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课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潮起潮落,日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过了一半,期中考结束了。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和指示精神,我们6位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端正思想,以生为本
认真学习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二、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不上无准备的课。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要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最大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四、研究学情, 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了有计划的辅导。
五、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基础,字音、标字形、默写等基础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落实和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书写的运用;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试题由课内已经延伸到课外,在教学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复习时有专项练习),而且应该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学会对比分析,且动手翻译(学生到黑板进行板书)。
3、加强阅读指导,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并且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技巧的训练,答题规范的要求和训练。加强活动课的指导和开展,进行名著阅读训练。
4、加强写作指导,为了使学生形成写作记叙文知识系统,在学初给学生就拟定以记叙文写作为本学期的重点训练目标。
5、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 微写作 校本课程 建设研究
发端于网络环境的“微写作”,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微写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成为教育的一种社会需求,它既让学生的书面表达免于粗俗化和空心化,让信息记录更符合社会交际的规范,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表达,如情感的宣泄、生命的诉求、对社会的评判等。“微写作”已经进入“众享”时代,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关注这一文化现象的存在与发展。为此,我们将高中语文“微写作”确定为我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特色课程”之一,由语文教研组建立开发团队,实施“微写作”特色课程研发,力求形成一门具有本校特色,并能够全面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校本课程。
一、“微写作”的界定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故把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叫做微写作。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2014年北京高考新增“微写作”题型,《2014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微写作考试要求:“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微写作字数要求不超过150字。至今,语文科学术界对微写作也没有权威的界定,但无一例外地指出了一个要义――篇幅短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300字左右),形式自由的写作样式。传统的微写作内容精美,形式规范,新型的微写作内容多元,形式自由,具有明显的交际特征,写作载体从纸质扩展到各式各样的新媒介。
微写作作为一类既古老又现代的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仍然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为帮助学生获得微写作知识和写作策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微写作教学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微写作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的微写作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构成要素。
二、“微写作”的课程意义
1.“微写作”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交流方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今短信、微信、微博等融入人们生活,短小精炼的写作能力备受推崇,微写作成为网络化时代备受人们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一方面,一些文学名家正在介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大批“草根”揭竿而起,渐成一种新兴写作势力;更有出版界助推,索性将热门微博集结成书,使“微写作”开始进军传统出版领域。因此,微写作教学是在时代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培养媒介制作能力和媒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创造力和媒介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
2.“微写作”成为网络时代的社会需求,也成为教育的社会需求。微时代及其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交际、表达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得短、频、快的写作方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需求,也将成为教育的一种社会需求,无疑,将“微写作”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理性思考,是对语文学科教育的一种积极实践,将对人的素质培养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培养教师的微写作教学能力。“微写作”课程开发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微写作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以及各类微写作活动,发挥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施微写作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通过“微写作”课程开发,在语文教学之外独立实施微写作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锻炼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提升语言创造力。
3.拓展学生写作的方式和交际功能。“微写作”课程开发将通过对学生微写作的训练,利用微写作主题的多样性,方式的自由性,传播的多元性,解放学生写作的语篇形式,拓展写作的交际功能。
4.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微写作”课程开发通过对学生微写作成果的展示与传播,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兴趣,调动参与微创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媒介制作能力和媒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四、“微写作”课程内容
1.“写什么”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学生对微写作内容的需求点和兴趣点,并对学生微写作的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微写作的内容应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交流,解决问题等。
2.“怎么写”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微写作过程的分析研究,探究学生进行微写作的方式方法,总结出学生进行微写作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短小的文章类语篇和非文章类语篇。“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或者是一句话,一个段落,几个意义密切联系的段落,一副对联,一条广告语,一条祝福短信,一段评论,一段配图文字等,都应成为微写作的方式范畴。
3.“教什么”的问题。通过微写作教学实践,明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求,以及学生作品的交流与展示的有效方式,科学合理地拟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对微写作的特征、形态、意义构建,对微写作的呈现方式学习,对微写作的技巧、方法传授等。
大家好!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踏着欢庆的鼓点,我们又一次相聚在五二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一年又一年,人依旧,物依然,非常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正因为有了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顺顺利利,圆圆满满。今天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再一次的相聚,希望在你我的携手下,孩子的语文素养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分析学情,有的放矢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1、基础方面:从上期最后一次考试来看,孩子的基础比较扎实,积累也在丰厚。
2、阅读方面:孩子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做题的技巧,大部分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书籍的选择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孩子都开始接触一些经典的名著。
3、作文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习作,且表达顺畅,有一定的深度,进步较为显著。
当然,回头看看我和孩子走过的足迹,有得也有失:
1、一小部分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卷面还不够美观整洁。
2、课外的积累还不够丰富,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3、作文方面:一小部分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小,缺乏积累,因此视野不够开阔,选材略显狭隘。由于积累的缺乏,使部分学生的表达略显吃力,语言过于平淡,不够生动具体。
针对上期出现的问题,结合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我对下期的语文教学有如下设想,也请家长朋友们多提宝贵建议。
二、结合要点,制定措施
1、夯实双基,加强训练(识字)
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学期要求学生认字150个,写字230个;要求学生独立识字学词,教师仅对一些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难写的字给予指导;板书示范不容易写好的笔顺、笔画、结构,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坚持写好读书摘录笔记,达到错别字率不能大于1%的要求。
具体的措施:
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及句子,并做好相关笔记。②积累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培养积累词句段的习惯,并能在写作和交际时加以运用。③加强预习检测,保证质量。
2、重视阅读,培养能力
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展孩子的视野,还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技巧。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26篇主体课文,13篇拓展阅读课文,背诵的课文及片段共10篇,语文天地的古诗和名言警句等;坚持写好批注笔记和提纲笔记;重点培养孩子的四方面的阅读能力:写心得笔记、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发散思维的训练和联系社会背景深入开掘人物的思想感情。
具体措施:
(1)课内多积累
厚积才能薄发,积累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也为习作和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坚持写好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金钥匙,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自主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外多读书
“读”是思的凭借、“悟”的前提、“说”的储备、“写”的基础。要鼓励学生以课本为依托,向课外延伸,广泛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希望家长朋友在家里也能及时督促孩子多读书。多留心生活中的语文,多积累方方面面的语文知识。坚持每天阅读积累优美的片段,写好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朗诵会、演讲等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果您有时间,我建议亲子共读。
孩子已经上五年级,应该有选择性地读一些课外书籍,家长朋友在孩子选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名著,使孩子多与经典接触。本期我们的共读书目是《夏洛的网》、《三国演义》,推荐书目是《绿山墙的安妮》、《草房子》、《你也能当发明家》、《汤姆叔叔的小屋》、《寄小读者》,家长朋友可以做以参考。
本期,我校的阅读考级活动仍将继续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书香班级,争做书香达人”,我们会在学期末评选出我们班的“书香达人”。
(3)与经典同行
认真扎实地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本期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还是《道德经》和《千字文》,我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教学,要求人人过关,并及时给予评价,丰厚孩子的文化底蕴。
三个阶段:1. 明确写作目标任务;2. 展开调查研究;3. 分析论证,提出方案,做出评估。
六个步骤:
1. 明确可行性研究的目标;
2. 针对目标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经济分析,并对每一项研究做出结论和整理详细报告材料;
3. 以各项结论为根据,从不同的角度编制多个供选择的方案,并从中选出较优的方案;
4. 对选出的方案进行更详细的研究,确定具体的范围,估算投资费用、经营费用和收益,并做出拟建项目的经济分析和评价。
5. 以总体目标为核心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编制筹措资金计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常用的分析研究方法有两种:一是系统思维分析法。即把拟建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分析它涉及的各种复杂因素,研究其相互关系以及变化发展情况。必要时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二是比较分析法。通常采用横比和纵比,对拟建项目的整体或局部、甚至某个具体细节进行分析。一般要对多种可能的项目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进行优选。
不同种类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因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的差异而各有特色,但结构要素基本相同,一般都包括标题、前言、正文、落款、附件5个部分。
1. 标题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标题应写得准确、简明,主要有以下2种。
(1)完整式。一般由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文种种类(3要素)组成,如《××省新型建筑材料厂关于引进水磨石生产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省略式。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如《建设××大型水泥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略完整式中的拟建项目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只写文种种类,如《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前言
前言即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主要介绍该报告的来龙去脉。要求写明项目名称、项目主办单位名称及负责人、可行性研究单位名称、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负责人、经济负责人及参加人等。前言部分最常见的写法是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由谁负责进行什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内容。文字要求简洁明了,篇幅不宜过长。
3. 正文
正文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对所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具体分析论证,最终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要求运用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正文包括概论、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和结论5个部分。
(1)概论。提出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依据、目的以及研究的结论。
(2)供求预测。主要写国内、国外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发展趋势。在研究和写作供求预测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确凿的数据,力求预测准确可信。
(3)技术论证。主要是运用资料、数据来论证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厂址条件及交通状况;技术、设备与环保;生产组织及人员培训;并做出可行或不可行的结论。
(4)经济分析。主要包括:投资估算、收益估算、投资回收估算。投资估算,即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的估算,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两部分;收益估算,即估算成本、售价、销量、利润等;投资回收估算,主要是对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回报年限的长短等的分析。在进行经济分析时,要翔实地估算出项目所需总资金,也要估算出项目实施的各个部分和不同时间中所需资金的具体比例。要正确估算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项目的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及贷款偿付方式。
(5)结论。是在供求预测、技术论证、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做出的综合评价。评价结论有三种情况:非可行性结论、可行性结论、弥补性结论。结论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4. 落款
标明完成可行性报告的报告者、报告日期。如在标题下注明,在这里可以省略。
5. 附件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主要包括不能写在正文内的各种论证材料、试验数据、调查数据、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其结论在项目实施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事求是,讲究科学。可行性研究报告事关具体实施项目的兴废成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是首要原则。因此,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从研究的实际对象出发,在科学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多方衡量,最终形成科学的结论。同时,还要明确项目的目的和范围,明确委托者和投资者的意图,摆脱个人见解的束缚,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客观事实,不回避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然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一、“问题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问题教学”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的,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基本步骤是:第一。学生必须感觉到困难,最好是他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受挫,这样,如何使活动继续下去的问题就产生了;第二,一旦感觉到了问题,学生就要加以探索并明白的地确定问题;第三。在彻底调整和分析了问题以后,学生就要收集资料,以明确怎样使自己开始时的活动得以继续下去,或者将其改造成一个更适合的形式:第四,学生根据假设。从自己的资料中推出它的定义;第五,学生把看来最能达到他的目的的假设付诸实践,并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
可以看出,杜威的问题教学法是充分体现出了他所主张的“做中学”的活动原则,他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兴趣。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他的两部著作《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1972)、《问题教学基本理论》(1975)中,对“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作过详细的论述。什么是“问题教学”?马赫穆托夫写道:“问题教学是发挥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这些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而要由教师系统的创建些问题情境,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结论最优的结合起来。”马赫穆托夫还为“问题教学”规定了两条原则,第一是“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在科学历史中概念发展的逻辑,再现形成关于现实的现象、过程和事物的概念中科学思维的进程”。第二是“通过教学问题,即通过解决‘矛盾、提示作为对立面的统一体的新概念的实质’,进行我所研究的概念”。这些科学理论不仅符合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而且也反映了认识的辩证法原则。
找到了“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那么我们就接着探索其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挥,情感的培养。都是教师在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在粤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课秦牧《菱角的喜剧》的教学中。笔者就文题“菱角的喜剧”设计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秦牧最初发表这篇文章时所定的题目是《复杂》,大家认为与《菱角的喜剧》相比哪个题目更好一些,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确定文章的体裁,从情感认知的角度分析文章题目对阅读接受的影响。从学生或者说人类普遍的阅读接受心理上看,一般都更倾向于富有情节性的文章。学生就可以从中找到“菱角的喜剧”比“复杂”要好的理由:因为“复杂”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公式化。很乏味,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而“菱角的喜剧”这个近乎故事型的题目则能使人天马行空,想入非非。接着笔者就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据你们的理解,什么叫‘喜剧’呀?”这个问题主要是为引入全文、贯穿全文而设计的。因为文章对“喜剧”的阐释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喜剧”一次的别用。学生基本上都已经十六七岁,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欣赏过不同类型的喜剧电影电视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回答起来不会太难,但一定得开动脑筋,调动平时的积累及经验经过深加工。于是经过短暂思考有的学生迅速回答:“是一种很搞笑的东西。”有的回答:“它往往是以大团圆结尾的,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这些无疑都是喜剧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但就本篇课文说还没有达到要求。于是笔者点拨道:喜剧的目的是什么呀?学生回答:“褒扬好人好事,贬斥不良言行。”“那么本文呢?”“本文是作者在讽刺自己。…‘我知道了,喜剧还包含着对不良言行的揶揄和讽刺。”学生弄明白了“菱角的喜剧”其实是作者自嘲后的感想。于是第三个问题出来了:那么我们再想想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用“喜剧”来引入正题的?这个问题终于把学生从问题引入了课文本身。有了前面的问答作铺垫,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准确地理出了答案。所提的三个问题,本身都包含着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三个问题之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两个问题的解决为最后的问题的提出作铺垫,最后一个问题是前两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
但是,三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对学生的阅读经验的考察:第二个问题是关键。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三个问题强调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知识点,并加以归纳总结。
我们在教育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需要达到的问题性水平高,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低,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也需要有一个限度。不能让学生如“丈二金刚”,这样会适得其反。问题性水平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就足够了。否则,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到头来是徒劳无益的。
第二,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始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但要使学生的语文能力
得到提升,能独立地听、说、读、写。就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为老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需先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是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首先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师生互动贯穿课堂本身。课堂上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从而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想。”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如在教学《我很重要》一课时,先前都是把课文中所存“疑点”都尽数找出,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来则先采用主要问题贯穿全文。再将部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去讨论,然后自己去解决。
其次,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不易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把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给了学生一个极为笼统的问题,即“依据文章,总结出王海桐的性格特点”。学生在这个问题的讨论、探究过程中,分别找出了文中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语句,从而从文字深处一步步挖掘出作者的性格特征。
第三,认真对待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老师可以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所谓发展性教学策略,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位于辅的地位。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安置于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思维和模式,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较多的运用发展性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储备,实现持续性的发展。本文认为,该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尽量让学生通过2~3课时来完成,促使学生持续性的学习,根据自我的弱点,不断的进行拓展和丰富,完成职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发展性教学策略,还表现在前后知识的联系。职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教师在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时候,应注重前后知识的合理回顾,帮助学生不断的深化自身的学习体系和知识框架,倘若仅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本身努力,并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应辩证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理念认为,仅靠知识的传递不会导致真正的知识学习,应强调“做中学”。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职高语文教师,必须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该方法,不能机械性的使用,否则将会无法得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本文认为,教师通过辩证的观点,看待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需正确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职高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实践性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所以,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为学生设定多种情境对话,促使学生了解国内各个区域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便于熟练的应用汉语,告别生硬的对话和交流。第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并不意味着能够应用到所有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难度和前后知识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部分情况下,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完全就是一种辅的手段。第三,教师应适当的联合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以此来完成各方面的教学指标和目的。
三、总结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育 对策
一、现状分析
(一)教学条件现状。
笔者曾就工作所在地区高中的教学条件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结果是可用于语文教学的设施非常有限。如:学校图书馆(室)建设方面存在图书资料不全、图书更新缓慢、开放时间有限,难以适应当前学生阅读需求;现代化多媒体教室有限,教师在意识上没有与时俱进,致使多媒体教室使用率普遍偏低,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二)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质量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随堂听课分析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态度上是认真负责的,但是教法基本沿袭注入式,对教学的理解和学生的需求,一直没有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表现为满堂灌、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载体。再加上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改革参与力度不够,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不够浓厚,致使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与家长现状。
以上统计说明,目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好,大多数学生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面对语文教学,但是,一些学生也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最大难点在于学习文言文。
通过与家长约谈后发现,由于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轻语文重数理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家长对新课改了解不够深入,不足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语文教学发展及对策
因为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开阔的文学视野,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教育,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收益,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由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师在授课时,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授课方式,刺激学生的心灵感受。另外,教育部门学校应该多建一些图书馆(室),增加图书数量、种类,以保障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习。于此同时,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通过举办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及创办语文学习社团等措施激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室)有限资源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其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领会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监制关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语文教学目标,通过外显的、知识的、操作的手段来推动学生内在的、精神的、人格的全面发展,授课过程中从教材、教情、学情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总之要通过科学、高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将模块教学吃透、摸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对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考试考评上立足于“共同基础”,在命题的难易度、考查方式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教情、学情。
一、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通常有两种理解方式,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们主动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从狭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开展探索活动,根据原本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研究性学习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
(一)学习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对学习方法和能力进行评价。
(二)问题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具有对问题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寻找学习的新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探究性学习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各种不同的活动类型当中,教师实施不同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丰富了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人文性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中的人文性体现在一切以学生为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民主性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语文教学更为民主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重视学生情感的表达,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高中语文教学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而研究性学习,学生完成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的角色转换,体现“小主人”的特性,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真正做到在语文课堂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同时,加深对研究性语文教学的理解。
四、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学习和特点的了解,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的部分,例如在《滕王阁序》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单凭自己的想象,也许不能够充分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语言环境;通过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对文言文中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意境,教师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当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法,摒弃传统的机械性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如何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给学生一碗水,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应思索的问题。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所以,要想达到高质量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教育者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够在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新课程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上都体现出新意,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三维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都需要语文教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增强实效性。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知识发展,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索。
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要求
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势必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明白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六个方面。
1.知识要求。
具备基本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科课程论与教学论、语文基础课程、语文教学大纲、校本课程等。
2.能力要求。
要有独立的语文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能力;善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能力;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课后自我反思的能力。
3.教学策略要求。
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要求“学语文”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4.教学指导的要求。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能够开展高效课堂学习,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教育论文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教师角色的改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状态。由课堂的“霸主”转变为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朋友”。
6.培养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如果教师的行为品质做不了学生的表率,势必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途径
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老化速度较快。国外教育专家指出,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学的知识只有10%左右是由学校传授的,其余的90%左右是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得来的。可见,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一个专业化的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途径有下面四个方面。
1.扎实专业知识。
要扎实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语文教师;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只有广博的学识,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一本教参打天下的做法很显然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2.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一是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是要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师要利用新课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转变观念。增进课程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自我,规划人生,走向自立和成熟。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曾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素质普遍较低,无心学习,遵循“不能成才先得成人”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要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要善于利用本县的人文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古代先儒思想熏陶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对社会及人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
4.在交往与合作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互动和交流是人们沟通思想和情感的途径,“闭门造车”只会让自己的视野狭隘,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得以共同发展。校内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时机,在思想碰撞交流中发展自我。走出校门,与外校教师一起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三、语文教师在反思中现专业发展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