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归主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聋校语文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华而不实
近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大潮下,聋校在教学理念、教材、模式手段等方面,盲目搬用普校语文教改的做法,脱离了聋生实际,淡化了聋生学习语文的特殊需要,聋生由于听、说存在障碍,不能在生活环境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积累语言,而家教也十分有限,课堂教学则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主渠道。实际上,语言是聋生耳聋后最明显的缺陷,并会严重制约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聋校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要补偿聋生的语言缺陷,培养和加强聋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听(看)、说(口形)、读写能力,拓展其功能。聋校语文教学必须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聋校在语文教学方面,容易忽视聋生的特殊需要和学习语言的特点,教学内容深,教学要求高,教学递进坡度大,句子教学不扎实,篇章教学上不去,教学费时多,却事倍功半。
2、教学方法泛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功利色彩严重,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一堂课下来有很多低智问题;淡化了“文本解读”,变成了分析课文、深挖课文内涵,微言大义。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总结”都是教师一言堂,教学活动虚拟而过,结果收效甚微。
3、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一些聋校老师过于强调聋生学习语文的困难,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语言文字能力去涉猎课外书,往往是老师一学期只讲一本书,学生一学期只读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阅读材料。聋生在校学了九年,也只阅读了不足五百篇的课文,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面越走越窄,不能在提高聋生语言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创新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做到“回归主流”
所谓“回归主流”,就是让残疾学生尽可能地回到社会的主流群体当中,每天的生活模式尽可能地接近主流社会,在与普通人直面交流中受到适当的教育。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就要求聋生全面提高个人读写、思维、能力,最终能在社会中进行正常交际、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语文教学的肩上。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新思路,“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加强对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特教语文老师注重“四个转变”:即要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要从让学生被动学习,向乐学、愿学、主动学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要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向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方式转变;要从“集体教学”向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转变。
2、加强读写训练,拓宽教学内容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技能,而聋生听力受限,说也有缺陷,仅存的只有读、写两项。因此,聋生更多地需要借助阅读和写作来获取各方面知识和信息,注重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读、写能力在聋生语文教学中尤其重要。在培养阅读能力方面,要让聋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拓宽聋生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不断地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不断地培养、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这样,也丰富了聋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好个性,为“回归主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聋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老师可以经常在课前几分钟,专门向聋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精典文章、精品读本等,从中萃选一些精美文章进行讲解释义,在关键处留下悬念,驱使他们主动阅读,寻找答案,最终带动他们走出语文课本,步入大千世界。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应加强对聋生多维思考和提炼主题的训练。写作是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聋生的思维发展了,其语文能力便会有质的转变。写作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其实用性。因为聋生要与周围的健全人往,单凭手语交流是不够的,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课题时,应多选择一些与聋生交往、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表述亲身经历,增强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融入聋校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课件,为聋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看)盛宴,让聋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语文的独特魅力。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用于给聋生正音。聋生由于听力丧失,口语受到严重影响。在聋校低中年级,训练聋生的发音和口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语文老师给学生做发音示范后,再逐个进行正音,学生在模仿老师的发音时,因为看到的只是老师的口形,而看不到喉咙里面,所以发的音也不准确。于是,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反复教和矫正学生的发音,但最后的效果不一定就好。有了多媒体手段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字母或音节的口形连带它的声音用数码摄像机录下来,老师就可以边讲发音要领,边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形,省去老师一遍遍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用于理解词句。正常的孩子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借助已有的经验和以知的词句进行理解,而聋生对书面语的理解比较困难。对于一些直观的可以演示的词句,老师可以演示教学,而一些不能演示或演示不准确的词句,聋生理解起来就困难许多。比如在教学《蜜蜂引路》时,笔者把列宁行走的路线图制作成flash 动画,通过课件讲解,聋生会很容易明白和掌握课文表达的意思。三是用于作文教学。写好作文对于聋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让聋生更好地与正常人进行书面语的交流,为聋生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打好基础。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培养聋生作文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方法。聋生学习书面语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让聋生写作文要从基础练起。比如聋生参加一次活动后,老师让聋生写出来,那是很难的一件事,他们往往写得没有主次,前言不搭后语。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事先把活动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回放,在回放的过程中教聋生如何观察,怎样抓住主次,确定主次之后,再把主要的地方反复回放,让聋生试着表达,反复练习,这样聋生才可能把作文写好。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聋生才能真正写出不错的作文来。在写完后教师再边讲评边看录像,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哪些方面描述得不具体,哪儿主次不得当,哪方面可以省略,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让聋生看教师演示创新,而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语言,学会思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是聋校语文教学创新的核心任务。对此,我们应将所呈现的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联系,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以聋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己任,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潜心研究语文教学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改变聋校语文教学的窘境,更好地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