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应用范文

新媒体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应用

第1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 应用 方法

二十一世纪,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在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国家的教育逐渐变得新媒体化起来。目前,作为一名教师,为了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应该及时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并把它完美融入到教学中,用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1.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1有利于改革教学模式。首先,多媒体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颖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当教师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时候,就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教师们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促进他们自我的激励。最后,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创设活泼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原本枯燥的数字,以一种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学习更加生动和形象化,使学生们学习的时候更加简单便利,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1.2有利于改革学习方式。首先,多媒体有演示功能,可以形象的展示某些比较困难的内容,动态地展示一些问题,使得学生们通过看就能学习到很多难以想象出来的东西。其次,是多媒体的对存储功能,可以提供各种学习软件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们。这样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多媒体的虚拟的功能,可以使学生们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网络联系实际,在网络中设置情境,来达到理想效果。

2.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结合课本内容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围绕着课本内容点来进行运用。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书上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加上自己所认为的学生可以掌握的附加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教会给学生,既教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会学生通过看堆积的小方块的正面上面和左右面的方块的堆积的形状来画图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这些方块立体的展示在学生们面前,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到这些课本内容点。并且最重要的是课件的制作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避免任何形式的表面形式主义,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件的制作虽然不能完全形式化,但是同时也要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熟悉课件的操作,同时也要准确把握教材,逐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运用课堂内容,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控制教学进度,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理解知识。

2.2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防止因为过多的使用课件而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越来越减弱,以及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越来越被忽视。我们要知道,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不能够喧宾夺主,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阻力。一定要防止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的气氛越来越沉闷。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使运用课件,也要恰当的使用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感情思想。同时,教师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课件上,也要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看到学生漏出困惑的表情的时候,应该适当放下自己的讲解速度,照顾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能够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得教学效果逐渐提高。

2.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在新媒体大爆炸的时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们创造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中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知识探究的机会,使得学生们学会自主探究。因此,在新媒体网络的大背景之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应该大部分的查找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并且利用网络上的新媒体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们的眼界,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因为新媒体技术可以满足每一个年龄层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课堂的要求,并且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教师职业根据时代的逐步变化,逐渐的挑战自己,才能够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季良.融合媒体技术助力高效课堂[J].语文教学c研究:大众版,2015(11).

第2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媒体;发展前景

一、核心概念界定概述

(一)新媒体新媒体的重点在于新,表明它长期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1]。同时,新媒体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后出现的逐渐发展壮大的新兴数字化媒体。新媒体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当信息者信息时,需要在基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网络交互平台上进行操作,信息经互联网传输后,受众通过移动技术创造的例如手机、电脑、新数字电视等移动端设备来接收信息。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使信息传播流程更加清晰简便,传播范围覆盖更加广泛。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传播速度有了质的飞跃。除此之外,新媒体平台的信息量空前庞大,信息的海量性是新媒体标志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信息时,受众和传播者拥有极高的共享性与交互性,基于原有的信息展开的交流与评论,甚至会衍生新的信息。

(二)体育活动赛事及新闻体育赛事往往和大型的体育活动紧密相连,在活动与赛事举办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新媒体时代的移动设备以及移动客户端极大地促进了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新闻的报道。在新闻种类中,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和题材对其传播速度和精确程度提出了高要求,如何让受众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准确的体育新闻报道,如何让大型体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是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

二、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应用价值

(一)提高体育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媒体在传播效率方面的强劲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有目共睹的。传统媒体时代,与体育赛事相关的新闻需要采访、录制、编辑后才能传播,而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应用直接省去绝大部分的中间环节[3]。这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电视节目也有直播形式,但举办一场正式的电视直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新媒体时代的直播成本大大降低,甚至自媒体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央视更是实现了5G+4K和8K超高清电视节目在新媒体平台的对接。从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传播的应用价值来看,新媒体平台同样发挥了时效性优势,例如中甲联赛直接引入短视频平台,既获得了全场次的短视频权益得以迅速进行赛事新闻和热点集锦的推送,又可以通过直播重要场次比赛来进行全程比赛的传播。并且,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视频的实时直播,还可以进行类似于微博、微信平台的即时文字图片传播。这进一步保证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新媒体平台实现的实时直播不仅提升了体育新闻的时效性,还确保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传统媒体时代流行的电视节目几乎都是经过编辑后在电视平台定时播出的,而新媒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造就的这种传播渠道便捷、传播成果高效、传播成本大幅降低的实时直播方式一经面世便广受大众青睐,使得实时直播成了目前传播体育新闻消息的主力军。由于实时直播无法剪辑,无法对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确保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

(二)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包括文字、图片等传统媒体一贯具有的形式,又萌生了例如视频、直播这样的新兴形式。譬如抖音APP就有各大专业赛事、球队以及相关媒体平台入驻;微博和哔哩哔哩的长视频也有很多博主进行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的分享讨论与传播,同时还包括微博的图文直播、各大直播平台的直播,以及新媒体技术下实现的移动端APP的直播。市场经验表明,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和移动设备普及应用背景下,体育新闻的受众广泛且多样。大众不再满足和拘泥于单纯的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获取体育新闻信息,而是倾向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接收相关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不同形式为主导的信息传播平台的消息推送,以满足受众对体育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此环节是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这一整体流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4]。同时,为了更好地达到体育新闻多样化的要求,新媒体可以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两者融合以构建多平台网络,并借此实现信息的多样式传播;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利用传统媒体一直以来的行业优势,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于传统媒体而言,则可以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自我改造和创新。

(三)强化与受众的互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不再是单方面接收内容的被动角色,他们可以在移动端的不同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受众角色的转变不仅体现为从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选择者,更体现在互动交流层面。如今,对体育新闻和赛事的评论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普通大众也可以在新媒体架构的平台上对相关赛事和新闻报道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微博等新媒体就构建了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平台,加强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并随时接收用户的反馈。这一点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而且,不同的平台拥有着符合自身定位的高辨识度的互动方式,譬如微博的实时互动评论,微信文章下的精选评论,虎扑文章下可以被点亮和统计的评论,哔哩哔哩播放视频和直播时流动的弹幕等。这些新媒体平台的独特设计,增强了受众与体育新闻的互动。

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实际应用

(一)推广宣传体育赛事出于商业运作和经济盈收等目的的考虑,为了能在一些大型赛事开办前就提高和扩大比赛的影响力,要求主办方对该项赛事进行有效宣传和推广[5]。众多新媒体平台上的前瞻与预热推送是宣传推广体育赛事的策略和方式。譬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推送的文章,微博平台进行的图文宣传预热和宣传短片预热等,这样多方位、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很大程度拓宽了体育赛事的宣传推广范围。相较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并且,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拥有即时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使大众能够非常快速且直观地接收相关内容的宣传。此外,新媒体平台拥有的大众基础,为赛事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无论是赛事的前瞻还是往届比赛的回顾,其传播影响范围都得以进一步扩大[6]。不仅如此,平台的特定化传播方式也针对性地产生了正面的宣传影响。例如新浪体育微博经常使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对体育赛事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及时传播,让受众不用观看赛事,也能够立刻获取重要的赛事讯息。还有一些平台会在赛前就推送赛事的日程安排,这样人性化的考虑既为大众提供第一线的赛事讯息,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选择权,受众可根据喜好自主安排收看赛事或新闻报道。这种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给受众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更不失为一种对体育赛事的良好宣传与推广。

(二)直播转播体育赛事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体育相关产业的关注度日渐攀升,侧面体现在大众对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报道的关注上。例如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终夺冠的那场比赛,收视率创奥运会历史新高,单场比赛总市占率超过70%,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自然成了直播与转播各种体育赛事的重要阵地。例如中国移动旗下的咪咕公司成了目前唯一的CBA数字媒体战略合作伙伴、5G+全场景独家合作伙伴。咪咕视频作为一个新媒体视频客户端,基于5G网络技术的支持,为广大球迷进行CBA联赛的直播与转播,它是全球第一个5G+4K/8K+VR的体育赛事直播。除体育赛事的直播与转播外,新媒体平台的直播还可以通过与体育明星连线的方式来进行用户的获取与稳固。例如2020年3月8日举行的一场举世瞩目的格斗比赛,中国职业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作为亚洲第一位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在UFC248的卫冕战中击败了乔安娜,成功卫冕。比赛结束后,体育新媒体平台PP体育就通过云直播连线了张伟丽,这样的接触模式获得了很多用户的好评,而这样的直播连线方式也为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和粉丝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直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不完善,或将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想要达到更好的体育赛事直播或转播效果,还需要对新媒体的各种平台及众多终端进行不断优化,广泛接收受众的意见,并针对不同的平台与终端有的放矢地进行直播或转播。

(三)构建体育爱好者交流平台更具自主性的选择阅读浏览和即时的互动交流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平台的典型特征。为顺应这种特征趋势的发展,大部分的新媒体平台往往都具有社交属性,发挥着社交媒体的作用。这些社交媒体还可以通过构建社群、交流群来帮助相关的体育爱好者实现兴趣的直接交流,甚至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也能够凭借着相似的喜好在相关的平台汇集为一个社群化的受众群体,进而展开讨论与互动。如微博的“超话”社区就有专门的体育板块,“超话”的全称为超级话题,体育板块的超级话题里更是细分了足球、篮球、综合体育、运动教学等。“超话”均是由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经过筛选之后汇聚而成。单独的“超话”包含了帖子、精华、视频、相册等部分,以便针对性的为体育爱好者传播相关信息。可以说,拥有着如此严密的规则和秩序的超级话题社区为体育爱好者构建起来了交流的平台。类似的还有虎扑APP上打造的社区板块。当受众关注了相关的专区、用户与话题后,就可以直接在社区板块浏览自己关注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对社区里面的帖子进行评论、点赞、分享和点亮。这同样是为特定的体育爱好者而搭建的新媒体网络交流平台。除了建构体育爱好者平台,在实际应用中,新媒体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管理平台;如何让平台自然产出更优质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当平台积累了一定的体量之后,还要探索如何发展出一套良性循环的、有规律性的传播,从而为整个行业带动氛围。

四、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一)5G时代体育新闻新媒体传播方式变革5G时代的技术变革将会体现在智能媒介移动设备上,智能媒介移动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得体育新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从更新速度看,如今的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的报纸相比省去了印刷与出版的工序,体育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今后,这样的更新速度会随着5G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日益提高。当与体育新闻相关的信息被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便可在5G技术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进行近乎无间隔的更新与信息的获取。更新速度的跨越提升必然会带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阅读方式的变革,大量且快速的更新可能会导致受众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而提高浏览速度。如果浏览速度提升,那就可以预见为适应阅读速度提升。适应阅读是指每个受众需要找准符合自己浏览与阅读习惯的特定阅读界面。只有更为合适的定制性阅读和浏览形式,才能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这正是5G时代体育新闻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重要变革。为此,体育传播应紧跟时代趋势,保持信息的零时差传播,同时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阅读界面。

(二)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新型融合模式5G时代不仅会带来视觉体验的进一步改善和视频缓冲速度的大幅度提升,还会在与受众互动方式方面进行新的升级。譬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与受众的参与感,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的新型融合模式会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人社区板块。在这个板块中,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地获取支持的球队或者喜欢的球员的相关新闻信息推送,并和同时处于一个社区的拥有相同喜好的其他受众进行无障碍地直接交流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新手段来进行评论。例如静态的图片评论、动态的gif图片评论、通过智能的移动设备或专业的录音麦克风记录自己的声音音频来进行评论等。如此多而新的互动形式推动着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的新型融合模式,为体育新闻在5G技术支持下经由新媒体平台更长远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5G时代体育新闻与新媒体相结合的问题5G时代,体育新闻报道与新媒体紧密结合,创造出多样化的传播模式。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例如5G时代带来的高速无延迟信息传送和手机移动端对于信息的快速获取接收,必然会为整个平台带来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很多不准确的信息以及粗制滥造的内容。如何及时监管这些内容,对相关的平台来说是一项很大的考验[7]。此外,便捷的途径也会改变受众的阅读与观看习惯,过度娱乐化、碎片化阅读的人群直线上升,浮躁的风气与不客观的情绪化观点会随之而来。能够妥善地处理和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为体育新闻报道与新媒体的结合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为受众带来优质内容提供重要保障。

第3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电子杂志;手机电影;微博

中图分类号:TN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42-0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传媒技术在当前日新月异的变化下,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多媒体等结合,产生了适应时展需要的新媒体技术,引导人们步入了新的传媒时代[1]。传统时期,人们仅仅能够依靠广播、报刊、电视等途径获取传媒信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日趋数字化、前演化,承载新媒体的信息工具已经被手机、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车载移动传媒等取代,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盛宴[2]。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新媒体的内涵和应用,分析了新媒体在我国新媒体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便能够为媒体发展提供契机,为有效监管新媒体提供参考。

2 新媒体内涵

从新媒体的角度来讲,新媒体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多媒体发展而形成的,新媒体能够以瞬息万变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满足人们多变的信息需求,已经从边缘走向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新媒体定义包括很多种,最为经典的定义描述为:新媒体指的是相对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逐步发展演变出的新媒体形态,其可以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相关的智能手机、笔记本、数字电视等终端,为用户提供娱乐资讯、生活服务信息的新的传播媒体形态[3]。

新媒体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电子报纸、电子杂志、车载电视、数字广播、楼宇广告、网络流媒体电影、手机电影、触摸媒体、微博、博客和播客等多种形式,新媒体已经成为即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种新型媒体形式。

3 新媒体技术应用

与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新媒体技术在传播速度、传输范围上都比较快速和广泛,超越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地球村,实现全球化的信息传输,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和肤色,均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极大的颠覆了传统媒体地域范围窄、时效性短的局限性,并且能够实现用户与传媒信息进行交互,具有延展性和融合性等特点。

交互性是指新媒体技术不仅能够让用户收看各种新闻信息,并且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用户进行有效的交互,从而进行各种互动;即时性是指新媒体信息的迅速和快捷,能够及时的让用户获取最新型的消息;延展性是指可以以多方面和多渠道传递消息;融合性是指各种媒体形式得到大融合,实现了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模式进行融合,实现内容交互。未来时间内,我国需要持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摆正现代媒体三大平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更多的新媒体。

4 新媒体在我国应用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产值规模维持在40%以上,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涉及到各个智能领域,比如智能手机客户端,其已经承载了互联网电视、微博、博客、播客、QQ、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工具,因此新媒体开拓和发展,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的传媒市场优秀企业,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盛大网络和阳光文化集团等,2013年底,新媒体产业总值达到64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的同比增速达到76.4%,随着技术的相互融合与技术的不断调整,迫使原本分离独立的三大产业--- 传媒、互联网、电信之间的边界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一条信息产业链上的不同突出角色与作用。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经济效益最高的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和网络电视三种,具体描述如下。

(一)数字电视

有线数字电视指的是基于有线网络环境下进行观看数字电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借助机顶盒进行收看数字电视。但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内数字电视将很快普遍开来,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清晰、及时的了解。按照目前的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情况来看,仅能基本满足人们一般的精神需求,而更深层次的有线数字电视,如高清电视、超清电视、付费频道等尚未普及开来,对于有更高精神需求的电视用户来说,则无法满足其需求,将会影响有线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步伐。

(二)移动多媒体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是由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针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终端,利用国家无线卫星技术发射无线电视广播等信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媒体。相比较3G视频业务来说,它的业务对象更加广泛,不再受制于终端,可移动或固定终端均可。它的最大优点是用户无需顾及数据流量限制,主要因其视频信号是借助卫星数字信号传播,且用户所获得图像更加真实、清晰。但多媒体广播技术当前仅是单方向信息传输,基于用户双向交互的数据传输形式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距离商用普遍仍有段距离。不难看出,如若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作为国内新媒体主流技术仍需时日。

(三)网络电视

IPTV是最具代表性的网络交互式电视,针对大众家庭用户,综合有线网络、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提供有线数字电视等多种服务的新型网络交互式电视媒体。所谓的交互式,表现在用户可以网络中得到较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同时还可在视频、资讯等有自由选择,实现了用户与多媒体信息提供商之间的互动,在保证用户高质量视频服务同时,多媒体提供商也可在用户的不断反馈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5 新媒体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应用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新媒体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移动计算和物联网等代表的新型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新媒体的驱动力为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应用技术和移动数字技术,新型媒体技术已经将其推动了其走向大众化。

(2)互联网服务趋向逐渐细化,走向精细化发展方向。每一次的新媒体科技进步,都对新创意的诞生和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并且更是有艺术的作品发展。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们对于同质化的新媒体产品热情将会逐渐下降,因此新媒体的主流产品将会向个性化或多样化发展,单一的媒体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大众的口味,因此未来新媒体的产品发展逐渐细化,走向精细化新媒体发展道路。

(3)新媒体应用角色编号。目前,多数新媒体依然沿袭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和道路,随着智能终端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手机客户端可以实现多用户、多媒体进行交互,新闻媒体的接收者也变成了传播者和参与者。

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深入发展,电影、电视、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相对于报纸等传统媒体技术而言,新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具有实时、高效传播的特点,已完全改变了以前以纸张为介质的传播形式。新兴的微博、微信、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传播途径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呈现出百家峥嵘的局面,更加能够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凸显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宏.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4(6):31-32.

第4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媒体已经不再只是电视、报纸等媒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成演变机制和传播格局,通过网民的围观、参与及互动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各行各业都纷纷进入了这个重要的平台,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一)房地产业的名人竞相开通新媒体

房地产行业中的明星老板,如任志强、潘石屹、冯仑、王石等企业家纷纷开通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内容基本上是目前生活或工作的状态,或者是人生感悟,以及自己对行业内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些看法,有的也利用这个平台传递爱心做一些公益活动等,总之时时刻刻让粉丝关注自己,增加自己人气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公司被粉丝们牢牢记住。例如:任志强的微博目前拥有粉丝33126798个,为自己累积了极大的人气,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二)新媒体成为房地产企业营销的重要平台

在几年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做营销时,都热衷投资传统媒体,甚至是花大部分的经费在传统媒体上以期得到一个好的宣传,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微博、微信、APP等移动互联网逐渐渗透大众生活,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也学会了如何分辨有利信息,这样就更加要求房地产企业在宣传渠道上的独特新颖以及宣传方式的推陈出新。

其实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房地产营销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买房的人大都以青年、中年人居多,无论是属于刚需还是改善型的,这些人恰恰是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主要用户。楼盘项目的营销推广,就是要把客户的注意力吸引到项目上来,客户原来的注意力基本都放在传统媒体上,而现在都转移到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所以,微博和微信等移动新媒体的营销也就成了房地产营销的必要方式。其二,客户买房基本都要经过“看楼书、沙盘、样板间,选户型问价格以及优惠条件,去项目现场实地考察”的过程,期间要消耗客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新媒体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商可以将楼书、沙盘、户型图、样板间等客户关心的主要内容以图片、3D模型、视频等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客户的手机中,让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看楼盘、选房子。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所带给客户内容的完整性、沉浸感、时空感和互动性是任何传统媒体所不及的。

房地产企业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做营销无非是想达到以下几种目的:一是品牌和产品传播。品牌动态、新楼盘动态、建立促销通道。利用新媒体平台最新的楼盘图片、视频等来吸引消费者。二是互动活动和话题。一些主题活动,号召网友参与讨论,提高趣味性和互动性,来发现客户的需求,寻找潜在的商机。三是建立客服通道。能够在线为客户答疑、及时把握消费者对品牌或项目的看法,反馈给企业。

例如:万科就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这个平台为自己建立了促销通道。2014年8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与万科宣布,淘宝用户全年花了多少钱,就可在万科此次参与活动的涉及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其中杭州万科推出的楼盘最多为12个,北京1个、上海1个、广州1个,其余分布在二三线城市,共计23个楼盘)直接冲抵购房款,最高可抵扣200万元,这一举动将让淘宝用户的购房成本最多节省10%。此方案刚刚公布不久,就取得了“奇效”:据统计,页面上线不到半天,已有140余位网友享受到100万元的优惠,仅30天就卖出总价高达13亿元人民币的房产。

再比如:恒泰集团在利用新媒体平台策划互动活动和话题上也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2011年6月1日下午,由恒泰集团时间海项目策划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不退休粉见会”成功召开了。据统计,有关“任志强不退休粉见会”的微博转发量达到了惊人的1.2亿次,一天内百度有关“任志强不退休”的相关网页已达到360万个,恒泰时间海项目开盘当日热销逾500套,创造了销售奇迹。

在其他行业,新媒体整合营销获得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电影《失恋33天》以小成本投入却获得票房上的巨大成功,令大家有点出乎意料,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它的营销策略,能取得这样的结果似乎也并不意外。早在该片上映前半年,《失恋33天》就已经开始做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上做题营销,不但启动早,而且环环相扣,并且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做了失恋物语、失恋纪念品的收集,为电影的上映积累了极大的人气,也正是因为目标营销群体锁定到位,所以之后在票房上取得骄人战绩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小米手机在利用新媒体整合营销上也做得也非常出色,无论是新品,限时特价抢购,每一次在微博、微信上所做的活动都能够引起“米粉”的疯狂追逐,达到非常好的营销效果。另外,小米能聆听粉丝的建议,这一优点体现在小米手机的系统上。公司能根据用户在微博上提出的建议和反映的问题,不断完善操作系统,用最快的速度让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得到实践,让用户有一种倍受尊重的感觉,大大增加了用户的粘性。这个成立几年的新兴品牌,利用新媒体营销的模式,迅速地成为了国产手机的领军品牌。

上述两个案例有两个方面值得借鉴: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就利用新媒体做整合营销;一定要注重用户的感受和意见。比如开发商在拿下某地块后,就根据所在地区、交通位置的特点,以及该地区所拥有的生活、人文背景的优势在新媒体上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并且和关注该项目的人群展开深度的互动交流,期间可以发起类似“我的地盘,我做主”之类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大家谏言献策,倾听这些潜在业主的想法,发现这些人群的需求,并且采用其中有价值的建议,在项目中加以实施,并且谁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将享有优惠,从而刺激潜在客户积极参与。

二、新媒体营销在法律和监管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相关法律的缺失

新媒体营销行为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法律及监管上尚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当新媒体成为商家主要的宣传渠道后,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存在维权难的现实问题。

1.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新媒体营销推广的专门法律法规,这也是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难的主要原因。

2.隐蔽性强取证难

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不同,新媒体广告更具有隐蔽性与不可追责性。报纸、电视的广告都有迹可查,要么白纸黑字,要么画面,相关广告刊登者都会备案。而新媒体则不同,内容可以随时删除,除非你截屏保留“证据”,但是很少有人有这种意识。同时,由于在自媒体上的具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其进行管理,即使广告产品出事后,者也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的体验或观点,只是将感受做成软文的形式来,他有言论的自由,以此故意混淆广告和一般信息的界限,规避责任。

(二)对策及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做到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有相关法律来保护消费者。另外,明确新媒体广告的定义与分类,以确定新媒体广告监管的范围,并且明确网络广告监管机关的管辖权限及监管的重点对象,强化对广告主第一责任人的监管,明确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控义务和法律责任等,进一步规范新媒体广告经营行为。并且要加大新媒体涉嫌推荐虚假产品或服务的惩罚力度。

2.加强协作监管力度

工商、公安、通信、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监管合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同时,要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鼓励公众主动监督举报新媒体的违法行为,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新媒体的生存环境。

三、新媒体平台的二次开发利用

任何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瓶颈期,这些都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下一步如何发展无非两种情况,要么被淘汰,要么做出改变获得新生。

(一)重新认识什么是新媒体

近年来,手机APP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里都会装几个APP客户端,手机APP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一款叫优步的打车软件,它与滴滴打车等叫车软件不同,该系统内的车辆都不是普通出租车而是“专车”,而司机都是有着正当职业,而利用业余时间开私家车作为“专车”赚点外快的人,而且车子以中高端为主,这些人的收入整体上也略高于普通市民。这些特点就被某房地产公司所注意到,于是在该公司新楼盘开盘期间,经理让所有销售人员以顾客的身份用优步软件叫专车到该楼盘项目现场,当专车司机达到现场后不是要搭他的专车而是向专车司机介绍这个楼盘,然后付车费。不得不说,这个房地产公司的经理在利用新媒体营销上是个高手,他注意到了专车司机这个群体的特点,这些人即具备一定的购买实力,同时也和普通出租车司机一样能够接触到很多普通市民,因此也具备了潜在的宣传能力。这位经理利用“优步”这个“新媒体”做营销宣传,在开盘期间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什么是“新媒体”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重新思考!

(二)新媒体平台的二次开发利用

第5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戏剧舞台;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50-01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播媒介的种类也随之增多,科学与艺术二者之间也在不断进行交融。[1]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新媒体艺术具有显著的前沿、先锋性。把新媒体艺术应用到戏剧舞台设计中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积极应用新媒体艺术,可提升戏剧的现代魅力、竞争力,让戏剧更具生命活力,使原本不同类型的两种艺术交融,从原本竞争关系向相辅相成关系进行转化。

一、新媒体艺术、戏剧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新媒体艺术、戏剧相同点是,第一,二者都属于综合艺术,在各自的领域中其内容和表现上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第二,二者都具备参与性。生活是戏剧创作的主要来源,虽然比较理想化,但依然让很多观众有亲自参与感受。

新媒体艺术、戏剧不同点是,第一,对现代科学技术均存在依赖,但依赖程度不同,与戏剧相比,新媒体艺术对于现代科技的依赖程度更重些。第二,二者在叙事方式上有所差异。对于戏剧来说,它主要是倾向于线性叙事;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主要是倾向于非线性叙事。第三,二者在写实程度以及写意方面也有差异。对于戏剧来说,其更注重戏剧的程式化和剧本的理想化。[2]

二、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动态技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在舞台设计中应用新媒体动态技术,可促使舞台表演更具感染性和真实性。对于舞台表演来说,若没有背景的辅助,那么整个舞台效果会失色很多。把新媒体动态技术融入到舞台设计中,可还原表演的背景,进一步吸引观众,增加观众现场感受的真实感,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此外,蒙太奇是新媒体动态技术其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舞台设计中应用它可进一步增加演员的表现力,凸显戏剧情节和概括中心主体,通过采用分切以及组接的方式,突出重点,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和注意力,并让观众产生更多的联想、幻想。

在舞台设计中应用蒙太奇,需要对舞台装置布景的切换进行合理的安排,结合表演所处的情境、情感等因素,对各种场景进行有序组织和切换。蒙太奇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在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各种新技术运用到蒙太奇中可进一步达到更多理想、梦幻的舞台设计效果。[3]

(二)新媒体艺术中LED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舞台的色彩与表演的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增强舞台色彩尤为关键和重要。[4]当前,LED背景屏幕被广泛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LED具有亮度高,功耗低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让舞台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把LED应用到舞台设计当中,可快速对色彩进行切换,一方面可以按照表演节奏变化;另一方面可按照观众内心情感的变化。此外,LED与现场背景灯光相互配合,增加了气氛的多样,达到提升表演效果的目的。[5]

(三)新媒体艺术中多声道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运用。声音是舞台艺术展现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在舞台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新媒体艺术多声道,不但可增强舞台表演的立体感,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舞台设计的纵深感。当前,立体声环绕声道被广泛运用在舞台设计中,这种类型的声道通过声音的变化,可让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犹如置身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增强了舞台的延展效果,让观众融入到戏剧中。[6]

三、结语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并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传统的戏剧形式由于模式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和特点,把新媒体艺术充分融入到戏剧舞台设计中,让舞台表现力更具感染性,通过运用新媒体艺术中的动态技术、LED色彩以及多声道,进一步提升舞台表现的真实性和生命力,促使舞台设计更加完善,以便达到满足当代人对于戏剧舞台的要求,推进舞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新媒体艺术理论的起源[J].东方丛刊,2016,23(01):990-993.

[2]潘倩,刘子建.浅谈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人文性观念和技术性观念的关系[J].艺术与设计(理),2016,14(02):777-779.

[3]江天一.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31(24):183-185.

[4]褚楚.戏剧叙事与新媒体艺术的异质重构[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42(09):996-998.

[5]郑莹.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20(14):155-157.

[6]樊飞燕,韩顺法.新媒体时代舞台艺术的奇葩――多媒体戏剧[J].文化艺术研究,2016,11(05):883-885.

第6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87%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但不同性质和行业属性的企业,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也有较明显差异,非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对社交媒体接受和使用程度相对最高。

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仍然是企业最为频繁使用的互联网工具,微博和移动应用的使用在企业人群使用增长迅速,使用频率数倍于博客、社区、RSS订阅等“传统”新媒体应用。

77%以上的受访企业已开设官方微博,其中半数获得认证,六成左右的企业官方微博粉丝低于1万,但抽样调查显示企业微博运营水平整体不高;70%的企业在社交媒体平台仍侧重于信息分享,企业在社交媒体所获取的受众规模大小与其市场投入的多少成正比。

调查发现,企业在社交媒体所获取的受众规模的大小,与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所投入的市场预算多少成正比关系。

1、相较于微博,SNS社交网站在中国企业乃至商务人士群体中的流行程度远远低于大众市场,普遍低于30%,仅有2成的企业表示在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拥有品牌主页。

2、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且偏B2C的行业、市场预算充足的大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的投入意愿更大。

3、近80%的企业进行社交媒体传播的目的还主要停留在提升品牌知名度、获得媒体关注度等公关传播层面,但同时企业也对通过社交媒体与客户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的互动和营销作用表示较高认同,印证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关与营销进一步融合的大趋势。

在过去12个月中,有近三成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为企业网站所带来的流量“明显上升”,分别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社交媒体平台为企业带来的新客户数量及产品销售额的影响“有提升但并不明显”,2成左右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在“媒体报道数量”方面,有18%的企业表示有“明显提升”。

企业对于新媒体传播和营销服务的需求全面增长,表现在人员、资金投入和对第三方服务需求等多个层面,偏重内容营销层面的新媒体传播服务仍然受到企业的青睐,B2C及偏B2C等行业需求表现更为明显。

对比企业在过去12个月和未来12月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第三方服务需求,同比增长近5成;其中对于第三方服务按照需求排序依次为:1、活动策划及话题营销;2、社交媒体内容/维护;3、搜索引擎优化;4、多媒体视频创意传播;5、社交媒体舆情监测;6、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和7、网络危机处理。--偏重内容营销层面的新媒体传播服务仍然受到企业的青睐。

在过去和未来的12个月内,企业专职新媒体传播及营销人才需求呈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未来的一年里,企业内部对新媒体专职人员的投入需求同比增长一倍。

趋势分析与建议

对于企业

结合本次调查报告的结果发现,未来企业新媒体营销的核心竞争是基于内容的竞争,企业首先应当找准品牌自身的新媒体传播定位,制定并不断调整保持有效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根据受众特点创建内容,与受众进行持续的沟通和互动;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交媒体平台、专业工具、服务商,以实现内容的多角度精准投放、追踪、监测和效果评估,以提高基于新媒体的内容营销水平。

第7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新闻传播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电脑得到了普及,人们推崇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方便与快捷,互联网逐步成为大众推崇的主流媒体,而电视媒体逐步脱离大众视野,不受大众欢迎。虽然计算机与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有自身不可超越的优势,但是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的传播与扩散的作用仍是不能忽略的,怎样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提升传播的能力,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改革的方向。

一、目前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

从上个世纪开始,计算机技术兴起并快速发展,对世界信息传播与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整个人类社会也由此迈入了信息时代。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网络媒体、新媒体的诞生,电视媒体的地位受到很大冲击,作用远没有之前那么大,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优势。电视媒体的这种发展状况,要求我们进行电视媒体技术的改革,以保证其健康的生存与发展。而由传统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转变为数字信号接收和发射,这一变革也为电视媒体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①。当前,电视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应用更广泛。

二、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努力成果

迈入信息传播的新时期以来,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电视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大潮流中,抓住机遇,积极反思,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与改造,在万千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创新中,电视媒体技术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一方面,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再是片段式播报,而是将新闻的发生背景以及后续事迹进行跟踪调查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充分展现了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将信息更加完整高效地传达给大众,具有了连贯性,呈现的不再是片段式的新闻播报;另一方面,电视媒体的传播将更加灵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时进行录播、快进或者快退,大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节省时间,提升大众的满意程度。而且在移动端方面,很多电视台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APP,并在不同版面进行了新闻分类,使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电视媒体也借着互联网这一“东风”,开发了许多新客户②。

三、目前电视媒体新闻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挑战,只有战胜这些困难,电视媒体才能得到又一次大发展,顺应新时期信息传播的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一)互动性较差、传播方向单一

电视媒体大部分是单向线性传播,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媒体单方面传播信息,不了解群众喜好与对新闻的反应程度,因而不能对群众呼声做出及时反馈。这与网络新闻传播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现代网络网页版新闻、微博等,网友都可以在新闻下评论,新闻者可以很快得到反馈,这使得电视媒体落后于网络新媒体。同时,电视媒体传播也有较强的地域性,有时看来,这也是一个缺点。这会导致电视媒体与大众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有效快捷沟通,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是个障碍。

(二)内容与形式单一

无论从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电视媒体传播状况来看,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传播内容单一,主要借助新闻热点博得收视率,电视媒体没有自身特色来吸引观众,因此收视率不稳定③。而且这种单一的内容,难以满足大众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它们往往都是采取模仿的方式,使大众有种听不听看不看都无所谓的心理,逐渐失去一部分客户,对于这种状况一定要引起电视媒体人的高度重视,否则后果难以承担。

四、增强电视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传播透明程度与互动性

新时期,新媒体运营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印象,对新闻的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革新,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可以增加例如弹幕的方式获取大众的评论,得知受众群体的反馈情况,一定程度增加电视媒体的互动性。另外,增强透明度也是电视媒体革新的重要一步,只有通过增强互动性与透明度,才能从大众那里获取更多信息,为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优势。

(二)提高存量资源

新时期,在电视节目创作和方式提供方面,电视媒体会展现更多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各类节目在网站上的存储空间,电视媒体应该顺应潮流像新媒体一样建立自己的网站,使自身的新闻能够在其他不同种类媒体身上进行重复消费,用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还要求电视媒体提高行业竞争力,通过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手段的创新提升资源存量,尽可能做到信息的全面完整,注重实效性与真实性。

五、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一)电视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应用可以增强透明度

新时期电视媒体传播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电视媒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有很多缺点,传播速度慢、有地域性限制等导致信息传播时效性差,有效性差,传播内容不是大众关注的内容,逐渐的就会失去这一部分客户④。在新时期,不但要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也要从新的角度出发调整策略,通过新闻解决大众的一些切实的问题,使大众能够更加信任新闻媒体,依赖电视媒体。

(二)电视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应用可以增强沟通效应

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不只包括电视媒体传播,还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我们可以打破传统单线传播,通过新媒体实现互动传播,及时获得大众的反馈信息,使电视媒体与大众之间的互动性增强⑤。电视媒体采用传统技术的同时,还要与互联网联通起来,通过微博以及微信平台,与大众近距离接触,让大众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评论,与媒体人进行有效互动,提升受众群体的满意程度。

第8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博物馆教育;应用

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人类开始普遍运用网络技术及移动技术,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变革,网络虚拟社会正在逐步替代大众现实社会;互联网传播速度较快,能够更好地聚集用户关注,且出现了新型搜索和推荐引擎,具有较大优势。渗透率较高是互联网的一大优势,那么新时期博物馆教育中,也需要积极运用新媒体途径。

一、新媒体概述

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新媒体概念,有人将其定义为新媒体是依据数字信息技术的,以互动传播作为优势的,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也有人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社会已经逐步形成了统一意见。新媒体能够将传播内容同时提供给公众,而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对等地位。通过这个媒体渠道,交流人员的个性化交流需求能够得到同时满足。新媒体为了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相较而言,将一系列先进技术给运用了过来,包括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借助于电脑、手机终端将信息及娱乐提供给用户。

二、新媒体技术带给博物馆的变化

新媒体传播手段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和观众参观。首先是延长了空间与时间。过去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为了促使自身体验得到延长,会将宣传资料带回去,或者自己去购买一些书籍。而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观众通过借助于一系列的新媒体方式,包括下载手机二维码、网上数字展厅、微博、微信等,就可以继续接触博物馆,在较大程度上延长了接触博物馆的空间和时间;其次,丰富了受众层次,过去大多是青少年或者求知欲望较强的人群来参观博物馆,而新媒体的出现,则让更多处于不同地域的人群有机会体验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博物馆参观人群的层次也得到了有效丰富。

三、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传播的出现,促使传播不仅从广度而且从深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拓展,传播活动得到了丰富,且将大众传播与个人传播的信息传播需求有效融合起来,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得到了打破。

(一)基础网络平台

博物馆的基础网络平台主要内容为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门户网站是博物馆的名片,能够对文化资源有效推广,可以将博物馆各类相关信息及时公之于众,而一些互动类活动项目也可以在门户网站上开展。微博具有粉丝和转发两种传播渠道,具有十分惊人的传播速度,相较于其他媒介产品,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广度都是无可比拟的。而且,通过借助微博,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实时实现。用户除了浏览网站内容之外,还可以内容。现阶段,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为微信,且我国大部分博物馆也对这种传播方式充分重视,如将微信导览进行推广,就是在博物馆展陈和服务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于将音频、图片和文字等进行输送,可以将更加贴心和周到的服务提供给公众。博物馆的观众只需要用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将博物馆的微信账号添加之后,导览平台就能够立即看到。之后将编号发送出去,就可以了解到展厅内的相应藏品。为了避免过多的消耗掉手机用户的流量,博物馆还提供了免费WIFI,将人性化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了出来。

(二)拓展应用平台

将网上虚拟展厅、移动APP及RFID导览系统和手机二维码等拓展应用平台构建起来,博物馆能将场馆信息、馆藏资源以及展品内容等完整的提供出来。将展品二维码导览推广后,观众可借助手机对展品介绍牌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浏览网址,便可以对展品相关的图文介绍、音视频信息等现场获取。将网页保存下来,离开展厅,也能够对展品介绍反复阅读,还可以一键分享于微博微信中,向其他好友有效传播。网上虚拟展厅的出现,借助于照相技术,将展厅现场真实还原,相较于三维建模技术来讲,不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开发周期,具有较为真实的画面。用户借助于互联网,在家中就可以有效参观,通过展品图片对详细信息进行有效了解,借助于社交工具一键分享给其他好友。对展览现场观看之后,通过虚拟参观,能够对参观体验不断回味,促使展览生命力得到有效延续。而RFID导览系统则将个性化交互式的多媒体信息提供给观众,借助于无线电讯号,对特定目标有效识别,对数据低些,不需要将机械或者光学接触构建于识别系统和特定目标之间。通过便携式平板电脑(PAD),参观者将展品上的RFID标签读取之后,就可以立即显示出多样化的多媒体导览资讯,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且能够被很多人所应用。总之,参观者借助于RFID导览系统,能够对展品导览资料自然获取,对展品文化内涵更加深入的体验。此外,博物馆还需要将外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如对接共享公众网络平台,促使有更加强大的网络系统形成,将博物馆信息更大范围地传递给公众,促使公共文化资源被更多的受众所共享。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博物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不再受到时间及空间因素的影响,增强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博物馆教育中,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在新时期,博物馆需要紧跟时展趋势,积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运用先进技术,增强博物馆的整体渗透力。

参考文献:

[1]任丽.博物馆应用新媒体技术在宣传教育中的影响[J].中文信息,2015,6(10):123-125.

第9篇:新媒体应用范文

危机事件与危机传播的信息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危机和灾害的关系。

灾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分析“灾害”的定义,我们可知它的“自然发生”既是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同时还具有危害性。

在危机传播领域,“危机”一词已被限定了多种规定性。巴顿(Barton,1993)把危机规定为有这些特性的状态:一是惊奇,二是对重要价值的高度威胁。三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芬克(Fmk,1986)则把危机定义为“在确定的变化逼近时,事件的不确定性或状态”。危机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知性和危害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推知,灾害是危机事件的一种形式,作为危机传播类型之一的灾害报道,成为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

在灾害和危机事件出现时,这种“特殊的、不可预测的、非常规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能够给社会和人们“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威胁”,急速增加人们的信息需求。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面对某种直接或间接威胁而恐慌的人们,通过正式途径不能满足信息需求时,谣言和流言便会伺机盛行。为此,在灾害和危机中,快速高效地传播各种信息变得十分迫切。

为了监督政府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努力把危机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政府危机传播的中心,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便成为遏制危机扩散、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索。网络、手机媒体的快速、便捷等新技术特征,给我国灾害报道带来一些新特点。

我国在灾害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

互联网、手机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呈现出病毒式扩散的典型特征。

网络媒体――报道充分、有创新

电子地图的应用――MapABC。汶川地震后,来自海南的“雨花石”先生建设了一个和四川大地震有关的公益主题网站(省略),网站与北京图盟联合提供了《四川汶川地震地图(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这个具有17个缩放级别的地震灾区地图就成了网站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当我们访问这个地图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中有许多不同的小图标,鼠标单击小图标便可出现一个播报新闻的小文本框,新闻信息中包含文字和图片信息。尽管本次地震灾区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之大,但是Map的电子地图可从不同的视野角度,既宏观形象又细致入微地展示灾区的全貌。即使是一些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边远乡镇,也能在地图上找到准确的位置。同时利用MapABC的地图API,网站主只需很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把一些地震中最新事件的地点标在地图上,使网友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震灾区的最新情况。同时,MapABC的地图API使用了最新的Flash展现技术,在拖动地图或放大缩小视野时,都非常流畅悦目。

网络上社会性媒体的应用:视频、博客、图片。社会性媒体又称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在现阶段的代表如blog、社会性书签、wiki、bbs、digg、tag、pod―cast、图片或视频网站等众多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它的出现为网民的意见表达、传播和合作提供了新的便利。

在今年的灾害和危机报道中,我国社会性媒体的应用在逐渐增加。

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拥有2.28亿用户的迅雷,通过其旗下的迅雷在线(省略)向广大雷友提供赈灾救援的视频信息,利用自己的媒体平台,将最新的灾情及时向广大网民通报。在5月19日至21日的全国哀悼日里,迅雷网站撤掉了所有的娱乐影视视频,打开网页看到的全是关于四川地震的视频资源。

此外,社会性媒体在传统媒体无法发挥作用的危机事件中也有用武之地。谷歌(Google)、百度贴吧、天涯来吧、新浪、网易、搜搜搜吧和一些寻亲博客等,先后开设寻亲信息平台,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传播范围最广、最快捷、最灵活、最经济的一种寻人途径。

四川地震后,我国各公益组织或自己设立或与其他新闻网站联合,启动网上捐款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为灾区捐款。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红十字总会基金计划,启动第一个“5・12地震”网络募捐平台,5月20日14时35分,腾讯网友在线捐赠突破2000万元,创下互联网公益慈善史上最高捐赠纪录。

手机媒体――手机上网和飞信满足危机中的个人信息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便捷的交流和通信工具,“拇指经济”和“拇指文化”悄然产生。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末,手机用户已突破5亿,在手机短信日益增长的数字背后,除了商家津津乐道的“拇指经济”外,也为政府提供了信息的新手段。

手机上网。由于受地震影响,震区的语音通信受阻,但无线数据业务却可以畅通,于是手机上网成为信息传递的第一线,增加了手机在灾害和危机中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不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互通信息,互报平安。

据中国最大手机交友平台天下网的负责人称,汶川地震发生不到3小时,天下网四川论坛就已有1.4万多条发帖.截至5月13日中午,已有数万名手机用户在天下网各城市论坛互报灾情,据天下网总裁王鹏飞介绍,天下网3000万注册用户已经发起救灾援助行动,用户通过“友友搜索”,发动网友加入亲友搜索中来。大量网友还通过手机上天下网通告地震灾情、防震知识、开展爱心援助行动。小小手机成为爱心接力的快速通道。此外,不少网站(如新浪网)也设置了手机播报,用户通过手机上网,可以方便24小时关注救灾最新情况。

手机飞信。中国移动公司推出的新业务――手机飞信也在灾害和危机报道中得到了应用,大学校园里不少同学会通过网络免费向手机好友群发飞信传播最新灾情动态,对平时从常规的主流媒体获得信息也是一种补充。

新媒体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加拿大著名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了传播技术对于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后来许多学者也正是根据传播技术的更迭与推进,将新闻传播的历史划分为口头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等阶段。由此可见,新闻传播依赖甚至仰仗于一定的技术手段。

仅从近现代历史来看,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以至传播理论的发展的事实可见一斑。电报的诞生,产生了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电话普及和电话储存、电话输人播音室等一系列技术,使广播产生了一种新形式――电话直播节目,实现了广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改写了新闻的定义,以往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报道,而CNN使新闻为事件发生同时的报道。推至今日,以上我国在灾害报道中新媒体的应用,归根结底有赖于传播技术的保障。若没有MapABC,何以便利地为读者提供地图新闻?若没有Map技术,何以有手机报的大量信息?

然而,我国的传播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的某些新技术的应用上也不成规模。例如前文提到的利用电子地图新闻。在美国,Coogle地图一经推出就得到新闻媒体广泛应用,2007年10月美国加州的森林大火中,“火灾地图”一周内吸引了350万页面浏览量,而我国本土的MapABC地图多属测试阶段,在新闻上的应用则很少,关于四川地震的地图新闻仅个别网站有。从5月12日到7月1日,网页浏览量仅为173432次,并且主流网站上未见应用。当然,浏览量与网民日常网页搜索习惯有关,但正是技术的不成熟使它的应用不广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