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作文难忘的一件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文章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出发,指出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作文现状;思维导图;相关建议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讲究语言逻辑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十分重要的模块。作文作为训练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巩固文化知识点的一个重要模块,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思维是写作的核心,不论是构建文章整体结构还是组织通篇文章的语言,都是思维在文中作用的体现,而思维导图就是用一定的树状结构呈现思维过程,培养思维技巧,锻炼思维能力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生作文训练适应了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需要,有助于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一种记叙方法,它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后,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确定的主题。作文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局限,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作存在很大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文偏题离题
在接触正式的作文写作之前,低年级学生写作练习模块主要是“看图写话”或者根据给定的主题对内容进行扩充。然而,接受正式作文训练后,特别是某些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语段提炼出中心思想后进行写作,由于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读懂题目中心思想存在难度,作文偏题离题现象时常发生。
(二)思维结构混乱
作文通常都有一定字数要求,特别是篇幅较长的作文,文章后半部分往往有拼凑字数的嫌疑,使得文章整体缺乏逻辑性。小学生构建作文整体结构具有随意性,很少进行系统性构思,导致写作更像是文字的堆积,此外,小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也是导致其作文思维结构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直接导致了语句不通顺,意思表达不明确,文章结构混乱。小学生写作特点使得作文训练本意得不到真正落实。
(三)内容空洞,缺乏感情
小学生对作文练习存在排除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课内知识巩固不牢、课外阅读积累不足,加之生活经验总结缺乏,使得大部分小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写作内容大都无病,没有融入真情实感。就算作文中偶有感人事例或者名言名句,但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通常以口导式的语句将写作资料拼凑在文章中,显得语句肤浅空洞。
(四)教师写作引导缺乏逻辑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读懂作文要求,提炼中心思想。但是,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日常写作练习时,通常是以直接告诉学生主题的方式进行写作,极少用思维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写作主题导入正轨,缺少锻炼学生自我提炼题干的训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写作主题准确性。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具有可行性,它既能给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带来很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语文作文相关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教案准备
教案准备在教学过程不可或缺,作文教案也不例外。运用思维导图准备作文教案具有优越性,它能缩短资料整理与运用所需的时间,提高教案质量。例如小学作文前言引导的主题为“愉快的假期”,教师可以将相关体现作文主题的语段用关键词标注,用分支结构的方式在教学环节开展,特别是PPT制作与展示,思维导图能够将教师思维分析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使用关键词来写教案,不仅能减少教案的篇幅,还能使得教案主次程度更加直观,方便教学。
(二)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技巧训练
小学生作文存在偏题离题、逻辑结构混乱、感情空洞等问题,教师要从根本上纠正或者改善作文问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技巧训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文主题的确定以及篇幅的展开都有一定技巧,都是思维的体现。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标注语段关键词,细细琢磨后确定主题,其次,细分出作文将要展开的事例或者分论点,最后,在文章主次明确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完善文章内容。例如,小学第十二册作文要求题目为《难忘的……》,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举例教学,通过《难忘的一件事》的导读,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对于这类题目的写作形式和内容,对整个题目有更加具体的把握,然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拓展,联系身边的实际经历,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对写作产生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了乐于观察生活,运用到写作当中,让写作成为体现生活的途径,运用想象,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快乐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开源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测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融入作文课后总结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在于课堂练习,课后总结同样重要,它能及时反馈学生作文问题,提醒学生重视并改正。教师利用作文课时间,将学生作文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列出。例如作文《愉快的假期》,将作文辑结构混乱这一共性问题作为主支,继而罗列出导致这一问题的不同原因作为分支,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导致的语言表达不明确,实例选取与主题不符等。这种课下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根号的把握写作课堂的重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作文互评,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决定,然后,成员合作总结作文问题并制作出思维导图,最后选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组别,进行奖励。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现为“作文地图”,它从作文主题和脉络展开两个方面促进小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基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比重较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将将直接影响我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掌握思维导图操作原理,在作文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关键词】作文;情感;激发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小学生的习作内容、范围都是在他们经历过的人和事中。孩子们的感情是丰富而纯真的,只要引导他们用真情实感来写,不愁写不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在指导传统命题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并没有急于审题,明确习作要求,选材列提纲,而是对学生说:“看到这个题目,老师的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两件事,你们想听吗?”“想!”原本一张张“苦瓜脸”来劲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又接着说:“一件事让我感动,一件事让我一想起就想笑。”(话音刚落,我的脸上已有了抑制不住的笑容。)这一下子,学生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迫不及待。然后,我给他们讲了第一件事: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天空飘着细雨,路面也湿漉漉的。儿子提着刚买的橘子走在我的前面。没想到,刚走到我们小区门口,装橘子的口袋突然烂了,橘子掉到地上到处滚。我立即停住了脚步,想看一看儿子该怎么办。儿子把一个个橘子捡起来抱在怀里,可是又能抱多少呢?抱在怀里的又掉了。这时,一个阿姨递给了儿子一个塑料口袋,这个阿姨长期在我们小区门口卖水果,没等儿子说完“谢谢”,她也帮着捡起了橘子……情感是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的,由于我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都被深深的打动了。当我要求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时,一只只手高高举起,争着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其中,一个特别胆小,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的女同学讲述了自己的一件事情:由于家住南坪,每天天不亮就要出门坐车。途中却要经过一段黑漆漆的巷子,每天都是妈妈护送自己。终于有一天,自己觉得不能再辛苦妈妈了,决定勇闯黑巷子,最终战胜了恐惧。虽然她在讲述时,我依然可以感觉到她心中还有那么一点点儿余悸,但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她的善良、纯真、勇敢,多好的作文材料,我带头鼓掌。听着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完全是他们的生活写照,老师还有必要去追问:“这事儿到底是难忘还是不难忘吗?”
这样的作文指导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诱发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所以,学生写起来通畅自如,语言质朴,感情纯朴,好词好句层出不穷,毫无平时写作文的那种“挤牙膏”的情形。
由此,我想到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求真实离不开真实的全的情感,指导小学生作文,只有融入浓浓的情感,才会让学生在你的面前畅所欲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学生的心扉是否向老师打开,取决于他对老师是否信任。作文是一门情意性学科,要写好作文,习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感情投入了,即使文笔差的学生也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章,而那些就会写的学生甚至愿意把涉及“隐私”的文章交给老师看。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关心爱护他们,尊重理解他们,倘能如此,他们就会用最诚挚的感情、最优美的文字回报给你。
我班有一名女生,平常一直都是郁郁寡欢,似乎天生与笑无缘,作文也写得很一般。后来,在《我的家》一文中,她吐露了心声:在我3岁时,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跟了爸爸。我却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一起幸福地走在大街上。可是,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这个愿望却离我越来越远……我10岁时,爸爸单位不景气,我又跟了妈妈。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可怜,就像那皮球似的被父母踢过来踢过去……文章质朴感人,看得我,眼泪直打转儿。随后拿起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的经历令人潸然泪下。父母由不得自己选择,但命运却由自己把握。你才10岁不能总生活在阴影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希望你能坚强些,快乐些!老师、同学和你的父母都真心期盼见到你那灿烂的笑脸!后来,我发现她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下课时也爱和同学们说话了。一天,我收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一张人物画像,上面写着“谢谢你,老师!”后来,她在《我战胜了××》半命题作文时,内容就是写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面对现实,战胜了自己的事。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她的语文居然考了全班第一。此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快慰与责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怎样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呢?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抱七彩生活――因为只有打开生活通道,引进源头活水,学生才能快快乐乐写作文!
一、“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多感官参与
叶圣陶在《论作文》中指出:“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受,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说。”可以说,这“两个倾向”,正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本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尤其要引导“鸣发内心的感兴”为重,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视作文为苦事。如在教学《秋天的树叶》这篇作文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在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树林中进行切身的感受。有的学生认真端详着手掌般的枫叶、蒲扇似得银杏叶,有的学生小心地抚摸着光溜溜的冬青叶,还有的学生深深地嗅着清香扑鼻的枣树叶,甚至有同学慢慢地咀嚼着卵形的榆树叶,满脸陶醉,仿佛回味无穷一样……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切身的体验感知到事物的各种特点,在交流中、在习作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秋天的树叶”。当然,不一定是老师组织的活动才是写作的素材,学生自己参加的各种有益的活动都是写作的源泉。如他们玩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木头救人、老鼠偷油等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丰富了,他们写起作文来当然就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了,精彩的习作自然也就有了。
二、“横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挖掘
我们的家乡被誉为“金丝小枣之乡”,指导学生“想对远方的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一文时,我们开展了“走进枣乡”系列活动,多角度地组织学生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感受,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积累了写作素材。
1.赏枣摘枣活动
学生来到枣园,立即被一片一片苍翠如玉的枣林所吸引。那满树的小灯笼晶莹剔透,蜡烛红的玛瑙也雕琢不出这满树的鲜亮娇艳,这些元气充沛的血色原浆本就汇聚了天地的灵气与精华!孩子们惊叹不已之后,又饶有兴趣地与农人交流,然后学着别人的样子小心地采摘着……
2.制枣品枣活动
摘完枣走进晒场,在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进行挑选、划缝、洗枣、煮枣、糖渍、烘焙、压扁、干焙等,一只只小手在青白相间的小枣中拨捡着,小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蜜枣,我知道那份甜蜜不仅写在脸上,更深深地印在心里……
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增添了才干、丰富了体验,更多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情感。作文时,学生有话可说,水到渠成,于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读到了不同的“秋到枣乡”!
三、“我的地盘我做主”――多种形式表达
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教学时我们允许用多样化、多个性特色的训练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如调查报告式:到生态园区去进行生态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和实施建议,“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言”。
再如诗歌抒发式:当学生情意浓厚、诗意盎然时,巧妙引导让学生自由抒发。面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的思绪如春风/吹起内心圈圈涟漪……
还有导游解说式:关注家乡建设,组织学生通过实地游览、查阅资料等试写导游词,开展“争当小导游”活动。
当然,还可以运用体验日记、观察记录式、游览感受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使每个学生都能调用自己的“体验仓库”中的相关素材,用心灵描绘多姿多彩的画卷,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此外,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学出门道,而作文又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作业,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孩子们必然感到困难。所以,为解除学生“无米之炊”的困境,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
提供大量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让学生诵读体悟,久而久之,才能言之成文――作文要有文采。
关键词:快乐作文;心灵;方法;教学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小学生对于作文具有较强的惧怕心理。大部分小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信心进行培养,让小学生乐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快乐感,让小学生认识到写作的趣味性,使小学生自主地开展作文学习。
一、深入观察生活,引领小学生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教育家所说,生活是泉源,而文章是溪水。多彩丰富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当小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才会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才会找到写作的动力。当代小学生缺少写作学习的快乐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在他们的脑海里,生活就只有上学与放学,再没有其他的东西。要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引领小学生进行快乐作文学习,我们就要将小学生培养成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他们深入观察生活。
受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要引领小学生快乐学习,教
师需要选择一些较为形象且色彩缤纷的事物让小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以“我离不开的一样东西”作为写作题目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室内的事物进行观察,像黑板、粉笔、书本、练习册、书包、铅笔等,并想一想平时自己都用这些东西做什么。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进行观察,观察自己房间中的台灯、床、写字台、电脑等,思考自己对哪样东西的依赖性最大,与这件东西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观察练习,小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会逐渐形成。当小学生具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他们会发现生活的美,发现更多值得用文字记录的东西,其语文写作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写作的快乐感也会自然形成。
二、积累写作材料,引领小学生快乐作文
写作的灵感是突然产生的,但写作行为并不是即兴的。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在平时多积累,才能让写作过程更加顺畅。可想而知,小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根本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肯定不会有写作的快乐感的。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一次写作,了解小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具体的语言能力、思想成熟度。加强写作材料的积累,是提高小学生写作乐趣的重要一步。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扩展自己的视野,不要将学生的写作积累限制在像《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样的书目中,而是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尽可能多地接受不同的文学体裁,接触更多的写作
风格。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小学生时间进行写作准备,
而不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逼迫小学生完成写作练习。例如,在以“最难忘的一件事”作为题目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将写作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积累材料。教师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搜集一些写作思维。当学生觉得自己有东西可写了,再下笔去写作文,会更加顺利地完成写作。通过有效的写作素材积累,小学生会慢慢发现写作是一个简单且自然的事情。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小学生会更用心地去学习写作,去积累素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充分激励评价,引领小学生快乐作文
学生的努力,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的激励会让小学生找到作文学习的快乐感与成就感。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且能够主动自觉地去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写作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激励。对于仔细观察生活、内容具有优点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对于可以利用修辞与优美语言表达个人情感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在课堂中,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节选一段进行阅读,并进行表扬,会让学生的小小虚荣心得到满足,能给予学生强大的习作学习动力,享受写作的快乐。当代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勇于表达。
比如,在以“我最爱的动物”作为写作题目的练习中,一位学生写到“海豚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它们勇敢、善良,是海洋中的维纳斯,是人类的守护者。”面对学生恰当的比喻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你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你对海豚的喜爱,用了恰当的修辞,非常好!”接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会努力做得更好。而其他学生会向这位学生学习,积极成为下一个被表扬的人。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会爱上作文学习。
综上所述,学习快乐感是推动小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的重要元素。教师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小学生走入写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会加强学生的写作学习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正面评价,学生会认识到写作的精彩。当小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教师也就成功地利用快乐作文叩开了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