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技能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专业技能;教学模式;研究
2009年1月9日至11日,总理在江苏省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传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会计专业技能,但不能很好地适应要求,难以应对各种严峻现实。解决的方法在于创新,在于建构创新型的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体系中,已经形成了高职、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其中高职教育基本目标定位于普通的财务人员,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也是普通财务人员的主力军,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同一领域竞争的优势并不突出,因此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核心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
笔者认为:专业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源泉。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繁简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基本会计和税收问题都能处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即“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技能”除了知识作为基础外,必须能面向实践解决实际的问题,且要达到自动化的定型。
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将内容的应用性、思维的开放性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
结合高职学生的会计学习特点及影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在有关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教师要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以新颖的教学手法,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的切入形式,融会贯通的思维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构建了以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在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下反映了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一个完整过程,包括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岗位实践、反思总结这4个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贯穿于每一环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的过程知识。强化各个环节中的工作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理论教学
任何实践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扎实地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才能更灵活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2.仿真实训
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在校内还要给学生加强仿真实训,让学生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的方法。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学生是一个“准会计”,这样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3.岗位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平台,是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学生在学校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进行了仿真实训,然后让学生走进岗位,进行真实会计工作实践,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才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精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反思总结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进行反思总结,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探索
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一体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是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训练的阶段。“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课程与之相配套的实训项目有机组合。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会计单项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做到课证融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面向社会实践设置会计技能课程
所谓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是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种任务所要求的方式;另外,会计岗位是一种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岗位,高职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是利用必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计课程,而技能的学习是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一般通过感性认识、模仿、练习反馈等过程达到目的。为此,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在对出纳、核算会计、报税员和审计岗位群的调研分析后,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构建程序化的知识要点,并设置具体的情景或引用实际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解决具体而实际的会计问题。这种设置课程的理念,既有程序化的知识作指导,又面向了实践领域,完全符合技能的本质及学习要求。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让学生进行真实岗位实践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
4.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
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论证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这席话中隐含着这样几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考虑),二是反思具有有象性、自觉性和技巧性。从本质上说,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或“回忆”已有的“心理活动”,而且是要找到其中的“问题”以及“答案”,因而反思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仿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可以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给出问题让同学讨论,鼓励学生知道什么说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就思考什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思考解决,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反问自己。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会计专业,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加强会计专业改革步伐,培养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凝.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南大学,2005:111
摘 要:传统会计教学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常规模式,导致理论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本文提出模块式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感性教学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尽快掌握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会计基础 模块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会计基础课的教学都是先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再进行会计实训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这不但造成了教师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也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加之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非常薄弱,年龄又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在短时间内又接触到经济领域诸多抽象而又枯燥的理论,这样就使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如何才能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和操作性极强的会计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经过二十多年的会计教学,摸索出了模块教学法,先就其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如下。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模块式教学理念
会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学习会计基本概论、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账簿、账务处理程序、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最后再综合模拟实训。这种模式会使刚刚入学的学生感到特别难学。因此教师可以按工序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从身边接触的取得、填制“发货票”或收到、填制支票业务开始,即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由浅入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动手填制、审核记账凭证,逐步提高学生对学习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兴趣;直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程序。
学生完成上述操作后,就会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学习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这样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按工作程序划分会计模块,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课程的安排可采用模块的方式,把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完成其相应的工作任务,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会计工作的主要模块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模块:填制、审核原始凭证。
学生从身边的经济业务开始,边做边学习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各种支票、收料单、领料单的填写。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要求,通过观看、讨论和亲手填制原始凭证的过程,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要领,进一步体验原始凭证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
第二模块:设置科目与账户。
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等式,熟悉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本模块以“够用、实用”为标准,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在理解科目和账户的基础上,运用借贷记账法,学会简单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要领。本模块的主要作用是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模块的操作服务。
第三模块:填制、审核记账凭证。
在第二模块的基础上,把第一模块的业务填制在本模块上,使学生熟悉记录过程。本模块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观看、亲手填制记账凭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工业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能够编制出正确的会计分录,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本模块要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工作踏实的处事作风,为学生成为职业会计人员奠定基础。
第四模块:登记账簿。
根据第三模块的结果,将经济业务进一步分类归集在账簿中,完成记账过程。本模块通过学生观看、亲手尝试不同种类的会计账簿的登记过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出会计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领,从而理解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和重要位置。
第五模块: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
每个结账日,根据第四模块的账簿记录和库存实际,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财产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精打细算、增产高效的主人翁意识。
第六模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保证第五模块账实相符的情况下,根据第四、第五模块的数据,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客观公正地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会使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七模块:综合实训。
在学生完成第一到第六模块的专项实训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有三四十笔经济业务的实体企业,力争以全真的实物为载体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流程和操作要领。本模块根据课时要求,也可以安排在第八模块完成后进行。
第八模块:会计基本理论知识。
学生学习完第一到第六模块后,已经对会计工作程序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初步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反过来再系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就变得容易多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会计基本概述、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方法、会计工作组织及法规等。本模块的作用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后面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实施步骤
每次授课时,教师可按以下程序进行授课过程的安排。
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目标三个方面。
实训准备:本次模块教学所需要的设备和用具等,如多媒体、课件、与会计有关的票据、表单、办公用品等。
工作过程描述:工作过程,即“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多媒体等手段对本次工作任务及流程进行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的流程、达到的要求等,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训。
讲述相关知识:对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重点知识及技能进行讲述,阐述和表明为完成本次任务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及解决的办法。
操作演示指导: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办法,并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这是模块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师生双方通过互动、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总结归纳:归纳本次实训的流程、操作要点、重点难点知识及基本技能,总结实训心得,撰写实训报告,完成实训任务。
模块教学的时候应体现任务性,加强实际操作,重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四、考核评价方式
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终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考核以会计职业要求为标准,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规范性、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着重考核学生会计基本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成绩占30%。期末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标准进行实践性操作考核,即由教师选取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账务处理,完成从规范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这部分成绩占70%。
五、教学要求及建议
第一,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认清本模块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所处的位置、作用及相关要求,注意每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与会计实际工作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达到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企业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为: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时刻体验到每个模块在这一主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在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应体现“模块”特点,紧紧围绕本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展开教学。应以实务教学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教会学生怎样做,理论知识穿插于操作之中,让理论为实践服务又指导于实践。理论知识的讲授以达到本模块“需要和够用”为标准。
第三,突出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规律,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资料,采用大量图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元素,通过“想一想,练一练”等过程,逐步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互动环节教师要由以“讲”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要由以被动“听”和“看”为主变为以主动“想”和“做”为主。
第四,借助财会模拟实训室,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施专项和综合技能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一个现实中的企业,以他们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经过必要的增改,变成适合模块教学的生动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也要力求以现实会计工作中的实物为标准,进行真实性教学,以体现“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专项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掌握每个专项的操作要领的同时,掌握一些会计和法规的基础知识。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流程及技能技巧,综合运用各专项技能,熟练地完成整个会计的核算过程。
六、小结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84
1 引言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应尽量贴近真实经济业务,在对具体经济业务资料重新设计与加工后,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案例资料。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训条件,按照会计人员实务处理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模拟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多数安排在本科教学的后期,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学完其他专业课程,通过此门课程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
2 会计模拟实训的必要性
2.1 提高会计工作实务操作水平
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以往很多学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只具备会计理论知识,对实务工作并不熟悉。例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对会计凭证在单位各部门间的传递流程不熟悉等。通过综合模拟实训课堂的模拟演练,能够使学生体会财会工作的实际流程、岗位的对接、会计凭证的传递等,增强知识的立体感、层次感。
2.2 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务工作中,即能够检验学生以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在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识别票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报表等各环节的亲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会计学原理》、《审计学》、《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多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真正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主观能动性及数据敏感性。
2.3 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的实践实习有机结合。应在课程设置上与学生的日后工作方向紧密联系,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园地,促进和提高学生日后的实习效果,为就业做好准备。
3 目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存在的不足
3.1 课程仅设置单项实训
单项实训一般是以会计理论知识讲授的顺序,以理论教材的章节单位来进行,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模块。这种实训方法和教材联系紧密,是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但实务工作并不是以教学模块设置岗位,真正的出纳、会计工作在很多环节涉及到的业务是教学模块的交叉和重复。那么,如何让学生熟悉会计工作较完整的流程、凭证的传递等,是单项训练无法解决的问题。
3.2 课程中没有明确的岗位设定
由于时间、耗材等限制,很多会计综合模拟是混设岗位,存在岗位间职责界定不清的问题。这种实训方法主要有以下缺陷:
(1)实务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岗位会涉及到单位相关各部门的工作,如何体现岗位的特色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是混岗无法实现的;
(2)实务工作中岗位职责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尤其是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非常明确,不得随意代替他人填制凭证、编制报表、报税等等,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要有明确的登记、第三方监督等过程,混岗容易造成学生对岗位职责的理解错位;
(3)不能完整、立体的感知完整的经营过程中会计人员在各个环节的作用。
4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计思路
4.1 准备工作
(1)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资料应尽量接近真实单位的会计资料,以此来练习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实务。因此,实务的案例设计应基于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单位,对该单位涉及不到的比较重要的业务环节,应给予适当补充,使会计资料完整、典型。案例资料中应包括:单位的基本信息,适用的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生产流程,岗位设置,账户期初余额,一定数量的经济业务等;
(2)参加实训的人员最好能够进行前期的调研活动,现场观察过财务人员的工作状态或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对会计工作有一个直观的前期认识;
(3)明确设定相关岗位,对岗位职责有详细的说明;
(4)准备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操作工具等。
4.2 人员安排
教师要完整介绍所有岗位和工作环节,但学生可以几人一组组成单位财务部门,每人担任固定的会计岗位。同时,学生也可兼职其他部门的相关岗位工作,会计凭证在小组成员间或小组间有序传递。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直观、立体的呈现了岗位衔接及部门协作。
4.3 模拟实训过程
(1)按事先划分好的小组所代表的单位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各小组内划分好所代表岗位的同学,预先熟悉各自的岗位职责和会计处理规范。例如,出纳岗位的学生应了解现金的保管和收付规定、支票的填开、与银行间的业务往来等,财务主管岗位的学生要了解财务审批等职责和规范等;
(2)代表不同单位的小组间的同学也应该熟悉相关联业务处理的基本规范。例如采购业务或销售业务中票证的传递等;
(3)每个学生按照各自的岗位要求进行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填开发票、登记账簿、审核等,账务处理流程要尽量与实际保持一致,需要授权时找相应岗位的同学授权,需要签字时找相应岗位的同学签字;
(4)涉及到其他部门或单位的业务尽量模拟真实的业务流程。如运输业务、出入库业务、保险业务等等。在模拟填开原始发票等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动态演示操作过程。
4.4 实训总结
通过综合模拟实训的练习,从经济业务的起点跟踪凭证的流转过程,学生能够直观认识会计部门及其他部门内部岗位设置的差别,熟悉各岗位工作之间的衔接,从而对会计核算形式形成一个更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课程结束后,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分析、总结,掌握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5 如何建设高水平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
5.1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会计毕业生。在教学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尽量依托真实的数据、信息资料,尽量贴近真实的经济业务,实现从学校到实习岗位再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突出“应用”这一核心目标。应从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等方面入手,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5.2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与教师对课程资料的准备、授课过程的设计等密切相关。因此,一方面需要建立教师实践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请真正在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特聘教师,引导学生着重提高未来应用技能。
5.3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岗位技能、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要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提升学生实训能力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并弥补了学校设备和技术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催洁.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研究,2013,(5).
[2]侯鹏.基于VBSE下《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10).
[3]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4]李术英.《会计模拟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7).
一、课程开设基础
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必须开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最后一学期,是最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我校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大三下半年去企业顶岗实习,所以我校把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的期末,是很合理的。
除了开设时间合理,前面的专业学习铺垫也很重要。首先,学生学习了《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课,还学习了《初级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最后的岗位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各个岗位实训为该门课程提供了实践基础。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各项会计岗位的实践,比如《出纳岗位实训》、《涉税岗位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报表编制》等,所以,在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来进行会计岗位的综合实训,保证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此外,我校还有一个特色实训项目就是“会计综合实训室”,学生一般在大二的时候,就会被安排到“实训室”去实习一周,“实训室”是模拟企业运行的,分不同的工作部门,学生可以百分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从开支票、盖章,到各部门之间传递原始单据,各位部门领导签章等企业日常与会计相关的工作情景,在实训室都会演练到,体会到,所以,有了这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当学生拿到难度较大的该门课程的实训资料时,可谓轻车熟路,可以马上上手操作。
二、课程编排
以前课程开设科学、合理,学生基础好,上手快,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实训操作完,相反,学生依然觉得这套实训很有难度,原因是本套实训资料完全模拟一家中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分配、报表分析等业务,有些业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而实训时间很短暂,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带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做好这套实训的指导,使学生把两年半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融会贯通,解决企业真正的财务问题,为下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编排该门课程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课程时间安排和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的控制。我校会计系学生多,老师少,师资很紧张,所以该门课程只安排了两周,而且每名老师都指导100名以上学生,两周的时间,学生经常熬夜操作账目,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数太多,根本照顾不到每名学生的情况,以至于一些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最后只好抄袭别的同学的账目,少了自己思考的步骤,这样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认为要想真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课程时间安排最少三周,而且每名老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能超过50人。
2、实训方法的设计。本套实训是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分角色的,分别是财务部、销售部、仓库等部门,每一个部门下设中层经理和基层员工,每一个业务都会涉及两到三个部门,按照实训要求,是要分角色操作的,可是分了角色,就会导致有的角色工作量非常大,有的角色工作量就相对少些,而且分了角色,每一名同学都无法完整的站在会计进行核算的角度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流程,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所以针对这种矛盾,我采取了“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先拿出月初前几个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岗位,然后再让每一名学生从头至尾把所有实训题目全部操作一遍。由于学生在大二的时候都去过我系的实训室进行过分角色扮演,所以这对他们并不是难事,而且进行的很顺利,学生经过几个业务的角色扮演,了解了这家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很快的熟悉了企业和企业的业务。经过一整天的角色扮演,后面就是每名学生重头至尾把该企业该月业务全部操作一遍,每个人都要建账、填制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日记账和明细账、登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报表、分析报表。经过这种“先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解决了上面说的矛盾,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3、在指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一定是教师指导,学生主体。每一个业务都是有学生先完成,教师可以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决不能不经学生思考,就先把每一个业务都讲解一遍,再让学生操作,这样学生少了思考分析的过程,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4、实训资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常是操作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不想再做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一般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插曲,比如放一些与会计有关的录像,比如点钞比赛等,或者让同学们练练数码字,相互比较、学习。
三、成绩考核
关键词:中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和理论”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而这也决定了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且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专业。尤其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覆盖,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成为了当前中专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兼顾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就应当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中心,以岗位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为主要方向。而我院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建设上,按照“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强化专业实用性能力”为主要原则,通过实验教学场地以及实际训练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训练的阵地,同时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力度,通过顶岗和综合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构建,就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需要,明确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主要目的,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能够统一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划分类,形成模块课程,从传统的流程式教学逐渐过渡到混合型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作能力,选取最佳的模块课程,并逐渐推进教学深度,通过如此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成就感更强,同时也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
(三)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特色是吸引生源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动力,为此,中职院校在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结合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院校的培养目的,按照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主线,以产、学、研为基准,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同时,不断对特色方案进行完善。
二、“内外结合、四级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按照企业财务科室环境,为学生提供仿真手工实训室,激发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此外,在室内设置张贴栏,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贴上墙,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岗位角色,还可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联合校外实训单位,获取真实的会计电算化资料,不仅如此,真实资料还同时涉及不同行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业务来往情况。同时邀请校外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真实资料,为学生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处理方法及过程,促使学生逐渐从学生思想转变为职业思想,并逐渐培养其职业思维。
2.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各企业,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实习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即将面对的工作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各行各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社会,最真实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在实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上报,并对实习报告进行严格核实,将实习报告纳入学生档案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进而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最佳的教学。同时实行“双导师”教师模式,分别为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位教师,一位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位为校内专业辅导教师,确保学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均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
(二)“四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四级。(1)基本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会计技能,掌握原始凭证的粘贴、记账和制单等基础技能,所有实训资料均从财务公司获取最真实的资料,通此种方法,确保学生的基础能力符合社会所需。(2)岗位业务实训。在掌握基础能力后,推进岗位业务实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点算操作以及出纳等技能。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以旧带新和滚动实训等方式来完成,并实施“双导师”教师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3)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网上纳税申报以及记账等技能,联合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运用真实的账务来模拟真实操作,结合“轮换岗位和滚动式实训”的方式提高实训技能操作性。(4)企业顶岗实习。将学生安排至各行各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轮换的方式,使每位学生均能够经过2个或3个不同行业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时联合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真实的判断,并要求学生总结实习报告。
2.双轨。在进行四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和手工会计处理技能的双轨模式,促使学生的会计技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素质教育理念下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1.19
一、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中有一些学生和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他们往往盲目认为会计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这种观点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程的学习和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二)实训组织形式不够合理
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就是单纯的手工做账,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教师讲,学生做”充斥了他们的头脑,容易忽视实训准备环节、实训实施环节和实训总结环节的重要性。
(三)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材陈旧
主要体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也与一些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但很多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生过多接触企业资料,致使学生在实习实践中往往学不到真知,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如人意。教材陈旧体现在课程的教材跟不上会计行业最新知识的变更,版本比较陈旧,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不选用最新的行业教材进行备课,总是讲着自己已经讲了好多遍的陈旧的理论知识。
(四)实训考核方式不太合理
理论知识教学在该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过大,而实践性教学所占比重过小。很多学校对该课程缺乏一套较为细致、全面的考核方式,教学考核目标定位狭窄。
(五)教师实践工作经验较为缺乏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轨迹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再直接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践经验。他们通常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全面、细致的实践工作讲解,在操作真实经济业务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现象。
二、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重视会计实训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其办学重点应放在重视实践教学的方法,以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需得到彻底改变,努力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产品”,把学生技能的培育作为关键环节。
(二)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实训教学工作
科学、合理组织实训教学工作,主要需要三步。第一,实训教学准备阶段。首先要求教师起到动员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样不能缺少。其次要求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5人,每个人都担任会计具体岗位,学生需按照职责和要求去进行实际操作。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凭证、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报表、口取纸、卡片账页等进行提前准备。第二,实训教学实施阶段。被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通常为1-3个月的经济业务,可分为几个模块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训练习,使学生既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会计核算的内部原理,同时又提高实际操作技巧。第三,实训教学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细致分析自己在实践学习环节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学到的技能,总结的经验,然后出具一个书面报告,作为学生该门课程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三)加大投入力度,采用多方联动培养模式,构建完善会计实训基地
1.倡导专业教师编制符合学生实际的优质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专业教师需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编制优质高水平的校本教材,做到既能提高专业教师的研究水准和学术高度,又能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
2.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训基地
完善的实训基地可从三方面构建: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和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高端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课程开发体系,加强紧密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四)制定合理考核制度
该门课程的考核可建立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制度。这样可以反映学生从认识专业到了解职业,从掌握单项技能到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再到形成社会服务能力的递进式过程。
(五)为教师搭建教学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会计专业 实训教学改革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在教学中突破的界限,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本人在实行会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体会进行总结,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一、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即“双重职业训练”,是指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2】。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一是以会计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将理论讲授与技能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实用性;二是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的课程相互整合,使学生拓宽了专业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教学从“知识简单传递"转变为“知识处理与转换";教师从“单一型修转变为“双师型”;学生从“被动接受、简单模拟一转变为“主动实践、手脑并用”;教学手段从“口授+黑板+简单电化手段"转变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转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3】。
二、 实施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
根据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调查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对相关课程制定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实施办法,实践性教学部分明确技能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等内容。其次采用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实训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分为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五个板块,在不同的时段进行。
(一)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内容是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作为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日常上课之中就要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在课堂上进行实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均进行课堂实训。
(二)课程实训,主要针对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以安排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对课程涉及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常规的工作, 在完成《 基础会计》的材料采购业务知识时,组织章节实训,从采购计划开始到由谁经办,须经过哪些手续,会计上需要哪些凭证,如何记账等几个环节都进行模拟操作。
(三)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一般在各课程中进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同的课程实训的重点不同,要突出重点,如《基础会计》突出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训则在于对会计核算技能的提高,学会解决会计实务中出现的简单问题。在基础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有难度的实训,便于学生灵活掌握该课程的专业技能。
(四)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一般安排在专业理论课程结束时进行,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大演练”, 通过较集中的实训,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既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提升实践技能的目标。
(五)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这个阶段是在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这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在时间安排上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有计划的进行;不同的实训地点不同,一般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在学校建设实训室,单项模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社会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三、结论
本人就职的学校属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推动当地就业与再就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的指导下【4】,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具有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通过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符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的界限,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上岗,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杜诒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
[2] 于仕斌等.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3] 巫兴宏.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会计专业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否能支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关调研显示,我国培养的高职会计学生在就业中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地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会计相关岗位胜任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本科会计教学的翻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实践教学缺乏整体的规划;实践教学未能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未能充分发挥课堂实训的作用;会计实践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保障监控体系;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严重脱节;由于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导致校外实践教学难以落实;缺乏高质量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甚至从领导到教师还认为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地位还处于从属阶段;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工作过程、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出发,秉承整体性、连续性、动态性和突出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满足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职业资格需要的原则,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
二、“内外结合、五级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突出实践性教学, “内外结合”是指学生实践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五级”是指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即“专业认知实习—基本技能实训一岗位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一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轨”是指手工会计电算化处理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处理同时并行。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与专任教师共同打造“理实一体”校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实现环境真实、管理真实、资料真实。(1)环境真实。建设仿真性实训室,精心布置手工实训室财务科室和电算化实训室,创造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真实情境。(2)管理真实。在实训教学中,以企业会计电算化分工、授权和控制中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墙上张贴类似的管理制度,营造真实情境的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早日了解职业角色。(3)资料真实。将合作单位企业真账搬进课堂,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人员辅助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岗位能力的直接对接,使学生学会处理企业真实业务,能够应对不同会计电算化事项,逐步树立职业判断的思维和习惯。
2、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建立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工作。选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开展,学校利用实习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习基地从毕业实习中选拔优秀人才,部分实现了学习就业一体化。
(二)“五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五级。1、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参观考察企业与会计岗位现场,让学生建立“职业人”的职业认同感;其次是通过实习过程认识会计专业,了解会计专业内涵和会计专业的市场前景,提高对会计专业和社会的认识。2、课堂项目实训。课堂项目实训就是实施课内分散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融入每个任务,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方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实训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养成。3、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专业单项技能实训主要针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所设计的综合实训项目,是将课堂项目实训的各个工作任务融为一体,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针对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教学,可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工资核算、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岗位,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4、综合应用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是把与会计学紧密关联的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等内容纳入实训内容,实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的一种综合实训模式,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的一种综合素质培养和岗前培训。其重点就在于如何利用上会计专业所学知识、方法技巧来发现和处理各种具体问题,真正体现会计学科的完整性、层次性、程序性和职业性。5、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对生产和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领悟会计理论和方法。在进行顶岗实习的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论文课题,搜集毕业论文所需的有关资料,独立写出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2、双轨。五个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次递进,并采用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环境下处理能力训练的双轨并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一)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一是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实习;二是引进有会计工作经历、有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三是设法聘请行业企业会计人员来校任教,并建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四是建立企业会计人员、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实训条件的建设。
1.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企业真实情境式”校内会计实训中心,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
2.按一体化要求将教室、实训室合二为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
3.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争取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外实践场地和先进实践设备;另外,高职院校也要充分科用有限的资源,在课余时间尽量开放实践场所。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应注重平时、加强操作、突出过程性的评价的应用,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实训操作的具体特点,对会计模拟实训成果的验收及考评,设置五个主要的指标及其相应的考评分值进行测评,对每个指标建立一个量化的、具体的标准以利于操作。五个指标包括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训报告、考勤等综合因素,根据各项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尤其是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化来予以评分。模拟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注重学生自评,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会计模拟实训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实训报告,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据此自测评分;第二,通过小组评议考核,对模拟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并尽可能深入探讨一些问题。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规章制度,钻研业务,相互学习提高;第三,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模拟实训的认真程度、实训课程内容完成质量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分。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总体测评,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出勤、学习态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等,力求对模拟实训成果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勤.构建适应专业特征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J].老区建设,2010.(1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