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国际贸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宪等,2004
[2]《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黎孝先,2007
[3]《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等,2007
[4]《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冷柏军主编,2006.8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邱继洲主编,2006.8
[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缪东玲主编,2007.9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岩编著,2007.6
[8]《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胡丹婷主编,2007.6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4.
[2]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3]张伟锋,陈春梅.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4]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6]田俊辉,黄辉.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金祥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0
[3]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施米托夫,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1.7
[5]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亚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考试指南,宋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周厚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8]贸易实务,张魁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9]进出口贸易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10]国际货运与业务,李玉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11]交通运输服务贸易与物流,陈海宽,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
孙华妤,女,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国际金融与商务研究所所长。已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2012年11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过努力从助教升任至教授;2010年3月―2012年11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时担任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12月至今,在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担任教授;在2013年7月同时担任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2014年5月至今,担任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与商务研究所所长。
二、研究领域
孙华妤教授长期从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特别聚焦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关系等领域。强调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从中国转型经济和发展中经济特点出发,参考和借鉴西方理论和经验时务必对其前提条件和现实环境有细致和深刻的理解,不能简单奉行“拿来主义”。
三、研究成果
孙华妤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诸多论文,在2008年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活动中成为入选者。2013年发表的《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可能与现实》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13年发表的《人民币升值并非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有效途径》荣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优秀报告)。2008年的《贸易差额的衡量:基于所有权还是所在地》荣获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04年《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负面冲击与钉住汇率制度危机的理论分析》荣获第十二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二等奖。近年孙华妤教授的研究重点在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改革上,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有: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研究:目标与手段(项目号11AZD039)。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危机时代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战略研究(项目号10AZD017)。3、教育部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利率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外自主性的衡量(项目号09YJA790037)。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外部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资助编号NCET-08-076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增长的协调关系(批准号05BJL056)。6、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项目《外汇储备规模和损益的再审视一从政策角度》。
四、主要论著
1、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升值压力的缓解:利率机制和政府对策,金融研究,2004年第6期。
3、“不可能三角”不能作为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依据,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8期。
4、利率市场化:目标、障碍和对策探讨,金融论坛,2004年第9期。
5、通胀和通缩时期中国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动态关系,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0期。
6、化解热钱流入形成的升值压力――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措施,世界经济,2005年第4期。
7、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的自动稳定性,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8期。
8、贸易差额的衡量:基于所有权还是所在地,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5期。
9、汇率的四个事实――伯格斯坦《汇率的四个神话》背后的事实,武汉金融,2006年第6期。
10、中国货币政策独立和有效性检验:1994―2004,当代财经,2006年第7期。
11、传统钉住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1998到2005,世界经济,2007年第1期。
12、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改革促进内外均衡,国际贸易,2010年第4期。
13、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金融,2010年第7期。
[论文摘 要]在国际贸易人文化发展这种重要趋势的背景下,研究其对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带来的影响有着重大的意义;探讨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把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应对贸易壁垒列入“人文贸易”的系统化研究范畴,也有助于大大提高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全面性。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疑;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看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毓.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10)
[2]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06)
[3]张敏.国际贸易实务中案例教学法创新探讨[J].时代教育,2010(04)
[4]路军.首席故事官:基于故事魅力的超级领导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5]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6]吴学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J].教师,2010(09)
[7]李俊利.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北方经贸,2010(12)
[8]杨清,徐建良.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RFID系统数据分析.微计算机信息,2006,(9):2-4.
[9]MattWelsh.TheStaged.Event-DrivenArchitectureforHighly-ConcurrentServerApplications.EighteenthSymposiumonOperatingSystemsPrinciples.ChateauLakeLouise,Canada.2011.October:21-24
[10]王衍波,薛通.应用密码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0-200
[11]王晓燕.浅谈PKI技术及其标准.上海标准化月刊,2002,Z2(018):36-3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纺织服装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学报,2012(4):2-3.
[2]徐志发,陈更新.面向集团客户信息化服务的移动运营体系分析[J].电信科学,2006(3):2-4.
[3]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2-3.
[4]魏新辉.服装终端策划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2-4.
[6]程志华.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及实践[J].电力信息化,2012(3):2-3.
[7]陈鹏.可信云平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2-4.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娟,段向华,蒋丽华.基于精益思想的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2):202.
[2]霍布斯.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213215.
[3]傅贤治等.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9117.
[4]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13):2527.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问题探讨
学生姓名: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2006年3月5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贸易条件恶化论是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一份名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来的。在该报告中,他考察了英国自1870年至1938年间进出口贸易条件的变化,发现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在70年中下降了35.9%。由此他得出结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那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愈来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并提出了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的进口替代战略。贸易条件恶化论经过辛格、伊曼纽尔等人的发展,其影响愈来愈大。他们认为,自由贸易并没有带来普遍的富裕,反而造成马太效应,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这种命运,只有实行工业化,更确切的说是走进口替代战略之路。经过经济学家们长期实证分析,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长期以来趋于恶化的论点不再表示怀疑。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由于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趋于疲软和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进口需求持续强劲,发展中国家价格贸易条件也就自然趋于恶化了。由此可以看出,贸易条件恶化论比较正确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事实,并得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利益分配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这样一个正确的结论。
既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是不断恶化的,那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他的贸易条件又如何呢?是否也存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呢?为此,国内许多部门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商务部的研究表明: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4%,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2%。2000年后贸易条件仍有恶化的趋势。2003年价格贸易指数下降了4.6%。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上升了22.7%。目前国内各方人士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事实已经没有大的争议,但如何看待这个事实却有争论。北京大学宋国清教授认为贸易条件恶化是货币汇率扭曲导致的;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范良聪指出,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的,而外贸企业在出口时竟相压价,导致“价格战”硝烟四起,出口上出现增量不增价的现象;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原油价格飙升和我国对原油进口依存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提高了国际原材料价格,这些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应当指出,这些都是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解释,但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我国对外贸易是否已经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是否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还是改革进出口产品结构,发展竞争优势;贸易条件恶化一定带来贸易利益的损失还是也存在不确定性的一面,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争论,系统全面,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贸易恶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并研究了改善贸易条件的对策。
研究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试图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贸易条件的恶化理论和我国贸易条件现实状况的认识,完善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研究。另外通过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和对策,能够给我国外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制度创新和结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改变我国粗放型进出口贸易模式、实现我国乃至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影响。通过对此理论的分析,介绍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作用。
(2)实证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现状,列举近期贸易条件指数数据,并据其列表说明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
(3)全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
(4)根据变化原因拟订可能的政策措施。
2、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希望解决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原因、影响的认识偏差问题,以至于能寻找更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对外贸易恶化的状况,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步骤
课题主要从资料收集、撰写开题报告、草拟提纲、论文初稿反复修改、论文定稿及答辩几个步骤去完成。
(二)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根据文章研究的需要,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措施:社会调查、文献查阅、老师指导等
(三)研究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通过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撰写论文初稿
2010年2月交初稿接受指导老师审查
2010年3月—4月上旬通过指导老师对初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2010年4月接受指导老师再次审查对论文再次修改
2010年5月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郝红.景华扬,谈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公有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34,24—25
[2]井士锌,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煤矿现代化20043
[3]樊钱涛,如何运用薪酬激励员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3327—28
[4]王少东,张国霞建立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人力资源200435—36
[5]徐晓明,公司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河南化工2003645—46
[6]张涛,如何发挥薪酬激励的持久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72—74
[7]程瓯,将员工激励进行到底人力资源39—40
[8]胡盈,交换中的刺激人力资源53—54
[9]董玉森,当前部分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0]刘颖,走出薪酬激励的困境通信企业管理2003956—57
[1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12]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激励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摘 要]国际贸易与国际关系专业是两个急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实验的专业。双语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这两个学科的国际化水平。首先分析了双语教材选择中的误区,再提出了双语教材选择的几个原则,最后提出一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材 选择原则 选用方法 实践 建议
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关系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选择,关系到这两个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术水平。
一、双语教材选择存在的误区
首先要防止出现以往的一些错误做法,比如第一是实效性问题,很多教材的出版是在几年前甚至更长时间。教材的内容陈旧,反映不出最新的学术动态。对于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来说,如果缺乏时效性,会导致教学的内容和国际学术脱节。学生不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既定目标,即能够具备一定得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去。第二要防止教材受政治偏向所左右。对于国际商务以及国际关系专业来说,在政治基本正确的前提下,要防止过于强调政治偏向对于学术观点造成的束缚。在以往的一些非双语教学课程,比如《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的教材中,往往可以看出某种意识形态对于教材的影响过大,编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也不太愿意去阅读。第三,把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等同于外语教学教材。比如有些教材是简单的把中文翻译英文,英文翻译中文等。如《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国际商务英语系列中的一种 。
其次,要防止使用一些翻译的国外教材作为双语教材来直接使用。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中美班的一些课程中,直接使用北京大学的翻译版作为教材。尽管有些学者也认为,使用翻译版教材能够避免学科损伤,满足教学、升学的要求 。我们认为,这种翻译版的教材,一方面不太有利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翻译者的水平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往往不能够使得教材原汁原味,甚至存在一些错误的翻译和歧义。所以我们认为,双语教材应该尽可能少的使用这些翻译教材。
二、双语教材选择应坚持的原则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我们认为教材的选择应该坚持以下这些原则:
第一,教材内容应该新颖,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时时更新。为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呢?落后的教学内容往往会传递错误的学术观点。过去站得住脚的学术观点在现在也不一定能够站得住脚。而且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关系专业的相关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举个简单的例子,欧盟的发展经过了从经济联盟向政治经济一体化联盟的转变。过去的我们认为欧盟不可能在外交、政治方面实现一体化的观点,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欧盟宪法的实施以及欧洲总统和外长等一系列新名词要需要重新考虑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做好更新,最好能够向国外好的学校学习,即把教材更新到上课前能找到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资料。
第二,教材的内容应该包容各种学术观点,不受政治等因素的干扰。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等课程,既要注意吸收学术观点的内容,同样也要能够吸收西方其他流行的学术观点,比如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应该防止的一种做法是因为我们不同意书中的某些观点或者作者本身的一些看法而否定某些教材。一种打破我们原有的教材学术观点单一的做法就是可以多采用一些港台澳或者海外华人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者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第三,教材的英语表达要地道,双语教材不是商务英语教材的延伸。首先,现在大多数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都已经达成了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英语教学的观点 。更是意识到教材的目的是应该学术化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阅读、训练、多角度的看待问题来学会用“英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非中国化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所以,教材的选择不能避讳英语的地道性,地道的英语才是真正的双语教材的基础。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专业,要培养一种国际化的思维,教材应该不避讳在思维上与情景设计上完全的西化,而不是一再迎合学生的本土思维特征。其次,商务英语教材的缺点已经暴露无疑,在内容的深度和学术性上往往比不上原版教材。以浙江大学版《国际贸易实务英语》为例,该教材侧重于一般知识的简单介绍,缺乏翔实材料的支撑,更是在学术性上与国外的《国际商务》等教材无法比较。如果为了迎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采用这种教材,那么双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两种思维以及掌握国外学术动态的目标都要落空。
第四,教材来源可以丰富多彩,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多采用一些活页讲义的方式,来补充原版教材或国内版教材的不足。从国外的教学实践来看,教材是永远跟不上教学内容的,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学科学术的发展是动态,往往一个学术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论文的发表。如何使得教材能够跟上学术的最新发展呢?我们认为需要重新定义教材的含义。教材是指能够提供一个学科大致发展的基本概况基本定义的书本,它是学者对于该门学科的理解和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但是由于教材的写作往往有个时间的局限,从写作完成到最后出版要一段时间,往往我们使用的教材不能反映最近的学术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把教材包括学术期刊的最新论文以及其他网上能够找到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的时效性更强些。
除此之外,可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用活页讲义的方式把教学材料发给学生作为教材的内容之一。现在国外的很多大学都有网上发表的书籍或者论文,这些论文作为教学材料是比较合适的。
三、目前实践中尝试的教材选用方法
国外研究型大学常用的做法是不指定教材,教师结合课程自身,将自制的讲义和课件发给学生,同时推荐参考书 。在我国高校,很多缺乏外文书刊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且馆藏书籍由于经费等问题更新速度比较慢,是为一大缺陷。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通过网络、网上刊物、国际学术动态等收集国外的教学材料。在一些课程中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材料来达到外语教学和学术教学的共同促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购买部分外文书刊,甚至采用影印的原版教材作为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够买教材,可以采用复印的手段在不侵犯版权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费用。
针对目前双语教材市场的鱼龙混珠,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我们要鉴别。主要的做法如下:
第一,全英文的原版教材要注意出版时间和出版社名称。国外的教材同样存在教学内容老化的问题,要关注下原版教材的出版时间,尽量选用最近出版的、以及在国外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出版社的自身实力、特色和出版的教材的质量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要选择一些大的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社、皮尔森集团 (Pearson) 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等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出版社作为影印原版教材。第二,网上教材和材料。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大都有网络出版(epress),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剑桥大学等每年都出版大量的在线书籍和刊物。这些出版物大都时效性比较强,能够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选择这些材料作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无疑对于增强他们的学术视野和开阔眼界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案例和学术并重。国外的案例教学广泛的使用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关系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案例较多,图文并茂的教材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对于只注重理论和知识介绍,没有案例分析以及缺少趣味性的教材应该尽量不选。
四、小结与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基本问题,笔者通过在国际关系国际贸易两个专业的实践,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第一,在这两个需要国际化的专业中,以学术交流为主,积极吸收国外最新的、最先进的学科动态,跟上世界学术的发展,适应大学国际化以及国际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选择教材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特别是发挥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应该把握实用性和适用相结合。既要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又要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基础出发。
第三,教材的构成实现多元化。既要鼓励教师使用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材,同时,又要鼓励教师在不损害国外资料版权的情况下,采用网上材料、期刊、以及复印原版教材来作为教材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唯薇:普通高校经贸专业双语教学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
[2]郑昕芾 程立新 倪艳翔:高校双语教学教材的比较、编写和选用原则.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4期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其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哪种好?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大致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重点综合性大学及不少的财经大学,该类大学以理论研究型为主,国际贸易实务类等应用性课程基本不沾边。它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即出国留学、考研、政府官员”;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为例:
必修课程:38 学分
“政治经济学(上)”、“政治经济学(下)”、“高等数学(B)一”、“高等数学(B)二”、“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经济计量学”、“经济学原理(Ⅰ)”、“经济学原理(Ⅱ)”、“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程:19 学分。“国际经济学”、“西方财政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专题”、“专业英语”、“国际金融”。
选修课程:51学分。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6学分
(2)分类选修课程:24学分
其中:基础知识技能类:至少4学分;“世界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组织行为学。
国别地区经济类:至少4学分;“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盟经济”、“韩国经济”、“俄罗斯经济”。
国际经营管理类:至少4学分;“营销学”、“国际投资学”、“企业并购”、“国际银行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保险学原理”。
经济理论类:至少4学分;“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
(3)任意选修课程:11学分(可以跨院系、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上述这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全然是一个理论经济学专业的构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很高,考研率高,是高水平论文的主产区。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弊端:
(1)该类学校在中国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众多,大多云集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很少去企业第一线。这样的结果导致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只能在高校、科研院所里高谈阔论,而不能在企业的第一线去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创造价值。这也就是当今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对外贸易业务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2)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在高校的讲台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度、灵活地讲解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等。在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中往往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以致造成时有进出口企业受损的现象。
(3)按理说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领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咨询机构。然而,据了解在当前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中,这些高校的国际贸易老师面对企业的咨询和求助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因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价格,在各个环节的构成成本和费用是十分繁杂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是不会计算的,这也就谈不上去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了。
模式二,以高职及专升本院校为代表的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操作型”。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的最大优点是能较快地上岗操作,但工作中对一些事情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业界较欢迎模式三,这就是以过去外经贸部所属院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等)及众多采用该模式的普通本科高校为代表,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既能上手操作又有较高的工作悟性。
但是目前所有该类高校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1)学生实习、实践难。目前这些高校的学生实习、实践,要么让学生自找实习放任自流;要么随意找个企业、公司参观“旅游”,至于是否对口已无暇顾及。
(2)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脱节。纵观这些院校的实习、实践教学时间大都放在大四,即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就是毕业找工作的时间,由于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一段提前的实际工作实习经验,使得企业不愿录用这些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学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3)缺乏既有学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该问题已是全国所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面临的大问题。这类教师是“应用型”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针对上述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很好的改革探索。
2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专业培养方案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
2.1.1 理论教学环节由“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综合教育”组成
① 综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综合教育必修(45学分) 包括:A.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B. 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 。
综合教育选修(分)包括:通识教育、基础技能教育、体育专项、“名师导航”。
②学科教育课程结构。
A.必修课程:“高等数学C”、“会计学基础”、“程序设计语言B ”、“经济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线性代数B”、“管理学原理”。
B.选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商务礼仪与商务沟通”、“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学专题”、“高等数学T”、“英语口语(外教)”、“运筹学”。
③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如图1所示)。
2.1.2 实践教学结构与学分要求
一年级:基础实践 :A.办公自动化操作训练;B.社会调查。
二年级:专业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
三年级:社会实践:进出口企业专业实习。
四年级:岗位就业、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用人单位实习。
2.2 专业教学改革
2.2.1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该校国贸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贸系建系的16年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过6次修订或改革。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紧跟国家外贸发展的需要来修订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2012年春季,在学院的支持下,进行了最近的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本次改革围绕国贸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为中心,以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阶梯性、连续性、职业化为抓手,即:一年级除安排一定的“名师导航”专业讲座外,还要进行外贸工作需要的办公软件、办公设备的学习;在二年级安排“国际贸易实务的模拟实训”,全程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需要的业务技能;三年级安排到外贸企业实践,为四年级的就业打好基础。按照这一思路对国贸系的全部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
该系认为:这项改革对学生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阶段目标非常明确,措施有力,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2.2.2 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贸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不仅要有良好四、六级通用英语,还要有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品进出口的谈判、报价、签合同等能力,这些光从课堂教学是难以学到的。因此,该系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推出了“国际贸易技能竞赛”,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产品展示、谈判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及商务英语的表达能力。
2.2.3 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有两大类课程,一是国际贸易理论,二是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研究“生意经”的,也即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经验总结。因此有大量的贸易纠纷和司法审判案例,故案例教学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在每一小节内容讲完之后都会拿出一个典型的业务案例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使用的理解。
2.2.4 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的改革
从2004年开始该国贸系的一些课程就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进行了改革,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就将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期末考试占50%;二是平时成绩占35%(考勤10%,每旷课一次扣2分;平时作业15%;课堂主动回答问题10%,每回答一个问题2分);三是实验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成绩10%。
自实施这种考核方式以来,学生旷课的现象少了,课堂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的现象多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5 教材改革
为了提高国贸学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应用类课程的质量,该国贸系认为有些课程的教材自己编写更加合适。2007年编写出版了《现代货物进出口贸易与单证实务》,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得到了社会读者、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并获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
2.3 学生培养效果
该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应用型人才;二是可以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以冲击更高目标的专门人才。
2.3.1 升学与就业状况
建系16年来共毕业了13届大约1500多人。其中有130余名学生先后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留学,一些学生被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而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跨国公司、外贸企业、国际物流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政府机构等,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部门领导,一些同学去了如“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集团公司”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并已成为部门领导。据2012届毕业生就业统计,该系学生的就业率为96.96% 。
2.3.2 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专业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外贸实际业务能力熟练”的人才。据了解,在每年的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外销员资格、报检员资格等)参加考试的同学中通过率99%,也有一些同学通过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的录取比率12%左右)的考试。2012年,在有70多所高校参加的“第五届全国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本系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和“校企合作奖”。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2]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
[3]刘君德.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透视[J].经济地理,2006(6):897-901.
[4]MarkPagell.Understandingthefactorsthatenableandinhibittheintegrationofoperations,purchasingandlogistics[J].JournalofOperationsManagement,2004,12(5):459-487
[5]海峰、张丽立、安进:“怎样认识区域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
[6]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94-97.
[7]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4.
[8]周凌云,穆东,李佳成.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J].综合运输,2010(3):43-45
[9]理勇,王韵,徐广印.区域物流规划的综合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2)
[10]杨道田.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J].当代财政,2010(3):89-9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郭洪.品牌营销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希扬企业战略联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施李华物流战略[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5]王伟物流企业战略与模式[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国际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晶莹,邓旭.《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p119.
[2]郭静.FOB出口合同卖方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3.51-54.
[3]张鸣飞.出口贸易中应用FOB术语的风险及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41-44.
[4]王佳.出口合同中FOB条款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6-21.
[5]王珩,侯锦昌.FOB合同下卖方出口风险及防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2.22-25.
[6]卢大钊.FOB条件下的风险规避问题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8.2-9.
[7]刘宇.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1.11-13.
[8]吴联选.FOB贸易术语下欺诈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7.
关键词:服务贸易
一、绪论
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服务贸易的相对份额不断提高,但货物贸易仍居主导地位,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受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向及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安排,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态势比较强大。此外世界上主要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主要的服务贸易国家,国际服务贸易是随着商品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两者关系密切,从世界各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贸易总量上来看,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大促进了与此相关的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服务的发展,并带动其服务产品出口,而服务贸易反过来也不断提升货物贸易的质量并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创造条件,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两者存在相互支撑的关系。因此,对于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研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认识、了解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对于一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政策的实施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量化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理论界对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关系的问题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总量上是否已经形成互动、均衡的关系角度入手,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来证实这一点。
1.单位根检验。本文以1982年-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作为考察的样本(其中S代表服务贸易和G代表货物贸易),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结果如下:
表 序列S和G平稳性检验结果
根据上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变量LNS和LNG的ADF值都大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H0: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即上述两个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学列。变量ΔLNS和ΔLNG的ADF值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拒绝原假设,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所以序列LNG、LNS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LNS和LNG的原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序列,但均属一阶单整过程,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充分列用序列中长期信息找出变量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S和LNG这两个非平稳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为T=-2.778469
三、政策建议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探究了基于总量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使得我国服务贸易与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涉及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明显依赖货物贸易,而忽视服务贸易。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法律和银行服务业等生产业与货物贸易息息相关,而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与服务贸易增长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因此政府应当大力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匹配的服务贸易,才能提高其发展规模,提高竞争力,以实现其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来推动货物贸易的发展,既可以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产生新的推动力,又可以改善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2.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参与度。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与货物贸易联系紧密,对货物贸易有支撑作用的服务。我国传统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同货物贸易的互动比较紧密,但是新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还不够紧密,其影响程度可以有大幅提升。应加强对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发挥其高附加值的带动作用,促进货物贸易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卢仁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08.
[2]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