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华罗庚的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华罗庚的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华罗庚的事迹

第1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我被《少年华罗庚》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华罗庚那种刻苦自励、埋头苦读、顽强勤奋的态度感动了我。

随着云雾弥漫的烟消散后,精彩的演出开始了。里面主要讲华罗庚少年时期家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十分刻苦学习,虽然中途遭受到失去母亲的打击,也碰到不能交学杂费的种种困难。但他依然不放弃学习,不放过任何难题。终于,他的刻苦自学得到了回报,他最终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

这种惊人的,顽强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想想以前,每当我看到英雄事迹,心里也非常振奋,立志向他们学习。可是,实际学习中一遇到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时间一长,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华罗庚和我相比,半途而废的我哪儿比得上他。他能废寝忘食地读书,在店里看书,走路时看书,躺在病床上手里捧的还是书。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爱学习、爱真理、爱动脑、爱科学。正像他自己说的:“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要好好像他学习。

“书山有路亲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像华罗庚学习,学习他那种好学的精神,勤奋刻苦的精神,养成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第2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朴实无华的他们,懂得勤俭节约,也能熠熠生辉。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生勤俭节约美德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参考!

        勤俭节约美德事迹材料一

一、基本情况

程林,男,15周岁,家住商南县青山镇草间村四组,现为商南县鹿城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

家有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奶奶74岁,先天聋哑,患有高血压,且十年前双腿又摔断,不能正常行动和交流。姐姐小时因不慎将面部烧残,父母亲因长年劳作分别患有严重胃病和重度贫血。为了一家生计,父亲和姐姐长年在外打工,母亲除种地、操持家务外,还要经常到别人家帮工。

二、主要事迹:

(一)在家里勤快懂事,为家分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知道:长辈体弱多病,家境困难,便很懂事。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助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打猪草、喂猪等。上了初中后,回家的机会少了,他只能在节假日在家里帮家人分担家务。他通常下班车后再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才到家,妈妈还在地里干活,或在给别人家帮工。他放下书包,听到猪在嗷嗷叫,便提着篮子到地里打猪草,给猪喂上猪食后再做晚饭。尽管做的饭菜的味道不十分可口,但一想到能让劳作一天的妈妈放工回来便能吃上热饭菜,心里非常欣慰。在家期间,他劈柴,做饭,打猪草忙个不停,尽力帮助母亲分担家务。

(二)在学校勤奋刻苦,品学兼优

他深知家境困难,读书不易。于是他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每次考试他都能保持全校前50名的成绩。自进入初中后,他将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虽天资不占太多优势,但他却用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以勤补拙。

(三)尊敬长辈,孝心感人

由于奶奶残疾,交流、行动都不方便,他非常疼爱奶奶,每次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奶奶。晚上帮奶奶擦身、洗脚,吃饭时先给奶奶盛饭、夹菜。在上学时经常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节约一点,放假回家时买点水果带给奶奶吃。

曾记得上初中时,有一次周末回家,奶奶见孙儿回来便从屋里出来,当她走到门边时却突然晕倒,不醒人事,这可把他吓坏了。当时妈妈在别人家帮工,无法联系。他只好给村医打电话求救,可村医正在很远的地方出诊,无法赶来施救。在万般无奈情况下,他急中生智,便将奶奶绑在自己稚嫩的脊背上,吃力地连背带拖,踉踉跄跄用了两个多钟头,将奶奶送到另一个更远的村卫生室医治,由于他及时将奶奶送治,在危难时刻挽救了奶奶的生命。 在村子里,提到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每逢寒暑假村里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他都会按时参加。在奶奶的陪同下,他从未缺过席,而且每一次的活动都是保质保量。为村里敬老院的

爷爷奶奶送去最美的舞蹈,为村里居民清扫房间,为周围邻居义务发传单,帮助残疾人过马路、打扫卫生。用自己的爱心帮助身边一切有困难的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四)勤俭节约,朴实无华

生活中,当她走过洗手池的时候,她会主动扭紧滴水的开关;当她看到食堂桌上的剩饭,她就想到农民伯伯背朝天的艰辛汗水;当她丢垃圾,看见有的同学随手乱丢,一走了之的时候,她会一边制止一边拣起可回收的垃圾。就个人而言,她觉得节约是一种品质,会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约是一种高尚,只有做到节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习中,一块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一枝铅笔,她要用到握不住为止;一张纸,她都不会随便丢弃。因为她知道,这些点点滴滴,在有些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是来之不易。教室里,她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纸张扔在一个角落里,收集起来。收集变卖的钱,捐给了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在学校,他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他是勤快懂事,孝顺长辈的好孩子。2013年3月被评为商洛市“优秀班干部”,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光荣称号。

勤俭节约美德事迹材料二

一、基本情况

孙雅琪,女,9岁,家住平阴县财源街,现为龙山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 她学习成绩优异,却一如既往地努力,力争上游;她在班内身居要职,却总能做到谦虚、团结同学;她身体柔弱,却在劳动中勇挑重任

二、主要事迹:

(一)在家里勤快懂事,为家分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从小知道:长辈体弱多病,家境困难,便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就帮助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凳、洗碗等。生活中,她主动地帮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已的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衣物也不需要父母料理。

(二)在学校勤奋刻苦,品学兼优

她深知家境困难,读书不易。于是她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她将华罗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虽天资不占太多优势,但她却用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以勤补拙。

(三)勤俭节约,朴实无华

在学习方面,她勤俭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另外,有时她会看到厕所的水龙头没关上,就马上走过去关上它,以防水资源的浪费。每次下课时,她都会主动关闭电灯、电扇等,不让资源流失走。而且,同学们在饮水机那里接水时,通常会有水漏出来,她总会及时提醒他们,要节约用;生活中,当她走过洗手池的时候,她会主动扭紧滴水的开关;当她看到饭桌上的剩饭,她就想到农民伯伯背朝天的艰辛汗水;当她丢垃圾,看见有的同学随手乱丢,一走了之的时候,她会一边制止一边拣起可回收的垃圾。就个人而言,她觉得节约是一种品质,会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约是一种高尚,只有做到节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习中,一块橡皮,她要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一枝铅笔,她要用到握不住为止;一张纸,她都不会随便丢弃。因为她知道,这些点点滴滴,在有些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是来之不易。教室里,她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纸张扔在一个角落里,收集起来。收集变卖的钱,捐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她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了周围许多同龄孩子,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做一个为别人的劳动成果负责任的人。 勤俭是财富的源泉。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用节俭的精神使用财富。勤俭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观。

在学校,她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里,她是勤快懂事,孝顺长辈的好孩子。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一个小学生,一个女孩子,她选择了一条其他孩子都做不到、难以坚持的“节俭”之路,她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会着生活的快乐。

勤俭节约美德事迹材料三

XXX,女,今年11岁,是XXX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担任学习委员,她活泼开朗,阳光自信,是一位品学兼优,有着优秀美德的好学生。勤劳节俭就是她最美的闪光点!

勤劳,让她闪亮。在她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含泪把她和比她大5岁的弱智姐姐托付给了年迈的奶奶照顾。奶奶因为年岁大,手也不方便,照顾自己都是问题,更何况还要照顾年幼的她和姐姐。身体瘦小的马润茁便开始学着洗衣、做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分担家庭的重担。她不怕苦,不怕累,担起了大部分的家务,洗衣、做饭、洗碗、打扫房间等等对于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从上小学起,她每天早早起床,一边做早饭,一边抓紧时间把家里的鸡,鸭,猪等喂饱,料理完了家里的琐事之后,才赶到学校上课。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有很多同学会去买零食。可是她,却在捡拾路边的塑料瓶,一个一个的存起来,换成一毛一毛的钱攒起来。同学们不理解,总会投入异样的眼光,但当同学们知道她的故事后,都对他敬佩不已!

第3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一、宣讲我国数学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

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

三、股

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第4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摘要】本文简单的阐述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关键词】数学史德育智育

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数学的人文精神对于求真,持善形成完美的人格,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全面

发展和终身教育具有重大作用。

而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的意义早在19世纪就被西方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这种认识似乎又与

18世纪的一种教育理念密切相关: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te,1798~1857)提出,对

孩子的教育在方式和顺序上都必须符合历史上人类的教育,因为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历史上人类知识的发生是

一致的[1]。这种理念使后世数学教育家相信: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就是一种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

工具。到20世纪70年代,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经是许多西方数学教育家的共识:利用它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启发学生的人格成长、预见学生的认知发展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方中学数学课本中数学史内容的增加。丹麦的一套中学教材即由女数学史家安德逊(K.

Anderson)主编,数学史完全融入了教材内容本身。再者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继承人类文化的

过程,因为人在本质上是文化遗传物,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要由人来继承。所以数学史知识在中学教育中的

充分发挥,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一点,提出几点思考愿于大家共同讨论。

1数学史在德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1.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国古代数学硕果累累,许多成果传入世界其他地区,对整个世界数学的发展,

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普遍使用算筹这一有效的计算工具,这是我们祖先极出色的创造,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的国家。先进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面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成就:秦汉

时期的分数运算法则、负数引进、比例算法、线行方程组消元解法、勾股术、阳马术等;5世纪的圆周率精

确测算;7-8世纪的三次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和二次内插法;11-14世纪的贾宪三角、勾股测圆术等14-15世纪

的珠算。这些成就都具有世界意义。

通过对我国数学史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唤起他们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随着改

革开放,如今的学生更要了解中国的数学史,了解中华几千年的科技文明,否则青年一代可能丧失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这是很危险的。

1.2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数学史可以培养人的优良的道德品质,特别是优秀数学家的事迹,这种作用更加明显。爱因斯坦在悼念居

里夫人时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数学史对人品质的陶冶是多方面的,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近代人所皆知的数学家华罗庚、以初中学历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和美、德等多国科学院的院士。他在

解析数论、代数学、多复变函数论、数值分析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果没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为国争光的奋斗目标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他怎么可能自学成才而取得如

此伟大的成就。没有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怎么会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

批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优秀品质以及他"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的至理名言将会永远激励学

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数学史在智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2.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赖于兴趣。"一个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

数学着迷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活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史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学习。

讲二项式定理时,作为二项展开式的系数表,教材中出现了"杨辉三角"。教师不妨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它

的知识。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应用这一"三角"的人,并不是杨辉,而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贾宪。此图

原名为"开方作法本源"。运用此图既可求得任意高次展开式系数,又可进行任意高次幂的开方,它还是研究

任意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基础。在欧洲人们称它为"帕斯卡三角"。虽然帕斯卡在距贾宪几百年以后才发现

了它,但他对它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正整数次幂的二项式定理:(a+b)n=an+C1nan-1b+ Cn2an-

2b2+…+ Cnn-1abn-1+bn(n∈N)帕斯卡还把这一"三角"用于高阶等差数列求和,并成功地应用它解决了赌博

过程中的赌金分配的难题——点数问题,以此成为概率论的创始人。

2.2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史教学中不仅要有具体的数学史料的教学,更要注意数学精神的宣传。数学精神就涉及到学生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这种精神包括两个要素,即对理性(真理)与完美的追求。教学中要注意整个数学成果的产生及其

背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探索数学观念的历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例如,数学一贯被认为是严密精

细的科学,学生也从来不怀疑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问题,但数学的严谨性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仍存在巩固数

学基础、探索数学意义等问题。让学生了解这些,对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是大有好处的。再者,以数学家追

求数学真理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这样可以使人文精神教育在数学史教学中顺利自然地得到贯彻。

数学史是人类的认识史、发明史和创造史,其中蕴涵着可供后人借鉴的巨大思想财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财

富为现代教育服务,应当引起我国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有效

的人才培养途径,力求造就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人说,古代是通才取胜,近代是专才取

胜,而能取胜于现代者,则是专才基础上的通才。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5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必须各科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从数学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开学初集中讲。学生刚入中学,对什么都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第一堂数学课的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计算圆周率,自西汉刘备、东汉张衡,三国时刘徽、直到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比刘,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宣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2、开始数学专题讲座。对初一学生还可借助“华罗庚金杯赛”的机会,进行题为《如何自学成才》的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闻名的伟大数学家。通过讲座,使学生懂得学习好坏关键在于本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哲学道理。进而发奋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结合数学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矗如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期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在数学中要揭示这一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距离)。讲这一关系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矗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是在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数学也是这样,整数到分数,有理数到无理数,实数到负数,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这个数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1、言位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第6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一 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 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 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兴趣。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 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高兴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反过来,掌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

第7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课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日益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正在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我们培养人才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发展创新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主要发展目标。所谓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维、提炼新方法的能力。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小学学习科目,其知识很多都需要学生去思维和探索,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说的太多、讲的太多也做得太多,所以它往往成为教师“垄断”的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分数,导致学生除了做题,什么都没有收获到,这与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大相径庭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的、明确的定位,即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是围绕着学生的学全面展开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设计者、合作者。这一要求的变化意味着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样教学的针对性才会更强。同时,教师要认真地研读学生,要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够不断地提升。

二、灵活地应用教材,切实培养学生能力

学以致用是现在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所在,这样为他们主动学习提供动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地应用教材,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情境的开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数学情境的开发。在对教材的开发中应注意:(1)尽可能地恢复数学原本的样子。(2)尽可能实现有趣、富有挑战性。(3)情境的出示不是教学目的因而不宜过分复杂,以免扰乱学生思维。

(二)教学过程的开发

教材中有的结论,只有很简单的过程,我们应对其进行适度的过程开发,以展现其丰富的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书上的概括性语言:“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学生对这种抽象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用火柴棒或者小棍组成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支火柴?板书:“三根火柴棒首尾相接——三角形。”又问:“根据刚才的摆法,你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说说怎样画的?”板书:“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三角形。”然后给出书中三角形的概念,这样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又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应用价值的开发

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能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从而加深对数学的情感。教学时,我们应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从数学角度予以开发,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如:把“体育彩票”拿来进行讨论其可能性;将家庭装修用来进行有关面积问题的讨论;将家庭开支进行统计以便进行勤俭节约等的教育;汽车的行程表为何能显示出汽车所走的公里数……开发出这些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觉得亲切的事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热爱。

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自信心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必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顽强进取,知难而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上就有那么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他们敢想、敢问、敢做,但是不可避免的,受某些不良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他们中部分人有股“娇气”,受不得挫折和失败。用古人求学的事迹影响他们: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用名人学习中受挫的事迹激励学生,爱迪生、华罗庚、陈景润……多少次的失败没有击垮他们,反而使他们更加坚强,更加奋发,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感人的事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能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培养了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另外,有意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真正地让学生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一个必要的方法。对于活动中的成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而对于活动中的失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分析原因,更要理解、鼓励他们:“就是跌倒几千次,只要站起来的就都是英雄!”

四、充分的合作精神

第8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那么,我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之参与教学呢?下面略加论述以就正于同仁。

首先,知识味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的心理因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追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

一、针对一部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我讲述科学家既重理又重文的事迹。例如,前复旦大学校长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他不仅数学造诣很高,而且文史功底深厚,能背诵不少诗文;华罗庚诗也写得不错。桥梁建筑家茅以升也精通文史……科学家们丰富的文史知识有助于他们科学研究,有利于他们事业的成就。作为学生重理是应该的,但轻文就错了。这些事例使重理轻文的学生深受教育,激发他们学文的兴趣。

二、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有些诗与散文含蓄蕴藉;有些意境幽远;有些哲理深刻;有些则又感情奔放如狂波怒涛。作者在创作时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的。学生在深受感染的基础上,才能读出作品的韵味。《有的人》是运用对比手法写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在朗诵会上不少学生能以深沉的感倩读出诗的哲理,参与者都沉浸在艺术境界中领略其中做人的哲理,从而受到感染,进而产生兴趣。

三、举办课文情节及人物漫谈会。

一让学生复述情节,漫议人物,如复述《狼》、《变色龙》等课情节;漫议孔乙己的长衫与伤疤;范进看榜确知中举后的喜极发狂;诸葛亮为什么从“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而为蜀主“鞠躬尽瘁死而后。”

这些复述与漫议都使学生感到学语文天地的宽广、丰富多彩,兴趣便培养起来了。

其次是教学上的投入。

所谓“投入”,即指教学与课文作者同喜同悲同怒。与作者共鸣。作者与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休戚与共,苦乐相通。对丑恶、污浊的事物投以神圣的憎恶。作为授课者应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满怀激情对学生进行点拨。我教《我的老师》一文,我先以表情朗读让学生的感情与文中的“我”,感情相融洽,然后抓住师爱生的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何会对老师产生深深的敬佩与眷恋。在“老师排除我与小反对派小小纠纷”这一情节,我力求进人蔡芸芸老师的角色,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在“梦中寻师”的情节,我则进人学生的角色。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学生深受感染,学习主动性因而提高,教学效果也就良好。(课文过关小测,优秀率达90%),而且感情的交流,密切了师生关系。教者于教学中的“投人”,实质就是教学上的情感因素。我认为教者不应是一个冷漠无情的客观主义者,他应该爱憎鲜明,情感丰富,感受课文作者心灵深处的激情(自然科学散文或说明文等除外)并以此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步入审美境界,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大胆使用讨论式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另一方式。

《孔乙己》教学中,我抓住一个“笑”字对学生启发诱导:

课文写了多少次笑?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笑?

第9篇:华罗庚的事迹范文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自述人生经历,展现自我心智历练过程或成败得失,抒写人生感悟,作者即传主;他传是展现他人的思想性格、人生历程、成败得失,由他人用第三人称来写。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与评两部分构成。“传”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

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史学性传记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文学性传记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试卷中选做文本中的传记主要是指后者。

【考点解读】

传记类文本是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的热门文体。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内容中单列一个人物传记单元,在选修内容中还单独编辑了《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所选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名人,包括杜甫、鲁迅、、贝多芬、达尔文、沈从文、杨振宁、蒙哥马利、比尔・盖茨等世界级名人。选修传记的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选修传记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要求学生阅读人物传记时,务必做到一理、二析、三探:

1.理――通过粗读和圈点勾画,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析――通过体会生动传神的叙述描写片断,把握传主的性格和情感,并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审读简洁的议论性的语句,把握作者思想和态度,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态度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品味传记的语言,把握作品的修辞技巧、表现手法,并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3.探――通过多角度、多层面的理性分析,探讨传主身上体现出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自我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题型归类】

题型一:选择题

一般为双选题,提取传主有关生平或细节进行分析和概括,要求考生对此进行认定,选出恰当的或错误的两项。

1.选对――选出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例题1】(2011・新课标全国卷15题)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入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阳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选错――选出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例题2】(2011・福建卷13题)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 “第一人”。

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

E.朱启钤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题型二:分析题

1.分析原因――对传主的重要事实或典型细节进行原因分析。

【例题3】(2011・新课标全国卷16题)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2.分析作用――对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技巧等进行作用分析。

【例题4】(2011・广东卷第19题)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2分)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2分)

题型三:概括题

1.概括事实――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处事方法进行概括归纳。

【例题5】(2011・辽宁卷第17题)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2.概括性格――对传主的思想性格、禀赋个性进行归纳总结。

【例题6】(2011・广东卷第20题)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

题型四:探究题

1.探究人生智慧――对传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带给自己的启迪进行探究。

【例题7】(2011・新课标全国卷18题)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2.探究写作意图――对作者拟题、选材、谋篇、行文的技巧进行探究。

【例题8】(2011・福建卷第15题)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3.探究精神价值――对传主在文本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进行探究。

【例题9】(2011・广东卷第21题)如何理解第⑦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回答。(6分)

4.探究语言疑难――对文中的某些名言警语所蕴含的理趣、意趣进行探究。

【例题10】(2011・辽宁卷第18题)

“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备考策略】

高考所用的传记文本,少则800字,多则1200字,大都经过了命题者的删节改造。考生应有强烈的考试意识,应学会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2分或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3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下面,结合四大题型谈谈传记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要点。

1.选择题要细心比对人、事、时、地。

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传主事实。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给传主定类。如2009年福建卷《寂静钱钟书》,选文标题就表明了本文记叙的侧重点――围绕钱钟书的寂静来写,而所有选项正是扣住这个标题来设置的。

其次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标准。是让你选对还是选错,是选最恰当的还是选不符合文意的。有些考生往往会沿袭前边试卷的选项限制,下意识选 “不正确”的,这种只凭意识上的经验,而不关注题目限制变化的考生,往往会吃亏。

然后是比对信息,看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中的人、事、时、地有无添加、遗漏、更改和混淆,特别要注意那些提取重组和变相转述的信息,防止命题人暗中掉包和无中生有而造成人事混杂或肯否失当的错误。

最后从易到难,排除疑难选项。一道成功的多选题有难易梯度,至少有两项是浅易明白的,其中可能有一项就是必选项;另外,局部判断项在前,整体评析项在后。若在局部性辨析项里找不到破绽,那么问题就可能出现在整体性评析的选项中。

2.分析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

分析原因要依托传主的典型事例和独特个性。分析作用要考虑到内容作用(表现传主人品或才学)、形式作用(运用哪些手法)、结构作用和主题作用。不管是分析原因,还是分析作用都要先定点再分点。另外,还需特别留意人物细节和侧面描写。有些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3.概括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概括人物事实的方法:以时间、地点变化为经,以职位、工作变化为纬。注意关键句子的提示和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以原文的关键句子或语词为基础,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整合为满足题目要求的几个层次,若是分条概括一般会有三到五个得分点,超过四个点时只要答对四个则得满分(多点题有时只要词组并列即可)。概括性题目要对文本的内容有全面准确的把握。即答案必须在全面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对内容作出准确的概括,不允许含糊,也不可以有疏漏。

归纳传主性格的方法:①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要紧紧抓住传记文本所写传主的典型事实和独到细节,从事件的表象中探寻出人物的情感、思想、精神等。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如标题、段首句、段尾句等,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要点+品行要素(或精神内涵)”的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能够用词组表达就不用句子,能够用短句表达就不用长句,避免关键点未能表述到位。

4.探究题一定要植根于文本,而不能“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