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企业风险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风险控制

第1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 风险控制 对策

一、金融控股企业风险控制必要性分析

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深化改革越来越成熟,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业的组织模式在微观层面出现一种新型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其在越演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优势:金融服务的全面化、集团化运作具备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多元化业务演变的范围经济效应,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运营成本的降低,在此优势下可以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营目标。然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程度还不成熟,发展阶段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风险以此来逐渐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有利于其很好地应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金融控股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1.集团化模式系统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常被外界看作一个整体,内部某一部门或者环节出现问题,经风险传递产生的蝴蝶效应影响其他部门的声誉,进而使整个集团的形象声誉和借贷信誉蒙受不良损失,有可能导致集团控股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和总体偿付能力下降,严重的还将会扰乱其运营的内部稳定性。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着资金重复计算的安全隐患,如此使其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具体体现在其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而在控股公司和成员公司之间循环使用同一笔资金导致实际上控股公司“净”偿付能力或“合并”偿付能力远低于控股公司成员“名义”偿付能力之和。

2.关联交易和利益冲突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但其内部运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预警机制,由于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外界监管机制也不健全,由此给其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同时,关联易使各成员子公司自主易对象的选择名存实亡,资金规模的信息可信度下降,从而产生风险并在内部的快速传递,增加了控股公司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均具有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关联交易使其公司之间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现象。

3.不透明结构的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遵循“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经营理念,很好地发挥多元化和单一化的融合,但对我国分业监管的管理机制的监管却提出了高难度挑战,大规模多企业参与的运营模式使监管者理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准确清楚判定风险程度的能力有待提升,况且这种不透明的组织结构不利于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预警机制的缺失将有可能使风险发生时不能很好地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定,进而导致灾难性结果的发生。

三、有利于加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金融控股公司适应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改革的发展需求,为保证其持续健康稳健的发展趋势,实现其运营成本的降低和经营效率的提升,需要搭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体系。

1.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内外部控制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资金规模大、业务范围广的特点,需要强化内外部控制机制以防范风险的发生以及有效降低风险发生时所带来的损失。第一,不同监管机构相互合作共同监管,银监、证监和保监选派驻代表组建监管联席组织,通过这一共同的交流平台互相协调共同完成监管工作,既可以实现不同监管机构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减少信息获取成本,又可以通过统一化操作来规范日常监管工作以达到节约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的目的。第二,骆驼评级体系(简称CAMEL)纳入监管体系,从CAMEL评价体系所包含的五个方面展开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活动,同时制定标准化的评级衡量标准,可以有效实现对整个公司经营状况和风险程度的监控和评估。第三,“防火墙”制度,业务防火墙以规定公司内部管理组织和管理结构方面的内容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做好提前准备,资金防火墙以有效控制内部相关资金的流动来规避利益相关者的损害,信息防火墙可检阅信息的真伪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

2.规范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管理不仅可以减轻监管缺失所引起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也有利于外部监管部门对其展开有效地金融监管和市场约束。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出台金融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为其提供规范化操作指南。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内部核查机制,针对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制定严格的规范,使监管当局和投资者都能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状况有真实的了解和准确判断。最后,要建立信息披露的正向机制,金融监管部门及时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制度执行情况,信息披露规范完整及时的给予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而对于弄虚作假者进行惩罚以提升其交易成本,以此来保证金融控股公司拥有一个健康的经营环境。

3.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

金融控股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标准化的资本充足性要求,依据金融控股公司类型的不同设定不同衡量标准的资本要求,以有效揭示其所承担的主要风险或者所要经历的潜在风险。第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金融控股公司产业资金渗透行业的选择需要明确,经营框架的设置要明晰,风险需要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并且及时进行风险程度的汇报工作。第三,增加控股公司组织的透明度。对透明度的监管,一要统一标准,逐步统一对金融控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及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监管的标准。二要遵循并表监管、综合评价的原则。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采取有分有合的方式,在对控股公司和各附属公司分别监管的同时,负责监管母公司的监管部门应实施对控股公司的并表监管,在此基础上对其风险和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第四,设立控股公司援助机制。金融控股公司应成为其附属银行的“力量源泉”,随时准备在遇到支付危机的时候提供附加资本。

参考文献:

[1]阚景阳.金融危机视角下金融集团风险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2(5):38-43.

[2]姚军.中国金融业的突破――论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管治[J].宏观经济研究,2012(10):56-62.

[3]王文峰,张明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评级与风险控制――一个逻辑分析与应用框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29.

[4]胡正.探析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2.

第2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处于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最前端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有效运营对于有色金属资源的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情况及特征,分析了矿山企业风险源存在的活动及其影响因素,梳理了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财务风险控制各子系统的反馈分析模型,以期构建动态系统下的矿山企业风险控制系统,这也是对传统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的一种延伸和具体运用。

关键词:

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过程中,有色金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及战略储备物资,具体应用在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电视等高科技领域及卫星、导弹、飞机、火箭等高尖端武器装备,电力、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交通运输及军工领域。而处于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最前端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履行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在经营特征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其运营管理实质上是将矿产资源投入到矿产品或劳务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目前,面对着复杂残酷的国内外环境,以及自身运营特征,对其财务运作过程进行风险源分析并建立风险控制系统,有利于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本文具体研究思路:财务风险源分析———影响因素反馈分析———建立财务控制系统模型。

二、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管理现状

(一)有色金属资源开采利用情况

我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度之一。钨、锡、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而铁、锰、铝、铜等矿产,贫矿多,难选冶矿多,质量欠佳;另外,我国已探明的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但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而有色金属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其形成需要历经数十亿年甚至更长时间,并且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后富集起来,在相对简短时间内,绝大多数不可再生。这些年,由于市场不景气,企业对于矿山勘察投入呈递减趋势,并且许多已有矿山资源经过了若干年的发掘,已经基本穷乏,而后备的资源接替基地枯窘。因此,目前有色金属资源依然呈现出资源丰富与危机并存的现状。

(二)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过程

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首先需要投入矿山资本、设置、本钱和劳动力等,然后进入加工生产阶段,如生产勘探、采矿、选矿、检验包装等,最后形成矿产品、劳务及利润。然而,当前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的生产对象具有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矿山企业的生产会受到约束。同时,由于它是一种资源,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故对矿山企业的生产进入和退出壁垒要求比较高,经营、筹划的限制性条件多,如国家政策、本钱、手艺、人力资源等。矿产品商品的价格波动比较强,随供求量的变动上下波动大。

(三)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投资情况

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生产建设项目较多,且与一般生产性企业相比,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其专有的特色。大型、重型生产性、辅助生产性的建筑物多,各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多,各类环境治理投入大,这些都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四)有色金属矿山环境保护情况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致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空气、水土、植被、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等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强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因此,必须投入大量人、物、财力等进行生态环境恢复,但环境一旦被破坏,管理的难度非常大,也难以恢复到最初状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增强,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加上国家对资源的环境保护的政策管制力度加大,迫使矿山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环保与复垦资金,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走上绿色可持续矿业之路。

三、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财务风险源分析

(一)财务风险理论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难以预料,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致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误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到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各类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防止和处理,并有效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成本支出最小化。

(二)SWOT分析法及对矿山企业运营财务风险源分析

SWOT分析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领先采用的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它根据企业所占有的资本,进一步阐明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适当的策略。(1)优势(S)。一是内在资源条件良好。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较多,对于矿业企业而言,保有的资源储量是确定生产规模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谁拥有越多,竞争力也越强,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二是综合实力增强。一般的矿山产业链涵盖了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和精选等整个生产过程,走一体化战略,扩大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效应,达到一定成本节约。三是研发能力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自行研究开发能力得到了增强,工艺得到了很大进步,进而增强了企业综合发展潜力力、尤其在出口方面大大进步,呈现蓬勃发展状态。(2)劣势(W)。一是矿山企业投资大、风险高。矿产蕴藏于地下,矿业生产对象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强,即使通过仔细勘探也不能完全了解其品质和规模。因此,在建设前期,需要收集详实资料,做大量调研,对矿山的建设技术及其经济可行性方面进行评估研究,勘察、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行程,必须不断地探究、研讨,以降低风险,但即便是这样,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还会出现。二是债务负担重。由于矿业企业一般涉及到的投资范围广,金额大,因此资金需要量大,而矿山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大部分需要负债来维持,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过高,而投资回收期较长,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长久以来就会出现恶性循环,财务风险高。三是投资决策难。固定资产投资由于不能准确判断矿山的实际产能,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现象严重,比如盲从上项目,跟风投资,严重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不仅不能带来收益,还加重了财务负担。四是经营管理落后。矿业企业一般处于偏远的山区,环境十分恶劣,生活条件极差,难以留住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很多矿山还是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清醒的认识,使得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虚设,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3)机会(O)。在国内方面,近几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正处在高速建设期,国家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灾后重建等方面,这些直接拉动了建筑用钢的需要,进而释放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在国外方面,近几年许多资源国都希望中国投资勘查开发其境内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加上国内很多大型矿山在资金积累、研发能力、勘探实力等方面拥有一定的积累,“走出去”有了一定条件,世界上的话语权大大得到提升。(4)威胁(T)。一是政策形势严峻。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属于资源性企业,受复杂多变的海内外相关政策形势感染力大,如受到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目前连续低靡的有色金属市场,使矿业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其财务风险的量化诊断也变得更为困难,很多矿山企业出现了减产,财务危机重重。二是环保意识增强。国家迫切呼吁环境保护,并且规定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必须强化环保理念,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一方面对废石、废渣、尾砂等进行有效整理整顿,对破坏了的植被面积进行复垦,同时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等,这些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现行成本。若出现环境污染事件还会造成恶劣影响,缩减了产量,同时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及其评价

(一)定性方面

(1)树立风险意识,全员参与。为防范财务风险,需要领导层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全员风险教育,尤其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调动各部门各层级员工参与财务管理中来,明确各部门之间内部关系,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2)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都需要有一套完美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结合矿山企业实际,将财务管理制度具体落实到各流程中去,管理层要严格监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奖惩。这样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3)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矿山企业由于所需资金庞大,筹资大部分来源于银行借款,但若没有控制好,会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因此,可以通过持股的模式,或与其他关联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和收购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使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化。良好的资产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它不仅能有效地防止财务风险,还能间接吸引投资。(4)提升财务管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外部环境瞬时万变,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是致命的。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引导企业员工时刻关注时事,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运行规律,对于随时爆发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国家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5)从风险源头出发进行风险分析。从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出发,阐明了传统有色金属行业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注意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如何应付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运作风险、企业连带担保财务风险、外汇风险等。

(二)定量方面

(1)采用财务风险评估方法。敏感性分析是企业常用的财务风险量化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是指研究项目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多针对潜在的风险源。另一种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是决策树法,它是指使用简单的树枝图形,将各个方案进行图形展示,完整地反映企业风险及其决策过程。情景分析法可以用来防范危机和机遇可能发生的方式,以及如何将威胁和机遇用于各类长期及短期风险。通过模拟不确定性情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因子分析法、杠杆分析法、金融工程化方法和手段等都可用于评估财务风险。(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特征进行分析,从财务指标如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这些量化指标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反馈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三)方法评价

以上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对于有效控制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风险控制定性管理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滞后性,而所采用的财务定量分析法则依据线性函数建立模型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模拟复杂的现实数据,但一些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时滞性的财务决策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研究。因此,本文提出结合矿山企业财务运作特点及其系统动态反馈的优点,将矿山企业各个活动及其影响因素有机串联起来,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有效地从源头上对风险进行预警控制。

五、矿山企业风险源存在的活动及其影响反馈

(一)矿山企业风险源存在活动影响分析

有色金属矿产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通过有色金属矿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在企业运作方面的情况,找出矿山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影响其风险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储量、开采量、产品流向、资源开采及利用率、产品价格的变化,矿山成本和各项费用对经营活动的影响);投资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矿山环境治理及投资、技术设备投资对投资活动的影响);筹资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矿山吸收资金、偿还资金、分配股利等对筹资活动的影响);矿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变化的结果(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使用、资金的盈余或短缺);矿山企业各活动不合理资金使用的环节、数量以及特点分析;不合理资金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宏观因素、微观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外部因素、内部因素)。

(二)矿山运营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反馈分析

鉴于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的复杂性,需要从系统的理念着手,按照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观点,结合矿山资金流转这一问题的基本特性,将矿山财务风险循环作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动态复杂系统来研究,并以此系统中子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框架,对影响财务风险循环的各种主要因素的反馈关系加以提炼和精简,找出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和增长因素,构建一个集储量、开采量、固定资产投资、环境等各子系统串联起来的总体系统加以管理,从而达到维护资金循环、优化不同形态资金分布、高效利用内部资金、降低矿山财务风险的目的,从而最终确保矿山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不同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而言,经营因素不尽相同,但都有相似的结构———子系统。本文研讨的矿山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筹划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储量子系统、资源开采子系统、产品流向子系统)、投资风险管理系统(环境治理与投资子系统)和筹资风险管理系统等,各系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各影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三)动态系统下的矿山企业风险控制系统模型构建

根据矿山企业各活动中反馈影响因子进行定性综合分析后,构建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动态系统各子系统模型,并分析各子系统间各循环反馈因子的选择及影响,力图使矿山企业风险能从源头上动态地得以控制,达到适时跟踪。(1)资源储量子系统模型。矿产资源储量是影响矿产开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储量多少受到矿床规模、周边生态环境负荷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大依赖于矿产资源的储量情况,主要反馈分析见图3。(2)资源开采子系统模型。资源开采子系统主要反映矿产量的变化情况,矿产量的影响因素有以下方面:愿景储量、边界品位、年选矿量等。主要反馈分析如图4所示。(3)矿山经营活动子系统模型。经营活动子系统主要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现金流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矿产品销售量及其价格、现销比重;现金流量支出的影响因素有原材料购置费、矿山人员相关支出、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矿山企业相关税费等。(4)矿山投资活动子系统模型。矿山投资活动子系统主要反映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变化情况,影响现金流量增加的因素分布在以下方面,如投资收回、投资带来效益、处置固定资产等相关设备带来的收益,另外影响现金流量减少的因素有开采开发资源投入、环境破坏需要修复投入、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安全设施投入等,主要反馈分析如图6所示。(5)筹资子系统模型。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外还需要进行环保投资及正常的企业运转,由此,除企业自有资金外,部分资金还必须通过银行借款或吸取外来投资等来维持。这样相应的支出就有了利息和应付股利。

六、结论

鉴于有色金属的战略性资源位置以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面对的复杂环境,本文梳理了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运营现状,运用SWOT法对矿山企业运营财务风险源进行分析,对现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提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的原理对影响矿山资金流系统的各个因素进行反馈分析,构建一个集储量、开采量、固定资产投资、环境等各子系统串联起来的动态矿山企业风险控制系统模型,进而加强矿山资金流量的控制,合理安排资本,及时有效地防备资金周转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者:刘贻玲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L14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贻玲:《生态补偿机制下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会计重构》,《价值工程》2013年第33期。

[2]杨玉:《有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第9期。

[3]刘小莉:《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4]吴一丁、陈成:《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特征分析及风险源研究》,《财会通讯》2013年第5期。

[5]赵春艳:《有色金属行业财务管理策略探究》,《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第8期。

第3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主要特征有:第一,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第二,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其结果由未来事项决定。第四,证实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事项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或有事项与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企业应当按照或有事项的定义或特征来判断或有事项。

二、或有事项带来的企业风险

1.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影响

或有事项的重要特征在于不确定性,它表现为一种因企业过去的行为而引起的一种潜在的债务或损失,如果这种潜在的债务或损失一旦成为现实,很可能造成企业一夜之间因债务不能清偿或因亏损而遭致经营损失甚至破产。如2012年4月6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这家以生猪养殖为主业,没有进行排污及治理,相继爆出的土地合同和环保风波,募投环保齐亮红灯给公司IPO蒙上阴影。

2.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或有事项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财务风险。或有事项确认入账时,依据会计准则应采用确认入账、注释披露等会计处理方式,如果操作不正确,会使财务信息失真;或有事项的风险释放,则会引起现金流出,若没有预提现金,极容易造成资金周转失灵,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或有事项也被某些人所利用,进行资产转移,从而导致企业资产损失,进而影响企业对财务状况的认识和对企业财务质量的评估。如2004年,中国银行河南分行因贷款逾期未还,起诉河南服装进出口集团案开庭。对于这个尚未判决的诉讼该公司没有做出合理准确的估计,没能对资金做出预留,认为银行能展期,同时寄希望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商务厅出面同银行进行协调,但均未能取得成功。这个在2003年完成进出口总额近1.3亿美元,河南省最大的服装外贸企业,2004年遭遇资金链断裂,从顶峰跌入谷底,岌岌可危。

3.对企业管理和信誉风险的影响

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风险评估和防范,因此,企业在实施应对管理中很棘手。而将应集中披露的或有事项分散到报表的几个部分披露,或对或有负债不披露,逃避投资者的分析,也会导致投资者经济决策时会产生误判,从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怀疑,企业的形象因此会大打折扣。如2001年,渤海集团因未公开披露相关的诉讼事项而被证监会处罚,进而使投资者丧失信心,导致股价下跌。

三、或有事项产生风险的原因

1.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复杂性与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必然要求会计处理上的弹性,导致风险的产生。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不确定风险,要求企业完全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即绝对刚性是不明智的,所以在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面,必须考虑到它的特点。

2.会计人员的能力不足

由于自身的素质差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对或有事项所涵盖的内容认识也不清晰,并且对相关制度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很多时候从业人员对于或有事项的报告目标、确认与计量的理解偏差,使得输出信息偏离实际。也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仍停留在会计核算,没有意识到还要提供预防和分散风险的信息。

3.利益相关者盈余管理动机

或有事项风险存在利益相关者盈余管理动机因素,有时甚至以会计人员能力不足来逃避追责。为了企业利益和管理者利益,无视对企业的不利事项的存在,人为降低或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达到较高的会计利润;或人为提高或有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使会计利润较低,达到避税目的。

四、企业对或有事项应采用的风险控制

减小或有事项对企业风险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严格会计工作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充分揭示或有事项,还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不利因素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正确确认。同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对或有事项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由于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给舞弊带来了可乘之机,因此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2.建立或有事项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警机制也是必要的。它包括责任划分、处置方式、预警方法和违规处罚。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或有事项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对各种可能产生或有损失的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事前控制,避免短期行为和不利事项的发生。方案应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或有事项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落实或有事项报告责任,确保信息反馈到位,处理到位,对于违规操作或不作为的应追究其责任。

3.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4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一)企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针对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而言,它的管理体制机制并不完善,这也就造成了授信风险的产生。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信用经济是其主要的特征,但是我国许多的企业还无法适应这一特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在风险防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对于国内甚至一些国际上的客户,它们没有去合理的进行评估。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风险防范的管理工作做的并不到位,企业经常出现违约的现象,这样就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二)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一个好的诚信投资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加应该注重诚信的选择。从某些方面来讲,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的话,可以表明有许多企业是不讲诚信的,这样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很多时候还会损害企业的合法利益。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债务人不够诚信,违背了当初的约定,不能按时归还债款,还有一方面就是企业一味的容忍这些不诚信的经营方式,遇到不诚信的经营情况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制止。

二、集团企业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控制授信总量针对集团的客户我们首先需要建立结构网络图,以便我们对集团成员的基本网络架构进行把握,了解他们的变动情况。此外对于客户的管理体制我们也要有所了解,在于它们进行业务往来的时候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明确集团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企业中形成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对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控。要想确定集团整体的授信总量,我们需要对集团的一些业务情况进行分析,比如集团的主营业务以及集团现金流的分布情况等等。

(二)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水平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行际间的信息共享,作为信贷人员也要想办法把信息获取手段进行拓展,让那些静态的信息变成动态的信息,比如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的时候可以要求借贷人提供一些信息来保证贷款的安全性,这些资料主要是包括一些关联交易的业务活动以及财务资料等等。接下来还需要分析企业的组织架构,了解企业的股权结构以及关联交易等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评估。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仔细的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尤其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对于一些商业银行而言,一定要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及时的把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上传到网上。

(三)加强授信企业等级严格来说,所谓授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企业集团整体目标的分离,在实践中,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战略目标不一致,会使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受挫,并使企业集团处于崩离风险的威胁之下。因此,集团总部在合理配置各子公司或下属单位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应加强授信企业等级,加强授信企业对整体发展战略的的认识。这需要企业集团总部从三个方面来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约束。第一,制定授信企业评价标准,划分授信企业评价等级,使授信企业能够满足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的需要。第二,合理评估授信企业在企业集团中所占据的比重,加强对授信企业的引导,尤其是对授信企业总负责人的思想引导,使授信企业的当前状态能够满足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第三,首先集中力量帮助授信企业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以企业集团视角向授信企业传达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立即剥夺其参与资格,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管理力度。

三、结语

第5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由于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使得内部控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其中采购和资金报销环节的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加强企业采购和费用报销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资金集中管理;大型企业;风险控制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渐扩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多,经营管理逐渐分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变大,因此内部审计管理的需求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上市公司必须要设立审计委员会也是《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内部审计的设立,对提高企业治理效率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还可以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大型企业存在的风险

(一)采购环节风险

(1)部分企业没有完善的采购管理网络系统设置。如金额没有上限,也没有较为稳定的供应商设置等。在申请采购项目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要求,员工使用的申请方式不一,导致采购管理混乱。

(2)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应根据采购需求对供应商进行比价,并且对供应商名单进行最后确认,再向主管部门提交报价审批申请。主管部门所需做的只是事后管控采购业务,而无须管控前期采购工作。

(3)销售计划随着市场的变化时常做调整。由于企业的采购计划都是依据销售部门年初设定的计划编制而成的,采购和销售部门没有及时沟通,导致企业虽然有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却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造成采购过剩或短缺,从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企业对采购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使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缺乏,不利于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升高,供应商供货质量不断下降,进而使得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也相应下降。

(二)财务报销环节风险费用报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看似不重要,但是不考虑生产原材料成本外,员工日常推广及活动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过程中的费用、业务招待费用、推广活动费用等)同样在企业主要运营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商业贿赂等行为。工作人员在日常报销时,擅于钻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使用虚假发票编造虚假业务进行报销,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面临严重的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员工报销时,对其取得的报销凭证的真实性也难以辨别。员工在填写报销凭证时也不能够按报销要求规范填写,使得报销凭证不符合公司报销制度的要求而给予退回重新申请,这样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等的严重浪费。此外,企业财务还经常出现报销凭证和业务项目不相符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报销人提供虚假报销信息。部分企业报销人员将一些自费项目归类到企业活动,并且向企业申请报销这一部分费用。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

控制制度,但是没有涵盖所有业务活动,或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对数额仅以“较大”来描述,但具体多少数额才算较大却没有明确标准,造成无法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督之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方面、重要环节实施全面控制。在设计企业系统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提升设计的完整性,简化控制程序,提升企业效率,减少企业在此方面的支出。在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应该依据企业规模与业务特色进行控制,确定控制节点,对于不同金额应有不同的审核方式。对于牵扯到较大金额的重点项目,应采用更为严密的控制措施。这比制度不完善的危害还要大,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制度好比没有关闭的防盗门,根本不防盗。企业受利益驱动,更看重企业经营,而忽视企业的管理,未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通常是违规的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偏重于事后控制。

二、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策略

(一)明确会计责权,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当员工将报销单据递交会计人员后,在业已完成初次审核后,还应对较大金额的付款申请加以复核。只有当复审人员确定报销申请无误时,会计人员才可以将此次报销的金额付款给相应的收款人。倘若复审人员对于报销单据存在疑问,就可以在系统中退回此次报销申请。复核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报销申请进行第二次审核,检验报销的真实性,涵盖支持此次活动的文件、发票,报销项目类型、初次审核人员的审核方式是否符合流程规定等。实现网上电子审批系统后,财务人员无需手工在财务系统中做账,相应的财务人员只需在员工电子费用申请单上选择正确的费用类型,点击批复按钮即可。相关的费用明细会自动上传的财务系统,实现电子自动做账模式。财务人员无需再手工做账,只需要对审批记录准确性加以确认即可。不同的费用类型会有与其相对应的费用科目,电子审批系统会根据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单上选择的费用类型进行分类,上传到财务系统的相应费用类型的科目中。对于应付账款科目,则设为系统固定使用的贷方科目。只有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是根据活动的实际类别进行分类的,贷方科目则设为固定的科目。如果财务人员在电子审批系统中选错费用类型,上传到财务系统中后可以在财务系统中进行修正。但也仅限于对借方的费用类型科目进行修正。贷方的应付账款科目应设置为不可修改状态。负责银行付款的财务人员,每次付款时,在财务系统中导出应付账款科目即可进行付款。不同付款类型的性质不同,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使用权限应有严格规定。对于与采购相关的对公付款以及与员工报销相关的个人付款,应对相应财务人员的财务系统使用权限进行相应的设置。

(二)定期对员工进行采购及报销相关知识培训

财务人员及采购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人员做费用报销相关知识培训,并将培训内容作为对财务及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财务及采购人员通过工作中对员工费用申请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定期以座谈会、电话会议或者其他形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采购相关知识培训,优化员工费用申请进度,提高各部门间的配合,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要注重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市场调查时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架物资信息库,提升企业信息传递效率。此外,还要构架信息管理系统已支持网上采购和审批。降低采购风险,提升企业效率,掌控采购流程。企业应该对各项业务的交易流程有全面地了解,对合同约定的事项特别关注,而且还要注意是否存在合同约定以外的事项。当收到货物时,采购人员应对货物进行及时登记。对于作为某些有特殊使用目的的支出要加以关注,与客户之间保持良好的及时沟通,避免交付货物的难以收回;或者仍然挂在企业账上,没有及时做账务处理。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招标的方式,获得质量好同时价格又合理,性价比高的产品。在招标时,应使用更为公平、公开、公正的方法,部队企业供应商进行投标限制,确保过程的公平性和合法性。尤其是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于招标过程的管理工作。倘若某家供应商确认中标,相关人员应告知企业管理人员供应商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在董事会上应安排专人负责其监督工作。如果发现某个中标供应商存在价格虚高,应严肃处理相关招标负责人,确保招标流程的合规性和公平性。

(四)做好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工作

这是大型企业风险控制的第四大策略。预算办法涵盖企业固定预算、企业概率预算、企业增量预算等等。在进行企业预算编制时,应使用综合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除去增量预算,还应该对概率预算、零基预算、动态预算等加以考虑。就程序而言,应逐步从增量预算向其他预算过度。对于银行所用的预算方法而言,其有着各自的优劣性。例如增量预算方法是指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比对企业上一期业务数变化,在某种水平上升降银行预算额度的手段。而对于零基预算而言,就并非基于企业上期固定成本收益水平,而是基于零这一基数,分析某项开支方式和数量的必要性,将预期收益考虑在内以后进行预算确定。就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而言,参考项目重要性程度高低,再根据先后缓急这一策略,进行经费预算。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渡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银行业务稳定。

作者:孟祥革 韩东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题目】某信托企业风险控制研究

【第一章】信托理财公司风险防范探析绪论

【第二章】信托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3.1】信托公司内控体系现状

【3.2-3.3】信托公司风险管理与净资本管理现状

【第四章】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7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运营风险;市场竞争;内控机制;市场结构

近年来所大量生成的投融资公司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在盘活百姓闲散资金和支持小微企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正是由于这类金融企业存在的时间较短,在财务运营上存在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制约因素,从而在安全性的风险管控上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从最近各大媒体所反馈的信息可知,许多地方的投融资公司出现了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老板跑路事件。该事件在留给我们警醒的同时,却留给了相关百姓极大的伤害。

一、金融企业财务运营风险分析

(一)识别融资对象方面的风险

从多家投融资公司所给出的存款利率可知,其一般处于7%-18%的之间,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就在3.5%左右。这就意味着,较高的存款利率必然带来高昂的贷款利率,将其转嫁给企业后将可能面临企业借款到期后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投融资公司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则明显高于现阶段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这里便存在着一个两难选择,即若按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来开展资产类业务,投融资公司因给出较高的存款利率而将无利可图;而降低存款利率,又无法吸纳到足够的资本金。可见,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识别融资对象的问题。

(二)到期还本付息方面的风险

按照一般的规则,投融资公司根据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或者一年为期限,给予散户不同的存款利率,而且承诺每月的利息按时划入散户指定账户中,到期后则将把本金和当月利息一次性划入到散户的指定账户中。那么在这里就存在着一种风险,即投融资公司每月都将支付投资者当月利息,便意味着它的资金内循环需要借助两个反作用力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即支付利息的资金流出循环的力,以及投资项目盈利而出现的资金增量流进循环的力。然而,前一种力具有制度约束性而显得稳定和可预期,而后一种力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则难以预期甚至出现投资失败的风险。因此,这里就存在着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二、分析基础上现状反思

(一)金融环境的现状反思

本文关注金融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问题,这似乎与金融环境无关,然而规范的金融环境将从外部减少金融企业可能所遭受的风险系数。针对投融资公司而言,其获利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即寻找融资方和投资高回报的项目。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下,在识别融资方资质和项目可行性上往往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就在金融系统上威胁着投融资公司的财务运营安全。

(二)市场结构的现状反思

根据哈佛学派的S-C-P模型可知,市场结构决定着厂商的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决定着该市场的经营绩效。将这一模型引入到对投融资公司的运营中来仍可以得出上述逻辑关系。众所周知,投融资公司大多由房地产企业组建,其目的不仅在于为本身的房地产项目融资,也在于为新业务的拓展提供启动资金。因此,投融资公司所面临着区域性市场结构主要体现为垄断竞争形态。

(三)企业内控的现状反思

金融企业作为从事虚拟经济的厂商,它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便是包括存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而对于投融资公司来说情况还比较复杂,即它若是由房地产企业组建而形成,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主要涉及相自身项目注资;若是由其它主体组建,那么在金融企业的业务定位上则是放贷,以及作为第三方向来为融资方和投资方搭建合作桥梁。从中可以看出,后者的盈利压力更大从而在财务运营中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金回笼出现问题。

三、反思引导下风险管控模式定位

(一)金融环境方面

从现阶段诸多投融资公司所出现的财务运营危机来看,其所呈现的后果具有极其显著的社会性。若出现投融资公司因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还本付息延迟或无法履行,则将极大的损害投资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引发区域性的社会问题。

(二)市场结构方面

投融资公司属于新兴金融企业,从而其市场还远没有达到洗牌的地步,

所以它们所面对的区域性市场结构长期仍会是垄断竞争。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和区域性主管单位因分层设立市场进入门槛和淘汰机制,并建立预警机制来向投融资公司和投资者发出警示性信息。

(三)企业内控方面

增强企业内控出于这样的逻辑,既然金融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那么在现阶段便只有从提升内控绩效上来减少财务运营的不安全性。在企业整体视域下来考察内控,则需要从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四、定位驱动下的风险管控措施构建

(一)深化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

m然本文以投融资公司作为代表性金融企业进行了问题讨论,但其中所涉及的财务运营安全性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同时,证券类企业也同样如此。因此,深化对财务运营安全性的认识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

我国正处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这就意味着落后于实体经济市场环境的金融市场环境还需要得到不断的优化。由产生金融市场的逻辑起点可知,其遵循着借贷资本的历史演化逻辑,借贷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便在于将资金放贷给职能资本家,从而获得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因此,不断优化现阶段的金融环境便在于,增强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以及为金融企业创建信息充分的交易环境。

(三)规范金融企业市场竞争态势

根据哈佛学派的观点,金融市场结构最终决定着市场经营绩效。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即金融企业因什么业务类型不同和品牌号召力不同,也存有同业性质的局部市场。因此,在商业银行所面对的市场、投融资公司所面对的市场证券商所面对的市场上都应规范其市场竞争的态势。

(四)强化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构建

强化金融企业的内控机制需要完成两项主要工作:(1)增强内部人员的岗位素养;(2)建立业务开展的预警机制。对于前者而言,需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团队建设上下工夫。根据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施的流程银行业务来看,针对客户建立专门的团队并全程跟踪这一项目的执行,则是维护财务运营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第8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1.1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为了赢得某一经营机会,努力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冒险的冲动在于经营机会中的丰厚利益,而实现经营机会的可能性在于敢冒险的行为。所以,在企业经营中强调为实现经营成功制造条件,树立敢于冒险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

1.2经营风险的分类与特征

1.2.1企业经营风险根据我们研究角度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按内外因素分,可以分为内部经营管理风险与外部经营风险;按类别分,则包括:投资风险、担保风险、流动资金控制风险、成本与盈利风险等等。

1.2.2经营风险具有的特征

1.2.2.1客观性。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和人类活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固有的,因此风险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有。

1.2.2.2潜在性。风险往往不显露在表面。正是由于潜在性,人们才不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才容易在各种活动中蒙受损失。但是,是否真的蒙受损失却是有条件的,只有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或环境变成现实,风险才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成为风险事件。

1.2.2.3可测性。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监督,进而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估量和评价,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管理和控制措施。

1.2.2.4相对性。人们面临的风险是与其从事的活动、在活动中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措施密切相关的。同一风险事件对不同的活动主体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同一活动主体,如果行为方式、决策或措施不同,也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后果;不同的活动主体对待统一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因此,风险是相对的。

1.2.2.5随机性。即使客观条件相同,风险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每一种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都有其客观规律。掌握这种规律,就有可能对风险后果做出数量上的估计。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经营者对经营风险的种类及其性质、特点、威胁性等因素加深认识,并努力寻求对策,就完全可以防止、减少或转移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破坏。

2 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

2.1企业委托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现代企业都脱离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单人业主模式,发展成为有多个所有者的公众公司,所有者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淡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由职业经理人取代,从而产生了委托关系。委托理论表明,受托责任关系中的委托人对受托履行情况不拥有私人信息,而受托人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拥有私人信息,因此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对称信息有两种类型:一是外生的不对称信息,它是天生的、外在的,不是由当事人的行为造成的。外生的不对称信息容易引起“逆向选择”;内生的不对称信息容易引起“道德风险”,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

2.2需求者的关注压力。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精神追求更加敏感,人们在享受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对商品和劳务提供者的服务水平和道德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需求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就更加积极,而这种积极的姿态则构成了对企业的巨大压力。因此消费者关注压力的存在,构成了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强大背景力量。

2.3利益对立方在法制社会的法律行为。

经过近30年的法制建设,中国现阶段在一些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律和法规已经基本健全,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经济组织和公民以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行为日渐普遍。在这种法律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法律挑战也更加严峻,因利益对立方的法律行为而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也相应增加。

2.4企业内部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组织。

西方的一些较大规模的公司例,公司设有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且一般主管都是由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任。在这些设立的风险防范管理机构中,大多数人员都是兼职的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公司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和公司外聘顾问组成。这样的组织结构保证了企业在面临风险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从而确保了对风险事件的成功防范和及时化解。而在中国的企业里,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组织机构的存在。在中国企业家的眼里,企业经营风险是无法预测和无法管理的,因此他们不可能为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当然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准备。另外,我国目前体制转轨并没有完全完成,各种制度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着呢国家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手段

企业经营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其次要制定风险控制手段。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经营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期和控制,使企业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削减企业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针对我们前面分析的企业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3.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风险防范意识差是企业陷入经营危机的重要原因。只有树立风险意识,企业才能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树立风险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解决。在经营者树立风险意识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方式教育企业员工,务必让员工认识到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务必让所有员工都明白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搞好创业过程策划,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良好的创业开端意味着企业经营成功的一半。因此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做好企业过程策划,为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奠定基础。其主要包括:

3.2.1充分了解外部环境。

企业虽然无法改变环境,但企业可以认识外部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为企业规避风险,求得生存和发展机会。

3.2.2对现有资源分析。

通过对现有资源分析,可以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并据此划分市场,选定目标市场进行创业。由此可以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纠正企业短期行为,杜绝盲目投资,控制企业经营风险。

3.3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

正如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所言:“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法人治理和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重要。”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为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创造条件。

3.4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3.4.1科学的组织结构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条件。

符合风险管理要求的组织保障,要求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一下问题:意识确保组织内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二是确保组织内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三是确保组织内各个部门和人员责任清晰、权利明确;四是确保组织内有风险反应机构和专门的授权。如此一来,组织内信息通畅,权责清晰,一旦发生任何风险先兆,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而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风险损失。

3.4.2根据权利适度分离的原则划分风险管理组织层次。

首先,最高决策机构应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环境,明确本企业经营风险容忍度,明确本企业经营风险容忍度,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政策;其次,经营层应建立风险监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监视企业的风险并确保个业务部门严格执行识别、度量和监控与其业务相关的风险;第三,企业应成立若干个专门部门,分别负责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流程;最后,公司监事会应负责监督董事会制定经营风险容忍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企业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监督。

3.4.3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积极发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作用,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3.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效率也同样依赖企业对风险控制技术的运用能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其控制经营风险服务。

3.6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提供高企业创新能力。

第9篇:企业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经营 分险 控制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企业改革的深入,县级供电企业经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由完成计划指标转变为自负盈亏的运营主体,区域内与供电局争夺电源布局,与小水电竞争供电区域,甚至出现一户用电,多家争供的局面,经营模式转变引发的矛盾以及县级供电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突出,迫切要求县级供电企业建立系统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从单一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拓展到财务、投资、市场营销、用户信用评价等多个环节中整合,使用电营销能为一体经营管理。

县级供电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转型慢,管理薄弱,风险管理没有列入议事日程,缺乏风险管理系统,导致供电区域、供需矛盾突出,企业经营不善,重复建设,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县级供电企业绩效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二章 电力企业经营风险剖析与控制

2.1 电力市场风险

需求增长强劲,供需矛盾突出,重工业与生活消费依然是拉动电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供电能力不强是矛盾的主要焦点。

2.2购电电价风险

2.2.1购电电价风险概念

购电电价和销售电价,左右着电力企业经营利润,因此针对市场的供需变化,结合未来发展,实施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唯一出路。

销售电价相对稳定,供电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电价标准,按照行业分类执行销售电价。购电价计算方式相对灵活,一是通过县级电力企业的销售电价倒推计算,减去县级电力企业前3年平均的供电成本、税金,考虑农网新增资产折旧和财务费用,按照平均的销售利润率计算出购网电价;二是在国家计委核定的趸售结算价的基础上,按照县级电力企业前3年的平均利润率,考虑上级电力企业的目标利润,测算一个合理的加价水平,从而确定购网电价;三是执行物价局核定的趸售结算价,和同地区县级电力企业保持同等的购电成本水平。四是按照供用双方企业协商确定的,实行递增阶梯式电价。不同结算方式,相差毫厘,企业利润就增减巨大。因此,购电价风险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主要风险。

2.2.2购电电价风险控制

(1)对公司运营过程中历史和实时数据整合分析,开展内部市场模拟运作,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预测和分析决策。

(2)营销部门保证电力销售情况准确、及时和完整,为电力用户明细销售分析提供依据。

(3)根据实际和3年历史购电价均方根测定战略目标,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4)科学依据战略目标的因素,制定与之对应的方法和预案。如:政策性电价调整;自然灾害造成的营业损失等,力求政策支持,提高营利水平。

(5)开展购电价风险时时评估,随时关注累计购电价偏差,找出原因及问题。

(6)根据评估情况开展相应控制活动,明确特定对象主体,有条理的进行风险规避、转移或共担。

2.3售电电价风险

售电电价风险,主要因素是售电成本,售电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用电特性。如用电量、负荷率、电压、功率因数等。这些因素,影响售电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2.3.1售电成本风险因数

(1) 用电负荷率

各类用户在各时段具有不同的负荷率,三班制大工业用户负荷曲线平稳,负荷率高,用户用电量增大,因定成本分摊每千瓦时电费下降,单位平均成本下降。其他用户峰谷差大,负荷率低,单位平均成本高。

(2) 负荷分散率

负荷分散率的大小与用户数和分类数有关,对用户的供电成本影响很大。负荷分散率对用户供电成本影响很大,在用户最大需量已定的条件下,分散率越低,电网建设投资越小。因此,供电成本分摊是否精确合理,取决于负荷分散率估测的精确程度,负荷分散率统计的用户数量越多,负荷分散率的可靠程度越高。

(3)供电电压

相同的供电容量,不同的供电电压,损耗相差是很大的,对成本的影响也很大。在确定供电方案时,一定要依据用电容量等相关要求,确定好供电电压等级,综合考虑电压等级不同引起的成本因素和一次建设费用的相互制约关系。

(4) 供电可靠性

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对供电成本有影响。可靠性要求的高,供电成本投资越大,备用设备闲置的可能性越大,电网为满足用户高可靠性需求固定成本支出加大,如双电源、双回路供电等,以保证在电网设备故障时不切断或少切断该用户,此类用户就必须支付较高的电价。

(5) 功率因数

低功率因数的用户占用的供电容量比率较大,高功率因数的用户所占用的电气设备容量比率较小,因此,彼此分摊的固定成本不同,在相同的供电量条件下,低功率因数的用户,单位容量引起电网电流较大,从而增加了电网的线路损耗,即增加了变动成本。

2.3.2 供电风险控制

(1)加强建设投资评估,合理规划,调整电网结构,以高新技术构建优质供电网络,以硬件设施的提升打造规避售电风险的平台。

(2)确立市场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强化培训、提高营销人员整体素质,提高营销工作质量,纠错堵漏,建立高效、认真、实干的营销队伍。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建立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分层高效运作,功能齐备,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准,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4)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已由资产经营、资本经营转入品牌运营的新阶段,主打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推广新形象,开放电力销售市场、打破现有专营模式,以服务客户为主线,以优质服务取信于民,达到市场扩张的目的。

(5)推广公变台区管理,应用计量集抄系统,规范营抄秩序,借助互联网络、办公自动化,电脑通信技术、数字交互式多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推广在线管理新技术,做到抄核自动化、缴费银行化,管理科学化、考核制度化。

第三章 结论

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变的管理模式,势必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危机四伏的风险苗头,已客观的形成企业经营的梗阻,为此建立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系统,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3.1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经营风险体系

(1)以制度建设规范职能,企业风险管理纳入经营管理主要内容,专责专人,落实到位。

(2)建立风险数据库,模拟推算、完善预警机制,定期分析解剖,突出风险警示功能,成立专业机构,加强风险监控,做到经营风险预防。

(3)风险项目评定,分组落实整改。

(4)建立经营风险分析平台,常态、动态控制,监管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县级供电企业,用电管理的安全、经济、可靠、营销管理的多供少损、双百结零原则不能改变,增供扩销是唯一出路,建立全方位的经营风险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弥补经营风险对体系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