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组装工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组装工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组装工艺论文

第1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FPC;制造良率;加工难度

中图分类号:TN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32-02

为了提高FPC的制造良率,我们应该从管理观念上抓起,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在SMT生产检测设备和工艺方法上面应该进一步的创新和研究,这样才能够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相接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适应交付的需要。在生产设备上应该采用精密程度匹配的自动化设备,在制作工艺上,应该提高和优化生产方法才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

1 FPC的结构介绍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FPC器件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当中,尤其是在手持式产品当中更是普遍。现代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被不断地创新和改革,现代的手持式电子产品,渐渐演变成多功能、智能化、性能可靠、外形精巧、让人们越来越能接受的产品,就比如说苹果手机还有平板电脑就是这样的。然而FPC的应用为手持式产品“轻、薄”的特点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也为实现产品性能和外形巧妙多样化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它的应用前景将是宽广的。FPC对应的市场要求,一直都是一个高端的高科技市场,它们将带动着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对艺术和相应的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才不能够不被市场所淘汰。为了提高其可靠性还有质量,我们应该对于FPC的性能还有结构充分的了解。我们接下来就对FPC的发展趋势还有技术特征以及FPC和SMT的组装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

FPC是一种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一般被称作软板。目前已经有单面、双面、多层柔性板以及刚柔结合多层板。一般来说我们工艺上要求FPC的铜箔厚度是0.018~0.035mm,一般把PI或者PET作为绝缘保护胶片以及基板胶片。现代的FPC比以往的PCB具有更能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厚度等优点,但是FPC还是有缺点的,它的接卸强度非常小,很容易在生产的过程中造成焊点或者走线的断裂,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的,它没有办法单独地承受一些比较重的部分,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皱折痕。虽然说它存在着这么多的缺点,但是还是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当中,可见它有多么的重要。

2 对于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分别从FPC的排版工艺要求、FPC焊盘表面处理工艺要求、FPC焊盘的阻焊膜设计要求说一下。

FPC排版工艺要求。因为FPC板间的精度和表面的平整性都不如PCB,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FPC拼扳数排板的时候不应该太大。如果FPC的的外形和PCB的外形一样大就会造成可靠性低的这种现象,应该根据FPC的厚度和柔性程度,在确保不同拼板基板尺寸精度,满足与FPT的组装工艺要求下,尽量把拼板数做大。因为板面太小不利用生产效率,然而板面太大又会影响到FPC组装精度控制的要求。FPC的印刷与贴装,直接被定位孔和光学辨识点、是否满足焊锡丝印与贴装的精度要求而影响着。FPC在载板上的定位效果,被定位孔精度误差影响着。我们应该将位置度的偏差以及大小误差控制在0.1mm之内。光学辨识点的形状应该规范,对比度应该掌握得好,与板边及就近露铜焊盘距离应该不小于5mm。

对于FPC焊盘的表面处理工艺的要求。用于FPT器件焊盘的涂镀工艺主要有电镀镍金和化学镍金、有机保护涂层、镀锡或浸锡、浸银几种,虽然理论上以上几种工艺都可用于FPC表面处理,而实际上日前以化学镍金应用最多。虽然说有机保护涂层和浸银的表面平整而且焊接性能非常好,但是因为它们在空气当中容易被氧化,然而FPC很难进行真空包装,所以说在FPC的表面处理时候很少用到这两种材料。一般我们采用电镀或化学镍金,因为它们仅有抗氧化、耐磨、性能稳定、保存期较长等特点,但是它们的工艺也是非常复杂而且成本也相对来说很高。

对于FPC焊盘的阻焊膜设计的要求。FPC的覆盖膜阻焊层一般会以聚酰亚胺薄膜为材料,采用机关切割的方式进行开窗预加工,然后再进行对位压合形成。我们应该保证其均匀、规则而且均衡,阻焊膜是不能够覆盖焊盘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或者选择信誉好的FPC商,或者加强来料的检验和管制,或者对FPC进行显微镜的检验。

3 对于FPC载板治具与丝印品质

为了保证FPT器件和FPC组装具有可靠性,我们应该把重视PFC排板和焊盘方面的可制造性设计以及SMT组装工艺上的管制及最优化看得一样重要。SMT组装工艺主要分为三点:印刷、贴装和回焊。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焊锡印刷问题。源于FPC的柔软特性使得定位非常困难,我们应该采用专用载板治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印刷、贴片、过炉等SMT基本作业工序。一般制作载板治具的材质要求强度高、吸热少、散热快。在进行FPC载板治具的制作时候,因为铝合金磁性载板治具的成本不高、寿命不短,而且非常容易清洁,所以说一般它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载板治具的作用在于,既要保证FPC每个角落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与固定,还应该对其翘曲变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矫正。载板治具的精密程度以及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焊锡印刷、器件贴装和回流焊接等制程作业的成败,并且对产品的可靠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进行载板治具验收是必须的。为了使得FPC的焊锡印刷涂敷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采用印刷和重复精度≥0.02~0.008mm的全自动视觉印刷机。这对于提高FPC的可靠性具有深远性的意义。

在进行FPC上组装高密度FPT器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比如说在刮刀压力对印刷品质影响较大,选择正确的印刷压力,才能恰当地使得焊膏从模板表面刮干净。在选择FPT器件的硬刷速度应该设为20~40mm/s。模板的印刷方式接触式,印刷的模板垂直抬起可使印刷质量所受影响最小等等,这也可以大大地增加FPC的可靠性。

4 FPC组件的检验、分板与测试

我们在进行FPC组装板的外观检验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比如说在组装板上点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目视的视检方式,但是对于FPT器件应该采用显微镜进行处理。对于CSP等一些器件,应该采用多角度透视进行检验。FPC板应该采用ICT探针测试,为了防止软板内部微小的线路受到破坏,应该选用圆珠形的探针,但是因为圆珠形探针测试的稳定性不是那么好,而且通常难以覆盖FPC高密度组装板的所有测试点。就这种情况,一般我们会接合FPC上自身的连接器或者是金手指端口,以ATE测试治具的这种方式进行FCT测试,就可以达到规定的测试率了。在进行完FPC测试之后,为了避免FPT器件的各个焊接点受到应力的破坏,我们应该做底部的填充处理工作。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FPC精细间距器件高密度组装板,应该在外观检查、功能测试还有分板作业等,进行重点性的排查,以避免应力对FPT器件焊接点的危害。

5 结语

FPC是现代电子产业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是它的加工难度和制造良率问题。为了能够保持它的制造良率,我们要考虑的部分很多,比如说它的表面的平整性,只有它表面的平整性保证了,才能够在进行组装的时候更加稳妥,才能不对它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本论文阐述了在进行SMT生产的过程中,对于FPC的结构特性以及优化制造良率的要求。对于FPC的预处理问题、固定问题、刷问题、贴装问题以及检验和测试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所以说,在提高FPC制造良率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想法,希望能对SMT行业的FPC精英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根林.如何提高FPT器件在FPC上之组装良率及可靠性[J].现代表面贴装资讯,2011,12(5):17-33.

[2] 宋立新,王景雨,任树敬,王建春.针对GIS产品“质量链”几个问题的探讨[J].测绘技术装备,2011,(2).

第2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程中主要模块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装配;工艺模块化;工艺特点

中图分类号:TP3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20096—01

0 引言

经济的进步带来了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零件的机加工水平

正在迅速提高,但是汽车装配技术还相当落后。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与国

外制造技术相当,但是组装后汽车整体性能与国外相比还相差很大,这种

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国内装配质量的不合格,也是造成我国汽车工业停

留在一个低端水准,竞争力差的主要因素。一辆合格的汽车不仅仅要求零

部件质量的合格,更要求装配工艺的合格,没有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就没有

合格的汽车产品质量。随着竞争的全球化发展,汽车生产厂家开始实行生

产和采购全球化,设计系统化和模块化,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汽车生产和汽

车装配模式的系统化和模块化。

1 汽车装配概述

装配是按照规定的要求将汽车所需要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使之成为

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过程。汽车装配包括发动机装配、变速器和底盘的装

配以及车身等关键零部件的装配,它是汽车生产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

影响着汽车的整车质量。汽车的装配过程就是将数万个零件组装在一起,

这些零件按其功能又可以分为组合件、部件和总成等不同类型的装配单

元。每个单元完成自身独特的功能,并且各个装配单元之间相互配合,共

同实现汽车的各项功能。所以汽车的装配过程中零件种类多、数量大,从

而使得整个汽车的装配过程变得非常复杂。随着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发

展,人们对汽车的质量和外观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

烈。因此动力性、经济型和耐久性成为人们对汽车质量不断追求的目标,

这些性能除了要在研发阶段充分考虑之外,还要通过汽车装配过程中的工

艺特性来控制。

2 汽车装配的工艺特点

一整的汽车是由数万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得到的,那么汽车装配的

特点是零件多、数量大、操作复杂等。汽车装配过程中不仅仅要完成汽车发

动机、传动系、车身、悬挂架、汽车转向系和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的装配,

还要完成汽车内外饰件的装配,以及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置安装、玻璃和油液

加注部分的装配等等。汽车装配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包括过盈配合、铆接、

焊接、镶嵌、粘结以及螺纹连接、配线和各类油液定量加注等等,其工作量

占全部车辆制造工作量的20%~25%。为了提高汽车装配效率,提出了模

块化装配工艺过程来完成汽车熬车的装配。因此在制动装配工艺时就要了解

汽车装配总图、主要零部件图以及每个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功能作用等等,

从而在制定工艺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2.1 模块化概述

模块是将相互独立的一部分零部件先组装在一起使其成为部件,然后

再将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成为一个或者几个模块,最后将这些模块依次装配

到车身上完成汽车的整车装配,并且实现预定功能的要求。这种模块化的装

配工艺大大提高了汽车装配质量,缩短了汽车装配周期,降低了汽车装配过

程中的成本。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不断追求个性化的要求,这种

单一的装配工艺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多样化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

们开始在装配过程中将不同配置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但是由于零部件的装

配顺序、装配工具以及工时等等的不同给整个装配过程带来了更多的矛盾,

为此人们提出来模块化装配和柔性化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2.2 模块化装配的内容

模块化装配工艺就是将汽车装配分成不同的模块,包括仪表板模块、

前端模块、动力总成及前悬架模块、后桥总成及后悬架模块、车门模块等

几大模块,这样在精简装配作业内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汽车装配的生

产效率。下面以汽车几个主要模块为例介绍汽车模块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3 模块化装配工艺的设计

3.1 前端模块设计

汽车前端模块主要由前端框架、前大灯、前保险杠防撞梁、前机盖锁

以及散热器、冷凝器、前端线束和进出水管等组成,并且实现与车身左右

纵梁的链接。传统的汽车前端类似一个框架式结构,组成前端的各个零件

采用焊接的形式相互链接。采用模块化设计之后,整个汽车前端采用开口

结构,在前端模块分装线上装配完成后再运送到总装线上,以一体化的形

式链接到车身上面。因此前端模块框架在装配过程中与车身采用螺纹

相互联接在一起,在满足自身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还要保证散热器、冷

凝器以及大灯和前机盖锁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并且保证大灯与发动机盖、

保险杠等的平度和间隙要求以及整个框架的维修等。前端模块化设计时还

要使前保险杠防撞梁能够固定到整个模块上或者与前端框架集成。另外汽

车大灯线束的插接以及进出水管、风扇和喇叭线束的插接都要考虑在内。

3.2 汽车底盘模块化工艺设计

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设计步骤必须要按照

步骤依次进行,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1)市场调查

了解市场中底盘系统的需求量和需求比例关系,调查用户对新产品性

能和结构方面的新需求。

2)确定参数和基型设计

参数的确定包括汽车底盘的动力性能和主要尺寸规格参数,然后进行

产品的功能分析和分解,进而建立汽车底盘模块的功能模型。

3)装配

根据用户需求从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模块进行组装和性能分析。

所以笔者对汽车装配的模块化设计分为了三个层次:1)汽车底盘的

方案设计和功能设计;2)底盘模块的划分和模块的建立;3)产品设计,

包括模块的选择、模块的组合和方案的评价。

3.3 车门模块的工艺设计

车门模块化装配可以确保驾驶室内零部件装配的接近性,减少汽车车

身漆面的划伤,从而提高整车装配的质量。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车门组装工

艺还可以简化生产线上的机械结构,提高生产线宽度方向的利用率。车门

等模块主要包括门锁、车门把手以及后视镜、玻璃升降系统、限位器和扬

声器等零部件。在进行车门模块装配设计时要保证车门的拆装要求,确保

其后续的修理功能,还要确保车门安装后的间隙和平度,以及线束之间的

连结可靠性。在进行车门的总装时对于拆轴式车门铰链要使连接轴螺栓的

径向空间为40mm,轴向空间在≥70mm+螺栓长度的范围内无零件遮挡;对

于拆螺栓式车门铰链结构在垂直于螺栓头部的轴向和径向空间要满足普通

气动弯角定扭扳手+套筒可将螺栓拆卸的要求。

4 模块化装配和非模块化装配的比较

模块化装配能够减少汽车总装装配线的长度,实现装配生产的柔性化

生产;降低了总装线上零件的数量,降低了停线的风险性,并且汽车零部

件模块化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在库零件的数量,也降低了零件运输和储存的

压力;模块化的生产提高了汽车通用部件的企业标准化,做到了模块内部

分零部件的通用化,降低了开发成本。而传统的非模块化设计采用单线装

配的生产模式,其装配线长,能耗高,在多车型同时装配时,容易造成零

件的漏装和错装,因此模块化生产是汽车装配生产主要组成部分。

5 结论

随着汽车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汽车装配新工艺和新技术也在不断的

进步。模块化是当今汽车装配生产中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它将功能相同

的部分零部件预先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模块,然后再将这些

模块按照一定的装配顺序安装到汽车车身上。模块化装配工艺简化了汽车

装配工艺的布置,提高了总装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同科、简学利,浅谈汽车产品装配工艺特性的识别与控制,技术纵

横,轻型汽车技术,2010(1/2)总:245—246.

[2]郑德权、赵福全、回金楷、马贝方、李斌,总装工艺模块化装配设

计,AT&M视界.

[3]邱国华,汽车模块化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设计研究.

[4]汪敏,大规模定制下的汽车底盘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合肥工

业大学硕士论文.

第3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改善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常见技术问题分析

(一)螺栓、螺母联接。

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一接触面氧化一电阻增大的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因此,重视谨慎螺栓、螺母联接工作,对机电设备安装工艺和整体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二)工艺操作。

A: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予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B: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三)设备装配。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电气设备装配工作提出几点问题:l、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民,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2、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3、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人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在机电安装实践中,望多注意,确保施工安全、顺利完成工作。

二、提升机电设备安装工艺技术的相关策略

(一)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通过技术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

(二)按预定计划开展工作。一个安装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以免造成背工窝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

(三)对安装工作必须总体布置、统一安排。对大型安装工程来说,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四)安装工作要有主有次,秩序有条不紊。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捉升装得(包括井架、提升绞车)。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五)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每一种设备的安装,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六)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要求。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

(七)机电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机电安装工程的意义。机电工在安装时,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这样,安装工艺才能做的又快又好。由此可见,提高机电工人素质,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通电调试及注意事项

笔者摸索出调试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要以“安全第一”为准则。包括人身安个和设符安全。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所有配电屏、柜和设备的送(受)由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实行“送(受)电令”制度。送电单位由专人负责、统筹安排:不论足送电还足受电,都要在双方监理的监督下完成;(二)必须遵循“五先五后”原则。先单机后联调;先手动后自动;先就地后远方(遥控);先载后负载;先点动后联动;(三)形成有关工程调试数据资料。要求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有的监理人员只是用巡视的方法简单地介入调试过程,不熟悉调试情况和调试结果,对调试资料中的数据持怀疑态度,往往不及时签署或要求重新安排调试,造成资料延迟、失真或浪费人力、物力,也不能体现监理在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作用。总之,工程实体安装完毕,必须清洁场地经过仔细的检查和准备后进行调试工作。

四、竣工验收检查工作

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内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第4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组合夹具;虚拟设计;KB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141―04

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趋势是产品品种多样化,新产品开发快;大批量生产比例下降,中小批量生产比例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中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使用越来越得到普及,对于这些昂贵设备必须使其满负荷运行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快速生产准备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而工装夹具设计正是生产准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认为,夹具工装的准备时间约占整个加工时间的10~20%,夹具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研发周期,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前,各高等工科院校在相关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里都先后开设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装配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学》、《制造技术与CAM》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共同点是都涉及到有关机床夹具工装设计等知识,故开展工装夹具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性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工装夹具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应用设计,它涉及到多门机械制造专业相关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工艺学》等,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机械工装相关课程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大量课时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来配合课程学习,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往很多学校机械工装相关课程基本都没有安排实验。主要原因是观念陈旧,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投入跟不上实验教学的要求发展。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采取组合夹具KBE快速设计软件模拟仿真与组合夹具元件实物组装实现相结合的方法,将仿真虚拟实验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补充常规教学,可大大缓解实验室投入不足和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受限制的不足。为此,我院机电工程分院联系生产与教学实际,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开设了15学时的软件虚拟设计组装与实物动手组装相结合的综合性、开放性的组合夹具实验课程,本文对该实验的教学过程及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 组合夹具虚拟设计组装介绍

组合夹具是一种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程度很高的工艺装备,它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尺寸、具有完全互换性的标准元件和组合件,按工件的加工要求组装而成的夹具。由于组合夹具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卸、清洗,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因此,组合夹具的应用非常普遍,尤其适合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近20年来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的迅猛发展,组合夹具在机械制造专业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及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充分发挥现代设备能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工厂的组合夹具是根据工艺人员设计的工序图由组合夹具组装站进行组装,由于大多没有详细的装配图,组装时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安装、调整才能达到要求,比较费时费力。随着UG、Solidworks等CAD/CAM软件层出不穷,将这些软件应用到组合夹具设计中,则可使夹具的设计非常快捷,装配生产率得以显著提高。

组合夹具KBE快速设计软件采用UG软件的工作界面,工作界面非常直观,操作方便,夹具元件菜单和各种应用工具菜单都在同一个窗口内,它采用图形输入方式,从创建定位、导向、基础底座,施加夹紧元件到调用各种支持元件都可直接从屏幕上进行,如图1所示。因此,在计算机上可以虚拟出一个夹具元件、合件品种齐全的组合夹具组装工作台,所创建的组合夹具和组装精度分析方法都十分贴近实验,所见即所得,形象直观生动,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使用真实元器件组装夹具。这样既解决了购买高档测量仪器、大量组合夹具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元件损坏、试拼凑搭接夹具麻烦等不利因素,从而提高了前期的组合夹具设计效率,大大加快了机械产品开发速度。

二 组合夹具虚拟实验的特点

随着大规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CAD软件技术的飞跃发展,许多原来由硬件才能完成的功能, 如今都能依靠软件来实现, 即“以虚代实”,“以软代硬”,在计算机上用“虚拟平台”、“虚拟元件”进行组合夹具设计和组装仿真。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加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学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与传统的实物实验相比,仿真虚拟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 软件包内的组合夹具元件种类繁多,其参数可任意设定、添加,合件齐全,可做各种机床夹具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

2 实验不消耗器材,实验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不限制,实验成本低;

3 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容易开展各种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夹具设计能力;作品自制的成功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增加其学习的兴趣,自主性更高;

4 可以方便地分析组装结果,利用打印机直接打印组合夹具三维组装图、元件数量、类别;

5 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强,便于学生自学。

三 组合夹具虚拟实验的实施

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再加一套组合夹具KBE快速设计软件,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拥有现代化先进设备的虚拟机床夹具实验室。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学习工件的工艺分析、定位原理和夹紧技术,做机床夹具设计实验,进行组合夹具设计,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组合夹具的虚拟设计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技术与机床夹具设计结合起来,为机械工装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打开了窗口。

在实施组合夹具虚拟设计实验前,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组合夹具虚拟软件菜单的使用方法。学生掌握虚拟设计软件后,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分析方案、组装步骤、夹具精度分析方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组合夹具虚拟设计。虚拟设计通过后,再发给其必要的组合夹具元件,让学生动手搭建组合夹具,进行实物组装实验和精度分析,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分析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因夹具元件参数选取不合适或实验效果不理想而反复更换夹具元件带来的麻烦,同时也缩短了组合夹具设计和调试的周期,减少了盲目损坏元件件及相关仪器工具的概率。

因此,学生通过简单组合夹具组装仿真实验--简单组合夹具实物组装实验--复杂夹具设计仿真实验到最后具体的综合性实物组装实验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术和技巧,提高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四 组合夹具实验过程

1 了解实验要求。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温习机械工装课中的有关机床夹具设计方面的定位、夹紧等内容,了解所给工件的形状、材料、毛坯种类、加工要求及其它技术条件,熟悉加工所用的机床与刀具,并给予工件二维图纸或实物,制定加工工艺。

2 熟悉组合夹具元件。要求熟悉八种不同组合夹具元件的结构、尺寸和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以及组装工具与辅具的用法。如定位平键,5mm厚的薄平键多用作支承件之间的定位;厚键常用在支承件与基础件之间的定位,或支承件之间加垫片时的定位。

3 设计虚拟组装方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制定的加工工艺,选择难度适中的一道加工工序(如钻孔或铣槽)作为设计夹具的对象。让学生在KBE组合夹具快速设计软件上进行虚拟组装设计,学生在熟悉工件图纸和元件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概念,再经过分析、判断来确定工件的定位面和夹紧部位,选择定位、夹紧及相应支承元件、基础板等,并考虑采取保证夹具尺寸精度和刚度的措施,以及工件装卸、切屑排除等问题,从而初步构思出组合夹具的结构形式。根据设计的结构方案,在软件平台上进行虚拟组装。把从元件库里选好的元件初步定位,并放进工件,但元件之间暂不固定。再分析这样的定位、夹紧结构、夹具形式能否满足加工的要求,以及调整、测量和装卸工件是否方便,从而逐步解决试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结构间配置不当,尺寸计算错误,安装定位键和螺栓的困难等。要经常更换部分元件,甚至局部改变设计方案,对某些主要元件的尺寸也要进行测量和挑选,以确保必要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等技术要求。虚拟组装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干,讲解要简明,指导可粗些,通过虚拟组装中对方案的修改和补充,使设计方案更合理化。如图4。

4 实物组装。设计出的虚拟组装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通过后即可正式用实物进行组装。组装时,先把所选的元件擦洗干净,按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把各元件用定位键、螺栓和螺母等可靠地连接成不同形式的组装单元,再由组装单元装配成不同的结构,最后组装成完整的夹具。组装的次序一般为基础部分、定位部分、导向部分、压紧部分;在联接的同时要进行有关尺寸的测量和调整,组装与调整交替进行,即边组装、边测量、边固定。组装中要尽量避免过盈配合,以免损坏元件;对元件的薄弱环节,如基础板与T形槽相交处,要采取一些增大接触面、用十字键等措施以增加强度。调整是组装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调整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所占的工作量也较大;正确的调整方法可使夹具调整的既快又准。调整方法有:单个方向、两个方向和多元件调整。组装中尽可能采用两个方向调整的方法,即先调整一个方向后再调整另一个方向,如图5所示。调整后在被调整元件的周围用铜锤轻击几下,以消除应力,稳定夹具尺寸。

5检验。组装夹具调整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所设计和组装的夹具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其内容为:①工件的定位、夹紧是否合理,能不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②工件的装卸是否方便。③夹具结构是否轻巧、简单,便于调整及清除切屑。④元件的使用是否合理。⑤夹具的刚性是否能保证安全使用。⑥能否保证在机床上顺利安装。另外还要进行一次有关尺寸的精度复测,并检验零星元件是否配齐。

组装结束后,指导教师可和学生一起进行现场验收,指出这次设计组装的优缺点和修改建议,最后要求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写出有特色的实验报告。

五 实验效果

综上所述,将虚拟技术应用于组合夹具的设计是十分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实现虚拟组装效果逼真,并在跟踪性和快速性方面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虚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挖掘虚拟技术与硬件技术各自的优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精心组织实践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又能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必将会收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综合实验后,学生普遍反映:“该综合实验内容全、形式新,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问题较多,动手的机会大大增加,收获极大。”经过这次综合实验的锻炼,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设计进度明显加快,教师指导时也感到轻松了。学生一般都能自己查资料、虚拟设计方案和实物动手组装,不但心中有谱,而且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验气氛也十分活跃。实践证明,利用软件虚拟设计组装与实物动手组装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实验的正规操作技能,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化了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融亦鸣,朱耀祥,罗振壁.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

[2]宋象军.虚拟实验室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

第5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创建优良工程的标准。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达标分解,编制详细的以各分项工程为单元的目标实施计划,各专业施工队伍必须保证其所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分项工程创优计划的100%完成。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工程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结合我国及当地现行的质量政策、质量法规和公司企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项目质量保证计划,认真贯彻实施不断完善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2)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3)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并建立规范化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制定《设备安装质量管理规定与奖罚条例》,同各施工班组签定质量保证责任状,负责质量安全部门有直接质量、安全奖罚权,使工程的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QC小组开展活动,通过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转确保现场施工严格按规范进行,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2)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针对特殊工序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实行技术交底制度。

(3)建立合理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机械设备及各种物资的供应,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以及平面空间上的布置和时间安排之间的合理关系,使施工顺利完成。

(4)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做到各项检查有记录,重要的机电设备及施工工序,须甲、乙双方人员共同会检。对于不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不予验收,未经有关质检人员认可,不准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5)执行原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制度,做到进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都符合设计要求的型号、规格、材质,并按规定提供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否则,应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实验,确保合格;作好技术控制和测量控制,以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

(6)各专业特种工种施工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证书并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7)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3、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1)全面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工程部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督、班组质量监督员自检、互检的质量管理网络。

(2)实行技术(质检)人员专责制,专门负责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理,全工地形成完整的质检网络,各班组工段人及班组质检员,要对所承担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查员要对承担的工程负责。

(3)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各项技术性规范、制度的交底宣传;认真执行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严格操作、严格把关,一丝不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施工,实行全过程控制。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4)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开工前要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必须向班组做出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生效,否则工人可以拒绝施工;施工中要认真检查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严把质量关,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施工结束后,认真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5)加强材料管理,建立工、料消耗台帐,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6)为使工程顺利进行,质量达到业主期望的目标,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全部施工过程中安全无事故,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还要进行全面目标管理活动,达到质量优、工期快、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和文明施工。

(7)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议,针对具体问题研究解决。

(8)认真听取建设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的指导,认真执行质量否决权,对各级质监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限期改正,否则将予以罚款和给予处分。

(9)施工中密切配合各方的宏观调控,共同抓好质量工作。

4、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检测手段和测量器具精度,未经鉴定确认的测量器具不得使用,主机设备的安装和质量检测自始至终须定人、定时、定测量器具(尤其是长度器具)中途不得随意更换。

(2)几项具体措施

水泥生产程序要求严格,安装质量要求高,因此安装工程安排力求确保重点、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

①施工总程序:先主机设备,后辅助设备;先施工周期长的、后施工周期短的;先上游工程,后下游工程。

②施工策略

根据施工条件,逐步扩大施工面。论文格式,工程质量。。论文格式,工程质量。。开工后,前阶段以机械设备安装为重点,确保主机安装;后阶段各专业全面进入施工高峰,最后阶段以调试为重点确保施工质量计划实现。

③搞好安装与土建的交叉施工,双方都树立全局观念,即互相配合,又互相促进。对大型复杂的设备基础,浇注混凝土前安装配合土建进行尺寸复测,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④认真做好设备安装前的检查验收,把设备质量隐患消灭在安装之前。

a、会同建设单位认真进行主机设备出厂前的检查验收。

b、大型解体运输的设备,提前运往安装地点组装和质量检查。

c、中小型整体进厂设备,关键部位安装前进行解体。

d、利用本单位处理设备问题的经验,在建设单位同意下,把检查的设备问题尽量就地处理和补救。

⑤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抽检和会检制度,尤其是主机设备的主要工序必须经甲乙双方共同确认后,才能继续施工。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⑥关键设备和难度较高的部位,由经验丰富、技能高、处理问题能力强的技师亲自操作和把关,确保主要工艺线设备安装质量全部优良,确保一次试运转成功。论文格式,工程质量。。

公司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打造学习团队,制造精品工程”的思想观念,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网络,树立以预防为主,控制为主,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使质量始终处于计划的控制目标内,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工程、满意的服务。

第6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 锅炉;安装;工艺;流程Abstract: The boiler is one of the main equipment in thermal power plant, because of its huge equipment, must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to. This system of boiler was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items and requirements for boiler installation.

Keywords: boiler installation; process; process;

中图分类号:X9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锅炉系统的概述

1.1锅炉基本分为整装炉和组装炉两大类。整装炉也就是常称的快装锅炉,以燃油、燃气为主; 组装炉也就是常称的散装锅炉,以燃煤为主,随着环保和安全意识的提升,现在也有大量的燃油、燃气散装锅炉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锅炉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 供水系统、供油系统、送汽系统、排汽系统、排污系统、排烟系统、加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静电及防雷接地系统、伴热系统等。主要辅机配置为:供水系统:自来水供给—过滤器--软 水处理装置—软水储缸—除氧装置—软水 供水装置;供油系统:储油罐—日用油箱—油泵组—事故油箱—燃烧机;送汽系统:分汽缸—送汽管阀;排汽系统:放空阀--安全阀;排污系统:快速排污阀—冷却池—排污池:排烟系统: 防爆门--风门--烟囱;加药系统:储药箱—加药装置—取样装置;自动控制系统:L C电控柜--仪表柜-P 现场启动柜--液位(压力)开关;静电及防雷接地系统:油罐防静电接地—油管防静电跨接--烟囱防雷接地;伴热系统: 伴热蒸汽管道—减压阀组—温控阀组。

1.2给水、蒸汽流程 给水、 给水给水泵高压加热器给水操作台省煤器汽包下降管 循环泵水冷壁汽包 (蒸汽) 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 一级减温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末级过热器汽 轮机高压缸。 汽轮机高压缸排汽事故喷水减温器辐射再热器后屏再热器末 级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

2锅炉安装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在安装地点, 将锅炉上大量的零件和部件,一件件地吊放到需装配的部位,进行安装联接,这种方法称为 分件安装法,也叫单装或散装。

另一种方法是按照锅炉的结构特点,将整个锅炉划分为若干起吊单元——组合件,先在平地(组合场)上将有关零件拼 装成较为重大的组合件,然后再将组合件按顺序吊放到炉体上进行拼装,这种方法叫做组合安装法。

3安装程序

3.1基础划线调整螺栓和基础垫铁安放位置凿平螺栓箱体内螺栓安装 带轴承组件和叶轮的机壳就位安装进气箱、扩压器就位找正进气箱、扩压器地脚螺栓孔二次浇灌中间轴安装电机检查、就位联轴器找正 油站清理、安装油管酸洗安装工业水管道安装油站加油、电机轴 承加油油站试运动叶调整检查安装柔性连接件风机基础二次浇灌 电机空载试运风机整体试运。

3.2锅炉安装的主要项目。(1)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安装场地的平整,临时建筑物照 明、水源、动力和施工机械的装设,设备存放地点的准备,以及施工计划的编制等。(2)设备的检查及修理。 设备的检查 及修理是指设备组合前,检查其制造质量,消除其在制造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3)设备的组合。设备的组合是将高空安装的作业转到平地上来,在组合场分别 将钢架、受热面等组合成组合件。(4)(组合件)设备的起吊及安装。将组合好的组合件按照安装顺序起吊、就位、找正,在安装位置连接成一整体。 即先在锅炉的基础上安装钢架,然后在钢架上安装受 热面、汽包及连接管道等。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基础的二次灌浆, 最后固定锅炉钢架。(5)辅助设备的安装。锅炉辅助设备 包括输煤设备、制粉设备、除灰除尘设备、通风设备和连接管道等。这些设备要经过清理、检查、修理,才能安装在基础上, 经 过找正再进行基础的二次灌浆和管道连接。(6) 锅炉水压试验。锅炉汽水系统及 其附件安装结束后, 要进行水压试验。即将锅炉上满睡并升压至1.25倍的汽包工作压力,然后检查各部分是否严密。(7)炉墙的砌筑与保温。 锅炉水压试 验后, 先将全部炉墙砌筑好, 然后将各管道 及设备的热露部分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现 代大型锅炉的燃烧室、炉顶、水平烟道和尾 部烟道均采用敷管式炉墙,所以不需要砌筑 (省煤器烟道的炉墙除外)只需在锅炉受,热面组合件吊装找正后,在燃烧室和烟道等 处进行接缝、 填缝工作。(8)锅炉试运行。 锅炉设备的所有转动部件在安装完毕后, 应单独进行试转(成为分部试转)检查运转情况。锅炉整体安装全部结束后,要进行蒸汽管道的吹扫和安全阀的校验,然后进行机组的整套启动调试,至锅炉带负荷试运行72小时。如果试运正常即可投入生产。

4 锅炉钢架零部件的装配

4.1完成零部件的建模以后,进入SolidWorks的装配体界面完成钢架的装配。由于锅炉钢架系统庞大,涉及零部件数量多,如果把所有零部件逐个进行安装,不但要求电脑有较高配置而且很多零部件的安装过程是重复的。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先对每层钢架建立子装配体,然后再完成整体钢架的装配,以避免安装过程的重复并保证系统轻化。

SolidWorks所包括的装配体模块与传统的CAD创建装配体的过程相比,不仅可以在装配体环境下修改零部件,而且还可以添加新的零件。装配体环境下的智能装配功能,可以使在修改了其中一个零件后其它零件将自动适应其修改后的尺寸,自动调整到相应的大小和位置。这样可节约时间,提高精度,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减少了工作量。

4.2在建立装配体的过程中,第一个零件是非常重要的,是建立整个装配体的基础,其它的零件是以他为参照物来确定其准确的安装位置。首先在界面中确定第一个零件合适的位置,通常SolidWorks默认第一个零件为非移动物,然后转换不同的视角插入其他零件,通过配合菜单下提供的重合、平行、垂直、相切、同轴心、距离和角度七种标准配合以及凸轮推杆配合、齿轮配合、限制配合、对称配合及宽度配合等四种高级配合,精确地装配其它零件。整个钢架的装

(如图)锅炉钢架装备体

5 安装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5.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设备在校正、组合、安装过程中,其尺寸、形状和安装位置的准确程度。 只有安装位置准确,才能保证设备部件相互之间的正确连接。若安装位置不准确, 部件之间不正确的连接,将会引起设备歪扭变形,产生内应力, 投入运行后易发生事故。 为保证锅炉设备安装的准确性,对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 (垂直、 水平、 标高和中心距) 必 须认真的进行检查和调整。

5.2严密性。 严密性是衡量锅炉安装工艺的主要指标之一。 为了提高锅炉设备及其系统的严密性, 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施工中除严格地按规定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外,还必须十分重视 焊接、法兰连接及护墙砌筑的质量。如对阀门、受热面要进行个别或系统的水压试验;对炉墙和风烟系统、 制粉系统要进行漏风试验;对油和冷却水系统要做通油和通水试验。

5.3膨胀性。锅炉安装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锅炉投入运行后,管道及各部件因 受热而膨胀,要产生相对位移,这些相对位 移若在设计规定范围之内,则不会影响锅炉的运行; 若超过设计规定范围,相对位移受 到阻碍,则管道及各部件就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如挤压管口,顶坏炉墙等。为保证锅炉有良好的膨胀性,必须正确地处理设备系统内各部分的膨胀,如划出自由端,留出足够的膨胀间隙。此外,在工艺上要求安装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连接牢固,运行、检修方便;在质量上要求设备性能好,强度高,误差小,转动机械振动小。

结语

锅炉是实现电厂能量转换、产生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电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只有在对锅炉的安装工艺与流程充分 把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才能应对浩大的工程量与繁杂的施工工艺,同时,锅炉安装质量要按照规定的验收规范执行,锅炉安装的各个部门要相互检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使锅炉安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这对整个电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自1994年开设以来,通过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强化学生服装设计能力和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模块:通过女装、男装、职业装、童装、创艺装等教学项目,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从单一的课程实训到综合性技能实训,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实际上,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大量素材,了解流行时装会的信息、动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它互动的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五、教学考核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

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技能项目为单位进行的,是以掌握服装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也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采取现场操作等综合考核方法,单纯笔试的形式应该减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应该与社会技能证书考核相结合,可以以职业技术中级工证书(具体服装专业中级工证书,如服装工艺中级工、服装表演中级工)作为主要考核项目来评价教学效果。

效果预期:80%学生初步具备了服装企业的职业素质特征;掌握成衣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对应市场开发成衣产品的设计能力;70%左右的学生能对成衣品牌类型、品牌风格、品牌运营策略及流行信息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掌握工艺设计元素、风格在不同成衣类型的应用设计,了解和遵循企业的设计与生产规范,并独立完成单项和系列化的设计,包括策划、设计方案、生产设计规范图、工艺生产流程文件、成本预算等,达到了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职教论坛,2001(9)

第8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处理措施;调试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设备安装技术也日益完善。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厂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在实际工作设备的试运行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使电动机起动失败而跳闸,较大容量的电动机机会便多一些。因此;加强和完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

1.螺栓联接问题。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一接触面氧化一电阻增大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2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3.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4.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长,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

(6)主变压器保护拒动。主变压器内部或出线侧发生短路、接地事故,而保护拒动、断路器不跳闸,巨大的短路电流不仅使短路处事故状态扩大,也使主变内部温度骤升,变压器油迅速汽化、分解成为高爆性的可燃物质,这可能发生主变爆炸的恶性事故。主变的紧急事故油池和其他消防设施都是针对这种可能性设计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处理措施

1.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

2.按计划开展安装工作、统一安排。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一个安装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以免造成背工窝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对大型安装工程,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作为管理人员对各项安装要了如指掌,对下一步该干什么、怎么干、缺什么材料和配备件,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该提前做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到位,这样才不至于在安装工作中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做到要主次分明。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一种设备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一个工程具备开工条件,首先得有电源,其次要有动力源。有提升装备(包括井架、提升绞车)。要想达到短期开工之目的,安装工作必须有主有次,分轻重缓急。只有对安装变电所、压风机,井架、提升绞车工作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安装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要求。

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机电工索质低是造成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低的人为因素。机电工在安装对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三、通电调试

1.机电设备调试过程。机电设备在出厂时一般无法进行总装和负荷试验,即使是使用过的设备,由于拆卸、搬运及再次安装,难免改变原始安装状态,所以,对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尽快进行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应该认识到,不仅是解体装运的初次使用的机电设备在安装后需进行调试,实际上所有新增、更新、自制、改造、大(中)修机械设备,在投人使用前,都必须进行调试。

(1)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渗漏痕迹等,以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调试时,主要试验其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

(3)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空负荷和负荷试验,以正确检验其性能是否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条件要求。调试过程中,参加调试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随机操作人员须时时到位,以主动了解设备的现实技术状况、调试程序、操作控制方法等。

2.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机电设备初次安装调试后进行技术、资产及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安装调试报告应以读者能再现其安装、调试过程。并得出与文中相符的结果为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报告作为一种科技文件,其内容比较专深、具体,有关人员应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撰写时注意与论文的区别,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四、验收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结束之后,要进行技术验收和总结。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蒯工单位及时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张辉,张福民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I】.西部探g-.x~2oo6(7)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第9篇:组装工艺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处理措施;调试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设备安装技术也日益完善。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厂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

一、机电设备安装常见技术问题

1.螺栓联接问题。螺栓、螺母联接是机电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装配,联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金属疲劳,发生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情况,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松动,引发事故。对于电气工程传导电流的螺栓、螺母联接。不仅要注意其机械效应,更应注意其电热效应,压接不紧,接触电阻增大,通电时产生发热一接触面氧化一电阻增大恶性循环,直至严重过热,烧熔联接处,造成接地短路、断开事故。对于一次设备及母线,联接线的并沟线夹、T型线夹、设备线夹、接线相等都可能因此产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2超电流问题。

(1)泵:轴承损坏,转子与壳体相磨擦,泵内有异物等。

(2)电机:功率偏小,过载电流整定偏小,线路电阻偏高,电源缺相等。

(3)工艺操作:所送介质超过泵的设计能力如密度大、粘度高、需求量高等。

3.振动问题。

(1)泵: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相磨擦,转子与壳体同心度差等,这些都是机械方面的问题。

(2)电机::转子不平衡,轴承间隙大,转子和定子气隙不均匀。

(3)操作:主要是工艺操作参数偏离泵的额定参数太多引起泵的运行不平稳。例如:出口阀控制的流量太小引起的震动等,这要求工艺尽量接近泵的额定参数进行操作。

4.电气设备问题。

(1)安装隔离开关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接触面的电热氧化使接触电阻,增大,灼伤、烧蚀触头,造成事故。

(2)断路器弧触指及触头装配不正确插入行程、接触压力、同期性、分合闸速度达不到要求,将使触头过热、熄弧时间延长,导致绝缘介质分解,压力骤增。引发断路器爆炸事故。

(3)电流互感器因安装检修不慎,使一次绕组开路,将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危及人身与设备安全。

(4)有载调压装置的调节装置机构装配错误,或装配时不慎掉入杂物,卡住机构,也将发生程度不同的事故。

(5)主变压器绝缘破坏或击穿。在安装主变吊芯和高压管等主要工作时,不慎掉入杂物(如螺帽、钥匙等,这些情况在工程实践中并不罕见),器身、套管内排水不彻底,密封装置安装错误,或者在安装中损坏,都会使主变绝缘强度大为降低,可能导致局部绝缘破坏或击穿,造成恶性事故。

二、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处理措施

1.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及设备、设施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设备、设施选择是经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商定的,通过技术计算和验算,既有其使用价值,又可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不要随便更改选用设备,否则会影响基础工作的进展。

2.按计划开展安装工作、统一安排。每一项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顺序都有其科学性。一个安装工程的计划排队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经过技术论证排出的,是有科学根据并有一定指导性的.不要随便改动。以免造成背工窝工,工程进度连续不上。对大型安装工程,由于设备多,安装环节多,因此对每一项安装都必须有总体布置做到统一安排,施工队中必须有一个统一指挥的机电队长(或项目副经理)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集思广益,多征求职工的工作意见。

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做到要主次分明。每一种设备的安装,都有很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按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流失和材料消耗。一种设备的基础是经过设计部门的计算设计出来的,按要求施工,才能保证质量,保证安全。

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每种设备的安装,都有一定的作业方式和工作顺序,不能急于求成,工序颠倒。例如:井架安装,常规作业方法是一层组装起后,进行初操平找正。然后逐层安装。井架安装完后,各连接部位必须一条不少地穿上螺栓,拧紧所有连接螺栓,进行整体操平找正。最后才是井架四脚二次灌灰。切不可一层安装完后不进行初操平找正,整体安装完后不精确操平找正,连接部位缺件,就二次灌灰,给上层安装工作带来困难,造成不好安、对不上、穿不上螺栓等尾工量多的现象结果造成安装质量低不合乎安装质量标准要求。

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机电工索质低是造成安装速度和安装质量低的人为因素。机电工在安装对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般安装知识,熟知安装标准,该找平的必须找平。该连接的部位螺栓必须一条不少,该穿地脚螺栓的部位必须一条不少;电工在设备供配电上应做到按规程规范接电,对供电设备开关、控制盘应做到提前检修,接好电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三、通电调试

1.机电设备调试过程。机电设备在出厂时一般无法进行总装和负荷试验,即使是使用过的设备,由于拆卸、搬运及再次安装,难免改变原始安装状态,所以,对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尽快进行调试就显得非常重要。

(1)要再次检查设备装配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和渗漏痕迹等,以便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2)调试时,主要试验其工作质量、操作性能、可靠性能、经济性能等。

(3)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空负荷和负荷试验,以正确检验其性能是否达到工业化生产技术条件要求。调试过程中,参加调试的机械技术人员和随机操作人员须时时到位,以主动了解设备的现实技术状况、调试程序、操作控制方法等。

2.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撰写安装调试技术报告是机电设备初次安装调试后进行技术、资产及财务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一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安装调试报告应以读者能再现其安装、调试过程。并得出与文中相符的结果为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报告作为一种科技文件,其内容比较专深、具体,有关人员应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撰写时注意与论文的区别,应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四、验收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结束之后,要进行技术验收和总结。施工承包单位在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应在自评、自查工作完成后,向项目监理部提交竣工验收报验单及竣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资料及工程实体质量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蒯工单位及时整改,经项目监理部对竣工资料和工程实体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并向建设单位提出资料评估报告。对一些竣工验收后工程移交前未来得及完成整改的问题,可征得安装单位的同意,做甩项处理,在监理的督促和跟踪下可以在工程移交后继续完善。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张辉,张福民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I】.西部探g-.x~2oo6(7)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