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林业技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技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技师论文

第1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造林工程;问题;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的林业造林工程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林业造林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扎实的控制好造林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确造林工程取得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造林质量,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林业造林规划不合理。由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需求量较大,在经济利益的趋使下森林的生态功能发挥得不明显,直接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要想维持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做好林业规划,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对森林环境和森林生态进行保护。防止因不合理地使用森林资源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2栽培方法不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使造林地提早郁闭成林,造林初植密度一直偏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间伐审批、工作安排不当、投入大于收入等原因,不能合理及时间伐,致使林分过密、林木生长和林分卫生状况差。同时,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隐患较大,增加管护难度。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造林初植密度既能提高造林质量,又能减少投入,提高效益。

1.3种苗培育质量不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最基本的因素就是种苗的培育上出现了问题,种苗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成型后林木的好坏。在壮苗培育方面,地市级范围基本上没有系统化的苗圃,往往是依山、依田而建的临时场所,加上技术管理跟不上,管理不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林业造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成活率下降、病虫害增多等严重后果。

1.4管理人员技术不高。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林地的锄草、施肥、抚育间伐、病虫害防治、防牲畜破坏和自然灾害等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才能保障。但我国的造林事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处于边缘行业,植树造林的主体是广大山区群众和临时性的工作人员,人员素质普遍达不到造林工作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工作技能及意识。影响林业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是林业科技人才不稳定,尤其是基层林业生产第一线科技人才非常缺乏,造成林业科技普及率较低,林业的科技含量不高。

二、提高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措施

2.1科学合理做好林业造林规划。随着林业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要求也相对严格,非常注重林业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要遵循林业工程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分析和研究整个区域的林业工程的情况下,进行分类指导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大力建设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做好林业造林工程规划,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生态作用规划,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其次是要做好美化环境、综合治理、丰富人的生活以及保持生态的平衡和稳定等。其次,应丰富造林树种的种类。随着林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林业建设应扩大树种选择范围,增加各树种之间的协调和搭配,保证树木的丰富性。最后,对于造林工程中存在的森林病虫害、火灾、环境危害和牲畜伤害等现象,应采取丰富的防护手段,做好生物防治、生态隔离等,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造林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增加企业建设的效益。

2.2实施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坚持科学栽植、精心管护的原则,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根据经营目的、树木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合理确定造林的初植密度。因此在造林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立地条件,合理制定和落实栽植密度,把好栽植前后的各项质量关,切实抓好整地工作,适时选择栽种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小地形情况,尽量提前造林,严格执行各项造林技术规程,改进栽植工具,保证栽植质量。造林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适时科学地进行松土、锄草、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间伐等抚育工作,及时进行机械和人工营林、抚育管护作业,以及综合性的保护、监测和管理等,以减轻病虫和其它灾害所带来的风险。

2.3完善更新造林技术。在林业造林工程中,通常应用到的造林更新技术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播种造林法。其主要是直接将种子进行播种,以此来达到造林的目的。播种造林的方法适合在较大面积的林区使用,而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利用播种造林法时对于林区土壤的要求很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养分和充足的自然条件,而且造林后的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所以播种造林法一般在土壤条件较好且自然灾害发生率较低的地区应用。第二是植苗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完整的苗木移植到林区,在林地进行造林。利用植苗造林法对于自然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对于种植的方法却十分注重,必须要保证苗木生长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苗木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这也是当前应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第三是分殖造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自身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枝干等作为造林材料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节省育种育苗的时间,成活率也相对较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林地的自然环境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甚至可能会造成林木本身的损害,所以在应用时通常较为谨慎。

2.4提高造林人员管理能力。造林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各项工作的开展、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都是由一线人员完成的,其素质及技能的高低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林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一线造林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要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掌握现代林业科技知识的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林业科技队伍,增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其次,林业院校要主动适应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将现代教育理念和高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林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其三,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大力推广林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只有使更多的人掌握了先进的林业技术,科技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广大农民才能从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其四,加强管理人员学习交流,定期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林业工程单位也可以邀请林业专家在本单位进行专业知识讲座。不仅可以将人才请进来组织学习,也可以将本单位的人才派出去,向其他优秀的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各个管理层的员工在能力上不断提升,技术上不断加强,管理理念更加先进,更好的组织及指导本单位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林业具有多种功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被赋予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被赋予首要地位,林业造林工程也日益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根据林业工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以促进林业工程的正常运转及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现有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生产与经营方式、学习与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改革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上实现改革。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一)统计观念的改革

新经济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统计观念的束缚,以新的理念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观。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有哪些改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统计服务对象的改革

企业统计是为谁统计呢?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是以苏联的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带部分始终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其服务对象是政府。计划经济时期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官方统计把企业统计作为自身的基础,以一套表的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的层层上报的统计模式,服务的主体都是政府。服务的目标都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不同层次的统计资料,为政府提供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统计服务对象始终是政府,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一直是为政府统计的。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地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下,这种并存则表现出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其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新经济下,由于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的统计主体不同和统计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作为官方统计行为,在搜集企业信息时,应尽快摆脱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统计力量以及依靠民间的统计机构力量,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和科学的估算方法,以获取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其统计行为直接对政府负责。并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统计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质量。作为企业统计行为,应摆脱官方统计的束缚,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统计行为只对本企业负责,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具体包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合作者、供应商和客户等。

2、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

企业统计什么呢?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对劳动成果的核算、劳动要素投入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缺少必要的认识。在新经济环境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和企业息息相关,使企业竞争日起全球化、白热化。高科技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适应新经济的时代要求,满足新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带有规律性;有的是偶然的,带有随机性;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硬环境,可以定量分析,有的是软环境,不可定量分析。新经济使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高科技下的信息化、网络化及知识经济又使全球性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外部环境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3、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统计呢?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改革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广泛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

(1)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仅仅依靠全面调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应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因此,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由传统的纸载逐步转变为磁载和光载,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二是网上信息交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渠道。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如开发功能性强的互联网调查方案,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3)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应该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电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大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统计工作链,极大提高统计效率。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4、统计信息源的改革

由于我国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统计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企业统计单兵作战,造成了很多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企业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统计机构来获得,企业内部统计机构主要完成内部信息的采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外部信息采集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企业内部统计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开辟其它的信息源,充分利用统计市场的资源,比如利用民间的调查公司、利用高校的统计力量、利用政府的调查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收集各种渠道的二手数据,充分扩展信息渠道,使企业统计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统计网络平台,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信息调查网页,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便于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

统计观念改革实质就是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这三个基本观念的改革,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观念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改革,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二)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新经济不仅促使人们的统计观念变革,同时也对统计制度、统计体制改革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新经济要求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以解放统计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管理为宗旨,建立健全现代化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全面满足现代化企业统计的需要。

1、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我国企业统计制度改革历程来看,明显地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把企业统计只理解为统计报表制度下的企业统计,对现代企业统计的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即使有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现实统计制度的束缚,未能使企业统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的统计制度是两种统计行为并存,即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并行于企业中,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现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使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以满足官方统计报表为主,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不足。因此,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漠视企业统计,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统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报表上报任务,将其视作工作中的负担。因此,以应付的心态对待企业统计,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二是过分“重视”企业统计,由于企业统计是上报数据,企业领导特别是国企领导将统计数据视作政绩,以权定数、虚报瞒报,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两种统计行为并存的统计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发挥,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工作受到干扰。因此,现代企业统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我需要的信息型统计。而政府在搜集微观统计信息时,对待大型企业宜采用垂直在地统计方式,对待中小企业则利用民间独立统计机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统计信息。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证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企业统计从统计报表制度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行企业统计体制在较大的程度上还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对企业实行统计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能。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无权干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统计理论改革

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结论性的总结和简单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推断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改革应该以统计理论改革为先行,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是:

1、具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际统计惯例。

5、具有现代统计改革意识。

6、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2003年3期.

3、张彦伟.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1998年4期.

4、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第3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公路水毁原因防治措施

TheAnalysisofWaterDamageReasonandPreventionMeasure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

XuMingfeng(GeneralStationofForestryRoadMaintenanceofFujianProvince)

Abstract:Thispaperisaboutthepositionandfanctioninthesociety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analyingthewaterdamagereasonofforestyroadfromlowcongenitalstandarddesing,somepreventionandcuremeasureareadvancedinoveralltechnologicaltransformsoastoencouragetoraiseamewlevelinfrightingcalamitiesabilityofforestryroadofFujianProvinceKeywords:forestryroadthereasonofwaterdamagepreventionmeasure

1、林业公路的地位作用福建省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在大规模开发闽西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在林区道路建设,建成林区道路12969公里,其中专业养护等级公路3688公里(基本上是泥结碎石路面),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四个地市30个县市,勾通了142个乡镇,676个村的社会交通运输。林业公路不仅为林业运材服务,还大量地为社会运输服务,起到了勾通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质交流,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分析保证林业公路的畅通对我省的林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林业公路而言,妨碍车辆畅通的主要原因是水毁,水毁是林业道路的一大病害,轻者冲刷水沟、路面,降低林业公路的使用效益,重者冲毁桥涵、路基,阻断木材线路的正常运输,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历年来全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林业公路自身条件约束。

2.1.1林业公路设计标准大部分采用乙类地区三级线标准(相当地方道路四级标准)设计的,对线路的平面、纵坡、路面、桥涵等标准的要求较低。特别是为降低成本和方便木材生产,一般通过溪流时线位都比较低,有些地段压缩河道,设计时没有考虑道路汇水面积内木材采伐后,植被的调节作用减少,暴雨时道路汇水面积内大部份雨水流入溪河中,造成溪流洪水暴涨,超过设计流量、流速,直接冲刷路面,毁坏桥梁、涵洞、路基等人工构造物。而且,林业公路一般在沿河段采取半填半挖横断面设计,当河溪暴涨时,沿河路段受淘刷,半填挖的填方部分极容易冲坍。

2.1.2林业公路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资金与投入,对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必要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特别是溪流的疏导设施往往被忽视。

2.1.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昌盛,社会商品运输量日趋增加,公路社会化现象严重,大吨位车辆增多,对公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林三线路面强度不够,难以适应要求,造成破坏现象特别严重,路基路面在雨季经常出现翻浆、压跨等现象。

2.2林业公路养护不善。

在养护中对排水重视不够,不注意横向排水,泥结碎石路面渗透率低,雨季极易形成路面径流,路面冲刷的泥砂淤塞涵洞、边沟或者积水横溢路面,以致冲走整段路面,进而冲毁路基和人工构造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养护人员对道路的人工构造物检查不够,一部分被水冲刷的涵洞、挡墙、桥梁等构造物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再次洪水来临时冲毁涵洞挡墙等。

2.3气候的因素也是造成道路发生水毁的重要原因。

我省地处南方多雨地带,路基路面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行车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公路翻浆等水害,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降雨量是全年的50-60%,当线路中存在设计、施工问题或养护等人为因素时均会引起水毁发生,或是降雨形成的洪水量超过设计流量时也会造成水毁的发生,而泥结碎石路面更是极易受山洪、暴雨冲刷而成坑槽、冲沟。

3、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针对林业公路绪多的水毁原因,应加强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林业公路水毁防治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林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技术措施,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灾能力提高30%,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20%以下。

3.1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抗灾能力。

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通过技术改造将泥结碎石路面改造为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按建养并重、强化管理的方针,要通过养护,有计划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将老林业三级线扩养为交通部四级山岭重丘区单车道,路面由3.0m扩养成3.5m,以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达到保畅通目的。

3.2完善公路排水系统,增加公路抗灾能力。

完善林区公路的排水设施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路基边坡面的防护、沿河路段的冲刷防护与加固措施。

搞好横向排水,在陡坡地段每隔20m左右,在路肩两侧错位斜挖碎石填铺的截水明槽、或有计划的改造成硬路肩,以利渲泄并减缓流水冲刷。要增加排水设施的设置,一般300-500m设置一涵洞为宜,同时实地适当加深加宽傍山水沟,既搞好排水,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观。同时在汇水面积较大的边坡,为了拦截边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迳流,防止山坡漫流危害公路,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要在路基边坡上方设置排水沟与截水沟及与之相应的急流槽,总之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才能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陡缓和溪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边坡的滑坍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迎水段为了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边坡和坡脚,应根据水深、流速,采用挡水(土)墙、护岸等防护设施,并综合考虑改变流向、改善流态、消除或减缓水流对路堤直接破坏作用而设置丁坝、顺坝等的导流构造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由于沿线岩层土质不稳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护坡。

在公路沿线边坡大力造林绿化。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对水毁防治起一定作用。

3.3查清隐患,全面养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毁防治工作。

全面养护,旨在对林业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要对现有公路抗洪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工作,确定所管养的危险路段,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分步治理实施计划。道班每日养护做到灾情及时发现及早抢修,加强路况检查,特别重视对公路排水设施及其防护工程安全质量检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设施有无损坏。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是否顺畅。桥涵是否淤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有否裂缝并及时维护完好。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取土炸石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林业公路泥结碎石路面的特点,关键要做到:A.养路取土炸石在指定地点进行,施工完成后及时清干净坡脚边沟余泥,修顺边坡,取走松动石快;B.溜木地段尽量挖天沟;C.对沿溪线的林区公路还要在雨季前后对河道冲刷情况进行检查,应检查桥址上下游有无导致河床冲刷因素(采砂、挖土等),检查桥址上下游河岸的变化,并适当采取措施以免溪洪水淘刷河岸,引起河道变迁,直接威胁桥涵锥坡及桥头引道的安全。

第4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营业税;建筑;增值税;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渐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步伐不断加快。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一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对建筑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几项建筑业的准备措施,并对其利弊问题进行分析,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解析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所面临的问题

(一)资质借用难题。我国当前的许多建筑集团成员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够充足、竞争力较弱,一般都是由母公司利用其较高的资质对外进行统一招标,一旦中标,签订合同后就由成员企业进行工作,负责施工,母公司会根据时间及施工进度向建设单位进行验工计价,最后由建设单位统一代扣代缴营业税等。成员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会根据施工情况向母公司办理验工计价,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的税金转给成员企业。

(二)确定纳税地点问题。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大环境下,确定纳税地点问题对于建筑业也是十分棘手的,涉及到在项目所在地缴纳或者在注册地缴纳。如果在项目所在地缴纳,建筑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较大,但是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确实项目部,由于项目部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就导致增值税抵扣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果在注册地缴纳,项目所在地的分散性和临时性使得企业法人主体在取得发票、认证发票时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大大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

二、解析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一)产品造价受到影响。对于建筑业而言,营业税是价内税,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建筑工程造价都是涵盖营业税的价格,举个例子,一百万元的工程价款收入,其中不包括税造价为九十五万元,税金及附加的为五万元,目前的建筑业造价中税金取费系数就定为5/95=5.20%;而更改后的增值税为价外税,这是消费者来承担的部分,还有这壹佰万元的工程价款,这一百万中不包含税造价,与原先的营业税相比,其造价工程就被完成改变了。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对建筑单位的招标概预算编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导致施工图预算编制及施工预算等发生不小的变化。综上所述,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会对国家招标、投标体系、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及建筑市场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也会导致建筑业造价的变化。

(二)财务指标受到影响。1、对建筑企业账面资产数量的影响。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建筑企业购买材料或者评估固定资产等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些专用的增值税发票上都明确的标注有税额,这一部分税额是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并不作为资产进入建筑企业的账面,这样的改变就会导致建筑企业因购买材料、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之前的入账价值少很多。2、对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通过上面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会对企业账面资产数量产生影响的论述,不难看出,如果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税负基本持平的话,那么在企业负债总额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必然将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3、对建筑企业收入的影响。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建筑企业的收入由价内税改为了价外税,数据显示,如果目前的定价体系保持不变,那么建筑企业的收入将会下降百分之十,这主要是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所引起的。

三、面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应采取的措施

(一)思想上做好准备。国家有关部门在二零一一年便颁布了条例,其中规定建筑业和运输业一起,使用百分之十一的税率,该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建筑业使用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用销项税-进项税=缴税额,这一系列的规定表明一直以来存在的行业微利和进项税不能按照理论上的取得发票,并且这一连串的扣除困难问题会一直存在。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要无条件的接受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变化。

(二)对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由于建筑业进行多种经营,其不同的业务使用的税率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就应该重新对业务进行整理。这主要是因为相关规定提出纳税人如果兼有不同税率或者是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或者应税服务的应该分别对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进行核算。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对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很有可能因为核算不足而被要求缴纳高税率的税款,这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建筑企业在对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时一定要注意分清兼营和混合经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企业税收征收的风险。

(三)优化队伍,对人才进行增值税知识培训。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很多建筑企业都这一方面的知识都处于缺失状态,这就要要求建筑企业要快速优化队伍,注意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建筑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早在企业内部对人才进行增值税知识的培训。在企业内部以部门为单位来看,增值税链条的完成仅仅依靠财政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其他部门如采购、销售、施工等部门都应该了解、学习一些增值税的知识,对增值税链条的原理有充分的理解,只有这样,在建筑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这也是决定建筑企业能否顺利通过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一巨大挑战的关键因素。

四、小结

通过对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在建筑企业内进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改革是大势所趋,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面对这一考验,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一改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桂花.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3(26)

[2]徐岗.“营改增”全国试点政策下多元化发电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业.2013(21)

第5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微地形雨水收集 土壤流失 植物配置

Abstract: the Olympic forest park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of the use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research, access to relevant materials, the artificial concave terrain and natural concave terrain observation of the plants, from the growth status and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are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work provides the basis. Through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collecting samples related parameters, and Beijing over the rainfall condition, theorizes slope, slope length related function curve, and with the actual measurement, calculation of slope long scatterplot compared to the terrai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sign to provide the basis.

Keywords: tiny terrain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soil loss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背景

目前有效的雨水利用措施可概括为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水渗透利用。雨水集蓄利用需要结合配套设施,施工运行成本较高;相对而言,雨水渗透利用在园林绿地中应用几乎不需要任何特殊设施就即可有效利用雨水,且施工简便,方法经济实用。雨水渗透利用方法在园林绿地中主要概括为:下凹绿地、 渗水水井、 渗水边沟、 坡地蓄水沟、 树皮覆盖、 渗透性铺装。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雨水利用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与园林绿地之间的供需矛盾,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兼有减缓洪涝灾害、补充地下水、控制径流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重意义。但在我国的公园绿地中,通过改变地形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的实例较少,只有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大范围的应用,更多的公园绿地仍使用地下管道进行灌溉和排水。与之相比,通过低洼绿地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可代替部分管道的作用,且绿地中收集的雨水污染性小,可用于植物灌溉和蒸腾,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实现了生态效益。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的基本方向为,通过调查北京市公园绿地(以奥体森林公园为例)的地表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统,并且结合北京当地的土壤、植被、降水量等条件,整理出一套适合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公园雨水利用工程的指导性建议。主要研究内容为:1)北京市年降雨量及降雨频率2)汇水区与整个绿地的比例、汇水区位置、深度、坡度3)该汇水区及平地的土壤性质4)适合的植物。

1、地形研究(包括北京市年降雨量及降雨频率;汇水区大小、位置、深度、坡度;该汇水区及平地的土壤性质等)

坡度、坡长因子(LS)的研究主要通过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以及收集到的实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LS实际数据与LS理论数据的关系,以得出修正依据。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A=RKLSCP

A――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a)

1、R――年平均降雨侵蚀力指标(t/hm2)

R= Pi――月降雨量(mm)

2、K――土壤可侵蚀因子

3、LS――地形因子(坡度、坡长)

LS=0.08λ0.35α0.6λ――坡长,m;α――百分比坡度

4、C――地表植被覆盖因子

5、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各参数实际计算,以2010年为例。

1.1降雨侵蚀因子R值计算:

2010年总降雨量为533.8mm

R= =―1.5527×12+0.1792×533.8=77.025(t/hm2)

1.2 土壤可侵蚀因子K值估算:

根据土层K表、北京地区土层含量以及相关论文的引用采用K值为0.25的估算值。1.3植被覆盖因子C值估算:

根据调查植被类型以及覆盖率,查表估算得植被覆盖因子C值约为0.085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值:因自然坡地没有采取人工水土保持措施,所以P值取1。

由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A=RKLSCP

得 LS=A/RKCP=10/77.025×0.25×0.085×1=6.1

又由于LS=0.08λ0.35α0.6,所以 0.08λ0.35α0.6=6.1

1.4允许土壤侵蚀量临界点LS函数关系

依据土壤侵蚀临界点坡度、坡长等数据得2010年和1956年强降雨年份的土壤侵蚀临界点LS函数关系图像

1.5绘制实际调查的A、B、C样地LS数据散点并与理论函数叠加

1.6调查样地LS现状分析:

根据叠加图像可以看出散点大多分布在两条函数曲线之间,说明调查样地地形在2010年小降雨强度下大部分地区不会出现水土流失,但在1956年大降雨强度下会出现大范围水土流失,高出2010年LS函数曲线的点理论上在小降雨强度下即会产生水土流失,实际观察也证实了理论函数的猜想。在较大降雨强度下,临近2010年函数曲线的点附近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根据叠加图像,可以按照雨洪防范要求设计能抵抗20年一遇暴雨到100年一遇暴雨不同要求的地形。

2、微地形植物配置研究

奥体公园为自然式规划,竖向设计丰富,故可将草坪与微地形进行结合,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并引导雨水流向,在丰水期达到降低园路地表径流和灌溉植物的双重目的。草坪中配置植物主要通过树种的选择和搭配,形成乔、灌、草多层次,立体混交的人工植物种植群落,打破草坪单一,呆板的色调和格局,提高草坪整体的生态效益。

2.1 植物选择原则:

以乡土植物为主,并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选取既耐水湿又耐干旱的树种,并且树木自身需水高峰期和北京地区降雨高峰期相符合;

2、 植物有较强的生长势和成枝力,固土能力强,起到减缓雨水冲刷的作用;

3、 年生长周期长并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主要考虑冬季景观的丰富化;

4、 多选择阳性或中生偏阳性树种。

2.2草坪草的选择

冷季型:夏季以高羊茅为主打材料,可配合黑麦草提高其建坪速度。

暖季型:在杂草较多的地方大量使用野牛草。

2.3乔灌木的树种选择:

耐水湿的树种:如桑树、紫穗槐、旱柳、垂柳、洋白蜡、丝绵木、杜梨、紫藤、枫杨等

既耐干旱又耐水湿的树种:构树、枣树、柽柳、木贼麻黄、侧柏、圆柏等

中性偏阳的树种:榆、朴、樱花、碧桃、山桃、月季、木槿、石榴、黄刺玫、榆叶梅;

中性稍耐荫的树种:圆柏、槐、七叶树、太平花、丁香、黄花茶镳子、红瑞木、锦带花;

2.4配植形式

1)孤植:园林绿地中孤植树常作为大草坪的构图中心,是草坪的主景,成为游人游赏的视觉中心。孤植树体现个体美,树姿挺拔,优美,色彩鲜明,体型较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可使用雪松、银杏、垂柳、栾树等,周围留出一定视距供游人游赏。

2)群植:采用侧柏、圆柏等作背景;采用紫叶李、鸡爪槭、红枫、大叶黄杨、樱花、女贞和紫叶小檗、棣棠等树丛做空间的分隔。

3)草坪:草坪种植周期短、见效快,但养护成本较高,因此将草坪和微地形进行结合,使雨水收集和植物灌溉相结合是今后公园草坪建植的新探索模式。

三、结论

在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对天然雨水进行有效的二次利用,即降低经济支出,又提高生态效益,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通过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实际调查,结合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得出在北京地区一定降雨强度下,园林绿地中微地形较适宜的坡度范围,对地形的改造和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人工凹地形和自然凹地形植物种植的观察,从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方面给出初步评价和建议,为改造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克雷格・S・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著湿地与景观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2 张丽 田富强著城市人工水体的水资源效应与利用 科学出版社 2008

3王淑芬 杨乐 白伟岚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雨水花园建造探析 2009

4王沛永著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2004

5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第3期 2008

6因循自然的景观规划――从发达国家的水域空间规划看城市景观的新需求

第6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渔业工程;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9-02

随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强调科技创新与工程背景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的重点。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招生政策、培养方案、指导教师和学位论文等四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北京林业大学提出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校企创办联合实验室等的联动机制;广东海洋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双师型导师制及培养课题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连海洋大学201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自2012年开始招生,截至目前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渔业工程特色、面向工程应用需求,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一、构建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强化渔业工程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意识。立足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较完备的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的创新与实践培养体系和实践成效考核方式,强调考核过程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导师、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为主体。同时,还强化对学生实践意识的教育,有效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环节的热情。

2.构建完善的多形式创新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渔业工程背景,明确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环节主要采用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的多种方式。根据其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践计划,明确要求研究生在实践基地通过在岗或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承担或参与如实际问题调研、应用课题研究、案例编制与分析、实践观摩等实务性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对实践考核实行分级管理:由学校的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负责向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及负责组织实践成效考核;学院与研究生实践基地所在单位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状况。

3.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创新与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通过加大创新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增加校内已有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利用率。同时,借助大连海洋大学的渔业装备机械学科优势,加强渔业工程背景下企业实践与教师科研的相互融合,并依托相关的,如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设施渔业生产过程与装备工程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等多种专业及大型综合实验室等,加大校内渔业工程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范围,并发挥相关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吸引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及任务,明确创新与实践具体内容,加强其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工程背景师资建设。注重“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结合大连海洋大学规定40岁以下教师晋升技术职务岗位时,需完成在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特定要求,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质,并优先担任研究生实践教学。同时,学位授权点还鼓励教师通过工程技能培训或与相关农业工程、渔业装备工程等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工程锻炼机会。对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则强调应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力争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二、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1.确定具有渔业工程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渔业企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渔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解决渔业动力和机械工程、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渔业工程管理等解决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特色。课程设置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中课程涵盖学位公共课8学分,学位专业课6.5学分,专业实践和学术规范的必修环节分。选修课中涵盖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5学分。另外,培养方案还对必修环节中实践要求的4种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基础知识分别包括工学学科基础课(包括应用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机械强度分析技术、渔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渔业信息技术等)和人文管理学科基础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生产管理学、渔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渔业设施与环境工程、高等农业工程学、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装备(侧重海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冷冻冷藏节能技术(侧重海产品冷藏及保鲜技术以及船舶制冷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特色课;工程实践课及实践环节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3.明确研究内容,突出培养方向。在渔业装备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装备、渔业机械化生产与过程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性能优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近海和陆地集约化水产养殖机械、设施、装备及自动化技术;渔获物加工、贮藏及运输装备;水产饵料加工工艺及成形设备及精准捕捞采收机械装备等方向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能源环境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侧重海产品冷藏保鲜及节能技术)等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环境调控、生态修复、环境工程优化设计、渔业生产领域的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热泵调温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在渔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生物环境及其环境因子的信息智能化测量技术、评价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等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渔业企业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生物生产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4.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渔业工程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丰富。校外导师的任职挝痪要求来自涉水涉海、具有海洋渔业工程特色的企业实践一线。在工程实践中,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的实践基地为每名研究生安排了行业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在研究生实践期间,校外导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考核出勤及完成情况,实践结束后在实践考核表中填写评语并对其实践工作评分。实践地点亦可在校外导师工作地或校外导师合作企业进行。截止目前从实践成效结果来看,学生能够完成实践任务,且执行情况良好。

三、小结

修订后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体系立足学校涉海涉水的渔业工程特色背景,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经过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红玲.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

第7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物学 实践活动 能力

一、社会实践活动创设的思路

1.找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切入点,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把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现实生活中、农业生产中的问题相结合,找准切入点,突出主题,才能真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保证社会实践的质量。

如我校旁边的桥下村菜场已具规模,菜场内很多人都有卖香菇等食用菌,可以让学生在周末通过到菜场进行实地的调查和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了解香菇的结构、营养价值及生殖情况,并使学生对其抽象了解转化为具体认识,制定了“食用菌的了解与栽培”实践活动个案,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让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食用菌知识,步出课堂,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且巩固了课本第二册“真菌”这一节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做适当的知识迁移和能力延伸,如了解食用菌的结构、生殖等,并调查常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栽培技术,学会人工栽培食用菌等。此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呆板、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然、认识自然。

2.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基地。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社会实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更多的实践共建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永康市是中国的五金之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我们学校所处的龙山镇提炼铝的厂家很多。在以前,除正规的再生铝企业之外,许多企业没有环保设备,有的虽然建有简易的环保设备,但形同虚设。尤其是一些规模小的企业,根本不具备建设环保设备的能力,再生铝企业“小、多、散”,且集中度低;废金属拆解和冶炼加工条件差,污染了环境;“家家炼铝,户户冒烟”就是对我们这边熔炼铝小企业密集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有关部门对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整治过后,比以前好了很多,基本上不合格的厂家都被禁停产了,但现在还有少数的再生铝企业采取了“白天停产、夜里生产”的办法,以掩饰污染问题。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浮渣,在整个炒灰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对我校和周围的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一情况,让学生制定“调查学校周围炼铝企业的污染情况”实践活动方案,使学生了解提炼铝的技术、金属提炼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等,巩固课本第五册中常见的材料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本着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分析、观察的能力。学生热衷于独立思考,社会实践为此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应调动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实践中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任务,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创设思路,制定了“花卉的栽培及花的结构的观察”等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建立一个小植物园,让学生独立种上花卉,在此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独立的观察植物的繁殖过程和各种现象,动手实践扦插、嫁接、分根、压条等技术,在开花季节观察花的结构,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其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4.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实践是特殊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通过社会实践可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理论脱离现实的某些缺陷。我们将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淘汰陈旧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蝗虫”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单纯的课本、黑板、幻灯片三点式教学,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为此制定了“蝗虫的采集及标本的制作”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到自然中、到实践中去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及自然界中的生存状况,并通过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六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确保实验的对象——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强制性的。

2.全员性原则。在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时,尽可能动员全体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

3.开放性原则。即在开展时,在方法上是全方位的,实践的基地也是开放的。

4.指导性原则。即学生有实践活动中应有教师或农技师的指导。

5.发展性原则。即不同的实践对象在各个不同阶段,实践内容的要求及深度、广度是不相同的。

6.创造性原则。即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求在模仿成人实践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三个落实

1.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的落实。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将学校教育走向社会、面向社会,加快教育观念的新步伐,探索农村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重活动的目的与课本相关内容及知识、实践能力的迁移与延伸,即要与课堂内容相配合,又不能重复,使实践活动教育的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2.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计划的落实。根据各年级生物学课程内容、教学及时间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开展活动的条件等,由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活动内容,讨论、制定活动计划。计划应明确活动内容及其目的与要求,拟定具体活动计划表,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地点、准备工作及负责人项目,并且计划应向所有学生公布。

3.实践活动的总结落实。总结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举办成果展览会,可展出饲养、栽培的动植物或制作的生物标本等成果;召开活动汇报会,起交流作用;赠送制作礼品;宣读小论文等。

(三)二个结合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配合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内外相结合。实践活动不受大纲和教材的约束,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扩大知识的纵横向联系,不仅要到校外基地,到火热的社会中去,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内课堂教学来落实,特别是技能教育,其规范性的操作训练,对教学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来进行训练,再辅导个别指导的实践性训练,使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地、时、人相结合。生物学实践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不定期安排内容。如我校周围植物资源丰富且是农村,就可进行生物资源考察和采集制作标本等实践活动;还可安排农作物的栽培、农业害虫的调查及防治等内容的实践活动。另外,我校还成立了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开展当地动植物资源的考察,还就地取材制作了大量动植物标本。生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活动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内容的深广度及份量都要适当,形式也要多样化。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初步成效

1.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生物学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形。例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观察蛙的变态发育,结合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全面细心地观察和比较,使学生由不深入、不完善的认识,逐步能概括、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例如,组织学生联系当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结果提出了多个能量流动形式,合理地利用了能源,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说明学生能运用生态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这就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课堂教学,提高了生物学教学质量。生物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配合植物学教学,制定了开展植树造林、育花种草等实践活动;为配合动物学教学,制定了动物的饲养与观察、采集标本等实践活动。生物学的实践活动还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所采集制作的各种生物标本,可作为实验材料和直观教具;还可协助建立和管理生物实验园地及实验室;还可用实践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等。本届初一学生自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以来,每次单元测试成绩大有提高,特别是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往年十多分。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专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成都的有效途径。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学生,对生物学都有一定的兴趣和专长,但能否成为终身志向,就有待于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和形成。让学生置身于生物学界,探索生物问题,了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把生物学和生命、医学、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联系起来,逐渐树立了为祖国献身的志向和理想。

4.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得到增强。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珍稀的动植物,有从古自今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后无疑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此外,由于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劳动态度、纪律教育以及养成其它良好的品质和作风等,都有极大的作用。

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培养的真正目标不仅在于使基础知识得以内化迁移,基本技能得以熟练,更在于训练了学生的因素复杂、动态变化着的真实生产、生活实际情境中如何发现有真正科学价值的问题,及根据这种真实的复杂形成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使这种素质更加简练,富有效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不断的进行着,需要我们去探索、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3.

第8篇:林业技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现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022-06

作者简介:雷海艳,女,硕士,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魏宇,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

所谓郴州“两城”建设是指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郴州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心。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资源和特色产业,推动职业教育义务化,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为此,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主动适应郴州经济的发展,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以社会为中心引导教育行为,通过有效的运营,形成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另一方面要主动引领郴州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职教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型人才,为促进“两城”建设服务。

一、郴州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的现状

1.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纲要》中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培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建材、医药食品、机械化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包括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以郴州A职业学院为例,A学院是以制造、经贸、旅游和建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设有7个系3个教学部。开设了机械制造、机电电子、会计金融、经营管理、旅游酒店、信息技术、建筑装潢、矿山安全等专业群,共开设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会计等31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由此可见,学院的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2.人才供给数量与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三年,学院有3652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基本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具体就业情况如表1。

由上表可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1%,对口就业率达到84.5%。而且每一年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是逐年递增的,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3.人才培养环境、师资基本上满足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1)人才培养环境持续改进。郴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教育强市的战略,从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两城”建设的高度出发,大力支持A学院新校区建设。2009年9月学院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办学,学院总面积5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形成了七大相对独立的校前区、教学区、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绿化休闲区、教工生活区。

(2)师资结构大体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A学院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打造名师”的方针,通过“内培外引”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建设了一支由名师领衔、教授带动、“双师”素质、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后备、专兼结合的金字塔式师资队伍,构建了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师资高地,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24人,国家高校名师1人,省高校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具体分配如表2、表3。

从表2可知,正高级5人,副高级99人,中级72人,初级46人,无职称的 2人,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2%、44.2%、32.1%、20.9%和0.9%。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 126人,占教师总数的56.3%。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人,副高级职称的76人,中级职称的35人,各占教师总数的2.23%、33.9%、15.6 %。

从表3可知,具有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学位45人(含在读23人),占教师总数的 20.6%;具有本科学历的209人,占教师总数的93.3%;具有专科毕业的 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4%;具有专科以下学历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由此可见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4.科技服务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面向社会,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岗前职后培训班,专业技能培训班,并运用学院的国家技能鉴定站向社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其鉴定工作。

从表4可知,学院为社会培训2458人,其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扶贫培训、中企小业职工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加为35%、29.7%、11.4%、3.6%、20.3%。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为郴州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科研成果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全院教师的科研活力,催生了一批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1000多篇其中获各级优秀论文奖30余个,拥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特别是帅先开发的10余门高职高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得到同行一致好评。

由表5可知,高职院校从2009年到2012年申报立项课题68项,其中国家级2项,占2.9%;省级项目20项,占29.4%;市级项目7项,占10.3%;院级项目39项,占57.4%;已结题项目40项目,占58.8%。

二、职业教育服务郴州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郴州市相邻的广东省韶关市建有高职院校1所(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赣州市建有高职院校2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相比,A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差距,如表6。

由表6可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2.培养的学生郴州留不住,大部分流向外地区。江西环境工程职院、江西应用技术职院、广东松山职院均有自己的校办实体或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定单培养协议或采用与当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等方式,学生毕业后就能零距离上岗,大部分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表7可知,每年留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不足7%,能够留在郴州的则更少,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的几乎为零。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都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一是年轻人向往大城市,二是珠三角、长三角、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

3.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和课题建设都明显体现出地质矿藏和林业特点,已形成了

以项目带动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考虑课程设置的良

性发展模式。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冶炼、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作为服务于郴州经济发展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少,而且力量也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难以在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得到解决。

从表8可知,我院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的建设差距较大,没有充分应用当地经济发展特色进行特色专业建设。

4.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依靠教学系部人才、科技资源优势,采用“公司+专业+项目”的模式,利用公司已有的11项资质证书,承担地勘行业和地方产业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103项,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A学院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科研人员不在生产第一线,对当地企业需要不是很了解,导致许多科技成果只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成果转化率不高,没有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导致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不足,出现科研成果被大量闲置的怪圈。

5.产学研融合度有待提升。A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办实体。而江西两所职院,都成立起了校办实体,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基本上每个系部都有自己的实体公司,年收益近千万。

6.实习、实训基地有待扩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设有68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被列为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有设有65个实验实训室,有117个校外实验中心和生态实验基地,包括14000亩的林业科技实验中心和1000亩的生态实验基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学中心、网络中心及其他实验、实训室128个。而A学院校内各种实验、实训室只有58个,校外实训基地则更少,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

三、职业教育服务郴州“两城”建设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全面融通。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努力从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制度、实践基地等方面,实现与产业的全面融通,大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1)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模式。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六章第4节规划(加快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有色金属博物馆、交易中心、期货交割库等平台建设,形成有色金属的“全产业链”模式。)第5节规划(积极规划建设小埠村高尔夫球场、汝城热水镇直升机场、飞天山别墅区等高档休闲项目,吸引高端游客)。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创建本校的特色专业。为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引进师资,开设金属冶炼专业、高尔夫球、民航服务等专业,为郴州“两城建设” 提供急需的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努力把专业培养、服务当地、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校企合作班。在招生简章上注明学生顶岗实训的安排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工资待遇,让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有明确的方向;新生入学教育时带他们到企业参观,让他们及早了解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专业技能课程从企业选派部分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上课,将工艺技能直接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社会和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实训,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企业再次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前的实训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达到就业的“零距离”。二是,采取订单式培养。学院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一是把企业文化教育列入课程,二是邀请企业家直接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三是在组织学生进企业观摩学习、顶岗实习的时候,注重企业文化的熏陶;四是在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时,突出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

(3)推进教学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双证”培养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双证”人才培养制度,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改革课程设置与学习时间安排格局,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给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以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制度,推行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4)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的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一是,与企业共建专业性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与企业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2.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与产业全程融合。

(1)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拓宽科技服务渠道。①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网站;②利用媒体、报刊、广告加大科技宣传力度;③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为社区、农村、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活动。

(2)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1节规划中提出:“推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联合培养或培训基地。”为此,职业院校就应积极主动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职业院校要引进符合郴州产业发展需求的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并结合学院的科研力量为郴州两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攻关服务;②职业院校可在市场上建立技术服务所,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职业院校可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技工贸、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④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达到校企共赢目的;⑤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

(3)创建培训示范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2节规划中指出:要将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师学院建设成为湘粤赣区域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主阵地,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为此,职业院校应发挥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创建培训示范基地,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为郴州两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①返乡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职业院校可联合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教中心等建设一批农民培训学校,积极实施返乡在乡农民技能提升工程。针对农民培训存在时空上的矛盾也可采用半工半读、远程教育、教师下乡指导等学习形式,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创业能力;②对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场所、创业创新基地等的资源优势,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大力开展待岗人员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把职业院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部和劳动力资源库;③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④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退役士兵转业后的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的方向提供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由于退役士兵基本素质比较高可采用现场培训或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退役士兵的职业能力;⑤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采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做好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3.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解决职业院校发展瓶颈。

(1)建议政府按规定核定学院编制,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编制管理部门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两城建设这个大局着眼,立足地方需求和学院实际,按照湘编办[2009]21号、湘编办[2009]22号文件精神重新核准学院编制,以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建立职业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大量高校研发人员的存在及其研发活动融入企业,是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制订有关政策,建立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支持企业与院校进行研发力量融合。一是,政府要资助校企合作。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资助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院校研发人员的研究课题或者院校将其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设在企业或联建;二是,政府要鼓励企业就近引入人力资本,将企业的研发项目委托给院校或合作进行研发活动;三是,建设院校研发人员融入企业的良好环境。

(3)构建高职院校提供科技服务的保障体系。政府应出台和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并与相关组织和机构共同努力,统一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科技服务业的各项活动,建立起综合性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以保障高职院校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不受到科技和资金的制约。

(4)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出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建设一批适合产业发展方向、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各种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并免费向高职院校开放,加大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5)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①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作用,树立“技工也是人才”的观念,营造“重技术、重能力”的氛围;②建设技能人才“示范工程”,树立能工巧匠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重奖,形成让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的导向。

(6)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政策法规,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情况的监察执法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追究企业法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7)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能够留在郴州就业,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工作的几乎为零。为此,政府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比照《湖南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中选聘“村官”的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职业院校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任职指明出路并提供政策保障;②对合作办学培养郴州“两城”建设中急需的艰苦岗位基层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和学校给予适当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