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教官建议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 键 词:艺术专业 教育管理 思考
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高等学校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艺术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部分,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艺术专业学生优点
①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较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对迎接社会挑战有危机感,因而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提高。
②专业情结浓厚,有一技之长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和社会中完善与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③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考试。相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直率大方,重感情的优良素质。
2.艺术专业学生缺点
①集体主义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较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②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思想深度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成绩偏低,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一些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注重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轻视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而只重视专业课。
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成因
1.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世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较为优越,相对而言,一些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意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所以专业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特点。
转贴于 4.主观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一些艺术类大学生聪明、好强、思想开放,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文化素质较普通文理类大学生普遍偏低,社会活动多,交往面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基础文明修养不够,从中学到大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艺术类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这就形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象。
三、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不否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特点,不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劣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关爱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适时地抓住热点、焦点问题,适应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充分而深入地进行教育。
2.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转第133页)(接第140页)因而产生了一些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
3.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校艺术教育产生良性互动。
4.为艺术生搭建成才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活动吸引学生,开拓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积极发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大胆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师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工作的成就和享受到服务、奉献的乐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利用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既有助于专业的钻研和拓展,又有助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先锋、名家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院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张信群.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4]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05).
关键词: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推进
所谓馆藏图书阅读量,是指阅读者涉及图书信息的总量,既包括翻阅篇目的总数,又包括实际摄取和利用信息的数量。目前,学校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
个方面:第一,电脑普及,网络阅读的冲击。第二,教师教学负担重,挤占阅读图书的时间。第三,应试教育也压低了馆藏图书的阅读量。不可否认,目前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一线教师忙于阅读业务图书,对于与业务无关的图书自然而然提不起阅读的兴致。第四,馆藏图书更新不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网络时代及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对于学校图书借阅有很多的无奈。但是,作为学校或学校图书馆对于推进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应该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这样不仅能使学校图书发挥的作用增大,而且有利于丰富一线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使教师变得更有文化味,从而提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我校近几年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本校实际工作谈谈对于推进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做好服务工作,主动把学校馆藏图书分批送到各教研组与备课组老师的办公室
图书馆管理工作,说到底是为师生服务的工作。在新形势下,
图书管理必须转变观念,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更多地为教师阅读图书提供方便。根据我校实际,每学期分两次把与一线教师学科相关的馆藏图书按每人五册的标准送到教师手中,由备课组长负责登记与分收。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一线教师借阅图书,而且教师之间对换也方便了许多,节省了教师跑图书馆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馆藏新进图书能及时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是推进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的重要保证。虽然,这样操作,学校图书馆比原来守株待兔式工作量要增大不少,麻烦也多了不少,但对于提高图书利用率是有效果的,因此是值得的。实践证明,学校图书管理只有树立以师生为中心,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着力推行服务的人性化,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途径与方式、范围,提升服务职能,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才能取得“零距离”和“零缺陷”的服务效果。我校开展的备课组送书活动就是这种服务理念的体现,一线教师的馆藏图书阅读量较以前有所增加。
二、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导读与读书研讨活动
众所周知,导读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创造性的工作。图书馆开展图书“导读”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而且对于推进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线教师图书“导读”的基本方式和内容,使“导读”有形式、有内容、有成效。具体做了两件事:(1)新书信息速递。按学科教学与人生修养分成两大类,新书的目录与简介通过校园信息网及时给一线教师,便于他们借阅,这样有利于激发一线教师对新书阅读的兴趣,使教师对于学校图书“喜新且不厌旧”。(2)利用馆藏图书的信息资源,对文献进行再加工,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简介和作者的介绍、浏览评说等情况的分析,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全貌与精神实质,进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原文。这个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麻烦。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让他们撰写一些阅读体会,放在学校的“魔灯”平台上。同时,我校每学年组织一些教师参加县市教学比赛活动,图书馆主动出击为参赛教师导读,提供相关书籍,如《教学勇气》等,为他们的教学活动和专业成长添砖加瓦。导读工作客观上增强了学校馆藏图书对一线教师的吸引力。导读形式还有很多种,如开展阅读座谈会、举办书展或邀请科任教师开展辅导讲座等。只有形式不拘一格,导读工作才能见成效。
三、与时俱进,搭建一线教师馆藏图书阅读的“信息高速公路”
如今是信息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加上网络信息更新快,学校一线教师,一方面如上所述工作量大,图书阅读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新知识、新信息要求迫切。在这种形势下,学校要及时采购新书,特别是学科教学研究前沿的专著。为了使学校图书的信息源能及时传递给一线教师,我们搭建了十分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做到图书管理网络化与数字化。一方面,建立图书自动高效检索系统,一线教师可以随时在自己办公室电脑上检索到要阅读和利用的图书,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构建网络化的读书交流平台,这样可以提高一线教师图书阅读的实际成
效。我认为,一线教师图书阅读量的推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业务与素养提升的内在促动,而且还要学校为一线教师阅读创造好的
外部环境,营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娜.图书馆典藏工作浅析.当代图书馆,2006(6).
根据省厅文件通知精神,现就我市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与地方课程教材及作业类用书进行检查调研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省上下发的《推荐目录》通过新华书店进行订单,并及时检查县、区及学校所提供的《征订单》是否与省上下发的《推荐目录》一致,杜绝了学校乱订作业类用书的现象。
二、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明 确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在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认真汲取多年来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成果,在注重“双基”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注重思想 道德和情感教育;注意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有明显的特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科学合理,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生动活泼,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自学,受到师生的好评。如英语教材改变 了过去只注重读、写而忽视听、说的指导思想,重视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体现了语言教学思想的改革。
三、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主,教学参考书、 教学挂图和图册、音像教材、教学软件为辅的系列教材。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注意开发教参、教辅材料,并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这些材料,有利于贯彻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科书的编著越来越重视教材的配套工作。
四、小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多难深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虽然在编写思想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多年来“学科本位”的观念和“应试教育 ”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各学科教材的编写者都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编写时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多门学科的负担;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升学、就业等社会现实问题,以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又层层加码,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二)材的出版发行工作也亟待加强
有些教材由于校对不认真,错误百出;有的印刷质量差,字迹不清,套色走样;装订问题尤为严重,书本 散页,切边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发行上,多数教材只能保证开学前后几天的时间内到校。由于时间紧,影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
五、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