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论文

第1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一)语文课前预习目的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高中阶段每一科都需要课前预习,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每学完一课后,教师一般都会提醒学生去预习下一课,但大多学生的提前预习都很简单,只是读读课文、记记生字,基本上起不到预习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对预习也就没有兴趣了,预习就只能流于形式。这样的结果和教师的指导有关,有的教师本身就对课前预习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预习,认为课前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自己从不去多加关注,没有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好正确的指导,没有提出相应的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最终导致学生对预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师没有对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进行检查语文课前预习往往会出现这种问题:语文教师给学生留下了作业,让学生去进行课前预习了,但是教师上课后却没有去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比如,课前给学生归纳某一课文的阅读提纲、段落大意等任务,但教师上课后自己就在课堂上开始讲授这些内容,只是让学生自己对照检查,并没有对所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留下的作业都不检查,下一次自然对这种作业就不会重视了,可能就不再去进行课前预习了,语文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预习能使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预习能使学生的听课变得有目的性。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能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明白的地方,知道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懂了,哪些内容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就能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占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加,自学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二)预习后可以紧跟教师的节奏有时教师的讲课节奏较快,学生的思路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课前预习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课文的内容学生都已提前学过了,即使有的地方不清楚,学生只要抓住这点内容就可以,学习效率会提高很多,听课的心态也会放松很多。如果课前预习效果好,学生就不仅能跟上教师的思路,还可能跑到教师的前面,更加主动去学习。

(三)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孰不知课前预习得法、预习效果好,就能掌握本节知识的80%左右,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知识的接受率和吸收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课前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速度明显提高,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而处理课后作业的时间反而减少了,做作业的速度变快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也提升了。

(四)预习可以巩固学过的内容预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课前预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就会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能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这对已学过的内容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有利于对旧知识的记忆,为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第2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1.过度相信学生,教学过程“放得过多”

在有些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似乎只要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教学就会“无所不能”,对学生能力过高估计,教学中一味地“放”,将全部的学习任务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的方式显然操之过急,一味地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基础,反而难以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教师成为局外人,课堂中“沉默寡言”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虽然运用了自主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题之后,自己似乎就成为了局外人,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也没有及时掌握学生探究学习的进度。出现了教师闲得慌、学生学得乱的状况,课堂上出现了教师的“沉默”,教学互动性效果大打折扣。

3.追求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参差不齐”

自主课堂中需要热烈的氛围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气氛轰轰烈烈,停留于表面的繁荣。有些问题看似学生讨论得很有氛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方面成效不高,整体教学效率明显低下。

4.检测固守格式,未能坚持“随机应变”

当堂检测能够及时获得教学的信息,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形式应当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部分教师在运用中较为呆板,一定是印刷出来的作业纸才是正式的当堂检测,常常为了保证留有足够的教学检测时间,而倒逼合作探究环节时间压缩。

二、贯彻课改理念,让自主教学凸显成效

将自主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是正确和高效的选择。但是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学合理,避免形式僵化以及片面理解的现象,从而真正体现自主教学模式对教学深入开展的促进作用。

1.坚持大局掌控,收放均在控制之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教学智慧,尤其是要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的进度、节奏,巧妙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将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一点对于自主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有度、“收”有力。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容与环节,绝不迟疑,立即放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应当由教师进行点拨引导的“收”的环节,也要“收”得到位。通过有放有收的互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2.坚持引领启发,以互动促教学深入

对于自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可以达成一定的目标,但是许多方面的重点难点是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尤其是在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可以让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为开阔,思考更为高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双轮驱动”,一手抓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一手抓学生学习难点的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为主,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这样既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内解决难度中等以下的问题,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难点问题,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具有强力的推动作用。

3.坚持实效原则,摒弃华而不实程序

语文教学是一项务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那种只追求表面形式的教学改革是伪命题,只有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的重点环节,才能够实现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对自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要点都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凡是能够省略的无效环节一概略去,始终紧扣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点,始终体现学生思维的启迪,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在探究题的设计中删除没有深入思考价值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明确牵头学生,保证学生的研究活动井然有序,避免叽叽喳喳“一窝蜂”的现象。

4.坚持灵活机动,务求信息反馈实效

第3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一)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而言的概念。20世纪30年代,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收音机作为新媒体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英国广播公司(BBC)与德国宣传部门甚至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国家宣传手段;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以极快的速度遍布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现在所说的“新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移动终端上的个人化数字技术平台,又称为自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因此,新媒体这个概念,相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时有着不同的指称。如:“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此处的“新媒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将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相对的所有其他媒体形态统称为新媒体。而本文所指称的“新媒体”,则是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移动终端自媒体(WeMedia)信息平台。

(二)新媒体具有更广泛的新特征

新媒体具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这样一些特征。“它既能在传播沟通时互动,同时也可对文本解释互动,它的数字化形态意味着媒介文本内容可以和物质载体相分离,这种超文本性可以用超链接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形成网状文体乃至于数字图书馆。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既能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的需要。”也就是说,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新媒体”(广义的新媒体)具有数字化、海量性的特性,数字化势必造成信息与物质载体分离的传播态势,进而具有信息海量化和更加公共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相对于网络媒体(主要是网页、论坛、帖子),“新媒体”(狭义的新媒体)具有更加强势的传播动能,且更加个性化(依赖个人)、多样化(主体多样)、动态化(移动终端),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目前为止是最典型最彻底的“新媒体”。

(三)新媒体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的高中生正是这庞大新兴媒体用户的主要成员,他们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和应用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锐性。同时,世界正在进入“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电子课本将是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电子书、平板电脑的普及对传统教育工具的替代作用日渐显现,适当地应用新媒体服务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时间都是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一讲到底的教学活动。在时代加速进步的今天,教学容量不断增大,获得知识的周期越来越短,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这些都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使用,可以为老师提供共享资料的平台,老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信息设备布置、批改作业,消息、推送资料以及在线辅导答疑以便及时解疑答惑;学生能够在线自主学习、讨论、提交作业,有利于加强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合作。新媒体固有特性的交互应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更广泛地聚合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学教师,必须主动学习、应用新媒体来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努力搭建新媒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二、建立新媒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所谓人文综合教育平台,有两个含义:一是,新媒体平台自身就是一个系统,不仅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还包括在此基础之上的各个层次的信息系统。如:学校官方微博——各年级微博群——各年级各班级微博群——班级内部个人微博等。另一方面,该平台并非单方面的纵向系统,而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新媒体人文教育综合平台,包括各年级——各人文教学群(如教师语文组、政治组、历史组等)——各班各科课程微信群。两方面综合起来(横向与纵向交叉互动),才能成为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一)建立校方微博系统

微博是一种集信息编辑、转载传播、交友互动为一体的自媒体。主要是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上使用,亦可在个人电脑上(“桌面版”)使用。微博摆脱了个人熟人圈子的限制,是一种跨空间、跨交际的即时性信息平台。因此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播功能。目前“90后”高中生广泛使用的微博有两种:一种是新浪微博,一种是腾讯微博。前者是最典型意义的微博,因此将微博的传播效能和自媒体特征发挥到了极致。前些年,学校对在校生管理最头疼的就是未成年人“网瘾”的问题。这些学生已经形成迷恋网络、不顾一切的心理状态,游离在家庭和学校的边缘,不上学也不回家,这已成为学生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尤其是用微博、微信进行社交活动,学校和家长都无法察觉其浏览内容,更不能及时规范其网络社交行为。因此学生的网络行为面临潜在的、巨大的社会风险。对此,学校完全可以通过主动正面信息和规范浏览内容来使新媒体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建立以学校官方微博与教师管理微博为一体的中学校方微博系统。

中学校方微博系统是以学校官方微博为中心、为起点,以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为骨干、为方阵,覆盖到各年级、各班级,从而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微博系统。其构建步骤(亦即包含层次)是,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官方微博,承担起总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年级微博账号,各年级组长和任课教师加入,并“关注”学校官方微博成为这一中心微博账号的“粉丝”。其次,通过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覆盖到各个班级。各班级微博账号关注年级微博账号。最后,全班所有学生加入到班级账号中来,互相“关注”互为“粉丝”。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学校——年级——班级——个人的完整的纵向的微博传播体系,成为学校和教师信息的平台。这一平台,在信息通知,传达各种要求,布置学习任务时更方便、及时、有效。在与微信相交织、相配套之后,就能构建一个新媒体人文教育平台、管理体系和新媒体传播矩阵。

(二)建立人文微信号系统

微信是一种依赖于个人交际群体(即“熟人”圈子)的完整信息平台。目前广泛采用的就是腾讯开发出来的微信。微信在很多方面具有微博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能够完成网上商业交易和银行理财业务。建立微信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智能手机“电话簿”中的熟人圈子开通,通过认证相互加入;一种是通过“QQ”号码中的“好友”圈子开通,通过认证相互加入。因此,微信受个人交际群体和熟人圈子的限制,不能像微博那样任何人都可以“关注”成为粉丝,继而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反过来讲,微信对信息的接受者具有限制和过滤的功能。公共微信号推出的文章,以及“熟人”、“朋友”转载、发送的文章,都是可以用来研读、细看的详细信息。一般来讲,都非常具有可读性,借助于圈内人士的品味、专业和深度,可以发现很多文章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因此,微信既可以信息同时也可以研读各类经典文章。微信号群体一般来讲是横向的,多面的。学校建立微信号系统,分为两个向度:第一,可直接以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为建立主体,相互认证成为“圈内人士”,的文章可以相互阅读和转载。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求全班学生加入;任课教师也要求全班学生加入。前者主要用来管理,亦可以相关的阅读材料。后者主要用来进行课程教学。再与微博相交织、相关联,就建立起了微博——微信这个非常有效能的“新媒体”矩阵。第二,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订阅”具有经典文章等内容的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定位、主题和专业。一般都是每日更新、及时推送。里面相当多的内容可用作教学内容与扩展阅读材料。教师在订阅这些公众号之后,可将这些文章根据需要转载,并有选择性地发送至接受者。

(三)微博与微信平台矩阵

微博微信作为新媒体,优点突出,但也同时存在各自的缺点。反过来,两相结合,就能发挥出强大的传播功能,是一个非常方便、及时、丰富的人文教育平台。微博由于受到字数(140字)的限制,不能全面涵盖所有内容,只能发最基础的内容,无法推送详细内容。因此只能是完整信息的断面和碎片,往往使信息具有蒙蔽性(假信息,如谣言)。因为短短140字无法详细了解事件和信息的来龙去脉。同样地,相对于微博,微信受到“熟人圈”的限制,传播速度和受众规模要低于微博。因此,微信与微博二者结合,就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实际上,当全班学生集体加入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号之后,微博与微信就关联起来了。但需要教师在进一步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将之融合,主动发挥教育功能。一句话,微博作为消息模式,微信作为详细信息平台。这样,就使两相作用的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将通知、思考题、课后复习提纲、课前预习范围等简要地在微博上,告之所有学生。详细阅读内容和相关文章,教师可将制定地址链接到微博上,学生可直接点击阅读。亦可通过微博告之学生,阅读教师的微信号中转载的文章。这样,就完成了通知、要求与内容、阅读的配套。与此同时,一个完整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就完成了,也就是微博——微信新媒体信息平台矩阵。

(四)人文综合教育平台

这个信息平台矩阵是一个人文综合教育平台。所谓综合,分为三层意思:一是新媒体综合平台(新媒体矩阵)。上文已经阐述,不再赘述。二是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兴趣阅读综合平台,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兴趣阅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三是课程综合平台。起码来讲,语文、外语、历史、政治等课程教学和阅读内容,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管理、推送、布置、考核。

三、在综合教育平台上推进语文经典阅读

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是非常方便的。中学语文教育要主动采用“新媒体”的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目前,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试点效果来看,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很好的平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按课标要求,高中在必修课程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新媒体数字技术矩阵极大地有利于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便捷有效地阅读和学习经典作品。下面,笔者就以担任的课程为例,简述语文经典阅读的过程和心得。

(一)微博作为消息发送模式

以微博作为消息发送模式,在微博上阅读任务和所在地址。中学语文教师每天都把当天的课堂教学纲要以最简短的语句发送到微博上,给出学生课后温习的大致范围;然后以多个消息模式把重点难点和思考题连续发送,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微博上布置每天的阅读任务的同时把经典作品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阅读。如:在必修五进行《三国演义》阅读之初,在高二年级微博号上这样一道试题(思考题):“《三国演义》‘赤壁大战’那一段中,黄盖率领小舟去诈降,请问,他在第几只小船上?”要求学生阅读原著,找出答案,在语文课上交流答案。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未读或是略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有快读之而解答案的急切,这样一本古典名著便在微博的轻轻撩拨下拉开了品读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再在微博上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读经典、研习经典。在必修一名著导读板块,高一语文备课组在高一年级微博号上向学生明确提出学习目标及要求: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要求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本书相关的评价,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弄清楚主题等。阅读时间为9月1日至10月30日。语文组微博号将相关的资料以链接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阅读、参考、整理。以此为例,语文必修的其它必读名著《论语》《巴黎圣母院》《家》《高老头》《红楼梦》《堂•吉诃德》《三国演义》《谈美》以及莎士比亚戏剧,以两年为期限,以学期为阶段,在指定的微博、微信上富有针对性的、有序有效的完成对这些经典的品读研习。

(二)微信作为经典品读平台

微信作为经典品读平台,推送语文经典和接收反馈信息。教师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布置每天、每阶段阅读任务的同时,在微博中将有关微信号与经典作品所在的地址复制发送至微博上,从而将微博与微信关联整合起来。也就是说,教师在微博上以消息模式公布学习任务和阅读篇目,同时指定微信地址或提供微信平台地址链接;学生在指定的微信号上打开某一期的指定篇章,完成阅读。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指定收集者(如课代表)那里,由该人完成收集整理编辑,集中发送到任课老师的微信上。结合学生对微信的阅读习惯和依赖程度,全部经典阅读内容,都可以通过微信人文经典平台让学生课后阅读。该微信平台可通过教师微信好友圈为核心建立,“订阅”和“关注”相关微信号(包括公众号与个人号)。以上经典内容、经典作品以及经典导读、评论、译文,都在微信号推出的内容中。语文组老师主要关注这样一些微信号:“名著联播”(mzlb999)、“名著阅读”(aiyuedu2013)、“国学烧卖”(gxsm99)、“中国文学”(zhongguowenxue888)、“绘考点名著——高考版”(ghkdmz)、“读诵经典,感受文化”(lunyu100-suzhou)、“湖北高考网”(hbzkw_gk)、“高考语文”(gaokaoyuwen)等,作为推送经典文章地址。学生亦可自己“订阅”和“关注”其他一些微信号,通过该微信(公众号、个人号、杂志号),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同时通过微博、微信与教师、同学甚至作者互动。特别是微信发起群聊的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师生合作探讨、研习解惑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外读物主要有:“文化经典著作,如《孟子》《庄子》等。小说,如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契诃夫短篇小说等;诗歌散文,如泰戈尔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剧本,如《雷雨》、老舍《茶馆》等;语言文学理论著作,如吕叔湘《语文常谈》”等。这些经典作品都能够在相关的微信号(公共号)中找到。教师只需要将其内容归类、关注收藏就可以了。偶有少数作品一时难以寻得,教师可在自己的微信号中转载、编辑、,制定学生阅读。

(三)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检测手段

新媒体教育平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基于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即时陪同、监督和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因此,查验、考核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和程度,就成了必要的手段。

1.课堂检测与当面查验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检查,包括课前检查、课中提问、课后抽查等方法。课前三分钟在科代表的组织和安排下,同步检测前一天的阅读任务,老师就存在的问题及时订正和补充,并再次加以强化;上课过程中老师需随时引导,最大限度的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只要是与经典阅读有关的内容随时提问检验,比如在上《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些篇章时,就可以同步检测学生对“名著联播”微信平台、“高考语文”微信号和语文组微博号上都有的相关内容和链接的《论语》《孟子》《荀子》《红楼梦》的阅读情况及程度;课后抽查主要针对课上查验存在的问题及部分同学阅读不深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检测。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完成任务——老师课堂检测、当面查验,规范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避免了“新媒体”平台经典阅读的形式化,从而推进了学生对经典的深入阅读。

2.研究学习和个性表达

当然,诸多的经典作品仅仅依靠课堂的检测和老师的当面查验,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这就需要学生信息反馈与自主讨论两个模块来加强巩固学习效果。前者主要是要求学生转发甚至是同步评论、发表心得感悟,并要求各科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情况做记载、统计,并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相较传统的作业布置、查阅方式,既便捷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学生有没有按质按量完成、有没有达到阅读经典的效果,是不是流于形式,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查验。后者主要是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的通过发表评论心得和信息反馈互动,在相互质疑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是结合新课改的“研究性学习”板块来进行“新媒体”教育平台之语文经典阅读的深入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班级为团体,以微信号(公众号)中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学期为期限,提交讨论内容研究方案给指导老师,在学期末以论文的形式在微信上展示研究成果。其中《小谈贾琏》、《关羽之死》、《<围城>的修辞研究》、《<西游记>趣谈》、《有趣的老头——庄子》、《略谈梁山好汉排名》等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研究性学习和新媒体教育这个平台,学生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培养兴趣、自主研究,能真正做到深入经典,推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

3.笔试测验考察阅读效果

笔试测验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是最严格、最规范的一种检测方式。一方面,考试是教师教学成效自我检测的手段,同时也是检测学生知识是否掌握的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文学名著阅读是近几年来新增的考点,湖北卷从2012年开始,名著导读的考查是必考内容。有鉴于此,教师就语文经典作品内容命题,督促学生学习并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了解和统计学生经典阅读效果。教师命题还需要与高考大纲考点与语文阅读能力相结合,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时亦可直接以往年高考语文真题来作为考试题目,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毫无疑问,这些真题(或模拟题)的题眼、题肢相关内容,在此之前就要求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学习过。

如:“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5分)”该题出自2009年福建卷高考真题文学名著阅读第7题。在名著经典阅读模拟测试中,没有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的2013届学生考试通过率仅58%,而在综合教育平台上进行经典阅读的2014届学生考试通过率达到了95%。这个考题在微信号“绘考点名著——高考版”(ghkdmz)2013年12月30日这期中推出,老师指定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答题,并且参照参考答案完善自己的答案。与此同时,与本考题相关的内容“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也在微信号“名著联播”(mzlb999)的《红楼梦》联播中第59期、第60期、第61期、第62期中推出。学生订阅了以上这两个公众号,通过反复阅读这些经典篇目,逐步掌握了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本题笔试检测的2014届学生,仅有少部分同学出现要点不全导致失1分的情况,完全杜绝了以往无法动笔的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新媒体数字技术矩阵教学,极大地促进了高中生在短时间内便捷有效地阅读和学习经典作品。

第4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语文是一门文化内蕴非常浓郁的学科,诗歌在语文中常常是提高学生修养,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指示性题材。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并指出了语文课程中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意义。就是以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去解读诗歌,在解读中感悟诗歌的内蕴美,并以审美价值观的创造去提升自我品德的修养。因此,以审美性来解读诗歌,在诗歌教学中加入审美因素,它不仅仅只是技能和价值观的传授,而是更注重于在诗歌作品所展示出的世界中,发挥学生自我能动性,以独特的个性特征去构建、去探索文学中的审美世界,达到拓展学生审美视野,开拓学生审美情感,构建学生审美人格的最终目的。

二、读诗“四步”,尽善审美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各种美的形态,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感官、心理因素,对构成这一审美形态的文体进行立体化的解析和多方位的探究,使受学生通蓄势、移情、共鸣、得意四步对诗歌文体的构成规律、诗歌作者的情感体悟达到“意境”的把握,并从中汲取养分。

(一)蓄势

蓄势主要体现在心境、审美感官上,当学生对诗歌这一审美对象进行一种饱含情感的审美评价时,它不能脱离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和当时的心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审美心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其心境的开朗乐观,感觉的灵敏锐利。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以优美的语言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让学生具有健全的审美感官。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妨先播放了一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高亢激昂的歌声的感染下,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会被激发出来。《琵琶行》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听几支琵琶乐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征集播放《再别康桥》的背景配乐,通过唯美、孤寂曲调蓄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将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达到融情于景的效果,从而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审美活动中,进而分析出《再别康桥》所表达出来的就是在柔美清丽、流光溢彩的画面中透出一股淡淡的、淡淡的哀伤。因此,对审美对象观察得愈仔细、愈全面,审美感受就愈深刻,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就愈可靠。

(二)移情

移情运用于学生联想和想象,移情于诗歌的意象,进行丰富、补充、具体化自己的经验,迅速而明确地创造一个近似原诗的、富有个性的艺术画面[4]。如《望海潮》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又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好似一个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天萧条、惨淡的特点,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勾勒出,并分析其感情,那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或许有的同学从“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中感悟到一种包容宇宙的开阔气势,一种气象万千深远的境界;或许有的学生看到的是诗人生逢乱世流离失所多年漂泊的无奈;或许有的同学则联系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绪”,感受到诗人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苦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再呼唤学生展开联想,再造美的形象,使其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达到人性化和艺术化。

(三)共鸣

共鸣是审美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从审美对象上看到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经历、情思、理想等等,因而激起情感波澜,引起“人格震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产生的感情共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学生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产生的共鸣。“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美好的理想、情感过去以后,一切恍如隔世,往事不堪回首……反复诵读此诗句,学生会沉浸在对美好往事的回忆之中,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观赏诗歌的意象时,要引导学生以饱满的情感聚精会神观照、体验外物,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移注到其中,使之具有人的生命活力,达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从而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四)得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诗歌鉴赏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领会诗歌通过语言、意象表达或尚未表达的“意”,而不应拘泥于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本身,这就是所谓“得意忘言”、“得意忘象”,它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境界。作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已不复眼前,但它引发的审美兴致犹在,能引起学生的感奋、回味与思索,从而强化由直观获得的美感。

第5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散文包括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无论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景抒情名篇,还是林庚的《说“木叶”》、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之类的学者严谨散文,或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文章丰富的文学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广博的知识,都值得反复玩味,细细推究。IS平台从三个方面促进高中散文教学。第一,提供优质的解读平台。IS平台内网的海量资源库可以供给老师和学生丰富的解读资料,让学习超越狭窄的课堂和短短的45分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作者背景,还有名家解读。第二,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散文教学大量的板书制成课件或者直接在白板上以图文的形式呈现,而且可以随时在白板上添加修改课堂的即时内容,散文教学更细腻,容量更大。第三,个性化的微课程。鉴于散文教学的繁杂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外学习途径,老师可以自己录制相关课文的微课程,上传到IS平台的教师空间,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

2.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短篇或者长篇节选,但相对而言,小说、戏剧仍然当仁不让成为高中课文中的巨无霸。这些体量巨大的文学经典,如何让学生减少恐惧感?IS平台有两个办法。第一,影像资料。借助IS平台给学生播放相关作者视频,或者电影。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老人与海》等等,都有电影资料。这样就能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可以模拟电影拍摄,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将学生的分角色表演通过课堂录制设备进行录像,然后对此进行教学点评,将课文的写作技巧、思想主题、人物性格等等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害怕的长篇文章变得富有味道。

3.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关键中的关键。作文水平不仅决定语文考试成败,更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严重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那么,IS平台有四个办法。第一,通过IS平台的高清展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将学生作文中的比较典型的优秀文章、经典段落,或者典型的败笔,通过高清展台老师边读给学生听,边展现给学生看,这就解决了老师仅读一遍文章学生记不住的问题,使作文课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通过IS平台教师个人空间,老师可以把一些好的范文或者自己写的下水作文,或者典型的问题作文,上传到空间,无需打印,学生只要登录IS平台,就可以分享老师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第三,还可以借助微课程,制作作文教学视频,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解读回答,方便学生复习巩固。第四,还可以借助IS平台的大数据库,对学生的历次作文得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可以非常方便地掌握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动态,为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4.在语文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第6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教育的基础要美好、要和谐。所以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语文课堂也必须如此。其一,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建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以构建公平、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目的,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激发思维。语文教师要主动热情,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应有的尊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支持和赞赏学生能有不同的体会、领悟和结论,促进学生在满足中产生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欲望、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思维的启迪、语言的领悟、知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安慰,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努力,从而达到体验愉快,享受学习,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让学生去感悟什么是秋,秋到底有什么韵味。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体会这篇课文,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收获的,有的会感觉秋是让人思念的,还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有颜色,学生在这样轻松越快的课堂气氛下学习,会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感受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还能培养出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

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努力搭建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就会营造出能够让学生的心情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

在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构建占据一定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思路、语言、结构、情感等,从而在借助图片、语言、音乐、视频等资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领悟,使其学生获得真正的感受。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这一课重点描写了月色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的查找相关资料,回忆以前见过的景观。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构建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切身地去感受课文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同时,语文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落日的景色怎么样?”此时此刻学生们就会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瞬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异常活跃。创设课堂的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使其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强了记忆,促进了口语的训练,让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适当地创设一些有内涵、有生命、有乐趣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欲望,坚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一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活”起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体现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层次的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文化,通过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资料进行收集,逐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的历史年代等特点,将时空之间的距离缩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不同的有效教学手段,恰当的加入学习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其阅读范围,扩大语文积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不同的情感体会,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丰富的目的,形成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第7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压力,尤其在高中,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为上大学服务的,导致学生对情感价值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着重培养学生考试、应试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畏学等消极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熟练的应试能力,通常会机械化地将同一个知识点反覆地进行作业训练,繁重的作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价值,学生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

二、高中语文情感价值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课文导语是教学工作开始的前期准备,是教师开展情感价值教育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采取措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导语的作用,根据导语内容,创设与课文情感相符合的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课文《荷塘月色》的导语是“大家都见过荷花、莲叶。或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荷花热烈的美;或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荷花清洁的美……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月下的荷塘,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索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这一段导语不仅可以描绘出课文的内容,还可以把学生引入到荷塘月色的美景中。

(二)优化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8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是在科学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诞生的创新性教学设计,该教学方案设计将把高中语文课堂整合成综合的交互对话和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必将对我国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进行变革,推进高中生素质教育的进程。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科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并将课堂教学科学化,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整个多元化的、开放的学习过程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二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单单以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讲解为主。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需要完成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也需要培养自己的语言知识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开发其语言分析、鉴赏和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带着真实、丰富的个人情感去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对语文作品的阅读、鉴赏、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学情感和艺术赏析能力。

二、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探析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正确、健康的性格。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去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案,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整合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可以将不同的内容、相同主旨的文学作品归纳、结合到一堂语文课堂上讲解,为学生呈现多要素搭配的、综合性强的语文课堂教学。二是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介绍、讲解给学生,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整合式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相似知识点的时候,在阅读相同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时候,充分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探析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是讲述单独篇章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不再是由教师的语文知识灌输为主,而是综合多篇文学作品、多种写作风格或者文章主旨,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相似知识点过程中,在思考、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高中语文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帮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高中学生在整合式语文教学的帮助下,既能够完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能够在综合分析、比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第9篇: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1.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有权威机构调查显示,20%~30%的高中生不敢大声当众讲话,70%~80%高中生承认当众讲话时内心会感到紧张,甚至害怕。这成功的印证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学生缺乏口语交际的能力。

2.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弱的成因。

(1)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我国很多中学校以应试教育为目的,学生能拿高分才是目标,才是值得表扬的。至于口语交际能力,中学老师是不引以为重的。笔者认为,对于学校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现阶段是应该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

(2)职业高中学生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弱。职业高中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更少、语言组织能力会较弱。一个人要有口才,首先肚子里要有很好的文采,如果你满腹经纶,那么出口成章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交际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在职业高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课堂上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老师可以在每堂课上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我。可以采取唱歌、跳舞、朗诵、讲故事、表演等形式,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从怕上讲台,到喜欢上讲台转变,讲台是个小舞台,但它却是现阶段高中生登上大舞台的重要一步。

(2)课堂上,老师最重要的是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自古以来,老师为人师表,传统观念给大家的印象是,老师不苟言笑,手拿戒尺,端坐于讲台之上。时代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改变,老师在学生中应扮演亦师亦友、亦父亦母的角色,让学生敢于向老师表达心思,敢于和老师进行沟通。

(3)课堂上,课文内容的经典再现。让学生一起重现课文的情景与画面,表演课文的剧情角色。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笔者在学校生涯期间,就经历过这种快乐的学习模式,笔者当时是和同学表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次表演对笔者的印象很深,因为表演一个故事,需要和他人进行沟通,而所谓的沟通过程就是简单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并且每个人都能够借此克服舞台恐惧症。

(4)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某些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开展积极的辩论。特别是语文课堂,不像数学课堂有那么多定律、公式,语文课堂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学生的思维是活跃与创新的,他们的很多思想可能更符合当今社会的步调,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更能活跃课堂气氛,发散学生的思维。

2.课堂外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开展课外辩论赛。比如,以下是A中学第三届校园辩论赛:活动指导与要求:①学校老师组织,按班级来进行参与。②老师应提前一周拟定好辩论题目,指导学生完成辩论材料的搜集、辩论据点的整理等。③老师应指导学生怎样开展辩论活动,加强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与扩散。通过课外合理的辩论赛,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思维创新都有很好的帮助。

(2)周末开展各种趣味活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多与少间接影响到其口语能力的强弱。例如,老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老年人慰问活动,带领学生照顾老年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