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认识人民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进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景。2、课件出示:羊村的超市情景,问: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钱)谁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用这个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之中,逛羊村超市营造一个使用钱的环境,最后画面定格在钱上面,直奔主题,减少干扰,追求情境的数学味。采用情景串使整节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一种简约流畅的感觉。]
1、激活经验:你们认识人民币吗?把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说给同桌听。2、课件出示,介绍1元,说说认钱方法。从数字、单位到颜色指导认识。3、操作:生取1元,相机讲清硬币和纸币,新版和旧版的知识。4、认识1角、5角、2角,小结元和角是人民币的单位(相机板书:元 角)。5、听喜羊羊介绍人民币上盲点、国徽等相关知识,相机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提出“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这个核心问题。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呈现他们现有的水平,积极启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知识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最佳连接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真正体现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智慧。摒弃了“钓鱼式交流”,真正关注个性化发展,借助动画展示,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鲜活而到位。]
三、再现情境,学会换算。
1、自主探究元、角之间的进率。懒羊羊看中棒棒糖,买一个棒棒糖要1元钱,该怎么付呢?(1)想一想,想好了,轻声的跟同桌说一说。(2)交流,板书 1元=10角(3)懒羊羊提出能不能用不同的人民币呢?你有办法吗?
2、介绍更小的单位“分”(板书:分)了解 1角=10分 谈话:相机教育我们不能浪费一分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练习巩固。
[设计意图:通过买棒棒糖这一情景,缩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深入地调查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考,聚焦在元与角之间的联系上,这是这节课的难点。经历1元就是10角的认识过程,并会计算,拿出10角钱,然后推理1角=10分。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
四、模拟生活,拓展提高。
沸羊羊,来到文具柜店,准备买文具,课件出示情景:铅笔5角 本子6角 美工刀1元 。
(1)你想买什么?怎么付钱?(2)铅笔5角,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摆一摆,看那两个小朋友的方法多?(3)课件点出尺,(没有标价)比本子贵,比美工刀便宜,请大家估算尺的价钱。填上标价,提问:老师只带了1元钱,能不能买到8角钱的尺?(4)小组合作,模拟购物。(5)讨论用1元钱最多可以买几种不同的文具。
[设计意图]: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通过学生动手买一买,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梳理总结,情感体验。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
2、听主题曲《喜羊羊与灰太狼》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一、关注知识储备——铺设台阶,拾级而上
我在设计这一节认识小面值人民币时,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机, 调查他们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情况,确定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和人民币的应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因此,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恰如铺设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
二、关注活动实效——注重实质,淡化形式。
我在教学中尝试以买学习用品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深入,从而使简单的购物活动具有了丰富的内涵,逐渐递进的层次。
三、关注思维发展——合作求异,独巨匠心
本节课没有教师的“直接告诉”而是紧紧抓住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让学生人人参与换钱、买东西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真正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探究,培养了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和跳跃性。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了真实有效的教学。
四、关注知识运用——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一)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的十进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10个一是()100个一是()10个十是()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到商场买东西,到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对了,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听说过哪些货币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磅,法国的钱叫法郎,……)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1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分币.请同学们从自己面前摆放的人民币中指出1分、2分、5分硬币摆在桌面上.(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逐个出示1分、2分、5分硬币让学生看,并把放大的硬币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师:1分、2分、5分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它们的币值是相同的,用途是一样的.
教师指着示意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哪个是1分的硬币?(1分的正面有数“1”,数“1”下面有“壹分”字样,“壹分”周围有麦穗图案)
师:谁说一说2分的硬币有什么特点?(2分的上面有数“2”,数“2”下面有“贰分”字样,“贰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1分硬币稍大一点)
师:谁告诉大家5分的硬币上面有什么特点?(5分上面有数“5”,数“5”下面有“伍分”字样,“伍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2分、1分硬币都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2分、5分的硬币,同学们看一看硬币的背面有什么图案?(人民币的背面是国徽图案)
师:在国徽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这些是人民币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要爱护人民币,你们从小也要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2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让学生自己摆出学具,两个1分的)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同上)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2分和几个1分的呢?有几种换法?(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自己不同摆法的思路)
3.教学例2.
出示投影片,教师用壹分币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分来.
师:10个1分是多少分?(10个1分是10分)
师:想一想10分可以换学具中的哪一张人民币?请你悄悄地找出来,老师说一二三,你们一起举起来,看谁找得对.(学生举起1角)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10分可以换1角,1角的人民币左、右两个下角都有一个“1”字,面上有“壹角”两个字)
师:你真聪明,不但找得快,而且还说出10分可以换1角.那么1角也可以换成10分,1角和10分同样多,因此我们说: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
师:想一想几个2分币可以换1角?几个5分币可以换1角?(5个2分币可以换1角,2个5分币也可以换1角)1角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教师边说边板书并贴示意图)
4.教学例3.
师:请同桌的同学一起在学具中找出2角和5角人民币,互相说说2角和5角的人民币各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后,指名说出2角和5角人民币的特征.教师板书并贴示意图)
师:一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
师:一张5角的可以换几张1角的?谁与我兑换.(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还可以怎样换呢?(5角换3张1角和一张2角;换2张2角和一张1角的)
5.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所有1角的人民币,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学生动手数出10角)谁来告诉大家可以换一张什么样的人民币?为什么?(10角可以换一张壹元的人民币,因为1元=10角)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出1元的人民币.(教师同时板书并贴示意图)10角可以换1元,1元也可以换10角.因此,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1元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师:到现在我们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分、2分、5分三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角、2角、5角三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只有1元的1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其它纸币的,以后我们再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书:p.38~p.39.并在书上填空.集体订正后,让学生口答一元等于多少分?
师:你们认为人民币中最小的是多少?(1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全国12亿人每人节约1分钱,将是1千2百万元,能够建成几十所希望小学.所以我们从小要注意勤俭持家节约用钱.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1题.(出示投影片)
(1)把1角、2分、1分合起来是()角()分.
(2)把3张1角、1个5分、2个2分合起来是()角()分.
2.游戏: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购买.
一支铅笔:1角5分一把尺:2角4分
一只口哨:2角8分一块手帕:3角6分
一本书:1元5角8分
3.抢答题
1角=()分10分=()角3角=()分
40分=()角6角=()分50分=()角
4.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3题填在书上.
5.课堂练习:p.43练习十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它的十进关系有一个直观形
象的初步认识,教学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前应备有足够的学具,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的演示,通过看、想、拿、换、说,
使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1角=10分的进位关
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规律,学习了1元=10角,进而得出1元等于100分.并适时地
归纳、概括出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了整体认识.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新颖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姓名:
一、填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1元=(
)角
1角=(
)分
5角7分=(
)分
36角=(
)元(
)角
20角=(
)元
100分=(
)元
3、1张
50
元可以换(
)张20
元和(
)张10
元;还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100
元可以换(
)张50
元;或者换(
)张20
元;或者换(
)张10
元;
1张20
元可以换(
)张5
元。
4、买一只68元的足球。小红付的钱全是10元,她最少付了(
)张10元;小军付的钱正好,小军最多付了(
)张10元。
5、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女鞋比男鞋贵一些,女鞋多少元?
二、选择。
78元
54元
48元
50元
1、4张
5张
6张
2、一辆玩具汽车58元,强强带的钱刚好可以买一辆玩具汽车,强强带的钱中最多有几张10元?
85元
8元5角
8角5分
3、一个西瓜的价格大约是多少钱?
2元8角
28元
2角8分
4、一个书包的价格大约是多少钱?
4张
5张
6张
5、有很多张1元、5元、10元的纸币,现在要拿出28元,最少要拿多少张纸币?
三、算一算,填一填。
1、(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
)元。
(2)如果全用10元付钱买两样东西,至
少要
带(
)张10元的钱。
2、40元
7元
22元
1元
(1)铅笔盒比铅笔贵多少元?
.
(2)小明买水彩笔找回3元钱,他付了多少钱?
(3)芳芳付了50元钱,找回10元,他买了(
).
(4)小云买了一个文具盒和一盒水彩笔,她最少要带
(
)十元。
3、妈妈买一套衣服用去89元,买上衣用去50元,买裤子用去多少元?
4、妈妈去买菜,用去16元后还剩下10元,妈妈原来有多少钱?
近期,来自外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升高,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导致中国面临重重风险,在这个问题上很起劲的美国也将“得不偿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该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并逐步扩大波动幅度,增强汇率弹性。
当前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四重风险
第一,快速、大幅升值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在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调结构”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化会促进企业转型和行业结构调整。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最近,一些行业进行了压力测试,劳动密集型产品普遍感到可以承受的升值空间十分有限,这与人民币在2006-2008年期间已有较大幅度升值关系十分密切。
还应当清楚的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一定的水分,部分顺差是披着各种合法外衣流入中国的“热钱”。因此,中国的出口优势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样强大,对出口行业的承受能力应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而无其他政策支持,出口行业将会难以承受。而且,去年底和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广东等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所上涨。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出口产品的价格上,从而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果此时人民币再次走上升值之路,将会形成对出口部门的双重压力,非常不利于出口行业的稳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缓慢升值并形成稳定预期易导致“热钱”加速流入。经验表明,人民币升值是导致“热钱”进一步流入的主要原因。对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到,升值预期和中美利差与资本流入高度相关,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一个百分点和中美利差每扩大一个百分点,各可能吸引每月50亿美元左右的资本流入。在2005-2007年间人民币升值较快时期,升值不但没有起到防止“热钱”流入、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还因为预期进一步升值反而加剧了境外资金流入、流动性增长过快的局面。
因此,人民币升值与“热钱”流入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旦形成“升值资本流入再升值资本进一步流入”的恶性循环,经济过热将难以避免。
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过热往往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流动性相对比较容易控制,外部资本的流入则防不胜防,给宏观调控增大压力与难度。经验表明,我国经济过热在很大程度上与“热钱”的推波助澜有关。2007年净新增外汇占款(剔除对冲掉的部分)2.6万亿,占当年新增M2的比重近45%,当时正是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物价涨幅扩大、经济有明显过热迹象的时期。
当前,外部流动性在危机后又明显增加,对其未来加大流入的可能性不能掉以轻心。海外资本的源源不断的流入,必将进一步推高境内资产价格,孕育新的资产泡沫,从而给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更大压力。
第三,被迫升值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未来升值压力。其实,在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储蓄率有所上升,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较为明确、进口需求强劲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的真实贸易顺差将趋于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自然会随之缓解。
但如前所述,中美贸易顺差应有部分是热钱在借道进入中国。如果人民币在压力下被迫升值,在升值反而加速资本流入的情况下,数据显示的贸易顺差很可能因为热钱“水分”的增多而没有呈现下降趋势,还可能进一步上升,从而给部分美国政客以强迫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理由。
在升值趋势明朗的情况下,伴随着资本金融账户顺差的扩大,甚至有可能形成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上升-再升值-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上升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升值压力得不到缓解,还会因为资本流入过多带来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的局面,货币政策会面临新的尴尬的两难困境。
第四,以升值来抑制通胀并不可取。今年2月份CPI和PPI分别同比增长2.7%和5.4%,涨幅分别较上月扩大1.2和1.1个百分点。物价超预期上涨,进一步加大了通胀预期。
以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的观点似有重现,但我们坚持认为,无论是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以人民币加速升值来治理通胀都是不可取的。从政策功能属性来说,作为一种相对价格变量,汇率水平变化可以对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进行调节,以达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治理通胀从来就不是汇率政策的主要功能。汇率并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变量,行业组织、市场结构、差异产品等因素均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变量。尤其是对于石油、铁矿石等价格波动较大的资源类产品来说,升值的抑制作用不大。更由于传递不完全性的存在,最终消费品价格也难以发生明显变化。
我们以1995年3月至2007年3月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胀的效果甚微。具体来说,人民币升值10%,进口价格指数大约下降不到0.3%,而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仅为0.1%,这表明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很不明显。同样,人民币升值对于进口价格指数上升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消费价格指数的抑制作用,这说明货币升值在通过进口价格指数向消费价格指数传递的过程中,其传递性是递减的,正是这种衰减性影响了消费价格指数的下降。
事实上,在2006-2008年人民币升值期间,我国CPI每年都出现了一轮上涨,且2008年是上涨幅度最大的,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实证研究同时还表明,如果希望通过升值来有效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那么短期内人民币需要有相当大的升值幅度。但这毫无疑问是以出口、产出大幅下降甚至是以就业形势严重恶化为代价。
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将“得不偿失”
目前美国失业率较高,美国想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扩大就业。但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有效改善中美贸易失衡,指望靠人民币升值来挽救美国经济、扩大就业机会的想法不仅不可能有明显收效,反而不利于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
第一,中国的真实贸易顺差规模并非数据显示的那样大。近年来,热钱流入问题一直受各方的关注。除了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错误和遗漏中可以看到热钱的踪影外,经常账户中也存在十分明显的迹象。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突然从321亿美元增加到1020亿美元,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增加,这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带来的资本流入增多就是原因之一。热钱披着各种合法的外衣持续不断地流入,只是在统计监测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难以真正认清其真面目。有关测算表明,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中热钱的比例占到60%以上。尽管测算方法和依据有待进一步推敲,但贸易顺差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热钱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真实的中美贸易失衡很可能本就不十分严重。
第二,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改善美国贸易收支状况。以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收支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但这些条件在中美两国很可能都不具备。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到2008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但同期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却未见明显好转。显然,经常项目顺差并非仅仅是汇率问题那么简单。
而且,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的最新研究认为,汇率变动能否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还要视具体的定价方式。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以低端消费品为主,竞争较为激烈,中国企业定价能力不强,因而多以当地定价法为主,即在美国本土以美元表示的出口品价格不易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改变的仅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当地的美元价格变化不大,因而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所受影响较小。根据有关估计,人民币升值1%,仅能够带动美国从中国进口品价格上升0.3%,对减少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不会有太大作用。
此外,美国对中国进口高新技术产品设置了多重贸易壁垒,限制美国高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两国贸易失衡的局面。
可见,中美之间存在的小于实际数据的失衡主要是由中美的经济结构以及美国单方面限制高新技术出口所致,以人民币升值来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就业机会的观点显而易见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即使人民币升值,美国已经失去的那些制造业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再回到美国。事实上,远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前,美国已经开始大量失去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这实际上是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成本和比较优势决定的。即便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产品退出美国市场,越南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的产品也会很快取代中国的出口地位,美国的公司不可能与这些低成本国家竞争。因此,中国的退出不会给美国带来新的工作机会和就业的显著增加。
第四,美国从人民币升值中的所“得”将十分有限,所“失”却不小。毋庸置疑,得益于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美国民众是中美贸易的受益者,中美贸易有利于美国国民福利的提高。不可忽略的是,低价位的中国商品降低了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上的支出,美国民众因此可以消费更多的高档商品和服务,从而有助于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
通过人民币升值或强行进行贸易制裁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受损害的不仅是中国,更是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的美国消费者,从而对美国居民消费的恢复和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人民币若一次性大幅升值,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成本必将提高,盈利受到侵蚀,同样对美国经济不利。
很显然,人民币若大幅升值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火车头”均不利--中国经济减速,美国经济“熄火”,从而严重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也为其他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增长机会。
综上所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以保持基本稳定为好,年内升值幅度控制在3%为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可以逐步小幅升值。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 套利
套利是指经济主体利用不同市场或不同形式的同类或相似金融产品的价格差异牟利,即投资者或借贷者利用国内外利息率差价、货币汇率差价,通过资本跨境流动赚取利润。企业正常贸易通过境内外市场融资、结汇,在降低财务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也有效地促进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重现单边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利用虚构贸易背景、虚假贸易融资进行的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明显增多。据海关总署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前11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36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特别是2013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进出口增速逾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其中虚构贸易背景的跨境套利交易是外贸增速虚高的重要推手。
没有实际贸易支撑的套利交易不仅造成贸易数字失真和贸易繁荣假象,而且如果交易过于频繁、交易规模过大、交易方向同一化,将危及我国金融安全并严重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引导跨境贸易人民币套利行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成为当前亟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基本模式、市场条件及主要特点
对于人民币跨境套利,正确区分企业正常的套期保值行为与利用虚构贸易进行纯粹套利行为十分必要。下面就虚构贸易背景的套利行为的基本模式、市场条件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基本模式
面对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日渐增多的趋势,我们发现通过虚假贸易以及虚假融资进行人民币套利交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汇差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汇率差进行套利。例如,若目前境内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2,香港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0,境内企业出口1亿美元货物(通常为黄金、珠宝等低物流成本货物)至香港的关联公司,将所得美元在境内结汇,可获得6.12亿元人民币,再将同一批货物由香港进口回流至保税区,此时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条件,只需向香港支付6.10亿元人民币,于是套利者通过货物的一进一出即可获利200万元。
2.利差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利率差进行套利。如套利者在内地以年利率6%借入1亿元人民币,期限两周,买入银行的理财产品做质押担保,借此要求银行发出信用证。套利者的香港合伙人或关联公司可用该信用证从香港银行拿到1亿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然后套利者再从内地出口一些低体积、高价值的货物给其香港合伙人,并收款1亿元,然后再把这1亿元归还给银行。目前香港地区人民币贷款年利率一般在4.5%左右,而境内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可以在6%左右,利差约100个基点。套利者通过此番操作可获利127万元。
3.组合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本外币交叉转换的利差与汇差组合进行套利。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式,可依托于转口贸易背景进行操作,采取“先支后收”方式。在支出方面,假如某公司年初在内地贷款为期两周、利率6%的1亿元人民币,把这1亿元在银行存成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并向银行申请开立一年期远期信用证,假设年初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是6.15,境外关联企业可在香港以2%的利率借入等值1亿元人民币的美元(约1626万)。在收款方面,境内企业即时将在香港的美元贷款资金汇入境内,此时在岸汇率若为6.2,将收回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归还银行贷款后,可将所得利润存入定期存款中。一年后,人民币信用证付款时间到期,将人民币支付到香港关联公司,由香港关联公司归还一年前的美元贷款,若此时离岸人民币升值2%,则整个套利过程可分步计算如下:
(1)通过当期转口的收款可得人民币净利582863元。
(2)一年后共可得人民币定期存款利息3600349元。
(3)一年后,扣除美元贷款利息后,最终该境内公司可得人民币净利3641349元。
(二)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市场条件
人民币跨境套利有其存在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留下套汇空间。据统计,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近3%,已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远远超过2012年1.03%的升值幅度。另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8、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3.39,2013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和6.4%,创下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境内、外利差留下套利空间。目前,香港市场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在4.5%左右,而国内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6%,各家银行还要在此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内地和香港贷款利差约为1-3个百分点,香港人民币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内地市场。三是人民币对外延期支付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为了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企业的延期支付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银行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人民币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结算方式进行延期支付套利。
(三)人民币跨境套利的主要特点
一是依托虚假贸易背景通过贸易渠道完成套利。由于我国目前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收付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绝大部分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往往通过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作支撑的贸易渠道完成,套利者通过伪造虚假贸易背景借助贸易渠道实现套利已成圈内公开秘密。
二是借助转口贸易套利成为主要方式。由于转口贸易具有“两头在外”、资金流与货物流脱节等特点,使得银行在办理转口贸易资金收付时,很难把握相对应的物流信息,只能审核合同、发票等单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而这些单证易于伪造,使得虚假的贸易背景蒙混过关成为可能。
三是通常利用贸易融资作为套利工具。由于境内企业在境外融资受到诸多政策限制,而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因此贸易融资成为套利的重要工具。操作方法通常是通过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预收延付等方式延长对外支付期限,以达到套利目的。
四是跨境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黄金、珠宝和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上,这些产品具有体积小、价值高、物流成本低的特点,便于成为跨境套利操作的标的物。
二、对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全方位认识
人民币跨境套利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下的必然产物,是人民币国际化初期暂时的阵痛和需要付出的成本,它并不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前由于资本账户管制和境内外利差、汇差的客观存在,套利窗口可能长期出现。对于人民币跨境套利应当站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高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认识,力求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具有一定的积极正向作用
一是可以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工具。跨境套利交易是在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下多数企业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二是将促使境内、外人民币价格走向均衡。可以发挥市场发现价格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有助于将扭曲的市场价格重新拉回至正常水平。
三是对境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境内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潜藏一定金融风险
一是以虚假贸易为背景、纯粹以套利为目的的行为可能导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统计数据失真,影响决策部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的判断。
二是大规模跨境套利交易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特别是大规模套利资金的集中流入和流出严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三是存在一定的负债资金偿还风险。由于跨境套利行为一般通过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预收延付等产品来实现,该类业务暂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但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将会导致对外偿付风险。
(三)对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应当区别对待、疏堵并举
对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既要承认其客观存在和合理性,又要认识到其危害性,并加强监测管理。对于那些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属于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比较敏感而做出的理性反映,不仅要有一定的容忍度,而且应当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和丰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及避险保值产品,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对以虚假贸易为背景、纯粹以套利为目的的行为,应严厉打击,完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遏制。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审核,从源头上甄别和控制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
一是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格做好跨境贸易各环节尽职调查,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确保贸易背景真实。
二是进一步规范转口贸易的人民币收付行为,重点加强先收后支转口贸易项下人民币收入管理,在转口贸易收款时,商业银行必须严格审核相关的物权单证,如运输单证或者提单。对保税区中的转口贸易,要严格审核货物出境备案清单,必要时采取现场核实,确保保税区货物贸易的真实性。
三是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充分了解客户背景及信用状况,掌握整个贸易流程,从业务源头上予以封堵。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缩小人民币跨境套利空间
一是合理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和幅度,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舒缓汇率升值压力,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向有序均衡方向发展,弱化人民币单边升值市场预期,消除汇差的套利空间。
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放宽市场主体定价范围,推进上海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SHIBOR)建设,提升其中长期的定价参考价值。逐步放开中长期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空间,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的空间。不断提高市场科学定价能力,增强价格杠杆对境内外利率的调控作用,消除利差的套利空间。
(三)进一步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的发展对缓解境内企业资金供需矛盾、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等产生了积极作用。人民银行应注重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业务创新产品的调研分析,必要时将某些跨境贸易融资产品纳入表内核算和计入商业银行外债指标管理,限制或取消风险性较高的融资产品,适当压缩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中形成的套利空间,将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规模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引导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理性健康发展。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民币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监测平台,加大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
以现有人民币跨境管理信息系统(RCPMIS)为依托,对RCPMIS系统进行完善与升级,增设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信息查询模块,对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资金流信息进行单独统计,全面反映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人民币资金流动和变化情况。建立统一的多层次人民币跨境流动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构建起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动态监测分析平台,全面提升对人民币跨境异常流动的统计监测和预警水平。进一步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非现场跟踪与核查机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交易、虚假融资等异常情况,防范和化解人民币跨境套利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注释
关键词:人民币 整洁度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99-01
为加强人民币管理,提高人民币整洁度,近期代县人行组织人员对辖内人民币流通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发现市场流通人民币整洁度不高,直接影响到了人民币的信誉,应引起重视。
一、人民币整洁度呈现三个特点
1 大面额人民币优于小面额人民币。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机构挑剔不严。部分金融机构没有严格按照残损人民币挑剔标准对回笼券进行挑剔,随收随付。即便是为完成人民银行残损人民币回笼任务,也只注重回收挑剔大面额券别,导致市面流通的10元以下券别人民币的损伤券占比较高,特别是市场上有52%以上的5元以下小面额的纸质人民币属于脏、烂、差,但仍在循环流通。二是小面额交易习惯。群众生活中总体小面额交易频繁,容易形成残损,而且,不习惯在银行兑换或存人小面额人民币,导致手持小面额残损币增加。三是小面额人民币注入受阻。金融机构从人行金库提取现金时,有好大恶小的习惯,形成小面额人民币流通梗阻,一方面人行小面额人民币投放不畅,另一方面群众小面额人民币求兑无门,新的进入难、旧的难回收,致使市场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不高。
2 城区流通券别整洁度整体优于乡村。乡镇金融机构网点一线工作人员由于服务意识不强。柜面回收、兑换残损人民币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没有很好地履行《人民币管理条例》赋予的为公众无偿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的义务。再加上部分柜面人员对《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掌握不准,兑残时怕担经济风险,不愿意为群众兑残,推诿、拒兑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群众手中的残损人民币得不到及时回收,导致乡村流通券别整洁度不高。
3 残损券券面损坏特点呈现特殊性。一是残损券人民币特残券主要集中在乡村。农村群众因保管不善等多种原因影响,造成人民币火烧、霉变、乱写乱画、鼠咬、虫蛀等,形成特残损券相对集中。二是城区正常磨损残损较多。主要呈现为因随身携带的纸币揉搓、折叠次数过多而纸币绵软而损。
二、造成人民币整洁度不高的原因
1 金融机构方面。一是人员岗位变动频繁,业务传帮带出现断档;二是金融机构出纳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三是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管理服务意识差;四是商业银行不讲原则的低现金库存,为残损票币的及时归行设置了阻力。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现金库存是无息资本,残损票币压库是他们最不愿做的事,而受整点、挑剔、达到上缴人行交存要求的影响,却最容易出现压库现象。出于利益优先考虑因素,多数金融机构尽力压缩其现金库存,以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被压缩的往往是残损票币。
2 社会公众方面。一是部分公众兑残怕麻烦。由于部分公众对爱护人民币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选择到银行兑换时比较烦琐,如果碰到个别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使自己受到伤害,致使公众主动到银行兑换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损伤券从甲手中流到乙手中,而滞留在百姓手中不能及时回笼。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损伤券在社会上还存在一定的流通空间,二是农村群众兑换意识不强。从调查的情况看,除了少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员知道到银行主动兑换外,60%多的人不知道或不愿意到银行的营业网点去兑换,更甚的是乡村一些老年人不知道损伤券可以到银行无偿兑换。三是群众现金交易习惯。目前,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造成群众手持现金量居高不下。同时,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撤并后,覆盖面广的县辖农村信用社支付手段相对滞后,异地交易款项汇划在途时间长,速度慢,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只好选择现金交易,从而增加了现金使用量,现金使用率相当高,因而票币磨损现象严重。
三、几点建议
1 加强对金融机构出纳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残损人民币兑换上岗资格证书》与《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的二证合一管理。定期举办反假人民币技术鉴定培训班,让各金融机构出纳员学习残损人民币挑剔、兑换标准等业务知识,以提高广大出纳人员识假防假能力,熟练掌握损伤人民币兑换标准。
2 建立科学有效的残币兑换激励机制。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反假奖励标准的同时,各金融机构比照人民币反假奖励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纳人绩效考核,对金融机构在残损人民币兑换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兑换残损人民币的积极性。
3 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执行有关制度的银行机构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管理条例》给予处罚。人民银行应有计划地对辖区残币和不易流通人民币兑换、假币的收缴与鉴定、人民币主辅币的搭配供给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的较频繁的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督促整改,对违规行为比较严重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必要时依法进行处罚。
4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残损券的兑换、回笼收集以及上解力度。为减少因损伤人民币达不到上缴条件而积压库存,金融机构应定期收缴各营业网点损伤人民币并集中上缴,以减少损伤人民币占压库存。金融机构出纳在办理各单位或个人存取款时,要把好第一关,按标准严格挑剔残币,及时上缴人民银行;对于各金融机构上解的回笼券,人民银行发行人员要把好人库关,要严格按“五好钱捆”的质量标准进行审查,对不合格的款项一律退回重新挑剔整点,以防“不宜流通人民币”再度进入流通领域。
5 加大现代化结算工具宣传和推广力度,减少现金交易频率。目前,各金融机构推出的现代化结算工具不少,如各种币卡,但其使用频率较低,其原因一是老百姓对新的结算工具使用方法了解少,手中持卡也仅限于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使用。二是辖区范围内能够刷卡消费的网点很少,各种币卡的发行量与能够刷卡消费的网点数量不成比例。所以,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在推出各种新的结算工具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使新的结算工具真正成为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服务百姓,服务社会。
6 疏通小面额人民币投放渠道。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在向银行金融机构投放人民币时,要根据市场流通币种需求的调查情况,适度搭配币种.也可对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库存现金的币种比例做强制性的要求,使各银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存有足够的小面额人民币币种,以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7 疏通残币回笼渠道。人民银行发行部门在核定残币回笼任务时,要强制性地对小面额人民币规定一定比例,加大小面额人民币残币的回笼力度。各金融机构要责成专人负责定期收纳各营业网点的小面额人民币残币,集中整理,集中清点、集中上交,以减少库存现金中的小面额人民币残币数量。
一、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情况
(一)金融监管当局逐步放松对人民币业务的管制
从2005年以来,台湾当局逐步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开办人民币业务的管制。2005年10月,台湾放开金门、马祖两地试办人民币业务。2008年6月,正式核准了14家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现钞买卖业务。2011年7月,台湾开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及海外分行开办人民币业务。2013年2月,台湾启动外汇指定银行(DBU)开办人民币业务。随后,台湾“央行”宣布,DBU可以办理衍生性人民币金融商品,范围包括:一是涉及人民币汇率、利率的本金交割及无本金交割商品,以及与之结合的结构型商品;二是与大陆地区相关的公开上市股价指数或个股连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及结构型商品。2013年9月,台湾“央行”将DBU办理人民币衍生金融商品范围,进一步放宽到各种组合交易,并可以人民币、外币及台币计价或交割,且也能连结“宝岛债”及大陆地区股价ETF。
(二)人民币资金池增长速度快
台湾的人民币离岸市场虽然在起步时远远落后于香港,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根据台湾“央行”的统计,截至2013年8月末,台湾DBU人民币存款为544.51亿元,以海外法人为主要存款来源的OBU人民币存款为306.9亿元,两者合计851.41亿元,较上月增长10.78%。其中,DBU的人民币存款增长较快,OBU的人民币存款增长相对缓慢。
(三)金融机构参与度高
截至2013年8月末,台湾开办人民币业务的DBU及OBU分别是61家和55家,这为人民币交易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国际上看,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间,台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间资金往来中,以人民币支付的金额增长120%。尽管台湾的这一指标不如香港、英国、新加坡和法国,但与大陆、香港之间的银行间交易有接近44%是通过人民币进行的。从台湾银行与人民币清算行的结算渠道看,从2013年2月开办人民币清算业务后,台湾银行通过清算行办理的人民币结算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8月末,已累计达到5144亿元人民币。
(四)积极推进高效率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
2013年,为增强人民币在台湾的流动性,台湾“央行”以原有的境内美元清算系统架构为基础,抓紧完善“外币清算平台”,协调中银台北作为该平台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提供境内及跨境(含大陆、香港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汇款、资金调拨等结算清算服务。该平台的人民币清算业务于2013年9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台湾的银行可以依托该平台,以台湾“央行”发行的台币定额存单(NCD)作为担保,由外币清算行提供外币日间额外的流动性。以人民币为例,目前台湾的人民币清算行——中银台北已提供各参加银行核定额度的日间透支服务。但从2014年第一季度起,若中银台北同意,参加行将可以台币NCD再取得额外的日间人民币流动性。二是该结算平台将使得金融市场的交易结算变得更安全和更高效。在该平台上,台湾的人民币交割经由中银台北与中总行系统,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CNAPS)联结,两岸人民币汇款就可以通过外币结算平台来处理,不必再绕道香港的境外行,可直接在台湾结算,避免出现人民币汇款或交割不够及时的问题,两岸汇款成本也会下降。
(五)人民币金融工具创新
截至2013年3月末,台湾有30家DBU开办人民币衍生性金融商品业务,金额达新台币1576亿元(约人民币326亿元),人民币结构型商品达新台币49亿元(约人民币10.1亿元)。在宝岛债方面,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及德意志银行各挂牌或发行宝岛债(普通公司债券)共计人民币20亿元。此外,根据“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截至2013年10月,昆山已经有两家台资企业通过两岸跨境人民币业务获得来自台湾母公司的人民币贷款融资,金额分别为1000万和6000万元人民币。
二、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两岸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会使大量人民币留存于台湾
近年来,两岸关系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一是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化、规范化。随着两岸经贸合作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2010年和2013年,两岸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两岸相互开放市场、减免关税、深化合作打下制度基础。二是两岸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两岸贸易额从2009年的106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169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长期保持巨额顺差,2012年的顺差达到954亿美元。三是台商投资大陆持续深化。截至2013年7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166个,实际使用台资585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3%。四是人民币在两岸经贸往来中被广泛使用。2010年9月,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结算规模迅速增长。2012年,两岸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1515亿元,占大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总量的比重达到3.7%。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共有620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也为台湾带来大量4800亿元新台币的收入。因此,台湾与大陆保持紧密的经贸关系,为台湾人民币市场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必然带来人民币在台湾的大量集聚。
(二)台湾投资者希望持有人民币产品实现保值增值
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体现出稳定升值的趋势。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2013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4%。根据台湾银行公布的牌告汇率,自2012年年初至2013年10月,人民币对新台币升值1.39%。此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利率高于主要货币,这既提高了人民币存款利息,又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大陆央行与台湾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差额的最低值为0.35%,最高值为2.145%,且大部分时间在1.5%以上。因此,人民币在台湾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欢迎,成为台湾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可有效增强台湾的金融业竞争力
为推动台湾经济国际化、自由化,台湾金融监管当局于1995年即提出要建设“亚太金融中心”,具体包括“亚太资产管理中心”、“亚太筹资中心”和“亚太金融服务中心”。但是,由于自身区位限制、经济金融实力不足,台湾金融监管当局认识到自身难以成为类似香港、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2012年9月,在两岸金融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台湾“行政院”通过实施“发展两岸特色之金融业务计划”,包括全面启动人民币业务、两岸现代化金流平台及电子商务金流业务等10大重点内容。台湾希望抓住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的契机,为金融业创造新的商机,增强金融业竞争力。其核心是大力发展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以避免在与香港地区、新加坡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因此,离岸市场的建设得到了台湾货币当局及金融业界的欢迎和支持。
(四)大陆乐见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既取决于金融机构和资金聚集度、外汇资金自由流动等市场自发因素,也受到金融管理部门政策支持的影响。对大陆来说,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不但促使两岸经贸关系和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而且会通过台商到大陆以外区域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扩大人民币使用的空间,帮助人民币提高国际地位。因此,对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大陆也乐见其成。
三、促进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循序渐进丰富人民币业务品种
目前,台湾银行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多用于同业存放和拆借等。未来,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银行机构应多设计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理财产品。除了银行机构之外,证券期货、保险业也要积极开发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二)建立汇率和利率的定盘机制,形成人民币衍生产品定价基础
衍生产品是离岸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离岸的汇率和利率等指标是衍生产品的定价基础。建议参照香港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定盘机制和离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CNH HIBOR)定盘机制的做法,尽快推出台湾的人民币汇率及利率定盘机制,构建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依据,推动金融机构设计更多人民币衍生金融商品。
(三)建立两岸货币互换机制
货币当局之间的货币互换机制可以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满足离岸市场中借款人、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目前,大陆先后与香港、新加坡、伦敦等主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额度分别为4000亿、3000亿和2000亿元人民币。因此,台湾货币当局应加快与大陆货币当局的磋商,尽快建立两岸货币互换机制。
(四)出台优惠措施,促进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
当前,台湾本土企业已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宝岛债”。未来,台湾要在发债人的选择和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扶持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一是允许注册在大陆的台商企业以及大陆企业发行“宝岛债”。为增强大陆发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可以考虑优先允许在NASDAQ、香港H股上市或发行过“点心债”的大陆企业到台湾发债。二是适当下调非居民投资“宝岛债”的所得税率,将目前15%的税率改为居民10%的所得税,增强债券投资的吸引力。三是参照“点心债”双轨制管理经验,改革目前发行“宝岛债”必须进行信用评级的规定:凡是针对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宝岛债”,不强制要求提供信用评级;凡是针对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宝岛债”,必须要提供信用评级。
(五)扩宽人民币回流机制,促成跨境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
对人民币而言,英国脱欧应该算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
6月24日,下午一点,英国脱欧公投计票渐近尾声,脱欧政营领先,导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776,较前一日低118个基点。在岸市场开盘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路走低,很快下挫6.6的关口。截至当日下午三点,在岸人民币汇率最低至6.6285,离岸人民币最低至6.6520。
“确实有些意外,截至投票统计前一刻,我们仍普遍将留欧看做是大势所趋。”央行货币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英镑大幅升值、人民币汇率小幅上涨,欧美股市大幅上涨,这原本是市场的预期。事实上,却来了个大反转――市场资金纷纷由多转空,英镑对美元暴跌,人民币也陷入一路低迷。”
加剧国际货币体系动荡
尽管脱欧派获胜,但后续还将经历一系列法律程序。还有人将最后的希望寄于二次公投。按照英国法律,请愿人数超过10万,议会就要辩论。而如今英国要求二次公投的请愿人数已经超过300万。如果引发辩论,留欧派获胜引发二次公投,脱欧进程可能再次出现反转。
无论脱欧进程如何演变,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已然裂变,当下对市场的即时冲击已经形成。英镑6月24日全天波动近12%,从早盘最高1.50最低跌至1.3320一线,即1985年来最低水平,全天波幅超过1700点,欧元亦大幅下跌近3%,澳元、加元等商品货币跌幅在2%至3%,避险资产受到追捧,日元和黄金大幅上涨,美元指数总体上涨超过2%。
“首先,英镑本身可能上演一场货币危机――将导致大量资本逃离。这对于一个经常账户存在巨额赤字而且又没有资本管制的开放经济体而言,新一轮货币贬值在所难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副所长赵锡军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了英国脱欧加剧国际货币体系动荡的过程。
其次,欧元也将受到重创,政治影响经济的不确定性,这场货币危机难免殃及关系密切的欧盟其他国家。此时,由于全球风险偏好下滑,主要货币负利率,市场进入避险模式符合资本操作规律,而大多数投资者会选择增持美元、黄金,这意味着美元地位进一步提升,相对应的,人民币持续走低。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对个人外汇买卖业务进行临时调整。银行提供的相关申明称:“将依据市场情况调整报价点差,且可能显著高于以往正常水平,极端情况下可能暂停部分产品报价。”
景学成还指出:“中国银行由于其国际化、多元化的特性,相对受国际市场冲击更大。”
“要认识到脱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公投只是一个开始,影响在未来将更加深远。”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孙煜表示,中行已注意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金融市场的反应,并“为应对小概率事件准备了充分的预案”。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央行、货币当局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沟通和协调。
另一方面,由于英国伦敦是欧洲金融中心,各国银行均在此设立分行,脱欧将进一步影响国内银行未来的布局。
可借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15年,中国平均每年在英投资超过10亿欧元。这个领土面积仅相当于广西省的岛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国。英国脱欧事件可能导致的该国投资环境剧变,是否影响中国资本外流,引发中资撤离或减少后续投资,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个焦点。
在赵锡军看来,之所以当下人民币贬值压力比较大,并非英国脱欧影响中国资本外流,而是在现行人民币定价机制之下,美元对其他货币的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几乎一定贬值,尤其是大幅度调整的时候。
英国官方数据显示,未来10年,英国的基建投资缺口达5000亿英镑,中国将向英国投资1050亿英镑,其中,能源、房地产是最大投资领域。
在6月26日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新动力、新起点:中国的G20愿景”分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脱欧事件对中国在英投资“不会造成多大影响”。李稻葵分析,中国在英国的投资主要有两类,一是购买房地产、并购高科技企业,这些项目主要看中的是英国本地经济的红利;二是在英国建设工厂,以此为基地,利用英国的欧盟会员国地位,辐射欧洲大陆,从而获得零关税的好处,但这类投资并不多。
近年来,由于国内投资机会变少,资本出现稳定外流。英国曾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理想目的地之一,并被视为通往欧洲市场的跳板。布鲁斯金学会研究员杜大伟指出:如今,英国脱欧,中国公司需要重新考虑这一策略,但要做出调整也不难。一直以来,中国海外投资大多流向美国,杜大伟预计此后这一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因此,景学成认为英国脱欧将导致欧元相对地位下降,平衡美元独大的货币需求增加;英国脱欧后,对中国的依赖可能更大。长期来看,这不失为人民币迈入国际化的一个新机遇。他建议,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具体而言,可以“配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双边、多边货币与投资贸易安排,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范围,并稳步扩大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景学成说。
但中国银行一资深分析师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不排除英国脱欧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一个更加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也相应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最近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会加速。该分析人士认为不应过于乐观,应保持谨慎应对,加强资本流动管理的灵活性安排。
在业内不少分析人士看来,英国脱欧事件对于人民币是一个考验。人民币汇率恢复平衡的速度越快,意味着人民币双向波动被企业和市场的接受程度也越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也越强。
一次性调整VS缓慢调整
为了准确界定两种贬值方式对经济金融的冲击,笔者构建了简单的小国开放经济DSGE模型,加入价格粘性和摩擦结构,设定不同的汇率变动速度来简化模拟现实中的“一次性调整”和“缓慢调整”。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汇率贬值对经济产出、通胀水平和贸易条件的冲击都是负向的,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正向的,与现实经济变动状况相符。同时,汇率冲击的缓慢调整会导致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贸易条件都比一次性调整的情形下更慢地回归均衡,大约是后者的2-14倍,将对经济产生更长期、摩擦更剧烈的影响。汇率调整的速度越快,回归均衡的变动越迅速,各变量修正的时间也越短。但是,从金融资产的冲击来看,汇率缓慢调整时,各经济变量的波动性都小于一次性贬值的情形,其中最明显的是利率波动,大约是后者的1/4-1/5,说明市场利率受到汇率一次性冲击后非常敏感,回调过程的波动性很强。现实总是要比理论模型更为复杂,理论模型里面不会有交易对手违约造成的货币市场流动性冻结,也不会考虑到微观市场组织结构的畸形。
支持一次性贬值的人士也批评渐进贬值会导致预期持续恶化,消耗大量外汇储备。渐进贬值的情景模拟类似于一场保卫战,从一个堡垒到另一个堡垒,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是斯大林格勒。如果外国投资者预计后面还将出现进一步贬值,他们就将逃离中国市场以避免遭受进一步损失,资本外流将加速,汇率贬值幅度也会加速。在这个过程之中,虽然可以实施资本管制,但是在加入SDR之后,仅仅维持离岸和在岸市场价格的一致性也会消耗大量外汇储备;2015年8月以来,外汇储备下降了5000亿美元至3.14万亿美元。如果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贬值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更快消耗外汇储备,市场上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会进一步强化,从而形成“贬值预期出现-市场干预-外汇储备下降-贬值预期加剧”的恶性循环。
但一次性贬值也并未解决预期恶化的问题。预期在不同时期的异质性使得单次一次性大幅贬值形成不同的演化预期。一种可能是,投资者们预计贬值带来经济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将带来更强的经济表现,货币就将重新获得一些失去的价值,即在超调后逐渐回调,资本也将流入而非流出,汇率反而上升――这显然也是当前形势下中国急需的东西。另一种可能是,一次性贬值会更加强化悲观预期。例如“8・11汇改”采取了一次性完成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校正的措施,从理论上讲,可以避免以往渐进式调整在市场形成无风险套利机会之虞。但从市场反应看,一次性大幅度校正反而使市场确认了近期存在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市场已经出现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触发了预期实现的自我循环,加大人民币汇率的下行压力。
在贬值预期上,一次性贬值和渐进贬值最多打了个平手。尽管一次性贬值可以提高资本外流的成本,降低外汇储备的消耗;但是在“不可能三角”中,既然很早就做出了选择,即进行资本管制,能够通过强化资本管制而解决的问题,并不需要通过一次性贬值的方式去实现。
何况一次性贬值的后果恐怕无法完全掌控。相对于缓慢贬值,剧烈而快速的贬值可能产生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对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就因为资产负债表效应而加剧。理论研究表明,如果一国货币大幅贬值,主要引发四个问题:通货膨胀、银行资产负债表币种错配、债务危机和企业外债危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承受能力有差异,而“一次性贬值”冲羰侨方位的,必然会产生外债压力,其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冲击的大小,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防止出现货币贬值带来债务危机深化,进而产生海啸式的巨大影响。
对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路径而言,一次性贬值相对于渐进贬值的主要区别将通过预期、资本外流和外债等诸多因素集中体现在市场波动上。研究表明,汇率波动超过一定的频率和幅度将会转变成灾难,导致币值不稳定,货币不稳定经常会引起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回顾“8・11”汇改,当天消息公布后,人民币创下20年来最大跌幅。随后,贬值预期继续发酵,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汇差一度达到1500个基点,隐含波动率也迅速上升,表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看空情绪逐步增强,引起了世界市场的震动。一次性贬值不仅会带来本国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还会伴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强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波及更多的世界经济体,故一次性贬值虽可能一时有效,但危害可能相当深远。而稳定的汇率可以帮助缓和市场,平稳预期,是一个经济体健康运行的标志。
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原因
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复苏使美元步入升值通道,美联储6、7月加息预期增强,以及中国经济仍处下行通道等多种综合因素搅绞的结果。
从美国经济看,作为全球最大发达经济体,美国自2008年陷入经济萧条、在经历几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2014年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尤其到2015年经济景气大为改观。有资料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生增长率分别为1.66%和3.24%和3.27%,均值为2.86%,不仅高于2008~2014年危机期间平均的0.96%,也高于1947~2014年1.91%的历史均值。2015年10月,美国失业率为5%,已较2009年10月10%的阶段高点大幅下降。2016年,美国经济复苏大势不变,IMF预测的经济增长率为2.84%,较2015年进一步提升0.27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复苏动能稳定,由此在第一轮加息之后,2016年6、7月份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大,这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可以预见。因而,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就在所难免。
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看,自今年5月份以来,在经过近4个月贬值6%后,美元重新进入升值通道;尽管美联储并没有加息,但美联储收缩资产负债表的紧缩政策一直在进行,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受美元阶段性走强所致,而去年底今年初,人民币汇率既受美联储升息预期影响,也是市场对中国经济预期悲观的反映,当时中国面临的资金流出及居民换汇压力相当大。这使得全球主要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都进入贬值通道,鉴于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低速增长和疲软期,因此人民币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美元指数跌破92后,开始缓步上行。而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也出现连续两周回升。有数据显示,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由此前的4%陡增到36%;期货市场对美联储7月加息概率的预期升至58%。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频繁亦属大概率事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依然没有走出低谷,处于一种紧缩状态,且外贸进出口形势不佳。外贸数据也隐含着企业结汇意愿较低而购汇意愿上升,贬值情绪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贬值预期。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经济L型走势可能长期持续,人民币走强支撑力不强,也表明中国资本回报率,在未来长时期将处于低回报状态,这样必然会促使大量资本外流。
根据目前人民币汇率剧烈波动现实,政府应采取有效应对之策:一是对人民币汇率形势进行有针对性研判和宣传,让国内民众理性把握汇率变动趋势,消除汇率波动恐慌情绪;央行进行适度汇率干预,把控贬值节奏,防止人民币再次出现类似去年底今年初的恐慌性贬值,认真发挥好外汇疏导功能,使人民币汇率不致剧烈波动而背离人民币币值;同时为应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过度贬值,可加紧人民哦⒆ 耙焕鹤踊醣一懵省保并进行相应汇率形成机制建设,提高人民币应对美元冲击能力。二是夯实基本经济增长面,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确保货币信贷投放真正注入实体经济,防止过多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及政府主导的投资领域。三是下决心加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力度,把去产能当作推进供给侧改革及国有企业改革重要手段,并把去产能当作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坚实经济基础。
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