交往不再以语言为唯一的交往手段,而呈现出交往手段的多元化趋势。交往手段的多元使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内展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等教育目标、观念、课程及师生关系的逐步转变迫使高职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要求他们走出传统的角色,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为了时展的必然。
三、现代教育技术中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可能性
1.硬件技术是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物质保证
硬件技术是指各种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技术及虚拟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并在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等,为教师角色转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潜件技术是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基础
潜件技术是指理论构件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置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引入视听传播中多种感官的思想,使视听媒体扩展为多种媒体,解决了视听教学“眼和耳”的局限;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引入了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反馈和控制,使得教育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是双向的、互动的。通过学习上的合作为教师角色的转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软件技术是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推动力量
软件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它伴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包括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教科书,如将幻灯、电影、电视应用在教育中后,便有了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等,近代计算机的发展使软盘、光盘在教育中大量使用。现在,课件的开发倍受人们的青睐,在国家九五课件攻关项目中己明确提出,课件开发一定要体现出教学策略地运用,以使新的教育技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课件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实用、美观上,还强调其独特性并且要尽量与国际课件模式相接轨。所有这些成为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推动力量。
四、现代教育中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
1.转变高职教师的观念
面对新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驾驭新技术,转变观念是关键。首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从“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进行实质性的转变。这就要鼓励学生持有不同意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向他们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促使他们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其次,树立全新的师生观念。即转变“唯师是从”的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求证自己的假设,可以在BBS上畅谈想法,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理解和承认、相互敞开和接纳的社会性关系。再次,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即用什么教学手段、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角色的转换,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技术恐惧症,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不愿意用、不想用。仍旧满足于传统的“课本加笔记,黑板上开机器”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潜件技术的应用就更不关心,觉得这些先进的设备不利于个性的发挥,上课时不能达到挥洒自如的目的。还有一种观点是技术依赖症,只看到教育技术手段在传播知识信息方面的功能,把教师的职能理解为和机器一样,仅仅是传授知识信息,而没有认识到其承担的多种社会地位和角色职能,认为技术可以代替他们的一切工作,近年来的远程教育在这一点上尤为突出,教师已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崇高的师德,更应该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互通。虽然大学生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适当地摆脱消极情绪,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他们的心理上还存在着不足,仍需要教师来指导、引导他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应体现在双方关系结构中知识、情感信息的沟通,还应体现在动态的直接交往中。教师对学生在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影响和学生在个性、情感、合作等多方面品质的发展息息相关。
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相互渗透,教育的时空界限得到空前的扩展,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使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领域空前地快捷和广泛,导致了教育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和个性化,使教育资料的共享得以实现。因此,专家学者认为,在今后5~10年内,高等教育都将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教育迅速步入信息时代。所以,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就成了当前高职改革、发展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3.加强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合理利用资源。
近年来高职院校因示范建设购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由于大数高职院校都是中等学校合并成立的,普遍出现了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有统计表明,80%的高职教师知道本校拥有比较先进的辅助教学设备,但只有60%的教师用过,而只有30%的教师才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操作。学生有什么疑问想请教时就很难找到任课教师,学生想通过BBS或E-mail向老师请教却又时常因为老师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作罢。所有以上出现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重视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时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注重教师对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运用的指导,而忽视对教育技术理论的讲解和分析,就会使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时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偏向于硬件技术的运用,轻视或忽视潜件技术的使用,造成形式上的技术化。
4.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
要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有充足的配套软件。其优越性是:①图文声像并茂,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软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改变了过去比较单调的模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友好的交互环境,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③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④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途径。为此,应由软件专家,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教育技术专家组成一支教学软件的研制队伍,制作出高质、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教师的传统职责在很大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所替代。我们也要看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仍旧没有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只能充当辅助者的身份,是教师的助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师生双方动态的直接交往中,教师对学生在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影响和学生在个性、情感、合作等多方面品质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我们在运用大量现代教育技术时所不能忽略的,我们不提倡“技术依赖症”,同时也要避免“技术恐惧症”,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因此,只有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高校教师角色给予深刻的理解,我们才能对教师应当发挥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
参考文献
1 胡保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大学教育观念的更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7):79
2 冯永刚.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2):87
3 蒋衡.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6):73
【关键词】高职数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入现代教育先进技术,为学生呈现动态化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对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探究,有助于实际数学教学的良好发展。
1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数学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高职数学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技术,为数学教学呈现了多种手段,大幅度促进了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对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的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了学生的选择。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知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反思,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2高职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目标
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此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目标要能以促进教学改革为基础,通过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改革发展。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高职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
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质量。(1)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指的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找到现代教育技术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契合点,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技术应用效益的最大化目标。(2)服务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为此,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创造原则。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挖掘自身潜力,提高教学的设计创新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高职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措施
(1)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多媒体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相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多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中就存在很大难度。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充分注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以及智慧共享,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如在课堂中讲述函数极限以及数列极限内容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高数的时候比较难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将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加以科学应用,可以在讲解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列上点趋近过程”的教学课件,采用动态演示加以放大逼近过程,输入不同表达式演示相对误差。(3)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知识,针对性突破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4)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综合化强化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整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教学 教学效果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99-0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优化教育教学为目的,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在相对温和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由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灌输的填鸭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手段都起到了推进作用。那么在高职院校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我们具体应该做到哪些呢?
一、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教育将面临更多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应该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转变陈旧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力争把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融入到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打造适应新时展的教学理念。”[2]把现代教育观念贯彻执行好,上至院系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只有先在主观上认识到位,才能顺利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
二、建立有效的保障机构
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以后,还需要有效的保障机构,这就需要建立像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处和督导室这样的部门,为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技术装备处采购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仪器设备,把它们配置到一线教学中,并负责保养维护及故障排除,保证教师能够顺利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教学督导部门主要是监督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通过听课和评课指正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足之处,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对那些能够行之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实行嘉奖,“鼓励全体教师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3]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设备的重要性。只有满足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需求,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得以实施。
学院不能因为资金的紧张就忽视了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优先考虑,给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有力的物质保障。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坚实的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要想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格教室、计算机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场所必不可少,在这些场所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也不可或缺”。[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具备了配套的硬件设施,教师们才能有机会一展所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注重软件的开发
硬件配套设施齐全之后,软件的开发就成了重点内容。没有好的教学软件资源,再好的多媒体仪器设备也是徒有其表,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挥不出其功用。所以要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制作品质优良的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上的知识有效地融合到课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力加强校园网络的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其互动特点实现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开发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关键”。[5]名师才能出高徒,只有教师的本领过硬,才能让学生通过他们学到过硬的技术本领。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的培训重视起来,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校内外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处于时代的前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有效适应时展需求的知识技能。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够使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加速教学改革的进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高职院校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保证,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学中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力度,去迎接现代教育技术给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带来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罗健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3).
[2]Gubser Lyn.National task for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J].Tech Trends,1986(4):10-11.
[3]王志刚.论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127-04
探究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模式,可从最一般、最有普遍意义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入手。在分析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研究教学设计理论、课程开发理论和学习理论,深入实际了解高职教育理论和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尝试进行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模式的构建。该模式共包含九个模块,即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高职学习者分析、学习资源内容分析、资源环境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形成性评价、修改、总结性评价。前三个模块,模式中将其置于一个椭圆形中,意指这三个模块在实际的资源设计中常常不分彼此,交叉进行。
确定与分析资源建设目标
资源设计活动中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确定学习资源的建设目标。分析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在资源设计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发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资源应用结果的评估。1.确定资源建设目标在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中,通过相关的绩效分析不难发现,提升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解决方法包括:提升高职校教育技术环境、加强高职校教师培训,以及建设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等。一般说来,在教学设计领域,确定教学目标有四种基本的方法[1]:学科专家法、内容纲要法、行政命令法以及绩效技术法。表1为确定资源建设目标的样表。2.分析具体资源的教学目标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2]: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在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活动中,对某一具体资源的目标进行分析,有助于精确地确定高职学习者通过该资源的学习能够有什么具体的行为表现。表2为分析资源建设目标样表。
高职学习者分析
资源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主要是考虑与学习效果相关的学习者特征。通过文献调研与实践分析,笔者在下页表3样表具体的“学习者分析”步骤中提炼出了几个有意义的因素。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资源设计实践活动中,这些因素不必全部包括进去,笔者只是提供了一种较为全面而有效的参考而已。该说明同样适用于本文后面的其他样表。
学习资源内容分析
具体资源的内容分析是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后的教学策略设计、媒体设计、平台选择、评价都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内容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学设计师更好地把握内容的定位和要求,在此阶段不会也不要进行任何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3]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活动中,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资源设计者更好地了解不熟悉的学习者(高职生)的学习内容,从而确保资源设计的质量。一般说来,确定学习内容有三种方法[4]:主题分析、程序分析和关键动因分析。具体来说,在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中,可以这样对某个具体资源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主题分析,明确该资源的内容及组成要素的结构,分析的具体程度应视高职学习者在该领域的知识水平而灵活掌握;通过程序分析,明确高职学习者完成该资源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步骤,以及步骤间转换的线索;通过关键动因分析,获取与高职教育资源相关的人际技能与态度。表4为资源内容分析样表。
资源环境分析
资源环境分析包括两部分:传输教学的环境和所学知识的应用环境,也就是学习环境与绩效环境。高职生学习环境与绩效环境的差异性,是资源设计者应该十分重视的设计制约因素。表5为环境分析样表。下面着重考虑真实的社会作为资源设计的绩效环境的若干特征:①绩效环境对高职生的导向。这里要考虑的因素是真实的社会对高职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组织支持,扩展一点说是社会对高职生的关心与重视程度。②绩效环境与高职生所学新知识的关联。这是分析高职生所学新知识在真实社会中是否有用武之地,以及是否存在哪方面的物理或环境限制。这一方面要求资源设计者多为高职生设计与真实社会相关的新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社会支持系统在高职生绩效环境中的重要性。学习环境中一般考虑以下因素:①高职校教学环境的客观情况。获取高职校教学环境的客观信息,目的是考察它对于数字化学习的适合程度,具体内容包括有多少间多媒体教室、是否已建成校园网、师机比、生机比等客观信息。②高职校教学环境对真实社会的适应性。这里主要是考虑高职生在高职校获取的知识,在真实社会中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兼容性。如果有差距,在高职校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做哪些改变和调整,以增强知识的可迁移性。③高职校影响数字化学习的限制条件。笔者要进行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应该在进行策略设计和信息设计前考虑学习环境中的若干限制条件,如基础设施、师资、资金、现有资源及应用状况等。
资源的教学策略设计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理论成果颇多,经过比较和甄别,笔者拟在研究时间较早、较具权威性的加涅的相关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分析。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以加涅的教学事件作为策略设计的起点,但是最终的学习资源策略设计应该尽最大可能兼顾到ARCS(吸引注意力,建立认知关联,保持自信心,维持满意感)模型的理念。上页表6为教学策略设计样表。
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
完成了教学策略设计之后,就可以进行学习信息的设计。关于学习信息设计,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这里援引王永锋的观点[4]:所谓信息设计就是将各种多媒体元素看作待加工的信息元素,思索在计算机界面中如何有效组织设计这些元素,以利于学习者有意义学习。一般来说,多媒体元素包括五大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5]是理查德•迈耶和其合作者结合认知心理学对人类信息加工的研究以及自己十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指导多媒体学习与多媒体学习材料设计的定律。在进行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中,可将理查德•迈耶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作为重要的设计参考因素。上页表7为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样表。
形成性评价
资源设计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习者那里收集到与教学材料的使用及教学效果有关的数据,从而资源可以在正式使用前修改得更能促进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步骤一般包括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现场试验。[6]关于在每个步骤中具体需要考量哪些内容,笔者建议在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的“形成性评价设计”的每个步骤中,将形成性评价之前的几个教学设计步骤都作为考量内容,换句话说,将资源设计进行到现在所形成的“成果”都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上页表8为形成性评价设计样表。
修改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修改教学。在高职教育数字化资源设计中,这一步骤与上一步骤紧紧相连且紧密对应,是根据上一步骤获得的信息来对每个考量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修改教学样表如上页表9所示。
总结性评价
在资源设计活动中,总结性评价是收集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做出决策,确定是否继续使用当前的学习资源。总结性评价的核心评价者一般不是教学(资源)设计者。总结性评价往往更需要不熟悉资源设计详细过程的外部评价者,以便更公正客观地看待资源的优点与缺点。
参考文献:
[1][6]W.迪克,L.凯瑞,J.凯瑞.系统化教学设计(第六版)[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4.
[2]SusanElizabethCrichton,GailKopp编,汪琼等修订.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手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3]GaryR.Morrison,StevenM.Ross,JerroldE.Kemp著,严玉萍译.设计有效教学(第四版)(DesigningEffectiveInstruction,FourthEdition)[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85.
[4]王永锋.基于认知的多媒体学习信息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 高职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87-03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实际的,是要适应具体职业的。那么对于高职学院中的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而言,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与教辅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该专业开设了许多门课程,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的学生从入校学习该专业,一直到毕业,竟然不知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部分学生也不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所以,上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于该专业学生而言,非常的重要。同样,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责任也很重大。由于本课程是理论授课,相对比较枯燥,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学科性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于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前完全依照教材的授课方式。要以社会的需要、学生群体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基础,体现教与学、学与用的结合,可以依照教学大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专业的发展,灵活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可以大胆进行删减。同时结合多本教参,结合网络资源,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前沿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重要的知识。以此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内涵,了解该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结合具体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讲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时候,就通过一张“鱼牛”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讲解故事,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建构,讲解的故事都不同。最后由教师揭示图片所包含的故事,然后由此解释建构主义的真正涵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在讲述教学媒体的功能时,可以采用两种上课方式:一种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结合,讲解教学媒体;另外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讲解。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最终让学生理解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尽量营造生动、活泼、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提高。
3 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采用教师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还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问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练习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但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性的职业能力。
3.1 使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堂上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并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进行探讨,进行思索,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去寻求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次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解答,也可鼓励学生自由回答。等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
如讲授“教学媒体”一章内容的时候,其中有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新型教学媒体的认识。由于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同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学校也无法提供具体的媒体让学生去认识、操作,单凭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真正认识该媒体。所以在教学中,提前把该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各种资源来探讨该媒体的特点与功能。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到讲台讲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很多学生讲解得很详细,图文并茂,有的还通过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了该教学媒体的相关内容。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并且提高了教学能力,为毕业之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基础。
3.2 经常采用提问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因为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是理论知识传授,比较枯燥、抽象,所以课堂会相对较沉闷,学生兴趣不足,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地保持集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经常采用提问法。提问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尽量不要提问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理解、发挥、建构、创新的教学内容作为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的思考中。对于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鼓励小组代表主动进行回答,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师生也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通过经常的提问,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使用提问法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由、自主发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尝试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专业,大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后会走上教学岗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运用的能力,要强调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教学岗位,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教材上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学生。当学生讲解完后,师生可以进行探讨,对于分别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除了对于所讲知识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探讨,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讲解的能力、提问的能力、教学理论运用的能力、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等等。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指出优点与不足,尽量以鼓励为主。
在整个学期的授课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种学习活动中,要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这种角色扮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正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师生关系上进行改革
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学生问题探究的引导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促进者。教师积极引导,以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下,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QQ、E-mail以及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可以成为朋友。结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启发学生的经验和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尽量不去批评学生,以积极鼓励为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5 教学评价上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的仅以考试成绩来进行考核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即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和实践情况)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法。课程的评价以学生学好为准,以学生能力明显提高为准。不仅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都是评价的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要求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分享。学习者首先可以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同时可以使教学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使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
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对教师做出评价,让学生指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对教师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进行教学评价,还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要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不断反思,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优秀教师。
6 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当遵循高职教育理念,进行课程的开发与改革。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不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更要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使学生不但拥有学科知识体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聂俊龙.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2]王知非.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高职英语泛读教学 实效性
英语专业通常设置听力、口语、精读、泛读等等专业课程,然而师生普遍都比较重视精读,认为把精读做好就等于把英语学好了,泛读课的开设似乎成了无奈的选择。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似乎不方便应用于泛读课。
一、目前泛读教学的困境
1.教材难选的尴尬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跨岗位、跨职业能力的、适合岗位职业能力客观要求的、新型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能力教学为核心、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发展为主体。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Active积极英语阅读教程》(一、二、三、四级)为例。大部分泛读材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选材新颖、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五年一贯制初中毕业生来说,他们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兴趣不大。我们试用过多个出版社的教材,效果仍旧不明显。
2.学生厌学的原因。第一是学习的功利性。学生学习习惯为考试。而高职院校一学期一般只考一次,而且泛读课学习的内容或材料不会直接用于考试中,这让中学来的学生无所适从。第二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惯性太强。中学传统的泛读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学习词汇和进行语法分析来学习英语。而高职英语专业老师一般不会继续以此方法为主来授课,而且多半没有整黑板的笔记可抄,没有每天的作业可做。教师不再三遍式的讲授所谓的重难点,学生课上也不知学到了什么,搞不清重难点,自习课和课外不知道该干什么。第三是老师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太多,高职学生的基础又是那么的差,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不好,没有什么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多半学生破罐子破摔,混日子过,泛读教学最终只为极少数学生服务。
3.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结合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无非是把黑板粉笔变成了PPT多媒体投影屏幕。而PPT每页的版面有限,英语泛读文章又是那么的长。光打几个关键词在PPT页面上,似乎还不如写黑板来得快,所以很多泛读课老师不愿意用PPT来授课。
另外,制作PPT耗时太多,英语老师计算机水平有限,网上可直接拿来用的课件成品又少,泛读教材多半没有附带光盘;加上很多学校仍然只承认纸质的教案,导致老师不愿意采用多媒体授课。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摆脱困境的尝试
由此可见,如果高职英语专业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现代教育方法用的太肤浅,都是无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广泛阅读和终生阅读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方法, 达到真正提高英语泛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经过多年尝试,逐渐摸索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泛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主要做法有:
1.课前。通过网络或下课前当堂布置课外任务,鼓励学生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搜集所需资料。刚开始的任务建议限定主题和按照学号次序让学生参与,否则新生会无所适从。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不再限定主题,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2.课中。上课后让部分学生登台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共同学习进步。让上台的同学锻炼了教师职业能力,这也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进入课文正文讲授时,笔者也曾尝试只是把课文重难点打在PPT屏幕上,结果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授课,很容易把泛读课上成了精读课。经过多年尝试,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泛读课上活。
鼓励学生随时把学习所得与师生分享,可充分利用实物展台、弹幕软件、手机互动等软件、设备进行展示分享互动。这种新型的课堂互动方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表现全程录像,课后交给学生反复观看,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学生往往对此乐此不疲。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各类英语考试,泛读课应培养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一定阅读量和题目量的能力。在讲解题目时,可采用屏幕展示多种解题思路,供学生参考,特别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路。
对于很多师生一味的将泛读速度快慢归咎于词汇量的大小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我国教学大纲泛读目标以及美国全国统一的泛读速度标准, 鼓励学生在泛读能力方面向英语国家对学生的泛读标准靠近。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根据这两种标准, 参与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个人泛读目标, 使其明确近期和远期的泛读目标。单词的学习可以用游戏软件或手机软件进行,比如安卓手机的解锁记单词。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处于重中之重,而泛读教学能极大的提高阅读能力。上述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现代教育技术与泛读教学的融合,能提高英语泛读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