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倒春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倒春寒(英文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
2、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文章屋网 )
今年倒春寒对小麦有影响吗
有一定影响。
春小麦春化期结束后,幼穗开始发育,抗寒性显著下降。黄淮麦区的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1日和4月中旬。此时小麦正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幼穗也处于减数分裂和四分体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突然冷却,会导致幼穗受伤或死亡,正在抽穗的穗头会变白,部分小穗不结实,甚至整穗不结实,严重时可减产30%~50%。
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幼穗发育进入雄蕊和雌蕊形成至花药间隔期。此时,小麦幼穗对低温敏感。只要长期低于幼穗发育所需的低温,即使遇到0℃以上的低温,也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温伤害,0℃以下也会发生冻害。一般来说,倒春寒的发生越晚,对小麦幼穗发育的影响和损害就越大。
倒春寒对小麦有什么影响
在倒春寒的情况下,如果冷空气很强且持续很长时间,它不仅可以迅速将温度降低到10℃以下,而且还伴随着大范围的降雨甚至降雪,导致霜冻。在此期间,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倒春寒,将对冬小麦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通常会使生长旺盛的小麦植株遭受冻害,部分叶片在光照下受损,上部在重照下受损,然后枯萎甚至枯萎。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冬小麦植株的抗病虫害能力将大大降低,并会诱发纹枯病等多种病害。
倒春寒容易导致霜冻和小麦生长疾病。
今年倒春寒发生在早春,对小麦几乎没有影响。如果发生晚,可能会诱发小麦病害。
倒春寒延缓了小麦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冻害。
轻度伤害会导致小麦上部叶片逐渐枯萎变黄,重度伤害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导致结实率降低,每穗粒数减少,甚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幼苗会干枯死亡。
小麦怎么预防倒春寒
1.一是选择种植抗寒性好的小麦品种。目前,小麦品种很多,但各有优缺点。我们应该对种植的小麦种类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虽然抗寒性好的小麦不能完全消除冻害,但仍能减轻倒春寒天气造成的危害。2018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抗寒性好的小麦的收获成绩与其他品种有很大不同。
2.错开“倒春寒”天气时小麦的脆弱期。一般来说,除了极端的天气条件外,每年的倒春寒发生得相对较早。根据这一自然规律,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的播种期,延缓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强小麦的抗寒性。
3.抑制抑制小麦的生长。对于早春早播或生长旺盛的小麦,可采用人工抑制,或春节后尽快喷洒抑制剂,防止小麦过度生长。这也是防止倒春寒天气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气温变化无常 疾病防不胜防
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老年人由于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而且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最易遭受倒春寒的危害,尤其要注意预防以下4种疾病——
呼吸道疾病 在冬春交替的季节,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如果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很容易造成流感流行,而流感容易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或使原来患有的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出血性脑中风。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会诱发脑梗塞或心肌梗死。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往往遇冷则发作,每次愈合后又易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此外,还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组织往往随气候改变而收缩和松弛,容易造成关节酸痛,最常见的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在早春时节,一些爱美女士为了穿上各式各样的裙子,早早地换下了厚衣棉裤,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5招严防“倒春寒”
《黄帝内经》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在“倒春寒”来临之际,提前预防疾病发生才是关键,莫等疾病发生后才予以重视。生活中只要细心,以下5招就可以预防“倒春寒”带来的大部分疾病。
乍暖还寒应保暖 “春捂秋冻”不仅是谚语,也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对免疫力低下,有哮喘、冠心病的老人来说,更有积极意义。早春遇热就脱棉衣,一旦冷空气来袭身体就适应不了。所以乍暖还寒时,衣服不可骤减,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另外“春捂”还提倡“上薄下厚”,因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比上部差,更易受寒冷侵袭。
但“春捂”不能过度,否则会把热气积在体内,散不出去,伤扰五脏六腑。
饮食宜减酸增甘 中医认为春日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所以,春季饮食要避免油炸和肥甘厚腻的食品,宜选择清淡、甘、温之品,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值得提醒的是,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春季还须限酒,因为酒精是肝的头号大敌,饮酒过度也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
另外,春季不妨吃点大蒜、洋葱、芹菜等辛味食物,可疏风散寒,杀菌防病。
室内保持卫生整洁 倒春寒的冷,让不少人门窗紧闭,不注意换气,这样特别容易滋生细菌、霉菌。有人盲目地想依赖熏香、臭氧空气过滤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这些方法都各有弊端,最好的做法是白天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开窗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一天3~4次(编者注:雾霾重和初春时节,南方容易出现的“回南天”不宜开窗),这样可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各种病菌也就失去了滋生的条件,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室内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被褥干燥、轻暖,床铺平整,这些细节对防病保健也大有裨益。
运动健身不可少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户外健身活动,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于抵抗“倒春寒”的侵袭,并为全年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打下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春季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体质差的老年人最好在下午气温回暖后锻炼。而且最好选择轻柔缓和的运动项目,避免激烈、出汗多的运动,否则经过冬天严酷气候而变得脆弱的器官更容易受损,而且出汗过多,毛孔开放,容易受到风寒侵袭而诱发感冒。
答:的确,“倒春寒”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会因气候变化,如“倒春寒”的到来,而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当气温骤降时,老年人应注意添衣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老年人清晨起床后,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老年人应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平时要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老年人还应多食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坚持药物治疗。
问:长期以来,我一直失眠,但又不敢吃安眠药,害怕会上瘾,以后就要终身用药。请问,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答:在日常生活中,苦于失眠却因为害怕安眠药上瘾而不敢吃药的患者很多。实际上,安眠药并非需要一辈子服用。通常,在服用安眠药期间,医生会帮助患者学会减低压力、调整生活作息,逐渐脱离对药物的依赖。临床证实,只要患者遵守医嘱,不仅不会有药物上瘾的情况发生,还可以逐渐降低用药剂量。治愈失眠。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不能随意停药,而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减药”。因为擅自停药可能会出现“反弹性失眠”,如头痛、昏眩、耳鸣、颤抖等不适症状,失眠问题可能会比服药前更严重。
问:上周单位体检,B超检查我有肾结石。有的人说得了肾结石要多喝水,有的人说要少喝水,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到底哪一种说法对?
答:多饮水还是少饮水,应视结石的大小而定。如果结石的体积较小,就可以先试着采用多饮水的方法,通过增加尿量和排尿次数达到冲洗泌尿道的作用,使结石不易沉淀下来,并使细小结石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结石直径大于5毫米,已造成泌尿系统机械性梗阻,或已出现肾盂积水,则不宜多饮水。因为大量饮水会加重梗阻程度,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这种情况应该先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之后为了促进结石尽快排出和预防复发,才可加大饮水量。因为喝水可人为地增加尿量,稀释结石晶体浓度,有利于粉碎的结石早日排出体外。
问:我家儿子有过敏性鼻炎,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对螨虫过敏。现在气温回暖,湿度增加,是螨虫“兴风作浪”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消除螨虫,保护孩子健康?
答:春季防螨,除螨,首先要增强孩子的体质,加强锻炼,降低被螨虫等过敏原侵害身体的风险。其次,要注重家居环境卫生。卧室是尘螨分布最多的地方之一。每周可用热水洗一次毛毯、床垫套,杀死螨虫。枕头、棉被等需置于阳光下曝晒。用湿抹布或特制的除螨抹布擦拭沙发等棉质家纺,可避免灰尘扬起,减少螨借助空气播散。也可经常用吸尘器沿着织物的纤维方向吸尘,清除在地毯纤维内积聚的螨,以及沙发扶手、坐垫的细小缝隙处积聚的螨。再次,要注重个人清洁卫生。新买或久贮的衣物要清洗、翻晒后再穿。另外,还要经常开窗通风、透气,以利于居室内彻底防螨。防螨,除螨还需少养或不养宠物。
问:我耳鸣超过半年,一直没当回事儿。最近一个星期,我开始头晕,头痛,耳鸣声音很大,嗡嗡响不停。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耳鸣。我该怎么办?
“倒春寒”里小心“心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气候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春季昼夜温差较大,骤升骤降,冷热交替,会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痉挛或收缩,心肌供血不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大,进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严重者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一般情况下,冠心病心绞痛的典型表现是胸骨后有阵发性压榨感和闷胀感,这种感觉可持续3~5分钟,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能马上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则更为严重,可持续半小时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不能使疼痛缓解,胸口像有块大石头压住而喘不过气来,还常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有莫名的恐惧和濒死感。
关注无痛性心梗的预警信号
遗憾的是,心梗的典型表现并非每个病人都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很少甚至没有典型症状“亮相”,而是出现一些五花八门的症候,将注意力引向其他疾病。简单地说,心梗有时会“变脸”,给人以假象,使人失去最佳救治时机而猝然毙命,因此更为凶险。
临床上有10%~2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不出现疼痛,即所谓无痛性心肌梗死。且可以在没有任何先兆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发病初始就表现为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而胸痛极轻或无;也有些病人在整个病程中都无胸痛发作或其他症状,事后做心电图或有关检查时才发现以往得过心肌梗死。
当然,无痛性心梗的发生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兆,心梗发生前,身体亦会发出警告信号。比如身体不明原因的短时间阵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检查后发现该部位症状不明显,一般疼痛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并且一活动就疼,不活动即缓解,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心梗发作的可能;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也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疼痛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则要高度警惕心梗发生。
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闭塞患者及老年患者和女性尤其要提高警惕,若出现以下三N疼痛,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以及早发现心梗,赢得救治的黄金时间。
一是突然发作且较剧烈的疼痛,不论出现在哪个部位,都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二是疼痛部位找不到明显病灶,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三是伴有胸闷、气促、出汗、恶心、呕吐等征候的疼痛,要想到是否与心脏有关。
心脑血管的春季“安保”措施
⒈危险因素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⒉防寒保暖别忽视: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
⒊合理膳食,大便通畅:平时应少食多餐,提倡均衡膳食,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食用动物油、糖、奶油和高脂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大便干结、用力排便易使腹内压增高、血压骤升,造成心脑血管病发作,故应多饮水,多吃香蕉等水果。
⒋心态平和促免疫:天气变化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平时尽量做到情绪稳定,处事不要过激,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良好的心态能使内脏器官活动及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春季多发病和旧病复发。
⒌加强锻炼要有度:建议老年人在下午或傍晚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和气功等有氧运动,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同时应尽量避免过早剧烈晨练。清晨往往是心脏病事件的高发期,特别是寒冷
天气的清晨气温更低,易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发生,还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绞痛发作或诱发心肌梗死。
⒍坚持用药防反复:冠心病是一种慢性器质性疾病,坚持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上医师所开具的很多药物都是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和大量临床试验得出的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这些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保护缺血的心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改善心脏功能。不仅能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还能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增产令原糖重心下移
国际食糖市场增产的效应在原糖市场上显露无遗,原糖自年初至今跌幅已超过8%,重心从19美分下跌到当前的18美分。当前全球2012/13年度生产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除巴西有惊无险地增产8.89%,其他主产区印度和泰国生产形势相对良好。截至2月28日,印度累计产糖1880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万吨,但3月4日印度糖协预计2012/13年度糖产量至少2500万吨,高于此前2400万吨估计值;泰国产量940万吨属于历史相对高位;而巴西已告别此前减产,正成功地步入下一个十年增产周期,预计产量会平稳增长;至于全球第三大糖出口国澳大利亚因种植面积提高,2013/14年度糖产量或增加5.6%。
产销依然严峻
南宁糖会除了主产区纷纷下调产量预期外,没有更多利好出台。全国产量预估值保持1400万吨,这为说服国家增大国储收购力度增加了筹码。
据笔者测算,国内2012/13年度食糖预计为1333万吨-1354万吨。按照当年处于增产周期,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月的累积产糖和最终产糖数据,无论是按照3年平均产糖速度还是4年平均产糖速度计算,2012/13年度最终产糖都高于1300万吨,分别为1354万吨和1333万吨。较最初1400万吨的产糖预估减少50万吨-70万吨,约合4%-5%。这与1月中旬因广西主产区甘蔗产糖率同比下滑,各糖厂商议将2012/13年度广西糖产量下调约5%的比例基本相当。
截至1月底,2012/13年度全国食糖产销率54.26%,低于此前3个年度。考虑糖产量增长,该数据似乎差强人意,从表面数据看,54.26%的累计产销率已高于2008年同期的49.14%。但如果将二期国家收储量剔除后,2013年1月底净销售量214.03万吨,产销率降低至31.9%,较2008年1月底调整后的产销率低13.3个百分点。本还算勉强的产销数据顿时黯然失色,这说明2012/13年度的产销形势注定是非常严峻。
国际原糖影响增强
国内糖价机制悄然变化,更多看国际糖价走势。18美分原糖,配额外进口原糖加工成白糖成本约5700元/吨。国储2011/12和2012/13连续两个年度分别以6550元/吨和6100元/吨的高价收储,不仅进口配额内,即便是全关税进口原糖加工后交储都有利润。国家每年194.5万吨的进口配额实际上已经不足以限制国外食糖的流入。在交储利润的诱使下,配额外进口持续增长,这给国内市场造成压制。只要原糖继续在18美分左右徘徊,5700一线将成为国内糖价的天花板。
文/王伟林
雨水节气,天气渐暖,这时候阳气初生,而养生也要适时调整,顺应自然。雨水节气养生最佳的食物为豆苗、荠菜。
荠菜――药食两用的“护生草”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平,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
荠菜可以凉拌食用,方法是:锅里大火烧开,放盐放点油,把菜焯透后过凉水,软了就好,别过火。要是菜多,分几次焯。可以直接整棵或者整根叶片拌,也可以切开拌。拌的时候加点色拉油、蒜末、白醋、白胡椒粉、盐、糖等即可食用。
豆苗――鲜嫩清香营养价值高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
豆苗的吃法很多,下面向大家推荐一道豆苗蘑菇汤。基本材料就是豆苗、口蘑、金针菇等。在事先炖好的鸡汤或高汤(白水亦可)中放两片姜,加入口蘑。水开后,加入金针菇,煮3分钟,再放入豆苗,加少许盐,注意不要盖盖子,水再开后关火,点入香油出锅即可。
抵御“倒春寒”不妨吃点味冲的食物
文/刘柳
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这个季节里,吃点什么能够抵抗倒春寒对我们的伤害呢?不妨可以吃点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可能大多人都很熟悉.唇亡齿寒,顾名思义,也就是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出处更是人人皆知.春秋时期,晋献公为了扩充实力,想要攻打虢国,向虞国借路,虞国因受到物质诱惑,答应了.后来,晋献公攻完虢国,反过来灭了虞国.
虞国和虢国就像唇和齿一样的关系,缺少一国,另一国就消失,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想到这里,我不禁回忆起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和朝鲜就像虞国和虢国,关系密切.试想,美国那样强大的国家为何要攻打朝鲜这样的小国,可想而知,因为美国要的不是朝鲜,而是中国.在朝鲜的后面,隐藏着一个更大的肥肉.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才组织志愿军与朝鲜军联合起来,攻打美国.才使美国失败,也保住了中国和朝鲜.可以说,美国攻打朝鲜背后有着更大的阴谋.
嘴唇没有,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灭亡,虞国就会消失;朝鲜有危险,中国就有威胁......一句话,唇亡齿寒的关系不容忽视.
关键词:淮北地区;小麦;冻害;发生;预防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33-02
冻害是淮北麦区小麦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本区发生频次高,成为限制小麦产量提高的一大障碍因素。小麦冻害年度间发生种类不同,受害时间、受害部位、受害程度均有所差异,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30%,最高减产可达50%以上。笔者依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该区小麦冻害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作一简要论述,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将小麦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 淮北麦区小麦冻害种类及为害
小麦冻害按发生时期不同,一般分为冬季冻害、春季倒春寒和低温冷害三大类。一般来讲,冻害发生程度越高,发生时间越晚,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越大,尤其是4月份发生的倒春寒。
1.1 冬季冻害 冬季冻害是指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由于寒潮来临,遇到较大幅度降温而引起的冻害。冻害程度取决于小麦生育进程、极端最低气温、低温持续时间等,多发生在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偏春性品种提前播种的地块。此类冻害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一般主茎和大分蘖全部冻死,心叶干枯,只留部分小分蘖,或者包括分蘖节在内整株冻死。如位于淮北麦区的涡阳、利辛等县,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间,遭受2次强寒潮,播种较早的豫麦18-64、郑麦9023、偃展4110等春性品种大面积受冻,产量损失达70%~80%。一般冻害是指仅部分叶片或仅叶尖干枯,而主茎和大分蘖均未冻死,多发生在适期播种、冬前未进入拔节期,但生长旺盛的田块,遭遇突然降温,叶片受冻。这类冻害一般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可缓解,对产量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1.2 倒春寒为害 倒春寒为害是指小麦经过越冬期后,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进入旺盛生长期,开始起身、拔节,遇冷空气南下,又来寒潮,故称“倒春寒”。此时,小麦已完成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丧失殆尽,而倒春寒可使近地表温度骤降至0℃以下,草面温度可达-3~-4℃,小麦幼穗受害,扭曲变形,部分小穗冻死或整个幼穗冻死,不能抽穗或抽出“光秆穗”。
倒春寒为害因地形、地貌不同,小麦受害程度差别较大,一般背风向阳处冻害轻,反之则重;同一地块,地势低洼处受冷空气下沉因素影响,冻害较重,燥处稍轻;群体大处冻害轻,群体小处冻害重。
1.3 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是指小麦进入孕穗阶段,因寒潮来临气温降至5℃以下、0℃以上(一般1~2℃)低温而产生的危害。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挑旗阶段,处于含水量高、组织柔嫩时期,抵御低温的能力大大降低,若最低气温5℃以下时,就可能受害。低温冷害小麦茎叶不受害,无异常表现,受害部位是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结实率和穗粒数明显降低,最终大幅度降低产量。
2 影响小麦冻害的主要因素
2.1 品种和播期 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偏春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范围宽,持续时间短,这类品种早播,通过春化阶段后即进入拔节期,抗寒性显著降低。2006年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淮北麦区小麦主推品种中春性品种与半冬性品种各占一半,而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偏春品种稍遇低温即大面积发生冻害,多数年份冬前至越冬期麦田一片枯黄,仅留心叶,只有至返青期才见绿色。淮北地区一般前作大豆或玉米9月中下旬成熟收获,往往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有一次明显降雨,由于腾茬后遇明显降雨,农民又急于外出务工,往往半冬性小麦品种和春性小麦品种同时下地。10月上旬至中旬前期为淮北麦区的主播期,春性品种播后及早完成了春化阶段,进入拔节期,抗寒性明显降低,稍遇低温,极易发生大面积冻害。可见,在该区把春性品种作为主推品种,既浪费了有限而宝贵的光热资源,又限制了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2 气候因素 温度和降水是关乎小麦冻害有无及轻重的主要因子。若骤然降温,小麦正处在旺盛生长期难以适应,冻害加重;降温缓慢,小麦对低温有一段适(下转56页)(上接33页)应过程,冻害相应轻。冬前温度高,或遇暖冬天气,小麦生育期提前,冬前或越冬期(一般为12月20日至次年2月15日)小麦出现拔节,抗寒性下降,遇低温冻害加重。该地区3、4月份常遇的“倒春寒”(或称“晚霜冻”)是造成年后冻害或低温冷害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无论冬前、越冬期抑或返青拔节期至孕穗期,适宜的降水使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均能有效缓冲冻害的危害程度。尤其是晚霜冻到来之前,有适宜的降水对低温冷害的缓冲作用更加明显。
2.3 栽培因素 底施氮肥过多,播量过大,小麦窜高生长,形成所谓的“假旺苗”,旺长田块小麦体内积累糖分少,细胞液浓度低,极易遭受冻害。而播量适中,科学施肥,实行前氮后移的田块,易形成壮苗,抗寒性相应增强。
3 预防、减缓冻害及灾后补救措施
3.1 调整品种布局,优化品种结构 积极推广半冬性或半冬性偏冬性品种,如烟农19、济麦22、皖麦38等。实践证明:即使半冬性偏冬性品种遇特殊气候推迟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只要适当加大播量,仍能达到500kg/667m2以上的单产水平。故该区应杜绝春性品种种植,力推半冬性品种,中北部地区更应主推半冬性偏冬品种。同时,在选用品种时,应考虑品种综合性状,尽量选用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的品种,慎用穗型偏大的品种,因为该类品种多含春性品种基因,抗寒性偏差,易受“倒春寒”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