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选择什么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课题),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学生听课与做笔记习惯、写字(执笔、姿势)习惯、完成作业习惯、检查作业习惯、观察思考习惯、读书质疑习惯、阅读积累习惯、搜集资料习惯、经常练笔习惯、学以致用习惯、勤学好问习惯、反思总结习惯等方面内容。
二、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而导致不少学生养成了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致使语文教学走不出“慢、费、差”的怪圈。为了打破“高耗低效”这个僵局,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三、如何开展研究这个课题
1、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是关注一部分成绩好或表现好的学生,却忽视了那些成绩差或习惯差的学生,而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因此,要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既关心优秀生,又关注后进生,更关爱学困生。无论是课堂答问或演练,还是课外实践活动,都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更要给学困生多一些机会,并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努力上进,让全体学生留得住学得好,让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明显进步,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习得以整体发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对存在不良习惯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与此同时,通过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针对学生现状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并寻找对策进行教育,促使其提高觉悟。
3、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经过对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和疏导,对出现个别特殊的现象应重视“对症下药”。总之,务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标本兼治”,正面诱导,防微杜渐。
4、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专心听讲与认真记录的前提下,注意矫正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适时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发现某些学生某方面有点滴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
5、坚持“榜样作用”的原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作用也是极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写字教学、造句指导,还是引导质疑、训练说话(口语交际),都需要树立榜样,适时发挥榜样作用。一旦发现某些学生某方面有特长或表现出色,就及时发挥其示范作用,以激发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向“榜样”学习,积极进取。
6、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听课评议,做好观察听评记录;注意积累资料,适时展示阶段成果;开展研讨活动,多向互动集思广益;不断反思总结,认真撰写教研论文。
四、如何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1、开研讨会:在科组或者级组内课题研究成果,共同分享信息资源,提出问题,互相切磋,提高认识。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现状分析
随着近些年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大范围推广,目前学困生现状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新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其最明显的问题是:(1)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是造成学困生不认真听课、上课经常溜号、没有上进心不能适应周围的学习环境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学困生的记忆力、学习力和模仿力相比一般学生而言都比较差,这也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另一主要原因;(3)学困生普遍对学习的热情度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4)有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抽不出时间来辅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学校效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况愈下,最后就成为教师眼中的学困生;(5)有些孩子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无法承受连续失败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语文的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和热情,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厌烦和恐惧的心理,以至于最后成了语文学困生。简而言之,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教师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个小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制订合理、科学的改善方法,最终解决实现学困生的完美转化。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法,改进教法
教师不但要主动为学困生补课,帮助学困生解决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要注意对学困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指挥。想要学好语文,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从学生本身着手,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勤于动手、动口和动脑,紧跟教师的授课进度,并做好重点和难点的记录,以便于课后能及时地询问和复习。此外,学生还应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尽量多读一些课外读物,这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还有就是,教师应当坚持不懈地改进语文教学方法,不但要在备课时就吃透语文教学内容,兼顾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成效,还要适当加强字、词、句方面的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此来提升学困生的语文整体水平,帮助他们渡过语文学习难关,让他们尽快地适应语文学习进度。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普通学生要差一些,且反应速度较慢,适应性也不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语文成绩从来都是最后一名,他的家长文化水平也较低,对他的学习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很差,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始终坚持语文学习,据我所知,对于同一题目而言,别的同学一次就能做对,但他要重复做很多遍,而就算是这样,偶尔他对题目和答案还是一知半解;他在基础知识方面也不例外,一年级学过的拼音完全不记得,全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新的字词,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全都忘记了,更不用说使用新词汇写作了,认清这一情况之后,我制订了下面这一改进计划:(1)指导该学生复习拼音,从最基础的做起,然后指定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让他按照课后的词语表每天做10个汉字拼音的拼写,然后再重复记忆。(2)每天都练习三道语文基础题,然后认真理解,学会举一反三。(3)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专门补课,针对他不懂的地方进行细致的讲解。(4)降低他的作业标准,不要求他做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长此以往,他的成绩果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就进一步证明,找到学困生的成因,然后有目的性地执行训练计划,是帮助学生摆脱学困生头衔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2.加强家校交流,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转化情况
能参加“国培计划”中重庆市农村教学能手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我深感荣幸。能面对面听专家讲课,并参与互动交流,真的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肩负着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对于这次培训,我将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和探求,力求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素养。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以重庆教育学院制定出的本期研修班的研修计划为依据,制定出了一套自己的具体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引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2、深化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的理解。
3、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4、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去实地考察,并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
5、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教学专著,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6、每天填写好研修日志,将自己的思想文字化,行动化。
7、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将自己的感悟文字化。
五、研修方式
具体分析,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学习阶段。首先,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讲,与小学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再者,从学生这个角度来看,初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一定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焦虑不安。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不仅不能搞好学科教学,而且还影响学生的身心的成长与发展。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其中甚为重要的一环。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的学习中70%~80%都是通过阅读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来进行的。因而做好中小学衔接期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中学的发展,还能够缩短中小学过渡中的适应期限。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一、 透过《语文课程标准》看中小学衔接期的语文阅读教学
在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信息资料收集及整理工作,学习了课题研究方面的有关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等,同时对六七年级的教材、《课程标准》中有关衔接期阅读教学目表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其存在差异的根源,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开发、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有了更先进的理念,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好地衔接了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要摸清它的规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肯定会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细看了一下新课标中关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并将它列成表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又都存在着共性,那就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制定的。
相对于旧的教学大纲,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发展。要达成这九年的总目标,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保持一致性、连贯性。比如,小学的目标里有这么一条“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学里提出了“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更应保持一致。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自己寻找阅读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感悟,去发展,切不可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探究。这样的阅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学中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又都是循序渐进。比如对于表达方式,小学高段的要求是“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中的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小学的要求是“领悟”,中学的要求是“了解”,这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我们在具体组织教学时,要根据本学段的目标进行。如,对于议论文,小学里没有具体的目标,尽管出现了像《精读与略读》、《学与问》这样的议论文,却没有议论文的学习目标,只是让学生有个接触,有个初步感知,初中教师切不可以为小学里出现过议论文,学生就掌握了议论文的知识或技能。
可见,中小学教师只有明确了各阶段不同的要求,向着共同的总目标挺进,那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二、 寻求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突破口
课题研究中,通过中小学衔接听课,搜集相关学生的个案材料,制定了《乌江学校中小学衔接期阅读教学问卷调查表》、《浦口区乌江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从回收答卷上分析并总结出了关于制约中小学学生语文学习困惑的因素。
1.对中小衔接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对此,中小学教师都认为问题较多,应当引起关注,但认为此问题严重的中学教师明显要比小学教师多。中学教师中约有九成的人认为对此问题需进行专题研究,小学教师中有七成的人认为应探讨,其余30%的人认为有研究的必要。
2.导致中小衔接问题的原因。半数以上的中学教师(58.1%)与小学教师(65.2%)都认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不适应”。其次,中学教师认为是组织纪律性差(21.6%),学习方法不恰当(14.9%);小学教师则认为是基础知识薄弱(15.2%),学习方法不恰当(12%)。这表明,除了环境因素外,中学教师认为是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则认为是学习内容是导致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2.1%的中学教师认为问题出在教学方法上,而72.4%的小学教师认为问题出在初中和小学的评价考核手段和标准上。
对如何解决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问题,大部分人都建议中小学要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听课,互相帮助;一部分人建议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还有一部分人建议加强初中新生入校的培训工作。
我们把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研究:(1) 收集小学毕业成绩表、日记、作业、作业记录等小学个案材料。(2) 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重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访谈记录、笔录。(3) 小学进入初中以来,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的个案记录。(4) 初一年级单元测试成绩、日记、作业、期中期末成绩,对照《浦口区乌江学校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从中寻求突破口,加以填充、强化;发现小学、中学语文教学脱节的主要心理因素,找出与学生心理对话的途径;发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认知、习惯上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上寻求接轨点;探讨学校、家庭、 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教育功能,建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
三、 对比中小学衔接期教材的差异,摸清阅读教学的规律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小学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恰当,以及训练不到位是造成初中小学学生阅读脱节的原因。阅读教学主要指现代文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如果中学教师仍然把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当作每篇文章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必然认为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没有层次跳跃,靠吃老本也够了。从而缺乏新鲜感和学习动力,渐渐地对中学语文失去了兴趣。如果中学教师把时间过多地用于重复小学的培养目标,那么这必定要影响中学层次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中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提高层次问题,相应地若没有进一步的鉴赏能力培养,也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活起来
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呢?也许有人会说只要课堂气氛活跃就行了。其实并不是如此,“活”不只是在于表面看起来热闹,而是要从实质上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充满欢乐的气氛。为此,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打破常规组织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都习惯按课文编排顺序教学,近期我试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单元合成”授课模式。每个单元都有共同点,我就把这些共同点归纳为模块。教学时,把每个单元整合成不同模块,从整体入手,课前设计好预习思考题,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预习思考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再根据各组完成情况适当点评释疑。运用我校“单元合成”的教学模式,组织不同的教学模块,如“字词模块”、“精彩段落模块”、“表现手法模块”等,让学生在各个模块中各抒己见,组与组之间进行辩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思考题
要想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预习思考题的设计很关键,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就乐说、就有话说,课堂气氛就活跃。首先,预习思考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要有层次,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求正确的答案。我每一节课都预先精心设计一些有梯度的思考题,允许各个小组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在争论中明辨事理。其次,预习思考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预习思考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去讨论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再次,设计的预习思考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围绕预习思考题,使学生既明确“要回答的什么”,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合作探究,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回答才是正确的”。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要想真正“活”起来,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关键。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演示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悟、揣摩课文内容,使学生语言、动作、表情有机结合,达到了生动活泼的目的。课堂上,我常有意设置一些情境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小河与青草》《挑水工》《九色鹿》就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边演边体会人物的性格。学完了《爱之链》,就让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爱心传递的故事。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一只麻雀突然撞进教室,在教室里东飞西窜,可怎么也飞不出去,这时学生都没有心思听课了。于是,我就干脆停止上课,让学生仔细观察。麻雀在教室中乱窜了几分钟后飞出了教室,这时学生的思想也回到了课堂上了。我就抓住这次机会让学生当堂作文,描绘出刚才麻雀进来、出去及在室内乱窜的情景,并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及教室内的情景。各组进行交流,小组集体作文,学生各抒己见。我发现平时不喜欢发言的同学也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语文课堂气氛不再是沉闷的了。
四、营造宽松的课堂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展现自我
小学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大胆的表现,就需要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当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积极振奋的状态时,思维才会敏捷,一个个奇思妙想,才会如泉喷涌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我上课时不要求学生按座位就坐,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小组长为中心按学习小组自由坐,大家相互讨论,也没有“不许说话”的批评。这样便于学生合作探究,还能取长补短,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所有学生都是主角,都是小主人。学生敢于发言、喜欢发言,营造一种和谐课堂氛围,使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五、积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学习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脱离了生活,教师教不好语文,学生也学不好语文。要想学好语文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是不够的。因此,我把课堂改为校园、社会、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内进行。根据教材编排的“语文综合实践”内容,让学生阅读名著,走进社会,描绘自然。如在教学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内容,我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调查活动,教师事先明确活动方案,调查的形式、内容和组织,明确如何展现调查结果,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次活动结束,每个调查小组都写出了调查报告,每个人都写了访问记录,有的小组还拍照、录像、录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再沉闷。使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7-02
自主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自己对知识和问题进行探究。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事情都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自主学习,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使学生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知识点进行逐个的、详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而且小学生原本就活泼好动,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达不到。
2.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相应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
二、构建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听课、记录,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所以作为教师就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奠定基础。
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会逐渐得到培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调动而且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所以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例如在《菜园里》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蔬菜和瓜果放在教室的四周,开始讲课,今天,我们要开一个聚会,每个人都要带着自己喜欢的蔬菜到聚会上去,大家都喜欢什么蔬菜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我们周围就是小小的菜园了,让学生到菜园里看看有什么蔬菜,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蔬菜旁边卡片上它们的名字,记住所有蔬菜后回到自己的座位。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十足,让学生自己读蔬菜的名字,通过观察蔬菜的形状、颜色等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发现读音有问题的学生,并进行纠正。
3.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合理化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动画等,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受文章的内容与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乡下人家》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根据课文,出示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一幅是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还有一幅是乡下人家,屋前搭着瓜架、瓜藤,有南瓜、丝瓜等。对比两幅图片,为什么说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让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分析,说明理由。
4.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就要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不明白的问题自己能够主动的进行研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节课,教师提问,学完这节课后,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有学生会说:我知道了“讳病忌医”的含义,就是有了病一定要听大夫的话,老老实实医治,有缺点就要听取大家的意见,认真改正。还有学生会说,我认为扁鹊不应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也可以想办法延长蔡桓公的命,因为生命是无价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可能会认为,扁鹊应该到秦国去,不然不但不能救蔡桓公,还有可能让自己送命。教师可以根据这两位学生回答的情况,灵活设计问题,让学生分析扁鹊应不应该到秦国去,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发散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开展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进行学习,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进行自主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问题分析和探讨的结果就会更加新颖,有创意。所以教师要改变严厉、刻板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生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构建自主教学的课堂,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红静.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1).
[2]齐俊平.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3(1).
[3]冯秀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2010(22).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化“读、写、记”方式中走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敢想敢问并积极活跃思维,且踊跃发表个人看法。以此达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只有帮助学生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阅读报刊,增长和积累知识,积极发问,拓宽眼界,并养成在碰到美妙的语句时记录与记忆的好习惯。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教文本而教文本。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以文本为出发点,把文本当作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创新教学,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要以文本为线索,采用发散教学,全面补充知识,向四周发散、扩充,这样才能让文本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静态”样式,变得有“生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以师为尊,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引领和点拨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能超越课堂,改变传统的把教室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状况。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作为学习的资源,把这些融入课堂,从而将学习的课堂变成广阔的世界,让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三、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是一师多生。面对几十个互有差异的学生,如何将潜能的开发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大难题。如何更进一步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处理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这就意味着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凸显出来,并将之视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必然成为创新教学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作为引导,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阅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交流。这也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所需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更能让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的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了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的目的。
四、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更要立足于实践创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多局限于语文教学本身谈创新,往往忽略了书法学习之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巨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展,更要利用其强烈的表现欲,将学生推向展示的舞台,使其能在尽情展示自己风采的同时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此外,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书法的学习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由学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要比刻意地寻求其他方式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有效果。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多进行探索。教师板书漂亮,既给学生以美感,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鼓励和带动了学生认真写字、踏实做人、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一个既继承传统教学优点,又结合当代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且有所创新的高度去看待语文教学,全方位地感悟教学,各角度感悟学生,以学生为本,善于发现其内心之中对知识的真正渴望,才能达到教学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之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小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直到升入初中都不会说,不会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太低吗?还是这些小学生太笨了?当然不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因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一些遣词造句的文学语言,而这样的语言在生活中用到的几率很低,根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说话。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语言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是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倾听”、“说话”、“评论”、“评价”四个角度入手,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学会倾听,迅速反应,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倾听是进行交际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开始。在口语交际中,有些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交流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对话方的意思,所以才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回应。简而言之,就是听话不抓要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倾听,让他们听明白、听清楚,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很大帮助。一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做好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理解的知识进行概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好笔记,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抓重点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很大作用。二是要指导学生多听朗读。朗读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基础,教师应该多让小学生听一些优秀的朗诵,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语调、语气等感受语言,并运用语言。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朗诵产生兴趣,这对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说话和听话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时,应该先引导学生站在听众的立场上,想一想如何让对方接纳自己的观点。在发言之前,学生应该先确立明确的观点,然后利用语气、语调、节奏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其次,我们要训练学生说话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到平易近人,能够经常性地与学生说说心里话,或者讲讲故事,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如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喜欢的动漫等,让学生敢于说话。最后,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给小学生创设进行口语训练的情境。另外,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与文本产生互动。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一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对话,然后要求学生揣摩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根据具体的情节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很大帮助。此外,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很多课文故事情节都比较丰富,如《小英雄雨来》、《晏子使楚》、《牛郎织女》等,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课本剧,这样的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训练学生的评论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可是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提问法来提问,学生要么感觉问题太简单,没兴趣回答,要么只是一心扎进故事当中,根本不思考。如:①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是怎么样进行有力的回击的?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②课文一共写了几个故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贯起来的?等等。这些问题太普通了,所以学生根本没有回答的兴趣。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换一种方式,则效果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描绘课文,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认真地研读课文,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之间还会互相讨论,自然就能够提高口语能力。
四、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评价提出这样的建议: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口语交际具有极强的即时性和情景特点,适合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评价,应主要采用随堂评价的方式,在活动中评价,即时评价。评价的最终呈现方式应多采用表现性动词和描绘行语言,重点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境,体现学生的差异和发展。教师要设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的测量表。我们要知道,评价不是一个人的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有个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也是必要的,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总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长期、循环渐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可以达到了解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从倾听、说话、评论等角度入手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实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关键词:预习;课堂效率;语文教学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至关重要,现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握年级段的差异,在培养阅读兴趣中总结预习方法
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于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四年级侧重略说段意和略说主要内容;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全面领会,侧重提疑难问题。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的特点,比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特点。通过观察发现,要想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必须营造语言环境,在班级张贴以前教过的学生的学习作品,学生参加活动的照片,以及他们积累的语文知识。让低年级的学生有种憧憬和向往。我再用些生动的语言描述活动的场面,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对图画的形式非常感兴趣。接着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经过装饰的读书记录卡,学生马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分发一张卡片。之后激发学生要想把这样的卡片写漂亮、画漂亮,也能展示给大家,就要按要求来读话,自己制作卡片,内容只写几个词语或一句话就可以。通过阅读小短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星期后,学生兴趣异常高涨,我就接着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说说和这一周读的课外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做总结。然后回忆这一周读课外书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比如:字音是怎么解决的,字义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对学生进行鼓励,并从中总结出预习的方法。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如先让学生第一遍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参考书中的字音读第二遍、第三遍,把新学会的字词直接写在书上即可。坚持每天早上汇报学生的课外小片段,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也大大提高了。通过课内课外结合,学生的阅读记录卡非常漂亮,书中的预习效果也非常好,每个月让学生根据自己这一个月的课内阅读做一张预习记录卡,可以模仿阅读记录卡来制作,然后进行评比、表扬、奖励。一年下来,孩子们特别喜欢学习语文,也愿意提前预习课文,我从学生的书中欣喜地看到有部分学生都提前预习了,而且喜欢上了语文。
二、中高年级细化方法指导,在掌握了预习方法后进行课外阅读
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就要规范学生的读书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每一项都要尽量细化,可操作性要强。易于在教学中操作,每天要求学生填写预习卡要求如下:
预习卡
中高年级尝试了一年后,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和低年级的方法相比,学生掌握了这个预习方法后开始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记录卡整理成册,装饰得相当漂亮,并在班级内进行评比展示,学生主动预习的积极性高涨。我在班级内阶段性地进行汇报,如:读书效率小能手、查资料小冠军、问题大王等,学生的预习作业由原来的厌烦变成了现在的喜欢。由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预习卡不仅展现了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
三、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语文课上,学生形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自学能力就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不但能够按预习卡的要求来预习。还能按课后的问题来自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执教《会飞的蒲公英》一课就有很突出的效果。在布置完学习要求后,让学生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课后的表格,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抓重点词语理解第1~3自然段,指导朗读。学生汇报的内容准确,在这样的表格中学生总结的写作方法准确、适用,课堂效果很好。
通过我对语文学习的整体规划,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了探究语文的欲望,把预习的效果最大化,不但学会了适当的批注,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阅读自学学会了积累,能够把自己平时预习过程中好的语言,课外阅读中值得学习,将借鉴的词语摘录下来。由于低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做美丽漂亮阅读卡、预习卡的习惯,所以学生对自己的积累也做成了积累卡。尤其有时候学生写的读后感真的是感情真挚,见解独到。更可贵的是一些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还把预习卡充实了许多,这一点让我出乎意料。所以我就要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分不同的档次来进行预习,老师给的表格是基础,所以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感觉有时课本的内容根本就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就有计划地积累一些成语、名言、论语、弟子规、声律启蒙、古诗词、经典小故事等。
几年下来,我发现在教学中用心、用情、用脑一定会有所收获。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对其今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