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德国奥尔夫音乐学院著名教师安德烈亚带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学生的别致礼物。
如今,“奥尔夫”三个字对于很多孩子和家长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各个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奥尔夫音乐班”几乎期期爆满。
这种来自德国的先进教学法登陆中国已经将近30年。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带回了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的音乐教育思想、教学法和教材,从此掀起了大陆研究学习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的热潮。1982年,在李妲娜等人的努力下,中国音乐家协会设立奥尔夫学会。时至今日,已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超过3000名的会员。
奥尔夫教学法被称为“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提倡“原本性教育”,注重人们对音乐的最基本感受和体验,不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自发自然地获得对音乐的感知。
中央音乐院音乐教育系大四学生乔帆说:“奥尔夫课程非常有趣、好玩。原来的音乐课都是规规矩矩、学生一排一排坐在那,不是听就是唱。而奥尔夫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不需要课本,从一个很小的步骤开始,一直被好奇吸引,每一步都是简单的听、唱或奏,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大,但学生却丝毫不会感觉难,等到了最后一步会恍然大悟,哦,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我自己每次上奥尔夫课都很兴奋,教学实践中小孩子们也都很高兴,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是一种真正的寓教于乐”。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表达形式 歌唱 舞蹈 新体系
音乐表达形式是人们在诠释、再现、创造声音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表演技能,也是人以声音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过程。
在19世纪之前,歌唱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作为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从很多实例中都可以看到,无论是抒发对神的崇高敬仰还是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人们更多是通过歌唱这种形式来完成的,或清唱,或由器乐伴奏增色。到19世纪开始重视乐器演奏的培养,但只局限于师资的培训。
自20世纪初至60年代,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新型”音乐表达形式,特别是“漫游鸟”式的唱奏结合,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舞蹈、奏乐、语言融为一体的“人本音乐”理念,柯达伊“早期多声部歌唱”等,对当时以至近现代都有着重要的引领与启示作用。那么,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新型”音乐表达形式是如何产生、发展、革新的,这又给予我国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表达形式哪些启示呢?
一、19世纪西方学校音乐教育的表达形式
(一)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表达形式
19世纪的欧洲学校音乐教育中,“歌唱”是音乐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之一。“德国19世纪初,学生必修的是歌唱课”,其主要用途是“选优组成学校合唱队和教堂合唱队,在学校节庆时进行表演以及在礼拜时歌唱。”①通过歌唱,表达对神的崇敬、抒发自身的情感,但这一时期的歌唱教学不能保证学生的歌唱质量。
(二)教师“器乐演奏”的辅音乐表达形式
19世纪初期,乐器演奏成为欧洲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达形式之一。首先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即是歌唱教学、管风琴演奏、合唱教学和指挥。至20世纪初,德国对师资要求已经上升到会演奏管风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难度。可以看出,虽然学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器乐演奏方式不可或缺,但这一时期的器乐教学局限于教师的教学辅助上,学生自主动手演奏的学习并未全面展开。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非专业性学校音乐教学是将歌唱与器乐演奏割裂开的。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越发受到教学音乐表达形式的限制,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新型”的音乐表达形式,并形成体系,运用于教学之中。
二、20世纪初至60年代,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达形式
(一)“漫游鸟”与“歌唱运动”――唱、奏结合的音乐表达形式
“漫游鸟”是由一群德国的大学生成立的音乐组织,他们手弹吉他、口唱民歌、四处漫游,成为民间文艺的传播者。同时,德国广大教师和大学生展开了“歌唱运动”,“他们改用竖笛、古提琴、古钢琴奏乐;重视自己唱、奏,代替被动听音乐;使唱、奏和教育结合为一。”②这大大促进了音乐表达形式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改革。
(二)自由社区学校――器乐取代歌曲演唱的音乐表达形式
“微涅克和哈尔姆史无前例地把经典音乐引进了学校教育之中,以从事器乐取代歌曲演唱。”“他们在‘自由学校’每周演奏巴赫、布鲁克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哈尔姆的室内乐和交响曲、康塔塔、演唱古代合唱曲等。”③运用经典音乐教学,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得到提高,这意味着“自由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演奏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程度增强。
(三)音乐教育家的创新思想――“新型”音乐表达形式
1.达尔克罗兹音乐表达形式
瑞士的雅克―达尔克罗兹(Jacques―Dalcroze,1865―1950年)在视唱教学中“不再满足只局限于传统、机械的音乐教学”,于是应用了行走和拍打节奏的练习,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他的音乐与动作的联系中要求出发点应当是音乐,而非动作,旨在说明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为中心,密切结合人全身的动作、呼吸、嗓音,以求通过动作去体验、塑造和表达音乐的本质,从而把握音乐的精神以及心灵的创造力,寻求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去体验和表达节奏和音乐,并发挥动作、节奏对音乐教学的重大意义,使音乐表达形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2.奥尔夫音乐表达形式
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年)与德国女舞蹈家军同创建了“军特体操―音乐―舞蹈”,使音乐与舞蹈在节奏的基础上融为一体,并强调自然、开放以及动作和表现的个性,通过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去改革舞蹈和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是:以源自生活和动作的、具有艺术的节奏为基础,并使音乐和动作、舞蹈融为一体,去做出自本能的、自然的艺术表现,即“从动作产生音乐,从音乐产生动作”④。他的“人本音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从人的本性和本能出发,使音乐、语言、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音乐表达形式发挥出人本性的音乐本源的能量。1928年,奥尔夫发明创造了自己的“奥尔夫乐器”。这类乐器操作简单,易掌握,加强了乐器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使用频率。
3.柯达伊音乐表达形式
“歌唱的青年”是佐尔坦・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年)使匈牙利整个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当时,匈牙利掀起全国性广泛的合唱运动。佐尔坦・柯达伊倡导学生应从“早期开始学习和练习多声部的歌唱”,“以本民族的民歌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⑤。总之,“多声部歌唱”与“唱本民族民歌”也是该音乐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性做法,是柯达依音乐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柯达依音乐教学体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
总结三位音乐教育家的音乐教学体系思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音乐表达形式的发展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音乐本身服务,运用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动作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最终都是要使学生体会音乐本身的美;第二,从学生自身能力程度出发,配合相适宜的音乐作品,用音乐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三,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教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更要向学生展示音乐传达出的情感。
三、西方学校音乐教育的表达形式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对学校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启示
自学堂乐歌开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即以歌唱教学作为学校音乐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但迄今尚未形成我国自己的教学体系,几乎一直延续着教师示范、学生模唱的被动式教学模式,歌唱的情感表达没有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并且现代学校音乐教学中无论是独唱训练还是合唱训练,都缺乏对学生音质音色的改善,无法用自己自然且高音质的声音歌唱,便达不到使学生在音乐作品中表达“人本音乐”情感的效果和目的。
(二)对学校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启示
乐队演奏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往往是几种常用乐器组合到一起的大齐奏。即便是成立乐队,也不能形成成建制的西洋管弦乐队或民族乐队,以长年的练习演奏几首乐曲,仅使学生掌握一点演奏技术,在情感上达不到音乐表达形式的体现。我国的器乐教学问题主要存在着对器乐学习的专业化导向上,学校的器乐教学过于技术化、一律化,学生停留在专业乐器的演奏技术上,被迫抛弃音乐本身,流于枯燥。而奥尔夫乐器的制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对学校音乐教育中舞蹈教学的启示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基本上是学校在节日活动或比赛任务时进行训练。这种形式没有作为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学校音乐教育的表达方式,贯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缺乏积累,舞蹈动作生搬硬套,特别是在舞蹈排练中指导教师并没有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音乐的情感,在肢体上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更不要说在表演中表达出音乐的内涵了。
总之,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歌唱、乐器、舞蹈等在音乐教学方式和模式方面,应该从教学的理念、思想、方法、目的等方面做更加科学性的改革,大胆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我国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表达方式中,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正如德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先驱――凯斯腾堡所倡导的“音乐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性和艺术修养,打破精英教育,贯彻全民的、普遍的‘音乐文化’教育”⑥,我们要使之成为所有中国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最佳载体,使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学法”成为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体系之一。
注释: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课改 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资,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施教政策和课程标准,尤其是音乐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得以体现,要求我们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转变观念。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更是搞好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观念根本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学习和贯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同时,有必要对我国传统音乐教育进行深刻的再反思,这样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推进课程改革。
一、中国音乐教育和西方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区别
自古以来,中国和西方一些音乐教育比较发达并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像匈牙利、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音乐教育价值上存在差别,更在音乐发展的取向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的音乐教育自古以来都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我国在恢复高考之前的学校教育就没有正规开设音乐课,只是班主任用自习课去教大家唱唱歌,如今中国大多乡村学校仍然没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也不知道这些学校的音乐是怎样开展。德国的教育家奥尔夫说的人类是需要音乐,也离不开音乐。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关注的是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其教育理念突出的一点就是“让音乐属于每个人”“音乐将伴随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他多次指出:“音乐是人的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关系,是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
在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上,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不仅反映了一个教育家特有的洞察力和使命感,更是揭示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阐明了普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音乐教育思想最具人本主义的色彩。他表达这样的理念:“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等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丽的心。”
上述这些国家,虽然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但对音乐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上却比较一致,都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然而,长期以来,学科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影响着我国的音乐教育,造成了重视考试科目,而放松了非考试科目,使学科之间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发展与需要。音乐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人对音乐的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后,国家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在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长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才全人”的发展。
二、课改前后的看法和思考
本人从事中学音乐教育十多年来,参加课改培训多次,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师生角色转变,更要转变观念,吸收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学习新的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用新知识去看我国的一般音乐教育,收获不少,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不足也有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1.教学古老,沿用传统模式
多年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都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教师进教室就整纪律、板书课题、弹起琴、学生跟唱,或是用口教唱。这样的安排,没有给学生持久的审美体验,没有给他们带来愉悦感,音乐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这些目标要通过精心设计,把孩子们对音乐的一种理解,把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发展起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能再放在技术操作上,而要放在艺术表现上,要特别强调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性。
奥尔夫讲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种子。”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让每一颗种子发芽。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为学生提供未来从事专业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普通公民,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美国与中国在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要求孩子能当众自信的歌唱”,着眼人的发展,其音乐的作用远远大于音乐知识传授的本身。通过音乐教育培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在这里笔者要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外一回事,培养孩子敢于当众歌唱,是培养他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教育,这样的音乐教育可达到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单纯掌握咬字、吐字等歌唱技巧。
2.音乐是听感文学
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法违背了音乐的本质。比如,学音程,教师让学生把要领背得滚瓜烂熟,但在琴上却并不能听出和声、旋律音程,这说明学生形成的音程概念只是数学概念不是音乐概念,这也说明只记概念是不行的,是没有价值的。再如,学习2/4拍的含义,学生从概念上会回答,但仅是简单记忆,与音乐没有关系,这在认知过程中属最低的简单记忆。按新课程的理念,如果换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听音响来判断曲子中哪一首是二拍子(通过强弱来判断),同样,还可以放几段音乐,让学生来思考哪一首曲子不能作为队列行进的音乐,学生一定会通过身体感觉来正确地指出哪些是二拍子乐曲。
这样把音响与概念结合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又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这样的教学符合音乐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同时,又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部活动中。”因此,必须强调,概念必须与音响结合,离开了音响就没有意义了。
3.听录音唱和识谱唱的优异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都言传口授、识谱和听录音的方式进行教学。众所周知,一个故事用文字写在书上要求学生背记下来,要求在短期是很不容易,如果把这个故事当着学生的面讲给学生听,学生很快就能记下来。换句话说,一首歌通过放录音机或是老师亲自教唱学生会唱要容易得多,也要快得多,若是对乐谱不感兴趣,老师强行把乐谱给学生,硬教学生唱,待学生把谱唱会后再用谱去唱歌,有些累,显得事倍功半。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十余年,在新课改之前我也是沿用传统式的教学,要求学生练声、打节奏、识简谱、唱歌、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文学常识,发现学生配合得很不好,更糟的是课堂效果十分差。经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离开和我对教学的深思,并不断总结经验和学习,摸索了很多教学方法。那就是要课堂效果好,学生能把课堂知识吸收,我认为跟录音机模唱,并且打起节奏,三五几个组合唱效果相当好,也很出成绩,学生喜欢。课堂上当学生游戏和愉乐累了时,老师开始讲一点乐理和音乐欣赏,使45分钟的课堂有松有紧成为真正的音乐课。
一句话,识谱唱法与言传和听录音的唱法差别相当明显,既然教育要改革,听录音唱法就是很好的改革,我提倡听录音唱法,识谱毕竟不是专业,可以适当融汇进去。
4.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但传统的欣赏教学法脱离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堂课都是教师讲、教师放音乐,学生只是听众而已。
欣赏课的一言堂,一定程度上抹煞了学生创造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自抒发感情的艺术。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感情的投入与体验的过程,它既包括欣赏者对于音乐内涵的感情进行体验的过程,也包括欣赏者自己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奥尔夫教学法”把学生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作为一个教学基本原则,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学,学生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演奏者去参与“元素性”音乐教育。从视听演奏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及演奏简单易学的乐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由于身体的表现使音乐要素成为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这些音乐要素的作用就先后或轮流地显现出来了。这样人体就变成一个能理解音乐的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通过“人体乐器”展示音乐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和动觉的反馈表现出音乐的艺术性质。
“元素性”音乐教育,即把动作、舞蹈、演奏、语言融合在一起,使学习产生各种体验,这种体验接近生活,十分自然,能被每个学习者体会与理解。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元素性”音乐教学法,能使所有的学生(包括那些嗓音条件差,音乐基础差或对音乐没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亲身实践音乐,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达到健全和发展全体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
5.文艺融为一体
自古以来,文学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先要有丰厚的文学功底,才能有更好的音乐发展。严格说,最早的音乐的词是建立在宋词的基础上,比如“满江红”这首千古绝唱,就足以说明音乐不是独立的学科,它需要与学科之间进行联系。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学科本位”,与横向学科联系甚少。新的课程标准把“提倡学科综合”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新的音乐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十分强调这一点,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成绩
(1)通过积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等卫生工作,加强幼儿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坚持每日报告制度等有效措施,我园贯彻落实了教育局抗击非典工作,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并以“预防措施到位,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受教育局通报表扬。
(2)通过岗前培训、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提升幼儿园整体素质。将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市少儿花会画展,我园选送了50多幅美术作品;同时参加幼儿画展,80多幅美术作品获奖。
(4)我园教师创编的幼儿舞蹈《草原游记》、时装表演《健之美》、《对面女孩看过来》参加了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在大家乐举办的1——3岁幼儿生日会活动,扩大了我园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5)加强了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较高,对学过的英语口语、歌曲掌握较好,能听懂并愿意用英语对话,基本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英语发音较准确;能听懂并愿意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完成多个连续的简单英语指令。
2、需要加强的方面
(1)加强幼儿独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自信,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坚持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与渗透,提高幼儿英语听、说、唱的能力。
(3)引进奥尔夫音乐教育,提升艺术园品牌。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深入开展优质园本课程的研究,总结经验,整理资料,形成课题
总结报告。
(1)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健全幼儿成长档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并进行分析评价,重视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向家长反馈。
(2)整理课题计划、阶段小结、专题文章、教师随笔、活动设计(照片、vcd)、教玩具照片等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参加省学前教育协会“十五”课题结题成果展示。
2、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英语教育
(1)通过英语的高频运用,熟练生活口语。
(2)加强情景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多采用歌谣、儿歌,使英语学习更为有趣。
(4)运用直观、形象的教育,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各月工作计划
九月:
1、认真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1)开学前普访
2)活动室布置
3)组织“大带小”、音乐会等活动,安定幼儿情绪
4)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5)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6)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2、开展教师技能技巧比赛(舞蹈、声乐、乐器、绘画及英语、音乐优秀课例评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并选出优秀节目、作品参加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书画、舞蹈) 。
3、组织秋游活动——游览红树林。
十月:
1、开展“祖国万岁”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组织半日活动考核,向家长开放(必须含由本班教师执教的英语活动)。
3、参加长城片交流观摩活动。
4、参加市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音乐)。
十一月:
1、以艺术节活动庆祝幼儿园成立十八周年,向家长展示幼儿园师生的艺术、双语才能(形式:幼儿英语歌舞、英语短剧,教师家长歌舞,师生家长书画展)。
2、加强对幼儿的观察记录,组织经验交流会。
3、参加长城片0—3岁早教研究交流活动。
十二月、元月:
1、加强冬季锻炼,提高幼儿运动素质,举办第七届“小小运动会”迎接新年。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82―01
就我省目前中小学音乐现状而言,在校音乐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学校兴趣小组的设立与特长培养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过分统一化地进行兴趣培养。此外,校外特长课程也普遍存在忽视孩子个体差异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确立与培养的问题。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科学化的建设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教师个人能力的平衡;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兴趣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平衡;教学方法与音乐艺术普及之间的平衡,而教师实践共同体与音乐教学法的共同融入恰是解决这三个棘手问题的出口。
一、以实践共同体的形式解决教育者的问题
音乐教师个人能力目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将个人能力转化为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多音乐教师急于解决的问题。教师实践共同体综合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论层面是教育者之间教学思想与内容的交流;实践层面是打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界限,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将各层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沟通交流、学习促进的平台,教师不再是孤立存在于学校体系中的从属教学地位,在这个体系中打破了地位高低的差异,每个人从自身存在的h境与实际情况为出发,分享个人经验。中小学教师能够从专家、名师的经验分享中去总结与学习,弥补个人的缺陷,大学教师与专家能够在实际的基础教育中寻找新的课题与研究方向。
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共同的发展意愿为初衷,以教师之间的自然合作文化为导向,以教学实践为机制的共同发展体系,通过对内部结构具化为新手、名师、专家顾问的模式,以名师公开课和专题培训的引领示范,开展相关教学研讨并以以赛促教的形式来激活音乐教育者对于个人能力与教学方式的提升。名师与专家顾问的专题培训为整个教师体系提供了纵向的专业引领发展模式,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与赛制促进了教师体系横向的交流与学习。此外,结合网络技术与区域联动带动整个地区教师整体能力的提升与创新,在共享、开放的状态里实现有效互动,实现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平衡。
二、推广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音乐应当属于每一个孩子
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是在融合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世界音乐教育体系之精华,在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可以基础的音乐情感体验为普及新音乐教育的根本途径,培养并维护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兴趣,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去自发地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在基础与普及的前提下挖掘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推动与促进学校音乐教学新体系的必由之路,教师实践共同的整合不仅仅打破了原本教师个体之间相对孤立、教师存在高低职称之间的分别,在不断的讨论与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也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在以实践为共同出发点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以音乐活动去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过程。这种以实践为基础,老师与学生一对一近距离接触的共同体模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独立性双向组别,在新音乐教学法的配合下,打破了陈旧的“拼盘式”大班授课模式,不再依靠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去死板教学。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同时,有选择、有针对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如果认为教师只是一个只是传递者的角色,那么教师的职业角色任务就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欢迎阅读!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1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主要从早晨的早操、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眼保健操,午休管理,晚读,自习课,晚修管理等方面着手,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我还做了一下几点工作:
1、参与班级活动
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篮球赛、校运会的报名等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在月考后,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学习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出来谈话,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
2、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还组织了主题班会,进行一些主题教育。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也提出了表扬,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的打算。通过主题班会,提升了自己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师生间的关系
初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相差较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所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鼓励和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现在,实习结束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工作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这是一个提高自己、检验所学的过程。两个多月里,我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我也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明白了教师工作的神圣,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2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更加注重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师范生技能方面,特别是对于有明确当老师的同学,这也为师范生在实习以至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上做充分的准备;
2、到实习学校后,争取多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吸取在职老师的教学优点,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授课添加优质元素;
3、实习期间应多争取班主任工作,跟原任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
这次的教育实习,我的心得:
接近三个月的实习工作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对每个组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提高自己、检验自己所学的过程。三个月里,同学们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首先,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
总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3一、明确实习目的
生产见习是校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透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资料与方法带给实践依据。
培训学生的实际潜力,而这种实际潜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务必从课堂走向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透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潜力、组织潜力、协调潜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潜力。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透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潜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主角。既是校园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
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用心争取和努力完成管理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潜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很琐碎,任务繁重。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眼光放高放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介入社会,增强适应潜力。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为保障学生饮食、住宿、交通等安全问题,要求做到统一就餐,由专人到学生宿舍送餐,保障了学生饮食安全、统一就寝,单独住宿,避免与外校学生接触,既保障学生安全又方便统一管理、统一上下班,每一天早上带队教师集合学生,清点人数,将学生送到厂区,下班时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安全回到宿舍。晚集合点名,每一天晚上9点带队教师组织学生集合核对人数,总结当天工作,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交通安全,在学生休息时,带队教师讲解学生外出需注意的事项,并且要求学生填写去向登记,带队教师电话跟踪,保障外出学生安全。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4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已经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准备工作,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广雅中学,华师附中,五羊小学,奥尔夫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广雅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
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
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奥尔夫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普通教师实习心得体会实用5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学年见习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由于是刚毕业,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师培训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潜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坚持课后写教学反思,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理解。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潜力,并把这种潜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用心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资料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转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
受胎教和遗传的影响,每一位孩子出一出生已就表现出对音调和节奏不同的反应。这种直接倾向大约在3~6岁趋于稳定,因此在幼儿黄金期里,教师要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在音乐素养。
一、幼儿音乐和音乐教育理论的联系
各种与幼儿音乐有关的理论,从不同角度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儿童的游戏本能,因此他强调运用人类本能的,自然的表现方法——节奏,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敲打乐器,或手脚同时运用,包括嘴巴,舌头等各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潜在的音乐天赋。他主张运用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的方法实施教育。
柯达伊主张音乐教育从幼儿园抓起,他将民间歌曲和游戏歌曲融入教学,让幼儿和着音乐踏步,拍手,敲打简单的乐器。他认为儿童的教材只能来源于真正的民间音乐、著名作曲家的优秀音乐和真正的游戏音乐和一些儿童歌曲。
达尔克洛兹音乐由三个因素组成:韵律操,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他主张视唱练耳和身体律动紧密的结合,他认为良好的音乐,通过身体律动帮助幼儿发展听力和记忆。同样,他运用韵律操培养和丰富幼儿的即兴创作的能力,他认为这三种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
1.唱歌。学习唱歌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通常幼儿的歌曲简洁、欢快、短小、音域较短,适合幼儿的声音发展以及较好的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才能。
2.节奏。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运用的较为广泛,从通常的拍手,跺脚,延伸到通过乐器,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有效的发挥了幼儿用肢体语言表达节奏的不同方式。
3.音乐欣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形式是AB、ABA、AABB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包括对时代背景的理解,讲述的作家当时写音乐的一些故事情节,以及让幼儿体验曲子有哪几种不同的情感等,如:欢快,悲伤,明亮,忧郁等不同形式,让幼儿通过线条区分这首歌曲的情感。
4.韵律。通过身体语言,让幼儿即兴的发挥创造,包括蹲、跑、跳、拍手,通过不同的动作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意在设计的环节中:①讲究以孩子为主导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问题;②讲究设计环节出发,是以班级、以小组,或以个体为主的教育问题;③讲究整体形式出发,以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为形式的教育问题;④讲究教学设计中,是以灌输式、启发提问式,或探索式为教学方式的教育问题;⑤讲究在教育中,对于教学课程重点、难点等处理方法的教学问题;⑥教学过程后的反思是对本节课的整体评价,有利于对下节课进行的修改,经验的总结。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课件、教具、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安排的切入点加以讨论。从多元化的形式来讨论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问题。
音乐课程的实施对于幼儿园孩子们来说,学习的内容内部存在着逻辑的结构,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孩子们通过三年有效经验的积累,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音乐学科不同其他的学科,通过音乐可以扩展孩子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常言道,音乐是世界的第二语言,以音乐课为中心,能让幼儿掌握人类文化和知识的精华,获得音乐学科的特殊才能和技能。
2.音乐活动设计原则。
(1)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在音乐学科课程中,教育活动计划要和儿童发展水平相符合,使之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师要努力把握音乐教学的教学规律,充分顾及音乐课的特点,使所计划的教育活动的深度与儿童发展的水平尽可能相接近。
(2)尽可能的与个体和集体的幼儿需要相符合。在教学中,教育活动可以以全体、小组、个体不同形式进行,虽然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与个体幼儿的需要相符合,与小组幼儿相符合则更难,但是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分析,认真准备,努力与个体儿童相符合,使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全体幼儿相符合。
(3)以幼儿园计划为主。音乐活动计划要执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在音乐活动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音乐素养,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孩子,通过系统的学习,完成整个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设计的方案执行。在我国,这种教学设计方式,对幼儿的权利、需要、发展潜能已有极大的关注,对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与中国整个教育系统统一制定,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效果。
四、音乐课程的挑战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孩子们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教师来说,音乐课程的问题普遍集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内容方式、方法的选择方面,目标制定得较高或较低,包括教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其原因是教师的素养没得到提高。
2.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认真反思,一是观察要有重点,节奏方面,掌握好附点、切分。例如:快乐的六一,是大班教学课程里的一节音乐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解决里面的附点问题,以此类推,只要教师坚持,相信孩子在其教育下会越来越出色。二是对于音乐的快慢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每一首曲子,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不同,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三是整体和个别的把握,耐心、细心的指导。在音乐中由于个别的差异,有的孩子学习的较快有的孩子则掌握的较慢,所以教师要以奖励、鼓励、小组、提问等各种方式来教育孩子。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有赖于人们幸福感的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幸福感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人和儿童的启迪者、引路人,她们的职业幸福感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事业和每一位儿童的终身发展。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新世纪以来的一个热点话题。综合各家之言,可以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满足、理想得以实现、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的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以及因此而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1]幼儿园教师的这种生存状态和快乐体验无论对儿童教育、学校发展还是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儿童的幸福直接关联。没有教师“幸福地教”,就没有学生“幸福地学”,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将是双倍的幸福。其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乎教师团队的幸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参照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教师团队的幸福感取决于幸福感最低的教师。所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幸福感,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乎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人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教师在学校获得的职业幸福感会延伸到家庭、社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都会产生积极的潜在效应。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职业因素三大类。[2]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教龄和年龄、职称、个人健康与婚姻状况等,组织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领导风格与组织气氛、组织人际关系等,职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期望、经济收入、职业价值观、职业倦怠、工作—家庭冲突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持续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和生存状态。幼儿园园长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制订规划:提升职业幸福感的目标策略
首先要组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同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两个“发展规划”的协同配合,发挥远景目标的方向引领作用。
1.制定幼儿园远景发展规划。发展要有方向感,幼儿园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远景规划。我们倡导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幼儿园优劣势的分析和研讨,集体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思路、目标和措施。要引导教师将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幼儿园当做自己职业生活的土壤,觉得自己在幼儿园要发展、能发展,感到自己在幼儿园有奔头、有希望,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2.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根据“学生欢迎、家长满意、同行认可、领导放心”的四好型教师总体目标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幼儿园远景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广大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不断实现和超越预设的职业目标,并在其中切身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幸福感的路径策略
一般来说,职业幸福感较强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较好,职业幸福感较弱的教师专业发展也相对较差。[3]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条主线,要在职业观、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着力,来整体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6]研究的具体途径有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
1.成立学习型小组,凸显特长。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成小组,如美术小组、音乐小组、家长工作小组、环境布置等小组,让有相同特长和爱好的教师在一起研讨,使这些教师在这一领域更强、更好、更有自信。一学期下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各自的成果,让自己的特长为他人所用。
2.加强选择性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每学期,我们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进行菜单式培训:有专门面向新教师的入门培训;有面向青年教师、成熟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分层培训;有班级管理、教科研实施、课题研究等单项培训;还有蒙台梭利、奥尔夫音乐等特色培训等。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培训,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加强学习研修,提高理论素养。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师,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促使其再进修学前教育专业。同时每学期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开出书单,幼儿园为教师购买书籍、订阅教育刊物、推荐阅读材料。并通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汇报会等,不断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4.利用名师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聘请师德好、业务精的特级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设立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标准,并对骨干教师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施课题研究和培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现阶段国内少儿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少儿音乐教育在继承自身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精髓的同时,努力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经验,在不断探索中积累和成长,目前可以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少儿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差距与不足,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努力不足
长期以来,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基本采用了西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总体而言,符合我国自身环境和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教育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在学习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简单照搬模仿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界在对先进国家少儿音乐教育经验的系统研究和本土化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缺乏。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生搬硬套西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么过多注重对儿童音乐技能的培养,要么落入简单的娱乐性歌舞活动,缺乏对儿童音乐潜能的有效挖掘,缺乏对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这些制约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启蒙开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真正普及发展。
(二)急功近利倾向致使少儿音乐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美育本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现代我国开始重视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教育部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国各地初高中将音乐特长的考试成绩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各校纷纷成立音乐社团,开设音乐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赛事,开展各类音乐活动。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中,音乐教育也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众多音乐培训机构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了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全国上下掀起音乐培训的热潮。音乐考级加分制度将中小学音乐教育带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而音乐教育竟然成了竞技性训练。家长付出财力、精力的同时,也逼迫着孩子们奔跑于各培训学校之间。教师为短时间提高学生技艺,拔高学生等级,采取填鸭式的训练,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音乐基础,忽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生也盲目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考级,尽可能多地拿证书、获奖。音乐不再是能带来美的感受,净化心灵与提高修养的一门艺术,而是逐渐异化为通往打开名校大门之路的工具和垫脚石。
(三)从教人员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规律的探究
在国内的少儿音乐课堂上,许多教师通常更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持,尽力延长儿童的注意力,却忽略了儿童即兴活动的重要性。殊不知,音乐的创造性活动并无对错,整齐划一的重复课本上的儿歌并不是音乐课的意义所在。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停留在几近机械化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老师对每个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一无所知,而孩子们对为什么学习音乐也是一头雾水,这几乎成了国内少儿音乐教学的常态。
(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当代少儿音乐教育的需要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其一,由于近年来国内音乐教学需求的井喷式成长,少儿音乐教学的从教人员,尤其是社会音乐教学工作者,大多没有机会经过音乐审美素质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其二,我国音乐教育经历了近代重理论轻实践,到现今重实践轻理论的转变,至今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未能做到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阻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再者,当下致力于儿童歌曲及音乐教材编创的作曲家、音乐家屈指可数,针对儿童心理特点,符合儿童语言、音韵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使得孩子们对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兴趣,而对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却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二、思考与建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等闲视之。
(一)加强对世界先进国家音乐教育先进经验及其本土化的研究,深入探索适应我国少儿特点实际的音乐教育方法与模式目前世界范围最受瞩目的三大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注重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潜能,尽可能挖掘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反应能力。课堂上儿童随节奏起舞,随音乐而动,突出即兴活动的重要性。其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但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特点、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民族传承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其方法和逻辑都需要展开深层次的探索与总结,从而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积极营造并净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少儿音乐素养、有利于少儿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本应是陶冶人格情操的音乐教育堕落为急功近利的工具,严重背离了其美的本真。不仅不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阻碍了国内少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一困局的因素虽然众多,但现行教育体制影响下的社会生态和制度环境,则是最主要的。这就需要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引起重视,将当下国民教育体系中少儿音乐教育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纳入到重要研究课题。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并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及考试观念,让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增加学习的兴趣并晓之以理。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真正平衡好文化课和音乐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真正的音乐文化氛围。
(三)持续推进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与推广北京市教委的一项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流行音乐,明确提出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半,而对中国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仅占25%不到。民族的即世界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致力于推动祖国民族乐派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不胜枚举,他们以本民族歌曲及民间舞蹈为创作基础,结合当代作曲技法勾勒出一幅幅音乐美景,广为流传。上述调查中显示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冷漠,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忽视,反映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尴尬与困境。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在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传统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上述提到的《送别》《两只老虎》等歌曲大多专为少年儿童创作,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作词作曲,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脍炙人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并成为经典佳作传颂至今,也是我国宏伟博大的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灿烂珍珠。新时期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更应着眼于处理好继承、发扬与学习、借鉴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具有本民族特色音乐的传承、发展、光大。
(四)加强对少儿音乐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政策鼓励对少儿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少儿音乐题材的创作活动柯达伊教育体系创始人、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毕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为儿童编写了上千首训练歌唱、读谱音乐作品,最终形成完整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少儿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获得认知,并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自我表达,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让孩子们用音乐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并且感染他人。而带领儿童进入音乐这个奇妙世界的领路人——音乐教师,更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加强国内少儿音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少儿音乐教育人才的素质与修养,是攸关少儿音乐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这是历史赋予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朱雨婧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2(4).
[2]冯亚.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推广阻力与对策分析[J].人民音乐,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