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县档案馆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县档案馆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县档案馆工作计划

第1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99-01

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工作,也是我们整个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考核整个单位实际工作的重要依据,更是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常数据信息资料的来源。在机构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带给其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在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去适应新的挑战,是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要面对的新任务、新要求。

1现代化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卫生部、档案局在《卫生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逐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不断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因此,疾病控制中心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中心发展规划中来是很有必要的。而要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要的是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的配置,如相应的档案存储库房、服务器、统一规范的档案装具、优良的阅档环境等硬件的投入,以便于规范;在软件方面,在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室和主管领导,以及良好畅通的网络管理体系等。

2现代化内容,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来源

机构调整后,卫生防病工作成为疾控中心的重头戏,不断充实完善卫生防病业务档案尤为重要,馆藏量的丰富和优化与否,是实现档案利用需求的前提条件,是档案管理的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我省各级疾控中心档案室目前收藏数量都很有限,所以档案人员更要开阔工作思路,深入科室指导,加强以下内容的收集。①历年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传染病疫情爆发流行调查处理及分析的总结性报告;②人群免疫、免疫接种质量的效果评价及重大异常反应、接种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和总结性报告;③主要传染病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与总结;④重大疫情、食物中毒及饮水污染的调查处理、分析和总结性报告;⑤微生物学、卫生理化和毒理检验技术性总结;⑥病媒医学昆虫各项监测工作总结以及专题性调查分析;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题性总结;⑧针对卫生防病工作的建设性、指导性,管理性、综合性论述以及学术论文等。特别是对核对无误的疫情材料和各种疫情统计报表等资料采用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的形式,按一文一件操作规范统一编目,并确定保管期限为永久,然后将数据录入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保存,做到有序化且有目可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健康教育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其信息资源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实践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部门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馆藏的信息资料和检索工具,对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加工整理归纳,有效进行深加工,以便于查找利用;根据预防医学的不同学科,对机读档案进行分类,编制各类检索目录,准确迅速全面地查找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快速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3现代化管理,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大致可以分为文书业务会计设备声像实物等类,一般多采用中心档案室和科室两级管理的模式,由中心领导主抓档案管理工作,中心档案室设专职档案员负责全单位档案的整体管理工作,统一管理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全面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工作各科室设兼职档案员应由中心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各科室整理立卷后向中心档案室定期移交;科室档案由科室内兼职档案员在年终整理装订立卷后存科室备查,在保证单位内重要资料得到有效保存的同时,也使得科室档案内容的延续性使用的便利性得到了保障档案员在学历和专业方面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公共卫生档案管理计算机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责任中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统一规范档案的收集归档保管利用等操作流程,规范档案管理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保证档案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配备现代化的计算机、打印机、移动硬盘等办公设备及充足的档案装具。

4现代化服务,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发挥出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部门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使档案为疾病预防各项工作服务首先要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借阅模式,改变以往坐等上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扩充服务内容,更新服务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地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如可直接或间接参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配合研究任务分工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的档案资料其次要优化综合档案室的硬件环境,接入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借阅者不用到档案室就能查阅档案目录,减少查阅时间,提高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翠兰.加强疾控档案管理提高中心服务水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6

[2]潘智慧,程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探讨[J].活力,2010.8

第2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含档案信息的查询、登记、装订、注销和分类。其中档案分类主要是指依据档案管理规范,将档案信息的内容、用途和来源进行分类整理,一般情况下来说,装订档案主要采用三点一线法[2]。档案信息进行登记时,要将常规性的册、单、表等使用在档案整理、利用、进出和保存等方面的记录工作中,从而形成完整的原始档案,并且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档案健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保证档案的完整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并且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使档案信息的检索更加快速。档案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和单位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记录,其具有时效性、重要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有效开发档案管理工作项目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也能够完善档案基础工作,同时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也得到提升。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能够有效强化档案基础工作管理,从而使档案基础管理更加完善、全面。也能够减少因为档案检索中的问题,从而提升档案检索的能力。

二、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数量众多,其中的馆藏内容也较为繁杂,由于档案信息保存的跨度时间较长,所以大部分档案信息均属于封闭式管理状态,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不同时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整理质量均不统一[3],所以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档案信息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部分档案档号不规范,经常会出现无目录的状况,或者存在同一目录号多个档案信息的现象。

(二)档案的全标题书写不规范,部分标题无法反映内部档案的具体内容,甚至部分档案存在无标题的状况。

(三)在档案信息中存在档案标题没有涵盖的数据信息内容,从而产生信息检索困难的问题。

(四)档案信息存在页码标记混乱的问题。

(五)部分档案卷宗存在保存问题,时间上存在混乱,信息的种类和保存等级上也存在严重问题。

(六)档案卷宗在归档后进行保存,但是由于没有规范性,所以造成档案保存没有规律性,从而为日后的管理带来麻烦。

档案馆的建馆时间越长,档案数据量越来越大,则问题就越多,也越严重,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加紧完善档案馆的管理系统,并且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全部纳入到档案管理中,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能够快速解决档案管理信息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档案基础管理工作在现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现代化档案管理中,要促进其完整性,为人们的信息查询工作和搜索工作提供便利,需要将创新理念应用其中,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更为系统、更合理。并且,实现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也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步,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有力决策。

(一)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标准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要求。随着科技不断更新,现代化档案管理逐步转向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由于档案管理发展的较为迅速,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需求,则无法让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发展[4],所以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档案管理基础工作重要性,并且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基本能力,从而使档案保管工作得到科学、全面的监管,并且能够有效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应该制定专业化的管理责任制度,使工作人员能够铭记自身的工作责任,同时能够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利用奖罚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二)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能够取出杂劣信息

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档案信息未编码、档案信息资料杂乱等等问题而造成档案数据信息检索困难,所以需要进行彻底的档案信息资料重新整理,从而将混入到卷宗内的杂乱内容全部整理出来,有效杜绝出选卷宗过厚、未编页码等现象。如果在重新整理的过程中出现目录、项目号、案卷号、页码、类别号、标题、件号等信息不完整状况,则需要立即进行备注,并且进行重新整理和填写,通过这种处理方式不但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还能够改善档案数据信息的拓展性,让档案信息容量保持在适度的水平和状态,从而有效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檔案管理。

(三)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能够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发展

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要顺利进行,必须要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而管理工作人员如果要想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则需要对案卷要求、归类要求和归档要求等工作内容进行全面完善,从而有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发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档案信息不正确、档案内容不齐全等问题,即使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也无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5]。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规章制度的执行标准,并且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并且严格监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在档案信息归档以后,还需要严格管理档案信息的保存工作,保证档案信息能够及时的归档入库,使数据信息能够得到完整的保存,对以后的档案信息检索和应用都有积极作用。

(四)档案管理基础工作能够使信息检索工作顺利应用

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归档和录入是最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掌握基础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能够将档案基础工作执行到极致,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做好档案基础管理工作,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完善的检索功能,并且便于使用者查找有效的档案信息[6]。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公开性,只有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才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化技术接轨,并且迅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人们进行数据信息检索的过程中,只有保障数据信息、案卷号等信息准确无误后,才能够提供完善的数据信息检索服务。另外,应该创建专业化的档案信息收集小组,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等工作,编制规范化的目录,然后装订成册进行保存,从而节约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数据收集、整理的时间。

(五)提升档案利用率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自然而然的提升档案利用率。档案管理部门每年都会收集大量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依据档案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将重要的档案信息优先管理,然后在整理其他档案,通过有效的整理不但提高了档案的管理速度,还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利用全新电子技术完善档案信息检索方法,让使用者输入关键词即可寻找到相关档案信息,大幅度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3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差呢哪些方面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第4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

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

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

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

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

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

二、实行规范化工作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积极推行档案标准化管理

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1.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2.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3.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可靠保证

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第5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意见》

全县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首先,要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同时,要利用多种方式,广泛进行宣传,营造发展档案事业的新环境。其次,要结合实际,分析存在问题,寻找差距,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可操作性的措施,提出加强本地区本部门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也要抓紧出台实施方法。第三,要切实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档案工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意见》精神落到实处。

二、深化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同志对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建设纳入政务信息公开体系,明确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机制,未挂牌的档案馆要抓紧挂牌对外服务,已对外服务的现行文件查阅中心要加强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同时各地要把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文明城县”创建活动,各级档案馆要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积极争取创建政府挂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全面推进、重点提升,着力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全省民营企业工作座谈会的会议精神,继续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的动态,及时了解掌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理顺思路,明确工作重点,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各县、县要完成60%的亿元产值以上民营企业的建档工作,规范指导,树立典型,及时推广经验,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发展。

四、继续开展社区档案规范建档工作

各地要根据《加强社区档案工作意见》的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抓紧推广,既要有量的发展,要求年内全县至少100%的社区完成规范建档。又要有质的提高,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完善规章制度、丰富档案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有基础的社区可实施新立卷制度,开展档案目标管理。同时,要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要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机制延伸到社区,利用社区档案资源和设施,设立社区文件查阅室,面向居民开展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依托社区引导家庭建档,将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推广到家庭。

五、积极探索信用档案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各级政府诚信建设,积极帮助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制定信用档案采集、整理和利用的方法、标准,配合工商、税务、质量监督、审计、文明办等管理监督部门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帮助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用评级数据库,建立信用网站,公开信用信息,充分发挥信用档案的监督作用,为整顿和规范县场经济秩序、加快“诚信*”建设服务。各地都要抓出一两个典型,以推动全县信用档案建设。

六、围绕服务“三农”中心,拓展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内容。

要以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核心,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要配合*农技110被推荐为“联合国公共服务奖”候选单位工作,抓紧县、县、乡农技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要主动介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深化行政村规范建档工作。

七、以项目档案管理为抓手,加强重点工程和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档案工作

各级档案部门要继续围绕我县“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中心工作,以项目档案管理为突破口,切实抓好重点工程、重大技改项目和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档案工作。各级档案局要组织人员围绕我县明确的110个重点项目,开展调研,重点加强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督查工作。同时,要结合实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规范项目档案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八、推行档案目标管理,促进档案规范化建设

各地要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任务,加大指导和监督,规范运作,确保已列入目标管理计划的单位都能完成达省标的工作任务,促进我县档案工作规范化发展

九、抓住机遇,明确重点,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1、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探索电子文件归档办法。各地各部门要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争取整体设计,同步实施,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要按照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尽快出台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接收进馆具体业务技术标准,妥善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真、保密和保存工作。

2、加快实施数字档案馆工程。各级综合档案馆要认真制订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规划,以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建成全文数据化档案馆和多媒体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加快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开化、江山、龙游档案馆要继续开展馆藏档案文件级条目微机录入工作,要求完成10万条文件级条目的微机录入任务,衢江、柯城档案馆也要抓紧开展。全县各级档案馆都要积极参加省现代化档案馆综合评估。

3、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增加网站信息量,提高网站质量,提升点击率。未建立局域网的档案馆要争取建立局域网。

4、购置视频信息自动采集设备。实现同步接收刻录电视新闻,解决声像档案征集难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优化馆藏档案

十、注重档案资源建设,努力丰富档案馆藏

一是抓好名人、名产、名胜档案的征集工作,特别是要更大规模和范围地收集社会各界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名家的档案资料,借助名人效应,提升档案馆社会地位。二是抓好声像档案的收藏,及时将各新闻单位形成的声像档案收集进馆。三是抓好国际友人、友好城县、国外政府组织赠送礼品的收藏。五是抓好散存在社会上珍贵档案资料的收藏。

十一、强化档案学会工作

下半年,档案学会换届,各地要借机大力发展会员,壮大队伍。同时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究和业务研讨活动,争取出一批有价值的档案学术成果,繁荣我县档案学术研究。

第6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陕西省档案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开工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本县辖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下统称各单位)以及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各乡镇、各单位应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列入本单位的工作计划,提供必要的业务经费,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县人民政府对向国家捐赠重要、珍贵档案或者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本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七条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县的档案事业,依法对本县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各乡镇、各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县档案馆负责接受、收集、整理、保管所管辖范围内的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

各专业档案馆、单位档案馆的建立,由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本县境内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应当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档案,其档案工作接受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三章档案的管理

第十条各单位应当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配置适宜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和必要的设施,对本单位档案资料行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并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配备各种存贮、复制、检索等技术设备,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业务,制定本单位、本系统、本专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建设规范,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由业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归档范围收集齐全,及时交本单位档案室,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整理立卷、分类归档、集中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

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三条各单位的建设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技术改造、重要设备更新等项目在验收、鉴定时,应有本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按照规定要求,对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验收。

县级重点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鉴定时,要有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对项目档案进行验收。

本县境内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中、省、市领导来潼视察工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含录像、照片),由承办单位随时向县档案馆移交;中、省、市部门在本县境内进行重点工作建设,其档案资料(含设计图纸、予、决算)在工程结束后一年内,由县级协办单位负责向县档案馆移交。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各有关承办、协办单位应通知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协助收集、整理所形成的档案资料。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档案室(馆)移交档案:

(一)各乡镇、各单位列入城镇规划内的基本建设档案(含地下管网),自工程结束后,一年内向城建档案室(馆)或县档案馆移交。

(二)司法案件档案及其它专业档案自结案之日和专业项目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交本单位档案室(馆)整理归档。

(三)凡列入各单位档案室(馆)收集范围的其它档案资料,自档案形成之日至第二年月底前交单位档案室(馆)整理归档。

第十五条凡列入县档案馆接受范围的各乡镇、各单位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十年,向县档案馆移交。

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长移交期限的,应征得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保存的档案归国家所有,列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分立、合并、解散、重组或者依法撤销、破产时,应当在专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档案资料对其他国有资产一起,统一评估、移交和处理,在资产转让时,有关档案应当依照国家规定办理。

非国有单位的档案归该单位所有,国家和省、市、县另有规定的除外。

个人在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或者以继承、受赠等全法方式获得的档案归个人所有。

单位和个人对档案所有权和管理权有争议时,由档案行政管理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十七条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在协议、合同生效后形成的档案,为中外双方共同所有。该协议。合同终止时,档案原件移交县档案馆保管,双方可以保存复制件。

第十八条国家所有档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出卖;需要向国外组织或者个人赠送、交换、出卖其复制件的,必须依照国家规定报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九条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或者赠送、寄存、出售给县档案馆;未经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向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卖、交换和赠送;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或其保管条件恶劣,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时,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收购征购等强制措施。

第二十条县档案馆、各单位档案室(馆)应当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程序和办法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和处理,禁止擅自销毁档案。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第二十一条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按照《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类别、年限分期分批向社会开放。

我国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件,可以利用县档案馆已开放的档案。

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本县已开放的档案,须经有关主管部门介绍,县档案馆同意方可查阅利用。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和公民利用档案时,应当遵守查阅档案的有关规定,不得损毁、丢失、抽取、涂改、伪造或者擅自抄录、复制和公布档案。

第二十三条县档案馆对所保存的重要、珍贵档案,应当用复制件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原件要妥善保存。

载有县档案馆及法定代表人印章或者签名的档案复制件,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效力。

第二十四条非国有单位和个人在档案馆寄存、代管的档案,需要向社会公布或者利用时,应当征得档案所有者同意。

第二十五条集体、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或保密的档案公布时,应经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六条县档案馆提供利用档案,要按规定收取费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和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同时对责任单位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档案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

(二)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或者违法转让档案的;

(五)倒卖档案牟利或者将档案出售、赠送给外国人的;

(六)不按规定归档、不按期移交档案或将档案据为已有的;

(七)对本单位档案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混乱的;

(八)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出现破损、霉变、字迹褪变直至散失、损坏的;

(九)档案人员,造成档案损失的。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上述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除行政处分、罚款外,同时没收违纪所得。对于被非法出售、赠送的档案及其复制件由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征购。

第7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nning”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建档案室2020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在局里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做好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确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工作思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住建部《城市档案管理规定》和江西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管理,较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工作情况

本室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认真完成各阶段学习工作任务,拟定了相关工作计划,制定相关学习制度,加强业务知识水平,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向各建设单位宣传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工作:

1、发放档案宣传资料50多份;会同质监站季度大检查下工地业务指导20多次。多次会同质监站帮扶我县的工业项目。

2、竣工验收备案35个项目,接收合格工程档案24个,光盘资料24个,照片382张。

3、接收办公室移交各类文件52卷;接收招标办移交资料47卷,共计99卷。接收财务股移交下来的2015年度局里和村规站的会计档案143本。

4、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审核,准确发放档案验收整改通知书,发放整改通知书共33份。

5、严格按照《城建档案整理规范》,对进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入库,科学分类和保管,排架整齐。共整理档案11907卷,确保档案不积压。

6、对提请竣工验收的工程进行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检查工程档案是否齐全、系统、完整,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情况、建设工程档案签章手续是否完备,竣工图编制是否符合要求。

7、按照城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重点抓好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的归集工作,并已扫描了24个项目的归档资料,做到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集的要求。

8、配合办公室把2000年至2015年以来的自产文件和上级来文按要求移交至县档案馆。

第8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档案编研职务作品法人作品

档案编研是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其参考和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所产生的编研成果大多为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档案编研成果划归职务作品还是法人作品,直接影响到档案部门及档案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本文在对著作权法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探讨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如何加强对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的管理。

一、档案编研成果中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的概念辨析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为充分实现档案参考和利用价值,根据部门档案管理和社会档案利用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汇编档案文件、编写参考资料、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等一系列档案文献编纂和研究活动。档案编研成果大多归为“职务作品”或“法人作品”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上述作品著作权归属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但是如何区分却语焉不详。然而,对于直接完成创作的自然人以及档案机构而言,其作品究竟是“职务作品”还是“法人作品”,直接关系到其是否享有著作权、享有何种著作权。因此,笔者在对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界定的基础上,对档案编研工作中职务作品或者法人作品的法律属性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一)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的界定

1.职务作品是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根据创作中智力投入者和财力投入者对作品贡献程度的不同,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作品。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特殊职务作品包括两类,一是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是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著作权主要归属于单位,创作人只享有署名权,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2.法人作品是指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作品满足“由其主持”“体现其意志”“由其承担责任”这三个要件,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3.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的区分。第一,是否存在劳动或者人事法律关系,即在职务作品中,创作者与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劳动或者人事法律关系,法人作品则不对此作要求。第二,作品反映意志不同,前者是作者个人思想或情感的反映,后者是法人组织意志的体现。第三,责任承担上的区别,职务作品一般情况下由作者本人承担责任,特殊职务作品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法人作品则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法律责任。[1]不过,由于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直接创作者都可能与单位存在劳动或人事法律关系,且著作权法规定,对于特殊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均由单位承担责任,因此,两者的区别更多地在于作品是否体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志。

(二)档案编研成果具有职务作品或者法人作品的法律属性

档案人员为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利用档案管理单位物质条件,在档案文献的日常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各类档案编研活动,形成大量的档案文献编研作品,具有鲜明的职务行为特征。一般而言,从档案及其内容的加工层次和性质角度,将档案编研成果分榧焖餍汀⒃文型、原文加工型、考证研究型四种类型。通常认为检索型编研作品不具有著作权,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2]而档案原文型和原文加工型编研作品则视为法人作品或特殊职务作品,原因在于:一是档案法律法规明确赋予档案部门进行档案编研活动的法定职责。二是原文型、原文加工型编研作品的发表为档案及其内容公布的一种方式,如涉及档案原文或部分原文首次公开,其发表就是档案及其内容的公布。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只有档案馆和档案保存单位才有国家所有档案的公布权,从而上述部门才具有档案原文型和原文加工型编研作品的发表权,加上一般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包括发表权在内的一切著作权,因此上述两种编研作品只能是法人作品或特殊职务作品。此外,考证、研究型作品大量使用了档案馆藏文献资料,在不涉及档案及内容公布的情况下,通常为一般职务作品。需要注意的是,在档案编研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工作职责范围之外使用开放资料创作完成的作品,属于档案编研人员的个人作品。如果涉及档案及内容公布,则为特殊职务作品,直接创作者仅享有署名权,其他著作权则归属于其所属的档案部门。

二、档案编研中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存在的实践误区

在实践中,对于档案编研中职务作品或者是法人作品的判定,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从“法人主持”“法人意志”“法人责任”三个要件上进行判定,同时也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笔者选取如下案例,对此进行详解。

(一)王XX与XX市档案馆、XX市XX区档案馆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XX区档案馆员工王XX接受该馆编写《李墨林年谱》的工作任务,通过对本馆馆藏与馆外资料的收集、分析、核查、论证,独立执笔完成了《李墨林年谱》(草稿)的编写,经馆领导提出意见修改后署名为XX档案馆定稿并归档,后因发表署名及著作权归属等问题产生争议。本案主要争议在于涉案稿件为法人作品还是职务作品。原告王XX认为涉案稿件为自己独立完成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其所有。档案馆则认为,编写《李墨林年谱》是单位工作计划,主题思想、资料收集都由单位组织完成,王XX最终执笔,单位领导审阅把关,立卷归档。《李墨林年谱》反映单位意志,由单位承担责任,是法人作品,著作权归单位所有。

法院最终认定,《李墨林年谱》是王XX为完成单位任务,在收集分析馆藏资料,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执笔完成,内容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利益,最终由单位领导审阅批准定稿,责任只能由单位承担,因而判定作品为特殊职务作品,王XX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归档案馆享有。法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否认作品《李墨林年谱》为法人作品:其一,档案馆简单的任务下达,不能构成法人主持,亦不能说明体现了法人意志。其二,非集体创作。其三,没有著作权属约定。本案中,王XX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认为作品是职务作品在主体上并无障碍。“责任”要件上,由于作品内容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利益,由单位承担责任,因此不是一般职务作品。但是由于“特殊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都由单位承担责任,因而并不能以此直接认定“特殊职务作品”属性,还需要排除作品的“法人作品”属性。。考虑到上述要件后,法院结合“简单的任务下达”否认了“法人主持”,进而认为作品未体现“法人意志”,以此排除了“法人作品”属性,并最终确认其为职务作品。

(二)赵XX与XX省XX县档案局著作权纠纷案

为宣传该县历史文化,XX县档案局与赵XX商定拍摄反映该县历史和文化的DV片,赵XX主张该DV片的策划、拍摄、脚本创作、后期制作、配音等由自己负责完成,享有该片的著作权。档案局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公开发行侵犯其著作权。档案局则认为制作DV片是在其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目的是发挥档案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档案局是本片的制作者与著作权所有者。法院最终认定涉案作品为法人作品:其一,作品由被告XX档案局有计划、有组织安排,体现法人意志;其二,本案原告赵XX并非被告XX县档案局的内部职工,其创作性质自然不属于职务行为。实际上,本案的“法人作品”属性颇为明显:被告XX县档案局对于拍摄该片的提议以及拍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均能体现“法人主持”要件;发挥档案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创作目的也明显体现了法人意志。作品宣传的是该县的历史文化,其责任决非自然创作者能够承担,只能由作为被告的法人,即该县档案局承担。由此,涉案作品满足了构成法人作品的三个要件。

三、现有著作权体系下如何管理档案编研作品

为切实保护档案部门以及编研人员的切身利益,促进和推动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发挥档案编研活动服务社会价值,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理顺档案编研作品著作权属管理制度,减少档案编研工作中的著作权属争议。

(一)明确档案编研作品的著作权属性

1.档案机构应当根据立法及编研工作实际,建立档案编研作品著作权管理制度,对构成一般职务作品、特殊职务作品、法人作品以及个人作品的具体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并予以公布。

2.对于职务作品,档案机构需明确下达具体创作任务。如果仅简单规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为编研,那么编研作品将难以纳入职务作品范畴。档案机构下达档案编研创作任务时宜通过正式文件、会议记录等方式形成书面记录,确保编研作品的职务作品属性。

3.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将特定作品纳入法人作品范畴,应采取以下措施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法人作品特征:一是与本馆职工、馆外受托人及受托单位签署著作权合同明确约定法人作品属性。二是通过发文的方式明确创作计划、组织创作,在创作动议上突出单位主导地位。三是设定专人或专职机构对具体创作行为进行指导和跟进。最后,通过召开集体会议、研讨会等方式讨论创作内容和表达形式,对创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偏离创作主旨的行为,并注意将创作形成和控制过程通过会议记录等方式留存证据。

(二)平衡创作者和单位利益,合理划分作品的职务作品或法人作品属性

1.为鼓励创作和促进传播,著作权法以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第一要义。然而现今包括资金、物质技术条件等在内的资本投入也是作品创作的关键因素,因此,资本投入者的利益也是著作权立法所必须考虑的。著作权法对一般职务作品采用不分割著作权的方式,即作者享有著作权,而赋予挝挥畔仁褂萌ǖ姆绞嚼雌胶馑方利益。当物质条件构成作品完成的关键因素,为最大限度地促进作品传播和利用考虑,需要将作品规定为特殊职务作品,如我国著作权法列举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法定特殊职务作品,均属于主要目的是工业利用的作品,由单位享有署名权以外的其他相关经济权利更有利于促进作品的传播、利用和推广。在作品由个人署名无法达到预期创作目的和实现预期社会意义的情况下,应当视为法人作品。

2.档案编研作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难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且大多具有职务性特征,对于创作者而言,往往更看重作品的人身权,特别是署名权。为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的创作积极性,在档案编研作品著作权属管理中,不妨更多地保障直接创作者的署名权,仅在需要以单位署名达到预期创作目的、实现特定宣传效果和预期社会意义的情况下,才将编研作品纳入法人作品管理范畴。

(三)针对不同性质的档案编研作品,准确界定著作权归属

1.将明显具有公益性、单位作用突出的档案编研作品划归法人作品。例如,对于未公布档案的原文型和原文加工型编研作品,如果作品公益性突出且单位对作品创作完成起到主要作用,考虑到只有档案馆和档案的保存单位才享有发表权,应将这两类档案编研作品划归法人作品,具体执行编研任务的工作人员则不享有著作权。

2.公益性色彩不明显、个人创作作用突出的档案编研作品,宜认定为职务作品。未公布档案的原文型和原文加工型编研作品,在个人作用突出,且不强调宣传推广等公益作用时,以及涉及档案及其内容公布的考证、研究型作品均应认定为特殊职务作品。个人对于作品形成的作用可以通过署名权得到认可,档案的公布权等则可以通过法人(档案机构)对特殊职务作品的发表权及其他一切除了署名权的相应著作权益得到体现和保障。不涉及档案及其内容公布的考证、研究型作品则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对档案文献进行考证、研究活动为档案人员履行工作职责行为,尽管考证、研究型作品的形成需要大量利用档案机构馆藏档案材料,但是其完成更主要是基于编研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综合和总结等大量创造性劳动,由于不涉及档案及其内容公布,应属于一般职务作品,即档案编研人员享有著作权,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享有优先使用权。

3.档案编研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在工作职责范围以外使用档案机构已经公布开放的档案资料所撰写的论著或论文,属于档案编研人员的个人作品。

注释及参考文献:

第9篇:县档案馆工作计划范文

济南的章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22个乡镇,908个行政村,9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耕地面积113万亩。自1991年至今,章丘市共建立村级档案室879个,市档案局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熏也给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带来一些新挑战。如:有些村“两委”班子不稳定,干部调整频繁,影响了村级档案的正常归档和管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许多原属村集体所有的企业改制为私人所有,导致部分村集体收入减少,办公条件差,档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条件,个别的甚至放在村干部家中,霉变、虫蚀、鼠咬等隐患不同程度地存在;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平时工作头绪较多,难以保证档案的规范管理与安全;个别村干部将村级档案尤其是涉及经济和财务的档案视为私有,不能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向群众公布,甚至弄虚作假,侵占集体利益。据有关部门调查,近三年,章丘市发生的各类上访案件中,因农村经济和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占全市总量的72%。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从市委、市政府推行的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工作中得到启示。

普集镇的做法:从“村账镇管”到“村档镇管”

在章丘市普集镇的记账中心大厅,人们除了可以看到一字排开的纳税、记账的电脑,还可以看到靠墙站立的档案柜和墙上张贴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及各村分管会计档案的责任人。来这里缴纳税款的农民若对税额或村中账目有不明之处,当时便可要求从电脑或档案中查找核对。就是说,记账中心负责所有独立核算的村级收支、结算、分配的集体财务管理并办理和代保管各村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

经过分析研究,章丘市认为这种“村账乡建乡管”的模式,对建好管好村级档案也很有借鉴意义,认为在现阶段实行“村档乡(镇)管”,是保证村级档案安全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方法。于是他们首先在建立小城镇档案馆较早的普集等镇进行了村档乡(镇)代管的试点,目前,在普集镇档案馆,共代管了全镇68个行政村中55个行政村的文书档案。来此学习和参观者被告知,自2000年8月份开展“村档镇管”至今,避免了因村干部换届造成的档案缺失,保持了村级工作的连续性,镇档案馆共接待干部群众借阅档案1000余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0多件次。

章丘市的经验:规定代管范围、移交时间和档案所有权

为保证“村档乡(镇)管”工作规范化开展,章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向各乡镇党委、政府转发了章丘市档案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村档乡(镇)管”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村档乡(镇)管”的代管原则、范围。各乡镇按照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依法治村、建立和谐的农村干群关系的原则,主要代管各村的重要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文书档案主要包括:村级区划、村名、街名、村史、家族谱及重要的村规民约档案;村委会、党支部工作计划、会议记录、总结、报告及换届选举、人员任免、奖惩档案;计划生育、人口普查、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评先表彰、救灾抚恤及公益活动档案;村级费改税、确定农业税档案;土地、村办企业、山林、水塘、果园等承包、租赁、确权的协议、合同、证书档案;村建规划、农业开发、土地管理、宅基地使用、房屋普查档案;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中形成的谈判记录、来往函电、契约、协议、合同等档案。会计档案主要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上述材料由乡镇记账中心整理归档,定期向乡镇档案馆移交)。二是代管档案的移交时间。村级档案一般由行政村归档保管3年后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穴原则上在每届村委会换届前移交?雪;经济实力强、保管条件好的村,可适当延长保管时间;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应在每年集中立卷后直接移交乡镇档案馆代管。三是村级档案的所有权不变。虽由乡镇档案室(馆)代管,但各村可随时查阅本村的档案。四是乡镇档案馆及工作人员和村档案人员的职责。

目前,章丘市22个乡镇档案馆,共代管700多个行政村的1.5万余卷档案,代管比例占全部行政村的80%以上。

章丘市在实践中体会到,“村档乡(镇)管”,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推动农村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级组织。无论是从全国、全省,还是全市看,农村面积和人口都占大多数,农村是否稳定,是影响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行政村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很多档案,如村规民约、土地承包和经济合同档案等往往直接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这些档案一旦散失或被人为涂改,不但会妨碍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会直接损害村民的切身利益。实行“村档乡(镇)管”,财务档案直接由乡(镇)记账中心统建统管、将反映村委会工作的各种档案由镇档案馆(室)完整真实地代为保管好,定期向群众公布,使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可靠,不仅有利于监督和约束村干部,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便于农民群众和上级组织对村“两委”成员及工作的监督和考评,有助于换届选举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有利于乡镇、村及时调解和处理经济纠纷、社会保障及突发性、等,从而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济南市的思路:肯定创新、确立原则、稳步推行

从1991年章丘市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以来,济南市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济南市率先制定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济南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全市4700多个行政村中,93%以上开展了档案工作,行政村建档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1999年开始,济南市重点抓了小城镇建档工作,初步探索、建立了以乡镇档案馆为中心、包括镇属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的“一馆多室”的小城镇档案管理体系。

―――围绕服务农村经济,济南市还开展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县级档案局馆为中心、涉农主管部门为主体,以乡镇为纽带,以行政村及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县乡村三级联通,集收集、储存和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工作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收集、保存、利用的一体化。

新上任的济南市档案局局长任建新在了解了济南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光荣历史后,认为十几年来,济南市先后开展的上述工作,为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他也同时敏锐地发现了妨碍工作继续发展的问题:全市还有300多个行政村没有建立正常的档案工作,已建档行政村中,有专门档案库房的村不到20%,有的县只占0.6%,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很多档案散失。如何巩固行政村建档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农村档案工作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服务,成为摆在济南市档案部门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任建新和济南市档案局一班人发现,章丘市档案局进行了有益的、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他们对行政村档案实行代管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济南市档案局认为,行政村档案工作是整个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离农民群众最近、也最具有活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村档乡(镇)管”,有助于解决目前村级档案工作中由于人员不稳定、保管条件差的问题,为村级档案提供一个有利的保管和利用环境;可以减少行政村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这一做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符合全市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是值得各县区学习和借鉴的。为此,2003年11月28日,济南市档案局在章丘市召开了“济南市村档乡(镇)管工作现场会”,推广章丘市的经验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村档乡(镇)管”工作是济南市在农村档案工作实践中的一个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借鉴。在认真学习相关法规的基础上,他们特别强调开展这项工作要明确服务宗旨。村档镇“代管”不是“直管”,关键是理解好“代”字。“代为管理”强调的是服务的概念,输出的是具体服务方式,它是利用上一级档案管理(保管)机构的人员、设备、业务优势,帮助行政村管好用好档案,是要在服务中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村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行政村档案工作水平,而并不是要取代和代替行政村建档。

基于此,济南市档案局进一步要求在进行这项工作时,注意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抓点带面、循序渐进,服务为先、代管与利用并重”的几项原则。要紧密配合党委、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配合农村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等有机进行,避免就业务抓业务。要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行政村工作和满足农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为工作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不搞“一刀切”,省政府命名的13个中心镇经济实力较强,对所辖行政村的档案要尽量实行代管。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细致的工作,成熟一个乡镇部署一个乡镇,成熟一个村代管一个村,避免急躁和简单化。要争取在2~3年内把乡镇、村档案人员轮训一遍,建立一支适应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要求的乡镇、村档案人员队伍。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济南市将实行乡镇代管行政村档案,不仅看做行政村档案保管地点、管理权限的转移,更视为乡镇档案工作乃至整个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为达到此目标,要进一步解决和研究的问题还不少:

首先是管理载体。他们意识到目前全市的乡镇档案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很不规范。是否要固定为“镇档案馆”这一名称也不一定。因此下一步根据农村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的新形势,结合乡镇自身发展和实行“村档乡(镇)管”工作的双向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适应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综合管理与开发乡镇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的新形式、新路子是工作中要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代管内容。行政村档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由乡镇代管。因此要在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有利于全面反映和维护行政村主要工作和历史发展原貌的原则基础上,考虑到乡镇的条件和承受能力,精心研究、有针对性地确定代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