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日常生活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格物致知;朱熹;近思录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076-01
在《近思录》中,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格物致知”的思想,使“格物致知”的思想更加完备。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原理和法则,人们把这些原理和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要追求这个“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认识和体验,最终可以融会贯通,知明事理。
我们在一些场所,比如在大学,我们看到有很多学习好的同学,我们便会问他们是怎么学习的那么好的,也会追问他们用的学习方法,追问怎么提高学习效率等,穷理就是需要我们不停的追问,知道万事万物的“理”,这时候,我们就理解了人事物的规律,理解了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知道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大学的学习时间和生活。
但是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朱熹的这种思想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毕竟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因为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过于强调理论,没有充分意识到客观实际。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与唯物主义理论相矛盾,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客观联系实际。这个思想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中国大学里,中国大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试验,抽象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因此,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弊端比较明显。
“格物致知”的思想也有优点,通过“格物致知”,我们明白了“理”,加深了对“理”的理解。比如很多人喜欢博览群书,学习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当他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联想并运用到所学习的知识,博览群书对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水平(包括深度和广度)是有好处的。
朱熹强调博览群书是为明白事理。朱熹主张学习“天命之性”,主张学习封建的道德观念,因为他认为这些封建道德观念是“天理”形成的,因此是至善的,应该加以弘扬。后天的观念对应的是人心,人心包括对物质的要求和生理的要求。后天的观念有好的和不好的,有善的和不善的。人心应该摆在适当的位置,不要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畸形的心理,如果过分了,就会产生很多不正当和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欲胜,天理灭”。
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人是喜欢懒惰和堕落的动物,需要有些外在的约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思考一些事物的时候要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人的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因此,灭人欲,世界可以和平发展,人会更加注重外在的修养,强调理性,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知识,强调礼节。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积极的思考问题,从而趋利避害。比如在大学,当你参加学生会落选的时候,你不应该抱怨和有太多的欲望,不能采取极端措施,应该正确思考,也许是自己的实力不够,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完善自己。有的人采取报复措施或者是贿赂措施,人欲过于强烈,对个人的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我认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应该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但是,朱熹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恶从哪里来的问题,其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认为朱熹的“改过迁善,克己复礼”思想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比如我们大学生,在大学,我们主要在学为人,学做一个理想的人。天地生人,本来人人平等,然而由于学与不学,则会有君子小人、邪正善恶之分,很多国家的为学只是外求,人在社会中,只要不犯法,尽可以求富求贵。想富贵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人,于是人群中无穷尽的竞争便非常的激烈,我们在重人道,修道、行道的过程是自由的,作为个体对道的践履和到达标准上,又有大小和远近的区别。所以我们只求各自在道上励志,在此基础之上,再求大者、远者之道,达到做一个理想人的最高目标。在这整个过程中都不是与人争,而是与自己争。因此,“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更高的境界。
我们从高中考大学,很多同学上的是同一所高中,结果却上了不同的大学,有的同学上的学校好,教育资源丰富,有的同学没有被大学录取,惨遭淘汰,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完美,不留遗憾,最后达到了一个高的境界,有的同学贪玩,不务正业,不懂得克制自己,对自己放松要求,自己没有得到好的发展,这也是“改过迁善,克己复礼”的体现。
[关键词]日常生活信息查询人类信息行为信息用户
[分类号]G258.2
1引言
“日常生活信息查询”(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seeking,简称ELIS),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自我定位,并解决与完成工作任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的各种(认知和表述)信息内容的获取活动。这一概念由芬兰学者萨佛雷连于1995年提出,而在此之前,“非工作信息查询(nonwork information seeking)”或“市民信息需求(citizen information seeking)是国外学者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词。萨佛雷连认为,信息查询行为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查询行为,而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相较于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的数量较少。虽然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相对复杂、不规律,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也开始引起国外图书情报领域的逐渐关注。笔者希望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国外图书情报领域近10年来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差距,以期为我国今后这一主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2历史沿革
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有学者开展了关于市民信息需求及信息查询行为的大规模调查研究。但到了70年代后期,相关的大规模调查开始减少。从80年代开始,定性研究方法被图书情报领域广泛接受,日常生活信息查询的实证研究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不过,研究对象的规模有所缩小,且更倾向于对某一特定人群的研究。
1995年,萨佛雷连正式提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ELIS)这一名词,并被欧美学者广泛接受,ELIS领域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①在国际会议方面,自1996年开始每两年举办的“基于情境的信息需求”(information seeking in context,简称ISIC)国际会议,其中一个固定议题便是“日常生活信息查询”;②在专业期刊方面,Library&InformationScience Research 2001年第4期为ELIS研究专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如 In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04年第8期为健康信息查询及ELIS研究专刊。因此,尽管相较于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查询行为研究,ELIS研究的数量并不算多,但与过去相比,ELIS已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新热点。
3研究现状
为了解国外2001-2010年关于ELIS研究的进展情况,笔者采用文献调查法中的综合法进行研究。首先,利用Elsevier Science、EBSCOHost等英文数据库,以“everyday life”、“everyday”、“daily life”、“citizen”等分别与“information seeking”组配作为题名、关键词或摘要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于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检索的文献类型以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论文为主。然后,笔者利用追溯法进一步检索。通过对检索到的该领域研究中引用较高的80多篇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笔者总结出国外近10年来有关ELIS研究的现状如下:
3.1研究对象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外关于ELIS的研究对象多为某一特定人群,而对各类人群的划分主要采用两种标准:一是按人口统计特征划分,二是按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来划分。
3.1.1按人口统计特征划分
年龄。申顿和迪克森对4-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在满足其日常生活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往往会求助于三类人:一是在需求产生时可以方便询问的人,二是与自己有相同经历或类似信息需求的同龄人,三是可以为之解决问题的专家。但迈耶斯等人认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到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指出,9-13岁是人从儿童时期向青春期转变的阶段,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他们对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信息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此外,阿冈斯托等人则对14-17岁年龄段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研究。他们针对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了专门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模型,并通过对贫民区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调查,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
与儿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相比,对于老年人的研究相对较少。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查特曼对退休女性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是这方面研究的早期代表。而在2001年以后,美国学者威克斯采用角色理论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在参加社区组织和俱乐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会利用人际交流渠道,而且还会利用社区组织的内部印刷资料;他们倾向于利用人际交流渠道获取医疗及金融信息,但在获取与业余爱好有关的信息时,则倾向于利用印刷资料。另有学者利用萨佛雷连的ELIS模型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信息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和娱乐休闲信息是其重要的信息需求,而人际交流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
性别。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女性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例如,查特曼的早期研究对象是退休女性以及低收入女性,而麦肯齐则关注孕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通过利用建构主义的话语分析法,她对孕期女性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取信息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这类人群与医护人员沟通的障碍及其获取信息的策略。此外,麦肯齐还采用定位理论分析了孕期女性在与护理者沟通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具体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查询行为。男性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近年来也引起了图书情报界的关注。例如,威尔斯德以在人生过程中遭遇危机的男性为研究对象,试图发现其信息行为的特点。他建议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专业人员关注图书馆潜在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并争取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需求。
种族。美国学者费希尔调查了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移民人士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公共图书馆是否存在信息场的现象。
她认为,公共图书馆为移民人士提供的相关服务和培训有利于信息场的形成,而信息场的存在可满足移民人士心理、社会和实践等多种需求,并有利于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此外,留学生和非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也是学界探讨的重点。
社会经济地位。低收入者一直是欧美学者进行ELIS研究时非常重视的特殊群体。早在20世纪80年代,查特曼就曾先后对低收入女性、大学清洁工以及退休女性的日常生活信息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信息贫穷”、“圆周生活”等理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2001年,斯平克和科尔对美国德克萨斯州非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个有关低收入者的信息环境模型。
赫什伯格对无家可归的父母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位学者分析了这一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需要的信息。他强调,大部分无家可归的父母都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但他们往往不能把他们的信息需求与能解决问题的信息源联系在一起。尽管他们面临的问题涉及多种类型的信息,但却较少会想到通过咨询图书馆之类的信息机构来解决问题。
韦斯特布鲁克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如何通过获取相关信息摆脱困境的行为进行研究。她将这类人群查找信息的过程分为5个情境,并对每个情境中的信息需求、情感问题、所需知识以及信息源进行探讨。此外,她还具体分析了家庭暴力受害者在不同生活阶段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查找行为,并探讨图书馆应如何为之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
3.1.2按所承担的角色划分在一般信息查询行为研究领域,国外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具有选民资格的普通百姓、发生购物行为的消费者,也可以是接受治疗的病人,或接受不同水平教育的学生。与之类似,国外ELIS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病人。约翰逊等学者对癌症患者及其亲属朋友查找癌症遗传信息的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遗传信息查找技能模型,以帮助人们查找和评价癌症遗传信息。另有学者研究艾滋病患者及其朋友、家人的信息查找和交流行为。威格伦对病人通过网络获取健康信息的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讨论组成员引用的80%的信息源均为网络信息源。通过讨论组,他们不仅可以获取健康信息,还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此外,冰岛有学者对该国居民的健康信息查找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业余爱好者。不少学者对业余爱好者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研究。例如,雅克尔对族谱爱好者查找族谱信息的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得出图书馆和档案馆并不是这一人群查找族谱信息的首选,他们更多地是依赖于族谱爱好者群组来获得信息和支持。此外,美食烹饪爱好者、硬币收藏爱好者心和针织爱好者如何获取与其爱好相关的信息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高校师生。曼索雷安对大学教师和博士生利用网络作为日常生活信息查找来源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他们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的行为与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行为之间存在哪些异同。除前面提到的留学生群体外,成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也受到了美国学者的关注。
3.2研究方法
尽管大部分文献在论述过程中都会对其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但对ELIS研究方法进行专门探讨的文献并不多见。笔者发现,访谈法在该领域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贝茨对访谈法在ELIS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她认为,在进行ELIS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叙述性访谈法比较适用于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这种方法与目前该领域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视角相适应,并尤其适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日常生活信息需求和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
除了访谈法,学者们在ELIS研究中还常常利用日志法、摄影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日志法是参与者在规定时间段内,通过利用各种工具(如录音机、纸笔、网络等)记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各种问题以及信息获取的行为。摄影法是参与者或研究者利用相机记录参与者需要信息以及寻求信息的情境和行动。观察法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日常生活环境,尤其是与信息查询相关的情境和行为进行观察,以接近和深入了解研究对象,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而问卷调查法则一般通过邮寄、实地发放、电子邮件等方法,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基本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的研究并非只是单一地应用某一研究方法,而是多种研究方法共用,尤其是与访谈法结合使用。
另有学者探讨如何获取目标群体的信任的方法。例如,凯里等学者曾研究孕期女性、自助支持小组和学龄前儿童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并认为获取目标群体的信任有助于图书情报理论的提高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应考虑如下因素:①尊重参与者;②尊重和体谅参与者的生活世界;③灵活处理;④通过时间来赢得参与者的信任;⑤意识到相互信任的重要性;⑥对相互信任要加以维系;⑦角色的调整;③互惠措施。
迈耶斯等学者则认为,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因此,对儿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这一人群的研究要充分考虑到其生理、社会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另外,申顿等学者认为,对青少年信息需求的研究有助于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但这方面的研究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如何对青少年信息的需求进行清楚界定,二是研究人员如何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图书馆不仅要对青少年的馆藏利用情况和参考咨询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而且还应以访谈的形式了解青少年的信息需求,其访谈的对象可以是青少年用户群体,也可以是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业人士。
3.3理论与模型
3.3.1日常生活信息查询模型在信息行为研究中,模型的构建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也不例外。萨佛雷连于1995年提出了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生活方式”(way of life)和“生活支配”(mastery of life)组成。“生活方式”指事物的次序,其中“事物’’代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活动,“次序”代表对各种活动的喜爱程度。事物的次序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由个人决定的,而个人决定各种事物的次序又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们对各种事物都有“认知次序”,表示他们对各种事物应如何进行的看法,且只要个人认为事物的次序有意义,这种次序就会维持下去。“生活支配”是指“维持事物的次序”,其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关,特别是当事物的次序受到威胁时。信息获取是生活支配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活支配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事物的情况”和“事物应该怎样”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ELIS模式表明,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源的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诸如价值观、人生态度和心理倾向之类的个人因素,以及诸如时间、目前健康状况之类的情境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获取行为。该模型的提出对ELIS领域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少学者在研究中都会利用该模型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有学者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和完善。
3.3.2信息实践模型麦肯齐在已有信息查询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双胞胎孕期女性对其获取信息情境的话语描述,并提出一个有关日常生活信息实践的二维模型。该模型主要分成模式和阶段两个维度。从模式的角度来说,日常生活信息实践可分为积极的查找、积极的察看、无意识的观察和通过人4种类型;从阶段的角度来说,日常生活信息实践可分为建立联系和利用信息源两个主要阶段。必须说明的是,由于麦肯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的成果只是局限于特定领域。换句话说,她所提出的模型只适用于双胞胎孕期女性,对其他人群的适用性有待测试和检验。麦肯齐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模型在图书情报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约曼采用该模型对更年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这一人群的日常生活信息实践也可用这一模型加以解释,但由于其个人处境的不同,相比双胞胎孕期女性来说,其信息行为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适用于各类人群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特点的一般模型的探讨,是图书情报领域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主题之一。
3.3.3信息场理论费希尔最早于1998年提出了信息场(information ground)的概念,她通过对足疗诊所的护士、老年人和其他人之间如何获取和分享信息的现象进行分析,从情境的空间层面提出了这一概念。简单地说,人们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而聚集在某个地方,但却无意识地、偶然地分享到信息,这一暂时形成的可供人们分享信息的社会环境就是一种信息场。信息场的特点是:①信息场可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暂时存在的环境,但它必须以个人的存在为前提;②人们在信息场出现的主要目的不是信息分享和获取,而是出于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③在信息场中,社会互动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而信息流动只是社会互动的副产品;④人们参与到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信息分享中,而信息流动的方向则可以是多向的。虽然信息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分享信息的需求,但信息场与信息获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能为了获取信息而有意识地参与到某一信息场当中,也可能在信息分享的过程中,无意识地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近10年来,费希尔利用信息场理论探讨了各种相关现象,如家庭主妇、大学生、移民的信息场等。此外,也有不少学者利用信息场理论来对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研究。
以上理论和模型对ELIS领域的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此外,萨佛雷连还认为,更为早期的德尔文的意义建构模型、查特曼的小世界理论和威廉森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生态模型也是ELIS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模型。此外,也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模型。如前面提到的城市青少年日常生活信息需求模型和有关低收入者的信息环境模型。
4国内ELIS研究
1995年,张晓林等学者对成都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运作中查找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这被看作是我国有关ELIS研究的先河。但在之后的十几年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对市民信息需求方面的研究并未充分关注。直到近年来,李桂华引入“日常生活信息需求”的概念,并进行了一项有关市民信息需求的调查,探讨我国市民信息需求和信息查找行为在10余年间发生的变化。他还针对青少年、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石德万等学者也开展了针对信息弱势群体信息行为的研究,并重点探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信息弱势群体的信息行为特点。肖永英等学者则采用人户访谈的方式对城市低收入者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台湾,近10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对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研究。例如,张郁蔚对萨佛雷连的ELIS模式进行了较为客观的介绍和评价;不少学者则对社会某一类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进行研究,如大学清洁、台湾的越南配偶、单身女性。此外,有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爱好信息的查找行为的研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例如,林珊如对背包族在旅行前、旅行中以及旅行后三个不同阶段中查找相关信息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5总结
5.1ELIS研究国内外比较
综上所述,ELIS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外图书情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相比之下,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仍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具体来说,国内外ELIS研究的差异主要有:
从研究对象上看,国外研究涉及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角色,而国内研究的对象尽管也涉及不同性别和年龄层次,但对不同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人群的研究较为有限;对诸如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较多,但对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信息(如个人爱好类信息)查询行为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外ELIS领域运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访谈法、日志法、摄影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而国内研究采取的研究方法则相当有限,多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其他方法的运用则比较少见。
从理论和模型上看,国外ELIS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几种独立于一般信息查询行为模型的专门模型,这对日常生活信息查询实践活动的调查和研究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而国内研究多侧重于对国外模型和理论的介绍、评价和运用,目前尚未见到有学者提出专门适用于ELIS研究的理论模型。
5.2 ELIS研究今后发展趋势
“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ELIS)在最新修订的《图书情报学百科全书》一书中已经作为独立的词条出现,其中对ELIS概念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并对其核心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可以说,ELIS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开始走向成熟。ELIS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将ELIS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人类信息活动背景下,与其他信息行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研究。例如,萨佛雷连在其2008年的著作中,就主张将ELIS研究置于信息实践(information practice)的背景下进行,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查询行为与信息利用、信息分享等行为的密切关系。
1.1我国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较低
笔者通过大量的询问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较低,这是我国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各个专业队大学物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同,所以,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较为忽视,从而导致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降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高校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所以导致部分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降低。
1.2部分大学生中学物理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再考入学校后学习成绩较好,但是还有一些学生的中学物理基础较为薄弱或是学习物理的意愿不高,所以导致即使有心学学物理,但还是有心无力,从而使得大学物理教学效率降低。
2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与实地的考察发现我国大学生学学物理兴趣低是造成我国大学物理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学学物理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学物理效率,我们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笔者提出的建议如下。
2.1将大学物理知识带入日常生活
在我们的认识中,物理一直都是一门较为难学的学科,尤其是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我们又不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大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与一些公式、原理都十分的难懂。其实,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所以,我们要将大学物理知识打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谈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时,可以提出问题:下雨打雷时躲在小轿车里是否安全,是什么原理?在介绍物理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时,可以以学生每天都要使用的校园IC卡为例介绍存储技术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大学物理知识轻而易举的带入日常生活中,这样,物理知识就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2在课堂上多应用多媒体
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大学物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一些较为简单的物理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就可以讲清楚,但是,有一些较难的物理知识点,例如,伯努利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有些学生对其还不是很理解,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立体图形、动画等形式,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大学物理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多食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可以解释一些物理原理的动画片或是图片,或是一些网络上较为流行的物理教学教程,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其他的事上转移过来,转移到物理学习上,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看视屏一边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大学生就会感到原来大学物理课可以这样有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3将物理实验带入物理教学的课堂
笔者认为物理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十分强的学科,所以,笔者认为将物理实验带入物理教学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原理较难理解,同时无法用话语说清楚,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物理实验来说明某一原理,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在教授简谐振动和机械波部分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简谐振动是物体的位置按照正弦或者余弦规律随时间变化而得到的。同时,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的事上转移过来,转移到物理学习上,这样就会引起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看物理实验一边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大学生就会感到原来大学物理课可以这样有趣,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2.4将相关物理历史穿插在物理学习中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有关物理内容的历史故事带入物理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讲述X射线这一课上,教师就可以将伦琴无意中发现X线的过程讲述给同学们听。教师可以较为生动有趣的将一些物理历史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并大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兴趣,学生就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学习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3总结
关键词:电击伤;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电击伤除了会导致患者皮肤的坏死,还会造成深部组织、神经及肌腱的损伤[1],临床显示其致残率与截肢率很高,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措施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我院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及经验表明,对于电击伤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尽快封闭创面,同时做好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为了进一步分析严重电击伤患者保存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严重电击伤患者29例,皆为伤后24h之内就入院接受治疗。29例患者中男22例,女7例;年龄18~58岁,平均(39.4±5.8)岁;致伤电压380~100000V,平均13450V;电击伤总面积最少为躯体8%,最多为躯体57%,均值为(30.6±3.7)%;电击伤部位包括上肢16例次、下肢11例次、胸腹部6例次、会4例次。所有患者治疗前皆进行了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定。
1.2方法 本次研究针对29例严重电击伤患者采取保存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如下:
1.2.1局部创伤处理 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预防休克、抗感染及预防肾功能损伤等治疗,重点加强患者局部创面的处理,措施包括减张切开与急诊清创术;关节、神经、肌腱与骨外露部位则尽量采取皮瓣覆盖;肘肢体严重毁损的患者则建议采取截肢术,但应注意的是残端应用肌皮瓣包裹处理;截肢平面除了要充分考虑保障肢体功能外,还应考虑是否利于假肢的安装。
1.2.2和支架治疗 早期对创面处理的时候必须保障各个关节在其功能位包扎;采取扩创植皮或者皮瓣移植术的患者,之后应采用石膏或者夹板将受伤肢体关节在其功能位或者抗挛缩位固定好;换药的时候应将石膏或者夹板拆除,换好之后应利用支架继续使患者保持原来直到剖面愈合为止。
1.2.3主动、被动活动 患者创面未愈合早期应要求患者采取主动静力收缩,待创面基本愈合之后应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轻微的肢体活动或者医护人员协助其采取一些合适的被动活动。活动时应包括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并且采取先被动后主动的方式,慢慢采取器械辅助主动活动。部分患者深层组织坏死、肌腱与神经受伤,基本上采用的是皮瓣移植修复术,要求患者术后两个月开始功能治疗。一些神经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麻木、肌力减弱等,采取被动活动时应确保手法的轻微与柔和,促进患者逐渐恢复主动活动。
1.2.4理疗 采用温水将患者的僵硬关节软化后行主动活动,并对关节与新愈合的部位进行按摩处理,某些患者电击伤后会发生肌萎缩、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建议采取高压氧治疗,而一些局部肿胀的患者则建议采用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进行消炎与消肿处理[2]。
1.2.5加强肌力与功能训练 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加上体质比较虚弱的话,极易影响患者的康复,故而要尽早采取有效的局部或者全身肌力锻炼及功能技巧训练等。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应协助或者督促其进行肢体的伸屈与旋转,以及做一些关于手方面的活动等,进行2~3次/d,时间控制在20min/次以上。待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建议其每天上午与下午花费至少30min进行室内活动。患者应从简单的自身生活能力锻炼开始,循序渐进,之后将活动扩大到体力活动上。
1.2.6截肢后康复训练 截肢患者术后要加强自身平衡与姿态协调的锻炼,一般应从术后2个月开始进行截肢体功能训练,先从残肢主观运动训练开始,然后将残肢放上沙袋后持重主动运动训练,使得残端在沙袋上呈现直立或者垂直方向活动,以便进行残肢肌力的训练,愈合后假肢的安装打下基础。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其中前者采用BI(简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得分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强,后者采用FMA(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定[3],得分越高则表示运动功能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皆得到明显提高,相较于治疗前相关评分对比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这些年,对于严重电击伤患者而言,消除创面、救治生命并非最终的治疗目的,而是早期注重与加强功能康复治疗。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严重电击伤患者采取保存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除了使得患者身心健康得到尽快恢复,也促进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与肢体功能运动的提高,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卢立春,杨宝会,曲狄,等.烧伤后爪形手的功能重建及康复治疗18例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3):527.
课题
学宪法讲宪法
授课教师
陈XX
教学 形式
主题班会
教学 目标
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 培养学生崇尚宪法的思想,认同“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意识。
3. 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能用宪法维护自身利益。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提问形式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每年的12月4日是什么日子呢?
此环节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宪法
介绍宪法的性质及发展历程
促使学生对宪法有深刘的认识,了解我国宪法的历史。
3.宪法的地位
通过与普通法的比较
通过与普通法的对比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明确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帮助学生知道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字有的权利。
5.例举生活中青少年易违法的行为,并号召广大学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此节意在让学生不要违法,让学生树立完法意识,维护完法权威。
【关键词】陕西企业生产审美现状;陕西企业深层生产审美化
一、企业生产审美研究
目前,生产者对消费者需求的挖掘和创造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沃尔夫冈・韦尔施提出了“物质审美化”的概念,他发现“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首要策略”,“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美学勃兴”。斯图亚特・霍尔指出审美已经不再是物质世界的蛋糕上的酥皮,它已经渗透到现代企业生产中,已经融入到企业商品的内部。凌继尧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企业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企业生产审美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利用美可以吸引顾客并提高其忠诚度;二是商品一旦给人带来美感,就增加了其价值;三是竞争对手想模仿成功企业的美学意识是绝对做不到的。所以构建陕西企业生产审美机制是陕西经济上台阶的有效途径。
二、陕西企业生产审美现状
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计报告(2002)》,陕西每十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1363人,拥有研发人员171人。但是文化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究其根源关键是陕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导致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陕西企业在生产环节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作为。陕西目前的支柱产业主要是能源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果业和旅游业等。其中煤炭、电力、油气、重化工及传统装备制造业不仅均属于难以审美化类企业,而且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陕西在2009年曾提出了2010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同比消减3%以上的目标,并强调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理念,这就是在追求经济审美,但是一年过去了效果不很明显。以陕西目前所处的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而言,要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以发展审美经济为契机,研究企业生产的深层审美化,这是陕西企业突破单纯以性能和价值为主要手段的旧生产模式,开创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审美体验新模式的重要路径。
三、陕西企业生产审美现化的路径
结合陕西的工业生产状态,对不同企业的产品的从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证的分析研究,总结深层审美化的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陕西企业的生产实践。企业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的审美特征,也是企业构建审美文化的基本条件。所以说企业生产环境的审美程度影响着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表现的是企业的人本精神。良好的内部生产经营环境不仅能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以增进员工对自身工作自豪感,同时还可以挖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将劳动创造本身作为一种美的享受过程去对待。陕西企业生产环境建造经历了一个由物质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过程,再增值和升华为物质生产结果即审美成果的发展过程,它是陕西企业以文化物的创造。就生产环境的深层审美化来谈,陕西企业应在新建厂房上追求风格独特,对原有的生产用房周边和内部进行美化改造,给员工辽阔的色彩和洁净爽快的感觉,让劳动成为员工个人自我实现的愉快地创造过程。企业产品内部形成的功能和审美的统一也是陕西企业生产深层审美化的表现。现代产品的审美内涵三方面,即形式美、功能美和文化美,这三种需求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依次形成的。要改善陕西企业产品缺乏审美内涵的状态,不仅产品符合形式审美,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功能审美,这是产品审美的较高形态,它要求生产抛弃与产品本身目的不相称的多余装饰和无益冗件,只由专为发挥功能而设计的简炼的具有经济实利的结构组成,这样才能生产出既便利实用又感到美的产品。产品越是把功能上的优异竞争力具体地表现出来,就越是作为对人的生活充满有意义的内涵对象而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备受欢迎和追求。所以在陕西企业生产深层审美化研究上要重视抓住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因为只有内、外都美的产品才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形象表现,更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显著标志。
现代消费者是为了追求商品的美感去消费的,只有美的消费才是人类最本质、最高雅、最文明的消费,也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切的”。所以说如何在美好的环境里生产出美好的产品这是陕西企业生产审美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凌继尧.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2007(6)
[3]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关键字】完善 艺术高职 辅导员
优秀的辅导员的身份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教育者要求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管理者和服务者要求具备较高的宣传能力、心理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特别是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要充当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疏导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高职艺术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通存在岗位定位不准、对辅导员自身职责分工不清晰、辅导员职业的前景不明、工作经难普通不足等等问题,尤其在面对教育大众化、独生子女等新情况下的新一代大学生,辅导员的个人素质还有专业素质都有待提高。其中定位、完善辅导员角色,注重专业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责要求
其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点是辅导员的传统身份,应予以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辅导员自身影响,来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
其二,重视辅导员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本质。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服务;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能力的增强。辅导员首先要考虑到大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工作,加强宣传、监督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食堂伙食;考察学生的家庭情况,对特殊的家庭如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对他们进行学业、健康、交友、恋爱、考试、生理、心理、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
其三,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学习。高校辅导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之余,应不断加强对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并时时关注学生的现状和新动向;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的不同动向,深入研究探讨,制定解决策略;积极参加日常工作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借鉴国外先进的学生管理方法。辅导员所面对的对象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因此辅导员还应该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新领域、新成果,使得自己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语言,融会贯通地将抽象、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交流和指导过程中。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心理咨询基本方法,更好地解决学生由于家庭状况、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等因素引发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疾病等。
其四,充当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辅导员们要充满责任感地去完成大量的日常行政、教学管理工作。新生报到、日常考勤、联系家长反馈情况、照料生病学生、处理突发事故,以及评优、评奖、综合测评,困难补助发放,毕业鉴定、推荐,学籍和违纪处理,各种院校活动安排。充当好大学生与其院校机构的桥梁作用。
二、当前艺术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的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分析判断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新的社会要求、新的学生群体,工作中会面临很多新事物,这都要求辅导员们注意积累素材,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透过当今大学生存在的种种现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寻找科学的日常管理方法,取得工作中的主动权。只有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才能形成对学生身心健康切实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和实际的创新。把工作中面对的新问题,通过汲取经验教训和优秀的解决方法使之变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来源。
第二,培养自我控制和胜任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也要求辅导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意向,了解自我心里特征,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定位。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对待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和宽容。在教育过程中,当自己内心烦恼或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感到不顺心时,能沉着自制、善于理智地对待学生,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另外,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教育、交流氛围,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可行性。面对教育管理过程中复杂的局面和突发事件,能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判断准确、决策及时。
【关键词】 压力;心理学;问卷调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95.6 B 841.7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19-03
Inventor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TIAN Lan*, SHEN Guo-che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ile inventory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and to test their psychological stress. Methods
Based on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investigation, a new inventory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among 384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ubei.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were used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esults Fiv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were selected, which includ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stress, social position and wealth stress, leaning stress, physical condition and living stress and the job-hunting stress.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y of total scale and half-split coefficiency were 0.934 and 0.889 respectively.The reliability of each scale was above 0.765.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632-0.840 between sub-scales and total scale,and it was 0.350-0.662 between each subscales. Conclus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inventory are satisfied enough to meet psychometric indices,and it is suitabl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Pressure;Psychology;Questionnaires;Students
压力是一个人对某种压力源是否构成压力以及自己应对压力源能力的评估[1]。心理压力感主要是指个体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压力源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2]。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源。樊富珉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生活中的压力事件与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症状密切相关[4]。校园压力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构成严重的威胁[5]。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状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应对各种压力、完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定性分析,集中在对大学生生活事件类型及压力源的研究。本研究整合、提炼已有文献关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的分类,编制了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以期为评定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现状、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特点,探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对策有所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取样与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某学院384名一~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最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一年级学生87名,二年级学生77名,三年级学生91名,四年级学生103名,共358名。其中文科生162名,理科生196名;男生135名,女生223名。
1.2 理论维度的构建 综合已有研究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事件的合理结构[6-13],拟定从人际交往压力、经济与地位压力、学业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就业心理压力五大方面,构建心理压力感问卷的框架。
1.3 问卷题项的收集与编制 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54名大学生(其中大一学生15名,大二学生12名,大三学生12名,大四学生15名),请他们描述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事件及其应对方式。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条目,构成初始问卷的主要项目,经过专家修改,形成预测问卷,表面信度良好。对大二年级的文理科各1个班级120名学生(文科班64名,理科班56名)进行预测,修订为由70个项目组成的正式问卷。正式的自陈问卷采用5点记分法,即“完全没有感受”记1分,“感受比较微弱”记2分,“感受不强不弱”记3分,“感受比较强烈”记4分,“感受非常强烈”记5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压力感越大。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首先对70个题项进行项目区分度(item discrimination)分析,采用精确度较高的相关法计算区分度,得到各题项的鉴别指数,见表1。
根据心理测量学的一般原理,鉴别指数在0.20以上的题项区分度尚可。本研究按照从严要求原则,删除18个鉴别指数低于0.40的项目,最后保留了52个项目。
2.2 因素分析 首先利用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对原有变量进行因素分析的适当性考察,得到KMO的值为0.918(P<0.01),表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抽取因子,用最大变异(Varimax)进行正交旋转,结果发现有11个项目的因素负荷低于0.40,分别是V3,V19,V22,V23,V25,V35,V42,V51,V54,V56,V57,因此,这些项目应予以删除,并再作一次因素分析。对余下的41个项目进行第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41个项目的负荷都大于0.40。
本研究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Screen test);抽取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3%的总变异;每个因素至少包含3个以上项目;对于在2个因素上负荷均比较高的题项(V24,V26,V34,V50),根据负荷最大原则进行筛选。根据以上原则,本研究最终提取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5.748%。因素负荷矩阵见表2。
由原始问卷可知,因子1~5分别表示人际交往压力、经济与地位压力、学业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和就业心理压力。
2.3 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检验自编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的信度。表3显示,全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4,分半信度为0.889。5个分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在0.765~0.858和0.695~0.857之间。
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来检验问卷是否可靠,自编问卷的各因素间的相关结果见表4。问卷各个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32~0.840之间,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0~0.662。根据Tuker的理论[14],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系数在0.30~0.80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系数在0.10~0.60之间,说明本问卷的结构较好。
3 讨论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结合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事件的方式,选择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典型的压力事件或情境,考察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状况。测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且较好地满足了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状况的工具。不过,本研究仍存在样本容量偏小和取样范围狭窄的问题,需要进行大样本广泛取样,进一步验证所编问卷的代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4 参考文献
[1]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应用心理学,2002,8(1):27-31.
[2]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23(4):47-51.
[3]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青年研究,2000,20(6):40-45.
[4] 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8-110.
[5] LI H,LIN CD.College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cta Psycholog Sinica,2003,35(2):222-230.
[6] RAWSON HE,BLOOMER K,KENDALL A.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s.J Genetic Psychol,1999,155(3):321-330.
[7] 张淑熙,尹海兰.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的编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0(5):75-78.
[8] 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心理科学,2002,25(4):398-401.
[9] 李西营,毛艳霞.师范类大学生对应激源的感受频率与程度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2(8):77-79.
[10]王富荣,茅默.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7(1):31-36.
[11]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6):1 403-1 405.
[12]林海,余红,杜宁.大学生压力感与焦虑及抑郁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5,6(9):80-81.
[13]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3,9(3):3-9.
[14]戴忠恒.心理教育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62.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
第1个维度――人际交往压力(9个项目)
36.担心帮助他人却得不到回报。
40.怕被人误会。
45.怕与朋友闹僵。
68.因不被别人理解而痛苦。
38.怕被朋友嘲笑。
47.当受到别人注视或讨论时,会感到不自在。
66.怕在同学面前丢丑。
64.害怕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如欺骗、贪污等)。
49.怕掉面子。
第2个维度――经济与地位压力(11个项目)
27.担心家人的社会关系不利于自己将来找工作。
18.担心没有钱包装自己的外表。
60.觉得经济条件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33.担心自己在班上没地位。
11.因生活费不够用而发愁。
17.对与同学的关系感到不满。
26.担心因琐事与人争吵。
31.感觉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友好。
24.担心自己令老师失望。
20.很羡慕他人的长相。
59.觉得与他人的关系很疏远。
第3个维度――学习压力(9个项目)
14.因浪费学习时间而懊悔。
28.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苦恼。
15.苦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9.因无法平衡学习与其他事务性活动的冲突而苦恼。
50.因自己处事不稳重而自责。
16.在各种技能性证书的备考过程中感到疲惫。
21.渴望拥有平和的心态。
46.因日常生活安排无序而苦恼。
12.因缺乏一些社交技巧而感到很苦恼。
第4个维度――体能与生活压力(6个项目)
62.感到全身软弱无力。
65.猜疑自己的身体有病。
32.感到适应不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67.担心还不了欠别人的钱。
39.感到跟不上生活的节奏。
34.因自己的精力下降而发愁。
第5个维度――就业心理压力(5个项目)
55.一想到将来要找工作就心烦。
44.担心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41.担心所学专业没有出路。
30.担心自己达不到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的技能要求。
【关键词】苗族舞蹈;形成;审美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77-0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这些民族文化中,苗族舞蹈正用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对其的审美艺术可以从生活、民族、衣着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一、湘西苗族舞蹈的形成
湘西苗族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前,湘西苗族人为了躲避战乱,以及为了摆脱受压迫的生活,会带领族人迁移,用最原始的方式生活,生活用品短缺,缺少娱乐生活,但苗族人却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很高的生活热情,慢慢从日常劳作中总结出不同的动作,并把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变成舞蹈,成为民族特有的舞蹈艺术[1]。
湘西苗族的舞蹈与音乐融合后,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地域特点,会用生动的舞蹈展示湘西苗族人们的生活方式,展示苗族的历史。同时,还会融合审美因素,即它会以叙述的方式,展示舞蹈的特点。很多历史材料记载,湘西苗族舞蹈是由祭祀活动产生,按照傩歌的节奏表演,或是与傩戏穿行,这些资料的记载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抢救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有深层次的分析。也就是说,从苗族的舞蹈中,除了可以发现苗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还能够从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湘西苗族舞蹈的审美艺术
(一)从生活的角度分析
湘西苗族的舞蹈是由生活演变而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为“鼓舞”,这一舞蹈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中经常会做的动作等,比如农耕的犁地、梳妆、织绣等,另外,有些动作是由模仿动物形成,像是小鸡啄米、黄牛摆尾等,由此可知,其舞蹈动作都是由生活引申而来,具有摹拟性和教育性。苗族人不管在哪个节日,都会跳舞表示庆祝,从舞蹈得到知识与生活经验。踩花山是苗族人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节日,苗族人就会穿上艳丽的服饰,来到花山下,进行各种节日活动,在众多节日活动中,吹芦笙是人们主要参与的活动,会由吹芦笙演变出芦笙舞,用于节日活动间隙的表演,动作多变,有较高的难度。
从上述热葜校可以总结出苗族舞蹈与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摹拟性、教育性与娱乐性。
(二)从民族的角度分析
湘西苗族舞蹈会充分反映苗族文化的文化特点,贯穿于苗族生活的始终,比如苗族的宗教文化等。苗族与其他民族一样,会保留原宗教习俗,并代代传承,用祭祀的舞蹈进行祭祀,上文中提到,苗族的舞蹈多由祭祀演变而来,即鼓舞的出现。每到苗族举行祭祀活动时,人们会到举行祭祀活动的广场,架设打鼓,可从三面敲击,两人拿鼓槌敲击大鼓的鼓皮,一人敲击鼓梆,其他人自由舞蹈,男生和女生的数量没有限制。除了这种鼓舞外,还有另一种木鼓舞,也被称为跳鼓舞,其使用的鼓是由树干做成,把树干内部挖空,在树干两端蒙上鼓皮并固定,祭祀时使用一个新鼓和一个旧鼓同时演奏,并有吃动物内脏的习惯。而随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发生了改变,和以往木鼓舞有很多不同[2]。
以此得知,湘西苗族舞蹈可以体现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格,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同时又具有文化内涵。
(三)从服饰的角度分析
湘西苗族有非常艳丽的服饰,是一个爱美的民族,每次跳舞前,都会穿上艳丽的衣服,以及漂亮的银饰,表演舞蹈[3]。苗族妇女的着装有很多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其他民族的服装相比,其头饰就有数十种,而衣着特点则是,上身会穿着窄袖的衣服,领子较大,下身会穿裙装,裙子上数个褶子,长度可以到达脚踝,或是在膝盖以上。但如果是日常生活,会在头上包裹头巾,上身着短衫,下身穿着长裤,衣服的下摆或裤腿处会绣上不同的花纹,而男子的着装较为简单,头上用青色布包裹,肩上披着毛衫,会用布裹住小腿。这些服装不管是跳舞还是日常生活,都会随着人们的行动随意摆动,具有形象美。并且,苗族人会遵循形象美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舞蹈动作,像是拧、倾、闪、旋、翻等,又加入了丰富的手腕动作,富有规律性和对称性,整齐划一,动作简练。
从上一段的论述中可以了解到,苗族的舞蹈可以从服饰与舞蹈动作上展示出其具有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湘西苗族舞蹈的形成和审美艺术,表明了苗族舞蹈的出现与苗族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而从生活、民族与衣着三方面对审美艺术的分析,也表明了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性,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湘西苗族鼓舞的美学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