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工业赏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赏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赏析论文

第1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场化必将浮致人才的全球性竞争在国内展开,甚至进一步加剧。作为时代先锋的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金字塔中的极具上升潜力的一层,他们面临着由理论到实践的巨大人生跨越,竞争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机遇与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和开拓性思维以及极强的进取心,并有着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较轻的社会压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培育与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实践终的持续竞争能力,以在人才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众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旱是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最开始核心竞争力只是经济学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所以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其概念也逐渐被引申到了个人核心竞争力上来。事实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史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自己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全而整合发展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才能发挥的工作岗位,理想就业而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木要素,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基本要素。

1.1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

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强烈的社会贡任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是高校毕业生顺利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1.2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科知识与文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综合体现,是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完善而全而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未来工作的新型人才。

1.3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观念、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象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是各种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综合参与的结果。学习创新能力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1.4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的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涉及适应社会和人际适应两个维度,具体包括生活知识技能的掌握、正确活目标的确立、社会生活规范的遵守、社会群体的融入、社会角色的承担、社会生活的适应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以某些高校部分工商管理类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5所高校共计1000名学生。实际收回问卷982份,去掉填涂失误等无效问卷后共计收回有效问卷956份,回收率达到98.2%。限于篇幅,调查过程在此不予赘述,下面详细分析本次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设置了4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客观的获取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①在“良好的心里素质方面”方面,有336人显示“非常好”,348份人为“良好”,142人为“一般”,剩余的130人为“不好”,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35.1%,36.4%,14.9%和13.6%。显然,认为非常好或良好的共计71.5%,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心理素论文质都不错。②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方面,有382人被调查认为“一般”,262人显示为“良好”,170人为“不好”类型,剩余的142人为“差”,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40.0%,27.4%,17.7%和14.9%。从这个结果看,大多数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并不具备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只有少数学习努力,目的明确的学生知识面较好。③在“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方面,有481人为“一般”,205人为“较强”,159人为“差”,剩余的111人为“很强”,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50.3%,21.4%,16.7%和11.6%。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一般的,只有部分学生创新能力强,这与各自的自我锻炼和学校的培养方式有关。④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277人被判定为“较强”,336人为“一般”,225人为“较差”,剩余的118人为“很差”,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29.0%,35.1%,23.5%和12.4%。相当一部分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所欠缺,事实上,这与大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第2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司治理金融危机商业银行

1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国家陆续实施金融自由化和放松金融管制之后,全球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和频率与之前相比有很大幅度地增加。在Bordo和Eichengreen(1999)的一项有关金融危机的研究中,他们选取的21个样本国家在1945~1971年期间,只发生了1次银行危机。但就在1975到1997年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共发生了54次银行危机。

大量金融危机研究表明,银行危机通常处于金融危机的核心地位,并且决定着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的经验证据也表明了这一点,例如,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之所以比1998年的巴西危机持续的时间更长,带来的危害更大,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银行系统的问题。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如此严重,关键原因也是由于银行系统卷入到危机之中。

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随着金融部门越来越开放,其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不稳定的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增加。银行业本身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因为银行是一个通过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的结构来创造流动性,并且实行高负债经营的行业。货币不匹配是开放银行业脆弱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加之我国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的问题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要严重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内银行系统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会加大。所以,维持银行及金融系统的稳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关键和棘手的问题。

2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与金融危机

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相关文献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了危机国家经济基本面的恶化;第二种观点强调了投资者自我实现的恐慌;第三种观点强调了政府提供的担保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虽然这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金融危机,但是并没有主要关注处于微观基础的银行。实际上,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所存在的严重缺陷不仅是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增加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公司治理不仅对于单个的金融机构,而且对于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系统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发生的许多金融危机,例如亚洲、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薄弱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联系公司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并通过公司所追求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以及监督这些目标的绩效为企业的运作提供了一套机制,以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实现公司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良好的公司治理应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提供恰当的激励机制去追求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目标,并能够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以及更好地利用公司的资源。

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维持金融系统稳健和抵抗外部冲击的一个关键因素。Johnson和Boone等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特别是对中小股东保护的有效性比标准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方法更能够解释金融危机。那么,作为处于金融系统主导地位的银行来讲,其公司治理是否薄弱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一些国家的银行监管当局开始越来越重视银行的公司治理在促进金融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日常业务中,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等。对这些风险处置不当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银行部门能够识别、监督和控制这些风险。而良好的公司治理则是实现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

因此,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公司治理对金融系统稳定的影响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极大关注。例如,金融稳定论坛(FSF)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作为衡量金融体系健全与否的12个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将公司治理结构纳入其对银行的监管内容中。1999年该机构了《加强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从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系统、特别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度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3中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缺陷

经过不断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逐步实现了多元化。但目前银行业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中占绝大多数比重,其中银行业又以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截至2003年底,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占到全部银行业资产总额的55%,并承担着全社会80%左右的支付结算量。这种十分薄弱的治理结构造成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和过高的不良资产比率,大大增加了银行系统的脆弱性。中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全体公民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国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者,享有剩余索取权,但国家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真正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是全体公民。但对每一个公民来讲,其并没有足够的动机、资源和能力去监督银行。国家政府可以看作是每个全体公民的人,然后政府通过具体的行政机构把经营权利交给其委派的官员行使。这时,一方面国家政府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追求银行价值的最大化并不是其最重要和唯一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实际行使经营权的政府官员来讲,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出现极大的不匹配,而且政府官员的首要目标是行政目标而不是所有者目标。这种从全体公民、中央政府、管理机构一直到经理人员之间的具有行政性的层层委托关系,使作为所有者的全体公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护。

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其控股股东基本上仍是国有企业,使得这些银行也在不同程度上带有行政色彩并普遍存在着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问题。普通股股东无法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其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2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强,鼓励了经营者的漠视风险和欺诈行为

与行政体制高度一致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设置,一方面使得银行的贷款决定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使得总行对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缺乏监督和控制。参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制定的薪酬制度,不能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反而增长了经营者进行欺诈和权力寻租的动机。例如,广东佛山的冯昌明与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佛山分行等有关银行高层管理者内外勾结,涉嫌骗取贷款70多亿元。

3.3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一是通过股价变化和接管威胁,进行产权交易的资本市场可以起到约束公司管理层的作用。但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并没有这样一个资本市场,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而大大削弱了资本市场的对管理者的约束作用。二是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倾向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银行业市场仍然处于金融抑制下的行政垄断状态。在政府的普遍而深入的保护和干预下,使得本来在金融体系中就居于绝对主导的银行业忽视了风险控制和经营绩效的改善。三是在有效的经理市场上,企业经理作为人力资本,其价值取决于市场对经理在知识、经验、诚信度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评价。但银行经理人员的选择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命,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4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治理,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

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必须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所以公司治理的完善不仅仅限于内部治理结构,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起合理的股东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各项具体职责和权利。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处于股份制改造进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但仅仅有形式上的架构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增强具体操作和执行的有效性,真正建立起对相关责任人的有效激励、制衡和惩罚机制。特别是对没有尽到自己职责以及违反法规的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2)在银行业的相关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进行产权交易的资本市场约束银行的公司管理层,通过消除政府对银行业的过度干预来增强国有银行的风险和竞争意识,通过消除高层管理人员的政府任命制来形成有效的经理市场。通过破产、接管、并购和重组等潜在威胁来约束经营不善的银行,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时,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对存款人实行有限的担保,降低由国家对国有银行实行无限担保所带来的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3)健全与金融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增强法律的有效执行和法治建设,其中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法律的有效执行一方面可以保护银行对贷款进行有效回收,另一方面可以抑制大股东和内部管理人员侵害广大存款人和小股东的利益,这是维持银行系统稳定不可忽视的部分。

(4)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质量,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并对违规者实行相应的惩罚和纠正措施,这是存款人、中小股东、监管者和资本市场对银行进行有效约束的前提条件。应该制定和实施完备的措施来保证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的治理,发挥资本市场对银行的有效约束作用。

第3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尤其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与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改之地的关键。从事企业管理的人都清楚,企业的人才流失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长期以来,企业员工的个人头脑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知识在流动。那么如何实现人走而知识却可以继续在企业中留存呢?如何实现知识不仅在某个人头脑中,而在组织的系统中并持续发挥其作用呢?如何使企业的知识可以不断积累并让每个员工快速掌握而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呢?如何使新员工可以迅速在老员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

要弄清以上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弄清什么是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入手。美国生产和质量委员会(APQC)对知识管理定义如下: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通过组织性学习创造隐性和显性知识,并负责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拥有适当的知识。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知识管理并不是从技术开始的,它始于商业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需要的认识。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以便让他们迅速地以信息为依据采取行动。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资源,除了一般的可利用、有价值等特性外,还具备共享性、历史积累性、时效性和多次再生性的特性。而系统则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独立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工艺、技术、管理、方法和组织机构、生产设备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获取利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而组成的一个生产企业就是一个系统。那么,要系统地利用信息这个资源,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IMS)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以辅助企业日常的业务处理直到决策方案的制定和优选等工作,以及跟踪、监督、控制、调节整个管理过程的人机系统。

从目前已经大量应用的各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来看,普遍具有以下特性:

1.除了通用的管理软件和MRP(物料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WFS(工作流系统)外,大多软件都需要做大量的需求分析,咨询顾问(多数都是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各级员工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量身定做或在标准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做大量的修改,所以具有行业专家特性及实际应用特性。

2.多数系统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局和总体考虑的前提下设计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从企业的人员机构管理、产品管理、系统权限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的角度,考虑战略的实现性和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制约性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3.具有历史知识的积累性和共享性。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关键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能根据权限方便查阅和调用。

4.具有决策的支持性。所有的各种数据可以经过计算机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各种分析结果,并通过报警提醒的方式,使决策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5.动态特性。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关联性,当系统中某一信息要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均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均在动态发生变化,系统也要求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从以上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在没有计算机、软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前提下,企业知识的手段通常采用开会、发文件及书籍等手段,除了成本高而外,知识的传播速度、传播量、更新、查阅及查阅权限等等受到极大的制约。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知识信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发挥了知识在企业中的生产力作用。

2.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跨地区、跨时间、跨单位、跨部门、跨员工之间的查阅障碍,只要是在有权限的前提下,知识需求者可以迅速通过系统找到自己需要的各种知识。例如目前的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可以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及知识交流问题,另外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与相关的网络连接,并自动按照组织内部成员对信息的需求进行筛选、分类和收集,并按照成员对信息的需求及时传送给需要的人,以解决知识时效性的问题。

3.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在企业没有信息系统之前,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部门的知识也在这个部门里,信息呈现孤岛状态。遗忘、人员流失和成员之间交流不畅导致企业的知识大多是隐性知识,而不能转变为显性知识,组织的知识难以积累。组织随着人员的流动、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交学费,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使个人知识得以沉淀,成员之间的知识得到共享和交融,企业对员工的过分依赖性降低,从而避免企业因某些关键岗位人员流失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

三、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首先,我们要抓好企业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着重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因为企业只有把国内外和自己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即显性知识,通过归类、整理、提炼迅速传递给需要它的员工,即转化为员工个人的知识———隐性知识,并运用到每项工作中去,才能对企业目标发生作用。信息管理主要集中在对已有的如书面化的、电子信息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在信息增值链上,要将数据提升为信息,并对其进行采集与选择、组织与程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等,对信息外部特征的加工和组织。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在根据企业和员工需求,对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比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等进行知识管理。

其次,要建立知识共享系统。知识管理是以共享和创新为主要目的,重点解决信息超载而知识匮乏的问题,重视人与人产生知识过程的管理。知识如果不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将导致:(1)核心信息掌握在具体实施人员中,管理失控。(2)企业人员外流导致知识资产流失,大量核心技术被带走。(3)知识孤岛造成协调困难,效率下降。所以,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坚持以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为核心;以产品的生产流程为核心;以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转化为核心;以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相互接轨为核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以价值链的不断增值为核心和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最后,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知识管理的平台。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人际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现代社会对知识的快速组织、整合和共享需要,计算机网络则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和共享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企业在网络平台下,形成一种柔性的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必将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杰,沈英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发展、问题及研究方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1.9

2.席丹,李培根,黄培。制造业信息化战略、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4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的写作在某一程度上提升论文学术价值和质量水平,所以参考文献在论文的写作当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写好论文还参考文献那么我们写出了的论文才更有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钮心忻,杨义先.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6-20.

[2]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22.

[3]潘涛,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的核心技术[J].通信技术,2002.

[4]赖玉强,王甲琛.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

[5]朱东照,罗建迪,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06-228.

[6]张书强,朱守中,金永杰.基于3G通信的软件无线电应用研究.测试测量技术,2008(9).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熊卿青,邓媛姬.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

[2]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8)

[32]纪越峰等,现代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蒋同泽著.现代移动通信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5]百度及谷歌网站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哲.张正江.尹长川.乐光新B3G技术演进与发展趋势电信工程与技术标准化2008,12

[2]孙常清.王琪琳.张佳麓B3G技术发展浅析电信科学2007,23(7)

[3]万屹.李扬B3G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电信网技术2006,1

[4]林辉B3G研究与标准化进展电信科学2007,23(9)

[5]张汉毅.粟欣B3G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08,6

第5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摄影基础课程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景观摄影的研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项目编号:14Q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摄影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加速,传统的摄影基础教育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对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变迁,需要对摄影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在摄影课教学中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摄影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作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形成科学完整的摄影基础课程体系,提高摄影课教学质量。

1.注重专业的综合性特征,明确教学目标。摄影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并掌握摄影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丰富所学专业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专业的表现力。

2.依据专业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时结合不同专业与摄影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法则,设定基础理论讲授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3.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调整摄影课教学内容。数字化对摄影从硬件器材到制作手段、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而变,增加数字存储和后期处理技术、影像输出技术、数字暗房技术、数字色彩管理等数字摄影知识。

4.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摄影在艺术学科中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学习摄影,需要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像语言的丰富表现力,还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摄影美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发出挑战,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未知世界。

二、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受着传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中应用了美术类课程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摄影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将艺术设计中的三大构成的表现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构成原理来理解摄影的构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也会有所变化,而教学的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现代摄影教育的需要,对艺术设计类摄影教学方法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1.新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使用。在摄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摄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生动、易学。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拍摄,并对摄影作品进行各种后期处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摄影课程中引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基础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用平成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并且和学生及时交流,将课件放在WEB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可学的空间。将摄影学习相关的文章、图片下载建立一个学习专栏,并把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网站连接放在上面供学生参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创作实践与作品赏析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摄影创作,支持学生参加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通过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赏析。在教学中,作品赏析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作品赏析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分析摄影家的作品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4.改革摄影课程考核办法。摄影课程考核考查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通过作品体现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进行专题创作,题目自拟,可以包含纪实、广告、人像、风景、新闻、时尚、观念等领域,要求以组照的形式反映主题,并对创作进行文字阐释,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手法,可以发挥他们的独到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三、摄影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摄影实验室建设

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开设的时间很短,现有的摄影教师中有很多都是非本专业毕业,缺乏系统摄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摄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从业背景,才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又没有教学经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摄影实验室的配套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摄影课堂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摄影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1.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以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指导方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培养目标、中期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通过提高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学习等途径进行专业教师的培养。如鼓励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支持教师参加摄影比赛或举办摄影展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在专业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在国内外访学项目上多考虑青年教师。

2.制定摄影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人才,在学校里面很多摄影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还无偿成为学校的专职摄影师,不管什么活动都会被安排到场,把这种额外的工作作为摄影教师的应尽的义务。这种摊派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平时的教学工作而且使摄影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尊重,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议从尊重人才,平等对待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劳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将教学外的工作折算成分值,作为年终评定的依据。鼓励教师积极创作,参加各类摄影大赛和举办个人展览,对大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表扬和宣传,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加分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让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肯定。

3.加强数字摄影实验室建设和完善。数字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门槛越来越低,摄影技术更加简单,影像传输更加容易,这些也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数字摄影实验室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保障数字影像的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时代数字技术对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地支持,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影像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凤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探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

[2]程平,严晶.浅谈摄影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6

[3]宋春颖,李红钧.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6

[4]钱华欣.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文汇.2011.1

作者简介:

第6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各2.5cm、左右各2cm,页眉页脚取默认值,插入页码居中。文题和正文中的数字及西文字母用TimesNewRoman字体。全文字数不超过5000字,版面不超过5页。

二、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其中,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摘要、关键词分别用中英文表示。论文应完整且简明扼要,需包括必要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等;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论文集出版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三、论文格式

1.正文以前部分

(1)中文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排,文头顶空一行。

作者姓名:小三号楷体,居中排,两字姓名中间空一全角格,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五号宋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作者单位与省市名之间用逗号,城市名与邮编之间空一全角格。作者单位多于一个在作者姓名处用上角标注。

摘要:“摘要”二字小五号黑体;内容小五号宋体,不少于200字。

关键词:需列出3~5个。“关键词”三字小五号黑体,其他小五号宋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T13745-92),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2)英文格式

英文字体均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其中,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排;作者姓名用四号字体、居中排,多位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姓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中间不加连字符;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用五号字体、居中排,全部内容置于括号之中;摘要,“Abstract”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不少于200个词,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关键词,“Keywords”一词五号加粗,内容五号字体。英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作者单位与摘要之间、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分别空一行。

(3)正文之前的所有内容左右各缩进2字符。

2.正文

五号宋体通排;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h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尽量采用Word文档以插入表格方式制作三线表。图(表)须有图(表)题,紧随文后,且在同一页面。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表1、表2:

表1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与举例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后空1格,如“1概述”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1.1仿真实现方法”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加粗顶格排,单占行如“1.1.1管网仿真实现方法”四级标题五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表2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图题五号黑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注1”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3.参考文献

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请列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文中对应位置以右上角标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四字作为标题,五号黑体,居中,段前段后各空0.5行;参考文献内容用小五号宋体;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A].编者.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日期.

技术标准:[序号]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序号]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电子公告):[序号]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光盘文献(数据库):[序号]作者.[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范文赏析:

老年保健品包装的色彩情感设计探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可以过的更有质量,可以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对老年人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进行设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色彩环境。本文笔者主要分析从色彩情感角度出发来设计老年保健品,旨在为老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老年;保健品包装;色彩情感

色彩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而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情感呵护。因此合理的运用情感色彩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重要途径,进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老年保健用品作为老年人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因此通过对保健品包装进行色彩情感设计,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起着重要的影响。

1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老年人的数量增加迅速,我国也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有相关的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的数量甚至会超过3亿。[1]单单老年人的数量就已经比欧洲各国的人口数量之和还要多。在这庞大的数据后却是有着很大的消费需求。当前出现在市场上的保健用品也不再是那种传统的设计方式,改变了以往简单沉闷的设计方式,这表明老年保健品在包装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没有问题,就以色彩的设计上来看,色彩情感方面,没有体现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得不到老年人的共鸣,同类型的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比较单一,包装色彩的设计和老年人的审美观念相差较大。色彩表现方面无法和其他的商品进行明显的区别。

2色彩情感概念及其设计的必要性

2.1色彩情感的概念解释

人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人们可以从色彩中获得不同的感受,包括愉悦的和悲伤的。色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情感就是人们对于某件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它是每个人所具有的一种天赋。色彩其实就是一种独特的情感语言,人们在观察到某件东西的时候,色彩也是最先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的。[2]因此颜色会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产生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色彩情感。

2.2进行色彩情感设计的必要性

在自然界中,色彩是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存在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联想,色彩的情感也会因此而产生,它本身有着十分明显的物理性质,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变化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因此,在人们情感活动中,色彩也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色彩会对人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设计合理的色彩就可以让消费者对商品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联想,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商品色彩的设计在商品整体设计效果中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再加之当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的实际需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色彩情感所注重的也是人们的情感变化,符合当前时展的需求。

商品的色彩设计可以以商品为载体来促进消费者情感的互动和沟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色彩变化所带来的魅力。

3老年保健品包装的色彩情感设计的具体方法

3.1选择合适的图形

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图形,因为图形可以给老年消费者带来十分独特的视觉感受。想要在老年保健品包装中选择合适的图形,就必须结合老年人对图形的审美能力:其一,选择比较具象的图形。保健用品包装设计可以让老年的消费者直接看到包装盒中的产品,这样会对老年人的视觉产生冲击,而且刺激他们的需求。可以在包装盒上印一些具象的图形,或者是镂空包装盒,这样会使老年人对产品的印象深刻,减轻老年人那种价格和产品质量不符的心理。其二,提高老年人对保健用品的遐想。老年人由于心理特点经常会出现触景生情的现象,因此在保健品的包装设计上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特点,在盛放用品的容器器皿、产品的构成、故事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综合的设计包装的图形,大大地提高保健用品的内涵,让老年人凭借着看到的图形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所使用的保健用品。

3.2选择合适的色彩

老年保健品包装设计是可以通过颜色来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激起老年人对商品包装的兴趣,进而有购买商品的欲望。色彩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这样老年消费者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选择自己心仪的包装。色彩自身的象征性比较明显,可以很好地引起老年人的共鸣。比如针对不同的老年保健品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具体如下所示:

第一,红色:在我国红色所代表的是一种比较喜庆的颜色,我国很多的传统节日中都会大量使用红色来充分渲染节日的气氛。红色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色,即中国红。但如果是饱和度比较高的红色会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老年保健品包装可以选择饱和度比较低的红色,这样不但可以沿用我国的传统理念,而且也具有沉稳的视觉效果。

第二,绿色:绿色可以说是生命的象征,它也代表着春天和草地等。绿色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健康、希望和生命的感觉,而且它不会对人的视觉神经形成较大的刺激,所以在老年保健品中,绿色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包装色彩。

第三,蓝色:是天空、宇宙的代表。蓝色给人一种安全、沉静和可以信赖的感觉,经常用于包装高科技产品,也适用于老年保健品的包装。

第四,灰色:最主要的代表是阴天,给人呈现的是一种忧郁和阴郁的感觉,属于中性色彩,在老年保健品的包装色彩选择上,一般不单独使用,但是可以和其他的颜色进行搭配。

第五,黑色:是黑夜、墨水的代表,会给人一种沉重和邪恶的感觉。但是和其他颜色搭配也可以营造出高贵和神秘的感觉。但是在老年保健品包装中一般不单独使用。

第六,复合色:是土地、岩石的代表,给人呈现出朴实的感觉,和其他颜色相比,这种颜色对比不是很明显。当前市场上很多用土特产所制成的保健品经常选择使用这种颜色,比如木耳、莲子等。

4结语

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加关注。通过色彩情感来对老年人生活中接触的物品进行设计,比如从色彩情感角度出发对老年保健品的包装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可以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第7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品牌;专卖店;统一形象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的场所也发生了转移。专卖店的营销模式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同时专卖店也是企业在消费者面前展示品牌文化、企业理念,最直接、最有力的工具。品牌专卖店的设计也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透过专卖店室内设计解读其销售商品的品牌文化;对于品牌的所有者,则可以通过专卖店去诠释品牌文化,继而推广和建立企业品牌形象。

一、品牌专卖店的识别性问题

“专卖店”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连锁店、精品店、概念店、旗舰店。这些店因为经营和管理的理念有所不同而各自具有一些特质,但是还是都可以看作是专卖店概念的延伸之后所能囊括的。但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人们对专卖店点的概念更加概括,其范畴更为广阔,甚至包括了专业店,很多的零售业都会被人们以“专卖店”涵而概之。但是实质上的专卖店是专门的经营或者是经授权经营品牌商品的零售业态,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品牌的识别性。

品牌的概念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消费者的认知之中,但它却为商品制造者所拥有。作为市场营销终端的专卖店,直接和消费者接触,既是产品销售的场所,还是创建品牌的有效途径。在专卖店簇拥成团的环境下,专卖店形象就成为了品牌进入社会的第一次也是最直接的接触。现今各个品牌都拥有各自专卖店的形象设计体系,以便于做到区别于他的目的,继而才能与其他品牌竞争、抗衡。从品牌传播的角度上看,对形象个性的突出就更加强烈。在具体专卖店空间形象设计上更为注重造型、材料以及色彩的使用,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是达到入店赏析的效果。同时现代的消费购物观念已经转变为休闲享乐式的购物需求。所以商业空间就要既能容纳展示商品,又要具备促销商品的作用。各个专卖店尽管在面积上、布置上、主题设置都存在的差异,但消费者在空间场所中的自身体验,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购物需求,其附加在购物之外的体验就成为其享受的增值服务,在娱乐了消费者的同时,也展现了品牌的价值。从而加深了品牌在消费中印象之中的印记,进而产生识别作用。而要识别就要有印象,要有印象就必须有独特的形象,且这一形象必须还是要统一的。这就是是专卖店统一形象设计的必要性。

二、基于VI设计为基础的统一形象营造方式

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在做CI设计时都得到了提炼和归纳,所以在做品牌专卖店设计时,CI就成为了品牌专卖店设计的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专卖店统一形象营造的首要遵循的法则。

品牌专卖店的设计中要将CIS以物态的形式反映出来。以便于通过外在物态的表现,展现内在的文化特征。首先就是造型。通常标志图形应用于品牌专卖店中的视觉造型是较为普遍的,因为标志其本身就浓缩蕴含了企业的品牌信息,是一个可以表达出丰富含义,传达出明确品牌信息的视觉符号,且容易被人识别、记忆,并且符合美学原理。最为典型的就是形象墙设计中标志的应用。还有在标志图形中提取符号图形,进行分解重构,延伸出子图形,从平面到半立体、到立体空间。从而将标志图形创造性的应用于三维空间中。例如阿迪达斯专卖店中的三条胜利线就是通过对VI中标志形体的提炼而演化的来的,还有店中的依墙而建的楔形展架也有标志造型演化出来的。三条胜利线,简洁而富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是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识别出来的形象。同时又会被鲜明、独特的造型所感染,更快、更高、更强、勇于攀登高峰的核心理念也深深的打动了人们的心。三条白色的灯带纵贯整个黑色顶棚,并且从顶棚一直延伸至墙面,再由地面的反射形成回环。并且在这里三条线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图形。而是一条充满力量的跑道。给人赛场上的信心和力量的感受。(图1)

再者就是VI中的颜色在品牌专卖店中是广泛被应用的。颜色在视觉传达中有先声夺人的功效。上面提及的黑白的阿迪达斯,红白的可口可乐等等,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品牌和颜色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品牌专卖店中的标准色应用也是要首先考虑的。例如李宁品牌专卖店,其从店面的招牌到空间的各个界面再到展台展具的色彩都采用了标志中的红色,并用白色的辅助色作为辅助,形成了统一的视觉感受。从而使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记忆都得到了加强。而当标准色的背景颜色和产品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采用降低其明度后使用,或者运用无色彩颜色加以替换或者是辅助色的参与。

还有就是在空间中导入VI中的辅助图案图形来强化统一品牌的形象,采用隐喻等含蓄的符号化了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品牌的核心理念以及企业的文化内涵。并不是简单的来源于VI中的图形形象元素,而是认真的解读分析研究品牌理念之后所得到的,能够体现品牌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形象。无论是直观形象的表现还是抽象隐喻的传达,都应该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方法。同时每一种信息传递方式也不是孤立的,要使其有机的相结合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完整、准确的传递品牌核心信息。

三、对区域性特征的融合与统一

品牌专卖店往往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销售终端体系,其遍布各地的个体都统一于统一的形象基础上的。而如何将各地适合的特色元素融合于整体的统一形象之中,成为了专卖店室内整体形象的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品牌推广者所一直关注的,也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要做到这些特色的元素加入其中不仅不会与原有的统一形象的标准不相悖谬,相反还会丰富其原有形象中的元素,从而使当地消费者感到亲切,进而吸引更多的当地客户,从而做到深入人心。这种情况要求专卖店室内形象设计在以保持了统一形象的同时,还适应大环境特征,专卖店室内设计中品牌形象的统一性是基础,因为毕竟它是企业已有的宝贵资产,是不能被忽视的,更不能被破坏和遗弃。这一理念对品牌能够在形象统一的基础上再向更高的层次推进打下基础。

实际上,品牌的各个专卖店形象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品牌形象具体实施有差异。尽管所处同一时期,但是不同的专卖店有的店铺更新了形象,有的则还使用原有形象。例如刚刚更新了形象系统的李宁的专卖店。另一个原因就是地域的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点融合在同一的形象中之后,使得其外在的表象产生了一些差异。也正是这些不同的,特色的元素的融合,才是品牌专卖店室内形象设计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说,在对专卖店室内形象设计时要在统一形象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地区的地域特点、环境特色进行设计(图2)。并在各个不同特色的店内使用有所区别的手法去设计才能创造出真正优良的品牌专卖店空间。

结语

专卖店室内设计的基础是品牌,品牌形象理念在专卖店中是通过空间的表达,营造出具有品牌氛围的具体建筑空间,使得消费者能够在其中读取到品牌信息,获得对品牌的印象。在这一基础上再具体分析专卖店室内设计中影响设计的因素,这些具体因素包括理念中的要素和实际的构成专卖店室内设计的物质要素,并加以研究分析之后提出具体品牌专卖店设计的方案。所以专卖店统一形象的营造必须是建立在统一的品牌形象的基础之上并融合具体的实际的各种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而又有共同基础(统一的品牌形象)的优秀作品来。

参考学术著作:

[1]英格丽德•文茨―加勒.精品店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奥托•瑞伍德特.商店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埃莉诺•柯蒂斯,霍华德•沃森著.专卖店新锐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学位论文:

[1]梁晶.大众文化下的专卖店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2]廖逸群.休闲服装品牌专卖店的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7

[3]韩放.商业购物空间环境室内设计与规划[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2

[4]邱艳飞.基于构成学理论的家具专卖店展示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林业大学2010

[5]巫鳎品牌专卖店及其设计研究―消费、展示与体验[D].[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4参考学术期刊:

[1]温少安.专卖店设计感想[J].ID+C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1:91―100

[2]黄滨.VI设计在企业销售终端中的应用及拓展[J].装饰,2005,10:78―79

[3]马仿明.物质丰裕时代的专卖店设计[J].装饰,2006,2:94

作者简介:

第8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9篇: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即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艺术教育应遵循的规律性,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正确定性定位,尊重客观规律;进行艺术教育的现实性,即采用科学方法安排教学,并优化教学课程。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之巅,关键是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而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教育家先生就指出,应当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并规划了全民艺术教育的实施蓝图。[1]一个世纪过去了,国家对发展艺术教育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以及实施办法,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等,中国大学艺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艺术教育正迎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一、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工科大学的学生来说,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的内涵,也同样是出自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内心的渴望。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美育课程方案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问卷调查,于1998年初就在全国部分地区展开,以广州地区为例,向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部分大学生发出2900份问卷,回卷2376份。[2]从对工科院校回收问卷的分中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日益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当代大学生中,普遍表现出对艺术选修课的高度热情,他们在对中外优秀传统艺术表现了浓厚兴趣的同时,也对中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在重视艺术理论修养的同时,也积极从事艺术实践活动。

因而,在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十分必要。它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彬同志在1996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美育是运用艺术学、自然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仅是自身,而且渗透在诸育之中,以美辅智,以美促劳,以美健体,美育对德、智、体各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一个社会的国民艺术素质不高,势必会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而工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文化代表,要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高等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技能、健康的体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大学生群体,并通过他们带动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以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

再次,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具有一些负面影响。它的趋利性往往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工作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倍感劳顿、疲乏,很容易使人变成“经济动物”。而艺术具有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升华精神的作用,是人们烦躁时的镇静剂、劳累时的栖息地,是人生宁静的港湾,是人免于沦为“经济动物”的一大引力。市场经济越发达,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就越突出。而工科大学生一毕业,就将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如果不具有一定的艺术精神,就很难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此外,对他们而言,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培养一定的艺术素养,无疑更增强了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二、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规律性

由于种种原因,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与一些综合类、师范类院校相比还存在差异,因而,工科院校必须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遵循教育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的诸单元中,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具备了“感染人类追寻美感的欢悦”的特点,因而具有巨大的灵魂感召力和震撼力。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所以使人感动,不但因为它使人得到多少适意的感觉,实则因为它所惊起的思想”[3]可以说,艺术教育对培养人的人格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具有关键作用。

从全国大学生艺术教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来看,一些状况令人惊诧: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梅兰芳、盖叫天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出自何时、何处、何人,不识五线谱者大有人在,更惶论国外的名家、名著,这其中工科大学生此种情况则更为突出。本来,有些是属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要解决的基本常识,到了大学,还要补这一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要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使艺术教育能够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就一定要彻底破除“应试教育”的思想,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走出一条以“素质教育”为主的道路。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虽然是一种艰难的转变,但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艺术教育要面向新世纪,就必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这一指导思想,艺术教育才有可能摆脱种种偏见,全面地、辩证地认识艺术学科的性质,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形成一整套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艺术教育新体系。

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是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打开大门的艺术教育,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的艺术文化教育,而非以艺术中的某个门类为业,求其专、攀其高的专业技能教育或尖子教育。

工科大学开展艺术教育首先要遵循艺术教育本身的规律。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一些类型的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具备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4]艺术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得到。艺术教育作为特有的审美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艺术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人”。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使受育者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从中得到教育:其次,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艺术作品对于人的教育,是在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最后,艺术审美教育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得到积极愉快的休息,而且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其次,艺术教育也要遵循人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艺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不是哪个人的好恶,而是客观规律。人的素质是分层次的,优秀素质需要多方面的滋养,需要长期细致深入的充分的培养过程。“素质教育”不是一门课,如果不溶于各门课程、不落实于教学过程之中,便不过是一句空话;同样,离开了具体、生动的优秀艺术形式,以及与其相应同样具体、生动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艺术美育、艺术素质教育乃至全面的美育、素质教育的完成与实现,都是难以实现的。

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作用于对象,逐步积累,潜移默化,形成素质的过程,是一个既连绵不断、渗透融合、贯通始终的统一过程;又是一个相对有序、曲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由不同环节组成,相衔递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序列是有规律的,这一规律同人的生理、心理、认识、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规律保持一致。由于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不仅取决于它的性质、目的,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素质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制约,因此,其开展艺术教育教学的安排和要求的基本顺序是:

——使学生增强对高雅艺术、高文化含量的经典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

——使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艺术作品和表演的实际能力;

——使学生养成欣赏美好艺术的生活需求和文明习惯;

——使学生积累起较丰富的艺术修养;

——使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与艺术教育的规律及形成人的素质的基本过程相适应,艺术教育教学的原则归纳如下:

1、在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课程相应的水平上起步,以艺术作品和学生参预艺术审美实践活动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为顺序安排教学的原则;

2、以加强和深化对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感受、理解、表现等审美实践为主线组织教学的原则;

3、以对艺术作品整体特点的把握、评价、表现等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的原则;

4、以正确的观点,按照揭示艺术作品的表现及其规律的实际需要,介绍、练习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原则。

三、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性

面对21世纪,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艺术教育的现代化,是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艺术教育过程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而又系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探索出一条符合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使艺术教育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挑战性。

首先,注重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开展艺术教育,应注重继承和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中国画的气韵轩昂、笔墨淋漓,中国民族音乐的悠扬、自然,中国文学的灿烂、辉煌,中国民间艺术的质朴、浑厚等,都是艺术教育的源泉。而中国传统教育方法一向是提倡教学相长、由浅入深,传统艺术教育也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活动,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教育方法,临摹、模仿,学习前人的经验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离不开中国教育的大环境,更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传统教育方法,即以讲授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循序渐进地开展艺术教学活动。

其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教育理论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其共同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系统论、现代心理学、现代信息学等最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成果作为科学基础,从教育、文化、科学、审美等方面对现代教育的体系做出思考和重构。比如美国的《零点项目》的研究,就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对如何通过实施艺术教育来进一步完善人格作了深层次的研究,为美国21世纪的战略决策提出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在教育方法的科学化方面做出不少有益探索。比如,艺术教育主要以普及艺术知识为主,相对提高为辅的原则,在开展艺术教学课程的同时,结合课外艺术活动实践,让学生参与体验艺术创造过程,提高其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这种开放性教学解决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课时少、内容多,学生很少在课堂上直接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问题。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不但进一步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总之,在如何实现艺术教育方法科学化的问题上,只要我们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科学并与中国优秀和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方法的科学化。 转贴于

艺术教育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即根据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所做出的最佳选择,以期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从大的方面分为美术、音乐和影视三大部分,美术方面又包含中国画、书法、美术鉴赏、环境艺术赏析、商业美术赏析等课程内容;音乐方法包含了声乐演唱艺术、器乐基础、合唱与指挥、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内容;影视方面则包含了影视剧作引论、电影学原理、电影名片赏析等课程内容。根据艺术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从教学方法出发,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理艺术鉴赏(即理论部分),二是艺术实践(即技能、技巧的训练)。作为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艺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1、艺术鉴赏

根据工科大学生的年龄差异、专业特点和文化层次,选择中外优秀的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作品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其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

(1)赏析。教师从作品的思想内容、精神内涵、时代背景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贯彻美学原理,让学生鉴别作品的优劣。通过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展示,从而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加以赏析,以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2)课堂讨论。艺术作品的赏析,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通过互相切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启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这一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层次的教学阶段是非常需要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3)提问。在教学中运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的兴趣以及对作品的思考。提问指的是双向,即教师问 学生、学生问教师。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注意到工科大学生对艺术理解的综合起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充分思考;反之,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往往更尖锐、更深刻。这种双向的提问,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家长式教法,有利于调动教学积极因素,加深教与学之间的磨合和沟通。”

(4)现代教学媒体。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是提高艺术教学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艺术教育通常以艺术作品作业鉴赏对象,特别富有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此外,采用媒体组合教学方式,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场景声情并茂,图文并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艺术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一门艺术,学生也可从中得到高品位的艺术熏陶。

2、艺术实践

艺术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因而,工科院校进行艺术教育,除了应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之外,还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一定的艺术实践,增强从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很有必要。

(1)观察法。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认为:“没有观察就没有明确的观念,没有明了清楚的观念就没有绘画。”[6]观察是人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知识的百分之八十源于观察。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艺术教学中的美术技法训练。比如说要表现物象,不论是个体或组合物体,都必须从整体观察出发,而表现整体的方法是从整体出发直线取形,局部深入,再回到整体。那么,在深入作画过程中,就要不断进行比较观察,如形态的大小、宽窄,位置的高低、远近,色彩的明暗、冷暖等,通过观察对比,从中找到物体富有共性和个性的地方。在教学中,要根据绘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观察、比较,找出形体、结构、虚实、光影等的变化。

(2)练习法。艺术实践课中,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声乐演唱艺术”、“舞蹈”、“器乐基础”、“合唱与指挥”、“中国画”、“书法”等,都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声乐演唱艺术”除了让学生了解歌唱器官的构造,正确的歌唱姿势以及歌唱呼吸、共鸣、咬字等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声乐基本技巧的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感性上的认识,初步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参与组织一些演唱活动。又如“书法”,除要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和中国书法史纲要,理解书法何以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结合欣赏历代书法作品,提高书法审美能力之外,还要通过对历代书法碑贴范本的临摹练习,逐步掌握各种书体的写法,为今后进一步创作书法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练习时,教师始终处于辅导地位,应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差错。

(3)示范讲评。艺术实践本身是一种直观性较强的课程,技能、技巧通常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辅导来进行。比如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以及各种技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表演。示范可以是课前准备好示范图例,也可以在课堂即兴示范表演,学生通过模仿、训练,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所以,这种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另外,对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进行讲评,通过教学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习。实习是让学生参加具体社会活动,把在课堂上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工科院校艺术选修课时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习,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所授的课程内容,结合社会、校园的热点宣传活动、文艺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从中得到锻炼。

(5)参观博览。艺术教育通常采用大量的视觉形象资料以及视听材料,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各类艺术馆、博物院、音乐厅去参观学习,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参观考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开拓艺术视野。

〔参考文献〕

[1] ·全集[M]·中国研究会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中国教育年鉴1998[M]·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