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物流贸易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际物流贸易论文

第1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化操作流程成本结构社会资源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就是涉及众多的单位和相关业务,涉及到多个国家的语言和不同的商贸规定以及运作方法,因而单证、票据、文件繁多,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国际贸易基本流程一般为:

1.交易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

2.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口头形式或以文件形式(即以书面文件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签订贸易合同)确定下来。

3.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到合同开始履行之前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也是双方贸易前的交易准备过程,交易中要涉及到有关各方,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等,买卖双方要与有关各方进行各种票据和单证的交换,直到办理完可以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4.交易合同的履行和索赔

这一阶段是从买卖双方办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卖方要备货、组货,同时进行报关、保险、取证、信用等,然后将商品交付给运输公司包装、起运、发货,银行和金融机构按照合同处理双方收付款,进行结算,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买方收到自己所购商品,就完成了整个交易过程。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运作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贸易运作模式正蓬勃发展,给传统的商务活动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概括起来讲,电子商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作电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交易活动,它仅仅将Internet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归属于电子商务。而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整个商业活动实现电子化,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它强调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工具,劳动者是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及技巧的复合型人才,而它的工作劳动对象已不再是传统商务中的实物商品,而是虚拟化的商品信息。电子商务将政府、企业以及贸易活动所需的其他环节连接到网络信息系统上,在整个供需链与贸易链中,电子商务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它利用Internet的网络环境进行快速有效的商业活动,从单纯的网上消息、传递消息到在网上建立商务信息中心;从借助于传统贸易手段不成熟的电子商务交易到能够在网上完成供、产、销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从封闭的银行电子金融系统到开放式的网络电子银行,在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活动给企业在增加产值、降低成本、创造商机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影响

1.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国际贸易在本阶段的活动包括交易双方广泛寻找交易机会和交易伙伴;进行价格等成交条件的比较;了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政治文化背景等。

(1)传统国际贸易的做法

在传统供货中,这个过程只是通过发放分类广告,坐等用户上门的方式来解决。买方根据自己打算购买的商品,通过广告、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媒介了解需购商品的信息,包括供货商、价格等。由于跨国交易的特殊性,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调研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对外贸易、运输等情况,有关商品国际市场的生产、销售、价格以及主要进出口国别等情况。接着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进口商品经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国内可供货源情况、过去进口情况等。买方一般都要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所需要商品的相关信息,以达到用合理交易条件进货的目的。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加上所能得到的相关信息有限,即便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很难获得最佳货源和最低价格。卖方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寄送经营商品目录、实物样品、图片说明书、广告赠品以及参加各种交易会、博览会等方式介绍出口商品。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尽管也是千方百计地推销商品,但毕竟属于“大海捞针”,很难抓住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

(2)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信息跨国传递和资源共享,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需要。无论哪种电子商务类型,网络为买卖双方展现了一个巨大的世界市场,这个市场网络储存了全世界的几千万个品种的商品信息资料,可联系千万家企业和商贸单位。这样的网络平台还通过网络彼此连接起来,进而形成全球性的大市场,目前这个市场正以每年70%的速度递增。在电子网络的条件下,买卖双方均可借助电子技术自己的需求信息,如产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为保证信息能安全,实现网上交易,还需要选择有信誉的网络提供者和交易伙伴。供方会积极地推出自己的商品上网,需求方也会随时上网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信息。在网上,供求双方推拉互动,共同完成商品交易的准备过程。

在网络经济时代,买卖双方通过电讯互联网络进行交易,减少中介者参与,进而减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由于通过互联网络的信息成本低廉,买卖双方均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信息,并迅速达成交易,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这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有利;买卖双方均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树立形象等,所花费用也远比在传统贸易方式中所花费用低。

2.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阶段

(1)传统国际贸易的做法

传统的贸易磋商过程往往是通过双方当事人函电的往来完成,贸易单证的传递通过邮寄来实现。通过电话和传真方式也可以进行贸易磋商,但是电话磋商的结果仍然需要用单证的方式通过邮局传递,传真虽然传递单证的速度快,但安全保密性和可靠性比较低,一旦发生贸易纠纷,传真不足以作为法庭的依据。所以,在传统的贸易磋商过程中,邮寄成了重要贸易文件传递的惟一途径。

(2)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网络时代,国际贸易可借助Web中的邮件交互传送实现网上的订购。网上的订购通常都是在产品介绍的页面上提供十分友好的订购提示信息和订购交互格式框。当客户填完订购单后,通常系统会回复确认信息单来保证订购信息的收悉。订购信息也可采用加密的方式使客户和商家的商业信息不会泄漏。

电子公告牌(BBS)是一块公众张贴信息的“黑板”。在商务站点中开设BBS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客户了解市场动向和引导消费市场,为实现这些目的,BBS常以如下几种方式出现:

①开办热门话题讨论论坛,以引起公众兴趣,引导和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网上聊天室提供用户们采用自由、广泛、实时的方式聊天,以捕捉各种贸易机会,可以建立以行业区分的聊天室,类似于化工类、机械类、纺织品类等。

②开办网上俱乐部(沙龙),例如:电器行业的发烧友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稳定原有的客户群,吸引新的客户群,通过对公众话题和兴趣的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动向启发灵感,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很多商务网站都有BBS,中国黄页()的公告版,商家可以产品买卖信息,并可根据行业,地区等进行信息分类查询。3.办理交易前的手续阶段

(1)传统国际贸易的做法

传统贸易方式下,交易前各种手续的办理所需时间较长,手续繁杂,需要与各部门打交道,由于不能接受和提供电子单证而只能出示一些纸单据在一些交易环节受到阻碍。

(2)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网络条件下,买卖双方利用国际互联网与有关各方进行各种电子单证的交换,即可能要涉及到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等,直到办理完可将所购商品从卖方按合同规定开始向买方发货的一切手续为止。

4.交易合同的履行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从买卖双方办完所有各种手续之后开始,卖方办理备货,进行货物报关,保险,取得信用证,将合同下的商品交付给运输公司起运发货。银行和金融机构按照合同处理双方收付款,进行结算,出具相应的银行单据等,直到买方收到所购商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索赔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违约时,需要进行违约处理工作,受损方要向违约方索赔。

(1)资金的结转

①传统国际贸易的做法:首先,付款方向银行发出信用证中请书,列出作为付款条件所必须的商业票据(否则款项将无条件转入受益人账户);其次,银行收到付款指示后,向受益人发出到款通知,列明付款方所要求的商业票据,同时告知受益人,银行见单付款;再次,受益人收到通知后,将信用证所要求的单据备齐,并在单据的相应部分注明信用证号,发给银行;最后,银行收到单据后进行审核,确认各项单据齐备无误后,则将相应单据转给付款方,同时将款项从付款方账户转到受益人账户下,并记录有关行为。

②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网络时代,企业能够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生产经营,依赖于银行实现了金融电子化。电子商务之所以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网上电子支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客户、商家和结算银行可以采用信用卡账号实施支付。在网上直接采用电子支付手段将可省略交易中很多人员的开销成本。

(2)信息流动

信息流是服务于商流和物流所进行的信息活动的总称,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双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

传统的贸易往往是通过双方当事人函电的往来完成信息传递,贸易单证的传递通过邮寄来实现。通过电话和传真方式也可以进行贸易往来,但是电话磋商的结果仍然需要用单证的方式通过邮局传递,传真虽然传递单证的速度快,但安全保密性和可靠性比较低,一旦发生贸易纠纷,传真不足以作为法庭的依据。所以,在传统的贸易过程中,邮寄成了重要贸易文件传递的惟一途径。

在网络经济时代,上述各种信息和电子单证的传送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的方式处理。客户定货之后,卖方则要根据货物的形态决定在线或离线供货。

无形产品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在线供货。这些无形产品不仅包括图像、电影、软件等数字化商品。还包括电信、咨询、保险等多种服务贸易。有形产品可以实行“在线交易,离线供货”。同时,客户可以用电子邮件的形式来跟综交付情况。一些大的快运公司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为其客户提供了用Web跟踪货物交付情况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佚名:《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的影响》,物流产品网,2004

第2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重庆;国际物流;影响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73-02

通过“一带一路”大通道,重庆可以直接与东亚及欧洲相连。同时,通过和中巴、孟中铁路,重庆还可与海湾地区互通有无,实现快速高效的国际物流。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迅猛发展,重庆作为枢纽城市,其国际物流发展必将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重庆作为国际物流节点的作用日趋重要

“一带一路”连通了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促使我国产业布局向纵深发展,从而加速了重庆等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重庆逐渐形成以空港和码头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为连线的国际物流立体网络。

近年来,重庆国际物流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渝新欧”货运量高达2.1万标箱,实现同比增长97%,彰显了重庆作为国际物流节点的地位和作用。

二、“一带一路”增加了重庆国际物流备选线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提高了重庆国际物流通道的货运量,而且大大拓宽了重庆国际物流线路的选择范围。首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重庆地区的货运量急剧增加,2013―2015年两年时间,“渝新欧”专列的开行次数及货运数量就增加了大约3倍。其次,虽然重庆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一直以来,重庆的进出口都主要依托东部沿海港口,这是重庆的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战略,多条境内物流大通道的开发,令重庆有更多的选择。如今,重庆的国际物流不单单可以通过原来的东部港口完成,还可以通过“渝新欧”大通道直接运送到欧洲,从而大大缩短物流时间,节约物流成本。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重庆到西欧的货物,以前只能水运到上海,再通过海运到西欧,全程2.2万公里,需40天。但是,随着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通,可供选择的路线就大大增加了,通过“渝新欧”到西欧一共1.2万公里,运输时间仅需13天。或者,通过公路运输到东盟,然后经印度洋到达西欧也只有2万公里,运输时间30天。

三、“一带一路”大通道将重庆推到国际贸易的前方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靠近海运港口,通过国际海洋运输发展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而重庆位于西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一带一路”大通道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重庆的汽车零部件和机电等附加值高的商品不用再运到东部口岸出口,而是通过“渝新欧”铁路更加快速高效地出口欧洲。同样,中亚、欧盟等地区的汽车、特种钢材等高货值或时效要求高的商品也通过该通道运送到重庆或转运到中国各地。

四、“一带一路”赋予重庆更高的国际物流集成和协同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重庆地处各通路无缝连接的交叉点,要求重庆起到更多国际物流的集成和协同作用。重庆果园港2015年开通的进港铁路专线将“渝新欧”铁路与长江水道连接,从而打通了重庆与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国际航运,使其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更加重要。同时,果园港区的进港铁路还连通了渝怀铁路,为周边地区的铁水联运提供了无缝对接。而渝黔、渝昆、兰海等高速公路也都直接通达果园港区,可快速完成公水联运。

另外,重庆两江新区也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连接。2014年底,重庆两江新区开通了一条铁路专用线,连接渝新欧铁路和长江,从而大大提升了重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集成和协同作用。

五、“一带一路”带动了重庆商贸物流的发展

根据重庆市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将重庆基本建成有影响力的中国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南彭贸易物流基地是专为发展重庆与东盟贸易而设立的物流基地。通过该基地,东盟的水果、木材等优势产品可以更加快速、全面地进口到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相对地,重庆及周边地区的机电、建材、汽摩等产品通过该基地出口到东盟国家,可以节约2/3的时间。另外,重庆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工程等大型物流枢纽和物流基地的建设也将提升重庆作为商贸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重庆商贸物流的升级和发展。

六、“一带一路”推动重庆制造业物流发展

随着劳动力成本日趋上升,我国劳动力成本已相当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2~7倍,给制造业带来空前的压力,这也必然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更新升级。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必然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工业制品的国内市场却在不断扩大,所以必然运回国内。另外,重庆的制造业升级后,企业将技术含量低的环节转移到国外,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环节仍留在重庆,这将深化重庆与境外的制造业合作,从而推动制造业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霞.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渝新欧国际通道[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3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转贴于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五)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第4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物流;R-PDCA;课程改进

一、课程定位及改进思路

(一)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设置中课程需要,寻找《国际物流》课程定位,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点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课程设置。高职高专类院校需强调实训实践,应用型本科类院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更高层次的本科更需以理论为抓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着笔点进行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其一定的办学侧重点,需针对学情及人才培养定位有目的性地改革课程。如何响应应用型本科的建设改革《国际物流》课程,使学生真正能快速掌握并切实运用到实际中去成了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将《国际物流》定位于物流管理专业重点学习课程及电子商务专业辅助学习课程。

(二)课程改进思路

PDCA循环理念是由Plan-Do-Check-Action四个部分组成的闭环而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挖掘得出,因此又称为戴明环。该闭环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以工作计划(Plan)开始,将计划予以实施(Do),在工作实施后进行检验(Check),根据检验反馈对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Action),整个过程反映了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人们持续改进的规律。此理论的广泛运用为本次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根据PDCA理念,结合现有教学基础进行闭环改造,在原有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加入R即Research调研部分,形成调研、计划、实施、检验、处理这五部门的闭环。

与PDCA类似,R-PDCA不是仅有一次即可完成,从第一次循环阶段发现问题并解决此问题后,新一轮的闭环中会出现新的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调研及工作。通过对此循环的特点及步骤分析,我们可以做到更加精准,有的放矢。课程改革的过程问题诸多且解决道路永无止境,以R-PDCA模式为基础,对《国际物流》课程进行循环往复的改进工作,最终提高《国际物流》课程质量水平,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国际物流》课程改革中的R-PDCA循环

(一)Research调研

调研过程是R-PDCA循环的第一步,对后续PDCA的展开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引作用,调研对象应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为主。

1.以企业需求为依据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行业的需求有着相当大的权重。从浙江省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趋向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来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如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借助其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而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则偏向于海洋运输类的物流方向,其依靠海洋技术设立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性更强。由于时限要求,对课程授课需进行一定的割舍,据观察生源分布偏向院校所在地,因此可根据其所在地企业的特征确定《国际物流》课程的授课重点及实践内容。

2.以学校资源为基础

学校资源是决定教学手段实施及实践教学内容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可帮助课程有更大的教学空间,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学校可利用起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去国际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参观,邀请该类企业管理人员进校讲座及辅导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课程的开展。学校师资力量也是需考虑的重要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倡导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任课教师通过相应企业的实践后对课程的认识程度有了新高,可结合自身所见所闻,将实践经历与课程结合,开发实训实践内容,更好地教授。

3.以学生意见为导向

如何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学习得进去,这个论题学生自己最有发言权。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国际物流》授课后,展开了一定的摸底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课后跟踪。根据发放问卷的情况对本学期课程总结发现学生在选择印象深刻的课程中,偏向于有过实训及跟老师有互动的课程;喜欢的上课方式中,84%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讲授内容时增加课外举例的选项;在对课程的建议中,学生更是各抒己见,对实训、课堂、考核都给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后续课程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二)Plan计划

R-PDCA循环中,P需要与前期的R紧密结合,此时的P必然是根据R中所找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后制定的新计划。根据课后调查,课程中部分内容与学生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及运输管理课程的内容重合度较高,因此此时的计划需要进行调整,备课计划中缩短与运输管理相类似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课时,与国际贸易实务重合度较高的章节如货物进出境报关业务也进行适当修改。由于课时限制,无法完成整本书目录所列章节,在缩短章节的同时增加原先未列入教学计划的进出境检验检疫及保税物流运作业务。分析学生心理,在课件中加入部分案例,案例要求生动有趣且与知识点结合紧密。

(三)Do实施

1.互动式教学

互动教学提倡学生参与课堂从而更明晰地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往往对与教师有过互动的课程内容记忆深刻。通过前期搜集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全面看待问题的同时可增加学生对此案例相关知识的了解;其次视频导入,视频教学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如检验检疫内容的学习,可引入相关视频,留下悬念,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讲解环节;最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网络课堂的建设如今已是进入各大高校,学生在网络课堂中能减轻平日里直接面对老师产生的畏惧感,更加大胆直接地提问,在平台上教师解答学生问题从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2.实训实践改进

实训课堂有一定的重要性,在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实训内容增加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实训实践改进包括:增加英语融入,国际间交流对学生英语程度的要求日益增加,各种单证中多数为纯英文,将英文邮件拽写及英文单证填写加入实训内容;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训,组员分配各自职位,如发货人、承运人、船公司等,根据各自职位不同完成相应的工作,工作总结时进行小组汇报并进行评比;运用物流软件,从计算机上完成流程操作,软件应与企业相差较小,实训中观察学生对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分析其对理论的掌握程度。

(四)Check检验

通过检验可以发现是否完成原定目标,检验包括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检验以及教学完成时对学生的考核。通过教研室老师听课来观察在课堂教师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及教学计划的完成程度;还可由企业相关人员从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教学进行评价,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学生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互动、实训及最终考核。根据前期互动教学的内容,考察学生参与度、活跃度及知识掌握程度,由教师给分,占比为30%。实训由实训作业内容、团队合作契合、实训汇报组成,其中实训汇报采取教师及学生共同打分机制,实训分占比为30%。最后为最终考核,可采用开卷或者非命题论文的形式,由于该门课程对理论的掌握程度要求较宽松,不太适合闭卷考试形式,将基本理论融入考核即可,最终考核占比40%。

(五)Action处理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短期修正,任课教师对教学实施的内容进行检查,分析教师计划执行情况及学生考核情况,对已成功完成的任务进行肯定,并记录在册。发放调查问卷,以学生评价的方式总结此次教学任务成功与否,从自评和他评两个角度分析此次的不足,对失败之处予以重视,投入下一个R-PDCA闭环中,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反思总结往往不够到位,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也未能充分将之前的不足进行改进,通过R-PDCA的模式规范化自身教学改进的步骤,从而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改进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惠敏.民办高校《国际物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物流技术》,2015年6月

[2]潘峰,董绿英.R-PDCA循环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6月

[3]左雪莲.高校多维互动式教学探讨与实践.《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年9月

[4]杨雪.《国际物流》课程实践教学探索.《鄂州大学学报》,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

第5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规划;SWOT分析

0 引言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1]。港口物流园区是物流园区总概念下一个具有港口特征的物流经济区域,如今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是《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中确定的四大集聚区之一,也是物流要素最为集中的集聚区,龙潭集聚区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水运和长江12.5米水深航道上延至南京等重大机遇,但也必须面对如何进一步整合港口、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铁路货运中心、公铁水联运中心等存量和增量优势资源[2],如何提升物流产业层级实现物流高端化发展,如何构筑多式一体化物流枢纽等挑战,为此有必要对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发展进行研究,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与协调作用,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分析发展现状,预测物流需求,明确集聚区总体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层级,为实现龙潭集聚区跨越发展创造条件。

1 龙潭物流集聚区物流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s (优势)、W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 (机会)、Threats (威胁)的缩写, SWOT分析就是将企业内外环境各方面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3]。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用SWOT方法分析龙潭物流集聚区发展环境,有助于更好的探索龙潭物流集聚区物流发展实施策略。

1.1 优势

(1)港口区位优势明显。龙潭港区是南京港建设江海转运综合运输枢纽的重要支撑,紧邻龙潭港区建设的龙潭物流基地定位为国际物流平台、临港工业基地和国际贸易窗口,内设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已与龙潭港区已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为龙潭保税港区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拥有保税功能和其他优惠政策。首先,龙潭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是享有海关特殊监管政策和保税功能的物流运营载体,是龙潭国际物流集聚区区别与其他港区的突出优势。其次,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在物流用地、税收、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

(3)腹地制造业基础雄厚。制造业物流需求是物流市场容量主要支撑,近几年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物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其他带动腹地制造业也发展迅速,物流需求也逐年攀升。

1.2 劣势

(1)行政主体众多,职能交叉重叠。龙潭港区、龙潭物流基地、龙潭保税区和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重要物流结点,但由于各自的行政主体、利益主体不同,制约了港区、基地和保税区联动发展,运营效率低。港区与保税区相互独立,缺少整合,设备利用率下降,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2)物流企业“小、散、差、弱”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物流业务单一,整合物流资源的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各类工业企业和大型工商企业转型升级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3)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物流装备设施较落后。集聚区具备相对完善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大交通枢纽建设和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周期较长,从建设长江三角洲连通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层面来看,由于缺乏以无缝衔接多式联运体系[4]为中心的枢纽型综合物流园区,还不能在功能载体及政策服务上形成各类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功能的集聚辐射效应。物流装备设施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需求。

1.3 机会

(1)宏观层面更加重视,政策优势愈加凸显。《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将南京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并明确南京为科技创新中心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而龙潭物流集聚区作为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建设“四区十节点”中的重中之重,宏观战略优势进一步加强。

(2)综合保税区申报,助力港区竞争力提升。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一样,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目前,龙潭综合保税区正在申报,届时,龙潭综合保税区以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的布局和功能将进行整合,这对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实现港口吞吐、保税物流、仓储中转、研发服务、客户、金融配套等各业蓬勃发展,建设面向长江中上游的生产性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5]。

1.4 威胁

(1)周边港口同质化竞争加剧。随着城市港口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后,利用港口资源进行以城市为单元的竞争加剧。镇江港、江阴港、太仓港、南通港等将带来最为直接的近距离同质化竞争;正在兴建的和县港、扩建的芜湖港、新投产的合肥港等将缩减南京港的传统腹地,南京航运物流中心的要素集聚将面临周边分散化趋势的严峻挑战。

表1 物流园区发展环境SWOT分析表

(2)腹地物流需求弹性系数下降。随着南京及周边腹地经济发展不断发展,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后,经济发展对航运物流的需求弹性系数下降,航运物流需求增速有放缓的可能,同时南京都市圈腹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外向型经济上,与南京下游城市的差距更为明显。

(3)土地资源、环境等约束加剧。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紧张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约束,物流产业由于投资回报效率较低,其用地约束更加严峻;于此同时,我国已确立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环境等约束是龙潭国际物流集聚区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2 龙潭物流集聚区物流发展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现代物流支持体系

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的基础。需要立足现有条件,强化港口(园区)资源整合,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物流运作体系。

一是,整合资源。建设综合型物流产业园和国际物流运作基地,需要港区之间政策资源和区位资源的整合提升。

二是,完善体系。要使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以及保税区相互间做到“无缝链接”,要从“方便转运,经济合理”上进行考虑,打破部门(单位)界限分割和“地界”划分,形成“枢纽”的整体性。

三是,发展贸易。充分依托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港口优势、周边产业发展优势,以及未来趋势,大力以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通过发展贸易进而带动国内、国际物流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四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综合物流产业园对信息化的需求,涉及行政性部门监管和控制、物流产业园区的监管、业务统计、金融物流质押监控、财务结算等需求、各专业物流系统的管理、指挥和调度、各企业的运营全过程的管理、监控、指挥、调度等复杂的信息化要求,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须早做安排。

2.2 培育现代物流经营主体

培育现代物流主体,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开发区制造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电子物流需求规模扩张趋势,结合港口为依托的进出口贸易保税物流功能建设,加速培育现代物流主体,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鼓励制造业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在开展自营物流业务基础上,根据自身定制化物流经营特色,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业务,向外扩大业务,拓展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形成现代物流理念,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提倡和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三是,培植物流增值服务功能。针对目前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重点引导物流企业发展专业运输,提高运输的专业化、高效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水平,实施从传统运输、仓储等单项服务向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转型。

2.3 完善口岸管理服务体系

口岸管理工作涉及中央、地方众多部门,各部门联动协作,共推口岸物流发展十分重要。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口岸功能优势,创新口岸管理模式、监管方法和措施,提高区域口岸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互连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口岸开放与运作格局。

一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根据口岸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加大口岸各相关部门(单位)信息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支持、推进各沿江口岸之间、口岸查验单位之间、口岸运营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建立“点对点”的合作机制,增强口岸“一站式”服务功能,建立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口岸服务机制。

二是,扩大和延伸口岸功能。积极利用南京市赴内陆地区建立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和建设“无水港”契机,推动跨关区口岸部门协作,加强横向联合,进行优势互补,优化口岸资源配置,通过口岸部门的服务延伸和口岸查验单位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从口岸查验、港航陆路运输到物流企业之间整个物流链条的顺畅运转。

三是,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与港口、铁路、中外运、金融保险企业等部门(单位)合作,建设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平台、金融物流服务平台和能连接大企业、面向中小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平台。

根据对龙潭物流集聚区物流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笔者认为,该物流园区虽然存在“小、散、差、弱”等问题,但是总体发展趋势是明朗的,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

3 结语

本文结合南京市实际情况,运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了龙潭物流集聚区目前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由于资料、时间、篇幅等原因,本文只从完善现代物流支持体系、培育现代物流经营主体、完善口岸管理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龙潭物流集聚区的发展对策建议。一般来说,物流园区的目标定位可分为政府部门、物流企业、服务对象三个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积极吸取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教训,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期打造出更利于发展的龙潭国际综合物流集聚区。

【参考文献】

[1]罗小凤,陈福集.浅谈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的几个问题及建议[J].物流科技,2006(10):26-29.

[2]吴玮.港口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黄瑞敏.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实例研究-IBM公司建立竞争情报体系案例分析[J].现代情报,2007(01):191-194.

第6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及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策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间的垂自专业化分工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形态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到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演变带来了生产领域的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投人生产全球化的浪潮中,从而使各国间的经济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形式,而且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因此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中的地位,从而促进我国整个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

1.1垂直专业化分工二国际分工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方式,国际分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每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特定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这种新的分工形式被人们称为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本内涵是指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分布到不同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使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不扫履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从而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到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中。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新贸易理论出现之后,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与贸易形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是国际分工的深化。

1.2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

首先,加工贸易不仅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实现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将产品生产过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加象的分工体系,而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表现为跨越国界的生产力口工和销售,其实质就是各国在产品不同生产环节上开展国际分工,并根据各自的生产环节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增值的活动。加工贸易不仅符合垂直专业化分工与生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基础上的一种贸易方式,因而它代表着当今国际分工的新趋势。

其次,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垂直专业化分工这一新的国际分工形式仍然是建立在比较优势与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有利于发挥各国在特定产品不同工序的比较优势,并充分实现各生产环节的规模经济,因而有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和生产效率白勺提高,而加工贸易作为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自然也就得到了公乙进和发展。

最后,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垂直专业化分工使生产深入到区段工序层面,使企业成为国际分工的主体,对于劳动力丰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工贸易极为有利。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以在不同水平、层次或环节上实现,即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企业能力升级;产业升级;区域升级。

2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切fr面临的问题

20多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其中.般贸易进出口约%72.2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45%;加工贸易进出口约98605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值的45.4%。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并成为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月旦是,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

2.1我国仍处于低附加值国际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增值程度不高,整体阳加值的增长比较缓慢。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一直体现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也一直固化于增值能力最低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上,我国大部;衬也区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我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很小,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不例外。

2.2我国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没有占据战略性主动地位,特别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整体规模的扩大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大,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也就很又留恿过加土贸易带动相关工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此外,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没有建立起来,加工贸易对东道国或地区的产业关联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袒勿告和进步,产业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

3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月级策略

3.1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的直接关油听在,是我国比较优势转变的根本因素。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白勺设备更新、技术配查和员工培训,制定和实施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体系,尽快改变加工制造业普遍的技术落后局面。我国企业要加大研发投人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抓住当前跨国公司逐渐把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其技术研发中去,分享研究成果,吸收先进理论,经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提高国内采购率,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

目前,由于质氢全、政策等原因,我国原材料、中间投人品的国内采购率仍较低。要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内采购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二引导国内企业关注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配套市场需求动向,支持国内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b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可考虑在科技、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与特殊的优惠政策;c.发展技术水平过硬、门类齐全的配套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降低配套产品成本,促进技术溢出;让提高国产原材料、中间投入品的质量,符合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国内采购率,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和溢出效应,会延长我国国内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3.3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

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内优化升级,除了在产业链中游精选、从事加工制造链增值大的环节之外,还可进入如下三个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领域是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提高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二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和配送业务;三是向产业链配套拓展,进人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制造业。我国应鼓励国外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中心;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本地大学和利技中心合作,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创新。此外,由于物流速度和属地配套服务能力已成为影响外商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可以以保税仓储企业为中心,建立保税物流园区,赋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与酉兰中心,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价值。

2.2我国加工贸易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没有占据战略性主动地位,特别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整体规模的扩大对其他企业和地区的辐射作用不大,加工贸易的发展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也就很又留恿过加土贸易带动相关工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此外,国内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没有建立起来,加工贸易对东道国或地区的产业关联促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工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没有大规模地、有效地带动基础产业的袒勿告和进步,产业结构没得到应有的优化和升级。

3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结构月级策略

3.1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产品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优化加工贸易结构的直接关油听在,是我国比较优势转变的根本因素。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白勺设备更新、技术配查和员工培训,制定和实施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体系,尽快改变加工制造业普遍的技术落后局面。我国企业要加大研发投人的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抓住当前跨国公司逐渐把研发中心转移到我国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其技术研发中去,分享研究成果,吸收先进理论,经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提高国内采购率,增加产业关联和溢出效应

目前,由于质氢全、政策等原因,我国原材料、中间投人品的国内采购率仍较低。要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内采购率,可采取以下措施二引导国内企业关注加工贸易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产品配套市场需求动向,支持国内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b对于一些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开发与生产,可考虑在科技、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与特殊的优惠政策;c.发展技术水平过硬、门类齐全的配套产业集群。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降低配套产品成本,促进技术溢出;让提高国产原材料、中间投入品的质量,符合国际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国内采购率,发挥加工贸易的关联和溢出效应,会延长我国国内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

第7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货代 货代业务 发展对策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国际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前所未有的速度逐年增长,并对经济发展贡献出巨大力量。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开辟新一轮的国家贸易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贸易增长的新型动力来源,成为全世界学者的研究焦点。

一、国际货运的概念

所谓的国际货运及物流服务,指的是所有与货物运输相关的服务,及安排货物的储存、处理、拼箱、配送或包装等相关业务,同时在为顾客提供上述服务的同时,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为顾客提供报检、报关、纳税、集装箱的装箱、拆箱、短途运输服务、国际货运保险,货主向码头、堆场、保险公司、海关、商检等第三方机构垫付各项管理费用,根据客户要求,为客户合理安排运输规划、提供业务咨询服务等。

二、亚东天津公司国际货代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公司概况。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员工2000余名,2008年营业额人民币28.20亿元,列中国物流百强17位。天津分公司拥有海运出口,海运进口,空运,报关,报检等部门。提供海运进出口集装箱及散杂货订舱配载、空运进出口操作等服务。被天津市国际货运协会评为全国级理事单位。亚东天津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通过对劳动力管理的分工,将管理人员进行部门分工。亚东天津公司为了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设立公司的组织机构。操作、销售以及财务被认为是公司的基本部门,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公司便无法运营。

三、亚东天津公司国际货代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流程划分不合理

流程漏洞影响公司利益,与船公司合作模式使效率低下,业务费用录入不真实。

(二)业务服务对象区分度小

亚东天津公司的产品主要类别是化工与危险品、机械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非食用动植物产品。这些货物的货主对公司所奉献的实际利润是不一样的,因为公司自身情况的不同,不一样的公司对客户分类整合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笼统的分类方法,只是将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客户,另一类就是一般客户。其中,大型国企或大的上市企业都被分为大客户

如歌美飒、津河电工等公司,产品是机械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公司的业务部门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对客户负责,专门的接待人员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强,能够很好的服务客户,维系大客户关系。而其他的一般客户则按照不同的客户产品,有不同的人负责,如廊坊德鑫这样规模偏小的公司,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差异化处理,服务质量一般,服务过程矛盾较多。亚东天津公司的主要产品的类别少,产品同质化的同时公司的客户群也会比较弱,业务服务对象的区分度小。

(三)通关效率低

亚东天津公司的报检报关业务只是客户与报关报检单位进行沟通,传递相关单据及货物信息,但是却不能及时了解通关事项的进展,不能及时解决通关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四、亚东天津公司发展国际货代业务的对策

(一)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专业化分工

在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人员进行相互的配合,加强客服人员的培训,让客服人员与相应部门进行对接是必要环节。有了客服人员,操作人员就不需要与客户进行直接的联系,所有过程中的单个证件处理及费用的变化都要及时经过客服人员进行沟通,这样也使得客服人员了解货物的进程,一方面能够做到知情,保证客户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对操作人员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还分担了其工作量,对于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有所帮助。另外,需要专业化的操作人员进行协助,加大合作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使得两人间更好的交流,从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操作风险。

(二)改进费用环节的录入操作

费用录入这个环节应该隔离操作人员。身处第一线的操作员虽然对每一票货物的应付费用都是直接的参与者,同时对于每票货物的损失也是了解最清楚的人,一旦损失来源于自己,便会想方设法填补费用空白,必然存在费用混乱的隐患。因此,应付费用的录入也应该由一个不参与操作过程的第三方部门来完成。操作员只要做到及时将产生的额外费用告知该部门即可。

(三)差异化服务客户群

了解客户需求以提高服务水平。所以亚东天津公司必须对客户进行调查研究,弄清客户需求。公司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征集客户对公司的意见与建议,公司对其进行分析整理,根据自身的弱势进行调整业务,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明确市场分类,确定服务标准。

(四)提升货物通关率

亚东天津公司的报检报关业务基本都外包给其他专业报关报检单位,从公司长久发展的目标来看,应该与目前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商定报关费、报检费、文件费、税费代垫费用等相关费用如何计算,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寻找较大规模的专业报关报检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简化单单传送程序,提高报关报检业务效率。

以上对策可以帮助亚东天津公司解决进出口货代业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更为广阔市场,全面增强公司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对同类的货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秀玲.国内货代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国外经验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23).

[2]程实.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06).

[3]张燕,汪志中.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国际商务,2011(03).

[4]王洋.基于我国中小国际货代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05).

[5]李秀华.新形势下我国货代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3(25).

[6]赵沪湘.国际海上货物理论与实务[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7]赵沪湘.国际陆路货运与多式联运理论与实务[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

第8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物流服务与管理。

二、入学要求与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年。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现代物流的运作流程,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流通加工、营销、信息处理等实务能力于一体的,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面向、职业能力分析与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一)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资格证书

(二)继续学习专业

根据专、本科专业目录,结合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际,本专业毕业学生继续学习专业可为:

专科:物流管理、商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

本科:物流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电子商务、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素质目标

1.有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和气质,爱岗敬业;

2.有较强的安全作业意识;

3.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具备学习新知识、适应新设备的潜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

2.初步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3.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入库和出库的基本作业程序;

5.掌握盘点作业的基本工作程序、内容、方法;

6.了解物流营销的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物流营销的各种方法;

7.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8.了解条形码技术知识、POS系统知识、RF技术知识。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分类、处理、的能力;

2.具有填制、识读、制作和修改运输单证和规范填写仓储作业各类单据的能力;

3.具有安排和监管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的能力;

4.具有根据配送计划进行分拣作业、配载作业、送货作业的能力;

5.具备商品验收、分拣货物、出货检查、货品包装等作业规范操作的能力;

6.熟练操作仓储作业的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并具有上述设备的养护知识与能力;

7.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

8.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合作协调和应急能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及进程安排

七、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一)职业素质要求

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2.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注重更新知识结构;

3.刻苦钻研业务,勇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4.善于结合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二)职业技能要求

1.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技术职务(非教师系列)任职资格或具备物流及相关专业(工种)技术三级以上等级证书;

2.具备通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的操作与应用能力;

3.具备组织物流及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能力;

4.公开发表过物流学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或参编专业教材。

(三)继续教育要求

1.定期参加所授课程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进修培训;

2.每学年参加带队指导顶岗实习或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在80学时以上;

3.定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理论;

4.定期参加市级、国家级或出国专业师资培训学习;

5.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或取得双学历、学位)。

八、实训(实验)条件

(一)实训室建设标准(见P103)

(二)实训室建设设备清单(参考)

1.全国物流技能比赛设备清单

2.仓储与配送实训室设备清单

3.货物运输实训室设备清单

4.国际货代实训室设备清单

5.快递业务实训室设备清单

九、编制说明

(一)编写依据

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二)公共课的开设说明

1.语文课程包括基础语文、应用文写作两大模块,前三个学期为“基础语文”,后两个学期为“应用文写作”。

2.数学由基础数学和经济数学基础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前三个学期为“基础数学”,后两个学期应结合专业需求增加为“经济数学基础”。

3.英语课程由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三个课程模块构成,前三个学期为“基础英语”,第四学期为“英语口语”,第五学期为“商务英语”。

4.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由“文字录入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两个课程模块构成,第一学期以“文字录入技术”为主,第二学期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为主。

(三)选修课开设的说明

1.限定选修课,由各学校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货物运输、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快递作业四个方向中选择开设。

2.任意选修课,可结合各学校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学生发展综合考虑加以确定。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供选择的任选课程列举如下:

(1)人文素养类:心理健康教育、美育基础知识、演讲与口才、文学作品赏析、音乐欣赏、书法、毕业生就业指导、文学名著欣赏、大学音乐鉴赏、数码摄影及欣赏、创业教育与实践、大众健美操等。

(2)专业技能类:公共关系、消费心理学、超级成功学、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条码技术与应用、供应链管理、特种货物运输、物流企业管理、物流统计、国际物流、回收物流及其他方向专业课程。

(3)社会实践类:市场调查、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参与短期企业生产实践、实训室综合训练。

(四)对于实训(习)项目的说明

1.课程阶段实训

即集中实训(见教学进程表“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室和实习场地,模拟现实企业的员工角色和环境,就某一单项或综合课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物流组织基础上,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流管理活动的分析。

2.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主要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同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学习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等,熟悉从业环境,参加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同时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

对于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学校要制订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目标、要求、实习内容和岗位,联系相关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商定实习指导老师,学生既要按指导老师和计划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也要遵守实习现场的规章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诚实谦恭、虚心学习。学校教务部门或相关系部应深入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

考核内容与要求: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分散实习单位鉴定。

(五)证书培训考核的说明

第9篇:国际物流贸易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现代物流的涵义和特征

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它主要指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逐步呈现出八个特征:反应灵敏化;服务外延化;流程规范化;系统最优化;手段先进化;网络体系化;运营市场化和信息电子化.

二、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

2.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政府和一些企业开始逐步推行一些优惠政策,开始注重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在传统物流基础上进行整合资源和服务延伸,不断跟进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向现代物流企业更变转型,逐步形成规模企业,现我国已有一批先进的现代物流企业得到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群体。

3.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4.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体制各自为政。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依然是分散的或者是多元式的管理方式,涉及到多个部门,这种方式导致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各自为政。最终导致物流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偏高,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合理统筹。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分布不均,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的设施建设跟不上现代物流发展进度,比如物流配送运输周转站建设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使集装箱“门到门”的多式联运未得到充分发展。

3.物流企业规模制约现代技术有效发挥。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和市场占有率低,规模、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信息化的精确管理,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企业大多选择以增加库存的方式来支撑市场需求,造成仓储费用及管理费用明显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4.第三方物流发展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提供服务的仅占19%,为成品销售物流提供服务的仅占18%。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不足、服务质量差、物流能力优势不足、信息系统竞争力不强等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

我国物流现存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已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1.找准立法出发点。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特征以及物流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我国物流立法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物流主体法;二是物流行为法;三是宏观调控法;四是社会保障法;五是物流标准法。

2.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物流现存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已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调研分析,并逐步完善,对已经不再适用的,及时清除;对不完善的,进行修订完善;对不健全的,进行制定,真正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大环境的、推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真正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在和谐法律氛围下有序发展。

3.统一物流执行标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如何适应国际物流发展要求形势更为严峻,制定和完善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必须,需要我们在大力推行和普及相关国际技术和服务标准的同时,制定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和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比如需要加强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贸易标准、电子认证标准等等标准的建设。

(二)规范竞争秩序,完善物流管理体制

协调的综合物流管理、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政企分明的主体结构、统一的国内市场是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国家,发展现代物流,更需要政府完善物流管理体制,规范竞争秩序。一是明确政府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二是推行流通领域政企分开。

(三)重视研究教育,完善物流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的竞争终归结于人才的竞争,物流人才包括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能从业人员。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研究教育是保证我国物流人才产出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二是优化物流类专业教育体系;三是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教育;四是重视继续教育。

(四)统筹规划,构筑全国范围内有效协作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

现代物流系统包含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七大要素,需要将七大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有效实现资源配置,构筑全国范围内高效的综合现代物流系统,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一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二是制定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和推进信息化进程;三是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积极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支持,营造良好第三方物流发展环境;二是发挥企业作用,从理念到实践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林玉喻.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初探[J].硕士论文,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