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欣赏课范文

音乐欣赏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欣赏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欣赏课

第1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35-2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苏州市教科院举办的音乐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期间共推出了6节精彩的音乐课。由于两节课同时进行,所以只听到其中的三节,巧的是我听到的3节都是音乐欣赏课。参加活动的音乐老师覆盖了苏州各个市、区。在课后研讨中,大家对这6节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特别是对3节音乐欣赏课的研讨尤为热烈。因为3节音乐欣赏课给我们呈现的是不同教学模式,激发了大家的思考。时间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大家讨论的很多观点至今还常常在我的脑海盘旋,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逐渐对音乐欣赏教学有了一些新对认识。

一、对三节音乐欣赏课的印象

第一节课,课题:瓦尔德退费尔的管弦乐《溜冰圆舞曲》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描述:“条分缕析、活动丰富。”整节课教师的教学是按照《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安排的,而且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对每个部分的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练习,并创编了很多伴奏节奏和身体律动,帮助学生体验音乐。很佩服教师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能够安排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活动。

第二节课,课题: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这节课与第一节课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运用,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亲切可爱、结构细腻。”与第一节课教师注重对音乐要素的关注不同的是,这位教师的音乐教学主要放在故事性和趣味性上,并以绅士和小姐在古典舞会上“邂逅”作为教学的线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乐趣。

第三节课,课题: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第三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与前面两节课有很大的不同,采用的是“层层递进,迂回发展”。这样每次都能强化学生对前面欣赏过的音乐主题的记忆和理解。当然,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与前面两位老师也存在共同之处,比如对乐曲节奏型的提炼,以及用身体律动体验音乐等。

以上是我对这三节音乐欣赏课的一些印象,三节课各有千秋,在不同的评价体系中都不失为精彩。但是从中也体现出音乐教学中存在观念上的不同和分歧,甚至有些是误区。

二、一些理解和认识

(一)音乐欣赏的整体美与特征美的辨证关系

在研讨过程中有些老师提到,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欣赏教学到底应该如何上?什么样的音乐欣赏课才是好课?对于这些问题,苏州的一位教研员的比喻很有意思。她说到:“迎面走来一个人,我们一看感觉很美,但是你很难一下说出她美在哪里。再一看,她的眼睛很明亮,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目光,而其他的部分也和普通人差不多,只不过组合的比较耐看罢了。这就好比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它的美来自于音乐的美,而音乐美的重要体现的是整体美,然后是主题美。但并不是每个主题都能抓住人的灵魂。所以音乐欣赏教学要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至今我对这位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还记忆犹新,她说的真是太深刻了。回想自己学习音乐、欣赏音乐这么多年,对一些音乐作品的记忆也是对它的核心主题的记忆以及整体的感知。比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的“命运”主题、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念故乡”主题,海顿第九十四交响乐“惊愕”主题等等,而其他更多的是对整首乐曲音响色彩的审美记忆罢了。

义务阶段的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音乐审美教育,这个审美要求对于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还只能说是整体把握和重点感知。如果我们把音乐欣赏课都上成音乐学院的作品分析课那样,恐怕学校的音乐课将遭遇重大挫折。因此第三节音乐欣赏课得到很多同行的认可,对第一节课提出异议,认为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二)音乐欣赏教学要注重个性化体验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很多专家早就告诫音乐老师在教学中要避免这一点。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忍不住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就拿这次听课经历来说,第一节课教师首先就把乐曲的情境定格在一个专业的滑冰运动员身上。什么哪些段落是出场的,哪些是表现旋转的,哪些是表现高抛的,哪些表现的是复杂高难度动作的等等,教师还创编了一套手部律动,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表演。我们不能不说教师对教学的极大热情,但是感觉这样的教学有点不靠谱。一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教导下”体验和理解乐曲,一切都是预设,毫无生成。还好学生都比较“乖巧”(可能听课的教师比学生还多的缘故)。

第二节课中,教师开始就设定一个教学情境:绅士小姐的舞会。在教学中还指出哪个部分是表现绅士邀请小姐跳舞的,哪些是表现小姐接受邀请,然后教师创编动作教授学生来表现等等,不能不说这位老师对音乐体验之独特,对音乐想象之丰富。

我一直认为,音乐欣赏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每个人由于性格、学识的不同,所处的环境、身体状况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但是越是个性的体验才越是真实、美妙的音乐体验,虽然这里可能存在情感上的不同,但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你可以把你的体验与别人分享,但你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更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愚弄”别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核心价值就是尊重人性,而尊重人性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人的个性价值。因此音乐教学需要的是情境,而不是语境,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能被教师语境化,从而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活动设立一道围城。

基于以上阐述,我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是否可以把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转换为“音乐沙龙”式,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人(包括教师)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对音乐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音乐体验、理解或者研究,这样学生学习到的将不会是一家之言,并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音乐的鉴赏力。当然这种设想还不够成熟,几句话也很难说清楚,但在我的想象里,那种教学场景一定很美妙。

(三)音乐欣赏课需要传承文化

第2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一、提高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的目的和作用。音乐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音乐作品与生俱来的,因而必须让学生去投入地体会作品所具有的内涵,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如欣赏《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时,大篇幅的讲述,使欣赏作品的时间所剩无几,学生的兴趣被教师的一番“独自”冲洗得一干二净。我在讲述此类作品时,首先让学生主动地去触摸和熟悉作品的旋律、节奏,体会作品的内涵,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把课堂上的主角让给学生。

二、创设优美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人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我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我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欺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三、激励音乐创新

音乐欣赏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老师要为学生探求学习、创新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和环境氛围,让学生感性地接触音乐,再进行理性的想象,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造能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音乐欣赏就是进行音乐教育强有力的手段。

四、培养情感体验

坚持以感受音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艺术,在表现内容方面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表达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要非常准确贴切,教师对音乐欣赏所作的提示应精练而生动,语言要富有诗意和美感,要使人很容易就对音乐产生共鸣和联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长亭惜别》与《楼台会》两段音乐,采用的都是大、小提琴对答重奏的演奏形式,旋律也都非常优美而伤感,但表达的情绪情感却大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用准确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提示学生:《长亭惜别》表现的是一种恋恋不舍的离别之情,旋律缠绵委婉、深情而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音调时断时续,形象地表现了祝英台想吐露真情而欲言又止的复杂心态。因此,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情感表现力是令人无法抗拒的,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第3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教学;创造表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94-01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和做法。和唱歌这种表现形式相比,音乐的欣赏这种体验显得更加抽象,如果要让学生将欣赏到的内容表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欣赏课成为音乐课中最难上好的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音乐欣赏课这种课型也时时成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手段。音乐课程标准把感知与欣赏音乐规定为四个层面: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另外,“学生如何将所听到音乐的感觉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千方百计想在课堂上解决的难点。就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

一、以图为介,画图谱走近音乐

听辨主题,画旋律线是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手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高、音准概念有很大的作用。在让学生学画图谱的初级阶段,可以先让他们熟悉旋律线的几种类型。

1. 5 ― ― ―或其他单音延长。对于这种类型的旋律,可以用直线表达,例如:

2. 同音反复5 5 5 5这种属于同一音高的反复,可用这种类型来表达。

3. 起伏音高6 5 6 5,根据音高调整所画对象的位置,音高的则画画的位置也高,音低的则相应的位置也低。

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对旋律有一定的认识,则可以画一些稍微复杂的图谱表现乐曲。以《微笑波尔卡》为例,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手风琴独奏曲,回旋曲式。三个段落旋律区别明显,学生通过绘制图谱分析得出乐曲的段落结构是 ABACA,以A段4个乐句的图谱为例,如图所示:

二、 哼唱主题,牢记作品旋律

主题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作品中主题会不时重复,有时是完全重复,有时是片段重复;有时出现在弦乐声部,有时又会在管乐声部;有时出现在高音区,有时出现在低音区。但无论怎样变化,旋律的基本进行是不变的。有些乐曲的主题甚至是选择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歌。例如《春节序曲》的中段就选自东北民歌《秧歌调》。在欣赏这部分音乐时,我先让学生听一遍,再让他们与作品的第一段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后,我单独播放了《秧歌调》的歌曲视频,并让学生跟着唱一唱。因为有了歌词,歌曲显得很具象,在唱的过程中学生学得很快。唱完歌曲再来欣赏《春节序曲》第二段,学生会忍不住跟着轻轻哼唱,使欣赏的过程更“接地气”。但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开始欣赏时不要让学生看到歌词,否则学生们容易为文字的含义限制,忽略了对音乐要素(例如速度、音区、节奏的变化等)的关注。

三、 巧抓节奏,使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节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要素之一。密集的节奏容易营造热烈、紧张的气氛,宽松的节奏适合表达抒情、宽广的情感。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则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道具”,学生可以运用这些“道具”更好地欣赏、分析听到的音乐作品。

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赶花会》是一首三段体的民乐合奏曲,曲式结构如下:A(a+b+a+b) B(a+b+c+d+a+b+c+d) A’(a+b+a+b)我就采用了使用打击乐器与声势辅助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乐曲第一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具有韵律感。因此,我让学生在听赏第一段第一句时,边听音乐边跟着节奏做挑着担子晃晃悠悠的动作,听第二个乐句时根据音乐的发展,利用身体作为打击乐器,拍击膝盖和手。乐曲的第二乐段舒展优美,我采用了边唱歌词边使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鉴赏。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了乐曲的情绪特点和演奏形式,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乐曲的曲式结构。

人们都说“艺术家是寂寞的”,那是因为在审美创造中,人类审美体验的本质特性在于其非论证的性质,也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审美过程难以言说。但作为音乐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将体验到的音乐感觉表达出来仍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相信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4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99-01

前言 上好音乐欣赏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丰富感情、陶冶情操,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此外,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却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在思量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如下:

一、把握好学情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高中生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作品,例如有喜欢“优美、活泼的”旋律、有喜欢“开朗、奔放的”的劲歌、甚至还有喜欢“凄凉、哀愁”的倾诉曲调。他们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感,他们会因为喜欢某个偶像歌星,天天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唱好某人的歌而自豪。在这个流行歌曲传播泛滥的网络时代,流行音乐或者说流行歌曲,在高中生心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喜欢流行歌曲,音乐教师不应回避,不应制止,应主动引导,给他们一种“心理满足”。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采用下面的教学模式:自助式课堂,即让高中生在上课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听一听或唱一唱,然后再向其他学生说说喜欢歌手的原因,歌曲的特点等。音乐教师再指导,加以补充修正,让高中生以这种开放的方式,参与音乐、并从中获得知识、积累音乐常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基础。

二、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作为音乐教师,只有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才能将高中生引人到音乐欣赏的天地之中。学生只有被音乐的情感感染了,才有可能变被动学习音乐为主动欣赏音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启发高中生的思维,让高中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让思维兴趣保持兴奋状态。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表现“瞎子阿炳”的电影片段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阿炳)生平的短文,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然后让高中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乐曲?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抒发了什么样感情等等。通过对作者背景知识的了解及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学生定会被《二泉映月》的旋律所打动,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在描绘“惠山二泉”的夜景,而是仿佛听到了旧社会一个瞎子、一个民间艺人对悲惨生活的血泪控诉,从而理解了此曲的手法是情景交融。最后,还可以让高中生讨论,为什么这首乐曲会被流传到欧洲乐坛并得到外国朋友的赞赏?让高中生对乐曲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评论,从而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音乐欣赏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欣赏者要经过: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的过程。所以音乐欣赏课在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认知规律,引导高中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应过程,也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音乐赏析水平。如果欣赏篇幅较大的作品,由于课时有限,让学生们达到欣赏的目的很难。笔者在认真研究教材后,在抓住重难点的基础上,避免难度大的音乐作品,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引导高中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也是启发高中生想象和联想的关键。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高中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张力。

四、重视音乐欣赏中“议”

在音乐作品欣赏完之后,要对所欣赏作品进行议论,让高中生们畅谈自己对已欣赏音乐作品的感受,此举对高中生理解音乐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高中生用语言来描绘。这时,每个同学都会产生自己的独有感受,脑海中会想起自己的某些亲身经历或浮现出某种画面,让高中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与其他的同学交流看法。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手中五彩的画笔去绘出自己脑海中的美景,通过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其主题就是展现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韵调优美、意境空明。再如在欣赏《鸿雁》一曲时,可让高中生品味歌曲中大草原的空旷与辽远,里面还带着淡淡的忧伤。此时,就可启发同学们动手用画笔画出自己脑中的画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使同学们更深一层的理解音乐,又有助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

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

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将视听、声像结合为一体、具有形象主观、信息量大、资源宽广、交互性强等优点,能极大地拓展着音乐教学的容量,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成功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音乐欣赏课要用好多媒体技术,尽量在音乐教学中给学生传递大量的图片、声音、文件信息,同时利用音响、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创设动人的艺术情景和音乐氛围。通过插入视频、图像资料,动画展示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欣赏教学,可将声、像、图、文有机地结合,却可以全方位地展示作品中的音乐美、艺术美,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及其各种特征的理解,进而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记得牢,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 李慧丹.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导刊,2000,6

[2] 侯秀娟.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第5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中学设置的各门学科中,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情感体验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

平。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换言之,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二、如何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

3、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4、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三、课内外相结合。

要学好音乐欣赏,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钛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可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接下来,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再下一步,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6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一、从感受节奏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这节课以节奏、音色的不同作为切入点,这方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它迎合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喜欢动物吗?”再让学生按节奏和不同动物发出的音高,说说跟动物叫声有关的句子,如:4/4 ××××|×·×××。生■:“我是小鸡,叽·叽叽叽”。生■:“我是鸭子,呷·呷呷呷”。生■:“我是小猫,喵喵爱叫”。生■:“我是小狗,汪·汪乱叫”。教师表扬:“你们回答得很好!”进而老师又问:“它们的音色相同吗?音高呢?”经过思考学生答:“不相同!”“有什么不同?”生答:“一个粗一个细!一个高一个低”等。师小结:“它们的节奏一样,音色不一样,速度的快慢、声音高低也不一样。”就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愉快地掌握了创编节奏,了解了音色、音高的差别。

二、从给旋律选择正确标题上入手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给旋律选择正确的标题”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善于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善于用夸张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中,让学生们都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会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因此,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在给旋律选择正确标题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欣赏全曲之后,教师不告诉学生题目,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先听、认真想、并用动作或表情告诉教师听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大屏幕快捷地弹出《母鸡和公鸡》《乌龟》《袋鼠》《天鹅》《大象》《狮王进行曲》让学生选择,他们经过思考,很多人都能准确地说出答案。从另这种角度来说,“给旋律选择正确标题”的方法,一方面缩小学生漫无边际寻找答案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三、从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力度的变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手在钢琴上弹奏力度变化,表现出狮吼声。在学生的小脸蛋上,好像写着了“动物的声音也能弹奏出来的呀?真棒!”,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问:“你听到狮王的什么声音?”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狮王的吼声的理解,并用线条在纸上画出来。让学生掌握力度的变化,还可以用音乐符号来表示。师板书:渐强(?摇

四、从用线条画出听到狮王的吼声入手

在复听音乐中,教师引导学生听辨狮王的吼声,并用线条画出狮王吼声的次数如:∕?摇?摇等图形,这是促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一种教学手法,也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专心欣赏,培养学生专注力、听辨力的一种可行办法。对小学生来说,听出狮王的吼声并不难,但要听出狮王的吼声次数就不容易了,关键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稍有一点走神,就有可能数错次数。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的集中。因此在第一遍让学生听辨狮王吼声的次数时,他们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些紧张就容易出差错。在复听音乐的时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答对了。通过这种的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昂、智力处于兴奋的状态,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制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五、从感受主题音乐体验狮王步态入手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动画片《狮子王》节选,然后引导学生感受主题音乐。教师提示学生:看看视屏中的动物们对狮王做一些什么动作?狮王对小动物和刚出生的小狮子又做了些什么?让学生把看狮王的动作、神态与表情用动作表现一下。然后教师亲自带上头饰,伴随着主题音乐模仿狮王的步态;同学们则模仿小动物,见狮王走过来都很有礼貌的作鞠躬礼,让学生进入动物王国的角色中。通过体验狮王的步态,及小动物们的礼貌之举,让学生明白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从小小的鞠躬到文明用语,在人际交往中都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因此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六、从学唱主题音乐入手

把学唱音乐主题,放在学生对音乐旋律比较熟悉之后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加深对乐理知识的了解。

(大屏幕出示)

先让学生用过去学过的读谱法把节奏读几遍,再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重音、跳音、升记号、很强(ff)记号的唱法。再用上强拍击掌,弱拍右手拍左肩做行礼的动作,效果就会更好。

七、从复听音乐、画图谱入手

对抽象的音乐学生难理解,很难用语言表达出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时候,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音乐的情景,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是比较好的选择。在这节课中,老师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狮王的头像,再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他们听到音乐中表现的狮吼声。经过多次的复听音乐,学生对“什么是主题音乐?”“什么时候音乐出现是狮吼声?”已经很清楚了,这时候再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用不同的两种图形表示出主题音乐与狮吼声,就不是一件难事。教师一提出问题,每位学生都积极举手,从那种渴望被老师选中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内容,教师这时候因势利导,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体验并获得感受。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法,也正是我们目前音乐欣赏课中所要学习的。

八、从游戏中激发兴趣入手

第7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总之,音乐欣赏从其作用与效应上说,最基本的是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综合效应,无不是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引生“入情”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比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 Re 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地上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鼓励参与,引生“动情”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务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第8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想象;渗透

亚里士多德说:“音乐最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在素质教育的呼声尤为响亮的今天,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是共识。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有利于加强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高中音乐欣赏课作为艺术欣赏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高中的艺术教育是薄弱环节。因此,在这几年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因人而宜,展开教学,让音乐“动“起来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应采取不同的教法,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不仅仅是静静的欣赏。因此我借鉴音乐发达国家的一些音乐教法,把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诸多审美因素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变“静态“为”动态“。以歌伴舞、边唱边跳、自唱自演、分组对唱等形式。从而主动去感受、去体验音乐情景。在一些表演欲望强的同学带领下,一些不自信的同学也加入其中。把课堂气氛推向。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根据作品形象进行即兴表演和即兴创作,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我启发学生将他们感受的音乐形象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了解作品的内涵,也使学生得到了一次上台表演的机会和勇气,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有的作品旋律非常抒情优美,而有的比较忧伤,听后会让人产生不同联想。在欣赏这类作品时,我启发学生根据音乐的不同情绪,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写下来,或者以诗的形式、或者以各种短文的形式写下来,再配乐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的情感交流及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即兴写作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味强调的欣赏是无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鉴赏力,更别谈对学生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我精心选择材料,所选乐曲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欣赏中,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1.采用“听、唱、谈、记”的教学方法

欣赏是听觉、感知和联想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在听音乐时,往往使我们想到听觉以外的事物。创造性教学就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从深度、广度掌握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听、会听、创造性地听。欣赏的形式不可单一,可完整的听,也可分段欣赏。每听一次,都要让学生带着一两个问题去思考,并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达到教学目的。

“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途径。片面靠听觉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把每部作品的主题音乐唱出来。有的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背唱,培养学生独立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针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少,程度参差不齐,高中音乐教材程度高、知识面广、乐曲普遍较长、难度大、歌曲歌词不全,演唱形式多样这一情况,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多听、多唱、多谈感受外,还要求学生多记,口、脑、耳、手并用。相应地强调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巩固自己所学知识。

2.调动学生积极性,正确引导展开想象

学生的个性差别及欣赏能力不同,对每首曲子所选择的欣赏角度也会不同,因而欣赏的感受也不一样,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我总是用赞许的目光来鼓励他们并给以正确的引导,以使他们的想象力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想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想象是在帮助学生思维达到一定教学目的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融入作品中。让学生自由想象,从而进行再创造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如: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的作品。如:《百鸟朝凤》《天鹅》情景交融,可以采用直观想象法。欣赏有画面音乐和解说的录像作品可以采用听画结合法;音乐作品能表现色彩,使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在脑海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

三、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欣赏音乐,而且由于音乐与舞蹈、戏剧、戏曲、文学、绘画、地理、历史、政治背景等都有一定地联系,从而使音乐欣赏课又成了可以了解许多相关知识的课,当然,音乐还是主要的。

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音乐的同时,也了解一定的写作,历史等背景资料。

四、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电化教学手段将逐渐被引入到音乐欣赏课课堂,尤其是录像机、影碟机及多媒体电脑的使用,将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以往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赏析,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的来欣赏音乐。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上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的有关知识。

第9篇:音乐欣赏课范文

【关键词】:良好氛围 学习兴趣 热情

1994年7月12日,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目的是开阔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欢呼“美育的春天来到了”。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高中音乐教师,我经常会听到许多同行抱怨学生不喜欢音乐课,课堂纪律差、思想开小差,类似的问题我也遇到过。我认为,教师教得不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的主要原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让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呢?

第一, 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往往是教师把自己音乐作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只是对教师知识经验的重复,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于教师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音乐欣赏本来是个有趣的创造活动,没有了创造的欣赏当然吸引不了学生,所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是关键。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学生误认为自己听不懂音乐,对教材上的作品有距离,所以我很重视导言课,这是学生步入高中的第一节课,虽然在过去都上过音乐课,但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与初中的音乐课是有区别的,我强调在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生该如何为欣赏课做好准备,这准备是要求学解放思想,让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勇于在音乐中大胆想象,音乐是每一个人的天赋,谁都能听得懂它,音乐本不是神秘叵测、深不可测的东西,它是对生命的体验、是人内心深入的共鸣、是一种情感的语言。如在导言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听辨音乐的环节,这个环节有两个作品,一个作品是《野兔饿了》,我要求学生听辨作品描写得什么动物,学生分明感觉到了一只可爱、活泼的小动物形象,有说是小猴、也有说是小狗、小兔的,学生很有兴趣;有《土风舞》、《我有一只小毛驴》等,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有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为学生树立上好音乐欣赏课的信心;另一个方面则是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善于起发学生展开联想,提问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善于运用精练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组织教学,描述富有前进,教学思路清析连贯,能从知、情、意、行上进行引导。这样的欣赏课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吸取学生主动参与。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既能激发人的想象和思维,也能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热爱音乐是人的天性和本能,任何表现形式的音乐都能给学生一种心情的愉悦,情感的体验,而他们缺乏必要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作为音乐老师,是将学生带入“音乐圣殿”的领路人。作为一名新型音乐老师,光有过硬的技能技巧还不够,还必须掌握学生心理,了解他们所需所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从培养学生兴趣人手,建立和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想方设法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极其重要的。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为突破,精心选择思想性艺术性均属健康的作品来丰富教材。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遵守纪律,而且对教材上的内容也有了兴趣,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如今,同学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被动而麻木地学习,而我也总是不断变换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同学们都随我“动”起来,乐起来、跳起来。同学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无限乐趣,师生之间都在一种轻松愉悦中度过快乐的四十五分钟。 转贴于

第三,更新教学形式 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马克思曾说过:“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热情对人的活动具有持续、强大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热情同样是师生极为重要的感情状态。是保持持久兴趣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保持这份热情呢?

1,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艺术舞台,变“演员”为“导演”学生感受到情感要善于表达,这是培养学生优良气质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后,我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其中的音乐编排舞蹈,在几个有一定的拉丁舞基础的同学的带动下,大家表演得很欢快,我也特别表扬了表演突出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自己的大胆表演获得了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情绪将会达到最,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无比骄傲,便渴望再次的成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这样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通过一种激励引导学生多说、多想、多做,突出了以学生的主体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2,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始终以学生以为主体,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尽情畅想、忘情挥舞,用写、画、舞等形式来升华作品,达到作品三度创作;在组织教材上走出大纲的要求,巧妙结合教材以外的内容重新组合设计系列专题课。如:在第五、六单元介绍的是欧洲18、120世纪的音乐,其中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和20世纪代音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这些音乐流派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我设计了以春天为专题的欣赏课,把这几种流派放在一个题材上进行模拟欣赏,这样的的设计,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更丰富的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