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生实习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
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义务工作者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为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入群众、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医学生毕业到医院工作后,其临床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也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培养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进而间接影响到就业率的稳定,长期将会影响到学校美誉度的提升。因此,加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是医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保证,是稳定就业率的保证,是提高学校美誉度的保证,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一、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是省属高校,每年有本科实习学生2000余名,三级乙等及以上临床教学医院29所以及其他稳定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30余个,其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学院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成立了“泸州医学院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教改科研课题组”,课题组通过群体访谈、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形式对泸州医学院的实习学生、实习基地医院、年级辅导员、国内其他医学院校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实习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扩招后实习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科室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欠佳,学生实习满意度下降
扩招后的实习学生人数总体比过去有明显增加,虽然增加了实习基地,但科室的见习学生、实习学生总数比过去仍有所增加,实习基地医院的带教压力较大。在2010年对泸州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学生对科室老师的带教水平评价为“满意”的占56%,“一般”的占30%,“不满意”的占1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优质的实习医院级别高,病人多,临床医生自身的医疗任务都很重,花在实习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充沛。另一方面由于实习任务是软指标,教学量没有明确细化,责任并不落实,部分青年医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晋升职称的忙碌中,医院给予的带教补助又是杯水车薪,因而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欠佳。以上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临床医生(尤以外科医生比较明显)普遍缺乏带实习的工作激情,应付了事甚至很不耐烦,很多科室都不再开展专门针对实习生的小讲座和案例分析。同时,鉴于医疗风险,现在实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很多实习学生抱怨自己在科室基本上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工作,对学习的帮助不大,学习热情从初时的高涨逐渐懈怠下来。
2.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学生实习、考研、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学生实习学习量下降
医学生的实习时间一般是10~12月,但国内各医学院校安排的时期有所不同。如中国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徐州医学院、内蒙古医学院、长沙医学院等高校是第九、十学期安排实习;泸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赣南医学院等则是第八、期安排实习,第十学期返校再上提高课。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鉴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招聘和考研主要集中在第期,因此无法绕开考研、就业对实习工作的干扰。课题组在对实习基地医院的调查中发现,80%的实习医院均反映“实习、考研、就业的体制性相互矛盾”是当前实习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干扰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部分实习生因为参加就业招聘不断请假而耽误实习时间。二是由于地区医院甚至部分县医院等用人单位只招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医学生,为了将来的前途,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部分学生专心备考,实习时心不在焉,甚至不惜逃工复习。三是目前医院体制改革,在绝大多数单位招聘中,参加面试后学生还需要参加当地人事部门组织的公招考试,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参加公招考试。四是近几年部分条件好的医院为了优中选优,要求应聘学生初步面试后要试用一定时间方可签约,这种单位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向实习医院请假。当这种请假没有被批准时,有的学生就选择了违纪旷实习。以上四种情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实习质量,减少实习的学习量。
3.学生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实习队教师到岗履职情况欠佳,学生实习纪律性下降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实习目的并不明确,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纪律性下降。不少学生还习惯于过去坐在教室里听课的学习模式,在实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知道身边何事可学。有的学生不愿在病人身上多下功夫,不屑做琐碎小事,甚至认为自己是“免费劳动力”,有干活多了吃亏的错误思想,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知道了自己将来要从事的专业,便对当前实习的无关科室失去兴趣,从而丧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实习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纪律意识淡薄,在校时早就渴望到实习基地去放松,一旦管教不严便成为脱缰野马。而实习阶段的学生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学生在校有辅导员专门管理,从思想到行为无微不至,而实习后医院远离学校,一般是实习队教师进行管理。以泸州医学院为例,实习队教师的选聘历来是一个难点。学校各部门都不愿意让工作骨干离岗去带实习,因此都是尽量选工作能力不强,在部门没有受到重用的。实在要派骨干,也都是快去快回,最多半年轮转。已婚年长的教师离开家庭,思家心切,经常找机会回家。单身年轻的教师虽能长驻基地,但由于工作经验缺乏,在教育帮助学生时又显得力不从心。以上内因和外因导致了实习学生教育管理不到位,部分实习学生不认真实习,进而出现违反科室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的现象。
二、改善医学院实习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1.提高实习带教老师素质,设置科室“实医师”
要提高实习质量,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实习师资队伍。带教老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必须有较强的教学意识,热心带教。因此,要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在高校扩招、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各科室可参照“住院总医师”(医师岗位的一种,每周6~7天工作,每天24小时内均在病区或附近,以便随时在岗)的方式设置“实医师”,专人进行实习生管理。“实医师”专门负责安排科室实习生的学习活动,纪律检查,组织小讲座和案例分析,组织出科考核,确保实习学生在本科室学有所获。“实医师” 由基地医院和实习队教师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可适当给予经济奖励和精神奖励,与评职称等待遇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设置“实医师”等于在基地医院成立以科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能加强实习生的纪律管理,能最大限度利用科室的学习资源对全体实习生进行教学,对科室医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一种历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调整实习时间,实行弹性实习制与实习小学分制
就业、实习、考研都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在充分重视医学生实习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对学生个人及家庭、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考研对学生的生存质量、缓解就业压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三者只能合理分配有限时间,科学错峰。在对泸州医学院各基地医院随机抽样500名实习生的调查显示,60%有考研意向,22%希望考研复习请假两个月,57%希望是三个月。我国的考研时间一般是1月,故考研复习的最佳时间是11月和12月,而各地的“就业双选会”、招录考试也多安排在11月和12月,这段时间部分学生要到用人单位面试、试用、办理就业协议审批手续等。据此提出“弹性实习与实习小学分制”的教改方案。
弹性实习制是指在保证实习效果的前提下,实习任务完成的时间由一段固定时间与选择性时间、必修实习科室与限选实习科室相结合原则进行实习,类似于学分制下的必修课和限选课。学生在固定时间段的实习期间不能请假,必须完成规定量的实习任务。而在选择性时间段内,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实习时间和实习科室,完成规定量的实习任务。在选择性时间段内,留出11、12两个月的机动时间,实习生可以专心复习考研,可以安心去找工作,也可以留在医院认真实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实习小学分制是指模仿学分制教学管理而采取的实习生管理模式。按照实纲拟定各科室实习学分,要求实习学生完成一定的实习学分才认定为实习合格,否则不让其参加毕业考试。出科要严格考试,笔试和操作结合,确保实习质量。对于严重违反实习纪律或出科考试不合格者按规定补考。实习小学分制能兼顾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了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
3.开展岗前教育培训,加强岗上教育管理
要提高学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减少违纪率,需要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加强岗上教育管理。在实习前安排不低于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培训,让学生理解“实习就是产品出厂前的最后组装阶段”,关系人才质量,也关系学校的美誉度。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实习规章制度、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医德医风教育、师生及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临床基本技能强化训练、实习基地党支部建立与党务工作培训等。夯实基础,方可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岗位。
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岗上教育管理。其关键在于选拔工作能力强的实习队管理教师和科室实医师。其中,实习队教师建议在基地医院当地招聘,例如可选择实习基地医院的离退休管理干部,他们既熟悉医院情况,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只要给予合理的报酬和充分的肯定,就可以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实习队教师交给实习基地医院和学校双重管理,学生参与监督。这就避免了学校派遣实习队教师离开家庭,思家心切的根本问题。实习队教师和科室实医师要像辅导员一样承担起学生心灵耕耘者的角色,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珍惜临床实习的每一天,勤学、多练、博采、善思,为毕业后在医疗岗位上为人民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也要经常深入实习基地巡查,掌握情况,及时沟通,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意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与人们在认识数学的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对于学生的数学意识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一般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地代替数学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表现在不仅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具有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型的态度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举一个例子,学生会计算3×4,说明具有关于乘法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会解有4个盘子,每盘里装3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4辆三轮车;看到4个人,每人手里有3个苹果,他会与3×4联系起来,这时可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用数学的方法和观点看待事物。
数学是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工具。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世界。因而,学生不仅要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数学知识成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数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需要。
国家教委1992年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首次提出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问题,并在教学要求中指出:“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出这一要求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果,是吸收国际上数学教学改革经验的结果,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的需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育文件中,也对这方面的内容做了规定。日本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规定:“培养学生从日常事物和现象中看到数量关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加以处理的能力和态度。”美国的数学教学标准中规定: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能探索数学和所服务的学科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交流思想。”
所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关键在于怎样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注意把有关内容同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联系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概念教学要从实际引入,强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认识和理解概念。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这只是把实际问题作为理解概念的工具,而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角度来看,还应当把通过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作为教学目的之一,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问题,并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有关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倍数概念和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时,可以从一些具体活动引入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具体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第一行摆2个小方块,第二行摆4个小方块。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方块数是第一行的2倍,也就是说4是2的2倍。第三行再摆6个小方块,第三行的方块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初步地理解了什么是倍,怎样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学会解答与倍数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进一步让学生把倍的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教室左边有2扇窗户,右边有6扇窗户,右边窗户数是左边的几倍?想一想周围的事物,哪些可以表示成倍数的关系?学生可能说出许多与倍数有关的问题。像班级的人数,手中的文具数等。经常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事物建立联系,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用数学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2.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许多数学概念、原理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模型。而我们所学的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是经过数学化和抽象化了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压缩了的认识过程,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重复人类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合有关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的机会,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内容时,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并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个直接计算的问题。解这个问题需要运用统计知识,但又不像一般问题那样,给出数据,直接计算。需要学生先搜集数据,然后确定怎样把数据分组,必要时可先画一个统计图,然后再观察和计算数据的特征。学生用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方法解答问题,不仅应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一个微机活动小组里,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火车站行李房为旅客托运行李的收费规定,当行李重量不超过20千克时,每千克0.5元;当行李重量超过20千克时,超过的部分每千克1.0元。编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计算行李运费的程序。为了编制程序,学生首先要用一个数学公式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但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用所学习的数学方法直接写出一个运算公式,学生需要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合理的运算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编程的要求来完成这个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实际问题,建立一个计算的模型。这对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有益的。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同样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数学中的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包括动手操作,实际测量,自编应用题等。适当地运用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如,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量一量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和宽,回到家里量一量各种家具的尺寸。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习“行程问题”、“平均数问题”、“工程问题”等典型应用题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周围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编相关的应用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对于本科院校偏重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校园内的模拟实验实训平台,实习无疑是最佳的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所谓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的相关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实践,通过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使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更快地适应社会,形成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一个缓冲。《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学生需顶岗实习半年,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规定的实习时间则更长。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学生自己联系与学校统一安排相结合,本地实习与异地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具体实习方式。这样的实习方式导致实践中存在学生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极易被侵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期间受伤得不到相应的工伤赔偿。由于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建立事实或者法律上的劳动关系,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不能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享受工伤待遇和向实习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的要求,其所受损害在实践中一般按普通民事侵权纠纷处理,只能适用《民法通则》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用人单位借实习之名使用廉价劳动力。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无须签订劳动合同,更无法享受《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相关权利。实习的本质是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但一些用人单位在实习过程没有提供任何的培训、带教,却要求实习生提供与正式员工同样的劳动;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实习生遵守严苛的工作时间制度,甚至还要加班加点,却没有任何补贴;一些实习生已经毕业,用人单位却以达不到岗位要求为由要求其继续见习,一旦学生要求转正就结束实习、见习关系,完全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
3.部分学校将“实习”作为创收工具。个别民办高职院校,利用学生假期和毕业实习的时间,与社会上的人力资源开发公司联合,强行将学生安排到专业不对口、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缺乏劳动力资源的企业去实习,以实习为名,将学生变为廉价劳动力为学校取得经济利益。2012年9月7日,人民网曝多地学校强迫高职学生到富士康工厂实习,而企业会为这些学生支付200元/人不等的中介费。一些学校甚至规定学生一律不准自己找单位实习,不服从学校推荐实习就不发给毕业证,但事实上学校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岗位也不过是企业的流水线工作,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并无联系,完全达不到实习所要达到的工学结合的目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学生维权无法可依。高职学生的实习活动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延续和扩展,通过实习学校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了企业、工厂,把理论教育变成了技能实践教学。因此,实习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而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由于实习关系不是正式劳动关系,不能直接适用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维权只能根据一般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进行救济,由于针对性不强,导致维权困难。
2.政府相关监管的缺失。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能够“被实习”,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不无关系。由于实习生身份特殊,不属于劳动法范畴内的劳动者,劳动部门将实习行为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目前只有广东省出台了《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大部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仍对那些以实习为名,却行非法用工之实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此类行为没有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致使大学生的实习期成为权益保护的盲区。
3.学校对实习期间教学管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实习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习前未对学生做相关培训和进行安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建立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制度,派驻专门的老师到用人单位全程参与对学生的实习指导监督。特别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多分散且在外地,学校老师只能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
4.学生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法律基础和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一些学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导致其缺乏基本的维权常识,不熟悉自身的权益和维权的途径;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乏基本信任,觉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程序复杂,主动放弃了寻求维权的想法。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责。由于实习学生的身份仍属于在校大学生,学校对其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学校内部实习管理制度实行监管。同时,实习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劳动,企业对其实习期间的劳动卫生安全负有保障责任,并不得侵犯其在实习期间的其他合法权益,负责劳动监察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企业实行监管。
2.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实习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学校对校外实习学生的负有保护与监管责任,同时要监督用人单位对实习内容与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用人单位有责任对实习学生实行岗前教育,并在实习过程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学生应服从学校管理,如实汇报实习情况,遵守实习岗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建立起相应的学生实习期间劳动伤害的社会保险救济机制。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原则
1.结合教材,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结合起来。部分教师觉得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抽象,教学中不好操作。实际上,并非如此。它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以饮食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先呈现图片,介绍美国人的购物习惯:大多数美国家庭一周去超市购买一次食物,因此,要购买很多东西;为了避免遗漏,人们购物前习惯列一个清单,列出要购买的食物和数量。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份美国家庭的食物购买清单,与学生一起学习所列的食物名称和数量的表达方法。最后,让学生模仿美国人的习惯为自己家写一份“一周食物购买清单”。上述教学可以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的数量表达和文化背景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样,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有趣,有用。
2.跨文化意识培养要实现情境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切身感受相结合。英语教学情境化有利于学生在交际中用英语思维,学会使用正确的英美社交用语和体态语来实现交际目的。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智能,为学生营造形象的、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情景。比如,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和电视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邀请有留学或旅游经历的人士给学生介绍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的情景。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1.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谚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英语谚语来了解词的文化含义。以dog一词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dog有关的谚语,例如:He works like a dog.(拼命工作)
He is a top dog.(身居要职)
He is a lucky dog.(幸运儿)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2.在听说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影视资源,让学生通过“视”和“听”硖逖橛⒂锕家的文化,感悟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生看完影视资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内容和体会讲出来,写下来或表演出来。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美国家的广告、报刊、宣传手册、旅游小册子、菜单以及网页等“真实材料”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最好的阅读材料。阅读教学的形式也应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阅读材料。教师鼓励学生对阅读的主题提问,谈谈自己通过阅读了解的信息,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我们在教授与学习中应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渗透有关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西方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一)称呼语。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不仅用在亲属之间,在非亲属之间也经常使用。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在交际的工程中我们称对方“UncleGreen”“Auntie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别扭。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Tom”。又如“教师”这一词语。在中国的校园中,我们在称呼教师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叫“王老师”、“张老师”、“李老师”。我们不仅把“教师”这一词语当成是一种称呼,还把它当成一种尊敬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中,“教师”仅仅是一个职业而不是一种称呼,所以如果把格林老师叫成“TeacherGreen”,显然是不正确的。对方听完后.也会感觉非常别扭。在英语中,可以称呼对方“Miss.,Mrs.,Mr.”等。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对于女士,在不知其婚否的情况下,称对方为“Ms.”是最保险的。
(二)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你若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doyoudo!”“Niceday.isn’tit?”
(三)客套语。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四)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总是会涉及到一些个人问题,譬如年龄、婚姻、收入等。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问题是对个人隐私的一种侵犯。年龄在西方国家一向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英语国家的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同样,对于中国人常用的寒暄用语:“去哪啊?”在外国人眼中也是一种对于隐私的窥探.在与外国人交流的过程中,也要避免。
(五)感谢和答谢。
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反而会疏远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问,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hT ank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当别人给自己提供帮助、服务或食物的时候,中国人即使内心很想接受,回答通常也是:“谢谢.不用了。别麻烦了。”这其中表现了中国人的含蓄与委婉。而外国人接受时会直接说“Yes,please.”拒绝时会直接说:“N0,thanks.”这其中体现了外国的人直接和坦诚。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就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如: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isa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如在老鼠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地掌握英语的目的。
(二)创设运用英语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我们的学生虽然水平有限.不可能完全达到运用英语思维,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进行引导,由易到难,逐步培养这种思维能力。背诵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教师挑选一些有关外国文化的小文章,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背诵,接着教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学生是不需要先把问题和答案翻译成汉语再进行回答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复杂的训练活动。如:编排话剧、讲故事等。这些方法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方人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更能有效训练英语思维,运用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交际目的。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论文关键词:语言文化;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
引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孕育出了该民族的语言,同时。一个民族的语言又是了解该民族文化的窗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反映的一面镜子;文化是语言赖以扎根的土壤,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化。
2008年一部反映中国文化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了,电影一上映就备受国人关注,并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差异等因素,·部英文对白的动画片要想赢得中国观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叻夫熊勘这部影片却轻巧地跨过了这条鸿沟,被广大中国观众所接受认同。
这是因为好莱坞梦工厂的这部片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自然能够得到本土观众的认可。如果这部片子体现的是纯西方的思想内涵,那么它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肯定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了解文化差异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l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向世界大门的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神州大地上更是掀起了一股英语热,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英语走近我们生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英语学习是在特定的中国文化环境中完成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这两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
3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有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建构是必要的,然而给他们提供课本中语言知识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更为重要而迫切。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3.1通过课堂教学挖掘教材文化信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特色词汇的导人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的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由于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的现象,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
此外,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其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2开展课堂活动创造听说的文化语境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英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去用英语交际来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如组织学生进行pair-work(结对练习)、soup-discussion(小组讨论)、role-play(角色扮演)、short-play(短剧)等课堂活动,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营造较为轻松愉快的“输人”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3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多方位体验西方文化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英语资源的蓬勃出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以前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调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教学容量,而且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的输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多收听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原版电影,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浏览网络资料。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
1第一阶段TCEM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3.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关键词:科研素质; 实习生; 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6-01
科研素质,就是善于创新教法并具有学习实施新教法的能力,是能对自己的科研实践和周围发生的科研现象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指导今后科研实践的能力,是能进行课题研究、能撰写科研论文并用于指导科研实践的能力[1]。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而 “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因此,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生,临床本科实习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极其重要。
1 临床本科实习生的科研素质的现状
目前,影响在校临床本科实习生科研素质的主要因素有科研实践经验、科研积极性、科研意识、科研灵感、前沿信息、科研时间缺乏以及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等,以上因素引起了的选题困难、科研进行不顺利、科研素质整体水平差;而医学院校的关于促进本科学生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视不够,体制不完善,经费缺乏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临床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学院校、社会、师生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2 科研意识的培养以及教学制度、科研经费的保证
首先,对实习学生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实习阶段系统的科研素质训练对于其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科研素质训练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应安排教研室具有科研实践经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从而在师资配备上突出科研素质培养的需要。另外,要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时结合教学大纲,针对科研素质培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制度;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学生发现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课题设计、科研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科研基本素质的系统性训练,使学生熟悉科研的基本过程,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在实习结束时,以论文答辩、撰写论文、评估考核、实结、师生交流等形式对科研素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促进实习教学内容、方式的改进和完善[2]。目前比较困难的是,医学院校并无本科毕业生科研专项经费,多由实习所在教研室自行解决;为了保障实习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教学的顺利进行,医学院校可逐步加大实习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经费支持[3]。
3 临床教学中的科研素质培养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把医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训练和提高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科研创新意识来源于临床 实践。因此,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教师在重点讲授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时,需要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能力,这也对学生完成选题和课题设计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重要一环。还可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专题讲座以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针对现有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最新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思维;向学生介绍教研室的科研工作情况、主要研究课题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教研室的科研实验工作,让学生熟悉科研活动的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另外,加强院校间以及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别是相关学科和交叉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学生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
4 临床实践中的文献检索对科研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检索与阅读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针对不同教研室的主要疾病,安排学生参与文献检索以及汇报工作,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文献检索的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方法。利用现有的 “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Highwaire、Pubmed、Natur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亦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同时,结合实习教学需要,安排学生查阅文献,撰写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和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学术资料的能力,从而为科研选题打下坚实基础,也有益于理论知识的的理解及临床知识的巩固。
5 科研数据资料的处理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的重要意义
在医学生本科教学中,有流行病学、卫生学等与统计学相关的课程,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方法及对科研流程的熟悉。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如果在临床教学中,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及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能力。而论著性论文的撰写,可能对本科实习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工作,但是譬如书写综述类的论文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有益于学生对将来学习工作的选择。同时,对科研水平高、质量好的论文推荐到相关学术期刊发表,增加论文质量和情况作为评定当期实习教学效果的内容之一。
总之,临床实习生科研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课题,应该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三基训练、增强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临床实践、科研素质等高度综合的培训;需要社会、医学院校管理部门以及师生的更多交流、努力,以构建一个适应我国医学教育环境的科研教育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医生、医学科研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4]。
参考文献
[1] 邱纲. 研究生科研素质问题浅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35-136
[2] 张波,罗阳,林钟劝,等. 检验医学本科实习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81-2292
关键词: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普外科;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16-02
临床实习阶段对于每一个医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阶段,更是对书本知识总结并进行临床实际应用的阶段,是将来的临床工作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信息全球化的现在,临床医学的国内外交流愈加频繁及重要,不仅体现于文献的交流和国际会议,还包括各类疾病的国际多中心诊疗合作及各种信息的远程传输。因此,英语教学对于现今医学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普通外科学这类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率高的学科,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医学英语是指一种以中、高级公共英语为基础,与医学(专科)紧密结合,使医务人员能以英语为工具,自如地从事临床医疗活动的一种专业英语。而医学英语因来源复杂、构词讲究、词汇量大而具有相当的独特性。现代临床医学英语的教学,不仅需要通过提高现代医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表达临床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具有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现代化医学人才。在世界范围内,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约5亿多,而学习英语者至少在15亿人以上。在我国大部分城市,虽然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英语的学习,但随着教育部根据其1987年颁布《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实施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此几乎所有医学院校本科生甚至绝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其英语学习转向专攻公共英语,各医学高校更加注重的是英语四、六级的全国统考合格率,而忽略了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
同时,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和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国内尚无统一的五年制普及型双语医学教材,特别缺乏临床实习阶段可以应用的实用性专业英语教材。目前国内多数医学高校应用的医学英语教材中关于临床医学中实用性的英语内容却很少,内容比较零乱片面,其实用性及系统性均较差。同时,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模式,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阻碍了医学生的语言交际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后果是,医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际的临床应用脱节,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上,以至于进入临床后仍旧无法应用医学英语。
二、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良好的英语教学模式和环境是解决我国目前医学英语教学中“费时低效”和“聋哑英语”的有效途径。其实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不断地对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进行着探索,所谓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对受教育对象进行各种教学活动时,让所有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中。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将学生“浸泡”在英语氛围中,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及其他活动,以减少母语的介入,从视觉、听觉及思维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英语眼、英语耳、英语脑,使学生进入一个完全“英语化”的世界。
医学英语绝不仅仅是医学单词的简单排列,而是比公共英语更加复杂的一类社会语言系统。尤其是临床医学英语,临床医学英语不仅代表医生对所在专业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是医生和患者、医生与医生间的交流平台,医生需要用临床医学英语为病人、为整个社会服务。在临床医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公共英语的教学,否则就像完全分割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联系而单独学习,这样也失去了临床医学最重要的意义。因此,临床医学英语应通过结构型沉浸的方式进行教学,即以具体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教授具体的临床课程,以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临床医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具体的科目内容学习为主线,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穿插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临床病例的学习必须把公共英语的内容融会在其中,以促进临床医学英语的学以致用。
三、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
普外科是所有外科的基础,涵盖了外科很多的基础知识,普外科的实习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外科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进一步地学习其他外科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普外科不同于内科,最主要的特点是普外科实习中有很多的临床实践操作,而学生在进入实习之前虽然已经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缺乏在实践操作中使用医学英语的能力。因此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要求带教老师有目的、有方向、有重点地引导他们正确掌握和了解普外科实习内容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更好地领会贯通医学英语。
在普外科临床实习阶段,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贯穿整个带教的过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授课:在临床实习阶段,每周应组织小班讲课,具体用英语讲授关于普外科临床的理论知识,使得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对普外科的理论知识、普外科相关医学词汇、术语如何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进行系统地了解,为临床实践应用打下基础。(2)英语教学查房:所有医学生在普外科临床实习阶段每天都要跟随带教老师对住院病人进行查房,这是英语教学最好的实践机会,语言的锻炼需要环境,只有通过和患者接触,才能学到全方位的医学英语。同时,由于对话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准备。这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熟练地掌握医学专业英语,同时对临床实用性英语及其相关的公共英语非常了解。在查房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对话,有助于迅速提高学生对医学英语及相关公共英语的熟练度。(3)英语带教操作:普外科是所有外科的基础,从换药、门诊小手术到临床大手术,牵涉到很多的实际操作,这对实施沉浸式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注意在教授专科理论知识时应用英语,同时在带教操作时也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英语。使得医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学会这些知识和操作的正确英语表达。(4)医学英语论文的写作,在现代医学中,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英语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书写英语论文,而不仅仅是中文素材的翻译,同时通过英语论文的写作加深对医学英语的理解。
临床专业理论知识课之后临床实习阶段过程中,继续进行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及对以后临床、科研工作、学术交流中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全球化的国际化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及实用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参考文献:
[1]苗劲蔚.临床医学英语的教学与应用浅谈——留学美国沉浸式医学英语学习有感[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41-43.
[2]杨洋.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4):78-80.
[3]袁平华,米保富,胡洁茹.渥太华大学沉浸式双语教育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4):141-144.
[4]罗天航,李荣.医学本科生普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B):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