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设计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

第1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要件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封面(文本材料);2、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3、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或、及注释);7、谢辞;8、封面(过程管理材料);9、任务书;10、开题报告;11、文献综述;12、外文文献翻译(附原文);13、工作记录卡;14、评语表;15、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表;16、其他(可附)。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求

1、封面(文本材料和过程管理材料):参考学校样本,各二级学院内部统一。

2、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中文关键词一般为3—6个。

3、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一致;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说明:外国语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的第2、3项顺序对调。

4、目录:在以下三种三级标题序次中酌情选用一种,并与正文内容相对应,准确注明页码。

第一种序次:第一章、第一节、一……

第二种序次:一、(一)、1.……

第三种序次:1、1.1、1.1.1……

下载WORD格式要求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开题报告

外文翻译

文献综述

5、文本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主要包括:

(1)论文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学生所在学院、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主体字数在10000字左右,专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主体字数在3000字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4)参考文献(或、及注释):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同时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 陈业, 王兴因. 图书馆目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13-17.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2]  何保田.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 1998, (3): 167-169.

[3]  金显一, 王昌伙, 江磊.  一种用于检测的的技术[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3(3):  34-39.

c.  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4]  谢田.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

第2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参考依据4大部分。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部分常见错误

1.  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数量不够;

2.  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

3.  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4.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

要想写好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中国论文平台认为:

1.  作者应该认真、全面的研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  清楚了解该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

第3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各页均标注页眉,宋体五号居中

XX大学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模板

题目

(居中三号黑体)

线

摘要

(“摘要”之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内容空一行)

××××(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

小四号宋体,3—5个,各关键词间空一格

顶格、小四号黑体

ABSTRACT

(另起一页,居中三号TimesNewRoman加黑,与内容空一行)

×××××××××(小四号TimesNewRoman)

Keywords:××××××××××××××××××××

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

顶格、小四号TimesNewRoman加黑

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正文空一行)

一(空两格、小三号宋体)…………………………………×

1.1(四号宋体)………………………………………………×

1.2………………………………………………………………×

………………

谢辞(小三号宋体)………………………………………………×

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

注释(小三号宋体)………………………………………………×

附录(小三号宋体)………………………………………………×

(目录中行距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倍,目录不标页码)

线

一(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

1.1(顶格、四号黑体)

1.1.1(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实验中心

计算机部

物理学部

化学学部

多媒体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

无机化学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

图与下文空一行

图1-2×××试验中心组织结构图

(一级层次之间另起一页)

二(居中、小三号、黑体)

2.1(顶格、四号黑体)

2.1.1(顶格、四号黑体)

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

1

正文开始页脚处标注页码,

小五号宋体,居中

表2-3

×××

×××

×××

×××

×××

×××(宋体五号,水平、垂直居中)

×××

×××

×××

×××

(表与正文空一行)

线

谢辞

(居中小三号黑体、“谢辞”两字中间空两格)

正文(小四号宋体,内容限1页)

参考文献(顶格、四号黑体)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译音).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以上,编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斜体)。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编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

注释

(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注释”两字中间空两格)

正文(小四号宋体)

附录

第4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网络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及答辩要求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2)论文提纲:设计条理是否清晰,思路是否明确;

第5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孙芹(1979-),女,山东威海人,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90-02

一、高等教育的分类

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指出:“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分类方法。”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的高等教育分类法有两种。

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教育分为3个层次、7级、3种类型。其中,第3层次中的第5级是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归纳上述第5级的教育,高等教育可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实用型3种类型的教育。

2.潘懋元教授分类法。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综合研究型、专业性应用型和职业性技能型三类。在此基础上,我国高等学校可分为综合研究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和职业性技能型的高职院校三类。

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依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06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478.5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73.3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1。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分析,制造业需求人数 131.8289万,所占比例约为27.5%,占到总需求量的1/4还要多。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分析,职高、技校、中专需求人数94.6331万,所占比重54%,大专需求人数81.2272万,所占比重17%,大学需求人数40.7119万,所占比重为8.5%,由以上数据可见,职高、技校、中专、大专需求占到总需求量的70%以上,即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

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民办高校从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和水平来看,都与办学多年、文化积淀深厚的公办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应用为切入点实施教学,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特色发展之路。

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运行管理和相关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规格上,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1)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具有外语、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需要的计算机、数学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学、电子学等专业知识;(2)在能力结构上。毕业生要掌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工艺编制的方法;具有一般机械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和维护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能力;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3)在素质结构上。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严谨、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2.结合目标定位,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当中,学校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范围,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考虑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机械类通用型本科人才,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并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使学生在学校就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的基本训练,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学校必须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还应重视个性化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并开设创新实验室,学习方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兴趣,从而制定出创新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学院要注重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提出“订单式教育”,即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怎样的人才。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积极开展“特色课程教育”,全方位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1)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体现“计算机不断线”,加大课程设计,强调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学习,并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课程体系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重视精品课程建设,重点专业课程至少要达到院级优质课建设水平,课程建设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整体架构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2)尝试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改革。为实现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既要包含设计又要包含制造,而且学生必须在数控机床上至少加工出毕业论文中的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5.加强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实施主体要建立与相关专业未来的岗位群工作现场相近的实训场所,以便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相近的“职场情境”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处理生产现场各种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框架下,将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实践教学环节要与相应阶段的理论教学相对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机械产品设计大赛,通过大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师资队伍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建学研结合、层次递进的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之外,学校还应把“注重实践、复合培养”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突破口。因此逐步实现学院与行业企业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过程共管,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确定职业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质量考核体系,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6.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保障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起由组织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和调控系统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全过程监控。(1)组织系统。学校建立了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组织系统,三级组织各负其责,上下协调,运行有效。(2)评估系统。学校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3)信息系统。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主要来源于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和学生信息员报送信息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获得的信息。(4)调控系统。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评估系统、畅通的信息系统,为教学质量的调控创造了条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及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学科专业建设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基本设施情况、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师德、学风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调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实行了“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凡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或在教学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中评定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当年考核为不合格。对于严重不负责任、授课效果极差、学生反映强烈或连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聘期内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差的外聘教师,取消其授课资格。

四、结束语

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毕业生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从而吸引优秀教师、优秀生源来学校工作、学习,把学校建设成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B/OL]./gb/zwxx/2011-02/11/content_391109. htm,2011-02-11.

[2]高林,鲍洁,梁燕,等.关于高等教育分类与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7).

[3]潘懋元.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

[4]张士勲,张仲秋,郭占元.民办应用型高等教育定位的思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5(3).

[5]吴亚男.土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6]张兴华.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1).

[7]刘迎春,宁立伟,邓奕,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第6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创新型;全生命周期;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

机械工程实验室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及近机类专业学生培养的实践基地,也是学生接触实际生产、获得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进行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的平台,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形势下,教育部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的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大学生的培养,高校既要使其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1]。这不仅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对实验室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国内高校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加大学生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了宽广知识面与深厚专业技能两者不可兼得之间的矛盾。

1 国内机械工程实验室的现状

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在逐步消除原专业划分过细带来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在专业内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而国内高校机械工程实验室大多仍保留着原来的运行模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实验室构成:国内高校大部分是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机械CAD/CAM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金属材料实验室、机电传动实验室等组成模式,其构成主要侧重于学生在设计、制造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对于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后从事设计方面工作的人数占比很小,大多集中在制造、测量与质量控制等领域就业。因此目前普通高校的机械工程实验室在产品性能测定、物流及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

(2)实验室运行模式:实验设备引进方面,国内高校机械工程实验室建设仍然根据专业性质,采用“教师申请―学校审批―招标―采购―学校验收”的操作模式购买相应设备,根据设备情况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因此存在着设备共享困难、重复购置率较高、利用率低下的问题[2,3]。在教学质量控制上,一般采用实验教学抽查、听课等方式对教学质量及规范性进行检查和监督,但是对于学生的满意度及培养质量关注普遍较少。

(3)实验室队伍建设: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仍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普遍存在实验室人员学历较低、技能单一等问题。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及学生能力培养都对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实验教学队伍的知识更新缓慢,甚至部分实验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4]。另外,由于教学、科研类岗位普遍比实验岗位待遇高,也导致大批实验技术骨干人员不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而转入教学、科研岗或为了离开实验岗而选择继续深造,造成实验教学队伍的人才流失。这些因素均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创新能力及实验水平的提高,成为实验教学环节中的瓶颈之一。

2 我校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创新模式

2.1 实验室构建

我校机械工程实验室从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实际出发,经过资源整合把实验室分成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机械制造、测试与控制、生产管理5个模块。学生在该实验平台上可以得到“构思―设计―制造―标定―物流”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训练,实现对产品开发过程各环节的深入理解,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在个别环节上深入学习、加强训练。这种实验室构建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善创新”与技能专长之间的矛盾。实验室组成如图1所示。

2.1.1 机械设计基础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训练(包括综合展品陈列实验、公差测量实验、机械CAD实验、热处理与硬度测定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和液压传动实验等);以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创造能力为主的基础实验,即机构创意设计实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设计理念与专业技能。

2.1.2 机械创新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实践制作能力。主要针对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各大赛事而设置。通过选题、构思、设计、制造、调试等环节的综合训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1.3 机械制造模块

该模块主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强化对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理解。具体内容主要是结合产品的制造过程,对车、钳、刨、磨、铣等常见工艺进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对工业产品制造过程有较完整的体验和认识,更好地学习、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基本操作、编程、工件与夹具的装夹、刀具选用及装夹、基本工艺的拟定、 CAM应用,对工业机器人结构、编程、设计及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深入理解,以适应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1.4 测量与控制模块

该模块主要训练学生测试典型机构及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动力学特性及工作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了解提高机械性能的措施;掌握现代机械物理量的测试与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

2.1.5 生产管理模块

该模块通过分布式制造系统实时仿真系统的软硬件环境,提供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验,使学生学习典型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基本方法、技术以及对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培养学生运用生产系统设计和现代集成制造设计理论、方法从事制造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

2.2 管理模式

机械工程实验室除执行我校国资处制定的各项有关规章制度以及学院GB/T19001-2000质量认证管理制度外,建立并实施了《机械工程实验室管理规则》,包括实验室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运行经费管理规定、仪器管理规定等,各实验室有实验室规则、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守则等管理制度。

2005年,实验室进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将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引入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中。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的核心PDCA(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要求,进行闭环、循环式管理,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连续控制,使全面质量管理成为基本工作方法,最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2.3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室积极鼓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团队精神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实验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尽量减少专职实验岗位的设置。按照学校、学院和学科师资队伍培养的政策和要求,定期从实验教学任务、实施过程、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术改革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轮训的模式加强实验队伍对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技能的深刻理解,使之熟悉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和具体要求,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 运行效果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兴趣明显提高:(1)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以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为例,以往学生需要加工零部件时,往往直接请教师指导操作,甚至部分零部件由教师代为加工。现在指导教师只需要参与前期的方案讨论,后期的加工制造与调试则完全由学生自行完成。(2)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22项,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3)毕业论文质量提高。很多学生在理解了工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毕业论文的方向或题目。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十多项。(4)学生满意度提高。我院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要求,针对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由原来的89.8%提高到2012年的98.7%。

4 结束语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的机械工程实验室,是对于传统实验室培养理念的革新,引进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运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具有明显优势,使学生能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时充分理解各环节的运行与成本核算,有效地解决了宽口径与技能专长培养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孔令地,郑文兵.省级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实践与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3.

[2] 潘柏松,王亚良,胡珏.机械工程CDIO实验室建设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368-370.

第7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 人文优势 工科特色 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各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科毕业设计是对本科教学的综合考量,是对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学生向社会应用人才的转型的必要条件[1]。

作为文理见长的浙江师范大学自2004年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发挥文理优势,同时适应工科和社会对用人的需求,本文通过浙江师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当前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要求不高,经调查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产品不多、质量不高

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学期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穷于应付。第二毕业设计学校一般只作为一门课程解释,没提供经费支出,许多学生因经济原因,只能放弃产品制作。第三学生平时学习基础不实,自扩大招生规模以后,学生总体素质普遍下降,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强,平时的学习如制图等课程不够扎实,设图制图、创新等能力不强。

(2)把关不严

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的老师还是首次的指导,对毕业设计要求本身了解不够,经验不足,还有的老师对毕业设计规程研究不够,对学生要求不严,使毕业设计总质量下降。

(3)学生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一种形式,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高,因此平时不认真,时间把握不好,设计进度缓慢,快到答辩时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2]。

(4)学生不能深入单位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基层,做不到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前企业需求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了解。因此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2 解决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毕业设计是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的优劣必将影响培养质量,必将影响学生能否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1 规范管理,严格制度

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该专业毕业设计规程和实施意见,负责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命题、选题、开题、落实指导教师、检查督促、组织答辩、评定成绩以及质量分析和评价。详细提出规定、要求和备阶段进度表。提倡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具体对学生图纸的数量和质量有明确的规定。

2.2 毕业设计过程中,切实把所握各环节

2.2.1 把好选题、审题关。毕业设计题目视专业性质而定,教师出题提倡选择实际题目,可以是机械设计类题目,也可以是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设备调试等题目,更提倡结合教师自己的课题或企业的革新项目,或者是课题中的某个部分,对工科专业提倡制作产品。但题目份量要适当,毕竟要考虑当前学生现有实际,难易程度要适中。过程要完整,要根据教学计划内安排的结业时间使学生能按期完成任务。对教师的题目,由领导小组组织审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确实有困难或不切实际的题目可以换题,但必须经领导小组批准。

2.2.2 把好开题关。建立统一开题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下达任务书,包含本题目的目的、要求,包括参考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方法、研究方法以及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学生按指导教师的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由领导小组确定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及分组情况,统一组织开题。开题报告明确研究计划,说明本题目的研究基础、可行性、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

2.2.3 把好过程关。能否高质量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关键还在过程。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调研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检查到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检查、集中设计、集中指导。以便随时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掌握动态。

2.2.4 把好中期检查关。中期检查的任务主要有:任务书、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展、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内容,同时了解完成情况,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纪律、指导教师的到位情况、毕业设计工作的安排落实及组织管理等。中期检查也要实行学生自查、指导教师检查、专业负责人检查和领导小组检查相结合。检查后要写出书面报告,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方案。

2.2.5 把好审查和答辩关。毕业设计审查首选由指导教师把关,对学生的成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写出书面意见,并明确提出能否参加答辩的意见。指导教师的检查还包括对论文的格式的审查,保证论文的格式符合《规程》的要求。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报专家组审查,专业组对毕业设计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包括文字、格式、产品、成果,力求做到文字严谨、格式规范、产品合格、成果创新。专业审查后提出意见,写出评语。

2.2.6 把好材料关。毕业设计材料是学生的成果的体现,也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的依据,因此,要认真收集并规范管理。总体材料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表、领导小组名单、答辩委员会名单、开题报告安排、过程检查材料、答辩安排及相关材料、成绩汇总表、情况分析表、工作总结等。个体材料主要包括封面、目录、正文、产品清单(含图纸、图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答辩资格审查表、答辩记录、论文评审表等。

3 充分发挥人文优势

师范类学校经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于人文关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人文优势就体现于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上。

3.1 对教师的要求

3.1.1 各专业要选派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助教一般不能独立担任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尽可能让老师具备在企业工作、在企业担任顾问,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工作的经历,并在工程合作研发等工作中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担任导师[4]。一般一个教师指导3-5名学生。

3.1.2 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要做到教书育人,全面负责。要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把有关参考资料、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学生课题进行情况,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发现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为检查学生设计状况,教师在每个阶段均应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条件的还可采用“中期予答辩”等方式。

3.1.3 教师要做好答辩前的设计评阅工作,并督促学生做好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1.4 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个别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可设11人),设正、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会成员均应由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具有工程师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3.1.5 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评定成绩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答辩委员会依据每个学生设计(论文)说明书、图纸、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及答辩小组意见,综合考虑,评定出成绩。评定成绩应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一般情况各专业成绩的优良率不得超出50%(优≤20%;良≤30)(特殊情况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可放宽到60%),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在10%~15%。

3.1.6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统一向学生公布,在公布前,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泄露成绩评定情况,成绩公布之前,应经小组组长审批。成绩公布后,不再作任何变动。

3.1.7 答辩时应做好记录,答辩结束后将记录本交教学管理部门存放2~3年,以便备查。

3.2 对学生要求

3.2.1 虚心向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认真查阅国内外先进科技文化资料,刻苦钻研,奋发学习,提倡在完成基本训练的要求下,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2.2 要在教师指导下,按每个阶段的内容和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不弄虚作假。

3.2.3 毕业论文和设计说明书,要书写整齐、文字通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图表精确、计量单位规范统一,原理、概念准确。

3.3 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毕业设计成果

征题时可考虑题目整体性,借鉴师范传统人文观念,强化协作意识。开题时允许多位同学选具创新意义同一题目进行研究,也可以让多位选同一项目不同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对培养人才更有意义。

3.4 延长毕业设计时间。

在执行新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就业的实际情况,将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征题、选题等基础工作,指导教师及早制订好指导计划和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路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指导学生进企业如何设计调研思路和切入口。

4 结语

毕业设计工作要保证质量关键在教师,根本在学生。因此,要求教师从选题、指导、评分要充分认真把关,严格检查学生的各个环节完成情况,要把毕业设计工作与教师的切身得益挂钩,以引起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足够重视。对学生而言,既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更要妥善解决社会需求、就业和毕业设计工作的矛盾,确保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绍兰.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石油教育.2005(1).82.

[2] 王宝泉,武福全等.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9(3).39-40.

第8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 制度建设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本文结合教研室多年毕业设计指导实践,分析了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一、毕业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整体水平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地方高校本科生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教学工作量年年增加。因此,教学质量不可避免的下滑,在毕业设计中集中表现出来。例如:文献检索、阅读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课题;写作能力较差,论文东拼西凑等[1]。

2.学生投入精力不够

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安排在第八学期,正是毕业生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候,有的忙于找工作,有的忙于见习培训,有的在针对性地提高实践技能,有的考研、考公务员,因此,很多同学没有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不少学生是匆匆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他人,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3.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毕业设计一般实施指导老师负责制,指导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有的指导老师从学生求职角度着想,无形中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部分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强,忙科研、忙职称,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课题类型多年不变,毫无新意,对毕业设计疏于指导。[2]

4.过程管理不到位

基层管理部门在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管理上具体的操作与管理措施不健全,缺乏督促教师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答辩资格审查等机制[2]。另外,现在的毕业设计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整个过程繁琐、涉及人员多,管理不到位,重格式,轻内容。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毕业设计构建一个核心的智慧平台

一是建立毕业设计指导团队,以老带新,优化利用师资力量,在团队中学习和提高;二是指导老师走出去也请进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和学习,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提高和约束指导老师工作态度和责任心。

2.提高实践教学要求

首先要从行动上重视实践教学,按照理论课的做法从严狠抓,学生工作不到位就必须付出不及格的代价,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其次改变一个指导老师负责一个班的做法,而是将一个班分成若干小组,每个指导老师只负责其中一组,提高指导效果和指导质量,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式

要做到客观公正的评阅学生成绩,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做到学生成绩评定的教考分离。指导老师首先针对毕业生的整体表现评分,但不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学生评阅成绩的评定采用专家组集体评阅,或多人评阅以及无记名打分的形式,以保证评阅和打分的公平性[3]。为了合理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答辩小组成员建议不少于5人,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25分钟。答辩委员会根据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结果,重新评审总分高于85和总分小于65的毕业论文,一方面从中选拔优秀毕业设计参加学院的公开答辩,另一方面,问题突出的学生退回修改,组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给予不及格成绩。

4.严格考勤制度和教学督查

指导老师每周至少和学生有一次不少于两小时面对面的指导交流,毕业生自己详细记录每次指导过程,包括进度督促、解决的具体困难以及针对性的建议和期望等。同时,学院成立了毕业设计督察小组,不定期检查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对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与态度懈怠的学生提出批评,促使其及时改正,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4]。

5.落实奖惩制度、加大经费投入

虽然各高校已经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没有落到实处。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毕业设计相关的奖惩制度,造成指导负不负责结果都一样。因此制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管理规范和奖惩措施必不可少,将指导工作量化规范化,同时将毕业设计指导与奖金、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

6.构建基于网络的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因而倡导一种快捷、高效、实用、充分满足学生对毕业设计个性化需求的管理方式显得尤为必要[5]。国内很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工作,重庆邮电大学构建了一个集成专业适合度、学生兴趣度和教师期望值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选题效率和师生满意度[6]。淮北师范大学采用、SQL Server开发了一套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线管理系统,实现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在线交流、论文格式校验等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功能[7]。因此,借鉴和学习其它高校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本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规定和专业要求,基于网络开发出一套现代化管理软件,建立学生、老师、管理者三方面的关联和互动,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学生、指导老师、管理者三个主体,问题的形成已不是一朝一夕,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立竿见影,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强过程管理, 严格实践教学环节,加大经费投入,帮助同学们在大学四年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屈霞,邹凌.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143-144.

[2]李长波,赵国峥,黄玮.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制度的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6):40-43.

[3]杨平,马进明,王志萍.工科学士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8(6):111-113.

[4]丁光惠,唐正连,杨伟,冯中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7.4:327转487.

[5]刘跃,邓维斌,黄蜀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82-284.

[6王洪福,张伟平.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6):130-134.

第9篇: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1 现代教育技术下国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大学都进行了改革实践,努力探索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创新精神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创新条件等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1 课程设置个性化

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再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机械工程系(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其课程设置的特点是以激发学科兴趣,增强分析能力和促进创新为目的。学生除主修各门理论课程外,在校期间还要选修一些创新课程,以及做2个设计、3个专题报告及毕业论文。2个设计及毕业论文通常都是配合博士生的科研工作而做,也可到公司去找课题。3个专题报告都要现场作报告,既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资料的能力,又锻炼学生公开发表自己观点、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本领。在大学三年级时开设的创新课程有:小组项目设计及制造、参加海外工业实习项目(Industrial Attachment Programme),此项目可在美国硅谷、日本、中国上海、瑞典斯德哥尔摩、印度班加罗尔等地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12个学分。此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受益匪浅,例如04级学生Peh Ruey Feng参加硅谷海外大学项目,获得6项共同发明专利;在第二届李光耀全球商业计划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4]。

1.2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国外高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间接问题直接化。

首先在课堂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莫斯科鲍曼技术大学,课堂讨论是机械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与实验课穿行。课堂讨论主要针对机械设计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着重讲解并进行讨论。而美国的大学,教师既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更鼓励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技术自主学习、交流和提高。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提倡学生在课外、校外组织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国外不少高校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在鲍曼大学,机械设计课程开设的实验较多。整个学期学生要做10个实验,实验前指导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课程资源库,及时向学生实验信息,学生可在网上下载教师所提供的与实验有关的信息资源,包括实验指导书、PPT课件以及提交实验报告、提问答疑等。

1.3 考核方式多元化

国外高校考核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而非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上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很多课程都有演示作业,就是以小组形式把自己做的作业制成幻灯片演示给大家,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前沿资料的涉猎和提高软件应用能力、表达具有体现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崇尚自由、鼓励创新、勇于实践和彰显个性的精神实质[5]。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有些本科生课程实行“一页开卷”,允许学生在考试时将课程内容抄到一页A4纸上带入考场,这样可以使学生省去大量背诵笔记的时间。再如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机械原理零件课程考试为开卷笔试,学生可以带任何工具书、教材及参考书入场,题型丰富,题量极大,最后评卷按得分百分比综合处理。

2 对我国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当前已经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导致创新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有诸多启示。

2.1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不强这一现实,应加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校应加大投资,建设 校际乃至国际间的网络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应大量开设信息技术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类课程的授课、自学辅导等各个环节中,达到缩短学时、开阔视野、培养设计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外,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自编的动画软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讲到“蜗轮蜗杆传动”内容时,单凭书上的平面示意图对蜗轮蜗杆的结构都很难讲解清楚,就更不用谈讲解传动工作原理了。采用生动逼真的“蜗轮蜗杆”动画软件来辅助讲解,能提高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授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动画模型软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不仅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热情,还能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科研中去,有利于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

2.2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国高校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采用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表现形式,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突出以设计为主线,建立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机械零部件工作性能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组成的新体系,着重于机械零部件的工作性能和结构设计能力及机械结构的创新。

改革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际选题,变模仿型设计训练为思考型设计训练,加强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培养使用各种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此外学校在开展课外创新训练活动时,也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训练活动中的应用,如数字化资源、电子教材等,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创新训练活动要求由几个人所组成的创新团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选题、方案设计、模型制作、计算机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通过创新训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在创新训练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其创新思维。

2.3 构建多样化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转变。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发现,激励学生通过协作、探究、实践、反思、综合等思维活动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情境创设式学习”,是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协作式学习”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最重要优点之一,这种方式提倡讨论、交流,鼓励自由发挥,因此能集思广益,便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同一复杂问题获得多方面的深入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机械的复杂性和培养辩证思维。此外,“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妥协让步等人际交往能力。

“发现式学习”强调通过网络这一丰富的资源库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跨时空网络学习。这种方式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机械的多样性、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情境创设式学习”是指由教师创设任务情境, 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系列任务中。它以任务为线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由于任务目标明确,学习过程有序,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 结束语

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工程,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验,获得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构建多样化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探索适合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特色、培养机械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1st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