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城中国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小非,分离均衡,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全流通,并购重组,资本市场
一、研究背景
大小非的逐步解禁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业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安信证券(2008)认为减持对市场的影响更有可能是通过"挤出效应"来体现的,减持对市场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效应",减持规模的积累令投资者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担忧。
从长期看,陈晓升(2008)认为应该对大小非进行客观认识和估计,在享受了股改红利之后同样不应忽视股改的"下半场"大小非本身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有自身的话语权。我们也于2008年初撰文从托宾Q理论的角度对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套利进行了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这种套利观点,进而通过博弈论讨论这种行为为后市场带来的主要的变化:市场分化将逐步加速,出现一批业绩优良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蓝筹股和大量的廉价的"仙股"分化并存的现象。
二、非流通股股东与现存流通股股东的博弈模型
(一)模型的假定与说明
将A股的上市公司分为优质公司和劣质公司两类,其中具备以下两条件的为优质公司:(1)遵循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无套利的定价。(2)在所属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业绩优良、红利优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否则,为劣质公司。
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指出,大股东在二级市场的交易行为就会透露出关于公司状况(博弈论中的类型)的信息(博弈论中的信号)。那么,普通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观察那些交易信息来判断公司的情况(类型)。在模型建立之前,对基于此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下述假定:首先,假设非流通股股东拥有信息优势,对于公司股价是否合理、公司是否优质具有较多的信息。而市场流通股东较少地知道公司的真实经营信息,不能简单地观察出公司的优劣,他们主要观察大小非股东的减持与否来大概地推断有关公司的信息。这种情况极大地增加了现存流通股东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形成市场的恐慌和低效率。其次,按照初步测算的2008年6月中旬A股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20多倍左右来看,优质公司的大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冲击理论上来说是有限的,优质公司的大小非减持并不存在明显的套利机会,这个阶段的错误定价反而可能带来投资的机会以及并购的机会等。而劣质公司的重置成本很低,所以,取得股票的成本会成为左右他们是否减持的决定因素之一。劣质公司的大小非减持会显着伤害到现存流通股东的利益,打击市场信心。再次,模型中假设非流通股股东先行动,流通股股东总是观察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后行动。
(二)模型的建立
对于"大小非"减持与否,以及现存流通股东继续持有股票还是离场,基于一个经典的动态不完全信息模型。面对优质上市公司和劣质上市公司,让自然先行动,选择公司的类型,给定公司是否优质的先验概率均为0.5,即流通股东在初始状态下认为公司优劣的概率均为50%。接着是拥有信息优势的大小非优先行动,选择减持还是不减持,现存流通股东在观察到大小非的行动后再行动,选择离场还是不离场。现存流通股东只能观察到大小非是否减持,而不能知道公司准确的状况(类型),即不知道公司股价是否合理,是否有优质。因而流通股东只能根据大小非是否减持以及以上模型中的不同的收益或是效用的支付,来选择他们的策略和行动。
图1中,虚线连接的两个决策结属于同一个信息集,表示流通股东不知自己处在那一个决策结,因为流通股东不能直接观察出公司的类型(优或劣),只能在观察到公司的大小非的行动后,在原有信念的基础上推断公司属于何种类型(优或劣)的后验概率。
大小非的行动空间是:{减持,不减持},现存流通股东的行动空间是:{抛售离场,持有不离场},p表示在观察到大小非的减持行动后,现存流通股东认为该上市公司是劣质的后验概率;Q表示在观察到大小非的不减持行动后,现存流通股东认为该上市公司是劣质的后验概率,即修正后的信念。在这里为排除掉其他的一些扰动的因素的影响,所定义的大小非的减持指的是有一定规模的减持。相应的,1-p即表示在观察到大小非的减持行动后,现存流通股东认为该上市公司是优质的后验概率;1-q表示在观察到大小非的不减持行动后,现存流通股东认为该上市公司是优质的后验概率。
对参与者支付的假定是:图中每一组参与人的支付中,前者是大小非的所得支付,而后者为流通股东的支付。由于对公司不看好劣质公司的大小非选择减持比不减持要多B单位的效用(出于上市供给等方面的限制,劣质公司被价值低估的可能性很小),而相反优质公司的大小非选择不减持比减持多B单位的效用。无论优质还是劣质的大小非都不希望看到现存流通股东抛售股票离场,这样,在流通股东不离场时,大小非股东的效用要比在流通股东离场时多D单位的效用。对于劣质的公司,现存流通股东选择离场得1单位收益,不离场得-1单位收益;相反,对优质公司则不离场得1单位收益,离场得0单位效用。该数字反应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关系,详见图1。
若劣质公司的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没有有效地被市场消化,造成现存流通股东继续持有,则大小非因此获得的收益为B+D,而流通股东获得-1的收益。相比之下大小非和现存流通股东均选择减持下大小非所损失的收益D(相对B+D来说),而大小非所倾向于选择减持所得的效用为B。
(三)动态贝叶斯均衡分析
根据以上建立的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的精炼贝叶斯均衡,一个分离均衡和一个混同均衡。如下
1、当B>D时,得到分离均衡为
"大小非"的策略是,劣质公司的选择减持。优质公司的选择不减持。流通股东的策略是,在观察到减持行动后,则选择抛售该公司股票,并修正对该公司的信念,即认为该公司为劣质公司的概率从先前p=0.5调整到p=1;另一方面,流通股东没有观察到减持行为时,则继续持有公司股票,也相反的修正先验概率从q=0.5到q=0,即认为被观察公司劣质的概率是零。
2、当B<D时,得到混同均衡
"大小非"的策略是,劣质公司的选择不减持,优质公司的也选择不减持。流通股东的策略是,在观察到减持行动后,则选择抛售该公司股票;另一方面,在没有观察到减持行动时,则继续持有公司股票。修正后的概率为p>1/3而q=0.5,是在以上劣质公司隐藏信息均衡下产生的结果。在此种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通过观察两类公司的行动来对其类型给出很明确的判断,优劣质的公司都会担心减持行动所传递的信息对自己的效用产生不利影响,均选择不减持。
综上,在分离均衡情况下通过大小非和现存流通股东的行动,来使得对不同公司区别定价,发挥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显然,分离均衡才能增进市场效率,才能体现三公原则,才是帕累托最优的。
三、分离均衡的说明
为进一步分析市场中B和D的大小,对不同情况下非流通股东的收益进一步进行了细化,由于制衡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条件仅与非流通股股东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益有关,因此,在下述的博弈模型中,仅列出了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而忽略了流通股股东在对非流通股股东行为进行判断后所得到的不同的收益。
图2: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
其中a表示非流通股股东的减持比例,即非流通股东减持的份额占非流通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而P1即为非流通股股东选择减持时的价格,不失一般性,将P2设为日后某一时刻的股票价格,其主要目的是用于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对于减持的非流通股股东来说所获的总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以价格P1减持所获得效用,另一部分为继续持有的部分所带来的效用。其中卸表示流通股股东的离场对股价的影响,一般来说,流通股股东的撤离会引起股价走弱,因此p应该略大于0。较为极端的情况,即当流通股股东为价格接受者时,卸应等于0。对于不减持的非流通股股东来说,其总收益即为继续持有的股票价格,或者可以认为在未来某个时刻减持的价格p2,但是面对流通股股东离场的情况下,不减持的流通股股东收益要同样减少p的部分。
结合上述的模型假设不难得出,大小非减持与否所带来的B单位的效用应该满足:
无论优质还是劣质的大小非都不希望看到现存流通股东抛售股票离场,这样,在流通股东不离场时,大小非股东的效用要比在流通股东离场时多D单位的效用。类似的,D单位的效用应该满足:
在优质公司的条件下,满足B>D,若p略大于0时,即
在极端的情况下,若卸等于0时,条件即为p2-p1>0。
在劣质公司的条件下,满足B>D,若p略大于0时,即
在极端的情况下,若卸等于0时,条件即为p1-p2>0。
考察两条件成立的可能性,对于表示非流通股股东的减持比例的a来说,a满足0<a<1,两个不等式右边的(1-a)/a都是正数,而根据我们对于优质公司的定义,对于优质公司来说,无论是根据戈登模型来计算,还是从直观上来考虑,未来的股票价格P2都有较大的概率大于P1;相反,对于劣质公司来说,未来的股票价格P2都有较大的概率小于P1,即不等式的左边也都应该有较大的概率大于0,因此,两不等式的成立均有较大的可能性。而该两等式正是分离均衡实现的前提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对优质和劣质公司未来股价与现在股价的比较应基于企业价值为核心的估值体系才能满足该前提条件。
四、模型结论
(一)规范大小非减持进行事前的信息披露是增进市场效率的条件之一
从以上的博弈论模型的分析来看,要想达到有利于资本市场效率的分离均衡,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现存流通股东必须充分获得和利用有关减持的信息,对减持信息的事前公布比事后公布更有利于现存流通股东消化和做出反应,更有利于市场的公平性。在流通股东无法观察到减持信息时,有利于资本市场效率的均衡可能就难以达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允许企业回购股份也是增强市场上的大股东对公司估值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是值得选择的政策工具之一。
(二)价值估值的预期有利于分离均衡的实现
在大小非解禁的条件下,A股市场会出现何种均衡,还取决于以上博弈模型中的参与人的支付B与D的关系,根据上述B、D模型的关系,不难得出分离均衡的两点前提条件:(1)从符号上来看,只有当后市的市场价格较好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价值时,即市场逐渐走向价值估值时,市场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才在我们构建的模型中达到了分离均衡的前提条件之一;(2)从绝对的数值上来看,只有当后市的价格变化与该时点上非流通股股东行为所导致的价格变化的比例大于非流通股股东未减持的部分与非流通股减持部分的比例时,分离均衡的前提条件才得以满足。在流通股股东为价格接受者的较为极端的情况下,分离均衡的前提只有前者。
一方面,价值估值的预期有利于体现资本市场效率的分离均衡的实现,另一方面,分离均衡又加速了价值估值预期的实现。
(三)合理的市场价值估值预期的形成
在B>D的情况下,即大小非和现存流通股东均选择减持下大小非所损失的收益D(相对于流通股东不离场时收益为B+D时),与大小非所倾向于选择减持所得的效用B相比之下,前述模型实现了分离均衡。此时,劣质公司的选择减持,优质公司的选择不减持,而流通股东在观察到减持行动后,则选择抛售该公司股票,并修正对该公司的信念;另一方面,流通股东没有观察到减持行为时,则继续持有公司股票,并认为被观察公司劣质的概率是零。正是在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共同作用下,面对完全不同投资者行为,优质公司与劣质公司的股票价格将逐步走向两极分化。而很少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仙股也将在步入全流通的过程中,在解禁的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不完全信息博弈行为下逐步出现。
分离均衡的存在有利于市场逐渐形成合理的价值估值预期,预期无套利的估值体系建立会加速分离均衡。总得说来,合理估值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减持带来的信息暴露,让市场更多地了解了公司的真实信息,会使得一大批没有市场前景的公司被遗弃,大批没有前景的解禁股会抓住时机套现,市场最终会给予这批公司一个合理的定价。
第二,在全流通条件下,解禁了的大小非对资产在不同行业和公司的重新配置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考虑到大小非多是有相当资金实力和一定专业价值判断能力的法人,在全流通时代,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公司进行资产配置。他们壮大了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增加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他们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从较差前景的行业或公司减持套现后,进而投资到有前景的行业或公司,优化了市场的价值结构。
第三,市场扩容所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增多,全流通时代A股市场供给的增加大大提高了A股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大小非的解禁也使得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套利机制逐步形成,投资者的选择机会得以增加,这些均将改善A股长期以来供不应求,优质与劣质股票估值扭曲的怪相等。
第四,正在酝酿的创业板推出以及上市速度的提高和加快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壳资源的贬值。在创业板等未开立之前,由于上市资源的稀缺性,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显得珍贵,成为维持劣质股的股价支撑力量之一。现在创业板即将开设,由于其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和中小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了更加便捷的通过IPO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A股市场中ST股、绩差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将被大大削弱。这也将从另一个角度促使A股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
随着限售股的逐渐解禁,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市场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一方面大批垃圾股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另一方面,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蓝筹股将成为投资者选择并长期持有的对象。当然,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大小非股东与流通股股东进行博弈后的现象,此外,还应该注意到全流通时代下并购重组和整体上市大潮的掀起会加速以上预期形成。
五、并购重组加剧股票市场的两极分化
全流通的环境使得资本的逐利性得以充分发挥,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劣质企业和行业退出,流向收益性更高,发展前景更好的优质企业和行业。而并购成为了资本优化配置的主要途径。全流通条件下并购的便利使得企业可以一方面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一方面通过纵向并购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合理配置,减少关联交易,丰富产品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盈利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同时,并购重组的压力使得公司管理者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公司的管理者为了避免被收购必将努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业绩,以稳定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可以看出,并购重组一方面使得优质公司获得了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规模扩张和产业链整合,一方面又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层和控股层的行为产生约束,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这些原本就已经有着良好基础的优质公司的价值进一步提升。
年轻的中国姑娘于航,她凭借着舞动芭蕾之惊艳,在2016年2月的第44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中夺得金牌,成为时隔25年后第二个夺冠的中国姑娘。2016年3月,于航在“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榜上有名,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研制团队、郎平和中国女排、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齐名。
我的脚就是用来跳芭蕾的
1999年出生的于航,来自吉林,因为身材修长,她从小就被父母认为是舞蹈的好苗子。于妈妈在女儿4岁时,把她送进当地舞蹈培训班练舞。
2009年夏天,10岁的于航来到上海,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专业。幸运的是,她的指导老师是我国著名舞蹈表演教学家林美芳。林老师记得当年于航刚刚进入学校时,她围着小于航走了好几圈,然后轻轻拍拍她的肩膀说:“你是块跳芭蕾舞的好料,四肢长,头部小,脚背很大,行!”一旁的于妈妈拉着于航的手,母女俩笑开了花。她们知道,大名鼎鼎的林美芳老师曾培养出现任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谭元元、英国伯明翰芭蕾舞团教师赵磊、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邹之瑞等一大批舞蹈界顶尖人才。于妈妈说,于航的“腾飞”是从上海开始的。
10岁的于航每天要进行3小时的芭蕾基础训练,林老师要求她每天练完回家还要写心得,记下每天训练的情况。林老师说,跳芭蕾舞要获得最后的成功,道路十分艰难,光投入大运动量的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人的悟性和专心,可能还会在训练中遇到想像不到的伤痛。
林老师教学非常严厉,每天上午,仅仅是一个眼神到手指的配合动作,就要求于航练习几百遍,她在一旁一遍遍地为于航纠正。有时候,眼神到位了,但手指的弹跳不够,那就得重来。训练时,林老师会问于航:“你累不累?”懂事的于航为了不让老师担心,明明很累了,却说不累。林老师笑着说:“说不累,肯定是假的,关键是心里要有坚持的信念。”
201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正在训练的于航不小心脚扭伤,她当场就趴在林老师的身上哭个不停,边哭还边问:“老师,我会不会以后都不能跳舞了?”林老师轻轻地拍了拍小于航的肩膀,安慰道:“别怕,老师也经历过这样的摔伤,你休息一下,不要紧张,很快会好的,你的脚就是用来跳芭蕾的,不会摔坏的。”很多年过去了,于航一直记着林老师的这句话:“我的脚就是用来跳芭蕾的!”
超负荷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比如芭蕾舞中最基础的动作叫“擦地”,她每天都要“擦”几千次。每个动作要反复大量练习,直到全身的腿部肌肉对这样的“擦地”动作有了记忆才行。刚开始“擦地”时,她的身体重心是歪歪扭扭的,特别是右脚怎么都控制不好。林老师一遍遍地帮助她掌握技巧。花了大半年时间,于航身体的控制力和重心终于把握住了。
2015年7月的一天,训练后的于航觉得脚很痛,于妈妈赶忙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初步诊断是脚筋断裂,说她以后还能不能再跳舞很难说。于航吓坏了,在医院的走廊里大哭起来。她对妈妈说:“我马上就要参加香港‘迦南之星’际芭蕾舞比赛,这可怎么办?”
后来经过复查,于航的跟腱部分有撕裂,还没到最严重地步。她对妈妈说:“我觉得,只要骨头没断,我就不能中断训练。”两天后,她直接回到训练场。于航说:“其实我也担忧过,但是我不想让老师的付出和我的努力都变成泡影,所以我选择了坚持,我不想失去任何一次机会!”
成功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
2014年3月,于航在林老师的陪伴下,来到南非开普敦,参加第四届国际芭蕾舞比赛。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国际性比赛,于航非常紧张。在临上台前,她突然觉得脑子一片空白,练好的几百个舞蹈动作仿佛全记不得了。林美芳捧着于航的脸,轻轻说:“你大脑的领悟能力很强的,不要紧张,要放松,所有的动作都会想起来的,你是天生的舞者,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勇敢的‘艾斯米拉达’。”
于航此次的参赛节目名叫《艾斯米拉达》,改编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整个比赛节目有3幕5场。于航在大幕后蹲下身子,闭上眼睛,眼前仿佛呈现出巴黎圣母院、艾斯米拉达、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的场景。艾斯米拉达这名吉普赛姑娘,热情奔放,深深地印刻在于航的脑海里。虽然女主角的个性与于航截然不同,但要把吉普赛姑娘的灵魂跳出来,于航必须寻找切入点和契合点……于航的记忆在慢慢修复。她记起林老师曾对她说过:“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要找到人物角色的灵魂,必须要把自己的心和情感都融入进去。你现在不是中国姑娘于航,而是有着鲜活个性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米拉达。”
比赛结束,于航获得少年组古典舞和现代舞两个金奖。林美芳老师说:“刚才在舞台上,你就像一只白天鹅用足尖上的舞蹈演绎着一曲浪漫的故事,表演得相当到位。芭蕾舞的高雅就在这里,你把握得很好!”
大赛结束的当晚,于航在心得中这样写道:“我想到一位名人曾这样说过:‘活着不是靠泪水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来赢得掌声。’”“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成功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
这次大赛,于妈妈并不在现场,回国后,于妈妈烧了一大桌东北菜为女儿庆祝。吃着久违了的“妈妈的味道”,于航很激动。那天晚上,母女俩谈了很长时间。于航说,每一次她比赛归来,母女俩都会说说心里话,她非常愿意在激动人心过后,听听妈妈的嘱咐,这个和舞蹈可能没有关系,这个与做人有关。于妈妈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普通职工出身的她,却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经常嘱咐女儿,要低调,要谦虚,要努力。
"丁咚"随着播音员小姐清脆的声音,我们已经下了列车,到达了北京.北京的风景还真多啊!有金碧辉煌的故宫,有"号称皇帝有的他都有,皇帝没有的他也有"的和坤府第---恭王府,有千姿百态的鱼儿世界---海洋公园.巍峨雄伟的八达岭长城.但我"主要进军点"还是八达岭 长城。
听导游说,八达岭是长城中保存的最好的一段,1987年,在联合国,接受万里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磁----随着汽车的刹车声,我们到达了长城。长城真长啊!远远看去,崇山峻岭,像一条健壮敏捷的长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登上长城,我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吸引着我向上攀登。于是,我便快速地向上登。可走了好长一段路,抬头一看,似乎跟没有走似的。到了好汉坡,看到一块石碑上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我想:“幸好我到了好汉坡,不然就被别人说成非好汉了。”
听说长城已接待游客一亿三千万,先后有里根、撒切尔夫人等372位外国首脑游览了八达岭。
在长城上,我仔细观察了它。砖头与砖头之间居然全是泥巴,没有一点水泥!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岁月沧桑,居然还保存地这么完好。可见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的鲜血和精力是巨大的。长城上,烽火台很多,一个一个,像暗堡一样,似乎观察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突然,我想起了周幽王戏群臣搏妮子一笑的痛心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美丽传说。现在,旧中国的苦难,两千年历史的沧桑,都已成了遥远的过去。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光彩。一、二、三……我跑得极快,一溜烟的工夫,妈妈就不知道被我甩到哪去了。每当我满头大汗的时候,那股莫名的力量又吸引着我向前走。
我站在长城上向前眺望,==时,我觉得山是那么样绿,小鸟的歌是那样的动听。自己似乎成了一名将军率领着士兵们,打退敌人,守卫着片美好的土地,卫青、霍去病似乎就站在我的身边,与我并肩作战。
从每一阵风吹过的清凉里,从每一朵花开出的幽香里,我知道了这是我一生的寄托。从父母师长的闲谈教诲中,从雄鸡地图的山河湖海中,我知道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国。
这是一个悠久的国,这是一个宏伟的国。世界上没有另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悠悠的铺开五千年的浩瀚长卷,没有另一个国家有游子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对故土望眼欲穿。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牙牙学语开始,从蹒跚学步开始,唐诗如一阵华丽的风徐徐地吹入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多半是出于被迫,出于父母的期待,叔叔阿姨们赞扬自己为小小神童时的小小虚荣,甚至只为背出一首绝句时妈妈奖赏的糖果,唐诗,这一唯有中国才可能缔造的文化结晶,继续了它的生命,为每一个华夏的子孙代代相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是祖国独有的韵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式对故乡的怀念。
唐诗已是人类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唐朝却只是中华悠悠历史的短短一个瞬间。除唐诗以外,更有诗经宋词元曲长赋短骈皆各有名篇。以汉字为本,历朝历代的华夏文人从书竹刻龟骨,到纸墨笔文章,留下多少传世的经典,字里行间记载了数不清的民俗民风,哲理寓言,以笔墨载华夏万种风情,得永世之流传!
而作为80后出生的我们,抚摸着历史的长栏,吟咏着朗朗的诗篇,何其骄傲,何其自豪,何其深爱祖国悠长的岁月,如何不爱如此的中国!
这也是一个艺术的国,一个飘渺婉转的国,一个姹紫嫣红的国。
“看台毯,姹紫嫣红一片天;听飘渺,大珠小珠落玉盘。”
京剧,一门古老的艺术,不同于西方戏剧力求逼真,在舞台上展现生活,京剧却把人生世相抽象化舞蹈化,把生活融于艺术。一声声字正腔圆的唱白,一张张变幻莫测的脸谱,饱含着我们民族的创造激情,把中国古代那么多故事,那么多优美的词赋,不至于束之高阁,而是在琵琶琴弦的拨动中,成就了自己不老的生命。
“静心墨点江山阔,远袅青峰雾里裹。”
国画,中国久远的遗传,用汉文化独有的笔墨和宣纸,泼墨山河,笔走云天。画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写意不写实,却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
“夜楼明月弦,敦煌定若远。”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覆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几乎在中国的初始就开始了他恢弘的艺术生命。“敦,大也;煌,盛也。”西出阳关,始遇敦煌。城为凿空而生,为卫护而建,却意外地成为了艺术的博物馆。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婀娜的飞天壁画,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中华大地在偏远的西北隔壁,都有资本让世界艳羡!
这却也是一个历尽沧桑的国,一座曾经风雨飘摇的国。山河破碎风飘絮,万古萧疏鬼唱歌。百年前的中国在千年的昌盛后一度沉沦,觊觎多年的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来粉墨登场,侵略者脸上挂着狰狞的笑,利剑上的寒锋把地图上的中国划得七零八落。,八国联军,,烧成废墟的圆明园,南京城中惨死的三十万冤魂……一句“穷中国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感觉这个应该提前说让古老的大地到处都是压迫、、杀戮和鲜血。
80后们,国耻请勿忘!再休说弱力不可缚鸡,一杆细笔,画成河山两万里;再莫论年少不知事,赤子丹心,洒作碧涛三千顷。弱力也要硬起脊梁,年少也要挺起胸膛。我们不遗忘!我们不原谅!我们从来没想过,把这一切拍成电影,写成书籍,把民族带血的伤口一次次地撕裂给世界看;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要用你们的生命来抵清你们欠下的债。我们继承中国宽容的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重蹈战争的覆辙,但中国再也不是从前的中国,从此,我们寸土不让!中国年轻的一代力量愿意用自己身躯铸就钢铁之墙,来捍卫母亲的尊严,捍卫未来的希望!
但,这终究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国,一个雄浑激昂的国。
万里长城长,雄风万古扬。被数十年的战火与鲜血洗礼后的中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五星红旗在中国的万里云天之下猎猎飘扬。中国龙一日千里的飞翔,蘸尽苍茫重育出华夏故园百花飘香。中国正以和平的姿态崛起屹立,骄傲的让世界的目光转向古老东方!
怀柔密云的云蒙山区应该算是北京徒步爱好者中比较知名的地段了,云蒙山、天仙瀑,云蒙峡,黑龙潭、京都第一瀑等景区连成一片,造就了不少诸如黑龙密径、云蒙峡至天仙瀑等著名的热点徒步路线。云蒙山深处风景地貌多变,其间还有多处环境不错的扎营地,使得这片地区一直拥有很旺的人气。
位于京西门头沟的妙峰山是华北地区远近闻名的圣山,而今从海淀的阳台山徒步穿越至妙峰山的线路,其实是晚清时期人们朝拜妙峰山的四条进香古道中的一条。从阳台山公园门口上行至西山名刹金仙庵,进入古香道登至海拔110C米的山脊,全程约需五个小时,几乎都是石板路,难度不大。这条古香道平均每八里就有一个茶棚或茶棚的遗迹,未经修葺的古道充满青草的气息。而妙峰山有很多与玫瑰有关的特产,比如玫瑰饼,玫瑰酱都很有当地的特色。
从门头沟区斋堂镇北的柏峪经黄草梁至灵山的徒步路线,是很多人嘴里的自虐之途,因为这里没有任何道路标志,穿越强度也比较大。不过沿途的绝壁。秀峰、幽谷,不会让你的体力白费。这条路线走的是京西古道,途经数个深锁在山中的村子,让徒步多了些探幽的味道。这里风景多样,以黄草梁,七座楼,落叶谷为中心,有多种线路组合可以选择。经过黄草梁时,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的地方是一片巨大的空中草原,远处依稀可见古老的长城“七座楼”,那种舒畅和极目四野的豪迈,让你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找路、迷路、再找路,延庆的大海坨至松山一线,最能让你找到在原始森林探险的刺激和挑战。海坨山主峰海拔2241米,密林行进道路坎坷,有一定的穿越难度。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地区,基本保持了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的自然状态。从海坨峰顺着山脊往下走就可以插到松山景区了。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类型的植物带,夏天的时候,金莲花,黄花菜,山丹等漫山遍野,五彩斑斓。
随着徒步爱好者的队伍快速壮大,如今更是为徒步本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主题,更加细节地展现古老的京城之韵。有以强身健体为主题的山地健行,有专门为了拍摄各种山花的徒步旅程,有以保护和考察长城为目的的探险之路,还有探寻京西古道之韵的朝拜之旅……
徒步 残垣沧桑长城路
程长进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但更多人对于长城的了解,也许还只是停留在八达岭,慕田峪等几个成熟的景区,而对于那些户外和徒步爱好者来说,北京怀柔的箭扣长城、黄花城长城等是最好的徒步路线,那一段段墙体或连贯或残缺的城墙,那鹰飞倒仰,北京结等气度非凡的称谓,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如果你来到北京,如果你对长城情有独钟,那一定要到北京周边的长城走一走。当然,中国的长城远远不止这些,那些深藏于深山峻岭的敌楼更能让人体验长城的险峻与雄伟。
北京境内的长城历经数百载风雨,如今,保存较好的累计长度仅有67公里,基本完整的56公里,残损的95公里,残损严重的295公里。北京段的明长城是保护较好的一段,但也有近半的城墙和敌台处于较严重残损的破坏状况。而正是这些残破的野长城,吸引了无数的探险者去体验残缺长城带来的历史之美。
风雨残垣愈沧桑
“万壑阴阳殊,长龙蜿蜒行。峰峰巍敌楼,岭岭锁关城。风雨数百载,残垣愈沧桑。古来兵马戈,今日惊客心。”这是我在过往的一个深秋里初登箭扣长城时所写下的感叹。与许多热爱长城探险的长城迷一样,我对于长城的挚爱也是从箭扣开始的。
箭扣之行后,我爱上了自然状态下的野长城,我的兴趣也从徒步京郊的野山,逐渐转移到长城。近些年,北京市政府也将野长城的保护纳入到一个法律的轨道上来。出于对野长城的热爱,我开始思索:“作为一名普通的户外爱好者,我能为长城做些什么呢?”终于有一次机会,我与一位同样爱着长城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密云境内的野长城,但不是为了徒步,而是去考察,是为积累长城的资料做些事情。从此,考察深藏在山中的野长城,成了我户外活动的主要目标,将长城探险与考察相结合,由此对长城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长城是建于险峻的山脊之上,为了战略的需要,往往又要占据这一带的制高点,因此长城的探险充满了未知。对于一般的户外徒步来说,一天负重走上15公里以上是常见的,可即便是轻装走在蜿蜒起伏的长城之上,一天能走15里也算是很艰难了。因为长城所在山中通常是无路可寻,需要从密林荆棘中开路穿行。有时,仅为了考察一座位于高尖之上的孤楼,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而来回的路程也仅仅不到五公里。
长城的险体现在山脊上的断崖无数,北京境内的长城,除了延庆、怀柔,古北口等一带建有宽大的砖墙体外,大部分的墙体皆为石墙或以山险为墙,由于数百年的坍塌,断崖峭壁处处可见。为了完整地去考察长城,为了记录下长城的每一个数据,考察之中不知翻越了多少断崖,克服了多少风险。
长城之险还在于深山之中的敌楼久无人迹,山中沟谷繁多,较易迷失方向。在考察之中,我们每次询问老乡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方位,每至遇到岔道时,都需要反复地寻道,有时钻灌木费尽了九牛之力,登上峰顶左右顾之,却发现走错了。通常是要下撤至分岔口,重新寻道。有时,连当地老乡都会不解地说:“山路太险了,而且你们不熟悉路,连我们都很久不走了,你们攀上去有啥意思?”是呀,老乡们又如何能明白长城考察之于我们的意义呢。
长城城堡民俗文化
当然,探险与考察长城,不仅是登上峰顶的敌楼,记录下与敌楼相关的信息,领略长城之巅的无限风光。由于长城是一道军事上的防御体系,长城沿线的关口留下了大量的兵营遗址,这些兵营在明时称之为城堡。虽然大多城堡的城墙早已塌毁,但城堡之中留下的古民宅,古庙宇等建筑,留下的古碑等遗物,是长城沿线所特有的,也形成了特有的长城城堡民俗文化。所有这些文化的遗存,与山脊峰顶上的城墙与敌楼一样,都是长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考察长城时所不可或缺的。
在这些长城沿线的古城堡之中,路城应是每一路的中心,也是这一带最大的城堡,每个路城中都曾建有多座庙宇。但北京的六座路城,虽今地名犹存,但路城却与其他城堡一样几乎永远消失了,蓟镇的墙子路城我曾去过多次, 曹家路城和古北口路城也曾光临数次,石塘路城曾于雨天考察过,但这四个路城基本上仅余残墙断垣,历史文化的遗迹只是永远地留在了一些老人的记忆中。
我曾驱车专门考察过北京境内的黄花路城,也即今天的黄花镇,这儿连一丝城墙的遗迹都难以寻觅到,只是个别老人还依稀能回忆出何处曾是城门的遗址,要是问到年轻一代,他们的表现多是惊讶,瞪大眼睛反问道“我们这里还有古城?”能够让人找到古味的,就剩下北坡上的那片古庙遗址与大树下的一块磨平的残碑了。今天能够幸运保存下来的居庸路城,由于得到政府的重视,修缮之后才重现其雄姿。
在奇迹中发现
长城的探险与考察不同于单纯的户外徒步,这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化的探索,古建筑遗存的考证,还有考察之中需记录下长城沿线所有建筑,如城墙、敌楼或石碑等,这不仅仅是用GPS记下地理信息,是用相机记下影像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记录下其残存的文化信息,而通过这些信息记录,再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去发现或寻找长城的历史或长城沿线发生的故事。
长城是古代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奇迹,也是我们今天中国人的自豪,通过对长城的探索与考察,记录下长城的建筑与文化信息,为保护长城作出每一位户外探险者应有的努力。
徒步 京郊寻芳觅山花
天 涯
北京山上最美的季节都是在每年的6、7、8月份,这也是大家出行频率最密集时候。在京郊的百花山、灵山,海坨,甚至在更远些的小五台上,每个周末都能见到很多支徒步队伍,他们身负重装,脚步匆匆。不过你有时还会见到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仅身负重装,还手拿长枪短炮,走走停停,时常又围着一个地方狂拍不止。正常三小时的路线,他们走下来往往需要五个小时还多――这就是京城户外组织“山花浪漫”的队伍,他们的宗旨是“不求最快,但求最美!”
金莲花、银莲花,蒲公英,白头翁、黄花菜……这些野花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山野里也经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但像小花蜻蜓兰,珊瑚兰、沼兰,这些平时只能在《北京植物志》里见到它们名字的珍稀野生兰花出现在你我身旁的时候,能找到并识别出它们的人就是少而又少了。重新认识那些曾谋面却不相识的花草们,你的生活也许会有点小小的改变。
结缘
与拍摄野生花卉结缘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只是见到有些长得漂亮的野花时才会拍上两张。那会儿还不求甚解呢,贴图的时候还都是用“花1”、“花2”这样标题。直到有一次同伴普洱给我一一指点后,我才知道它们的名字。翠雀、华北耧斗菜、绶草……看着这一个个奇特的名字,你很难想像出它们的样子。
第一次看见华北耧斗菜还是在小五台山上,它紫色的花朵上,有五个长长的顶端弯曲如钩的长距,形如五爪的小鼎,像不像五只扑闪着翅膀的鸽子面对面聚拢成一圈?所以它的英文名字就叫Columblne,来源于拉丁文Columb,意为鸽子。耧斗菜花瓣延伸出来的尾巴,植物学上称为“距”,形似鸽子的小脑袋。而张开的紫红色花瓣,正像鸽子们展开的翅膀。如此造型奇特而美丽的花朵,让我感叹自然界的无比奇妙!
随着拍摄的继续,还有很多司空见惯平时不以为意的小花小草在镜头下表现得也是如此美丽。并非我的照相机把它们变美了,而是它们本身的美被我们所忽略了。后来我在户外徒步过程中,有很大程度上把注意力放到了寻找和拍摄这些野生花卉上,不仅仅是以前那种单纯的爬山了,回来后跟朋友一同分享此行的收获,并从中享受到很多乐趣。
一次意外的收获
那是2006年7月,正是小五台山花盛开的季节,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和朋友共六人开车直奔小五台山脚下的上寺村。由于赤崖堡的村民担心游人太多污染水源,已经连续几周封锁了东沟的路线,连带着把旁边上赤崖堡往北台的道路也给封锁了。我们只好另辟蹊径,从上寺村上北台。第二天一早向导带着我们走进山沟,由于这条路线走的人太少了,起初林子很密,到后来就看不到明显的道路了。中午时分我们好不容易爬上一个山脊,向导指着对面山脊说――我们走错路了,应该上沟对面那个山……我顿时吐血!
由于人迹罕至,林下的植被保存很好,见到很多鹿蹄草群落,林下光线太暗,没有时间支上三脚架好好拍摄它们,匆匆按了几张。我们天黑前必须下到沟底再上到对面的山脊,才能有合适的地方扎营,不然很可能要在这陡坡上蹲一宿了。一路紧赶,最后还是打着头灯走了快一小时夜路,才又回到正确的山脊上。天黑没有找到通往北台的小路,最后只好摸黑在一块小平台上扎了两顶帐篷,挤在一起。
周日早上我从帐篷里钻出来,忽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营地竟是在金莲花的包围中,平时很少见到的手参(兰科)、角盘兰(兰科)成片出现在面前。数了数身边的手参就不下二十多株,角盘兰也很多,脚下还差点踩倒一株。昨天一日的辛劳这会儿终于得到了补偿,亏得走错了路,爬错了山头,接着误打误撞地扎营在这里。
我们又往上走了二十多米找到了一条明显的小路,确认了我们所在的方位,从这里上北台用时不超过一个小时。可是大家看到那么多兰花都走不动道了,一致决定好好享受一下再下山,不去台顶了,因为这块地方实在是让人兴奋!周日整个北台附近只有我们一支队伍,这片山脊的美景只有我们六个人在分享。我们一路边走边拍,后面还见到成片的缬草,石竹、火绒草,橐吾、岩青兰、零零香青……
寻芳处
京郊的野山从开春儿以后的4月份,就开始有花可拍了,但想拍高山花卉(海拔2000米以上的)至少要再等两个月,到6月份之后。
4月中旬的怀柔云蒙山森林公园、五座楼、箭扣长城等地,成片的迎红杜鹃(映山红)、山杏花、山桃花盛开,非常艳丽。
初夏6月的灵山,靠近小五台主峰的草坡上长有成片的胭脂花,和它相伴的还有满身是刺的鬼叶锦鸡儿,它只可远观,靠近的话难免挨扎。另外山腰处的白桦林下开满了华北耧斗菜、北京假报春,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几株大花杓兰。
6月初的海坨山,挨近草甸的树林下有很多银莲花,草甸上的胭脂花也很多,相比个头比灵山要小一些。草甸和林缘的位置还长有大花杓兰和紫点杓兰,紫点杓兰的数量仅次于小五台。另外阎家坪的垭口附近也有不少好东西,7月中下旬的时候可看到绶草、草芍药,柳穿鱼,大花剪秋萝等。
盛夏时节,百花山里依然凉爽,最美的野花盛开在山顶的草甸间,由于缆车已经停用,爬山往返需要四个多小时。草垫上可见到一些原地保护起来的大花杓兰,上面往往挂着标签。除它之外林下有不少华北耧斗菜,还有一些别的地方不大常见的铃兰,七筋姑、七瓣莲,珊瑚兰等。
6月中~8月初的小五台山,它的植被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可以说是北京周边的山里最好的。山上花期从6月初开始,一直延续到7月底,到8月以后花就开始少多了。五个台里野花种类最多是在北台附近,垂直分布明显,其次东台和,西台,南台的花相对较少。《河北植物志》记载的植物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小五台山的,河北对叶兰,河北红门兰,鹿蹄草等稀有植物只要细心在小五台的树林下都能找到。
徒步 走出来的地名
灰 烬
香八拉――健身徒步经典路线
在北京,如果你不知道香八拉,那你一定不是个户外爱好者。用GOOGLE搜索这三个字,能获得6340000个搜索结果,可见其热门程度了。如果有人问,香八拉在哪?那这人一定是刚接触户外运动,你大可摆出一副老前辈的面孔,好好向他传授一下经验。记住,一定不要直接揭晓答案,这样你会失去让对方崇拜你的机会!最好从你最艰难的户外经历开始讲起,爬雪山,过草地,怎么像怎么来。等他看你的眼神已经充满了敬仰,你就可以告诉他:这香八拉嘛,其实是“香山――八达处拉练”的简称……
香八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起点或终点,门头沟,石景山、海淀三区中燕山山脉的区域都可以算作香八拉的范围。那里本没有路,因为不想在香山或处公园里看人的人多了,就在这两个公园的后山上走出很多路来,从哪天开始被人赋予香八拉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不可考了。很多北京户外爱好者都是从这里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户外活动,而如今在香八拉的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有背着全套露营装备到这里找感觉的户外新人,有每周坚持到这条路线上报道健身的香八拉铁杆,有成群结队热闹纷繁的大队人马,也有脚步匆匆、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更有山地爱好者骑车呼啸而过成为这条徒步线路上的另一道风景。
豪宅――徒步途中的五星营地
谁都知道住在房子里比住在帐篷里舒服,谁都知道睡在炕上比睡在地上舒服。可偏偏玩户外的都喜欢去人烟稀少的地方,舒服也就成了奢望。可如果山里有这么一座房子,房体结实,门窗齐全,还没有主人,你是不是愿意进去舒服一下呢?比起帐篷这里可真是豪华得一塌糊涂了!于是“豪宅”的名字就逐渐被叫开了。从云蒙山主峰去黑龙密径,就会经过豪宅,一个小院,四间瓦房,院里还有一口井,标准的住家设备,可却早就人去楼空没有了主人,这里自然就成了一干徒步爱好者的天堂。
在豪宅你总能找到一些惊喜,反正我们就从房梁上摸下过不知是谁留下的整瓶白酒,为了回报又放了几听啤酒上去,也不知后来进了谁的肚子。在豪宅过夜也是件有趣的事情,总有标新立异的朋友将帐篷扎到屋里的大炕上,都带出来了,不扎一下营总觉得不过瘾吧?也好,虽然用不着它挡风遮雨,但当个蚊帐还是足够胜任的。如今虽然由于云蒙山景区昂贵的门票,我已经很久没去过豪宅了,但依然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五星级营地的地位。豪宅,我很想念你!
啤酒溪――海坨线路的传奇地标
在北京延庆,要是想知道一个小面司机是不是老司机,你只需要让他拉你去趟啤酒溪就行了。如果你问当地人啤酒溪在哪,他们准会一头雾水地看着你。传说中的啤酒溪实际位于延庆上阪泉村水坝后面的垭口后,那是一条通向小海坨的著名路线。我通常用四个字形容这条路线:又臭又长。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不会同意,啤酒溪的风景其实也不错啊!对我来说,顶着大太阳在树丛里钻来钻去地走四个小时的峡谷下降,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是反向从那条路上去,我对这条著名的小溪就更没好感了……
这个名字的由来很简单,传说当年北京的老绿野们,有次走这条路线时,在沟底的小溪里藏了一袋子听装啤酒,回来时发现袋子破了,溪水里全是啤酒罐,啤酒溪也就因此而得名。不过后来关于这个名字又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说溪水的颜色像啤酒的,也有说溪水里有啤酒味的,我还亲眼见过有人试喝了溪水后郑重宣布水里没有啤酒味。如今,在北京的户外圈里,提到上阪泉村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要是说到啤酒溪基本就是尽人皆知啦!
下马威――连续陡坡的痛苦记忆
刚开始做一件事情时,就遭遇到巨大的困难,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下马威”。而如果爬一座山时,刚一下车就需要面对两小时的强上升,那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下马威呢?北京的灵山主峰就有这么一处地方。其实那个109国道京冀交界处的山口本身并没有名字,但就是由于那段上升曾给了不少徒步爱好者们当头一棒,久而久之就有了下马威的大名。
任何所谓的行走技巧,在下马威都没什么实际意义,那连续的上升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体力在这里是绝对的硬道理。要命的是,如果你体力不支,这里也不给你回头的机会,即使下到山下,前后几十公里都没有人烟,想走出去,恐怕不比爬上去省力。不知当初是什么人选择了从这里开始徒步,向阳暴晒、迎风坡,连续长距离陡坡上升,这些因素这里一个不少,不叫做下马威还真是委屈它了。
黑龙秘径――你敢不迷路吗?
一个难得的考察机会,我得以游走在宁夏的大地上,感受这里魅力无穷的景致和多姿多彩的文化。
银川印象
飞机降落在银川河东机场,舱门打开,走下舷梯,一股清风扑面而来,夹杂着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芬芳,沁人心脾,好舒服啊!天旷地远,阳光敞亮,刚才还汗津津、黏糊糊的胳膊,好像用干沙子搓过一样爽净。
沿着机场通向市区的高速公路,我们驱车疾行。路旁黛绿色的山峦和各种高大挺拔的绿树,不时映入眼帘,不断地矫正着我原来以为此地荒凉的陈旧观念。车进市区,只见街道宽阔,建筑新潮,蓝天绿树,繁花争艳,各种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建筑和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折射出这座回族自治区首府的独特神韵。
由于时间紧张,我只能见缝插针,在初露的晨曦和苍茫的暮色中,出没于银川的大街小巷,尽可能地用相机定格一些难忘的城市景点和市井生活。
老街老巷,古风古韵,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放轻脚步,因为我知道,我的脚下就是曾经威震中国北方、持续200年的大夏王朝的国都,就是那个令岳飞不能释怀、立志“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沃土,就是那个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魂牵梦萦、最后死不瞑目的党项族故土。或许,我的每一步,我所到的每一处,都能踏出许多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故事,都能踏出无数壮怀激烈、气吞山河的豪情。
从酒店出来,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现在银川最繁华的商业街,现代化商场鳞次栉比,穿着时尚的市民们摩肩接踵,享受着生活的快乐。我对此似乎有些麻木不仁,惟一激起我浓厚兴趣的是现代化气息笼罩下的原生态的古老遗迹。在这些摩天大楼的包围与衬托下,一座玲珑秀丽的古典建筑,鹤立鸡群般显示着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今天银川保存最完整的历史遗迹――鼓楼。
在银川的两天时间中,或早或晚,我数次徘徊在鼓楼周围,细细端详,深深品味,一种浑厚博大的历史气息,穿透如沙流逝般的岁月,展现在我面前。
据记载,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通高26米,高台基四面各有一个拱形门洞,门额上的铭刻,南为“来薰”,北为“拱极”,西为“挹爽”,东为“迎恩”,系当时的宁夏知府赵宜鸣所题。今天的鼓楼,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始重建,直到1917年才完成的。登楼远眺,古城新貌尽收眼底。
晨曦中登楼,看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心旷神怡。暮色中登楼,却见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古老与现代碰撞出奇异的火花。恍惚间,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生命力,让人不由地生出些许敬畏。鼓楼是这样,银川何尝不是这样!
壮哉,青铜峡
青铜峡是“塞上江南”宁夏的富庶地之一,它在历史上曾对宁夏有过巨大的贡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也是历代兵家争夺之地。因此,文人墨客对青铜峡多有吟颂和记述。而今,青铜峡在宁夏仍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到青铜峡参观那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登上青铜峡水库的大坝,放眼望去,只见滔滔黄河水,浊浪滚滚,飞花碎玉般冲到坚固的钢闸前,涌起一朵朵直径几米的土黄色浪花,骤然被抛起,复又被狠狠砸下,如排山倒海,如万马奔腾,气势十分壮观。
饱览大坝景色后,我们乘坐快艇高速行驶在黄河之中。浪花飞溅,欢声笑语。七拐八拐,转过几片苇草丛生的大滩,来到了青铜峡峡口山东麓,赫赫有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零八塔就在眼前,我们便弃艇登陆,近距离地观察这神奇无比的塔林。
一百零八塔,因塔数而名,俗称“穆桂英点将台”,黄河自塔下向北流去。该塔建于西夏时期,背山面河,依山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七、十九的奇数排列,正好108座,呈等腰三角形分布。
一百零八塔的单体结构,略有差异。最上边的是单塔,形制高大,高3.5米,塔基呈方形,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式,塔顶为宝珠式。其余各塔均为2.5米高。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涂白色。无论远望近观,都气势非凡。
在西部地区,将108座塔有序排列的情况也有,内地除了青铜峡之外尚未发现别的地方有这种景观,而且地区108座塔基本上是横向排列,像青铜峡这样排成三角形的,实在罕见,从中可以发现藏传佛教对当年强盛一时的西夏王朝影响的端倪。
游览完一百零八塔,我们乘摩托艇返航。适逢盛夏,河风吹拂,水花如雨,凉爽惬意,心旷神怡。一百零八塔掩映在金色的阳光中,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坐在摩托艇中,跃起跌宕在峰谷浪尖中,人间的烦恼顷刻间都涤荡得一干二净了。
难忘固原
六盘山的褶皱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村落。这些村落在六盘山的东北坡汇流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这就是固原。
在宁夏期间,路过固原,在这儿住了一天,一览古城山色。固原的内外城尚完整,古朴的大钟楼高踞在圆柱形的土台上,好似蒙满征尘的将军,使人生出遗世独立之感。就连新修建的固原影剧院也是古香古色,琉璃金瓦,现代气息之中糅进了不少古代的元素。
固原这座山城十分别致。或许是地处偏远的缘故,它保留了相当多的原生态的古风古韵。很多人都知道它今日的贫困,漠视的却是它沉淀在历史死角中的辉煌。
固原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至四川,李享在灵武即位,凭借的就是固原之险。成吉思汗出征青海,也假道固原,南出萧关。固原的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古代遗址,如秦长城、唐太宗巡行的瓦亭城等。固原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战争血脉相连。作为中原汉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前沿阵地,固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战事不断,几度血流成河,几度白骨蔽野。古代中亚细亚许多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作为一个地理实体,固原首先是因为军事需要才得以建立与建设的。
然而,近代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强悍一去不复返了。泱泱中华面临的威胁从北方陆地转移到了东南沿海,固原的的军事价值逐渐丧失,风光不再。人们不再关注它,权力、荣耀和财富也离它渐行渐远了。固原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它似乎已经被历史榨干了,耗尽了所有的能量,然后被遗弃,变得荒凉、残破。
固原的辉煌,犹如游牧民族所崇拜的苍鹰暮归般远去,连天的烽烟和震耳的厮杀声也随着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而变成史书上静默着的文字了,只有那些依稀可辨的遗址,不时出土的文物,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使我们透过历史的烟云,发出感慨不已的叹息。
走近固原,轻轻拭去岁月落在它身上的尘埃,可以领略到它熠熠生辉的光彩。这光辉,来源于古代的辉煌,更来源于今天这里的人民快乐而自尊的生活状态,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小城中卫
到过宁夏的人,无不为宁夏人文景观中强烈的边塞风情所震撼。别看现在的宁夏仅仅是西北内陆的一个省级自治区,它在历史上却是十分重要的边塞要冲,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非同寻常。“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燧汉关今犹在,听塞外羌笛胡啸马嘶张骞李广俱往矣”,矗立在腾格里沙漠中的一副刻写在木头上的对联,迎着沙漠上粗犷的朔风,顽强地向人们昭示着这里的军事意义。
宁夏也好,中卫也好,其他的宁夏地名也好,无不与军事、边塞息息相关。就拿“宁夏”这一地名来说,1227年蒙古铁骑灭了西夏,1288年,元朝改西夏故地中兴路为宁夏府路。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其所著《中国的西北角》中说:“所谓宁夏,就是平定西夏,使之永远安定的意思。”历代统治者都希望这个地方平静安定,但宁夏长期以来一直不平静、不安定,这里一直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拉锯争夺的战场。为了防止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在这里驻扎军队,巩固边防。
中卫等地便这样应运而生了。明代实行卫所制,正如青岛地区设有灵山卫、螯山卫等一样,明政府设立宁夏卫(后改为宁夏镇),辖左、中、右、三个屯卫及宁夏前卫,后增设宁夏中卫和宁夏后卫,现在,“前卫”、“后卫”这两个名称消失了,但是,“中卫”这个地名却保留了下来。
马背上的民族,骁勇善战,策马挥刀,往来驰骋,大漠黄沙,滚滚征尘;汉族守卒,严阵以待,据守城垣。中卫城经常狼烟四起,处于临战状态。
有了驻军,有了军事机构,于是,就有了城,有了市井,有了街坊,有了贸易市场,有了文化生活,中卫城一跃成为雄踞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军事重镇。可见,战争可以摧毁文明,也可以培育文明,只是人类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
宁夏的很多地方,都有钟鼓楼,中卫也不例外。在中卫,我恰巧住在鼓楼边上的宾馆中,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这座饱经历史风霜的古建筑。那是一个夏日的晚上,虽然已经快9点了,但太阳依然不肯下山,余辉将小小的中卫城染成了淡金色。清风徐徐拂过,略显空旷的小城一片肃穆。城中央十字路口处的鼓楼,巍然挺立,充满了神秘感。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欣赏着这座古建筑,沙漠吹来的清风,忽然让我想起些什么,是边塞将士甲胄被边风撕裂的声音,还是游牧部族的骏马缰绳傲然勒扯的咴咴马嘶,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所有这些都曾与这落日的余辉一道渲染过这片空间。
丰富多采的中国古代旅游活动,至少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帝王巡游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弘扬功绩,炫耀威力,震慑臣民,往往巡游各地。有的论者把西周时期的穆王视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说他曾宣称天下诸侯各国要遍布王辇之车辙和御骑之蹄印。《穆天子传》也记述了他的西征路线和有关故事。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足迹远涉波斯(今伊朗),中国通往西方的道路最早是由他开辟的。然而,由于有关周穆王的记述多属传说性的,因此把他作为帝王巡游的实例似乎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秦始皇、汉武帝作为帝王巡游的代表却是极其出色的。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后,10年之间(公元前220~公元前210年)出游5次:
公元前220年,他从咸阳出发,沿渭河河谷抵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后北行经泾水上的北地(今甘肃庆阳)返回。
公元前219年,他东行到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记功,登泰山祭记封禅,到烟台芝罘岛,沿渤海向东到成山头,向南到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又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泗水寻觅周朝九鼎,后南行过淮河到衡山,由汉水经南阳返回。
公元前218年,他又向东游历,经河南、山东到芝罘、琅邪(今琅邪山),沿漳水从上党返回。
公元前215年,他巡游河北,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
公元前2l0年,他出武关,沿汉水南下到湖北云梦,乘船顺长江东渡到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再渡浙江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后又北上琅邪、荣城、芝罘游历。
在这5次巡游中,他4次在7个地方立巨石刻字建碑以记其功绩。
汉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喜巡游,爱猎射,祠山川,慕神山,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旅行家之一。他七登泰山,六出萧关;北抵崆峒(今甘肃平凉),南达寻阳(今江西九江),许多名山大川都有他行迹。
为实现先带兵耀武,再祭告天地的古训,他于公元前110年冬带兵18万,北上甘泉宫、上群、西河、五原(今内蒙古东胜、包头一带),旌旗飘扬,浩浩荡荡,前后达千里。他出长城,登单于台,成镇匈奴,又回陕西祭黄帝陵,到华山祈祷;再东行至嵩山,敬礼于太室。
公元前119年,他封禅泰山,至东海求仙;又北抵碣石、辽酉,再由九原返回,行程9,000公里。此行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一次壮举。
公元前106年,他经由盛唐(今安徽安庆)向湖南九嶷山拜虞舜,到潜山登天柱山;又从寻阳乘船沿江顺流而下,向枞阳行驶,其船首房相接,不绝千里;再由陆路北行,直抵山东琅邪海岸后归。
秦皇汉武,显赫一世。二者巡游,也颇相似。与秦始皇比。汉武帝巡游的路程之遥,地方之多,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隋炀帝杨州观琼花,清康熙、乾隆下江南等都是尽人皆知的帝王巡游的典型事例。
二、官吏宦游
中国古代封建官吏,常受帝王派遣,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出使各地。官吏宦游即源于此。其中以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最有名气。
张骞(约公元前175~公元前114年)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奉武帝之命,带100多人出使大月氏(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他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穿河西走廊,出阳关,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过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一带),到大月氏,行程7,000多公里,在月氏,他考察了那里的山川地形、风土民情、特有产品,政治军事,并涉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许多城市。然后,他取道葱岭(原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的总称),从祁连山过羌人区,进入陇西,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返回。
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又率300人前往乌孙(今新疆伊犁和巴尔喀什湖一带),走访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伊拉克等地),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在乌孙使节的护送下返回。
他两次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司马迁语)的人,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建立了不朽功绩。
郑和(1371~1435年)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居于重要地位。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年),他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南洋群岛婆罗洲以西的南中国海、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壮举。他南到爪哇,北到波斯湾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西到索马里摩加迪沙,涉海5万多公里,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举,比1487年欧洲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环球旅行早1个多世纪,可以说在世界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他率领的船队62艘,大的长过百米、宽至四五十米,一般的也长90米、宽三四十米,体势巍然,巨以无故;有的载物,有的载人,有的载马,有的载水,也有专供作战用的,各种功能齐备,整个船队,有水手,有书记,有医生,有翻译,还有将士,多达2.78万人,首尾相接,长5公里,浩浩荡荡,极有声势,堪称当时航海的“世界之最”;船上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罗盘设施,夜观星象,日测风云,加上船是采用分舱密封的方法制作而成的,即使局部触礁,也不影响大局。
他把中国大陆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绝伦的丝绸、罗纱、锦绮带出去,又把异国他乡的胡椒、象牙、宝石、药材、染料、香料、硫黄以及狮、豹等稀奇珍贵动物换回中国内地,不仅扩大了贸易,而且加深了友谊。至今南洋一些城市还保留着纪念他的遗物胜迹。其随从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分别撰写的《瀛涯胜揽》、《星槎胜揽》、《西洋蕃国志》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地理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三、买卖商游
往返各地做买办的活动为“商旅”。做买卖所经之路为“商路”。在中国古代社会,不仅各地糟运水路四通八达,驿道陆路遍及各地,而且西南各省有栈道,沿海地区有海运。商路的开辟,为商旅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是买卖商游发达的重要标志。据《中国史纲》说,早在商代时期,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达今日浙江,西南到今日鄂皖乃至四川,西北达陕甘宁绥乃至新疆,到处都有商人的足迹。春秋战国时期的陶朱公、吕不韦等都曾周游天下,负货贩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
被历史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海上商贸旅行线路。《汉书·地理志》说,汉武帝曾派遣官员率领“应募者”带着大量黄金和丝织品,从雷州半岛乘船驶过南海,进入暹罗湾,绕印度支那半岛和马来西亚半岛,通过孟加拉湾到印度半岛东海岸的黄支国,与当地交换明珠、壁流离(宝石名)等物品。印度商人也穿过马六甲海峡来中国进行商业贸易。
被历史上称为“殷明略航线”的海运线路是由元代千户(官名,世袭军职)殷明略开辟的。这条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经长江口出海直驶成山角,再经渤海湾沙门岛到天津市,只有10天航程。元朝政府征收的粮食、瓷器和丝绸织品的相当部分就是靠这条水路从南方运至北方的。北方的豆类、谷物和枣、梨等土特产品也靠这分水路运往南方。据《元史》卷九四《食货志·市舶》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政府以新钞十一万六百锭、银一千五百九十三锭、金百两付给江南各省“与民互市”;且在泉州、杭州设市舶都转运公司,“官自具船给本,选人入番贸易诸货”。由此可见当时买卖商游规模之巨。
四、士人漫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学士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几乎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历史。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后期待人。他因受人谗毁,被楚国君主贬谪,先后到汉北、江南,长期在沅、湘流域游历;深感国家政治的腐败和自已理想的破灭;愤然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这些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他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被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西汉时的史学大师。他从20岁起漫游各地,到过庐山、会稽,考察过“禹疏九江”的遗迹;经历过屈原被流放之地,凭吊过屈原沉水的汩罗江;又到过孔子故居,参观过孔子“庙堂车服礼器”;游历过刘邦起兵的丰沛,访问过萧何、曹参、樊哙、滕公的事迹;还去过魏都大梁,瞻仰过信陵君门客侯嬴看守过的“夷门”……具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每到一地,他都深入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和轶闻趣事。他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大学史纲要》),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传体通史的先例,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地理、民俗等多种领域;不仅是部历史巨著,而且在文学史上也享有崇高地位。
郦道元(466或472?~527年),北魏地理学家。他深感前人的《山海经》、《禹贡》、《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等过于简略,在跋山涉水、实地考察的同时,着力搜集有关水道的文献史料,为汉代的《水经》作注。《水经注》共40卷,记述了1252条河道沿岸的地理沿革、历史古迹、城邑建筑、风土人情
、传说故事;不仅对桑钦的《水经》作了修正、补充和阐释,而且对祖国山水作了讴歌和赞美;既具有珍贵的地理学价值,又占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
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他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到过湖南、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陕西、河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他那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而又洋溢着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篇,是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真实写照。旅行游览为他提供了题材、意境和灵感,他为祖国留下了脸炙人口、动人心弦的诗歌遗产。在他的笔下,万里长江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九曲黄河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西北高原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的诗,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流传千古、与世长存。
徐霞客(1586~1641年),时代地理学家。他不入仕途,专事旅游,他22岁起就在母亲支持下,“周游名山大川,以阔大心胸,增广见闻”。他北抵燕幽,东达粤闽,西入滇南,不怠尽志,历时39多年,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他跋山涉水,凤餐露宿;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地质矿产、水利资源以及各种生物、植被、洞穴、岩溶进行了详尽地考察研究;并每天坚持写日记,以清新简练的艺术语言记述了其亲身经历和旅途见闻,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由于这部书文笔生动,记述精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它不仅是部地理学著作,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王维、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沈括、坡、李清照、陆游、朱舜水、李时珍等都是中国古代社会著名文人,都有过旅行游览的壮举,都有不朽作品传世。
五、高僧云游
中国古代社会的高憎云游是很盛行的,其著名旅行家是法显、玄奘、鉴真等人。
法显(377~422年),东晋佛教学者。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先越甘肃的陇山,过青海的养楼山,穿河西走廊,西出阳关,经流沙河(大戈壁)到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县);又北上焉夷国(今新疆焉耆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县);再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遍历北天竺(今阿富汗、巴基斯但境内)、中天竺(今印度垣河流域)等地,是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驱。他得到了《摩河僧祗律》、《方等》、《大般泥洹经》等经籍,并学会了梵书梵语。后来,他乘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又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上,于义熙八年(412年)从山东青岛崂山登陆返回。他把自己14年的旅行见闻写成《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又名《法显传》),对30多个国家的山川风物作了扼要描绘。这部书既是5世纪初亚洲的佛教史,又是中印等国的交通史,也是中国现存有关海上交通的最早史籍。
玄奘(602~664年),唐代高僧,佛教学者。他13岁就出家为僧,先后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等地,拜会高僧名师,寻求佛教真谛,精研俱舍、摄论、涅()等经,通晓大乘小乘。他深感国人对佛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解惑释疑,提高佛教地位,他于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出玉门关,沿天山南路西行,经西域16国,前后4年到达天竺(古代印度)。他遍游天竺五部(即东、西、南、北、中印度),尽取佛学要义,著有《会宗论》和《制恶论》;642年,他应邀主持了有18个国王、近万名僧侣和教徒参加的经术辩论大会,显露出他的渊博知识和精辟议论。645年,他从印度回国,带回650多部佛教书籍,在长安,洛阳集结高僧,学者进行佛经翻译;并把中国道教哲学著作《老子》译成梵文,传人印度等地;还奉唐太宗之命,著《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16年、行程5万里、所历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习俗。这部书,文辞绚丽雅瞻,叙述生动真实,被译成英、法等国文字,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但、孟加拉国、中亚等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的重要史籍。
鉴真(688~763年),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人。他生于武则天执政的佛教鼎盛时期,长于佛教发达的江苏扬州市区,生活在以释迦为尊的家庭里;14岁出家为僧,18岁授菩萨戒,20岁到当时佛教发达的长安、洛阳二京学习,22岁授具足戒,日益加深其佛学造诣;24岁返回故里,任扬州大明寺住持;研究律宗和天台宗教理,精通戒律,兼备医学、建筑、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46岁时,他在佛教界斐声天下、众望所归,天宝元年(742年),日本派学问僧荣睿和普照等邀他东渡日本授戒传律,他欣然应允。天宝元至十年(742~751年),鉴真5次东渡,都没获得成功,且因感受暑热,致使双目失明。他东渡日本的决心始终不渝。天宝十二年(753年),他带23人搭乘日本遣使的便船第6次东渡。获得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他在日本都城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投戒律,被誉为日本“律宗太祖”和中国“过海大师”。他还把中国的建筑、雕塑、文学、医药、书法、绘画、刺绣等介绍给日本,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六、节会庆游
在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节会喜庆中,春节庙会、元宵灯市、清明踏青、瑞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是较为流行的游览方式。
春节庙会其内容是丰富多采的。主要有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市等。如舞狮子,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之时,舞狮活动便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乡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气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使》诗中云:
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起毛衣摆双耳。
两人合扮一头大狮,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另一人扮作武士。当武士拿绣环引诱、踢打狮子时,狮子便随着鼓点演出各种各样的舞姿:忽而翘首翘望,忽而回头凝视,忽而匍伏在地,忽而奋力跃起,忽而张牙舞爪,忽而摇头摆尾,忽而舐毛洗耳,忽而朝拜翻滚,千姿百态,令人称奇。
元宵灯市是夜,张灯结彩,吃元首,猜灯谜,表演戏曲和杂耍技艺,这是西汉之后世代活袭的民间习俗。《东京梦华录》云:
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至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北宋词人辛弃疾对元宵之夜繁华熙攘的赏灯景象作过惟妙惟俏的描绘。他在《元夕》词中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踏青时逢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气候宜人。人们竞相到郊外去,拖暮方归。
唐代诗人杜甫在《清明诗》中云:
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里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媚,事到朱蹄骄()膝。
清明踏青之风盛行于宋时,宋周密在《武林旧亭》中记述了杭州清明踏青的事:
是时,城中士女“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本绝”。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开封城外以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长525厘米、宽25.5厘米的画面上,人物多达550人,牲畜50多头,船只20多艘,车、轿20多乘。当今开封的宋都一条街和香港九龙的宋城
就是由此引发而成的。
端午竟舟古代吴越民族(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一次图腾祭的节日。该民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举行一次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扔到水里供图腾龙吃;且伴着鼓声,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给图腾和自己带来乐趣。端午竞舟即来自此。后来人们把这一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一起,使其更有深远意义。人们悼念屈原,“羡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怒其志”(王逸《离骚章句》),以激励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赏月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洒地。千家万户围坐在庭院、楼台、地坪那赏月,与月共享月饼、花生等礼品;且吟诗作对,感受天伦,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中秋赏月盛于宋时,宋词对之多有描绘,坡《水调歌头》词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根,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回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重阳登高九九重阳,金秋送爽,风霜高洁,丹桂飘香。此时,好高望远,赏菊赋诗,别有一番情趣。当人们置身高处,极目远眺时,那漫野的山花,金黄的果实;那晨光熹微的拂晓,夕阳如火的黄昏……尽收眼底。面对祖国锦绣河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在《九日》诗中云:
”去年登高郏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刘禹锡《九日登高》诗中云: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露深。
年年上高处,未有不伤心。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节会庆游更是丰富多采,生动奇异。这些节会庆游,或此起彼伏的音乐,或千姿百态的舞蹈,或张灯结彩的赛场,或美味可口的佳肴……无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如壮族的歌圩节时,男女青年欢聚圩场,行歌互答,其乐无比;且以抛绣球、碰彩蛋、谈情说爱与之相随。有诗对其盛况作过如下描绘:
所以,这个7月,当陈奕迅奔走于成都、北京、台北等地专门为自己最新的纯粤语专辑大肆宣传推广时,还是让很多人大为意外。联想到近几年来香港歌坛及粤语歌市场大幅下滑,身为香港第三代歌神的陈奕迅此举,是否是在为粤语歌的复兴身先士卒,振臂一呼呢? 唱不是唱粤语歌,首先是市场的问题
音乐周刊:是不是香港歌手有一度是比较害怕到内地来宣传粤语专辑?
陈奕迅:我想不是害怕,就是市场的问题,比如说台湾也是,广州专辑在台湾销售一直不太好。但我觉得音乐是不分的,我幸运的是在唱普通话歌、国语歌被大家有所认知了,之后就慢慢可以先推广一下我的粤语歌。
音乐周刊:香港的唱片公司和音乐人可能对内地有一些误解,认为内地人不喜欢粤语歌曲,或者是听不懂粤语歌曲,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听粤语歌曲,譬如我的家乡武汉,有很长一段时间,年轻人们是以会唱粤语歌为荣的。
陈奕迅:我一直觉得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因为唱片公司他们是看数字的,以前粤语唱片实体的数字表现给他们觉得(粤语歌)不是那么的受欢迎。我觉得各方面的东西都在发展,每一次做完一个案子,其实也会检讨,然后再看有没有这个可能,那这次终于给我等到了。那,我为什么去了广州、马来西亚,然后成都,现在北京,明天又去台北继续做一些宣传,每个地方可能一两天而已,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是我可以亲自去跟各地的歌迷朋友有一个互动,好像比较踏实一点,感觉很真实的。
音乐周刊:你自己在选择要唱粤语歌和国语歌的时候,会不会心里也分别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陈奕迅:其实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做巡回演出,以前都是听主办方的,他们觉得这个地区可能就要多唱一些粤语,有一些地区要多唱一些国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是有点纠结的,但我主要听的都是主办方的意见,其实也没有听到所有人的意见。我那个时候可能年轻一点,总会比较叛逆一点,就觉得真的吗?我觉得演唱会可以一半一半吗?他们说不行,最好是三分之二国语,粤语歌三分之一。然后我在这几年,比方说在台湾,台湾对唱粤语或者唱国语反应是特别强烈的,所以我有试过几乎全广东话,有一次全国语,也有比重不一样,三分之一粤语,三分之二普通话,也试过,都还是会有意见的。所以到现在这个巡回,已经没有再管了,好像是一半一半,反正哪一个地区,我都是唱那个曲目,都是那些顺序。后来我就发现,原来最重要的不是语言的问题,做一个巡回演唱,虽然制作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另外就是整个音乐,从第一首歌到尾的整个流畅度其实很重要,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其实都是用音乐来说故事的。也许我比较幸运的是因为已经巡回了那么多年,大家都比较熟悉我的歌。 唱粤语更“诗意”,唱国语是“民意”?
音乐周刊:作为香港人,你在唱粤语歌时会不会表达更自如一些?
陈奕迅:有一天我去台湾,歌迷问我一个什么问题,我说“差不多”,他就觉得你怎么变内地人了?经常是我到了哪个地方,就会受到当地语言的一些影响,比方说我用台湾的文法来讲话或者是用北京的有些用语。我是在香港出生,香港长大,后来到英国上学,其实不同的阶段都有受到各种的影响。我也有学过法文和西班牙文,唱声乐的时候也有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其实有些时候会很乱,但我想到那个地方,比如说我现在讲的,可能就没有那么重北方口音,因为我刚去成都。再过久一点,可能就又不一样,我是变形虫吧。 音乐周刊:算是有语言天赋吗?
陈奕迅:我是适应力挺强的。其实,我觉得很多艺术上的东西,除了训练,天赋是很重要的。所有关于艺术表演的东西,当然你还是要努力,还是要训练。当然我自己要对那一方面是特别有兴趣的,模仿,那个共鸣会在那里,发音,讲话的态度。所以我说广东话是比较没有别人的影子。但是说普通话、英文,其实都是我从见过一些人的态度来模仿,来吸收的。
音乐周刊:你刚才讲到“艺术”两个字,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资深歌迷会觉得,你的国语歌大多比较大众化,比较有“民意”,而粤语歌通常就会显得艺术化一些,比较有“诗意”,你自己会有这种感觉吗?
陈奕迅:应该这么说,我的粤语专辑数量是比国语专辑多的,所以广东专辑的尝试性比较多,尝试的区域比较广。你说艺术性,可能我的国语歌都是比较流行的,《K歌之王》《你的背包》《十年》《爱情转移》《好久不见》,我说的都是类型差不多的。那广东歌,因为全球的人都喜欢《浮夸》,就觉得这种曲风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曲风,很多人没有唱过这种,可能只有王菲唱过吧,所以粤语歌方面我还是有更多空间可以去尝试。不过因为这个点,我下一张专辑肯定是一张国语专辑,我会尝试更广的曲风。
音乐周刊:是不是也是因为粤语的歌词,广东话的文法更加偏向古文一点,用词断句相对于普通话歌曲中的现代汉语就显得更为别致讲究一些,天生带有更多韵味的东西,而普通话的歌曲就相对更直白一些?
陈奕迅:我这20年以来大部分歌曲的创作都是先有曲,再写词上去。所以我们做歌的风格,它表达情绪的方式,都是以旋律来牵着我的鼻子走的。我觉得写歌的人其实可以更大胆一点。比如说外国人的歌,你看比较流行的那些金曲,其实它们(歌词)都很简单,另外编曲也非常重要的。如果旋律都是那种比较偏向民谣或者小调的那种,自然也会让人感觉更艺术化一些。 趁着还能唱,要多唱一些
音乐周刊:因为这次的粤语专是要在整个国语区发行推广,那我们这些平时都讲普通话的听众也在想,你们在写词的时候能不能都写一些我们能看懂的,就比如我看这张专辑,第一首歌名《老细我撇先》,我就不明白什么意思。
陈奕迅:我那个时候真的没有想。其实说实在的我一直做音乐,没有太顾虑市场的需求。当然新人的时候,唱片公司会比较多意见的,那现在就没有意见,其实他们好像有一个阶段,突然觉得“他长大了,由他自己去做吧”。没有想那么多,因为太多顾虑的话,创作就不纯洁了。反正是一个粤语的专辑,其实我听说的,我也相信唐代的时候是说粤语的,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历史的时光隧道。其实这次专辑的作词人袁两半写文字的方式,一点都不难懂。有一个时段,其实黄伟文跟林夕,他们两位在香港是很有影响力的,他们写的字已经越来越深了,其实用的字,比如说 “唾弃”,粤语听起来也不太好听,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字是在2009年的《H3M》中的《七百年后》,林若宁在歌词中用了“唾弃”,好像一个有点不雅的动作。 好像写词的人都想用一些古字,像“隽永”,但这个“隽”字直到黄伟文写给我《陀飞轮》的时候,才告诉我说正音其实该怎么念。中文是博大精深的, 我觉世界上太多人要分什么什么,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平台去发表意见,越来越多,有自己的ID,我的鞋全球只有一双,就是我的,我的。我觉得这个游戏,ME-GAME,我觉得有点过了。为什么我刚刚许愿都希望大家不要那么自我,自我会变成自私,变得越来越不顾其他人的感受了,因为太容易了。所以物极必反,太过的时候就变成大家越来越疏离了,其实有关系。
音乐周刊:可能做为一个歌手,你最早的出发点只是在想要自己来推广自己的专辑,但是现在你再来发一个全新的纯粤语专辑在所有的华语地区推广,再考虑到你在歌坛的位置,这样看来你把自己弄的就有点像一个旗帜性的人物。最早你怎么想的呢?因为我们对你的了解,觉得你不是一个愿意把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的这么一个人,你是挺随遇而安的。
陈奕迅:金曲奖的时候,我完全懂江蕙姐,她说她没有那么伟大,她只是在唱歌,她只是在享受。其实我更像她那个态度。其实我一直都是这样子。现在香港是一个特区,中国的一部分,但我觉得有一个国家,如果万一有一天,好像新加坡一样,他们官方的电台、媒体都不会再播广东歌了怎么办?我相信广东话、上海话、四川话、湖南话,哪个地区都会继续有他们的方言,这是肯定会有的,但是如果万一有一天粤语歌不是一个官方能够播的东西,比如说电台、媒体不能再播,不能再讨论的时候,这个系统不是我来控制的。所以就趁着还有空间去发展它,我就尽量去做,其实就这么简单。其实没有错对,也不是我要捍卫粤语歌,不是,没有那么强的任务,只是我觉得就好像现在香港有很多老的古迹,老的店,它快没了,那趁它还在的时候就多吃一点喽。听起来是有点无奈,有点可悲,其实我是很乐观的,我觉得我一直有机会这样唱,可能因为我是香港人,很自然的,我从来没有说因为要看重内地跟台湾的市场要多出国语的。我觉得我自己要适应这个大环境,比如说太多东西要出来。但是粤语跟国语的比重,好像粤语还是比较多。我只知道是因为粤语的市场比较小,所以你要生产的量要多一点才能回本,一直从华星、英皇到现都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国语市场比较大,它的宣传档期会比较长一点,它的覆盖性比较大。那粤语歌可能就是香港、马来西亚的人会听,马来西亚也不是整个国家的人都会听。所以趁着还有这些地方能播能听,我就尽量多去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粤语金曲
1 《万里长城永不倒》
作曲:黎小田 作词:卢国沾
演唱:徐小明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这应该算是第一首在内地被唱到街知巷闻的粤语歌曲了,1983年,这首歌作为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香港叫《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进入内地,事实上很多内地听众也正是通过这首歌开始认识的粤语歌曲。这首歌正式的首唱者应该是香港老牌歌星叶振棠,但在内地播出时演唱者换成了该剧导演徐小明。
2 《万水千山总是情》
作曲:顾嘉辉 作词:邓伟雄
演唱:汪明荃
“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继《霍元甲》之后,大批香港电视剧开始陆续在内地播出,几乎每一部都会受到观众热捧,而其中的主题歌和插曲亦会成为当年的流行歌曲大热门。这首歌来自同名香港电视剧,主演和演唱者均为香港演艺圈最有威望的阿姐汪明荃。
3 《上海滩》
作曲:顾嘉辉 作词:黄
演唱:叶丽仪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
伴随着叶丽仪这一亮嗓,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赵雅芝扮演的冯程程开始走进内地寻常百姓家,成为一代偶像,至今仍有人效仿。这首歌亦是内地歌迷学习粤语发音唱歌的入门之作之一。
4 《铁血丹心》
作曲:顾嘉辉 作词:邓伟雄
演唱:罗文 甄妮
“逐划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
这首由香港一代巨星罗文和甄妮共同演唱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至今仍是各大KTV点唱榜排名前列的歌曲,无论是这部剧,这首歌,抑或是该剧中的主演翁美玲黄日华苗侨伟,都已是华人世界永不磨灭的经典了。
5 《爱在深秋》
作曲:李镐俊 作词:林敏骢
“如果命里早注定分手,无需为我假意挽留,如果情是永恒不朽,怎会分手?”
如果说第一首不靠香港电视剧便能被内地歌迷们普遍接受的粤语流行金曲,那必须是谭咏麟的这首《爱在深秋》了,他几乎也是内地歌迷关于当时的香港歌坛最早的传说人物之一,而《爱在深秋》就是那时谭咏麟的标志,这张《爱在深秋》精选集也是谭咏麟最早进入内地的引进版盒带。
6 《沉默是金》
作曲:张国荣 作词:许冠杰
演唱:张国荣 许冠杰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始终相信沉默是金。”
一代歌神许冠杰与一代天王张国荣的绝世之作,平易的歌词亦道出永恒的处世真谛,成为警世金句,后来,歌词中爱打造各种金句也成为香港填词人的一大特点。同时,这首歌出自许冠杰被内地引进的第一张专辑《沉默是金》当中,这首歌亦是一首不通过电视剧就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学会的粤语歌曲了。
7 《千千阙歌》
作曲:近藤真彦 作词:林振强
演唱:陈慧娴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
这首歌根据日本歌星近藤真彦的代表作《夕阳之歌》重新填词。梅艳芳以同曲演唱的《夕阳之歌》也在同一时期推出,亦是经典,之后还有台湾歌手李翊君演唱的国语版《风中的承诺》,但论普及程度,都不及《千千阕歌》,1989年,陈慧娴唱着这首歌暂别歌坛赴美留学,这首歌也成为当时朋友间道别时首选歌曲。
8 《人生何处不相逢》
作曲:罗大佑 作词:简宁
“纵使告别也交出真心意,默默承受际遇,某年某月,也许再可跟你共聚重拾往事。”
陈慧娴最早在内地传开的歌曲并非《千千阙歌》,而是收录在1989年于内地发行的《宝丽金最新超白金精选》》中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亦是一首道别歌曲。这首歌原唱是周华健的《最真的梦》,但国语版几乎被粤语版完全淹没了。
9 《真的爱你》
作曲:黄家驹 作词:梁美薇
演唱:BEYOND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准许我说声真的爱你!”
香港本土摇滚乐队BEYOND乐队的代表曲目,是已故主唱黄家驹在母亲节时献给母亲的一份礼物,至今仍是广大歌迷向母亲献歌的首选曲目之一。
10 《海阔天空》
作曲:黄家驹 作词:黄家驹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哪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BEYOND乐队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至今仍有很多歌手会在比赛中唱起。
11 《一生何求》
作曲:王文清 作词:潘源良
演唱:陈百强
“一生何求,迷惘里永远看不透,未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香港已故巨星陈百强的经典代表之作。这首歌改编自台湾歌手王杰的《惦记这一些》,但后世人们时常惦记的,反倒更多的是陈百强以及他这首《一生何求》,也许除了歌曲本身,人们更需要的是那种“一生何求,无须执念”的释怀心境吧。
12 《偏偏喜欢你》
作曲:陈百强 作词:郑国江
演唱:陈百强
“情义已失去,恩爱都失去,我却为何偏偏喜欢你?”
陈百强的另一首经典之作。一句“偏偏喜欢你”,第一时间扣住了几乎每一个身陷情爱中之人的心声。
13 《顺流逆流》
作曲:蔡国权 作词:蔡国权
演唱:徐小凤
“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每一串汗水,换每一个成就,从来得失我睇透。”
看起来很商业化很流俗的香港,在早期的流行音乐史上,其实很擅长推出这种十分励志的歌曲,徐小凤的这首《顺流逆流》的堪称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激励香港人共同奋进的香港精神。
14 《石头记》
作曲:刘以达 作词:陈少琪 迈克 进念二十面体
演唱:达明一派
“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兜兜转转,化作段段尘缘。纷纷扰扰作嫁,春宵恋恋变卦,真真假假,翻悲欢恩怨原是诈。”
达明一派早期代表作之一,亦被歌迷奉为文艺经典之作的神来之笔,从这首歌的旋律,曲风、编曲到歌词,尤其是歌词,无不能让人看出香港音乐人的讲究与精致之处。
15 《朋友》
作曲:芹泽广明 作词:向雪怀
演唱:谭咏麟
“遥遥晚空点点星光息息相关,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替我解开心中的孤单,是谁明白我?”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真正能够获得最广泛流传的歌曲,情歌反倒不是最多的,更多的是那种能体现普世价值,人世真情,激励上向上的温暖歌曲,以《朋友》为名的歌曲不在少数,谭咏麟的这首算是最早流行开来的一首了。
16 《依然》
作曲:Amato、Cantarelli 作词:林振强
演唱:林忆莲
“依然相信,将来再必可,一起继续昨天烈火!”
林忆莲早期代表作品之一,改编自Mariah Carey的《I Still Believe》,这首歌也开始奠定了林忆莲在香港歌坛继梅艳芳之后,又一位勇挑大梁的实力天后的地位。
17 《分手总要在雨天》
作曲:片山圭司 作词:陈少琪
演唱:张学友
“总要在雨天,逃避某段从前,但雨点偏偏促使这样遇见;总要在雨天,人便挂念从前,在痛哭拥抱告别后从没再见。”
歌神张学友的代表作之一,亦是香港歌坛分手歌中最凄美的一首。
18 《相思风雨中》
作曲:徐日勤 作词:简宁
演唱:张学友 汤宝如
“啊,寄相思风雨中,啊,寄痴心风雨中,抱月去,化春风云外追踪鸳侣梦,恨满胸愁红尘多作弄。”
华语歌坛经典男女对唱曲目之一。
19 《红日》
作曲:立川峻之 作词:李克勤
演唱:李克勤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怕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李克勤被公认为香港“零瑕疵”演唱歌手,代表作品无数,但却以这首曲风欢快充满激情,同时又十分考验人舌头灵活程度的《红日》流传度最广,也是内地最早的集体K歌嗨曲之一。
20 《真的汉子》
作曲:林子祥 作词:郑国江
演唱:林子祥
“做个真的汉子,人终归总要死一次,无谓要我说道理,豪杰或许本疯子。”
又一首充满男性荷尔蒙、可以让无数热血汉子相拥相立唱到激情飞扬的歌曲。同样的歌曲林子祥还有一首《男儿当自强》,但当成龙唱了这首歌的国语版后,内地听众自然就更多的选择了他们更容易唱的版本了。
21 《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曲:胡伟立 作词:小美
“从来没人明白我,唯一你给我好日子,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义。”
演唱:刘德华
这也是一首当时男生们最爱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出自于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那正是一个江湖片大行其道的日子,“一起走过的日子”,代表着一段热血相伴的经历,是每一个有着江湖梦的年轻人最向往的一种情感体验,亦是刘德华最具代表性的粤语经典歌曲之一。
22 《风继续吹》
作曲:Ryudo Uzaki、Youko Agi 作词:郑国江
演唱:张国荣
“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亦有泪,不愿流泪望着你。”
这亦是一部江湖片中的插曲,却不同于其他江湖歌曲的热血沸腾,反而是极尽浪漫旖旎之能事,经张国荣的低沉声线一唱,更为深情缱绻,歌词亦极美。事实上作为张国荣的成名曲,《风继续吹》早在1983年就出现在张国荣的同名专辑中,这首歌翻唱自山口百惠的代表作《Last Song for You》,但这首歌真正大火却要等到1991年由吴宇森执导、周润发钟楚红张国荣共同主演的江湖片《纵横四海》热映之后。现在亦是人们在怀念起张国荣时最容易唱起的歌曲之一。
23 《容易受伤的女人》
作曲:中岛美雪 作词:潘源良
演唱:王靖雯
“情难自禁,我却其实属于极度容易受伤的女人,不要,不要,不要骤来骤去,请珍惜我的心。”
1987年,北京女孩王菲随父亲迁入香港,以“王靖雯”的艺名于1989年出道,但发展一直未尽如人意,1991年初她转往美国求学,第二年携一张《Coming Home》专辑杀回香港乐坛,正是其中凭着当中这一首翻唱自日本歌星中岛美雪的当红金曲《口红》的《容易受伤的女人》,才终尝走红滋味,一举踏上华语天后之路。
24 《似是故人来》
作曲:罗大佑 作词:林夕
演唱:梅艳芳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百变天后梅艳芳一生留下粤语经典作品无数,但由于早先比较少来内地宣传,所以大部分作品更多还是流传在广东话地区。但这一首《似是故人来》却以其隽永的词意,充满古风的韵律而深入人心,成为在内地听众心目中梅艳芳最具代表性的粤语作品之一。而笔者也正是通过这首歌,首次开始注意到填词人林夕的大名。
25 《暗涌》
作曲:Michael Nyman 作词:林夕
演唱:王菲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历史在重演,这么繁嚣城中,没理由相恋可以没有暗涌。”
如果评当下流行歌坛最美词作,《暗涌》入围前十应该毫无压力,这首歌不仅是王菲的巅峰之作之一,同时亦可称林夕词作中的巅峰之一,而黄耀明后来也曾翻唱了另外一个版本,同样成为了自己的经典曲目之一。
26 《下一站天后》
作曲:伍乐城 作词:黄伟文
演唱:Twins
“在百德新街的爱侣,面上有种顾盼自豪,在台上任我唱,未必风光更好,人气不过肥皂泡。”
由钟欣桐和蔡卓妍组成的Twins的组合,严格意义上讲,不过是香港商业环境下催生出来的一件本土娱乐产品罢了,演戏唱歌都不过是种包装,毫无资本可言,但难得她们还有这么一首唱出民生意义的励志金曲,也算没白担歌唱组合这个名声了。
27 《富士山下》
作曲:泽日生 作词:林夕
演唱:陈奕迅
“拦路雨偏至雪花,饮泣的你冻吗?这风褛给你磨到有襟花。”
在林夕填词的作品中,《富士山下》可以排到我个人喜爱名单的前三名。在香港粤语歌坛已几近凋弊再无金曲可传的2006年,《富士山下》异军突起,犹如给香港歌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人们开始激动于终于又有一首可以仰望可以传诵的粤语好歌了。但从这首歌以及另外一首林夕填词的作品《不如不见》中也可窥见粤语歌爱好者为什么重粤语轻国语的原因了,你只需要再读一遍林夕为这两首歌填的国语版《爱情转移》和《好久不见》,就能体会到这两者之间从风格到口味的巨大落差了。
28 《浮夸》
作曲:江志仁 作词:黄伟文
演唱:陈奕迅
“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陈奕迅另一首普及度很记的粤语代表作品,因其贴近当下世人心态及富有戏剧张力的演唱风格而备受年轻人喜爱,亦是很多唱功级歌手在比赛中常选曲目之一。
29 《喜帖街》
作曲:Eric Kwok 作词:黄伟文
演唱:谢安琪
“当初的痔金箔印着那位他,裱起婚纱照那道墙及一切美丽旧年华,明日同步拆下。”
近十年来能在内地广泛流传或是享有较高口碑的粤语歌曲屈指可数,《喜帖街》便是这屈指中可数的之一,这首歌从香港一条老街的历史变迁唱出时代潮流转换留给香港人的反思,深入人心,谢安琪也正是凭着这首歌一举成为香港的“草根天后”。
30 《两心花》
作曲:恭硕良 作词:潘源良
演唱:林忆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