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像物理学范文

影像物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像物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像物理学

第1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

国务院2015年8月31日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指出:“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将深刻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生产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大数据已纳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势必要提出新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1)容量大;也就是说数据的容量很大。近来,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料。2)种类多;大数据的种类非常多,它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种类繁多的资料。3)价值高;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4)高速性。由于数据不断地产生,若不及时捕捉,有价值信息稍纵即逝,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能迅速有效地从大量数据中捕捉到有价值信息,大数据的高速性,是大数据于传统数据相区别的最显著特点。

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在科学界崭露头角,高等教学也要依赖大数据开展工作,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战略、世界观和文化,将带来一场社会变革,教师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协同的精神来迎接这场变革。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将如何发展呢?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物理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涵盖了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微电子学、有线电视技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用;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成像已不再是单一放射学的范畴,而是形成了完善的大影像学的平台,并向更为全面的医学信息学方向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汇集了多门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非常广泛,并且内容抽象复杂、图像更加精细和动态、诊断技术呈现数字化和快速化。目前,我校对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而该专业学生物理、数学、电子等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中许多的知识从未接触过;并且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普遍觉得医学影像物理学难懂难学。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更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探讨应对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变革的策略。

1.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做好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问题,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授课教师要改变以往旧的观念,从自身出发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中利用好大数据的理论、技术,使得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能更上一个台阶,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影像物理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大数据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如何解决,各位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从大数据中找解决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认真研究大数据中出现的大量的教学问题以及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作为授课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感觉和直觉,而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师生交流。比如:授课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向学生提供免费的、可检索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讲义、教学大纲、参考书目、专业课表等内容;也可以提供医学影像物理学音频以及视频文件供学生参考学习;还可以提供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后复习参考题目供学生配套练习并且可以开辟医学影像物理学学习交流论坛供学生学习交流。这既促进学生回顾和理解课堂上讲授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成就感,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资源使用行为的数据跟踪不仅是单纯的点击量统计和登陆时间统计,而且还包括了对学生点击观看频率、发帖主题内容、出错几率等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测量与记录;虽然教师教授的是一样的教学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接受理解程度都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虑,给出最适合该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练习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后复习参考题时,如果学生能正确完成几道同类型题目时,此类题目就不需要再多加练习,而是继续练习下一类型的题目;如果学生对同类型题目反复出错,就要给出错题分析,让学生知道错的何处,如何纠错。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微信,QQ等平台能及时掌握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并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和表扬。

2.在大数据时代,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整合教师资源、推进团队建设

大数据时代彻底改变了以往孤军奋战的局面,必然走向团队合作。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教师的一个人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而变成了各位教师组成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之间的各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教学团队,依靠大数据信息技术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备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体系。

由于医学影像物理学含有物理、工程数学、计算机、微电子学、有线电视技术和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课程自主设计和实施的能力以及使用数据的能力。教师应通过收集和研究分析和解释学生的各种信息包括行为、学生历时信息以及学生共时信息等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学生的信息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自主设计适合所教授学生的教案,合理地教授学生知识。另外,教师不仅仅只掌握所要教授的医学影像物理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跨界的知识”,如Excel、谷歌的Spreadsheets和Fusion Tables等统计工具,使用Blogger、Wordpress、JavaScript等工具生成数据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者首先要了解如何通过阅读图标来追踪学生的进步;如何通过分析概率预测,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其次,教师要协同工作并有效地使用数据,为避免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同一学科内部之间以及交叉学科单位之间的科学数据,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要努力做到资源的共享。比如:在讲解x射线摄影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用一例确诊为肺癌的临床病例,通过该病例影像,然后讨论影像展示的内容、x射线的特性、x射线摄影技术对于病例的诊断作用以及该技术存在什么缺陷或不足,如何改进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讲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并接受所学知识,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良好。

3.大数据时代的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仍然可以规划和实施医学影像物理学课堂教学,但是授课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而是教师与学生相互结伴来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的了解学生并且要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学活动不再枯燥无味,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只有这样,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活动的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第2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将物理课堂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为学生探究物理奥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既能促进学生的主动认知,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因此,文章将围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机械地讲解本节的重点知识,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时间久了则会对物理失去兴趣,丧失积极性。基于此,在开始新课前,借助信息技术课件引入与新课相关的例子,再从例子中提取出本节课要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助于明确学习方向。例如,在探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卖个关子,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去猜想:鸡蛋会沉入水底还是浮于水面上呢?学生很快活跃起来,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该实验,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现象的发生:第一,把一只生鸡蛋投入到盛水的烧杯中,此时,能观察到鸡蛋沉于水底:第二,再把这只鸡蛋投入到浓盐水中,鸡蛋却浮于液面上了。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看到反差如此之大、出乎自己想象的实验现象,学生也都个个感到惊奇,跃跃欲试。这样的教学也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既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又能让他们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同时还使其收获了成功的愉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有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都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教学与演示实验则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以及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模拟实验,模拟一些现实实验很难完成的实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而且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如果用常规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受多种因素所限,会导致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不会很明显,实验误差也比较大,有时候会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理解不透彻。但是,在做这一实验时,如果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可以将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清楚地演示出来,将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学生也会对该实验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也会记忆深刻。

三、利用信息技术深化知识的理解

对物理知识建立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条件。例如,在讲解简单机械知识(如锅炉安全阀装置)的相关内容时,由于缺少感性认知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它的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但是,如果把“锅炉安全阀”装置的挂图改为动画的课件则能详细地描述工作的整个过程,也就使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因锅炉内的气压增大对锅炉压力增大这一原理:将阀门塞子向上推动,使杠杆转动达到新的平衡,锅炉内的蒸汽每释放出一次,锅炉内气体对侧壁的压力则会相应减小。此外,教师再演示因杠杆上挂的重物过大,锅炉内的蒸汽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最后导致锅炉内气压超过它所承受的最大压力产生爆炸的事故,将锅炉安全阀门装置的工作原理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既直观形象,又可为学习增加更多动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针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通常会通过板书的方式画图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理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或者画图,这样也会浪费掉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候,教师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画图或者板书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导致学生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多媒体技术具备图文并茂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在教案准备时将教材上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这样既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讨兴趣,还能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的意识普遍增强,这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王玲.以电子白板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

第3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 中学物理 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

在自然界当中存在许多的物理现象,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些物理现象,而物理课程的魅力所在是物理现象的产生。只有将物理现象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当中,才能促进物理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使其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1关于物理课堂的发展现状

物理学科作为理科教学当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要求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时,要做到由浅显到深入、由较低难度到较高难度,有逻辑性、层次性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知识内容需要进行强调,并且增加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教师在讲述理论原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添加一些物理实验,让学生能够做到独立操作实验的步骤以及提高技术能力,比如利用天平对物体的重量进行测试,利用弹簧拉力器测试拉力的大小等。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做好预习的准备,使得在课堂的学习当中能够更加轻松。

据相关调查统计分析,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直没有提高,其原因不仅是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所造成的,还存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方面的不足之处。大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学生更是依赖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以后,将其内容背诵下来即可,没有思考的过程,也没有对知识内容提出疑问,进一步交流讨论的过程更是不存在。一部分研究人员发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作为重点讲解对象,没有注重到实践教学,也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将学生的创新思想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因此,在传统物理教学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将物理课程的特点作为核心要点,合理地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得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有层次地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都要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演示,如果存在现有的实验工具,就要利用实验工具对该实验的过程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做到认真听讲,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讲说,并且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使得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加深物理知识的印象。

3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必要特性

将物理现象体现在物理教学当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提高在生活当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物理现象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实现物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利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物理现象在物理教学当中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4中学物理课堂对物理现象一些应用实例

4.1生活与物理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

许多物理现象都在生活当中得以体现,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时,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将生活与物理规律有效地结合起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例如,让学生思考在生活当中的一些与力学相关的现象,在爬楼梯时、拉伸弹簧时、抬起石头时,物理的力学就体现出来了,让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容易理解,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存在着。另外,在课余时间,鼓舞学生主动感受周围的物理现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在课堂当中与大家分享,从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4.2社会现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地改革,要求其教学的内容需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从而体现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因此,在物理教学的改革当中,不但要注重生活与物理现象的紧密结合,还要注重社会现象与物理现象的紧密结合。例如,目前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教师在讲解这些事情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当航天员在飞行的过程当中,处于什么状态,该状态涉及到哪些物理原理,飞船在太空当中飞行的过程中,如果想改变其目前的运行轨道,应如何操作,结合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找出相关理论依据,并做出解释说明,当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仔细思考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5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课堂对物理现象的相关应用意义非常大,不管是生活方面的现象,还是社会方面的现象,当它们与物理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时,就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跟上教育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物理教学的迅速发展,创造较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在中学时期,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物理现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简介:崔慧丽(1978-),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宇华.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2014(2):20-22.

第4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心理 态度 解决方法

近些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物理在考试中的地位看似有所下降,实则不然,物理在考试中的地位变得愈加重要。同时物理更加抽象且实用化,这样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高中物理教师要严格遵守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的心理放在教学的第一位,从学生心理出发,探究适合高中生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心理障碍

1.学生在物理概念的理解上存在认知困难

高中物理课程中存在大量概念,而高中生在认知概念时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学生在概念的认知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并没有做到真正理解。总的来说学生在概念的认知上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高中生在心理上还不完全具备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层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知识领域及思维的反应灵敏度都达不到课程标准。二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物理的时间很短,积累的物理知识也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所以对于新概念的认知就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三是旧概念的影响。物理学上存在很多看起来十分相似的概念,学生一不留神就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动能守恒定律的公式就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2.学生在理解物理问题上存在障碍

学生在理解物理问题时并不是在一个单纯的环境中进行理解的,而是在复杂环境的影响下慢慢理解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与物理指示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理解的程度。同时学生在理解时通常会发挥自己的想象,一旦学生的想象超出教材范围,就会出现本质上的错误。另外学生会受到固式思维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现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而很多时候物理教材会告诉我们之前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这时就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小的冲击。

二、消除学生学习物理心理障碍的方法

1.重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只需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理解即可,而教师很多时候会放大这些知识点的难度。比如在学习“斜抛运动”时,教材对“斜抛运动”并没有过高要求,教师只需要在讲解“平抛运动”时将“斜抛运动”的知识贯穿其中。。教师以简单的类比方法便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斜抛运动”的相关公式,大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重实际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达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比如在学习完时,学生不能简单认为自己知道这个公式,并且会计算相应的题目就行了,而是要尽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理论知识的原型。在学习这个公式之前,学生看到汽车上坡这件事并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就要学会关注这个问题。为什么当汽车在达到额定功率P之前可以同时增大牵引力F和速度V,在达到额定功率P之后,牵引力F和速度V便成了反比例关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断进行理解和巩固,自然会将教材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3.重感情

对于物理这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效率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备课时就要勤加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通过娴熟的教学技巧,解决学生心理的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教师可以在平时多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话题不在乎大小,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话题都是教师教学的良药。久而久之,一旦师生之间跨越了距离上的隔阂,学生便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这样教师就不难知道学生心中的困惑和疑问,自然也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教师不要一味挖苦和斥责,教师要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很多在教师看来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的眼中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学生只需要教师的一句肯定和一个充满爱的眼神就足够了,因而教师要对学生敞开胸怀,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每一个学生,这样很容易就能帮助学生跨越心理上的障碍,走出学习的困境。

总之,教师的“教”要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而转变教学思路,把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能够切身考虑学生感受,张扬学生个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俊起.在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积极心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2).

第5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理课堂教学;初中

前言

老师在上初中物理课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把各种纯理论性的规律和概念讲解给学生,再通过演示得出有关规律,采取模拟和练习完成知识的转化,逐渐的使总结、推理、探析、综合等能力形成。该种分割了学生学和做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完全主动掌握所学知识,不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基于此把提倡学生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引入到课堂中来,对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意义深远。

1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很大不同,这主要在以下几点中体现出来。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理论觉得,知识是主体的阐释、经验和假设,并非是教条以及客观存在的东西,不是问题的最后结果;否定了知识是以由形质的东西在个体之外呈现,同时也否定了知识的绝对客观性,肯定知识的不确定性;对知识具备情景性和个体性特性持肯定态度。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与传统知识观点截然相反,它对老师向学生传输知识这一事实予以否认,并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自身构建而形成,而新知识增长的过程实质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该种建构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这就说明只要学生主动去学习才能得到,同时学生以自身现存经验为前提来构建新知识,也就是将新知识编码,然而注入自己的理解,这就说明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验系统所以建构出来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就找到了学生同样上课却成绩各不相同的原因。

1.3在构建注意的教学模式:构建主义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的方式;构建注意学习环境包括协作、情境、意义和对话这四要素,即构建的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老师只是充当组织、指导、促进和协助学生学习的角色,而主体为学生,该种模式还着重说明学生是积极、主动构建知识的学生,而老师起到组织、协助、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的作用。将媒体来当做创设情境的工具,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方式主动投入学习中去,认真探索知识,很明显该种教学模式与学生认知规律相契合,达到培育学生创新性和创造力的目的。

2建构主义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

2.1建构主义提倡开展情境教学课堂,在情境中完成物理教学:情景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教学方法。首先在物理课堂上创设物理情境,是将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片段在课堂上呈现,旨在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其次,运用建构主义展开情境教学时选取的任务要务实,不能创设太简单的情景教学,这样不但失去建构主义的意义,也不能在线现实生活情境。比如老师在上“浮力”这节课时,以建构理论为基础,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来展开下面的情境教学:在烧杯中盛上一定比例的盐水后,放入木块,就会漂浮在水面上;放入石头时,石头下沉到烧杯底部;当将鸡蛋放进去后,就会观察到鸡蛋在盐水中悬浮着。将鸡蛋捞出来放在清水中时,鸡蛋就会下沉到底部;放进比之前浓度更大的盐水中时,就会看到鸡蛋在水上漂浮着。学生被以上的这些现象吸引住,进而有这样的好奇心:为什么在相同比例的盐水中,鸡蛋悬浮、石头下沉、木块漂浮的现象呢?为何在相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水中,有不相同的浮沉状况呢?带着这种好奇心再做实验,用数据将这些现象解释出来,进而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浮力的公式和概念,即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也能使学习动机激发出来,能够使其理解和掌握深层次的原理和概念。该种情景式教学能够将知识建构的难题克服,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有效的提炼出恰当的图式,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2.2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做中学物理,有助于展开实践性教学:在老师上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本着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做时,再让学生动手做的原则。而建构主义则指出,学生可以以现有的经验为基础,展开新知识构建的实践。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念,使教学课堂成为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教学的课堂,这就以学生现存知识为依据,将有探索意义和价值的问题设计出来,供学生去考虑,并试着处理问题。老师在上功率课时,为了学生建构知识更有效,让每个学生都去请教一位出租车师傅,将功率、速度和牵引力的定量关系建构起来,让学生自主提问确定问题,使其受到全体同学认可,然后再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该过程中老师作为引导者,激励学生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并且将有价值的问题确定后,让学生主动去收集资料,尝试着讨论。在整个流程中,老师充当着组织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全部学生都积极的融入课堂中来;老师在学生开展探索学习时进行指导,比如在针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衔接时,老师应当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力争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确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知识以及科技素质都能够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和进步。

2.3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课堂上展开多媒体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采用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尽量运用多样化媒体资源来作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这里以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为例,进而摸清实验的实质。将IT技术中的网络互动和多媒体功能利用起来,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来作为师生选择和交互的平台,通过个性化课堂的设置使学生学习时打破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这时学生构建知识更加方便便捷。

3结语

总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来创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对于初中物理老师展开教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对情境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媒体式教学这三点的论述,能够使相关任课老师认识到建构主义对教学有积极影响,为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教学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周萍.浅议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5(05):55+75.

[2]陈龙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67-68+71.

第6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注重生活 物理现象

我们知道,要深入贯彻新课改,就必须把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更新了的教材内容,快速地更新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应该关注以下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对此,笔者谈几点做法。

一、以老话新说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的物理原理是很多的,只要教师多以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老话新说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平淡的课也会生出异彩,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举一些例子,这时教师要注意多举学生平时常见常听的事例,既要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又要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亲近感和现实感。我们在教授光的反射定律时,同学们常弄不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因果关系,总认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也是正确的。为了讲清这个物理原理,教师可以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思考“某同学的相貌很像他的父亲,但我们说成某同学父亲的相貌很像某同学,行不行?”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知道其中的谬误。这时教师就顺势说明“先有老子、后有儿子”的道理,从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的道理。并以此类推,说明今后学习的热学中的热平衡方程Q吸=Q放也是不能理解成Q放=Q吸的道理。

二、以日常所见的实例激发学生思考的激情

思考的动力来自激情,没有激情的思考很难产生智慧的火花。然而,要让这智慧的火花成为吸引学生积极探究事物规律的动力,就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时,仔细寻找生活中日常所见的实例,以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以探索事物的规律。教师在讲授“蒸发”内容时,可以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一只烈日下的黄狗,张大嘴伸出鲜红的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放出这一彩色图像时,学生就会想到日常所见的现象:在炎热的夏日里,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引出要讲授的物理知识——蒸发。这样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激发学生思考的智慧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充分激发出来,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物态变化”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把熔化和凝固知识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验凝固和熔化过程,探索其中的物理意义。

教师这时可以“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再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这里我们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应该把这种猜想和学生的探究置于实验之中,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用自己提出的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从生活到物理的思路

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教材已经注意到了每章、每节开始就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教学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事例或现象出发,以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科学情感。例如在讲授“汽化和液化”时,教师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具体物质的变化(“水从衣服上跑掉了”)——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现象。如在讲授“光的反射”时,教师同样不能把教学的重点只放在知识的落实上,仅仅关注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而应该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科学的物理知识。

五、在突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中体验生活中的现象以获得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为重点之一,这就强调了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所以,教师不能只把物理教学局限在教材知识本身,而应开发多种多样的生活内容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规律,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查找资料,提出安全操作措施,以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再如教学光的折射现象之后,向学生提出“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以生活中的实例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解释海市蜃楼形成的原理,以总结出“不同的介质对光的折射是不相同的”的道理。原自生活,概括生活,抽象生活,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条门径,教师应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第7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物理图像 电磁学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1-02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填报物理师范专业志愿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此外,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就业技能,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育和生产实习,许多原本属于高年级的课程下放到低年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电磁学》是一门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涉及较多的后续课程,例如《电动力学》、《电介质物理和器件》和《电路分析基础》等。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建立物理图像,抓住物理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电磁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物理图像?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偏差。在大学物理中,物理图像不仅指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还指数学公式的物理内涵或物理过程演绎的规律性。通俗来讲,是指在学习物理公式的过程中脑子里建立的“画面感”――就是把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理性认识变成感性认识最后固化成物理直觉。对于刚刚学了高等数学,并利用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来演绎物理规律的学生而言,建立物理图像是很困难的。为了使低年级本科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我们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学习物理的学生,不应当将物理当成应用数学。数学是为了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引入的,而不是为了做计算引入的。例如,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微分形式乃至张量形式,从数学角度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从物理角度来说,尽管所用的数学语言越来越抽象,实际上表达的都是电场磁场的内在联系,物理图像上没有什么差别。物理学是实验现象和实验规律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先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物理规律,以建立初步的物理图像,这样才不会迷失于越来越复杂的数学推导。举例来说,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很快会发现每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的。他们很容易接受“磁场是无源场”这一概念。然后在推导高斯定理时,因为磁场的无源性,对于一个封闭的曲面,不存在“磁单极子”接收磁感线,进去一条磁感线,必然会出来一条磁感线,因此磁场的高斯通量为零。然后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将高斯定理的积分形式转变为微分形式,即磁场的散度为零。以后,学生在听到“散度为零”时,他就懂得里面存在一个无源的矢量场。这样,本来是基于实验得到的物理图像就变成基于数学公式联想到的物理图像,达到数学与物理有机结合的目地。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这是一种认知层次的提升。

二、物理抽象规律和过程的“可视化”

在学习电磁学的过程中,电场和磁场因为分别引入了电场线和磁感线作为形象化的手段,学生比较容易想象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但是有些物理量比如能量,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也没有“能量线”之类的辅助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其物理图像呢?电磁学关于能量的学习一直是难点之一,涉及的能量种类繁多,包括点电荷体系的自能和互能、导体组的能量、电容器的储能以及通电线圈的储能等。例如贾起民等编著的《电磁学》一书中有近十处章节提及能量的问题[1],其它如赵凯华版[2]和梁灿彬版[3]的《电磁学》也多次提及能量的问题,而且这些章节遍布全书。如果学生不明确每种能量说明的物理图像,不了解这些物理图像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一定会弄得头昏脑胀,甚至张冠李戴。因此,我们曾尝试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不拘泥于课本安排的授课顺序,将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分别作为两个单独的体系,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力作功和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得到各种电荷体系的静电能量的场源表示形式,再经过数学推论得到能量密度的表示形式并推广到极化电场的情形,从中揭示了电场能量的物理本质。对于磁场能量也作了类似处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到了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及能流的坡印亭矢量。在授课过程中,因为针对的是同一个知识点的变迁和演化,学生通过类比,容易针对每一种能量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物理图像对本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具体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电磁学的概念和规律是值得思考和有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电磁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灿彬,秦光戎,梁竹键.(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8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关键词: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加丽素红;体色;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S9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70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26

Effects of Carophyll Red Mixture on Body Color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SUN Xue-liang, JI Yan-bin, BAI Dong-qing, CHEN Cheng-xu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College of Fisheries,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rophyll red mixture on on body color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Tes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the contrast(treatment A),0.7% carophyll red and 0.3% vitamin E(treatment B),0.7% carophyll red and 0.3% phospholipids (treatment C),after breeding for 30 days,the indexes including SOD,MDA,CAT,carotenoid,GPT and GOT were determined in blood parr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degree of brightness and red in treatment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P

Key words: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carophyll red; body color; physiological index

血W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是由红魔鬼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雄鱼和紫红火口鱼(Theraps maculicanda)雌鱼杂交得来的新品种,它遗传了两种鱼类的生理习性。其体色红艳、体型圆润、嘴呈心型,体型与双亲差异较大,比双亲更具观赏价值[1]。血鹦鹉鱼的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0 ℃,适宜pH为6.0~7.5,适宜的水硬度为50~100 mg/L,最低溶氧要求为3 mg/L[2]。血鹦鹉鱼虽然颜色艳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颜色会慢慢退去,因而失去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有关血鹦鹉鱼增色技术的研究以及针对血鹦鹉鱼增色饵料的研究与开发,就成为血鹦鹉鱼养殖和品种改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加丽素红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属于化学合成类饲料着色剂,其有效成分为角黄素,可给鱼体和肌肉增添红色。加丽素红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实例很多,例如能够使花玛丽[3]、红剑尾鱼等体色逐渐加深。磷脂是一种脂质体包埋剂,利用磷脂的双层脂质膜结构,对饵料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营养物质进行包埋,能够增加稳定性[4]。在饲料中添加磷脂能够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提高鱼类存活率、促进甲壳类蜕壳并且减少水产动物的畸形发生率[5]。维生素E与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繁殖功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肉质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6]。为此,试验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磷脂和维生素E,通过测定血鹦鹉鱼的抗氧化系统、肝功能、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初步分析加丽素红、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在提高血鹦鹉鱼体色方面起到的作用,以期为鹦鹉鱼的健康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试验用鱼。试验鱼为1龄血鹦鹉鱼,外观正常,体质健壮,无病害,体长(8.38±1.00) cm,体重(18.10±1.80) g,共540尾。试验前停食1 d。

2)试验药物。加丽素红(广东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脂(上海津琪食品有限公司)、维生素E(嘉兴芗园生技食品有限公司)。

3)试验试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草转氨酶(GOT)、丙氨酸转氨酶(GPT)、类胡萝卜素测定试剂盒,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总蛋白质测定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试验设置。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素红与0.3%磷脂组(处理C)。每处理3次重复,置于水族箱(70 cm×50 cm×50 cm)中饲养,每箱60尾,水体积为120 L。每天换2次水,水温保持在(29±1) ℃。每日投喂3次,日投饵量为体重的4%~7%。试验时间30 d,每天观察并记录鱼的摄食、残饵及死亡情况。

试验结束后,每箱随机抽取10尾采血,采用尾部抽血,于4 ℃下400 r/min离心30 min,取血清备用。每箱随机抽取10尾取下肝脏、皮肤、肌肉等组织,取200 mg左右的组织块在0 ℃的生理盐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滤纸拭干,加入9倍于组织块质量的预冷匀浆介质(0.86%的生理盐水),在匀浆器中进行匀浆,用匀浆管在冰水中匀浆15 min,于4 ℃下4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备用。

2)着色指标的测定。用便携式色差仪(型号:HP-2132)分别测量试验前后血鹦鹉鱼的亮度(L*)、红色(a*)、黄色(b*),每箱随机抽取10尾。测量前擦干鱼体表面附着的水,根据仪器测量鱼体的背部得出数据。

3)生长指标的测定。分别测量试验前后血鹦鹉鱼的体重、体长,测量前擦干鱼体表面附着的水,用湿布包裹鱼体头部,置于电子秤上称量。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Excel 2003及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所有数据均用x±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着色指标的影响

用色差分析仪测量血鹦鹉鱼的亮度(L*)、红色(a*)、黄色(b*),同时分别在肝胰脏p皮肤p肌肉中测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B最亮,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

2.2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初体重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

2.3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表3结果表明,处理B血鹦鹉鱼肝胰脏中SOD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C(P

2.4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表4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中AST活力差异不@著(P>0.05)。但是处理C AST比活力最高,其次是处理B,再次是对照组。血清中三组ALT比活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处理C ALT比活力最高,其次是处理B,对照组最低。

3 小结与讨论

3.1 加丽素红混合物红对血鹦鹉鱼着色和生长指标的影响

鱼类的体色是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控制的,与类胡萝卜素、黑色素、喋呤和鸟嘌呤等有着复杂的关系,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鱼体着色的机理与禽类着色的机理不一样,鱼类主要是通过皮肤着色,而禽类主要通过皮下脂肪着色。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饲料中较高水平的维生素E有助于增强着色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E的强抗氧化性有助于保护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Wasson等[7]研究证明维生素E能使红皮鱼颜色保持不退色。韩学哲[8]也研究证明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由0~800 mg/kg不断增多,鱼皮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越来越高。磷脂和维生素E对鱼类生长都起到催进作用[9],结果表明,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

3.2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机体的抗氧化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系统。SOD是一种来自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它能够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11]。MDA的量常常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12]。CAT是一种细胞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工具,能够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存在于细胞过氧化物体内[13]。

结果表明,处理B肝胰脏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3.3 加丽素红混合物对血鹦鹉鱼部分肝功能的影响

丙氨酸转氨酶(ALT)原来被称作谷丙转氨酶,在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催化可逆性的转氨反应形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ALT通过产生以上四种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在糖异生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禁食和运动的时候,丙氨酸在ALT作用下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丙酮酸,进一步生成葡萄糖[15]。ALT已经广泛用作肝脏损害的标志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广泛分布在体内多组织器官,其中心肌含量最高,肝、肾次之,AST升高的意义和ALT差不多,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说明肝细胞损伤和坏死的程度很严重。AST同样是作为肝脏损害的标志之一[16]。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投喂组合对于血鹦鹉鱼肝功能并没有显著影响。

试验通过对血鹦鹉鱼进行3种不同组合的投喂,结果表明,0.7%加丽素红与0.3%VE组(处理B)在生长、着色和抗氧化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组,综合考虑,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喂养血鹦鹉鱼效果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何 丽,陈再钟.血鹦鹉的体型及生殖潜力评价[J].水产科技情报,2008,35(5):245-247.

[2] 李景龙,钱辉仁,邹金照.血鹦鹉鱼高密度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9):77-79.

[3] 向 袅,曾学润,李晋华,等.类胡萝卜素对花玛丽鱼体色影响的最适量研究[J].北京水产,2000(1):52-53.

[4] KANAZAWA A,TESHIMA S,IWASHITA T,et al. Effects of phospholipids on growth,survival rate,and incidence of malformation in the larval[J].Memoirs of Faculty of Fisheries,Kagoshima University,1981,30:301-309.

[5] 张 鑫,于 文,张增欣.磷脂在水产动物营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7,28(16):43-45.

[6] 肖金星,邵庆均.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2009(21):22-25.

[7] WASSON D H,REPPOND K D,KANDIANIS T M. Antioxidants to preserve rockfish color[J].J Food Sci,2010,56(6):1546-1566.

[8] n学哲.饵料中不同添加物对观赏鱼着色的影响[D].河北保定:河北大学,2001.

[9] 黄 云,胡 毅,文 华,等.维生素E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胁迫能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3,37(3):507-514.

[10] 王吉桥,樊莹莹,姜玉声,等.在含等量维生素E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对仿刺参幼参抗应激能力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13,26(2):29-34.

[11] HOSKINS L J,VOLKOFF H.The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of feeding in fish: Insights and challenges[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2012,176:(3)327-335.

[12] 梁友光,贺锡勤,王京树.人工饲料和活饵料对长吻d鱼种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1994(6):25-27.

[13] GAETANI G,FERRARIS A,ROLFO M,et al. Predominant role of catalase in the disposal of hydrogen peroxide within human erythrocytes[J].Blood,1996,87(4):1595-1599.

[14] 戚向阳,陈维军,彭光华,等.类胡萝卜素清除・OH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3):39-41.

第9篇:影像物理学范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课件演示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课件演示的形象、直观性,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论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过去,我们多以挂图、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建立想象,但这些传统方法的静态和单一性,使学生建立想象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这种局限性。例如在讲解热机工作原理、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动态过程时,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形式对其进行动态的、形象的、直观的表现,可以使学生得到较为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想象,从而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课件模拟实验,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性。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有通过做实验,学生才能得到感性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的、不易操作的、有危险性的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物理模拟实验,让学生很直观的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的动态变化,加深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模拟实验过程,既能使学生亲身观察实验发生的整个过程和现象,又避免了汞中毒的危险。

(二)不足:

1.滥用课件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物理学很多知识都是抽象的,如果不经过教师的精心处理,只是让学生看和听,结论是得出来了,可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思考,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能尝试自己的认识过程,这样不利于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还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和思维滞后,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2.滥用课件演示实验会削弱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对物理学科来说,课件中例题和练习的准备,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可在较短时间内介绍各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却不能全面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如:热学加热时间的缩短或延长,电路实物的放大或缩小等。如果只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而不让他们亲自接触实验,实际去做一做,试一试,则他们缺少观察的过程,很难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一) 优点:

1.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初中物理实验有一些教学仪器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学生身边文具、家中或生活中随手可找到的废弃材料拼凑制作而成。这样可以展开随堂小实验使学生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弥补了实验器具不足,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让学生懂得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用身边的简单物体就可以研究深奧的物理知识。

2.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考察,而且应关注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特别是要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的操作、观察、记录、整理、归纳、总结,大大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不足:

1.缺乏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使某一现象发生或重演,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延伸,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在合作时,有一部分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相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更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开展。

2.自控力能力较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