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意识;独立院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也是快速跟进。契合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格局逐渐形成,圣洁的校园已由过去简约的“学术圣堂”悄悄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而校园治安形势也因为安全教育的跟进不足更显复杂和严峻。作为一切保障的基础,安全问题是必须被重视起来的。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障校园安全秩序的教育工作也是必须被严格执行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了重庆几所独立学院,这些学院普遍的都比较年轻,做事情的经验还有些不足,有些方面还需要借鉴兄弟院校。全国各独立学院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教育体制对于大学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知过晚,安全教育模式还太幼稚,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二)安全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和缺失。安全教育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深层次,新型的安全领域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三)学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足。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教育方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不足,学生没有系统的自我保护和防卫知识和经验。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缺乏主动。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单线的被动宣传教育。多数安全教育内容,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自己不经意地学习的,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主动性传授还很缺乏。
二、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了各种安全的隐患的增加,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周边就是茶山竹海导致火灾隐患;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校地处农村各种社会闲杂人员较多,各种事随时会发生;还有些学校正门口是公路导致交通安全隐患等。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学校更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一)学生的安全知识的丰富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危险隐患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1.组织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提高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学习生活,自觉遵守学校消防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2.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本领,熟练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四会”(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
(二)防盗窃教育。针对屡见不鲜的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情况,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治安防范意识。2.运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窃教育。3.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醒目的宣传方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失窃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警惕心。4.要敦促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
(三)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学校要采取多变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敦促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相应地建立“五个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对交通情况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下,可以做出迅速处理,从而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四、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一)为安全教育形成较为积极良性的氛围。积极组织各负责部门之间进行良性协作,积极寻找模式上的突破和新型方案,规范地组织关于安全教育的活动,积极地落实到实际计划中,并监督执行。让学生能够受到学校在认真执行工作的感染并积极地参与进去,使得安全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优良的效果。
(二)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加强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学习计划中,制订安全教育计划。统一编制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并设立反馈机制,让学生积极反馈学习心得,并汇编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良好地结合学生情况,把工作做的更为契合实际,不做空谈。
(三)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独立设置安全教育分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专职负责安排安全教育教学工作,详细制定年度计划,有条理的组织专业授课和相关主题活动,积极沟通各相关部门协作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许多院校都是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协助学生团体和学校安全部门开展了较为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并组织相关主题的兴趣讲座、主题班会,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范畴。例如消防运动会,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以便深入了解;组织系列性讲座,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的、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调查,大部分独立学院主要开展了的安全教育活动有:
1.对学生宿舍人员进行详细统计,并组织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学生小组,对负责宿舍进行定期检查,排除消防隐患。
2.安全消防教育动员大会。辅导员在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消防教育动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活动并认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
3.消防安全班会及安全检查。各个班级积极组织召开“消防安全”主题经验交流班会,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并在学生公寓进行详细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尽可能减少消防安全隐患。
4.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组织学生对初起火灾灭火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5.人员疏散逃生训练。在学生公寓积极组织火灾人员疏散逃生演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学习进行一次实战考核。
6.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小结。敦促各班积极认真地做好本学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汇总进行研究。
五、安全教育工作总结
学院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学生工作部老师、团委老师作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直接面对广大青年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在校内,充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学教师、体育教师、实验室教师、医务人员,以及其他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教师、干部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还调动社会资源,邀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心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不过,在工作中仍旧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待解决。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参与积极性不高。应该在教育模式上继续寻找突破,不断革新并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尽力地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以便尽快的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切合实际的、高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六、结语
安全教育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的基本保障,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全与健康:《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2]叶长才.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J].教育探索,2007,24:220-222.
[3]秦中彤.论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98-199.
【关键词】和谐校园 大学生 安全教育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结构之间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学校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实际上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型。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来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找到“不和谐”的症结,会使我们的认识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同样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同时,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现象和薄弱环节。以和谐理念来看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尚存在许多不和谐方面。
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同于社会层面一般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涉及面广,社会反响强烈,危害后果不可低估,而控制高校安全事件发生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安全教育。当前许多高校已逐渐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力度,然而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仍然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和谐
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即安全教育融入知识教育之中,知识教育要担负着安全教育的重任。但在现实中,知识教育与安全教育却被截然分成了两个部分。于是,就有了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安全教育的现象。
2.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不和谐
安全教育在诸多高校的教育计划中,往往都是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事实上却都是形式上的存在。实际上,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安全教育理论课程尚未形成系统化且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安全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结合不紧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方法与时展的不和谐
安全教育按其理论设计来看,应该是最贴近时代、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因为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便不可能达到教育目的。事实上,大学生安全教育在这一方面却十分滞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固化,针对性不强;在方式方法上,灌输成为唯一的方式,忽视其它方法的运用;在技术层面上,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极少,传统的说教依然畅行。
二、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推进和形成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工程。
1.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理论的宣传与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理论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内涵、主要任务、基本特征等内容完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理论教育是前提和基础,理论宣传是理论教育的深化。在对学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将和谐校园理论在社会上深入宣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作用不仅在校园内,其影响力远在校园之外。同时,在理论宣传的过程中还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使其把握和谐校园理论的精髓,为更好地开展理论宣传创造条件。
2.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首先,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保持学校的政治和治安稳定,更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但也容易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致力于解决有关政治稳定、国家安全和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维护校园的政治和治安稳定。
其次,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安全教育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学生的学习和成材密切相关。但是,在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与学生意志不符、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事情,如学校新老校区建设中带来的资源条件差别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差距,高校后勤改革之后引发的学生医疗、食宿问题,物价上涨问题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使他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是眼前的、暂时的,会随着学校改革的完善和不断发展慢慢消除,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最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诚信意识。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是大学生素质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合作精神是和谐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团结友爱,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这是符合和谐社会“诚信友爱”这一特征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要通过树立榜样、注重宣传、教师以身作则等方法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良好风气。
3.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应在优秀人才培养方面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和谐校园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身心健康的人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懈追求。在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安全教育主要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形成动态的、发展的、高度和谐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目标体系。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富有创造性。
1.更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理念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对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对科教文化事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里,素质教育的本体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将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安全问题是目前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常见重要问题,实施安全教育对于在校学生尤其重要。国内研究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从安全教育的定义、内容、存在的问题、对策四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总结,探寻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安全教育定义的研究
一般说来,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有着统一规范的定义,所以关于安全教育的定义研究是非常少的。如古月娟、白海琦认为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律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面临的安全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已涉及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使在校大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这一点黄维平、韦帮得也是认同的。而王能武认为“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为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各种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与管理活动。”总的说来,高校安全教育定义研究侧重点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认为高效安全教育是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为了确保在校大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环境等的安全而运用一些教育方法而实行的教育措施。
二、关于安全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的提法很多,很多研究者将安全教育内容分成不同的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三点
古月娟、白海琦在提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即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文化安全。
(二)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四点
张玉华、袁成龙提及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为:“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相比狭隘的高校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已拓宽了安全教育的内容,也把国家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体现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另外,孙光辉也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分为四点:“社会注意荣辱观教育、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教育、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事业的进步,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交通安全教育与消防安全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五点
姬学民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教育即有关安全的基础知识的教育、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法纪法规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打击不法分子制定的。教育大学生学法、知法、懂得依法办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通过法纪法规学习,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安全教育中应该包含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
(四)高校安全教育内容分为六点
李晓明认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各高校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有学生违反了这些 规章制度,从而造成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对学生的规章制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杨绪霞,薛刚认为,高等安全教育包括国家安全教育、人身财产安全防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心理安全教育。二者都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划分的更细更全面。
三、关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袁健认为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且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内容不够全面且教育形式单一,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张玉华、袁成龙也认为,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只是走过场,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不够完整。谭汝媚认为当前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学生减灾和避灾自救能力相对匮乏,网络安全问题突出。宋江浩认为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化发展趋势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园外来人口增多,校园住宿条件等都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问题,校外人员参观、访问等也给高校安全教育带来问题;高校扩招给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问题,在校生人数众多,层次多样,使得校园也更加复杂,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就更多;交通安全、性安全等也影响校园安全问题。王能武对上述观点也是认同的。
研究者罗列了很多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是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校只有在对安全教育有了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才能搞好安全教育;另外,研究者也看到了由于社会问题而引发的一些新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性安全教育等,有利于高校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关于高校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高菲提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袁健认为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张玉华、袁成龙认为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运行机制;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三进”工作即安全教育进宿舍进课堂进校园网络。
谭汝媚认为高校党政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和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网络知识安全教育。宋江浩认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完全教育;加强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加强对高校学生防盗窃、防诈骗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王能武认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法律法规,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姬学民认为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以案说法,有针对地教育;突出重点,有区别地教育。陶娟提出:首先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其次,精编教材,规范教学。精编安全教育教材,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中,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强化安全教育。再次,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抓好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如专业保卫队伍,辅导员队伍,学生骨干队伍;转好重点学生、重点时期和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接着,创新形式,寓教于乐;关注心理,爱护学生;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李晓明认为: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平安氛围;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安排学时,开设课程;明确内容,选编教材;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辅导。
研究者对于高校安全教育建议主要针对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都有涉及,但是具体可行性意见却不够。以后的研究可能会针对时展所出现的安全教育的新问题,进行非安全教育定义,而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安全教育措施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视其实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安全教育;网络诈骗;综合素质
[DOI]10.13939/ki.zgsc.2016.02.165
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火灾,四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2013年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暑假期间发生江苏女大学生返家途中被抢劫遇害、济南女大学生搭错车遭囚禁多日、湖北女生在回家途中蹊跷死亡、重庆女大学生坐黑车与司机发生争执遇害等多起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案件;2013年,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接到自称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的电话,说她涉嫌贩卖,须查清她的资金来源,被要求去银行办了“电子银行密码器”,并将三张银行卡绑在一起,最后被骗子划走近45万元,堪称学生被骗金额“史上最多”。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的《2014年中国网络诈骗研究报告》显示:因虚假兼职被骗的事主中,“90后”占54.2%。以上案件和数据充分显示,作为社会栋梁之材的大学生们,虽然有着较高的智商,但他们在复杂的社会面前非常脆弱,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给大学生上好进入社会的“第一课”十分重要。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校园逐步从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单位逐步转变为融合教学、生活、科研、生产、经营等设施和机构的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校园,甚至不法之徒亦会窜入学校进行盗窃、诈骗、行凶等犯罪活动,有的还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这一切对于初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依然陌生,甚至难以适应,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校园是一片净土,经常出现个人物品保管不善、贵重物品随处乱放、宿舍无人门窗不锁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与社会交流时,缺少必要的警惕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陌生人的造访缺少必要的戒备心理,容易遭致犯罪分子的欺诈,更甚至于受到人身伤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案(事)件如火险、事故等,没有处置的经验与方法。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来讲,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服务于社会,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处置安全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地了解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更快地认清社会,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综合素质,平安健康地度过大学生活,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材。
2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2.1高校重视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
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项目,轻安全稳定”的问题,忽视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卫部门的工作,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主要通过发放安全知识手册、设置安全提示牌、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亦没有组织专门的教师开设专门的课程,更没有建立起安全教育工作的体制。目前,亦仅有上海市教委制定并下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大纲中明确要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辅导员在每学期首日教育和期末总结时给学生讲授,每次1小时,共16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
2.2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素材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案例,采取的教育方法亦多是案例的讲解,没有一套相对成熟或全面的教材,仅靠保卫干部临时拼凑起来的几个案例是难以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社会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而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是适应社会进步更好的教学方法。
2.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形式大于内容
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新生报到后上一堂全体新生“一个都不少”的集体式安全教育,殊不知下面的学生睡的睡,倒的倒;学校盗窃或诈骗案件频发,保卫部门就采取广而告之的方式,在宿舍楼、教学楼进出口摆设警情提示,殊不知关注的学生能有几人;“迎评创建・临阵磨枪”,集中开展安全教育,频频报道安全教育成果,待检查过后便万事大吉。这些做法最终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收效甚微,并不能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
2.4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高校保卫工作的保卫干部,而大多数的保卫干部都来自其他部门转岗或专业来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素质不高等特点,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更加没有教师资格证,以NY高校为例,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中仅有2人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他们仅能凭自己工作经验和平时收集的案例,自编教案,匆忙登上大学讲堂,此后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进一步深入安全教育工作研究,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捕捉新问题的意识,所以,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3.1纳入教学计划,使安全教育工作科学化
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要能够将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应该编制一套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组织相应的高校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依据大学生不同年纪的特点,结合“90后”大学生特点编写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案,内容应该以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日常安全知识为基础,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以医疗急救、应急处置能力为拓展,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从新生入校伊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学生的特点,有区别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使安全教育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如:针对新生要重点开展防盗、防诈骗、防火、应急演练等大学校园最常见、最多发、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的警示性教育,帮助其认识校园及周边环境,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二三年级大学生,要进行信息安全、交友安全等提升大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的安全教育;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则要重点开展就业安全、心理调适等教育。
3.2创新方式方法,使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校在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视频案例、分析研讨等方式(而非灌输式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大学生主动思考发生于身边的案例,将课堂讲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提升大学生适应新环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NY高校在2014―2015年先后开展了两届大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开展安全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书签制作、微电影、安全知识竞赛,开设以预防网络诈骗、女子防身术、校园多发案件预防等主题教育讲座,大学生安全协会自编自排的小品《骗子与傻子》在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决赛环节上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再现校园诈骗,深受师生好评。NY高校编制《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卷》,对师生认为较好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专职教师开设安全教育课、班级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和开展微电影、小品等创作性校园活动三种教育形式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亦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微信、QQ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品”,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应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寓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将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开辟教育新思路。
3.3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健全安全教育网络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原则,应依据学校的实际,结合大学生特点,制定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并将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相结合,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作用,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以服务代管理,以服务促安全。如NY高校组建四支以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大学生自治组织,分别是以校园巡查不安全行为的大学生护校队、以加强校园非机动车管理维护校园交通秩序为主要工作的校园安全文明志愿者协会、以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开展丰富多样活动的大学生安全协会和以普及消防知识组织消防演练的消防志愿者协会。为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高校应建立起“上传下达・灵动有效”的安全教育网络,以学院为单位,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负责,学生辅导员为主要教育工作者,班级干部为基层教育工作联络员,将安全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确保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3.4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者素质,加强安全教育理论研究
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者去落实,不管是专职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保卫干部,都应不断提升自身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力,日积月累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要能够有灵敏的洞察力,敏锐地感知社会形势变化,把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分析和预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新形势,能够结合社会新形势。要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理论研究,尤其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信息安全、社交行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深入透彻地把握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要能够不断地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痛、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翠萍,李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凌宏伟.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关键词】学分制;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使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校园及周边的消防、交通、治安等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从全国理工类高校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都带来不小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固然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但是理工类高校安全教育的模式更新不够快,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缓慢也是重要原因。学分制下,大学生处在更加松散的环境里,流动性和无序性进一步加大,这又增加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将对理工类高校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多所理工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以推行学分制作为切入点。实施学分制后,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长,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学生管理的新问题:学分和课程的中心化使班级的地位和存在的可行性大大弱化,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学生日常活动会脱离班级活动的范围。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在校园外无序活动的机会增大,这无疑会引发各类安全问题。部分学生自制能力不够,难以做到学习刻苦勤奋,学习缺少自觉性,选了课程后,不认真去上课,上课时间逗留在宿舍上网、抽烟甚至到网吧去上网。当前,理工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理工类高校安全隐患点较多
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多,实验室数量多,理工类高校承担的安全责任相对就比较大。现有的安全防范设施及技防措施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生规模的要求。部分实验室存放有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及设备年久失修,电线线路、管线、管网老化。许多教学楼、宿舍楼的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令人担忧
首先,安全防范意识差。以学生宿舍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经常放在宿舍,很容易成为作案人员的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吃饭为例,很多学生在明知存在地沟油、传染病等卫生隐患,仍有不少学生到校外周边的饭摊、饭馆就餐。其次,消防意识普遍缺乏。虽然宿舍实行智能控电后避免了电饭锅、热得快等的用电事故,但乱拉电线情况还比较严重;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冬季,个别学生在宿舍使用酒精炉做饭,这些仍然是学生宿舍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不容乐观,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校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各种餐饮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高校周围的商业网点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流动人口,给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高校安全服务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处室,行政上归属各高校管理,业务上归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行政执法权,可以接警,但不能惩罚,使高校保卫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无法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保卫部门有力使不出,而真正的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案件,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学校发生的小偷小摸,无暇顾及,对学生们的求助,显得力不从心。
二、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及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形式
1.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模式。通常的专题讲座为:防盗、防火、防骗、防自然灾害的“四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
2.现场观摩教育模式。通过模拟危险场景演练,如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获得安全的本领,给学生增加安全防范的感性知识。
3.利用国家法定的一些节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模式。组织大学生参加3.15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3月份的“全国安全教育月”开展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活动;利用12月份的“全国法制宣传月”在学生中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
4.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安全事故就潜伏在大家的周围,不要抱侥幸心理。
5.网络宣传教育模式。通过电子邮件、飞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通讯传媒工具,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通过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
(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生源状况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单调,涉及面窄,往往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时下颇受关注的新内容则涉及太少。在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趋于智能化、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2.安全教育形式不丰富,灌输教育多,参与互动少。一些高校安排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未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仅仅是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简单的给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内容缺乏创新,学生对此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好。校园的宣传媒体在安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亦不够,没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三、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教育模式的建议
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校的安全是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理工类高校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分析本校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研究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学院和学生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安全工作纳入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管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一)“三进”教育模式
所谓“三进”模式即安全教育进课程、进班级、进宿舍,将校园安全教育辐射到班级和宿舍,积极营造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在新生进校时,就要将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可编写规范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教材,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可聘请公安、消防、银行、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员,给学生授课。北京、上海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安全教育学分制了。有的学校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如清华大学将其纳入军训课程,首都经贸大学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笔者认为,安全教育课程可占到1-2个学分。各学院尤其是各分团委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月” 、“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针对本学院的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确定教育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在班级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宿舍要选出安全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公寓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安全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宿舍安全员,将安全教育送进大学生宿舍。学校可研究制定宿舍安全员队伍建设及奖励办法。
(二)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模式
通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自救互救实战演练、安全宣传漫画设计比赛等主题,来加强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安全本领。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与责任。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各类安全突发性危机事件处置演练、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检查,走出校园到消防、公安和交警等部门了解调研相关安全动态。实践环节的设置既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任务中,也可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宣传教育。
(三)将安全知识融入专业课的教育模式
理工类高校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融入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安全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应融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内容。安全教育的融入,拓展延伸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辐射面。
(四)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这一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自主学习的平台,开设学生安全教育网页,把一些案例分析、教育视频、安全法规上传到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很便捷地就能接受教育。同时,通过微博来进行安全教育,创造互动的教育空间,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并为学生及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咨询服务,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以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地工程。探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真正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面对的安全教育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理工类高校要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向适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使高校的校园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稳定,让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绪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1(8).
[2] 刘建清.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 李玉淑.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2).
[4] 董刚.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5] 吴红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作者简介:
荣军士,男,安徽界首人,1966年8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措施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放办学”成为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也给高校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
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丢失现象严重,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会到食堂外餐饮点饮食,个别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类型多样化,除了较为高发的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外,心理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新难点、新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各种不法侵害,营造安全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遇到严重挑战,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涌入加上社会上一些错误舆论的导向,且与网络信息传播相结合,给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意志力不坚定、辨别能力差的同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问题,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应有的伤害。如果遇有重大的国际国内事件、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导致集体游行、暴力打砸等行为。
在开放办学的态势下,校园周边环境也日趋恶劣,给校园安全造成很大影响。网吧、黑出租、无证的饮食摊点、不规范出租的民房,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往往成为高校学生的安全事件的常发地。高校所处的一些特殊地理位置,地处依山傍水的郊区,也成为安全隐患所在。
所在高校紧邻人工湖,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伤亡事故。另外,部分高校存在一些人文或自然景观,每到节假日,游客大量涌入,也给校园治安造成影响。
2.学校因素
高校公共场所众多,宿舍、图书馆、餐厅、机房、自习室、运动场等都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存在偷盗、财物丢失,疾病传播,火灾,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如丢失财物的同学中,有的发生在宿舍、有的发生在自习室、有的发生在公交车上。设施不健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少。如消防器材不能及时更新,逃生通道不畅;安装了门禁系统和监控摄像装置,但存在不开启或成像不清的现象;学校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存在心理咨询场所狭小,人员、设备不足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各高校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定了本校的校规校纪,但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甚至缺乏法律依据,导致管理者的行为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支持。同时,有些高校管理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遵循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轻防范,重处理。
3.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自我防范意识弱。90后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意识差,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应对问题掉以轻心,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教育的缺失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实际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险境,因缺乏救助常识,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应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遵纪守法意识差。部分同学违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酗酒、打架或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造成自己或他人利益受到损害。在实践教学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引发安全事故等。
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由于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感情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因素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强迫、失眠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引发自残、自杀或攻击他人等安全问题。例如在每年毕业生离校期间,部分毕业生因种种原因拿不到毕业证,对学校心怀怨恨,或因感情、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当,加上离愁别绪,平时累积的矛盾在此期间集中爆发。于是一些毕业生情绪冲动,酗酒,打架,吵闹,摔砸物品,破坏公物,安全问题由此产生,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已成为困扰诸多高校的一大难题。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1.强化七项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规校纪教育。这七项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娱乐中可能遇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这七个方面的教育。搞好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必须要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的原则。
人身财产安全教育。要帮助大学生认识、珍惜、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使学生认识自身安全的威胁因素,了解和掌握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学会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常识。提高大学生物品保管、财产安全意识和能力,维护个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诈骗的主要手段,掌握防骗要领。
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知晓、辨识和预防各类火灾、环境危险因素的方法、措施,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技能,熟知火场逃生的要求和应对环境危害的策略。
户外活动与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户外活动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的意识,掌握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等交通行为的基本安全要求以及户外活动的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有关社会稳定的大事,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抽烟酗酒。要让学生掌握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防范和救助能力。
网络安全教育。在网络普及时代,大学生要全面了解国家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网络道德和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远离网络犯罪。同时,还要掌握网络犯罪威胁信息安全的形式、种类和防范方法,具备一定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要开设大学生实用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预防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
校规校纪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别人侵犯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自身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
2.实现教育管理形式多样化
首先,安全教育要进课堂,就是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加入防灾应急演练或大型活动的安保等实践考核环节并给予适当的学分,实现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其次,辅导员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如开学、放假、节假日、汛期等或针对一些学校特有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预警信息,做好安全提示,在宿舍张贴安全注意事项,深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再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典型案件做警示教育,邀请法律、公安、消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技能训练,如请保卫处、校内外专家或相关团队进行消防演习、医务自救、网络信息甄别等。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要进行心理普查,对刚入学的新生要进行心理普测,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如 4 个月再进行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关注。对个别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班级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相互联动。其次做好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为解决不同个体的咨询需求,除了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咨询外,也要创造条件,做好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参与人数较多的优势,让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在团体的力量下让个体更好成长。还要成立危机攻关小组,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应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恰当的方式及途径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
4.构建立体化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报告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学校的安全保卫部门在保护师生安全、打击不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功不可没,但也有其自身局限性,如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说,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及学生管理部门乃至辖区消防、公安、街道社区管理部门等机构共同承担,从制度上保障,从财物资金上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安全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效防范各类案件和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现制定青岛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自考本科20xx年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大学生安全教育以“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责任感和负责精神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推动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为主线,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二、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根据院长指示,定于20xx年10月份和11月份为我院的“安全教育月”,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把有关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任务层层落实好,做到专人负责,全程跟踪,统一步调,力求实效,建立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具体内容
1、组织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聘请法制人员,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有关安全问题,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救自护本领,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2、开展宿舍安全大检查
对学生寝室的安全隐患、违规用电、禁烟禁火、管制刀具及文明卫生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组织消防演习
组织大一学生开展一次消防演习,包括紧急疏散、灭火演习、现场救助等。
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通过讲解交通安全规则、法律法规,以及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5、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发放安全宣传资料
配合安全教育,采用微信、QQ、宣传栏、黑板报等多渠道宣传安全知识。印发《大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如何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滋扰、防性骚扰和害、受到不法侵害或财物受损失时如何报案等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
6、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加深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成效,增加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四、要求:
1、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稳定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的问题,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要坚持常抓不懈,警钟常鸣,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关爱生命,关心他人,人人参与,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各项工作。
2、加强对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
各位老师、学生干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服从领导,积极配合。既要围绕方案完成工作,又要注重效果,有所创新。
3、利用此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各班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教育效果,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新局面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五、具体安排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1、大学安全问题事件种类与危害?
第一、校园类的安全事件,生课中的运动伤害、校园
食堂食物中毒、寝室各类火灾、各类摔伤、财物被盗、喝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各种自然灾害。
第二、校园外的安全事件,暑假的寒热给人下塘洗澡溺水、校外的一些交通事故、治安事件、恶性伤害、或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意外事故等。 当代的大学大多处于独生子女、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切使学生本身受到伤害,期指丧失生命,也给学生家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心灵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与不幸,使他们人到中年承受那失去亲人的子女的沉痛打击。同时也会给学校造成生誉上的损失,影响学校正常工作于教学。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学校的不安定因素,要消除这些不安定因素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费大精力、投入相当多的经费来进行善后。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安全工作,尽早发现安全事故的隐患,找出引发事件的真正原因,将安全事故消除与无形。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战操作
1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发展节奏的加快,人们主动或者被动接收到网络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接收信息安全的普及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沟通、购物、学习等的主要工具,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信息安全风险。在校大学生作为引领潮流的主体,在利用互联网作为生活各个方面的工具时,不同于其他任何群体,他们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专业知识、查询时政信息、结交朋友以及休闲娱乐[1]。目前,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信息安全课程或者不定期进行信息安全知识讲座。但是,大部分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枯燥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2]。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对于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信息安全现状及信息安全课程存在问题,提出了日常沟通、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和实战操作四种教学方法,并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为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提供参考。
2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2.1信息安全现状
网络的极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1)被网贷逼迫的大学生案例时常出现,大学生学费或生活费被骗或者被盗的案例也时有发生[3];(2)电脑作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时常遇到被攻击的现象,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导致系统运行缓慢,重则使得自己经过长时间努力得到的成果被损,如重要文件的破坏、实验数据的丢失等;(3)不良网页的影响,学生们在进入一些非正规网站时,一些不良的网页内容,不仅占用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更是不利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4];(4)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不具有完全的辨别能力,他们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对于网络交友难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稍有不慎就可能认识一些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惯的人群,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非常恶劣,这些所谓的“朋友”会使其误入歧途,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2.2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开设的信息安全相关课程,但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且大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枯燥。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理论教学多于实践;(2)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安全是一门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对于本科学生(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有必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懂得如何在生活或学习中使用信息安全相关技术。但是,目前所教授的信息安全课程,多采用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形式,教学效果达不到高校学生的需求[5-6]。
3信息安全教育实现方法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殊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对信息安全有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至关重要。面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教学方式应具有普适性。对于非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前期相关的知识积累,对有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理解困难,就需要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用日常生活中学生容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授知识点“rootkit”的功能时,导入“目标文件、进程、网络连接”等词汇进行讲解,势必会引入一些专业名词。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对该词汇的前期学习,就难以理解它的功能。如果描述“rootkit就像谍战片中的间谍,它就是攻击者在攻击目标主机安插的‘卧底’一样,窃取目标主机的信息”便很容易理解。同时,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精选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并且“更接地气”的学习内容为导向。在课程引入时,列举经典实例,如“棱镜计划”,“熊猫烧香”病毒,“梅丽莎”病毒,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讲解信息安全具体知识时,精选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使用频繁的攻击和防守方法为主要内容,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兴趣。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现给出以下几种信息安全教育的实现方式:(1)日常沟通提升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前提是增强学生对信息安全教育的意识,这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增强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在上课时适当引入信息安全案例,渗透到公共课的教学[7];思想政治课中也应该引入信息安全相关的案例,使学生不仅增强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并且不做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由于大学生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有些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思想涣散,沉迷网络游戏,对未来生活失去憧憬,面对这一类学生,学校应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开展心理辅导课程,使得这类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为未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8]。(2)案例教学本文中信息安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全体在校大学生,而信息安全课程内容本身抽象难懂。引入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很有帮助。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较强、开放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使用的案例都是在上课前经过精心准备和筹划的,案例教学通过结合书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经验、知识、观点的综合分析以实现启示理论学习和启迪反思生活的目的,案例的提出或者编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案例1:在讲解“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时,引入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录入成绩的案例,详细分析学生、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在成绩录入时的角色分工,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概念和任务,通过分析教师、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务处的教务管理人员各自的权限,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角色中“无上读、无下写”的含义。案例2:在提醒学生注意网络诈骗时,引入学校中的真实案例:2017年9月24日15时许,王小丽同学(化名,下同)在新华南路一网吧上网进入一个网站时,被告知中了10万元大奖。随后,这个网站告诉她,要领这笔大奖,需要先支付650元的手续费。此时,王小丽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她不假思索便将650元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当王小丽再次询问领奖事宜时,对方再次让其打入手续费,王小丽这才发觉上当。本案例适用于提醒学生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莫名中奖或者有打款要求的事宜,一定要非常谨慎,增强信息安全意识。(3)翻转课堂针对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是在学期末进行课程复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讲解或回顾。实施过程描述如下:首先将学生分组。以枣庄学院18云计算1班为例,全班共48名同学,分为8组。每组学生负责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提前一个星期将每组学生负责讲解的任务进行分配,留以足够的准备时间。在课堂上,负责讲解的学生介绍该组分工情况,同一组中,每个学生的任务区不同。可以安排同一组的不同学生讲解不同的知识点细节,也可以按照组内学生的不同分工类型,有的学生负责讲解,有的学生负责制作课件,有的学生负责材料搜集等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这种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实战操作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动力。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练,将学生进行分组,同一组的学生分为攻防两方。利用eNSP或同类型其他软件,让攻方同学对目标主机进行攻击,作为防守方的同学,根据中毒表现,分析判断中毒类型进行防御。案例1:在讲解设置密码的注意事项时,让一个同学设置一个进入windows系统的口令,另一个同学作为攻方,尝试破解进入系统的密码。若攻方同学能够在有效时间内破解该密码,则证明守方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案例2:攻击者使用SYN攻击防御方,防御方通过分析中毒表现,发现系统中毒类型为SYN,接下来可以在路由器前端设置必要的TCP拦截,规定只有完成三次握手的数据才可以进入本网段,以此保护本网段内的服务器免收此类攻击。面向在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可归纳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日常沟通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案例教学适用于概念不太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翻转课堂适用于具有总结性的或者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实战操作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被动攻击的情形。信息安全课程内容繁杂,要想上好这门课程,单纯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应根据上课内容及要求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切换。
参考文献
[1]郭方方,马春光,张国印.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研究//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CNKI,2008:96-98
[2]金松林,王顺平.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6):26-28
[3]鄢喜爱,田华.公安院校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探微.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009):71-73
[4]李悦,夏小玲,王高丽,等.信息安全课程的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式研究.计算机教育,2014(01):53-56
[5]周立志,朱尚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践和思考.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37(165):79-83
[6]袁旭,李忠艳,孟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6,256(18):31-32
[7]朱韫雯,范静,章佳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机制--以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为例.丝路视野,2019(004):44-45
关键词:安全意识;大学生;影响因素;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吴玥(1992-),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本科生;荆珊珊(1990-),女,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科生。(江苏 镇江 2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37-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高校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随之而来,高校各种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有关青少年学生意外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现状进行的调查表明,发生在城市的总的伤害报告率为46.9%,[1]而农村所占的比例则高达72.32%。[2]教育部在200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机制,切实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校园,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3]由此可见,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探索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我们以“大学生安全意识调查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为课题申报了江苏大学大学生百项创新计划项目,并通过评审立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与教育的现状调查
1.研究目的
本项目组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的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提供依据并提出一些对策,促进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完满发展。
2.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江苏省10所大学,分别为: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三江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苏州科技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其中综合类大学2所、普通本科类大学3所、独立学院5所,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类、理工科类、艺体类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见表1)。
(2)研究工具。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德尔菲法设计问卷,问卷的抽样框包括高校的各层次、各类专业和全部四个年级等(见表1)。问卷内容设计包括交友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宿舍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意识、金融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体育安全意识、生活安全意识共九大类问题,采用封闭方式选项回答。
(3)研究方法。一是访谈法:我们针对江苏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学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的宿舍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访谈,他们纷纷都提出了对宿舍楼栋安全隐患的看法以及防火、防盗安全问题等。二是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通过与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教授以及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的教授进行座谈,前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体育安全意识以及学习安全意识,而后者又补充了金融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等,根据这些观点,总结设置出九大类安全意识。三是文献法: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源渠道,本项目成员分工查阅搜集了国内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背景以及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有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作为本项目实施的理论依据。四是问卷调查法:对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文科类、理工科类、艺体类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四个年级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34份。
3.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接受的安全教育分析。被调查的大学生大部分接受过一些安全教育,但是仍有28.9%的学生未接受过,说明当前我国安全教育的普及性还不够;而在这之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比例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高出10%,反映了乡村学校在安全教育上的关注还比较少,城乡差距较大。同时,接受过安全教育的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比文科类的学生要少了19.7%。
(2)宿舍安全意识类。宿舍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点,每年全国各高校由于学生不注意安全隐患导致的灾难多之又多,大学生会在宿舍使用一些安全系数较低的产品,调查显示,有20.11%的学生在宿舍用过违章电器,有21.74%的学生用过蚊香、蜡烛等易燃物品,约有25%的学生不知道放假回家时切断宿舍电源,而这些行为极有可能会危及到自身以及宿舍集体安全;调查显示,了解宿舍和教学楼安全通道的学生和不了解的学生的百分比持平。大学生在离开宿舍时,大多数学生还是记得关上门的,但也有17.63%的学生忘记随手关上门窗,这对于宿舍防盗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