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供应链管理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系统

第1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实践者不多,但市场正在启动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他们选择SCM厂商的标准是什么?调查显示,目前被采访企业在选择SCM软件时更加务实,他们希望通过供应链管理适应复杂、变动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进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否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中,SCM软件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随企业业务或规模扩展, 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对此,江苏春兰集团网络中心主任邵伯余表示:“事实上,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和业务流程两方面。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大的障碍有时并不是来自于IT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消化,来自于对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的认识。因此,建设SCM必须意识到这更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另外,随着用户对SCM认识的不断成熟,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因此,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信息化建议和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实施和监理等,进而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第2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 本体 供应链管理 聚类本体

一、供应链管理及其特点

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交易模式,如B2B和B2C,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颖而富有创造力的商业合作关系,如供应链和虚拟企业网络。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关于协作信息、原材料流、工厂运做及物流的管理。它能以最小的资源利用成本,灵活而敏捷地应对顾客需要的变化。供应链存在的基础是不同的、独立的业务实体间的同步,也就是供应链成员内部以及成员间的协调。供应链成员需要本着合作的精神进行谈判和妥协,目的是寻求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最优。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对不相关系统及其部件组成的复杂网络进行管理的艺术和科学,包括确定供应链目标,制定相关战略、战术,以及对其实施的有效、高效控制。

对整个供应链而言,决策是在一种分布式环境下进行的。供应链管理会把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策略强加给供应链的各个成员,而每个成员自己的目标和策略尽管都独立于共同的目标和策略,在实施时却需要同整个供应链的目标策略相一致。供应链是一个复合分布式系统,供应链可以建模成为一个智能(Intelligent Agent)系统,这些为同一最终目标而合作。

一个基本的供应链包括来源(Source)、生产(Make)、运输(Delivery)三个业务流程。生产部门根据顾客的需求从供应商购买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通过运输配送到不同销售点以满足顾客需求,基本的供应链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管理是创建设置供应链,确定供应链的测度指标,找到供应链中的弱点,通过协同工作获得最佳效果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制定管理所有资源(原材料、服务)、平衡累积需求和供给的策略,包括五个步骤:规划(Plan)、来源(Source)、产品和材料(Product & material)、传递(Delivery)、返还(Return)。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各环节中产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其管理的复杂性在于,其一需要同时考虑不同的目标;其二在于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细小的修改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

本体是对共享概念化的正式、清晰的说明,它可以看作特定领域知识的语义本源。利用本体可以实同特定领域中不同主体间知识的共享与重用。如果在供应链管理中采用一个标准的本体集,这将有利用于增强不同供应链管理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二、本体与供应链管理

本体也可以看作某领域公认的概念集,通过本体可以使领域知识结构更加明确,有助于不同的人(或)对信息语义理解的一致性。按照本体的应用规模和级别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域本体(domain ontology)、任务本体(task ontology)、元本体(meta-ontology)、知识表示本体(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ontology)。Gruber提出了本体开发时需要遵循的标准,清晰(clarity)、一致(coherence)、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最小编码偏差(minimal encoding bias)、最小本体承诺(minimal ontological commitment)。本体是某领域内重要概念的简单等级结构描述,并辅以对每一概念的详细描述。本体包括一系列概念,例如 类(class)、子类(subclass)、类结构(class hierarchy)、实例(instance)、槽(slot)、值(value)、默认值(default value)、面(facet)、类型(type)、势(cardinality)、继承(inheritance)、变量(variable)、关系(relation)等。

本体技术是语义网的基础,目前较多采用的开发语言是DAML+OIL,其他的开发描述语言还包括,XOL(XML-Based Ontology exchange Language)、SHOE(Simple HTML Ontology Extension)、OML(Ontology Markup Language )、OIL(Ontology Interchange Language)。本体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领域。

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分布式信息系统,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异质性问题,也就是系统结构和设备异构和系统间缺乏统一的语义理解(即本体)。造成这种语义异构的原因就在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系统没有共同的本体。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使用多种术语表示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在不同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各系统使用不同的结构表示相同的信息,各系统中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但由于各系统分布自治,这种隐含的联系不能显性化。

解决信息异构的方式有两种,即结构方法和语义方法。结构方法的扩展性差、而且不提供语义级的检索,以本体作为语义层集成手段的语义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实现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本体的建立。作为供应链中结点的不同企业间(即 整条供应链内部)存在着信息系统的差异,即使同一企业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一致性。尽管EDI和受控词汇(CV,Controlled Vocabulary)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有其自身不足。EDI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甚至重构业务流程以适应EDI的要求,提高了现有运作成本。通过本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

三、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中不同的环节中的资源或间互操作,通过本体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间的互操作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的往往是独立开发的,间采用的是不同的通信语言和术语。独立开发的的互操作能力主要依赖于彼此间的理解能力。本体是共享的概念化的正式的清晰的表述。概念化就是指对一些现象的抽象,也就这个现象相关的概念、概念的含义及利用这些概念的限制,也就是说本体应该是可以机读的,这样本体就为互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术语提供了正式、明确的说明。

不同对其所处的环境的理解不同,其目标和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从整个供应链管理来说,为完成供应链的目标它们之间要能够进行互操作。这种互操作是不同基于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结果,是以间对不同之处妥协为基础的。通过本体合并(merging)可以实现这一要求,本体合并也就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版本本体的本体,这些本体内容之间有相似或交叉的部分。

解决互操作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元层次方法(meta level approach),指从元属性层次来描述本体。元属性指可变性、可变频率、逆可变性、事件可变性、模式、原型化、例外、继承、继承与差别,元属性包括各种语义信息,目的是表征在概念描述中的不同属。元属性对概念语义的精确说明以及本体分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元属性描述方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对概念属性的可变化的描述,来清晰地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属。此外,这种方法还能表示类成员机制,因为每个属性都关联一个定性的量词(qualitative quantifier)以表达子类继承了多少属性。这种模型不仅表达概念的原型属性,而且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属性。通过这种清晰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一般域,而且还能理解概念在描述具体域时的作用。

供应链本体应该为供应链管理中不同主体提供标准的交流方式,使供应链软件开发商能基于一致的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进行软件开发,供应链本体可以为作一个基础本体用于更具体的本体的构建。

在进行供应链本体开发时,首先要通过供应链相关文献获取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建立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精确定义。之后,从获取到的知识中抽取出供应链管理的不同概念,只有最相关的并一致认可的概念才能抽取出来。抽取后的概念可以分为不同的组,而且不同概念间的关系也应该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取不同概念的详细属性,最后利用本体开发工具构建出本体。开发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链本体的开发过程

根据供应链的定义和特点及供应链管理本体开发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元层次方法创建企业本体。本体可以看来具有一定逻辑规则集的图,即O=(G,R)。图可以表达供应链运行过程的等级结构顺序,这也可以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多系统相对应。图是由节点V和边E组成的,即G=(V,E)。其中节点代表概念名称,而边代表概念间的关系。关系或其所表态的语义可以是元属性中定义任何概念或关系,如类O、子类O等。对于供应链本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节点的,内部评价以及节点间的多元交流与谈判。根据供应链流程,可以做出供应链管理本体的元图,如图3所示。

图3 供应链管理本体元图

供应链本体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有以下特点:

1.易变性,即概念属性变化的可靠性;

2.易变频率,即在概念描述中属性变化的频度;

3.事件易变性,即属性变化的原因;

4.模态,表示命题真假的方式。

考虑到上述特点,所以在构建供应链本体时可采用聚类本体。采用聚类本体的基础是不同类及其资源概念间存在着相似之处。表示类及其资源模型的本体是一致的,没有冗余且经过结构化处理的。在聚类本体中的每一个本体都通过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概念,而且等级结构中的层次结构也利于不同间信息的传递,所以聚类本体的等级结构可以使供应链管理中不同的异质本体共存,并通过本体间联系来实现间的互操作。

四、本体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供应链本体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选择哪一种开发语言。不同的开发语言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供应链管理中需要不同的间进行谈判与协商,也就是要在共同语义理解的基础上各要具体一定的能力,所在本体开发时需要优先选择能够描述规则并进行推理的语言,如OIL和DAML+OIL。

本体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时,必须注意本体的演化问题。在聚类等级结构的本体中继承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本体可以重用并扩展为另外一个本体,当被重用的本体发生变化时,必然导致在它基础上派生出别的本体的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中本体之间的变化是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实时同步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一个供应链系统中相互信赖的本体越多,则系统中本体演化的复杂性就越高。本体的演化是一个分散的协作过程,供应链管理中相互依赖的本体在物理上的分布必须考虑,本体的深化需要追踪每个本体的改变,以及一系列的相关变化。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V. Smirnov, Charu Chandra.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Co-operative Supply Chain Configuration[EB/OL].[2007-04-06]省略

[2]Frankovi, B., Budinská, I., Dang, T. Tung. Ontological framework for supply chai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EB/OL]. [2007-04-06]bmf.hu/conferences/SAMI2003/BUDINSKA.pdf

[3]Ali Ahmad, Mansooreh Mollaghasemi, Luis Rabelo. Ontologie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B/OL].[2007-04-20] www2.isye.gatech.edu/people/faculty/Leon_McGinnis/8851/Sources/Ontology/Ontologies.pdf

[4]李勇:关于本体整合的研究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5

第3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条码;物联网;信息系统;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28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1- 0042- 03

1 前 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广泛使用,条形码技术在物流、金融、交通中运用日益广泛,而供应链作为企业从生产、销售到售后的一条产业链线,其管理效率对企业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1]。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表达信息的标记。目前主要的条码应用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一维条码的特点是:具有垂直冗余度、可重复扫描、提供多个扫描路径等。一维条码主要应用于工业、储运、零售、设备标识等场合。二维条码的特点是:具有冗余编码、信息容量大、容错能力强、可表示图像等多种文字信息、可引入加密机制等。二维条码可对文字、二进制数、声音、指纹、签名、照片等信息进行编码,可应用于身份认证、门禁系统、工业、物流运输等场合。二维条码识读可集成到手机上,使得物与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牛小娟 等通过无线条码数据采集设备和条形码技术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简化实验室管理工作,节省人力,同时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统一管理[2]。邢彤 等提出基于条形码技术的样品登记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技术对实验室样品进行接收、标识、查询,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优化改进基层检验站的样品工作管理流程[3]。另一方面,条码作为商品的唯一标识在供应链中流通,对商品在供应链流通过程中的情况反馈意义重大。李建辉 等提出供应链物流和商品条码技术的重要作用[4]。条码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作用也具意义[5-6]。randall t.hayden等通过分析条码在减少临床实验室样品检测错误中的机制,为医院样品检测提供有力手段[6],供应链的管理模型以及如何评价供应链管理效率高低,也是研究的重点。如邵伟 等设计了基于条码技术的库存管理系统,以周期性带约束条件允许缺货的有限供货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以总的平均费用最少为目标的生产方案[7],为库存供应链模型提供有效的定性分析,旨在提高供应链效率。

由于工厂地域范围小、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条码技术包括编码技术、解码技术、印刷技术、检测技术、扫描识别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根据条码技术的特点,以及一维条码、二维条码的应用场合,将条码技术应用于工厂供应链管理中,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准确度和效率。

2 系统需求与分析

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设计基于条码技术的工厂供应链管理系统,目的在于加快供应链各环节中货物出入库的速度,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系统需求和分析部分主要为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和系统流程图。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为订单管理、原材料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流程图主要描述系统分析和处理业务的过程。

2.1 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分为订单管理、原材料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产品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订单管理主要为销售订单和发货订单;原材料采购管理主要为原材料采购后的条码扫描入库,以及领用原材料后的出库扫描;库存管理主要为原材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成品管理主要为成品的订单情况以及库存情况;设备管理主要为终端设备和无线设备的管理;系统管理主要为系统的配置以及权限分配等。

2.2 系统流程图

第4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 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链 信息系统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催化之下,世界经济的变革已经进入了加速状态。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经营全球化、以及高度竞争造成的高度个性化与迅速改变的客户需求令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供方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复杂。企业常常需要与遍布全球的对象进行合作或服务,在增加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更多的变化,更迅速地做出反应。供应链企业的关系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为了20世纪末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热点"。本文正是以供应商关系管理(SRM)作为研究对象,探讨SRM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有关问题,以期推动供应商关系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

1.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是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条,所有节点企业建立在一个合作信念之上,即它们能够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效率得到提高。在供应链中,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与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RM)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以多种信息技术为支持和手段,在对企业的供方(包括原料供应商,设备及其他资源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以及供应信息完整有效的管理与运用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对供应商、产品或服务、沟通、信息交流、合同、资金、合作关系、合作项目以及相关的业务决策等进行全面的优化管理与支持。这种对合作关系的”主动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供应商,反过来又帮助公司确定最好的供应商,改进供应链整体业绩。

供应商关系管理可以分为事务型和分析型两种,两种类型的管理范围不同。

事务型SRM设计用来执行和跟踪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沟通过程,譬如下订单、订单支付、退货以及缺陷产品的回收等。事务型SRM主要把重点集中在事件驱动性的、短期的信息和报告上,管理内容包括:供应商信息的收集与评审;确定供应商;采购询价和订单确认;采购订单的下达和跟踪处理;订单到货验收入库;费用结算处理;采购数据的调整。

分析型SRM解决有关供应商关系的未来运行等战略性问题。分析型SRM运用每个供应商和产品的历史数据对供应商信息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检查供应商的基本情况,把握更有价值的供应商。其管理内容包括:评价供应商的能力(财务、质量、交付);选择和调整供应商;产生并分析需求;协同采购和库存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2.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关系管理的特点

在供应链环境下,SRM的重点放在提供对企业获利能力重要性各不相同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之间交互所需的理解和服务上。SRM需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提供支持,也就是:一是吸引新的供应商;二是通过采购和购置流程的自动化推销自己的需求,建立持续有效的供应商关系;三是通过交易全面了解从战略到执行的流程,优化供应商的选择;四是供应商的保持和发展:保持最好的供应商是维持竞争优势最好的保障。

三、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经过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认为SRM系统应该建立在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结合的构思体系上,为企业实现采购交易的自动化、业务流程的改进,支持决策者优化决策,实现跨业务协同提供先进的运作平台。

1.功能需求分析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允许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制造商协作完成核心供应过程,包括:

(1)供应商注册。允许供应商接入企业,使采购人员掌握及时、准确的供应商信息,以制订更好的采购决策。

(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通过采用预置的选择策略与供应商协作,最大程度降低采购风险,增强供应基础监控,并且评估供应商绩效。

(3)计划驱动的采购。通过将采购与供应相集成,实现核心业务流程中对物料采购需求的快速响应。

(4)花费分析。通过整理物料与供应商信息,提高对采购费用和基础数据的及时了解。

2.业务流程分析

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基本业务流程可以总结如下:

收集和调查货源,建立供应商档案,记录有关信息;确定选择标准,对供应商资质进行评审和认证;接受企业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指示,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适供应商,确定价格和供货方式;核准并下达采购订单,采购人员应将所要采购材料的质量、数量及交货期要求通知供应商;跟踪订单,验收货物,采购部门协助仓管部门对采购的材料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物品退货、退款、补充货品等处理;采购订单结算;对采购完成状况和供应商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费用差异分析、按时交货情况、质量、服务过程评估等。

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S与B/S相结合的模式来构建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C/S部分是系统的主体,完成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大部分功能。B/S部分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查询和上报需求信息功能,并为供应商提供注册和供应信息等服务功能。这种结构综合了安全性和灵活性的考虑,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结构图

2.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C/S部分划分为5个模块,其各个子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

(1)基础资料模块。主要是SRM系统的一些基础数据,如公司资料、部门、物料信息、采购人员、退货原因等数据的设置。采购系统的运行参数如采购策略、订单生成策略也是系统运行的重要数据。

(2)供应商管理模块。主要包含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维护、供应商评审、供应信息维护、供应商绩效分析和供应商调整等功能。根据供应商提交的申请表建立档案,记录供应商代码、名称、地址、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以及物料供应的基本情况。管理部门确定评审因素和方法,生成合格的供应商名单,开出通知;经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提交供方物料名称、规格、价格、批量要求、付款条件、发货方式等详细信息,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采购完成后,调用采购管理模块生成的业务信息建立供应商信誉记录,对按时交货情况、质量等进行绩效分析,以此为依据调整供应商等级数据。

(3)采购管理模块。主要是完成对采购全过程的业务处理,包括物料的请购处理、采购订单生成及处理、采购到货处理、结算处理及相关的查询和预警管理功能。根据企业各部门的物资需求信息编制采购计划表,也可以由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自动产生采购需求计划。采购需求结转生成请购单,进行审核和调整。通过物料询价处理,或根据预置的定点供应策略,请购单结转生成对供应商的采购订单(按照供应商与企业协商制订的信息交流标准)。经审核确认后正式下达,并生成收货通知。供应商到货后,进行验收和入库处理,对不合格的物料生成退货通知。同时根据实收情况登记应收账款,采取及时结算或分次结算方式,开具结算单,记录采购费用。

管理部门还可设定预警界限,根据观测因素值的变化给出示警信息。示警信息包括订单将要超出确认时间、送货将要超出确认时间、库存异常、送货数量短缺、质检合格率过低等。

(4)报表查询模块。主要提供相关业务的统计分析报表信息。

(5)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提供系统管理功能,如用户权限、密码修改、数据备份、初始化及用户上机日志等功能。

系统web应用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供应商注册管理、采购信息管理、供应信息的及采购响应、信息查询等功能。供应商通过注册系统,根据不同的类别将基本信息注册到供应商数据库。对于筛选合格的供应商系统自动生成供应商自主操作平台,并自动对供应商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管理和分类。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向供应商提供采购计划和需求信息,供应商可以最新的价格、数量等物料供应信息,也可以对已经的采购信息进行响应回复。

3.技术特性需求

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不但重视信息的充分共享,同时更强调各方面相互之间的协作,以及协作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首先,要有公共的系统接入平台和技术。要考虑支持网络应用的能力以及与供应渠道集成的能力。其次,采用公认的表现技术。就是以共同约定或者容易被接受的常用技术手段满足供应商伙伴的业务需求。第三,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供应商供应过程产生的数据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数据,另一种是现行数据。这两种数据除了满足日常业务处理需要外,还要用于数据分析与预测。第四,数据公共接口。要有数据公共接口整合企业内部的关键信息系统,企业内部原有的ERP系统也应该纳入供应商关系管理,在数据接口方面应该很好的处理。除了这四项基本必须的技术手段外,业务的特点决定了用户在某个时段要作共同的处理,系统还必须满足多用户并发访问的需要。

五、结束语

第5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方案

0 前言

当下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管理中,物流管理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供应链系统正是传统物流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区分点。在如今的企业管理中,具有先进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的企业往往更具有企业竞争力,更能使得自身功能充分发挥。加之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种种条件的存在才能使得企业成为行业佼佼者。因此,进行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研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课题。

1 传统物流管理的弊端

1.1 库存量大

传统供应链上的库存缓冲,使得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存有某些产品的库存,而这正是造成供应链上其他环节缺货的原因。在供应链上,如果各个企业的仓储和存货点不一致,库存问题就会扩大。由于供应链的每个参与方都有库存,再加上库存管理的失误和供应链上各环节的相互影响,当货物到达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库存水平与实际的货物需求之间就几乎毫无关系了。

1.2 反应慢

传统市场配送渠道的松散是固有的,由于供应链上再订货过程的脱节,不可能满足热销产品的销售需求。

1.3 业务处理滞后

传统的物流管理处理产品的方式单一,如果企业关于挥发性产品和非挥发性产品的库存水平相似,并通过同一种物流网络对它们进行分发时,就会导致货物周转和循环缓慢。

2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2.1 能够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

无缝连接是能够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物流链不能够无缝连接,需要运输的货物没有在约定的日期送到,顾客的需要就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一些保存性较差的货物会变质,采购货物的质量也会在运输的途中受阻,这就使供应链的合作大打折扣,也会使顾客对物流公司失去信心,最后取消合作,严重的影响企业的信誉。

2.2 缩短处理订单的周期

美国的权威组织曾对供应链的管理数据进行了认真统计,经过统计的结果显示,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够使订单的周期控制在3~4天,这样的数据就证明了通过供应链管理能够使时间相对以往减少了30%左右。这是一个完全奇迹般的突破。

2.3 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物流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措施,企业不仅能够对客户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市场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的熟知,同时还能够确定需求量,这就使得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超越市场的真正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一定要确保物流的畅通运作,这样的目的是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使企业能够尽快的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了解。这样也使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知名度,立足于市场。

3 传统物流业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转变的客观性和方式

3.1 发展现代供应链管理具有客观性

(1)现代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一直以来只看重生产过程,忽视流通过程,使得物流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促进供应链的不断完善,带动贸易增长,降低流通费率,成为我国物流业的必要目标。

(2)供应链管理能够为企业获得利润,它在提高功效,减少生产资料损耗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通过集中管理和专业化服务,能够有效地减少采购费用,增加企业各项设施的使用,减少设备折旧,从而进一步为企业节约开支,增加企业盈利。

(3)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有很大作用。

3.2 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的方式

(1)建立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得企业在对物流供应链的各项决策过程获得有效依据。

(2)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服务网络。物流服务保证了客户商品利用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顾客之所想,做顾客之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对于顾客的多种需求,尽一切可能满足顾客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真正地使传统的物流业服务向增值的转型。

(3)运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完备的物流硬件设施和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对企业供应链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信息化的仓储设备,全自动化的供应链系统各环节等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化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软硬件保障。

(4)加强供应链管理相关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供应链管理需要不同领域技术人才协同配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所以涉及供应链的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更多相关技术能力和经验。企业在未来供应链管理上如何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何留住人才,是管理层应该得到重视的问题。

4 优化供应链管理方案

4.1 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当前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必须首先加强供应链的整体性,提升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其中库存作为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影响到供应链中企业在某一个节点的成本和运作效率,而且制约着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成本和总体竞争优势。因此在供应链宏观管理和业务流程构建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整体性,各节点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深刻认识企业的库存问题,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从全局利益出发,在信息共享、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共同做好供应链管理工作,优化各环节库存,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益。

4.2 建立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沟通和协调对于物流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方面更是如此。在供应链模式下,各节点成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深度合作,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建立定期协调和沟通机制,促进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信息共享方面,有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平台,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和生产计划等信息及时共享出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率,为整个供应链管理在决策制定方面提供足够有效的参考资料,对市场额波动变化做出及时的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库存管理的质量。

4.3 完善业务量预测控制策略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关注焦点的变化,具体来说由过去的以产品本身为主,转移到了顾客这个最大的焦点上来,并且更加准确及时地把握消费者的需要变化,做出相应的预测。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产品流通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产品周期的缩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都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质量,物流企业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控制策略,加强在需求预测方面的协调性,在供应链中各节点协调同步的基础上来提高需求预测的精度,从而做到合理管控,提高产品及服务供应效率。

4.4 创新观念,注重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目耸鞘迪衷谙蚩突提供满意物流服务的同时,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求企业从战略层面上去认识供应链物流管理,把做好供应链的物流管理当成企业的战略来抓。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既要快速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又要不断引领客户需求。

5 结语

总之,物流供应链管理面对的是企业各层面的发展,其管理方法体现了统筹物流的综合性,使得各个环节的功能都得到良好的发挥。由上可得,当下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带起物流管理的主流,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物流;物流管理

物流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从各大企业的货物运输到个人的快递收发,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和企业的生活方式。这几年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1供应链系统的特征

1.1“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就是相互依赖联系的不同部分组织的联系结构,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部门和单位建立起来的互信结构。

1.2供应链的目标

企业建立供应链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等。主要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1.3供应链企业之间互相联系

供应链是一条联系上、下游产业的复杂供应网络,在供应链网络里有需要不同的企业在里面相互联系,并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使相互连接的企业相互合作促进,增加市场竞争力发挥各种的优势,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2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传统

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物流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说是严重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现劣势,不能有效地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全球变成一个总体,在物流管理模式上也需要适应新的全球化市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生产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中,未能实现生产、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物流管理人员不能了解现场生产的实际情况,管理工作的效率极低,难以增长企业生产效率。

2.2物流设备落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企业的物流管理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物流设备严重落后于市场,极大地影响了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落后的运输能力与物流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物流的需要,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速度,所以如果不能更换符合现代需要的物流运输系统,增加运输效率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进步。

2.3物流管理存在不确定性

在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物流管理的发展与企业的性质息息相关,不同的企业对于物理管理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和促进作用,所以面对不同的企业需要寻找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比较容易受到地域和气象的影响,大风、大雨、高山等都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物流管理,而且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在供应链上又需要多个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在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物流管理的效率。

2.4企业物流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

人是一切的根本,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虽然会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可以有效使用这些技术的人才,这些设备都是无用的。所以优秀的企业物流管理人才是当下最为关键的,目前在社会上优秀的人才一直都处于较为稀缺的情况,这极大地扼制了企业物理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人才稀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社会大众对企业物流管理认识不够,认为企业物流管理是个可有可无的职务,缺乏重视。第二,在学习的物流管理教育中,教材较为老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在从业的时候不能利用好学校学习的知识,难以发挥。

3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3.1正确地认识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是企业的生命链条,所以企业需要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对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性,优秀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巨大的优势。在建立供应链的时候可以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的协作关系,建立供应链壁垒,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供应链上的企业互相促进发展形成供应的局面。

3.2在企业物理管理中加入创新意识

世界在不断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都会被淘汰,所以物流管理也需要加入创新意识,不断根据时代变革变换物流管理的模式,重新分配企业资源,创新是企业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近几年的电商大军突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了现有的所有企业发展,很多企业由于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倒闭,但也有企业需要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京东就是较为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京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自身的物流系统,并建立了下单“24小时”到货的贴心服务,使其在淘宝占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下,有了一席之地。京东可以取得如此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它与时俱进,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系统,京东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大量的产品仓库,在顾客下单后,立马安排最近的仓库出货,优秀的物流管理系统,使他们的物流效率十分高效,下单后五个小时就可以把所需要的物品进行打包分拣,然后当晚就通过自家的运输车运送到最近的物流网店,快递员立马进行送货服务,由于物流是京东自己的,所以在物流管理和效率上的把控十分严格,这就使原来需要3~5天的物流服务压缩到24小时,这种高效的服务为顾客解决了漫长等待的痛苦,增加了京东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步的物流系统才可以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3使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科学是第一生存力,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大大促进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这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改变了现代的市场环境。所以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加,电子商务是点对点的交易,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把全世界的企业和个人都联系在仪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供应链系统,使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每个客户,了解每个客户的想法和喜欢,更有利于企业留住客户和客户建立感情连接。面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关系,企业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物流的需要。京东的物流系统一直都是我国较为先进的,并且也是第一批引进智能机器也帮助分拣快递的企业之一,利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分拣,不仅提高了分拣效率,更节省了企业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发货的效率。京东不单单是一家线上销售企业,也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企业。通过不断地引进新型技术,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使京东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所以现代企业在供应链系统环境下,提高企业物流管理能力,也需要增加企业对新技术的利用,来处境管理和效率的变革。

3.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技的发展虽然可以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助力,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优化和实施,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提高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切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才可以使企业的物流管理取得较好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上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企业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适合企业的人才,未来在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聘用到企业进行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的人才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对企业物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外出学习国内外先机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科学设备等。

4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不断地发展就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管理上不断地创新与突破,这对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田萌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欢.基于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10):34-35.

第7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会计;会计信息及系统

一、引言

目前,许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逐渐关注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并开始与相关的供应商、销售商、用户建立起相互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全球制造、虚拟企业、横向联合、战略联盟、跨国企业经营等管理思想和组织形式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是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顺应这种潮流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上主要有五种“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五种“流”与企业会计信息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会计信息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流”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会计信息,它将呈现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日趋成熟,研究基于供应链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架构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供应链管理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增长,客户需求越来越突出个性化,对交货期的要求和对产品、售后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需求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人们逐步认识到,仅仅靠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是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的。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增强处理环境变化和由环境引起的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开始寻求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并逐步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了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管理思想――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次之间的一个连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管理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是:通过协调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供应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工作流和信息流,既保持稳定灵活的供需关系,又从整体上加快产品的影响。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所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性

虽然会计信息系统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变为面向跨企业的信息系统,但由于其自身固有的局限,使其不能真正支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集成。其主要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传统的劳动分工思想的信息处理流程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之初,完全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将会计信息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如工资、制造、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各系统间的联系由最初的缺乏联系到系统地传递部分会计信息。但这仍然是简单模仿和照搬手工的流程,将一项项相对独立的工作搬到计算机中。虽然IT的应用已经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并将部分财务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相结合,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财务会计的自动化仅仅是手工财务的翻版。各个核算系统仍是“孤岛”,缺乏会计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没有改变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行业位置不同,会计信息的标准也不同。并且,由于会计信息的秘密性。导致供应链下会计信息的标准不一致。各个企业的财务子系统与其他企业财务子系统之间存在结构和数据的不兼容。这些均影响了对供应链成员和整体的绩效衡量。

(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的需要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管理会计主要为内部管理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财务会计按照通用会计准则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支持。但是,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信息范围大,需求种类多;财务会计的部分信息来自管理会计,部分来自业务数据。结果,同一经济业务相关数据被分别保存在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手中,财务会计采集的数据是组织经济业务数据的一个子集。忽略了大量的管理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这往往造成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不一致,给管理决策带来很大困难。

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上的物流和资金流的相互匹配,以便快速、准确和高效地进行决策。跨企业的数据和信息的集成范围更广、内容更多、难度更大,需要建立标准的多层数据结构,实现供应链上业务与信息的一体化,为供应链决策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决策支持。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来源复杂,格式、内容不统一,在跨企业环境应用中更显得无力。

(三)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满足供应链上的计划、预算和控制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虽然原始凭证包含了经济业务活动的详细数据。但是经过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数据被一次次过滤、汇总,同时同一数据被多次重复存储,区别在于其汇总的程度不同。数据被汇总记入日记账或类账。难以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计划和控制能力本身就很薄弱,应用于供应链环境之后,难以自动编制跨企业的计划、预算,不能从全局进行计划,编制方法比较落后,基本上只是各成员计划的汇总,供应链上的预算就更不用提了。因此,其事前预测和计划能力已不能满足跨企业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企业很多。面向最终用户的需求并编制各自的计划。要保证其高效和正确运行,必须满足对供应链流程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要能及时通知各个企业并反映异常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计划和预算。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对供应链流程进行控制的能力要求了。

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设想

为了实现价值管理的理念,支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集成。笔者认为,一个高效和自适应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基于多目标成本的成本核算,如客户、产品、服务、过程或活动;更多地集中于供应链关键业务决策。包括采购、定价、投资、效率和生产率衡量、产品评估、新产品研发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应包括四个主要特征:

(一)跨企业过程集成

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执行紧密结合,而且能够与企业外部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采购订单直接进入供应商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得到处理,采购 订单的确认、交货日期安排等信息能够直接返回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并修改自己的运营计划和资源计划。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尽管物理上分布于不同的位置,但逻辑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上的企业面向最终客户的需求,共同编制运营计划,可以有效地进行事前预测和计划。

(二)动态会计信息系统

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对自身和供应链流程进行持续改进。供应链的应用将使得企业间的过程发生改变。一些过程将会消失,并出现一些新的过程。因此,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支持企业间的动态建模,灵活定义和维护业务流程、业务对象和软件组成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支持流程的持续改进。

(三)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OLAP技术DSS

早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以模型系统为主体,通过定量分析进行辅助决策。经数据仓库和OLAP相结合建立的辅助决策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形式。其中,数据仓库综合存储决策主题数据,OLAP进行多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获取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知识,模型库组合多个模型进行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利用知识推理进行定性分析。它们集成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相互补充、相互信赖,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有效地实现辅助决策。

(四)利用B/S结构,向ASP方向发展

以B/S结构的广泛应用为开端。传统的管理系统软件提供商不仅提供集成软件包,而且为客户提供集成、开放的E-Business平台,不断向ASP转变。企业集成应用软件为供应商、客户、运输商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企业门户(Enterprise Porta1)。用户可以从单一的企业门户访问授权的信息,利用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t)工具来监督、分析、报告业务执行、计划和预算执行中心,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实时控制、计划和预算的编制,从而实现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愿望。

五、结论

第8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电子行业;系统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组织先后出台各种保护环境的政策与法规,旨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以欧盟的WEEE和ROHS指令最具有代表性。欧盟的环保指令内容甚是广泛,对中国电子产业影响很大,已经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电子行业寻求可持续发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电子企业供应链的绿色度势在必行。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于造纸业来说侧重于生产环节上的生产技术改进,而对于电子行业来说侧重点却是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回收处理环节。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电子企业只重视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产品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回收处理大多数企业要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要么直接放任不管,对资源和能源来说都是一种严重浪费。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增大,电子需求也逐渐增加,进而造成了大量的电子垃圾,日益成为社会生态环境的严重负担,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本文应用系统动力学对电子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进行建模,为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具体措施。

2 理论综述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中被提出,各个机构与学者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也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国外相关综述研究文献数量很少[1], 国内相关综述研究也尚不多见[2]。Narasimhan等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对供应链管理方针、采取的行动以相互之间产生的关系的设定,所形成的各种关系是应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有关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分发、利用、再利用以及处置方面的环境问题[3]。我国学者但斌和刘飞等人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因素以及资源的高效配置的现代管理模式,它是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生产加工厂、销售商和客户,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中转、利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程度最低,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4]。朱庆华教授着重强调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考虑环境绩效优劣,实现企业和供应链之间的可持续发展[5]。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汪应洛和王能民教授参照了以往学者的观点从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成,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包括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4个方面[6]。

2.2 系统动力学

1956年,系统动力学理论由MIT的Forrester创立[7]。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基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新兴学科,它主要从系统内部的微观结构入手来进行建模,分析系统结构、行为和功能的内在关系,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型的模型,它与其他模型方法不同,对参数的要求不高,也不一定要求精确的数据,而着重研究系统结构及动态行为,这对于复杂系统尤为适合。目前,国内外用系统动力学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提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3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

的构建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生命周期[8]中提到绿色生命周期一共包括4个环节,分别是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销售以及绿色回收。在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生命周期中也同样包括了这4个环节,不同的是绿色回收环节在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尤为重要,废旧电子产品的可回收价值较高,市场经济份额较高,并且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子行业中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一般供应链相比较,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废旧产品回收商企业节点。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闭环结构中,供应商负责提供绿色生产原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制造商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保证原料使用率和能源利用率,通过绿色销售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最终经过消费者使用后,产品失去原本使用价值,通过回收商的回收进入逆向物流体系,开始绿色再制造环节,废旧产品中的可重新利用部分可以再次进入原料供应商[9]。

现实中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很复杂,包括的因素非常多,如果全都考虑在内,会使模型无法有效运行,也失去了仿真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模型建立进行一定的假设,本文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模型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假设该系统中只有一种电子产品生产;②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供应充足,即不考虑物料库存的情况;③假设原材料供应商中供应的原材料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④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节点企业均采用安全库存管理模式;⑤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充足的,即不考虑物流能力缺乏的问题;⑥假设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问题处理与决策能力不受限制,都能及时收到并完成相关业务处理。

经济与管理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影响因素众多,构建模型之前首先必须对模型进行相关因素的筛选。此次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影响企业的绿色形象的因素、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及企业绿色形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作用,经过筛选可以按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进行变量的选取及分类。确定好了系统边界之后,就可以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因此本文所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SD流图如图1所示。

4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政策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电子行业来说,不仅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并增加企业电子产品的销售额,而且对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品牌竞争力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针对上文的数据分析与仿真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应对策,一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约束分析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并完善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来分析如何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4.1 从企业外部环境约束来分析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由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及相关仿真分析,可以得出电子企业是否积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政策法规及绿色标准的约束。因此,一方面我国需要积极制定颁布实施相应的环保法规,完善法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将外部的环境问题及压力内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绩效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绿色标准的完善是我国电子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措施。在我国,绿色标准的完善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种标准进行参考制定并完善: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10]。政府的绿色标准可以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起到外部约束作用,但最终还是需要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才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真正起到实际的控制与约束作用。

4.2 从企业自身内部环境来分析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国电子企业目前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国际环境上的绿色壁垒也日趋形成,但是短期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并不能带来较大的成效,相反可能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成本压力。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产品越来越重要,企业有必要意识到开发环保友好产品、绿色生产直至绿色回收的重要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涉及了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需要供应链中各企业成员积极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本文将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各个阶段分别提出相应对策。

4.2.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贯穿于产品生命运作周期的全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运用到的资源及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本文建立的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可得出在实施绿色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几点:①尽量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绿色度较高的原材料。②鼓励“拆卸、组合和循环设计”。③秉持 “系统观念”。对产品进行设计时不能只停留在设计这个层面上,应该跳出这个层面,置身于“产品——人——环境”等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在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时,尽量多采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系统全面地进行绿色设计。

4.2.2 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要求在产品设计阶段选用绿色原材料,绿色原材料主要是指对环境污染小以及可再利用性高的材料。原材料供应商供应的原材料除了具备在生产制造中能够发挥良好功效的同时,也需使产品报废后仍能够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处理,达到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目标。绿色采购可以采取与供应商合作的战略,为保证与供应商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供应商选择中,可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对供应商的系统评估可通过供应及时性、合格率以及供应原材料的绿色率等因素对其进行考察。

4.2.3 绿色生产

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企业绿色形象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绿色率,也包括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率及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的再利用再制造率。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和绿色率与选择的供应商的绿色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供应商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绿色形象。另外,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以及再利用再制造率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绿色形象。供应商供应绿色原材料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再利用再制造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绿色回收处理阶段也必不可少。

4.2.4 绿色回收

当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末端的报废处理阶段时,需要对其进行绿色回收及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环境存在污染的潜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再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的高价值性。比如,生产一台计算机大概需要700 多种化学原料,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是有害的。而1t电子板卡中含有大约1磅黄金、286磅铜、65磅铅、90磅铁等,只要通过合适的设备以及恰当的处理工艺,就可以将这些资源经济环保地利用起来。

5 结语

纵观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可以看出绿色回收在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作为电子企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就更应该主动提高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融入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绿化中去,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环境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进而扩大企业的产品市场并节约成本,从而使企业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第9篇:供应链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委托代销;买断;手续费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074

1 视同买断方式下委托方受托方的业务操作

案例一:2016年7月1日,A企业销售部的张三与B企业签订委托代销合同(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委托销售女式风衣200件,无税单价200元(库存单价170元),总金额46800元。合同约定这批货物为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月底,双方进行结算货款,结算方式为转账支票。当天货已经全部发出。7月10日,B企业销售代销商品女式风衣200件,无税单价230元。以转账支票方式取得全部货款。7月31日进行结算。

1.1 A企业发出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销售订单。

(2)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订单生成委托代销发货单。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代销发货单生成销售出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下面金额的单位均为元)

借:发出商品34000(200*170=34000)

贷:库存商品34000

1.2 B企业收到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镇制采购订单。

(2)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根据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采购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受托代销商品40000(200*200=4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40000

1.3 B企业销售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销售订单。

(2)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销售专用发票。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发票生成销售出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收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银行存款53820(46000+7820=53820)

贷:主营业务收入46000(200*230=46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820(46000*17%=7820)

(5)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4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40000

1.4 B企业开出代销清单进行款项结算时的处理

(1)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填制受托代销清单。

(2)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付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

贷: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46800

(3)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填制付款单。

(4)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付款单审核并制单。

借: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46800

贷:银行存款46800

(5)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结算成本处理。

1.5 A企业收到B企业结算清单和转账支票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委托代销结算单。

(2)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收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银行存款46800(40000+4680=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200*200=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40000*17%=6800)

(3)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34000(200*170=34000)

贷:发出商品34000

2 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下委托方受托方的业务操作

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是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向受托方支付代销手续费,受托方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销售代销商品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将应支付的代销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受托方应在代销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代销手续费,确认劳务收入。即受托单位根据所代销商品的数量向委托单位收取手续费,这对受托单位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劳务收入。这种代销方式与视同买断相比,主要特点是,受托单位通常应按照委托单位规定的售价销售,不得自行改变售价。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开具代销清单,并向委托单位交回款项,委托方应在收到代销清单时,按销售价格确认收入,同时支付代销手续费或受托方从销售款中扣除手续费,将余款付给委托方。

案例二:2016年8月1日,C企业销售部的李四与D企业签订委托代销合同(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委托销售男式衬衫300件,无税单价300元(库存单价240元),总金额105300元。合同约定这批货物为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受托方以销售款手(不含增值税)的10%收取手续费。月底,双方进行结算货款,结算方式为转账支票。当天货已经全部发出。8月20日,D企业销售代销商品男式衬衫300件,无税单价330元。以转账支票方式取得全部货款。8月31日进行结算。

2.1 C企业发出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销售订单。

(2)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订单生成委托代销发货单。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代销发货单生成销售出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发出商品72000(300*240=72000)

贷:库存商品72000

2.2 D企业收到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镇制采购订单。

(2)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根据采购订单生成采购到货单。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采购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受托代销商品90000(300*300=9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90000

2.3 D企业销售代销商品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销售订单。

(2)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订单生成销售专用发票。

(3)仓储部人员在库存管理系统中根据销售发票生成销售出库单。

(4)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收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银行存款105300(90000+15300=1053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90000(300*300=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90000*17%=15300)

(5)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存货核算,结转代销成本。

借:受托代销商品9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90000

2.4 D企业开出代销清单进行款项结算时的处理

(1)采购部人员在采购管理系统中填制受托代销清单。

(2)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付单据审核及制单。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

贷: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105300

(3)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填制红字付款单并制单。

借: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9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9000

(4)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红票对冲业务处理。

(5)财务部人员到总账系统中填制凭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450(9000*5%=45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450

(6)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填制付款单。

(7)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付款单审核并制单。

借: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96300(105300-9000=96300)

贷:银行存款96300

(8)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进行结算成本处理。

2.5 C企业收到D企业结算清单和转账支票时的处理

(1)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委托代销结算单。

(2)销售部人员在销售管理系统中镇制销售费用支出单。

(3)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收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应收账款105300(90000+15300=105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0000(300*300=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90000*17%=15300)

(4)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填制收款单。

(5)财务部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进行应付单据审核并制单。

借:销售费用9000(90000*10%=9000)

贷: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9000

(6)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转账(应收冲应付)并制单。

借: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9000

贷:应收账款9000

(7)财务部人员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进行收款单审核并制单。

借:银行存款96300(105300-9000=96300)

贷:应收账款96300

(8)财务部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存货核算并生成凭证。

借:主营业务成本72000

贷:发出商品7200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