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第1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

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选什么作为近期研究的主题呢?我自然而然想到了提问。提出问题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现实是,学生在学习中很少有问题,不管是课上还是课后。教师们也常抱怨:学生太笨,我让他们提问,他们就是提不出来,我有什么办法!小城镇孩子就是不如大都市孩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心里总不是滋味。

一、问卷调查后的深刻反思

一次调查问卷让我找到了学生无疑而问的原因,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的策略也油然而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给质疑的方法;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教师要以激励性语言激发,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我把认识融入到了《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

那天上课,我一反常态,以一个游戏开始。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生性好游戏。进行到一半,我悄悄地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起要新授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来。同学们听得特别专注。读完,我问: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能用一个问题来考考同学和老师吗?考倒了他,你就是胜者!只见一双双圆溜溜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有的抓耳挠思,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低声交耳……片刻,一只只有力的小手高高举起。有的大声叫着“我来”,有的迫不急待站起来……啊!活泼的课堂氛围解放了思想的束缚,一个个问题从他们充满童真的嘴里飞了出来:“鱼怎么会在纸上游?”“它是怎么游到纸上的?”“为什么说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这节课中,共有11人提了13个问题。

回到办公室,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这堂课能激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因为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新颖有趣,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因为以竞赛形式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争胜欲”;因为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缩短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我为学生的敢问而高兴,更为自己的尝试成功而兴奋。

然而,仔细分析提出的问题,发现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明知故问的假问多;文中能直接回答的提问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发现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变,说明学生还不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学生因为思维不够缜密,分析力不够强,问题自然难有深度;因为学生好胜心强,为了博得老师的夸奖,自然明知故问、无病了。那如何引导呢?我设想了三种方法:找准提问的切入口;对学生的问题作比较;倡导求真的学风。

二、深刻反思后的豁然开朗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对提问的时间、形式、内容已了然于胸。《纪昌学射》要开讲了,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板书“纪昌学射”,我拿询问的眼光扫视了全班,片刻,几个机灵鬼已经读懂了老师的眼光,举起了手:“纪昌向谁学射?”“是怎样学习的?”“结果怎样?”……读题质疑,利于掌握文章主干,是读书的好习惯,也是质疑的起点(容易质疑)。看着学生们跨出了美好的第一步,我心里充满喜悦。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大家自由读文章,在寻找这些答案的同时,你会有更新的发现,更多的问题。”顿时,教室里静寂一片,只有的翻书声和笔尖摩纸声(在书上做记号)。小眼紧盯着书,不时抬头眨巴一下眼睛,立即又低头划着什么,八分钟后,学生的笔已不再动了。

“小组交流你们的问题,然后提出代表你们小组的问题好吗?”寂静的教室热闹起来了,讨论声、争执声响成一片。四分钟后,集体交流开始了。

第一小组乐于打头阵。学生:文中说,飞卫让纪昌回家怎样练习的?

师:好,从不理解的行为处找疑点。

第二小组。学生:我们的问题是纪昌练习的过程是怎样的?

师:想想,这个问题跟第一小组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生:(稍作停顿)是一样的。

师:对!你看,问法不同,实质是一样的。

第三小组。学生:飞卫为什么不直接教纪昌射箭呢?

(好啊,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问题质量的好机会,我应该利用“展示法”了。)

师:好问题!你们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

生:因为书上说,纪昌的眼力练好后,飞卫才让纪昌练习射箭,这是为什么呢?直接教射箭不是更快吗所以我们想到这个问题。

师:真会动脑!他们联系了前后文,经过比较分析后才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表扬他们小组!

掌声四起。再看这个小组的四位成员,个个微泛红云,喜形于色。

……

听着学生们的话语,我感到学生已被纪昌学射的故事所折服,他们已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于是,我趁热打铁推荐了《寓言故事集》。

课后,我仔细回顾教学过程,感到学生情绪高昂,对质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题的质量较以往有了提高,他们不仅敢问,而且遵循了一定的提问方法。作为教师的我,在把握节奏,引导学生进入提问状态方面,充分运用了教育机智,从而促进了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三、深入研究后的认识提高

随着研究的展开,我的认识也在提高。

(一)宽松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活泼的教学形式是激起学生提问的重要前提

《鱼游到了纸上》以游戏引入新课,新颖有趣,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以竞赛形式来提问,激发了学生的“争胜欲”;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激起学生的表达欲,学生由不敢问到敢问,乃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因此,我努力改变自己自以为是的、严肃的教学风格,以微笑面向学生,以幽默引导学生,怀着亲切友爱之心走进学生生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我尽可能地采用听录音、看表演、闭眼想象、有感情地读等形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疑点。当疑点较深时,我采用了范读的方法,在疑点处重读,甚至以“小问”诱导,边读边问、边问边读。我还采取游戏、比赛、当小老师等形式,激发学生提问。学生往往情绪激昂、思维活跃。这种努力,使孩子逐渐进入了提问状态。

(二)设定合理的提问时间,有助于提问的顺利进行

我感到,提问时间如果给多了,可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如果给少了,又会影响学生提问的思维过程,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在研究中,我初步找到了一个相对的规律:初学阶段,随时间增加,问题个数逐步增加,但到9分钟,问题增加很少,说明9分钟左右时间用于初学质疑较好,而小结阶段时间在1至2分钟。当然,由于教学内容的深浅不同,质疑时间也应随机增减。

第2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

那么,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学科性质理解不深,把握不准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着眼于它的形式,人文性则侧重于它的内容,因此二者不可分割。教师在把握这一学科性质时,概念模糊,出现了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的错误。

2、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

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存在学段语言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教学方法使用不当

教学方法应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的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了图片和文字资料。

4、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课改实施多年仍把学生放置于接受的位置,总是力图把学生讲明白,符合心中的标准答案;对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知识不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会的知识,教师还是反复提问。

二、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正确理解教材

教师正确地解读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首要及必要条件。⑴要从教材、学情、教法三个角度研读文本。既要把握语言特点,又要摸准人文内涵;既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知,又要晓悉学生的困惑与障碍;既要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又要有教师明明白白的讲解。在正确地解读文本后确定教学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⑵解读文本时应深挖文章内涵。看过教材稍加思索即讲将起来,自然也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入读书。⑶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白杨》一课,作者借赞颂白杨,赞美了边疆建设者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又奉献子孙的可贵精神。但有的同学提出:这种牺牲代价太大,是可以避免的。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2、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好三维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不仅要考虑学段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教学过程要清楚,不能随机。从字词句到文章内容结构的把握,再到学习语言、感悟中心、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写法,要带领学生在文中走一个来回。

(3)教学方法要简便得当,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高效的方法。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体会青年忘我的品质是重点,其中对“他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一重点句的理解,一位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和游鱼融为一体?怎样读好这句话?围观的人会说什么?而另一位教师则采用了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看到青年画技高超,人们不禁赞叹起来,老人说……(教师手指一位学生);妇女说……(教师手指另一位学生);红领巾说……(教师再指一位学生);然后面向大家问:那位青年怎么样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认真作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教师相机指导:这就是“融为一体”。此时青年为什么会如此学生已经了然于胸了。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首先,激发口语表达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动机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已经可以从别人的动作、姿态、声调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传达出生理上的需求,如饿了、渴了、想上厕所。希望这些基本要求会获得满足,渐渐地也会说出心理的需要,如不明白的事想问清楚、希望老师提问自己、需要同学帮助自己等,当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渐强时,也会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阅读课文时会说出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好恶,然后经由教师和同学的反应来肯定或修正自己的认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来进行说话,根据小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就给谁戴红花”的方法,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扮课文中的角色表演,鼓励站在台前当众表演,习惯成自然后便逐步提高要求,人人都讲,训练面由窄到宽,中下生讲得不够准确、流畅时,教师或学生可以马上更正、补充和鼓励,大家都能得到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提示的是非问题,充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热烈发言,很多学生都想用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口语表达情景中,语意清晰,获得别人的称赞,因而增强自信,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个个争着讲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到提高。

其次,创新口语表达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模仿说话,从低年级抓起,可以设计一组意思基本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子,教师先说,再让学生仿说。可以引导学生仿电视中的某个人说话,要求做到干净利落,富有表情,特别引导学生仿正面人物说话。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习得方法,从而爱学会学。教学生学会学习始终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读出好味道来;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技巧,使学生从读中学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迁移为能力。我们提倡“一课一得”,这个“得”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更是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语言中训练获得;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在课上的引导和点拨,由学习方法转化而成。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对已知形成规律,对学生的未知和一知半解要讲练结合。

4、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