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计算平台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是由互联网将电力用户和电力设备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另外还涵盖了云计算的控制中心和所有整合的信息资源。控制中心管理着整个系统的进行职能划分,即基本的构架主要分成6个部分:①网页层,主要负责实现电力系统云计算的平台网站的站点,该站点是电力用户能够访问云计算平台的保证;②负荷分配层,该结构可以成为整个品台中的大心脏,它能够将将用户的电力需求任务进行划分然后在分别配给各个子系统进行计算和存储,相应的它的功能还包括将电气计算设备和电气存储设备,同时还能够将逻辑层的信息计算结果进行整合,最终将所得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客户端;③计算的逻辑层,该结构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各项计算的任务和分配的方式控制在某一个计算设备中进行相应的计算,同时计算完成之后还要将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返还;④数据的管理层,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存储设备对数据进行读写等操作;⑤物力计算的设备层主要就是对分配的并制定的各项计算任务进行计算的操作;⑥存储设备层就是将计算所得的结果进行储存以备后用等。当电力用户的电力需求一经传达立即将该任务划分成几个子任务,然后再将各个子任务通过互联网将任务直接划分给快速计算设备,计算完成之后将结果在传输至控制中心,然后立即反馈给用户。
2云计算技术的软件支持
相比于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力系统的云计算方式能够在线进行储存空间的扩展和计算功能的升级,但是该系统对于软件的灵活性要求也非常高。目前在供电企业中所使用的高级软件为SOA,SOA能够将满足供电企业的云计算信息化管理需求,将管理系统中的每一项功能进行包装,这个种包装成服务形式的功能各自间保持独立,为了保持各个独立服务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进行,因此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某一个功能需要进行更新,那么可以直接将相对应的服务进行更新便能够满足需求。SOA软件所组成的新型信息化管理构架能够将各个服务进行自由的组合,然后根据需求快速的形成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潮流计算功能利用SOA包装成一个服务类型,因此便可以应对更多的需求从而进行潮流计算任务,该任务就是将电力服务和潮流计算服务进行在线整合。在云计算信息管理平台中使用SOA软件能够大步提升软件的升级和开发速度与此同时促使管理系统更加的灵活。
3云计算应用实例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各省之间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各自独立,因此省电网调度中心掌握着辖区内的详细的电网信息,但是对于相邻的电网模型则只是一个简化版的,通过对云计算的使用便能够将现有的数据和计算资源进行整合,然后赋予电力系统超强的信息计算能力,对于信息资源云计算还能够通物理隔离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存储。应用实例介绍:某省的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由4个基本架构组成,分别是①基本储存层,就是最为基础的配电网络的变电站,其主要职能就是监控配电网络的运行状态和存储配电网络的基础数据;②基础的管理层,基础管理层主要职能就是将计算任务进行系统的分布之后再行计算、加密储存、备份等,一般设立在市级区的供电企业中;③高级访问层,相比于基础的管理层功能更为完善,其主要职能不仅要监控省内的所有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还要处理各市级配电网络的计算要求,一般会设置在省级供电企业的控制中心;④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的主要职能就是将上述的三层构架之间建立一个联系通道。电力系统分布广泛且结构繁杂,如果一个节点或者计算机终端发生问题均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瘫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云计算平台建立了主云计算和子云计算,电力系统的数据运行和运算其特点和互联网类似,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云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切换信息资源以便进行访问和存储信息。国内的各个省之间的电网计算模型建设的过程中只强调本调度范围之内的电网模型建设,对于外网的模型几乎不予考虑,即便是同一省区内,省调和地方的电力调动数据模型库在建立的过程中也无法实现信息交互,因此云计算可以对松耦合型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模型的交互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标准。
4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自上而下的对企业管理流程的全面升级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有总体的规划着眼全局汾项(或分阶段)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协调一致捉进管理目标实现。创新性原则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追求创新并积极重视、支持和鼓励创新捉进企业管理升级和创新驱动。经济性原则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一味的追求先进、贪大求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并要整合已有的管理资源尽量减少重复投入往重实效节约管理成本。重要性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的来开展工作,以期取得事半功倍、以点促面的管理效果。渐进性原则:企业的管理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要做好试点工作抓好理念宣教焙育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土壤,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落地生根。
二、建设思路
要抓住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两条主线来构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涉及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党政工团等全方位的现有管理制度分系统、分专业的进行梳理、补充、修订和完善汀立制度要以简明、可操作月标明确、易于考核为基准形成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
(二)规范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序流程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各环节现有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生产作业工序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优化绘制流程图形成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精干高效的管理格局。
(三)健全精细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对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主要业务、关键岗位,进行定岗定编制定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实行岗位考核。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操作、生产作业、质量控制、成本定额、标杆管理、科技创新、信息应用、现场验收、ABC三卡等标准;各项标准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易于考核。
(四)构建精细化综合信息管控平台
在统一企业编码规则编制数据字典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搭建起相互融合的安全生产调度、全面预算管控、业务流程管理”三大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体系保证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信息化建设要注重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确保数据共享、高效利用。安全生产调度系统以安全监控、生产调度和质量标准化为主要功能模块并延伸覆盖到生产、机电、技术管理的主要方面向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企业资金、财务、供应、销售、人力资源等管理子系统接口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业务流程管理系统(ARIS)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管理流程和工序流程融为一体池把前两个系统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基础保证。
(五)建立健全精细化管控及考核体系
建筑行业信息化的现状
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必须适应建筑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指导,依托现代计算机工具,建立一条可操作性强的、高速实时的、信息共享的操作体系,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形成各管理层次、各部门、全员实时参与,信息共享、相互协作的,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成本管理控制为核心,实现全集团财务和资金统筹管理的整体应用系统。建筑企业在企业信息的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着重表现在:
1.建筑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在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是孤立的、非集成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系统扩展性较差,无法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
2.建筑业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集团所属企业的财务信息,无法实时监控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集团管理缺乏详细、准确的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决策。企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重编制,轻执行,预算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的日程管理,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工具。
3.建筑企业由于项目众多,地域分散,银行开户较多,管理较为混乱,资金比较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控不利,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状况,包括项目成本核算、收入核算和利润核算等数据模糊不清,无法实现工程管理中各个部门间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无法实现业务处理的流程化,无法实现多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
5.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满足于人事档案的记录与保管,不能从发挥员工最大价值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企业内部办公未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在进行业绩分析与评价时缺乏有效、快捷的工具,无法及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6.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报表层层汇总和上报,造成信息滞后;集团对于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力度不够,非主营行业和人事权独立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不能严格贯彻集团企业即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政策;多行业运作、跨地域经营,普遍存在管理分散,集团内资金运作分散,存贷款基层运作责权不对称,缺少统筹管理。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价值
1.加强企业的决策力度
可以为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减少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加强垂直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2.实现合理有效的监控
可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业务处理流程;既定的会计管理制度,预算指标得到切实地贯策执行;有助于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内部监控管理体系。
3.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计划体系
可以通过全面计划预算体系的建立,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运做;以全面预算为指导,有效提高业务运做效率;预算的控制作用得以有效加强;预算编制过程变的简单,编制周期大大缩短;预算实行情况得以及时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可以使资金的流入流出做到计划合理;严格的资金支出控制,清晰的资金流向;有效的应收应付款管理,提高资金周转率。
5.实现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
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质量有依据,消耗有定额,管理有规范;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准确地计算出项目的实际成本;通过项目成本管理,扩大了项目成本核算的范围和对象,可以更好地进行项目成本的效益、投入产出的分析。
6.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可以提高办公效率以及信息处理时效性、准确率和共享程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的质量;有效改善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推进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实现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战略,促进员工在企业的成长。
预算管理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又被称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相关部门和人员综合企业存续相关的投资和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活动的发展情况等,对其进行合理的预期和控制,这是电力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事项。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量化公司的经营状况,使企业在管理控制方面更加规范,各部门的责任也得到落实,在权责分明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内部的革新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很多电力企业都从自身需求的角度着手,构建了ERP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从基建到生产的一体化。但在记录企业会计行为方面,普通的信息系统对于会计记录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使得这样的信息系统在记录会计行为方面不能完全契合企业实际管理需求。因此,电力企业预算管理还有待于完善和优化。
二、电力企业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
1.预算管理内容有待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一个细化的分支,而是一个预算体系,从内容上看,它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涵盖了业务流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财务预算以及专业决策预算等。现阶段,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财务预算;二是资本性收支预算。而销售预算、现金预算等事项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内容。预算管理的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可以保障企业运行和经营的管理手段,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绩效考核以及资源整合上。现阶段,资源整合和绩效考核尚属于企业预算管理的难点,是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亟待突破的事项。
2.预算编制起点以及预算管理系统中心有待明确在电力企业中,预算编制的起点非常重要。在预算编制起点确立的基础上,预算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建立和优化。电力企业相关人员要想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一定要对预算管理系统的中心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众多电力企业而言,随着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相关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在各个阶段,企业均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侧重点。为此,预算编制起点以及预算管理系统的中心应相应改变,以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使电力企业得以更好的发展。预算编制的流程不够规范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流程是不容忽视的部分。预算编制流程要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与企业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模式相契合;二是要充分考虑相关成本和效率。在预算编制流程方面,一定要遵循“集中控制”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保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为了更好地遵循以上两项原则,就需要“预算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严格审批下级上报的预算指标。就这一点而言,充分体现了“集中控制”的原则。这种做法虽然对电力企业有一定益处,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病。比如,它使预算编制周期被延长。由此可见,“集中控制”和“效率优先”原则是一把双刃剑,电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三、改善电力企业预算信息管理模式的策略
1.编制全面预算管理软件在具体预算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开发专门的预算财务软件。同时,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且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供便利,使其在需要相关数据时,可以自动从财务核算系统提取。此外,实现预算差异分析的自动化。一旦其中个别科目发生额与财务核算系统设定额不符,工作人员会收到系统的自动提示。以上方法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待于提升,但其使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得以减轻;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效果也比以往更好。
2.ERP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ERP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把企业的管理范围从内部系统有效扩展到企业的外部,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像企业的数据、相关流程的指标等均在此范畴。而ERP系统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它可以对数据与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整合,并达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充分诠释出来。ERP可以看成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载体,ERP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对企业预算管理是非常有益的。在ERP与全面预算管理结合的过程中,ERP系统一定要和企业管理中的事项相融合。全面预算管理和ERP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增加了新的内容,后者则为前者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将二者相结合有助于相关动态数据的获取,便于财务人员动态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并一改以往事后控制的局面,使预算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得到了实现。
四、结语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在逐步得到推广,但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企业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结合已经是企业管理的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资金管理并非只与财务部门相关,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各个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分公司和集团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随着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分公司增多,以下与资金管理相关的问题不仅日益困扰着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1]。
1.2文献综述
1.2.1财务信息化概述
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发展历程中,伴随着企业和财务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化正在蓬勃发展,研究和认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化和把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开始阶段,在这段时期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结算,使财务结算从复杂的算账、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将是标志财务信息化在我国正式诞生。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财务信息化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段时期,大量的商务专业财务软件纷纷亮相,固定资产、工资核算等工作的处理都纳入财务软件范围,这标志着财务信息化进程已趋于成熟。
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升华阶段,这时财务软件不断更新,面向企业现代管理。为了满足企业实际的管理需求,财务软件集财务管理、分析等业务于一体,使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最大化。
1.2.2财务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财务信息化是将企业财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信息化管理等的全方位构造。从而建立满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备以下特征:
1.2.2.1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复杂性和全面性
首先从范围上看,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基本理论与方法、财务工作等所有领域,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发展;其次从技术手段上看,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更要以通讯和生物工作、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为辅助,进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1.2.2.2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开放性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网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发展,在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企业财务管理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相关数据处理自动化,财务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企业大量的内部财务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使企业内外都能及时分享数据、获取信息。
1.2.2.3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智能性
其实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理解为是电子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及程序、人等有机结合的应用系统。由于它具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因此,它和人相互作用的。在是财务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工作人员的合作下才能完成。所以,财务管理信息应该是一个人和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1.2.3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取代了以前的纸本做账和人工查账,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的信息能够快速的调动所需要查找的账目,综合反映企业生产、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可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财务系统化的基础。经济业务系统化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将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估算经营风险,预测市场状况,为财务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以实现对企业资金运动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财务活动网络化是指将财务活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代替传统纸本账目,快速高效的进行财务信息的产生、处理和传递,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商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结合,由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的相互融合,系统完整的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这一系统。[2]
1.3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本文以结合魏氏药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为蓝本,充分利用国际上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科研成就,再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阐述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论文是以阐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起源开始,分析财务信息化的意义、概述、本质特征及内容,然后结合魏氏药业有限公司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方案。
2、魏氏达药业有限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2.1公司的概况
魏氏达药业有限公司是由海南魏氏达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宏益达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魏氏达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魏氏达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宏益达化工有限公司、潍坊益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组成,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医疗器械、医药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公司下设开发部、市场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物流部、医疗器械部、进口新药部等部门。主要从事医药原料药、医药项目、医疗器械、成品药,在信息搜寻及全国销售,网络覆盖全国。
2.2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现状
魏氏达药业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比较多,地理位置分布比较分散,大部份下属分子公司并未建立起自己的管理信息化系统,还依赖于手工核算、统计,总公司对下属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不能及时有效的管理控制,部分下属企业对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这个问题似乎被忽视了,聘请专职财务监管的企业个数不多,大多是兼职会计或委托会计。
2.3小结
企业领导高瞻远瞩,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及时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并予以高度重视。对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改善企业的管理基础,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寄予很大的期望。对于公司而言,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3、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公司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企业具备没有人才、缺乏资金、业务和组织多变、承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因此,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3.1企业内部存在过多级别的职能部门。过长的管理链条造成人力资源浪费,降低了信息传递速度,使财务管理的效率大打折扣,导致信息滞后。
3.2资金管理散乱,使用效率低。公司财务管理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财务管理特点,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资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
3.3母子公司的理财目标未能有效整合。集团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验实现多元化、多点化,随之而来的财务管控问题也日益突出,下属公司与母公司的财务出现断层管理现象。
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多,层级多,所属企业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分布广,所以做为企业的领导就不能及时的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集团企业只是通过分公司定期上报的财务信息了解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会使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产生延迟,其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并且其上报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也不容乐观。
母子公司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伴随着集团公司的规模的扩大,势必会给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增加难度,母公司很难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直接的控制,再加上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发展目标的不同,这就需要公司通过财务预算控制来确定公司的发展规模及利益分配,以此来规范子公司在经验管理上的行为,从而使其发展规划和目标与母公司的发展规划目标保持一致。
母子公司的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机制。在对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产量、成本、销售额等进行预先的规划,目前集团公司正缺乏及时的、准确的对子公司进行财务预算控制,就会造成集团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与子公司不协同。严重影响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用,弱化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
信息化后,集团公司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能实时传递的特点,对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资源、财务预算加以整合,实现公司资源利用最大化。
3.4数据没有共享。人们普遍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需要什么数据,就像财务部门要好了。在没有其他部门去督察财务部门,则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不能保证及时更新,在平时查询数据时,就可能存在误差。
3.5数据与其他部门连接不好。公司的财务管理都只是上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而没有上ERP系统。光上财务管理系统就有这么一个缺陷,就是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都要靠手工输入。而这个手工输入的工作,效率不高,准确率也不是很理想。而且,然后查询起来也是一个问题。[3]
3.6小结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公司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公司资源整合、财务数据共享和财务数据连接等的不完备,都会制约公司发展的进程,因此,完善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
4、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4.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各种信息是公司的生命线。公司必须运用信息化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经营管理,树立信息理财的观念。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迅速、准确地搜集、分析和利用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种信息,不仅有助于公司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4.2实施管理创新,规范企业管理运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制度进行整体规划。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是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以实行公司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以建立公司财务结算中心为手段,以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为前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资金监控,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全公司统一财务管理。
4.3组建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团队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管理专业人才,企业是否拥有一批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首先,公司要结合自身的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的人才标准,确定现代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案。其次,对于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注意引导,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再次,公司储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鼓励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培训,并注重自学,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4落实财务管理软件的建设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关键是建立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以及技术支持。对于落实财务管理软件的建设,首先是要完善硬件设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会直接影响今后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所以在建设初期应选择性能良好的新设备,同时也要注意新技术的吸收。其次是在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选择好财务管理软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财务管理软件时,应该要符合公司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紧贴公司财务管理实际,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外国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思想,以此来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软件的现代化水平。
4.5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安全体系
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所要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防范企业内部数据的泄密问题。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全问题,首先是要从公司内部管理上维护系统的安全。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财务软件开发到硬件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等各方面都应建立严格的防范措施,在制度上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是从计算机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公司内部机要数据采用安全性更好的数据加密技术,防止公司内部数据泄露,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4]
4.6总结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物、财,在财务管理软件的选择、改进、安全及人与计算机的结合程度方面,更是需要加强公司内部协同,这些都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性能优越、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5、结论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其也是区别于传统供电企业物流的重要标志。目前供电企业在组织设置、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库存管理、信息共享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简要总结如下: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是保证企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但是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缺少专业的部门设置和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岗位和建制,没有专门的物流信息管理部门,对供电企业相关的硬件设施投入和人员培训也不够。库存管理是供电企业有效配置物资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供电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应网络搭建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库存管控技术落后;库存信息化水平偏低等方面。而库存管理又会对物资供应、公司资金占用、公司资金周转等方面造成直接的影响。信息系统不完善,库存信息不够清晰。特别是还有一些单位还存在以手工账的方式来记录相关的信息。这样就不便于及时对库存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不利于供电企业相关的采购决策。在信息共享方面,由于各供电公司没有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因此各公司的信息都是孤立的,无法在经验、物资储存、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
二、供电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1.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物流现代化管理
在组织结构上,改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加大物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全过程管控力度。具体上如可由电力公司成立省局物流中心,对下属的各个地区局和县局的物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将原来下放的物资招投标和采购的权限进行聚拢回收,由省级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对全网物资实行需求、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关系、废旧处置等都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享受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目标,为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来源保证。
2.物流中心的辅助制度建设
现代物流是以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石的,没有管理现代化化就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供电局物流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建立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基础之上。通过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各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效率,及时应对外部出现的突况,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摩擦,使各部门的职责自然形成一个既有专门功能,又有分工合作、高效而灵活的有机整体。
3.完善内部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
如果前两条建议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辅助,物流管理系统软件建设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主题。这主要从两方面来建设:一是通过完善强大的内控设计,保障信息记录的完备行、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相关基础数据便于分类归集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过程存在的问题。准确性与真实性是信息的生命。不准确、不真实的信息不但没用,还可能带来各种麻烦。此外,在信息社会,信息都是具有时效性的,过时的信息也是没有作用的。第二是契合于企业实际情况的高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物流中心的眼睛,它集中、及时、全面反映了物资的各项情况。三是建立可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可视化的平台实现对存库状态、物资配送过程、车辆在途过程、流程管理规范等的全方位、分层次的生动化、人性化、图表化的信息展示,来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最后,现代物流企业没有一个好的物流系统软件对信息化管理十分不利,但是,高效的信息系统也要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相结合,能够达到方便清晰的获得有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的目的,不能让花费巨大成本建立起来的系统成为一种不实用的摆设。
4.加强现代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
大数据是近两年兴起的一个热门词汇。其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各大企业都在争相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建设自己大数据平台(我国的如阿里巴巴,京东,国外的如苹果等大型企业),大数据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信息化应用于网络资源整合和流程管理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大数据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对电力物流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以打破我国目前电力资源物流管理的粗放型模式,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配送模式,建立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5.供应链与信息管理的协同建设
随着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供电局也应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将这些数据通过数学模型、优化和模拟技术为复杂的生产和供应问题对诸如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库存管理、线路优化、采购计划等方面提供合适的建议。要将资源数据、销售数据、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等存储起来用于跟踪供应链在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成本,从而控制成本和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
三、总结
1.从管理者来讲,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当前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紧迫感、责任感也不强,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尤其是当前很多企业的决策管理层中懂信息技术的人员很少,懂得如何践行信息化理念的人更少,由于不交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操作,广大管理人员面对信息化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是当前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2.企业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将传统的管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中,这与信息化管理手段也不相适应,而是要通过吸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以来管理模式计划经济的氛围浓厚,注重对生产过程、人员组织与后勤的管理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是不相符的。
3.从信息化管理体制上来讲,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作为企业的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平时很少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运作机制不顺畅,业务的流程规范程度不高,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4.从信息化管理的主体来看,还缺少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来刘,没有信息化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就很难得到很大的提升。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加强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没有很深的研究。管理者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也就很难提高。
5.从法规制度上来讲,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是很完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还不统一,尤其是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还不足,对企业的信息化安全性保障还远远跟不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
1.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走出去,认真吸取外国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经验,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等来进一步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另外,企业管理者自身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2.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
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才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企业来讲,一定要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所以,企业在人才建设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把员工送到先进的国家或优秀的企业去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最后让员工们真正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3.加大对法律法规建设力度
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政府部门,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外国的先进做法,及时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也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由此,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日趋突出。为了促进管理创新,有效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设计开发与本企业管理业务密切结合的应用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含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通过将各项管理工作计算机化、网络化实现改进工作流程、改变工作方式、协调与客户的关系等目标, 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辅助领导决策的目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是针对信息化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信息化特点开发的管理方法,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计划、跟踪、控制,保证项目本身和项目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二、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内容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以成功地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项目管理的思想最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管理界的特别注意。随着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项目管理产生了一次更大的飞跃,使项目的计划和决策、实施和跟踪可以实现快速、动态的实时管理。项目管理涉及众多的知识领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合理的项目目标和执行计划、明确的项目范围,不断规避项目风险、全程保障项目质量。项目是一项有起始和终止时间的一次性任务,它是不可逆的行为,项目的成功涉及到范围、成本、进度和质量等多项指标,项目管理就是要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保证在成本预算控制之内,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具有一定质量水平的、项目规定的工作。它有别于我们日常的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但在国内一些国有企业,由于项目管理者大多出自于行政官员,较少具备项目管理的思想,而是采用一些常规的行政管理手段,这样的管理缺乏效率,也不科学,很难做到预算不超支、进度不拖后和质量有保证。对于项目建设,只有树立严谨的项目管理思想,正确应用项目管理技术,科学论证项目进度、成本预算,保证项目质量,规避可能的项目风险,才能有效地保证项目建设的成功实现。
三、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混淆了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标志。但是,受对信息技术了解程度的制约,部分用户不知道哪些目标计算机能够实现,而哪些目标计算机不能实现,在没有理顺管理关系的前提下,企图通过信息化技术化解管理上的矛盾。基于这种想法提出的项目需求,由于流程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往往使管理上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项目需求目标不明确
用户往往对信息技术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为了迎合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热潮而提出项目需求,但这种需求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需要项目开发人员协助其整理思路,与其耐心沟通。
(三)信息化项目目标量化重视不足
信息化项目有明确的目标,但目标的量化工作容易被忽视,造成任务边界也较为模糊。对于信息系统特别是产品需定制开发的信息系统,在许多情况下,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一开始只有指导性的目标,如提高工作效率、业务流程优化等,没有具体量化工作效率提高多少,以前的工作需要多少人力成本、多少时间成本,上系统后期望多少降低人力成本多少、节约多少时间成本;以前的业务流程有怎样的弊端,上系统后的业务流程有哪些优势,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内部对信息系统不熟悉、对上系统后的预期目标提出有困难,而企业外部软件供应商以签单为首要目标,不愿意投入精力在帮助企业量化目标上,因此企业本身对进行目标的量化分析有困难,由此造成这些量化的指标在项目目标定义阶段被主观和客观地忽视。
(四)知识结构老化
企业的项目开发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对系统内核、开发工具没有更深入的研究学习,会导致开发的项目技术含量低,难以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做好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建议
企业项目管理的根本就是要掌握好项目目标、进度和成本的平衡点,虽然现在可以利用很多项目管理软件辅助项目团队控制信息化项目中的各种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信息化项目还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涉及到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等各方面,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其设计、开发、实施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笔直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一批合格的综合性人才
信息化项目是知识密集型项目,项目组成员的构成、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化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经理应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能有效地选择项目组成员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能运用激励、考核等手段将责任、业绩、效率和奖励捆绑在一起,实施对项目组成员的目标管理;能提前做好有关人员力量的均衡搭配,尽量不要因为人员变动而影响项目进展;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确保项目团队的整体效能。信息化项目需要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融合其它系统功能,这就要求项目经理要站在更高层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
项目的目标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也要符合IT技术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制定了脱离实际的项目目标,也就意味着项目无法尽快见效。信息系统代替不了工作制度和规范,更代替不了人的劳动,不能认为上了信息系统,就能对所有的工作起到彻底的改变作用。项目的实施计划任务单元要尽量小,并且具有可执行性,项目计划要明确到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具体责任和在每个阶段要开展的工作。项目计划公布之前要充分了解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人员投入,征求参与项目建设各方的意见,确保列入计划的人员有效可用。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风险防范
在项目开发的进程中,影响进度计划的风险有很多,有的是很明显的风险,有的则是潜在的风险。最常见的进度计划风险包括:功能蔓延、质量不定、计划过于乐观、设计欠佳、技术能力达不到、开发人员与客户之间发生摩擦等等。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会出现在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四个领域。我们必须明确项目的风险并分析它们的可能性和量级,排出风险的优先级,然后对它们进行控制。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四)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开发效率
激励是决定工作表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多数关于生产率的研究表明,激励对生产率的影响比任何其他因素都大。对于开发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提供激励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使之具有成就感;授予权力,能够让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性和特长;提供培训机会,既为开发人员创造了发展机遇,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关心开发人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之安心享受工作的乐趣。
(五)建立完善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来合理界定项目成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在项目的启动阶段,项目干系人要了解项目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项目启动会的形式,明确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强调项目成员在各阶段要参与的工作。
总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充分重视和支持,是项目成功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保证。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更好提高综合竞争力,必需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因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保障这些项目建设的成功实现,必须进行严格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游静.信息化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重庆大学,2005.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协同。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的全部精华所在,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开展。因为组织依存于顾客,没有顾客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搞信息化。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对企业信息化要求的人力支持提供了指导。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对如何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指导。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可以对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分为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胡霞,2013)。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和担心影响现有利益格局;建设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应用不足;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息化要求不符、缺乏战略规划和基础管理水平较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八项原则站在高起点上,可以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的目的、信息化的理念和方法、信息化的人力支持要求,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建设应用上的问题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2.企业信息化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促进协同。
企业信息化包括信息化环境、流程标准与固化、信息整合、系统优化提升等四个方面,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三个重要标准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郭小东,2011)。企业信息化也可以帮助解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张育红(2012)指出,这些问题包括: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准备过程中过于依赖咨询公司而内部准备不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不合理、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体系文件不能及时更新、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员参与、体系运行与企业日常管理“两张皮”、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走过场。而归纳起来看,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实际运作与文件所写的不符,没有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由于企业信息化对流程进行标准化并固化,可以帮助解决体系文件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问题。
3.融合的必然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总结提炼了先进的企业质量管理经验,并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之所以将顾客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其收入都来自于顾客的支付,如果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满意并且不愿意继续购买,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就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企业流程,不断促进员工学习和成长。可以说,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对企业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事实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节约了日常管理的重复劳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二是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对于信息的共享、沟通,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三是信息化帮助企业及时获得内部经营信息和外部环境变化信息,有助于决策。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看,信息化已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胡霞,2013),其最终目的也是通过提高客户的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通过促进顾客购买来提升企业价值,因而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管理原则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思想融合(孙鹤,2005),可以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发展;而企业信息化也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促进协同作用。两者在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一致性,可以相互促进协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者必然进行融合以更好地服从于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4.融合产生协同效应。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共同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即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又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顾客购买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产生协同效应。孙鹤(2005)指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管理环境,而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又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两者的融合,对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大管理工具的融合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信息化都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目的而运用的两大管理工具。本文认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运用包括体系设计、体系运行和体系优化三个阶段。而企业信息化是在梳理管理流程后,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并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升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顾客满意,顾客满意与体系优化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体系优化是为了使顾客满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顾客的偏好也是在发生变化的,因而要使顾客满意就要不断地对体系进行优化。要做到顾客满意,就需要改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员工不断学习成长。而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固化和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与信息资源整合也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企业的流程标准化影响企业的资源整合,标准化流程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也影响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和力度。为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决策层也需要获取集成的可用于决策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产生影响。这其实也是一个企业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样的,人力资源也会对信息资源整合产生重要影响,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对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信息资源整合也需要企业配备适当的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构成也会产生影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因为过程运行的情况对结果能否达成目标有直接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对过程进行改进以合理保证目标的达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对企业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优化的体系要求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方面作出调整,因而也将影响企业的流程和信息化。总之,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升级,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优化也可以促进管理体系的优化,两者是个相互影响的闭环。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