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活动组织范文

活动组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活动组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活动组织

第1篇:活动组织范文

一、课余活动要提前做好周密计划。

课余活动不需要过于花哨,追求表面,也需要精心设计,注重思想内容的设计。所以在组织课余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计划。设计的目的以及时间的分配、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情况,包括是否涉及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要尽量地创新活动,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特点设计,使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

二、课余活动中应做好指导工作。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应该及时发现难题,灵活应对突发状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所收获。

三、课余活动的形式不要太单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课余活动。比如,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不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时事,更重要的是激励他们为了树立远大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

做作为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看课内的书,还要重视其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我组织我的学生成立了“悦读”小组,寓意是乐于读书,以读书为乐,每个月一个读书主题,比如“民族文化”专题、“奋斗”专题等等,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反思,使同学们对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对于学习历史、语文也有很大帮助。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我组织带领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并用相机拍摄,寻找的过程是学生们学习的过程,而要求其拍摄下来是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绘图工具时收集素材。

四、在组织指导课余活动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我组织的活动中,有一次活动叫“发现美”,就是组织学生去市中心广场记录拍摄自己关于美的人或景,让学生在“寻找美——展示美——感悟美”的过程中,自己体验发现美,感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不是直接去告诉他们,这样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是更能让孩子们有所感触,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在课余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课余活动中,我发现,好多孩子表现出了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展示出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很强,很有想法;有的学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有的学生绘画构图是强项。

有些孩子可能在课堂上并不是很突出,因为他们对于学习不感兴趣,比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不认真听讲,仅仅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只是一个方面,而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课余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课余活动后的反思总结

第2篇:活动组织范文

熊丽珍

一、加强活动课程的计划管理,实行长计划短安排。

活动课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的,但自主并不等于自流,活动形式、活动地点和活动项目都必须实行全时制、全过程、全员额的计划管理。要制订出目的明确又科学可行的活动课教学计划。计划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订计划应注意学校场地、设备、条件。在活动课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活动效果及时补充和修正,使活动计划逐步趋于合理、完善,确保活动课正常、持续地开展。

二、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

活动课不同于学科教学,学习的效果不能在试卷上以分数体现出来。因此,第一,学校领导要重视活动课的开设,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活动场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活动仪器、设备、图书馆书籍、电教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效益。第二,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能给孩子们开辟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如“雏鹰达标”、“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就必须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才能持续、有效地完成。要请有经验和特长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为活动出谋划策。第三,要取得社会的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花大力气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稳定的指导老师,还可借用社会力量,向社区组织和教育机关争取支援。

三、正确处理活动课教学中的三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课堂教学侧重打好文化基础,实践活动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教师首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践活动中,再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动脑动手,获得感性知识,使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统一起来。

第3篇:活动组织范文

因此,在定岗实习过程当中,我很注重培养自己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的能力,组织我班学生进行了以下课余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参加英语歌竞赛、植树节植树、学雷锋活动等等。这些课余活动给学生紧张沉闷的学习带来了欢乐和喜悦,也让我看到了她们的另一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现将实习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开展活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但是,一次成功的课余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它的更重大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知,受到教育。所以,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每次课外活动都要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组织课外活动我们要借鉴好的经验,加大管理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4篇:活动组织范文

    之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所以在推进学生内化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以及加强意义识记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操作活动是一种动态过程,顺应了小学生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组织学生操作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

    课堂里的操作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以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开展的心理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结构的,因而是有成效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规定必要的操作程序,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的操作正常进行。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分苹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9个苹果放在若干个盘子里,可以自己决定每盘放几个,但每个盘子里放的苹果要一样多,从而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正确地感受余数的具体意义。又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由于某教师强调了“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成学过的图形”的操作要求及程序,整个推导过程就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动态表象。因此,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就不容易忘记在底乘高后除以2;在解决已知三角形面积及底(或高)求高(或底)的问题时就会自觉地先把三角形面积乘2,还原咸平行四边形后再除以底(或高),计算出高(或底)来。这些都源于目的明确、程序清楚的操作。

    二、把操作与观察结合起来

    操作是手与眼协同活动的动态感知过程。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内化手段,与各种形式的动手操作结合,能更充分地发挥内化功能。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能帮学生积累起多种多样的表象,不仅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推动逻辑思维的展  开,帮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如为了帮助学  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某教师特意组织学生把9个苹果,每4个1盘,1盘1盘地分,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分出1盘,剩下几个?还能分1盘吗”、“再分出1盘,剩下几个?还能分1盘吗”,从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思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目的性很强的观察指导,能使学生借助操作,在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形成突出的表象,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极其有利。

    三、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操作活动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必须紧密结合思维的指导。

    第一,引导学生凭借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及时展开抽象思维。如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某教师组织学生在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围三角形。结果学生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围不成三角形。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学生观察操作结果后发现“凡围不成三角形的,两根短棒搭起来,不够搭第三根,或正好与第三根重合”,因而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或等于第三边”。教师又问:“为什么有时三根小棒能围咸三角形?”学生结合操作结果发现“其中两根小棒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因而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5篇:活动组织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走进生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二、概念

的确,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学教育上的优势和地位是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但仅有课堂教学活动又是不够的,尤其是把学习主体(学生)作为群体来教学,其个性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而课堂之外的活动,可以帮助参与者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个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更具自由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恰好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我们大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英语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

(一)英语兴趣小组的组织

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笔者认为,活动要定位在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上,要反映多数参与者的需要和利益,要寓生活的动机和对象于其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才会浓,积极性才会高,才更易于成为活动的主人,自觉接受新东西,所以,“自由、欢乐、实践、发展”应为它的四大特点。

第二,要做好辅导员培训工作

兴趣小组的开放性特点,对辅导员提出了高要求:观念要新,素质要高,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觉习惯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善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不断钻研、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要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在活动前的报名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鼓励自南参与,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小组类型,这样活动开展起来才更有效,而不是纯粹的娱乐。

第四,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在活动开展前,要指导参与者弄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能在必要时组合成一定的小组,明确各自分担的任务及相互关系,能提出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防止出现差错的注意事项,并能制订出评价标准和方式。

第五,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多样性,可从大家的意愿和具体实际出发来确定,向生活汲取营养,力求范围广泛、生动、新颖、易满足大家各方面的要求和不断增长的求知欲。

第六,要注重环境与形式的选择

环境有营造氛围,渲染气氛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浓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作出大胆选择,力求直观化、生活化、情感适应化;场所可以选择在教室,可以选择在草地、树底、河边;座位也可以自由设计,圆形、扇形、一字形、对阵形、星状分散形等,不拘一格。形式上要体现灵活性,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的安排都可根据群体主体的身心发展差异、现有条件灵活决定,必要时可以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

第七,要搞好资金支持,可以争取校方支持,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合作等方式自主筹集。

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中人的活动机能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一是主体的自我表现和发展。

教师在活动中要起指导、启发、点拨作用,推进活动的发展,让学生自己调动各种感观、兴趣去参与。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所教毕竟有限,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去应用、体验、获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乐之”。“乐”了,便从情感上喜欢,并逐渐发展到深度的“爱”。而能自觉地深入钻研。

为此,本人推崇游戏的形式、多变的设计思路、生活化的氛围、动起来的方法、乐起来的原则,以达到爱、习得、发展的目的。所谓的“动”,就是动手拆、拼、剪、演……;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动口讲、读、唱、问……;动笔写、描、画、记……我们要运用、借鉴一切能让他们动起来的方法,它为我用,针对学习目标、针对学习实际,选择“动”点,设计“动”法,组织、调动学生去“动”起来,满足孩子们爱动好动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注意力的紧张度提高,并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习得。

在具体操作上,有多种模式。笔者这里推介以听、说、读、写等几种基本机能为着眼点,以词汇、句型、语音、语法等为素材,融入情感和文化的小组设置模式:(一)训练听力

我们可以建立“听力活动室”,采用磁带广播放听,也可采用人物现场说听。现场听,语音要标准、清晰,可单人说,也可双人、多人相声形式进行。

听的方式很多,如:听辨、听写、听拼、听读、听画、听填、听演、听并归类、听并造句、听后描述、听后例举同类、欣赏外语影视等等,主要看我们如何恰当地运用起来,运用得科学生动,比如:教词汇bird,可让学生听声声鸟鸣,辨音画出鸟的模样或例举同属禽类的chicken、duck等;教学fly一词时,让听音[flai],拼出F-L-Y,FLY“飞”,并作“张翼欲飞”状;而在高级阶段,可以力求情景化,选择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文段,先让大家听(例如:听主题为Learntorideonabike的文段,并适当配上了“车铃声”,同伴担心的口气、欢呼声,自行车的摔落声等),而后开展各种诸如分析难点、学习常识、抢答问题、完成习题之类的活动。

(二)训练口语

建议开辟英语角,现场布置一些挂图、轻音乐、实物,黑板上设计主题宣传画、简笔漫画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师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由就座,活泼交流;或者让学生走人大自然走进社会,直接进行情景运用。

话题一定要以恰当形式提出,要能刺激大家说的欲望和热情:形式却可多样化,可看图讲话、看图猜去向、听词讲话、听文段后评论,也可以人言亦言仿说、做游戏、讲故事、竞赛、排练短剧、演讲、复述、绕口令、讲笑话等。

英语原是一门活生生的表达和交流人们思想或情感体验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协调运用眼口鼻的感知功能,那对于英语的学习可望有较大的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阅读,(1)要注重技巧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学会泛读、精读、跳读等几种读法;(2)要启发思考,帮助分析材料,深入探究,把握文段大意;(3)提供给他们的材料应该是近水平而略高的,趣味故事、寓言幽默、名人轶事、各地风情、新闻报道、游戏、文学作品之类的材料,青少年喜闻乐见,可读性强,都在推荐之列:(4)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从朗读到默读,从词到文段,从同步材料到课外读物,从浅易到深难循序渐进去读,从而实现从指导下的阅读到独立阅读:(5)读的活动可以跟其它行为结合起来,如:读一则游戏,接着开展过程分析,最后表演一下;(6)最好要求动手做笔记。

(四),提高笔头能力

写的技能应当建立在一定的积累上。在初始阶段要加以指导,指导写的技巧,指导换着口味写,译写、默写、改写……指导写要重视培养兴趣热情,要刺激写的欲望,提高写的质量,可以要求大家制作贺卡、互写信件、介绍朋友、翻译幽默故事、编剧、编报等;如果能跟动机结合起来那再妙不过,如:举办某个活动,让大家去搞一张英文海报做个宣传,发些英文请柬请好友。另外,写的能力讲实践、讲积累,最好鼓励大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第6篇:活动组织范文

1.开展活动前,组长要提前做好以下工作

1.1 要确定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

1.2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教研活动的最佳形式

1.3 确定参加活动的人员

1.4 精心思考,设计好活动过程

教研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有组织、 有计划的探讨 、总结教育规律和方法 、学习和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教研教改研讨活动。它的形式包括探讨、研究、学习、交流活动,如赛课评比、观摩学习、听课评课、研究讨论、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现状调查等。它的内容涉及提高教学质量各层面、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教研活动具有探索性、总结性、针对性、诊断性、创造性、检验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2.在实践中,真正要把教研做好,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2.1 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的基础和起点。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1]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2 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以下三点。

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要和教师一起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2.3 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

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2.4 适宜的环节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其展开的各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可以这样说,如果在教研活动中各环节脱节或是拖拉,就会使教研的目标发生偏移,甚至无法达成目标问题的解决;而如果教研活动中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必然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完整性和目标的指向性。

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在教研过程中的及时提升,是任何教研活动都不能缺少的环节,是对教研组织者的考验和锻炼。

3.教研活动后的总结工作。

第7篇:活动组织范文

一、活动目的:

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大学生环保道德素质,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向前。

二、活动主题:

环保!从点滴做起

三、活动时间:

初赛(两场)——

决赛(一场)——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范围:

环科系,级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成员

六、参赛队伍:

各班,各支部组织一支三人组成的代表队,由队长带队参加。

七、主办: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总之学生会

八、本次比赛最终解释权归本系团总之学生会所有

(一)1.报名时间:

2.报名地点:5幢附101

3.报名条件:本系,级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成员

4.报名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将报名表填写完毕交至学生会办公室,每个代表队限报三名参赛队员。

(二)赛程安排:

初赛

1.时间:

评委、主持人(待定)

2.将参赛队伍分为A、B两组,各组中由得分高低决定入决赛的唯一条件,每组出线两支队伍进入决赛。

3.A、B两组比赛为同一天不同时段举行。A组为4月6日18﹕00、B组为月6日20﹕00(时间如有变动则另行通知)。

4.活动流程:

(1)必答题:

a题型:选择题(单选);

b答题规则:此轮答题各代表队每位参赛队员均为必答,依坐次进行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c时间限制:主持人读完题目表示计时开始,回答问题不得超过30秒。

(2)选答题

a题型:简答题

b答题规则:此轮答题各代表队选一名队员参与答题,其他队员不能给予补充。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c时间限制:主持人读完题目表示计时开始,回答问题不得超过1分钟。

(3)闯关题

第8篇:活动组织范文

1.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2.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5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5元得27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5减5再减3得27元;还有的小组认为5减8不够减就用15减8得7,再加20得27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9篇:活动组织范文

为进一步夯实团的基础,强化团的建设,打造团的品牌,全面提升卫生局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水平,经局团委研究,决定在直属单位团组织中继续开展“达标、创优”竞赛活动。具体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13年1月至12月。

二、竞赛项目和内容

1、达标团组织:局团委每季度进行考评,并根据全年考核成绩来确定,在年终进行通报。(具体条件详见附件1)

2、优秀团组织:由局团委根据全年考核成绩来确定,在年终进行通报,并统一进行表彰。对获得“优秀团组织”的单位作为区“红旗团支部”、“先进团支部”创建单位上报团区委,其主要负责人作为局级以上团内荣誉的推荐候选人。

三、考核办法

采用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各直属单位团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季度考核占40%,年终考核占60%。

1、季度考核:由局团委将全年任务按季分解,在季末根据各团组织工作落实情况和上报情况进行百分制考核。局团委按季公布各团组织考核分数,年终将四个季度分数相加折算成各团组织的季度考核成绩。

2、年终考核:各基层团组织在做好年度总结的基础上,就《区卫生局2013年“达标、创优”竞赛活动考核表》(详见附件2)的各事项进行自评,并详细填写“完成情况”栏,局团委于12月份进行集中考评,届时将听取汇报、查看台帐资料并进行现场评分。

3、实施一票否决制。凡未按要求完成团费收缴、团刊征订、废纸捐赠,或团干部出现重大工作失误、违法违纪现象的,经综合评定后取消评优资格。

四、竞赛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直属单位团组织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达标、创优”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严肃认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竞赛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