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汽车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共享汽车调查报告

第1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为人类不保护地球而哭泣,呼唤人们保护地球,爱惜地球。我要告诉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面对破坏环境不听劝告的人们,我要大声疾呼:人们啊,觉悟吧,救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1、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草坪上,有许多垃圾,污染了环境,小草也枯萎了,只能把草铲掉。在街道上,为了省事,许多人(成人、小孩子)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垃圾丢到街道旁,让清洁工人去扫,从而污染了环境。在公共场所,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省事,把果皮纸屑扔到地上;随处吸烟、随口吐痰,甚至随地大”恪

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建议是:在草坪旁设立标识牌,写上人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醒人们保护环境。专门派一些人到路旁观察,甚至可以录相拍照,把各种不文明行为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各种不文明行为,可以进行教育,让他(她)不要再犯,也可以实行罚款制,让人们的素质提高。公共场所要有醒目的环保警示牌,并加强监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人们养成文明的习惯。

2、据国家环境调查显示,我国每分钟85万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每天1.

22亿吨,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500亿吨。4500亿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污水的排放量这么大,而人们又是喝江河的水,这样既污染了环境,还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

为此,我建议:要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要经过治理之后再排入江河湖海。要大力发展“中水”项目,对废水处理后,可以用来冲厕所、浇地,甚至可以作为工业用水。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在小区内汽车乱鸣喇叭,打扰了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在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

我的建议是:在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尤其针对特殊时段,各级环境监管机构要重点控制和检查,增加现场检查频次,加强夜间巡查。同时,要对扰民的各类噪声污染源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设立投诉电话,鼓励广大居民发挥监督作用。

4、环保意识淡薄,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我的建议是:学校设立环境保护知识课,多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创立“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第2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近日,英特尔公司联合经济学人智库(EIU)针对中国350家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并了名为《弥合新技术范式的差距》的调查报告。这份主要针对金融、零售和医疗等行业客户的调查报告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在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中如何看待和利用新技术。在技术创新、数据融合驱动企业业务发展的今天,这一调查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对于在产品和服务中使用新技术有着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对于新技术的吸收,很多企业是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来推动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大数据和远程连接等技术直接融入企业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这有利于企业快速进入新市场,为企业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表示。

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这次调查主要面向的是一些中型和小型的企业客户。虽然大多数的受访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倾注了极大热情,但是调查显示,对于新技术的投资热情并不都来自企业的内部需求,很多是迫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以及效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调查显示,77%的企业认为,在未来3年内,新技术将在其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不行动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表示。

调查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机器人、5G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VR/AR等五大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其中,75%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使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金融、汽车制造等行业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到了前面,机器人在制造和物流业应用较多,VR/AR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传统行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刺激,许多新开户都是通过在线平台或手机完成的。另外在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希望采用新的技术持续改善就医体验。接受调查的85%的企业认为,如果不投资新技术,未来企业的发展将落后。

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规避风险、合规性、政府监管。企业当前重点关注的是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所以迫切需要将新技术整合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传统企业客户应该开发更多的内部平台,同时要了解政策环境,并与技术公司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表示,“未来10年都是在中国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数据驱动创新增长。”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表示,“未来10年,企业要关注的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样才能实现业务的创新,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数据的融合发展正在重构行业。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现象,过去一年中,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出现萎缩,造成此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卖行业的兴起。另 一个例子,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和计费数据都存在医院之内。随着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未来医疗数据可能会向医院之外延伸,并与基因数据、社交数据等融合。新零售的兴起也是由数据驱动的。在2000年之前,零售业的数据主要来自POS机。2000年之后到现在,零售行业进入大数据2.0时代,人们可以在某些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客户画像等。从现在开始,我们步入了零售行I大数据3.0时代,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洞察零售行业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实现精准营销。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数据融合带来的挑战,英特尔提出要不断完善各层面的技术,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网络到存储、5G、FPGA,再到产生海量数据的设备,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充当企业业务转型的基石。

梁雅莉特别谈到了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从去年开始,英特尔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收购,在底层基础架构层面、工具层和应用层都有涉猎,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客户的应用提供全面支撑。

“数据驱动”永远在路上

1995年,人类历时13年、耗资30亿美元终于完成了全球首个DNA基因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加速融合,英特尔希望到2020年,人们只要花费24小时、1000美元就能完成基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

IT将颠覆医疗行业?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埃里克・托普所著的《颠覆医疗》被很多研究IT和行业应用相结合的人视为“圣经”。《颠覆医疗》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云计算、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不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且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破坏,将颠覆医疗行业。

对于“颠覆”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认为,所谓颠覆医疗,其实是医疗智慧化的过程,是IT与医疗行业应用深入结合的过程,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将起到不断优化和改进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一切都在向智慧化演进,比如精准医学、医药研究、医疗物联网、医疗机器人、智能物件等。

“可穿戴式设备、VR/AR等新技术确实在医疗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王才有表示,“不过计算机并不是要颠覆医疗,而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计算机与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将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得益于IT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临床决策支持、知识服务、机器识别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人类与机器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的辅助下,虚拟就诊、家庭看护、医疗协同等让医疗变得更加简单。

以前,在医疗行业中,专业的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设备等才是必备的资源,现在还要加上一条,数据也是医疗行业重要的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分析将有力地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精准医疗,提升诊断的成功率,降低医疗的成本等。在医疗行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模式的创新,另外还要加强标准的制定、政策的研究,以及应用咨询(解决个性化应用问题)。只有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的资源,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作为跨国企业,英特尔长期在医疗行业进行投入,不断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市场。英特尔将在战略发展方向、技术框架的设计等方面与中国医疗行业的合作伙伴、客户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医疗行业的数据驱动与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数据驱动商业变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达集团就是一个地产界的“大鳄”。其实,成立于1988年的万达集团现在已是旗下拥有商业地产、文化集团、网络科技集团、金融集团四大产业集团的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中,网络科技集团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实体+互联网”的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实体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全渠道征信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服务。

人们常说,船大难掉头。而万达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确实值得同行借鉴。万达集团希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打造世界级的商业企业。如今,万达集团在成都拥有按业界最高标准T4标准建设的数据中心。2017年3月还与IBM达成战略合作,基于IBM最新一代的云计算技术,将在中国推出全栈式的云服务。另外,万达集团还以万达广场为节点,计划打造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并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利用创新技术为自身业务服务的同时,万达集团还将知识产权输出给合作伙伴、其他商业中心,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兼大稻葜行淖芫理、首席架构师蔡栋表示,万达集团正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实体商业共享平台。这一商业共享平台是万达集团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方面的创新之举,它将大数据与区块链有机融合,可以提供大数据预测、征信、网络金融、智能合约、数字化零售等诸多功能和服务。基于这一平台,万达集团和一些商业伙伴陆续在上海、西安、柳州等地开设了数字化实体店,未来还要发展到数百家。采用商业共享平台的这些实体店,在POS机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摄像头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同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爆款产品的预测、精准推荐、物流优化、竞拍等。

第3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广播移动电视的前景

诺基亚公司称:“移动电视正在全球蔓延,电视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移动电视是个重要的新理念,它即将改变电视的消费方式。”近期来,产业和媒体都看到移动电视的巨大发展潜能,并做了极为乐观的预测。

DVB-H移动电视设备制造商诺基亚公司援引Agency Informa、Strategy Analgtics和ABI Research等公司的调查报告称,预计2010年全球将有近1.25亿移动电视用户,所销售的全部数字电视接收设备中1/4以上是移动电视接收机,移动电视市场将产生270亿美元的收入。

Juniper Research公司最新调查显示,接收广播移动电视服务的用户将从今年的不足1200万增长到2012年的1.2亿。2012年,全球手机用户在广播移动电视服务方面的支出将达到66亿美元。调查报告称,2012年全球将有40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采用占优势地位的DVB-H传输标准。

调查报告指出,欧委会对DVB-H移动电视标准的支持会极大推动这一标准的普及。但报告也告诫说,在移动电视构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之前,仍将面临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报告还指出,在整个移动广播电视的收入中,虽然广告收入的贡献将越来越多,但它只是移动电视收入的补充,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订购和按次付费。

最近,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Datamonitor公司的调查报告称,付费用户数将从现在的440万跃升到2010年的6560万,增长近14倍。预计2010年后订户数继续强劲增加,如果内容提供商加强营销,并制作移动电视专用内容,预计2012年全球移动电视用户将达到1.556亿,这意味着年增长率高达66.2%。

Datamonitor公司题为《2006-2012年广播移动电视市场中的机会》的报告中指出,这一产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使消费者相信这一技术的重要价值。内容提供商需要使其产品适合手机屏幕,而不要把移动手机屏幕看作是对传统电视的代替。在试验中,体育和新闻短片是最受欢迎的,但内容必须完全适合人们的生活方式。报告称:“内容的确需要全新打造,因为人们将与他们对待传统电视的不同的方式与移动电视互动。”

在产业能有效地向公众推销移动电视服务之前,也需要拟定出可接受的价格模式。Datamonitor公司预计,大多数移动公司最初每月收费4-12美元;3-5年后,将向提供更多由广告取得收入的服务推进。报告指出,为了取得可观的广告收入,产业必须首先使广告放置的方法适应移动电视平台。这是一个还没有被公认业务模式的领域。但近几个月来,运营商开始实验在视频播出的同时使广告沿屏幕底边播出。他们也在视频短片播放前插播5秒钟的公司商标图案。

调查报告称,就用户数而言,亚太地区将是领先者(图1)。2012年这一地区将有7630万移动电视用户,占全球用户总数的49%,其中大部分是在韩国、日本和中国。在韩国,已经推出采用S-DMB和T-DMB标准的商业性广播移动电视服务。虽然这一服务的购买率未达到预期,但已经有了数十万用户。此外,越南和菲律宾也已正式开播商业性DVB-H移动电视服务。还有许多亚太国家(地区)的DVB-H移动电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欧洲是最早开播DVB-H移动电视服务的地区,许多试验也是富有成果的。Datamonitor公司预计,欧洲在2012年将成为第二大移动电视用户基地,届时移动电视用户将达4270万;北美的移动电视用户将达3560万。

DVB-H移动电视在欧洲的发展

欧洲许多国家,包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芬兰、荷兰、葡萄牙、瑞士、奥地利等都进行了DVB-H移动电视试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诺基亚公司去年公布了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芬兰进行的基于DVB-H标准的广播移动电视的试验结果,明确的显示出消费者对DVB-H移动电视服务的需求愿望,也显示出未来商业性移动电视服务业务模式的某些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英国牛津进行的试验中,83%的参加试验者对试验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72%表示在12个月内购买这一服务。试验结果还显示,最受欢迎的服务的定价方式是一套频道的按月订购方式。在法国,68%的参加试验者愿意为移动电视服务每月支付7欧元。在英国,午餐时间是收看移动电视比普通电视还多的高峰时间,这表明观众愿意在午餐后休息时享受他们的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在法国,显示3个收视高峰时段:早上、午餐时间和晚上早些时候(表1)。

在这4国的试验都显示出一个令人感兴趣而未曾预料到的问题,即许多参加试验者在家中收看移动电视。法国和西班牙的参加试验者近50%主要是他们的家中收看移动电视。

这些试验还显示出下面一些重要信息:消费者既希望有广泛可收视的频道,也希望有适合在移动手机上观看的节目内容。最受欢迎的节目内容是新闻、体育、家庭连续剧和纪录片。交互性也是很受欢迎的,在西班牙,58%的参加试验者希望能有适合于较短收视时间和特定的交互式内容。

意大利3 Italia公司于2006年6月率先开始广播实况移动电视服务―――Walk TV,这是在欧洲也是世界上开播的第一个基于DVB-H标准的广播移动电视服务。Walk TV服务提供Rail、La3 Live、La3 Sports、Canale5和Sky TG24等频道,能收看2006年足球世界杯。据3 Italia公司称,之所以采用DVB-H技术,是因为它比DMB支持更多的频道,它也是专为移动广播设计的。3 Italia公司2007年6月宣布,接收其DVB-H广播移动电视服务的用户达到60万。但据M-Metrics公司称,接收这一服务的实际的用户只有19万。3 Italia公司提供的数字可能是参考已销售的具有DVB-H功能手机的数字,而M-Metrics公司提供的是实际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数。

意大利电信移动公司(TIM)于2006年晚些时候推出DVB-H移动电视服务。沃尔丰公司于2007年早些时候也推出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服务。因而意大利移动电视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芬兰政府确定给予Digita公司DVB-H网络许可证之后,Digita公司和诺基亚公司于2006年5月签订了世界上首个DVB-H移动电视平台的内容供给协议。同年11月,Digita公司在芬兰开通DVB-H移动电视网络,提供一个音乐频道―――The Voice。

法国在进行DVB-H移动电视试验和公开咨询之后,政府三部委于2007年9月24日联合签署协议,确定将DVB-H作为法国移动电视标准,并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开播商业性移动电视服务。瑞士于2005年进行DVB-H移动电视试验,管理机构联邦通信委员会建议接受DVB-H标准,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给予移动电视国家特许。奥地利于2006年5月开始DVB-H技术试验,现已结束,计划2007年底前开通DVB-H移动电视网络。最近,德国反垄断机构批准由移动运营商T-Mobile、O2和沃达丰3家公司联合开发基于DVB-H标准的技术平台,这意味着德国接受DVB-H标准。此外,西班牙和瑞典也已明确表示,将DVB-H作为他们的移动电视标准。

DVB-H移动电视在

亚太地区的发展

DVB-H走出欧洲,积极向亚太地区渗透。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新西兰等已经进行了DVB-H移动电视试验,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越南和菲律宾已正式开播商业性DVB-H移动电视服务。

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局于2004年批准进行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试验在2005年年中开始。澳大利亚广播公司(Broadcast Australia)、Bridge Networks公司和诺基亚公司合作进行试验,选择500名用户参加此次试验。试验分为3个阶段,到今年6月已全部结束,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这次试验称作“移动媒体”,参加试验的还有电信运营商Telstra公司、内容提供商FOXTel、ABB、SBS、第9网络和Sky Channel等。

诺基亚公司提供有专用软件的能接收移动广播的Nokia7710智能手机。此款手机也能直接接入互联网,以便接收关于电视节目的背景信息或体育比赛的结果。诺基亚还提供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移动电话和服务器平台。据称,该解决方案的中心点是服务系统,它管理对消费者手机提供的各不同内容提供商的内容的广播。Bridge Networks公司是广播和电信产业方面的技术系统集成公司,专门从事传输系统的设计、供货、安装、测试和试运行,包括模拟和数字电视、模拟和数字无线电广播、点对点的微波和光纤。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负责移动电视的总经理Martin Farrimond说:“令人感到惊奇的主要是消费者如何使用移动电视。移动电视不仅是对他们提供的移动,而且他们把移动电视像个人电视那样用作家中的第二或第三电视,我认为,这反映出人们消费媒体的方式正在起变化。”

在参加试验的用户中,相当大的多数对订购这样的商业表示感兴趣。据称,80%的参加试验者喜欢这样能随时随地收看的电视节目,特别是在候车、旅行、家中或乘车的路途中。电视的总收视时间也明显增加了。与传统电视不同,周一至周五,移动电视收视的高峰时间是早晨、午餐和下午晚些时候,特别是早晨和午餐时间;在星期日下午是高峰时间,参加试验者,平均每天收看2-3次,每次持续时间平均为25-30分钟。当然,具体的收视情况是很不同的,试验显示,收视比较密集的是非付费电视用户和乘车上下班的人群。体育频道在午餐后休息的观众中是最受欢迎的,在星期六晚上也是最受欢迎的。

据诺基亚公司称,试验表明,在对移动电视感兴趣的消费者中,76%想以可接受的价格在12个月内订购。各个试验的满意率达到73%―83%,最重要的是要有广泛的频道选择,其次是良好的图象质量。据Farrimond说,这些试验表明,消费者愿意为移动电视服务每月支付10美元,如果内容特别有吸引力,也可支付20美元。

诺基亚公司在试验中发现,移动电视是对传统广播电视的补充,它既是提高收视率的机会,也是创造新的黄金收视时段的机会。这使内容拥有者能打造新的市场,允许在新的分销平台上再使用内容,从而增加新的内容收入机会。

对澳大利亚来说,DVB-H商业性移动电视的开播取决于何时获得频谱。可能用于移动电视的所谓Channel B频谱预定今年晚些时候或2008年早些时候拍卖。

在新加坡,诺基亚公司与当地广播机构Media Corp公司和电信运营商MI公司合作,在2005年6月的亚太广播贸展会期间进行了首次DVB-H技术演示。观众能用Nokia 7710手机收看Media Corp的亚洲新闻频道和移动电视传送的实况联播节目。从2007年亚太广播贸展会开始,新加坡PGK Media公司与Zentek Technology及其它公司合作再次进行数字移动电视广播试验。此次试验服务称作TV2GO,采用DVB-H广播标准,并得到新加坡媒体开发局的支持。实况频道包括新闻、体育和娱乐,额外付费节目来自CNBC Asia Pacifie、ESPN STAR Sports和WOW!TV等主要广播机构。这些试验频道在任何地方都能接收,包括行走中、公园里、公共汽车上、咖啡馆或家中。试验服务也支持实时交互服务和新的电视平台。

在马来西亚,付费电视运营商Astro―5移动运营商Maxi Communications公司和诺基亚公司合作在2005年8月进行了Merdeka Day独立日庆祝活动的DVB-H移动电视实况演示。在此次试验中,Astro公司提供TV1、TVE、Astro Ria和AEC4个实况频道;Maxi Communications公司提供通信和网络服务;诺基亚公司提供演示中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和移动服务。据悉,广播机构MiTV Corporation公司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商业性DVB-H移动电视服务。Astro公司也计划推出商业性移动电视服务,该公司商务主任Azran Osman Ranic说:“移动电视广播是我们提供广播服务的有特色的扩展,它使我们能把电视服务范围扩大到起居室以外的观众。”

在印度尼西亚,诺基亚、PT MECA和SCTV等公司合作于2006年下半年进行为期6个月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PT MECA公司是提供视听内容的主要集成商,广播平台运营商SCTV是广播内容提供商,诺基亚为试验提供有DVB-H功能的N92手机。此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价移动电视服务在印度尼西亚的可行性,试验广播服务覆盖的接收质量和探究支持不同服务计划的选择方案,包括广告、基于订购和交互服务,以及判定消费者未来对移动电视服务的态度,据称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

据Thomson公司日前宣布,中国台湾公共电视文化基金会选择Thomson公司的移动电视解决方案进行基于DVB-H标准的移动电视试验。此次试验将由台湾中华电信、台湾移动和FarEastone3家移动电话运营商同时进行。此外,新西兰也在今年4月开始首次DVB-H移动电视试验。据悉,香港也将进行基于DVB-H的移动电视试验。

DVB-H技术上新的开发

卫星移动电视标准DVB-SH诞生

DVB-SH标准是由数字视频广播(DVB)技术模件特别工作组再2006年开发的。DVB集团执行机构已批准这个移动电视广播的新标准,并将之转交欧洲电信标准协会进行标准化。无疑,这是DVB项目在2007年可交付使用的最大成果之一。

DVB项目将DVB-SH称作是一颗新星诞生了。DVB-SH是能向移动电话和PDA之类的个人移动终端传送媒体内容和数据的系统。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可由一颗卫星覆盖大区域或全国的用户。在终端和卫星之间无视线的地方,可由地面补点发射机提供缺少的覆盖。因此,DVB-SH为移动电视提供DVB-H之后的第二个解决方案,它与DVB-H既是相互竞争又是相互互补的。

Alcatel-Lucent技术公司与Jersey Telecom公司合作于2007年晚些时候在伦敦开始采用新的DVB-SH标准的移动电视试验,试验将向约250名用户提供45个频道。Jersey TelecomG公司于今年6月初宣布,它计划使用卫星好地面混合传输技术在Channel Island上开播完全的移动电视服务。

据Alcatel Lucent公司称,这一技术能提供90个频道。伦敦试验将提供全部主要公共和商业广播机构的45个频道。在威斯敏斯特的5台地面发射机能提供对许多大学校园的覆盖。

内容保护解决方案的开发

移动电视将采用新的使其内容赚钱的业务模式,包括按次付费和其它更灵活的理念。但开发中的传输机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非法拷贝已取得版权的内容或者截取广播内容。因此,需要有保护内容购买过程和确保内容安全的解决方案。两年前,欧洲开始了两个关于DVB-H内容保护方案的开发工作。

移动电视的主要业务模式

虽然移动电视在快速发展,但仍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对移动电视运营商来说,业务模式的选择是困难的。Informa Telecoms&Media公司的报告指出了以下4种模式

第一,分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只通过自己的蜂窝网提供电视服务,没有与移动电视广播网的互动。这种分离模式使运营商能持续提供自由品牌的视频与音乐下载服务,而不必共享收入。在韩国,KTF公司的1xEV DO收入的90%来自视频点播服务。CDMA运营商对蜂窝网电视热情最高。

第二,主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控制内容集成,同时担任服务提供商,并供给返回路径。运营商也倾向置身于广播技术的主要提供商之外,而努力控制广播网的开通。欧洲许多移动运营商,例如意大利的TIM公司,不情愿与DVB-H供应商诺基亚公司合作。在意大利,3公司购买广播机构Canal 7,并开通独立的DVB-H网络,以便控制整个价值链。但在大多数国家,广播频谱是有限的,因此开通自己广播网的蜂窝公司不得不选择窄频率段,要与其它蜂窝公司或广播机构共享频谱,以便广播较广范围的频道。

第三,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和价值链上的其它公司共同利用蜂窝和广播网的互补特性,以确保最终用户的良好体验。在这种模式下的运营商不仅提供返回路径,而且也与内容集成商一道提供电视服务。运营商也管理订购、账目、服务活动、条件接受、数字权利管理和安全。广播网公司可以向不同方面批发网络容量或频道,以便将网络开通费分摊给全价值链。

第四:绕过模式:这种模式对蜂窝公司是最糟的,而有益于广播网络运营商。实施绕过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正常移动网络进行广播的容量受限制。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但运营商不能直接从滚广播移动网获得收入,而且用其手机收看电视的移动订户也较少可能使用移动娱乐服务。移动运营商只能通过为付费和交互性提供点对点的上行链路连接来获得收入。

Informa公司称,融合业务模式是大多数服务部署中使用的一种模式,例如在美国,Qualcomm公司向运营商提供批发服务。该公司预计,从长远来看,无论分离模式还是主角模式都不会广泛使用,但有迹象表明,一些强大运营商品牌将采用这样的模式,因为他们预计有高购买率。主角模式可能主要是在广播移动电视市场的初级阶段采用,少数移动运营商愿意负担网络开通的大量支付。该公司还预计,产业最终将向融合业务模式推进。为了使这样一种模式起作用,价值链上的所有角逐者必须接受这样的观点:蜂窝网和广播网可以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但这是困难的,特别是考虑到某些移动和广播媒体品牌的强大。

结束语

诺基亚公司相信,开放标准准是移动电视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像开放的GSM标准是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样,移动电视也将是如此。从当前来看,DVB-H在全球范围的试验与部置,无论从范围来看还是从速度来看,都远远胜过其它移动电视标准。

第4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用个人信用档案档案建设

个人信用档案是指关于自然人信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信用社会和信用制度的基础。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具有重人的社会意义。

一、信用档案类型与特点

从经济、金融的角度看,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如银行部门的借贷、还贷活动,这是一种狭义概念。现代讲的信用管理实际上是广义概念的信用,广义的信用是狭义信用的基础。据此,我们可以把信用档案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每个行业专用的信用档案;二是综合性的信用档案。而信用档案包括原始性、权威性、非永久性、档案信息的共享性等特点。

二、个人信用档案构成

个人信用档案的构成包括如下方面:(一)个人身份证明和个人档案。具体包括个人身份证明、户口证明及同一户口册内家庭直接成员情况、个人职业经历、个人的社会关系等;(二)个人收入来源资料。包括现金、实物、福利补贴等多种形式;个人信用档案包括个人收人资料、收支风险等情况资料;(三)个人资产构成资料。包括个人银行账户、股票、债券、个人名义下的不动产等资料:(四)个人信用记载情况。包括个人在银行借贷情况和还贷情况,以及个人社会生活中不良行为的记录等;(五)其它资料。如奖惩、批评、表扬资料等。

三、个人信用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了个人信用档案的建设。根据国外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个人信用消费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我国2008年GDP为30.067万亿,人均GDP为3266.8美元,这说明,我国直到去年才刚跨过这一经济上的门槛,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判断: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外,我国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档案的经济条件。

(二)缺乏可靠的个人信用档案资料。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是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间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加上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个人信用评估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办法又自成体系,评价结果的通用性比较差,整个社会还缺少权威性的中介机构对个人的信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缺乏个人信用档案资料监管。日前,我国有关个人信用档案的法制建设滞后,我国除了以《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储蓄存款管理条理》等法律规章来规范银行业务和个人信用外,缺乏规范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使用及惩戒等方面的法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建设滞后,不仅制约着信用档案信息的建立,而且也使个人信用档案资料监管缺位。

(四)缺少权威资信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是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制度的重要基础。信用评估的机构,是向需求者提供个人信用调查报告的供应商,是为了向第三方提供消费者报告,以汇编或评估消费者信用信息为其全部或部分业务的任何实体。其基本工作是收集个人的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传播信用报告。而我国只在极个别的城市拥有类似的机构,数量少且相互不能沟通。

(五)缺乏个人信用档案信息共享机制。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居民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公安、街道、单位、工商、税务、银行、保险、医院、公共事业收费单位、商家等部门。另外,在商业银行内部,各家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记录互相独立,缺乏同业信用记录的有效沟通由于各部门对个人信用档案信息与数据仍处于封锁状态,从而严重阻碍我国个人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步伐。

四、完善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从道德层面强调信用意识、信息来源条块分割、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还不高的国家,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个人信用档案体系是不现实的,需要依靠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来打破对信用数据的垄断。因此,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政府在推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立法和加强执法,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打破对信用数据来源的行政垄断行为,为信用报告机构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完善个人信用档案法规体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是涉及全体公民利益的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其政治性、法律性都非常强。因此,必须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依法管理。如要修订、完善《商业银行法》和《储蓄存款管理条理》等法律、法规。修改后的《商业银行法》和《储蓄存款管理条理》应明确商业银行数据开放范围、提供方式、使用及传播限制等内容,为开展联合征信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制定《商业银行贷款法》,对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程序、贷后管理、清收做出规定,建立对恶意欺诈和非法侵占银行资产等不良行为的惩处制度,逐步以金融部门的个人档案为基础,培育公民个人的信用档案意识。

(三)建立个人档案营运中介。个人档案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所以要鼓励发展全国性的个人信用档案中介公司,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个人征信机构在法律保障与规范下,利用自身资源搭建起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各数据系统的信息高速传输通道,在法律规定和系统硬件锁定的范围内,对所需的信用数据资源进行检索,并提供各项在线服务。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断拓展服务范围,为银行、保险、汽车、广播、住房贷款、家庭装修、休闲、制造、出版、零售、电信和公用事业等众多行业提供个人信用产品服务。

第5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字】WAP环境;移动学习;潜在用户;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61―03

目前,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很多,讨论大多聚焦在移动学习的理论、模式以及移动学习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本文将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的WAP用户调查报告,分析WAP环境下移动学习的潜在用户、我国现阶段基于WAP环境开展移动学习的主要制约因素,以便在WAP环境下有效地开展移动学习。

一 WAP与移动学习

1 关于WAP

WAP是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无线应用协议)的缩写,它是指在数字移动电话、因特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之间进行通讯的开放全球标准[1]。WAP将Internet和移动通讯技术结合起来,使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络资源成为现实。

WAP支持绝大多数无线网络,包括GSM,CDMA,PDC,TDMA,FLEX等。其中,手持设备的操作系统大都支持WAP,还有专门为WAP设计的操作系统,比如:PalmOS,EPOC,Windows CE等。然而,手持设备存在内存小和无线网络带宽慢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限制,可以在手持设备上安装微型浏览器,从而提高WAP上网的速度,或者借助GPRS接入以获得短时连接、高速访问和低资费共享Internet资源。而且WAP支持专门为小屏幕和无键盘手持设备服务的WML语言和类似于JavaScript的WMLScript脚本语言。由于WMLScript基本上没有其他脚本语言所包含的无用功能,对内存和CPU的要求很低,特别适用于移动手持设备。

2 关于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起源于远程教育研究得出的一条规则:“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2]。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的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3]。因其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个性化四个显著优势,人惯于以移动学习实现的教育为第四代远程教育。[4]

3 基于WAP环境的移动学习

自1997年由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和美国的软件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无线应用协议(WAP)标准之后,关于WAP的新闻报道、技术研发、网站建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硬件支持、移动设备用户数量有限等原因,WAP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近几年,随着硬件的不断升级,移动设备的进一步普及,2G、2.5G、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通讯费用的下降,WAP再次被人们所重视。

WAP除了广泛用于娱乐和通信外,还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青睐,结合无线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全新学习模式――Mobile Learning逐渐诞生。学习者可以利用PDA或者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访问无线网络,浏览学习信息,进行在线学习测试与讨论,或者将WAP网站的教育资源下载到移动存贮设备中进行进一步学习。在当前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基于WAP环境下的移动学习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 WAP环境下移动学习的潜在用户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分别从地区分布、性别分布、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分布、职业分布以及个人月收入分布六个方面对WAP用户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根据CNNIC 2007年的WAP用户调查报告,我国WAP用户地区分布所在省份东部占到了60.8%,中部比例为24.1%,西部仅为15.1%;男女比例的数字也非常惊人,竟达到4:1,男性占到79.5%,女性只有20.5%;WAP用户年龄分布,大多是高中或者高中以上学历,七成以上是出生在80年代后的企业普通职员和学生,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达到了78.1%。

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基本了解到WAP用户的分布特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WAP环境下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首先,从年龄分布来看,由于受到操作性、视频障碍、接收新技术的观念和意识、求知的迫切性、可支配的时间、对已有媒体的依赖性等因素所致,年轻一代与年长者相比,成为移动学习潜在用户的可能性更大。根据CNNIC关于WAP用户年龄段分布的调查结果,30岁以下的WAP用户占到了84.6%(如图1所示[5]),这些年轻一代正处于求知的关键阶段,也乐于尝试新的技术、新的学习方式,可谓是基于WAP环境的移动学习潜用户中最大、最可能的群体。

其次,从职业分布方面来看,调查结果显示排位前四的职业分别是普通员工24.8%、学生20.6%、技术人员16.2%和高级管理人员10.8%,总共占到了WAP用户的72.4%(如图2所示[6]),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准移动学习者呢。

第一类企事业的普通员工,他们位于单位的最底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双休少,学习的时间少。但是,以技术更新推动的社会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库,才能跟得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在竞争上岗的制度下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可以弥补学习上的空白,扩充他们知识。企事业单位基于WAP对员工开展移动学习在我国已有一些成功事例,比如:TCL公司基于WAP建设学习型组织、化妆品企业为销售人员提供基于手机的培训系统。

第二类学生,是一种获知的群体,迫于就业的压力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他们会尝试各种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WAP无线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三类专业技术人员是四种职业中工作时间最集中的一类,他们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一个星期一个月吃住都在办公室,生活缺乏规律。但是技术日新月异,他们的学习需求旺盛,移动学习虽然不是他们主要的学习途径,但是可以作为最主要的补充方式。

第四类高级管理人员,在时间上最适合的移动学习者。因为他们的出差、应酬、会议特别多,工作的一半时间都在汽车、地铁、火车或者飞机上。由于工作繁多,没有时间专门学习公司的各种文件、执行办法或者客户的信息等,这些学习需求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来完成。公司可以将各种文件以TXT格式保存到企业的WAP网站上,方便大家学习。

最后,我们从WAP用户的文化程度分布推敲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相对于其他学习,移动学习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讨论和求教等其他方式为辅,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那么WAP活跃用户是否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

根据CNNIC关于文化程度的分布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51%,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占到86.8%(如图2所示[7])。因此,可以得出结论:WAP用户八成以上都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他们具备基本的自学能力,具有进行移动学习的潜能。

三 WAP环境下移动学习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移动学习在WAP用户中实施、推广的潜力非常大,广大的WAP用户既有移动学习的需求,又具备移动学习的条件。但是,在WAP环境下开展移动学习在发展中也会遇到重重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无线网络带宽

无论是WAP应用,还是浏览Web网页,带宽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目前,平均每个WAP网页的大小约为15Kb,使用手机默认浏览器打开一个WAP页面的时间约为10秒钟,对于用户来说,速度非常慢,更不用说下载其他多媒体资源。目前的移动市场,虽然3G技术相对成熟,4G也已经问世,但是消费者使用的设备和网络还是GSM+GPRS或者CDMA1×,2G的无线网络带宽有9.6Kbps、2.5G的GPRS有50Kbps、2.75G的CDMA1×有153Kbps[8]。理论的速率虽然可观,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10Kbps已经是很奢侈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终端用户的需求。

2 WAP资费

浏览Web网站信息、下载学习资料,基本不用考虑过高的网络流量会给自己带来高额的账单。而WAP则不同,浏览的信息量越大,下载的资料越多,产生的费用也就越高,这种资费标准严重影响了WAP用户浏览网页的自由性和随意性。所以,进一步推广WAP应用,降低资费是关键。

目前中国移动公司推出的GPRS套餐有1元包2M,5元包10M,10元包30M,20元包50M,100元和200元的套餐,还有标准套餐,没有固定收费,按照0.03元每KB收费。其中1元和5元的套餐只包含WAP网站的流量,10元以上套餐包含WAP和Web流量,由于目前WAP网站的资源非常匮乏,用户多会选择WAP+Web网站的形式,所以10元的套餐是最低的标准,仅仅30M的流量对于浏览网页已经是捉襟见肘,更何况资料的下载。随着3G网络的投入使用,无线网络的速率将会大大提高,音频视频的下载量将增加,到时候,资费标准将会严重影响到WAP的发展。

3 WAP网站资源库的建设

资源库是移动学习的核心,一个丰富的知识聚合势必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学习者。Web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一段时间专注于Web资源库的建设,现在的WAP落后于Web六年。根据Web的经验,一个成功的Web网站,不仅内容丰富,资源充实,而且特色鲜明,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网民访问。目前的WAP网站大多专注于手机铃声、图片、游戏、彩信等娱乐信息的下载,部分以各类新闻为主,众多的WAP网站中致力于教育学习的专业网站凤毛麟角。WAP网站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具有特色的网站太少,WAP资源库的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教育类的WAP网站。

目前,移动设备的浏览器可以将Web网站的页面形式转换成适合小屏幕的移动设备,但是仅仅局限于文字,虽然也可以转换图片,但是非常吃力,严重影响浏览网页的速度,更不用说其他多媒体资源了。所以,直接借用Web的资源库是行不通的,必须专门为WAP建设自己的资源库。

移动学习的资源库应该具备以下的特性:首先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其次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小,存储空间小、带宽有限等,开发的学习资源必须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减少复杂的操作,文字也要简明扼要;另外,移动学习的地点多为零散时间,学习不连贯,易受外界干扰,所以设计开发学习资源时,也要考虑这些因素。[9]

4 终端设备

用户使用不同的PDA、手机等移动设备,登陆WAP网站的速度、下载数据的时间是有差异的,目前市场上智能手机CPU的主频从几十兆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不等,使用的移动操作系统也不相同,它们对网页的反应速度相差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移动学习的实现。

四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3G网络在奥运项目涉及的6个城市中已经开始了大规模规划与建设,全国的3G网络建设也会逐渐拉开序幕。到时候,无线传输的速率将实现2Mbps,3G网络能够有效解决WAP用户的带宽瓶颈,为移动学习带来良好的契机。目前的智能手机已经整合了PDA的部分功能,具备了word、excel、pdf文件的浏览,磁盘文件操作等,而且支持第三方的软件,可以无限量的扩充手机的功能。另外,随着移动学习在我国实施与开展,将会有大量的WAP网站资源库建成,这些WAP网站资源库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充与完善。因此,3G网络的建设、手机功能的扩充、WAP网站资源库的建设将会为我国开展移动学习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刘兵.WAP协议及其应用[J].电脑学习.2006,(2):47-49.

[2] 德斯蒙德•基更.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6):22-27.

[3] 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25.

[4] 王珏,赵呈领,张朝华.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8.

[5][6][7] 2007年中国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7:5.

第6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国产汽车;对策

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身处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步从产品制造、研究开发、销售服务、汽车信贷等方面融入了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但与国际汽车产业相比竞争力仍然较弱,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产汽车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会不断增大,要想赢得市场,处于不败之地,中国汽车工作就要不断完善自己。

1 植根于本土文化,塑造国产汽车品牌文化内涵

品牌[1]塑造是指给品牌某种定位,并为此付诸行动的过程或活动。国产汽车品牌塑造的主观误区品牌的塑造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充分利用有利的市场营销环境、企业内外两种资源和全新的思维理念来全力打造、精心雕饰。因此它具有两重性:过程的艰难性、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国产汽车从当初的毫无市场基础到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国产品牌汽车在考虑如何最大程度的占领市场份额,如何在短期内让品牌知名度最大化,而将精力集中在汽车产量、新品推出速度上,忽略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美誉度的提升。随着国产品牌汽车销量的不断扩大,消费市场对国产汽车的新鲜感已经索然无味,对其的品牌价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将会有更多的体会和更高的要求,而国产品牌汽车的这些行为和做法造成了国产汽车在消费者心目中高知名度而低美誉度,这也是近年来汽车市场被国外品牌汽车重新占据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说明品牌塑造决不是简单的通过大规模广告投入就能实现的。

品牌文化蕴含着深刻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即品牌所凝练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品牌文化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顾客某种需要,而且帮助顾客寻找心灵归属,实现他们的诉求。品牌文化要从产品自身开始,通过广告提升品牌文化的号召力,让消费者更多的去体验,以致产生共鸣。对于品牌文化的宣传与积累,本土汽车厂商一直都是大手笔投入,并常常借助众多美女、明星来吸引眼球,打造香车美女效应,这些并不能掩饰国产汽车在品牌文化上的缺陷。从我国的汽车广告宣传中很难找到能够引起人们联想和共鸣得品牌文化。作为本土汽车,要积累品牌文化,当然也存在优势。如今世界都在流行“中国元素文化”,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庞大的“中国造”更要体现在品牌上。国产汽车厂商要远远比国外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及其特点,国产汽车的品牌塑造一定要品牌文化中注入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重视品牌传播与品牌文化的融合。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一点,即中国轿车不要说参与国际竞争,即使国内竞争也必须依靠品牌识别。现在我国在各种类型、各个档次的轿车市场上都有多种品牌共享,而且供大于求,在当今市场高度发达、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讫车生产的基本技术和质量水平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差别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各种品牌开拓自己的细分市场、建立品牌识别则是竞争取胜的必由之路。

2 注重国产汽车的质量保证

产品质量是难以进行量化的指标,为了分析我国生产汽车的产品质量,总部设在日本的美国著名汽车产业调查机构J.D.power亚洲公司对轿车质量消费者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简单分析。从J.D.power亚洲公司2006年度对中国轿车质量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指出:“国产汽车的质量尚没有达到被成熟市场的消费者接受的程度。要想在世界各地的市场取得成功,必须提高中国汽车的产品质量,中国汽车能否在世界市场取得成功,取决于在产品质量的信赖性和持久性方面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的程度”。将J.D.power亚洲公司在中国的调查数据和在日本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清楚的说明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

从中日两国小型轿车的质量调查结果来看,日本每百辆汽车中的质量瑕疵平均为131个,中国的汽车质量瑕疵高达370个。尽管日本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质量的要求较为苛刻和严格,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日本小型轿车的质量远远好于包括合资企业产品在内的我国小型轿车的质量。如果以日本的汽车质量为100%,则韩国汽车的质量为日本的90%,而中国生产的汽车质量仅为日本的55%。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了2007年第二批C-NCAP碰撞安全测试结果,其中有一款国内新推出的小排量车的安全性就非常差。从全球来看,国产汽车应该是世界汽车消费的潮流,在以石油为主、石化燃料越来越少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国产汽车节能环保的特色应该是中国的主流和趋势。

汽车专家陈光祖认为,国产汽车存在先天不足,起步较晚,以致他还没完全站起来就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购买国产汽车的消费者对油耗和安全非常关注,但是车主在驾驶一段时间后发现,国产车的油耗和安全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消费者在二次购车时一般都会选择更加高档次的进口车或合资车,长此以往,国产汽车市场便会鲜有人来问津。

3 提高国产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能力低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业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2]。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中,我国的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是最低的。韩国产业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与韩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其中整车技术大约相差5年,零部件技术相差3年。我国汽车产业的整车技术能力低于零部件技术能力,其中明显偏弱的是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只相当于韩国汽车产业的 60%。以上这些数据不仅涵盖了自主品牌企业,而且包括了合资企业。由于合资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外方在国外开发的现有车型,合资企业仅仅是将部分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技术转移到了我国,其设计能力并没有向我国转移,因此在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方面,我国与世界汽车主要生产国的差距并没有由于合资企业的建立而缩小。

目前国产汽车业虽然在要素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原材料、零部件和机器设备的低质量抵消了低价格的优势,使得劳动力价格成为了主要竞争优势;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设计能力和设计质量等决定竞争优势的其他要素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与主要汽车生产国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汽车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汽车产品将以环保为中心,在新型动力开发、原材料选用、零部件模块生产、整车装配以及汽车使用等环节中充分体现汽车与环境的和谐。为达到汽车使用中零排放的要求,也为更好的节约自然资源,未来的电动汽车、氢气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等新型车型将的到极大发展。绿色理念已带来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契机,要求汽车企业生产具有清洁无污染动力源多样化、能源转换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的绿色环保车。

4 结语

中国汽车工业如果一直盲目的混战下去,企业竞争战略始终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找不到合适的生存空间,自然会抑制企业的发展,整个中国的汽车产业也难以有长足发展。因此,我国汽车行业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把握好市场需求、有序竞争的力度和深度,走出我国汽车工业的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第7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吸纳了75%以上的就业人员。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仍有70%左右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不容易。

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融资难的核心问题。对银行来说,中小企业具有产品结构单一、资本规模小、财务资质不健全、生产水平落后、业务风险大等不利因素,难以取得银行信任。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门槛高,对抵押物要求严格,审批程序时间长且复杂。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而征信体系建设正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基础。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人民银行于2006年开始为那些从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往来的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其目的就是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展示自身信用状况的平台,让更多的银行,企业了解中小企业,打破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瓶颈,给中小企业带来资金、带来商机、带来发展的前景。中小企业档案征集的信息包括企业的概况信息、注册资本及构成、对外投资情况、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企业购销情况、主要财务指标、经营财务补充信息七大类,信息征集过程中,严格保护了企业的商业机密.企业的信用报告作为其“经济身份证”和“信用名片”,成为企业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信用报告广泛应用于融资和经济交往过程中,将有利于企业扩大融资,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已经在全国成功运行了三年,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障碍,为长久以来饱受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燃起了希望之火,也为银行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本文开头提到那家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小企业通过进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向银行展示了自身信誉,大大增加了获得贷款的机会。同样,金融机构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在降低信息搜集的成本的同时,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与信用情况,进一步的增强了其营销观念,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主动寻找、选择和培养客户,满足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垒大户”的信贷风险。

国外发展中国家实践表明,推广应用征信系统以后,依托对企业信用状况的了解和监控,大约有30―40%过去被银行拒绝的企业被发掘出来,成为银行放贷的对象。当企业提出贷款申请以后,银行进入征信系统进行查询,利用信用评分模型,就很快能判断出申贷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决定,大大缩短了审贷周期。国外专家通过对40个国家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若一国存在关于中小企业信贷信息共享的机制安排,信贷发放量就较大,信用风险指数则较低。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借鉴。

第8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也称点对点经济(Peer to peer economy)、协作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它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散化的闲置资源,并提供给需求方,实现供需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能有效解决供需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分享经济的精髓在于“匹配、分发、共享”,其优势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科学匹配、精准分发、最终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用最小的成本解决用户乃至社会的痛点问题。分享经济一般以互联网平台为资源分享平台,资源供应方利用分享平台资源信息,资源需求方利用分享平台获取资源信息,完成资源匹配的供需双方利用分享平台进行资源交易,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

二、分享经济的发展概况

国外已经出现分享经济的巨无霸平台企业,如房屋分享Airbnb已经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0多个城市;Uber的全球市场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如互联网模式下的滴滴出行、易到用车、小猪短租以及WiFi万能钥匙,既节约了资源,又极大降低了消费成本,对于平台、使用者、出让者、社会都是多赢的结局,这也是为何“分享经济”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受到追捧的原因。

英国政府认为分享经济有助于城市以一种创新模式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同时能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了正是分享经济模式将给英国经济发展带来红利,2015―2016年期间英国政府在利兹市和曼彻斯特市进行试点,来测试当地公众对公共交通,公共空间、卫生健康和社会保障等系统的分享意愿。在政策支持方面,英国政府在2015年《数字融合战略》,目标是到2016年将英国的数字排斥水平减少25%,以及此后每2年减少25%。通过实施《数字融合战略》,英国政府致力于确保每个在英国生活的人,不管他们是呆在家中与朋友和家人联系,或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充分利用在线系统的数字化能力,而目前有20%的人口缺乏基本的数字技能。这意味着英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尽快消除人们利用数字化系统时的障碍,这些障碍包括缺乏上网技能,无法接触网络,缺乏上网动机,以及缺乏对网络的信任。英国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致力于实施在《数字融合战略》提到的具体行动。政府人员正在努力识别某些机会,利用这些机会提高公民的数字化能力有可能改善现有分享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英国地方政府正在逐步效仿中央政府,将他们多余的办公空间与当地居民区、社区和企业分享。这既可以通过Space for Growth网站实现,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在线应用来申请。这使得初创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慈善机构和社会企业在适宜情况下,临时免费使用政府拥有的闲置空间。《英国政府资产战略》(The Government Estates Strategy)中明确提出,对于多余的闲置办公空间,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与企业分享。

最近的研究调查显示,技术分享经济在澳大利亚的发展正在迅速赶上美国和英国。澳大利亚人秉承开放的理念,提供消费商品、服务、知识、技术和经验分享,并且基于实际用途考虑,能够提供便利性和降低成本。根据2015年相关调查报告的研究结论,近几年在澳大利亚各地出现了人们能够分享和交流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分享经济平台。澳大利亚的新兴分享经济模式是基于云客户智能平台实现。2015年澳大利亚针对新兴分享经济的调查情况如下:(1)14%受访者听说过“分享经济”这个词。(2)43%的受访者涉及或了解分享经济行为,如拼车、房屋交换、集资、汽车共用和共用工作空间。(3)61%的受访者知道在澳大利亚有分享经济服务,其中有27%的人知道Uber公司提供分享经济平台;有20%的人知道Airbnb提供分享经济平台。(4)53%的受访者在去年参加了某种形式的分享经济行为。(5)6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分享经济活动;其中36%的受访者有兴趣尝试分享交通和住宿服务。

三、我国发展分享经济的建议

2016年两会,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国内许多企业不断在分享经济领域发展壮大。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发展分享经济对我国现有的制度、政策和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我国涉足分享经济的诸多领域都处于发展初期,分享经济依存的互联网平台有待发展和完善,服务和产品的供应方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因此本文就我国发展分享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分享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体系对于分享经济的快速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立消费者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对分享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服务提供者还是服务使用者都普遍希望彻底消除由于不良身份认证而导致付出昂贵代价的欺诈行为。政府应该加快建设面向消费者的个人身份验证制度,并建设相应的身份验证系统,把这个系统开放给发展分享经济的企业。对于那些由数字鸿沟而无法通过网络获得分享经济所提供机会的人群,政府应该组建志愿者团队去帮助这类人群,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分享自有资产和服务活动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此外,政府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类人群通过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分享资源和服务。其次,建立风险防范制度。分享行为存在风险。如自己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房子,或者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汽车,而不知道他们的保险、驾驶许可证的状态,他们的职业背景等;让一个陌生人提供杂货并送到你没人的家中或者帮你遛狗。这些行为都存在风险。这些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地蔓延到现实的分享经济世界。例如,曾经发生过住宅被用作窝点或团伙蜗居点;住宅被毁坏;顺风车司机殴打乘客或杀死行人。也有一些城市和整个国家因为缺乏预防风险和惩罚犯罪的法规制定,已经禁止此类分享经济服务。建立基于客观评估信用的系统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信任机制是分享经济快速增长不可或缺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超越当前的分享经济平台,发掘解决分享过程中信任和降低分享风险的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策略。第三,要改革税收制度。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税收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分享经济模式,税务部门应建立如何计算分享经济税收的指南,使得参与分享经济行动的人,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他们的税收义务和向税务部门报告其收入。此外,建立相关的网站提供在线税收计算器来帮助分享经济用户很容易地计算出他们需要支付多少税。

(二)重构分享经济模式下的监管治理体系

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监管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用户必须协同治理和联合监管。政府要不断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并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治理。采用分享经济模式的企业既要加强企业内部治理,也要服从政府的监管。尤其是要在建设分享经济平台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准入制度、交易规则、质量与安全保障、风险控制、信用评价机制等自律监管体系。建议成立分享经济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与监管部门沟通,旨在促进协调沟通、资源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三)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试错空间”

第9篇:共享汽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消费信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奖惩制度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099-02

一、美国消费信用制度

(一)美国消费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

1.发展。美国信用管理行业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但是知道20世纪30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开始兴盛。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现代信用管理体系,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包括《公正信用报告法》、《平等信贷机会法》、《信用修复机构法》、《信用控制法》等17项法律,并且每一项法律条文都进行了若干次的修改,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在保护个人隐私、公平授信权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数据透明化,并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

2.现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信用制度最发达国家。资本、商品和消费者三大市场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法规和执行机构。其中消费者市场,针对不同阶层设立了多种非银行融资机构,满足其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信用消费占国内商品总消费的比例高达2/3。非银行储蓄机构的放款协会,遍布全美各州,与消费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消费贷款业务量仅次于商业银行。消费者财务公司,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人们遇到医疗费用的紧急开支,到就近的一家消费财务公司便可获得分期付款服务。人寿保险公司、退休信托基金、私人养老基金等机构,对客户的即时消费和远期消费进行筹划,并同样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二)美国消费信用管理体系

1.立法。每一条法律大多由引言、定义、数据保护原则、个人权利、豁免、过渡性条款、专员的权利与职责、通知、犯罪等章节组成。依据健全的法律,建立了相应的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信用评价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信息自由法》、《隐私法》、《接触秘密信息进行背景调查的调查标准》等大量的法律,明确界定了信息公开和个人的关系,强制个人在规定范围内披露全部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是美国信用制度建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同时,明确规定了数据的评估要求,查询、更改、消除以及获得补偿等权利。

2.机构设立。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作用非常有效,所以美国采用的是企业自主经营的信用管理模式,即所有企业可以依法自主地经营信用调查和管理业务,政府不得直接参与经营,只能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约束。

3.中介机构。信用中介机构是搜集信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提供信息和信息管理咨询的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用评级、个人的征信机构等。信用中介可以控制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规范交易,所以美国对信用中介非常重视,建立了健全的信用中介机构评价指标和运作法规、对信用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的部门及其职能,对违规的信用中介予以严厉处罚,甚至勒令退出。

4.有效奖惩制度。美国的失信惩罚制度非常严厉: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对产销者处以25万美元~200万美元的重罚;有做假前科的,罚金可达500万美元,甚至可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高昂的违约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失信行为。此外,对于失信行为长期记录在案,使失信者的失信成本随时间而累加。同时,法律明确规定:对于信用良好、信用等级高的个人,可获得银行较高的信用额度以及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等。

二、中国个人消费信用的现状

目前中国从事消费信用服务的机构只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信用消费占比非常低。信用消费涉及的领域包括个人住房、汽车、信用卡、助学贷款、医疗、旅游、大件耐用品等,但业务品种功能单一。新兴的消费信用业务,如个人资金周转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等发展十分乏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十几万的车、上百万的房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单靠自我积蓄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信用消费的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中国居民普遍消费意识淡薄,习惯于“用昨天而非明天的收入实现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这也是由于中国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启示

(一)立法

1.私人产权法。美国是私有制国家,对产权的保护早已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公有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私人产权的归属,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们追求长远利益。因为如果人们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在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中,只有遵守信用制度才能生存。

2.文明信用制度。信用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忽视道德的力量是信用制度建设的重大误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根源于此。所以良好的信用制度必须以道德为支撑,尤其是诚信建设。

3.个人信用档案制度。个人信用制度,即证明居民信用和偿还能力的法律法规,涉及:(1)个人信用基本档案:个人的基本资料、经济信用资料;纳税、保险及与银行的经济交易、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等。(2)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对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3)个人信用评级:评级的标准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个人的失信行为。(4)个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并非全面共享,要尊重、保护居民的隐私权。

(二)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信用管理模式除了市场主导的美国模式,还有政府主导的欧洲模式,以及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日本模式。依据中国国情:政府掌握绝大多数的信用信息,担负重要的社会责任,欧洲模式可能更适合。

政府的推动是构建完善信用制度的核心力量,但是也不能越俎代庖,因此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干预。能够以市场的力量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干涉,毕竟美国模式(即市场为主导的信用管理模式)才是信用制度建设最终的发展方向。

(三)信用中介机构

1.信用中介必须是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否则其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风险预警和管理分析就没有任何实际的参考价值。

2.遵循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等价交换,不得垄断信息资源。

3.有义务保证信息的正确、透明和有效性。对失信的个体打上标签。

4.建立信息共享互联网,避免信息重复和资源浪费。

(四)信用奖惩制度

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是信用制度发挥作用的保障。明确划分失信与犯罪的法律边界,失信的严惩形式及程序。设置高额的失信违约金,建立失信“黑名单”并且长期不予以撤销,最大限度地增加失信成本。对于信用良好消费者,给予较高的信用额度和优惠的贷款利率等。

参考文献:

[1] 李爱玲.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及其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

[2] 付思刚,邢爱芝.试论中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以西方发达国家信用法律制度相比较的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2,(1).

[3] 李利军.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简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2).

[4] 苏振芳.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对中国的启示[J].与现实,2003,(6).

[5] 王晓东,刘琨.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征信,2009,(2).

[6] 曾鸣.中国消费信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征信,2011,(2).

[7] 李东晓.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构建个人消费信用制度[J].征信,2012,(2).

[8] 郝备,温艳萍.发展中国消费信用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2,(12).

[9] 郭忠金.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0,(1).

[10] 陈放.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J].探索,2010,(6).

[11] 李玲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2] 李秀萍.关于健全中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研究[J].资治文摘,2009,(5).

[13] 陈潜,唐民皓.信用法律制度及运行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