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创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往的传统教学,无论你怎么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学生都不会爱上这门课,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才会不断地跟随老师探讨其中的奥妙。在课程引入的时候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奇特的现象作为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为什么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天会变成红色(让学生思考再回答,之后给出答案)?原来自然界千变万化的植物会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是和它们所含有的化合物的结构分不开的,这些有颜色的化合物结构中都含有共轭体系,能够吸收紫外-可见光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越深,证明其结构中的共轭体系越长。为什么中药红花在开花的初期颜色是淡黄色,开花中期是深黄色,而到了开花后期又变成了红色呢?原来也是因为结构的关系,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转化才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结构决定性质,结构是我们认识化合物的本质,那么要想表征化合物的结构,就要用到波谱学的手段,自然就要学好《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这门课。无论是四大谱学(UV、IR、NMR、MS)中的哪一种,其谱学行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在IHNMR中,连氧基团质子受到氧原子的吸电子作用,化学位移与不连氧基团相比在低场;与苯环相连质子由于受到苯环的去屏蔽作用,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3]。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抓住了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就不难掌握其波谱特征。
2、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课件制作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适当加入一些动画(如flash)来阐述书本上枯燥、机械描述的光谱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抽象的理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3、结合谱图进行讲解
大量的课堂练习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始终能将老师讲解的理论在课堂上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是要想找到系统的各类化合物的高质量的谱图是很困难的,往往文献中报道的化合物大多以波谱数据的形式呈现;在课本或者参考书中的谱图存在更新不及时(图4,现代化的NMR仪的积分方法已经改变),远远落后于现代化的波谱学手段,用在教学中出现和实际应用有脱节现象,不利于现代化的教学,所以如何得到与时俱进地采用现代谱仪测试的高分辨图谱很关键。下面介绍几种获得高质量谱图的途径和方法。
3.1从标准的谱图库下载或者从科研实践中积累的谱图进行筛选。
3.2从国外的一些原版书籍中截取或者和国外一些知名院校及专业谱图库建设者合作
同时还能适当穿插部分英语教学。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波谱学专业英语知识。介绍几个英文网站可供大家学习和练习解析化合物结构的波谱解析能力,也可和国外的专家教授交流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又能提高英语交流的水平A.www.chem.ucla.edu/~webspectra/index.html(UCLA波谱数据库)。B.sdbs.db.aist.go.jp/sdbs/cgi-bin/cre_index.cgilang=eng(四大谱图数据库)。C.www.colby.edu/chemistry/NMR/NMR.html(Colby大学波谱数据库)。D.www2.chemistry.msu.edu/faculty/reusch/Virt-TxtJml/Spectrpy/spectro.htm(MichiganStateUniversity数据库)。E.www.colby.edu/chemistry/JCAMP/IRHelper.html(红外实时打分)。
3.3Chemdraw8.0模拟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并能给出化学位移的理论值
Chemdraw8.0(Combridgesoftware)是一款由美国剑桥软件公司开发的强有利的化学软件,在软件的主界面,画出化合物的结构并选择后,在工具栏中点击Struc-ture下面的Pridict1HNMRshiftor13CNMRshift,软件就会描绘出给定化合物的氢谱和碳谱图并计算出化学位移值(图5)。学生可以下载安装此款软件到自己的电脑中,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大量的化合物的模拟谱图解析,喜欢什么化合物就可以画什么化合物,非常有意思,学习变得轻松惬意。
4将《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和《中药化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本人从事中药学专业的《中药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多年,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颇有感悟,《中药化学》研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捡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等[6]。结构鉴定是其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化学结构的鉴定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波谱解析。所以这两门在教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化学中的各类化学成分的表征和鉴定正是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手段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在中药化学课程讲解过程中占很重要的比例,而在《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这门课程中正好需要化合物的实例来辅佐教学,所以本人将《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和《中药化学》结合在一起,穿插教学,既可以节约课时,避免重复讲解又衔接不好的问题,更好地提高了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例如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的常见结构类型,化学位移类型少,偶合关系明确,教学中以此类结构解析较易使学生掌握。
5实践教学和形成性考核
【摘要】 新药临床试验必须保障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因而必须考虑医学伦理学问题。受试者的权益已经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临床研究基地对临床试验已进行了规范,也有相应的保障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法规和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临床试验工作者思考和重视。本文主要对存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伦理委员会的职责方面,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以及受试者权益方面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力求使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以促进我国临床试验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
【关键词】 新药;临床试验;伦理问题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subjects safety,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ing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problems about medical ethical issues.Now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ings have been much attentive day and day.Though,at present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standardized,laws and measurements to protect subjects safe,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ings have been set up at clinial trials bases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orth clinical trials workers to consider and pay attentiion.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subjects safety,leagal right and interesting,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rials standardization,scientific regulation and legal system building of our country,in this article writers discusse about rela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medicine ethics,duties of ethics committee,consent of patients being informed about clinical trials and leagal rights and interestings of subjects and tries to find the ways to deal with these situations.
【Key words】 new drug;clinical trial;ethics issues
新药临床试验研究属于人体生物医学研究范畴,是新药开发研制过程中不可缺少而又极其重要的阶段。新药临床研究者通过试验,掌握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新药的药代动力学指标以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数据,为药品上市提供临床相关依据。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密切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切实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要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研究者就必须严格按照临床试验科学标准进行规范操作;要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需要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方案及其附件进行严格审查。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1]、世界医学会的《赫尔辛基宣言》[2]、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3],制定和确立了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标准[4],为临床试验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提供了工作依据,使参与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得到保证。
新药临床试验作为新药注册申请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四章中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即在完成临床前研究后必须进行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与临床前研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临床试验对象是人而非动物,除Ⅰ期临床试验外,大多为生理处于非正常状态的病人,或许由于患病他们的心理还处于焦虑状态。针对这样的人群,保障他们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和权益则应是研究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国内临床研究基地对临床试验已进行了规范,也有相应的保障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法规和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伦理问题使受试者安全和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值得临床试验工作者思考和重视。
1 相关的法律、法规
药监部门结合我国临床试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加强药品注册管理,加大新药审批、监督力度,这对保障人民健康和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对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的保护在行政法、民法等多部法律中涉及,可见对受试者权益的重视。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仅限于起指导作用,缺乏具体和针对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CP)对临床受试者的权益保护规定虽然相对集中、较为具体并有针对性,但仍然原则性过强,操作性不够[5],很可能导致临床研究者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忽略一些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重要细节。例如,GCP并没有对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加以具体规定,可以说这是立法上的一个遗憾,因为知情同意书是最基本的保护受试者权益的法律证明文件。不对其进行法律干涉,便会给损害受试者权益的行为留下很大的空间。这都是以后立法时应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同时,应以法律形式规定申办者、研究者以及伦理委员会的法律责任是保障受试者安全与权益,进一步促进申办者、研究者以及伦理委员会保护受试者。虽然还存在着这些法律、法规上的不足,但现阶段参与临床试验各方仍应严格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在临床试验中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
2 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伦理委员会是由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医药专业人员、非医药相关专业的工作者、法律专家以及来自其他单位的委员,至少5人,并不同性别的委员组成。其职责为审查临床试验方案及其附件是否符合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健康安全和权益受到保护。伦理委员会主要依据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标准,按照公正对待、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限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的原则对临床研究项目进行独立、称职和及时的审查。伦理委员会成员应在审查中尽职尽责,不受临床试验组织和研究者的干扰和影响。在审查过程中,审查结果常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目前的伦理审查中,缺乏认识高度和宽广的视野。一些医院的伦理审查,关注的只是被审查的项目或者纠缠于一些日常的医疗纠纷,换言之,伦理审查仅仅是从医院这一角度考虑,是按医院主管的旨意开展工作。没有从医疗试验和研究的目的来考虑,不明确是为了单位本身的声誉、经济利益或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是为了病人、受试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理论上讲,这两者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如果协调得好是可以兼顾的。但立足点、出发点不同,其境界就会立分高下,其后果也会大不一样。从维护病人、受试者的权益出发,伦理委员会就应抱有高度责任的精神,坚持原则,审慎分析,严格程序,讲究成效。发现有不符合伦理原则的地方,要对当事人进行质询,并责成改进。如果仅从医院一方考虑,伦理审查就可能敷衍塞责或碍于情面而姑息迁就。又如,伦理委员会工作必须十分强调独立性。伦理委员会只有处于独立的地位,不受研究者、申办者等方面的影响才能保证其公正的可能,进而在组织结构合理、程序严密的条件下去做有效的判断、分析、评价、指导和监督,达到维护受试者权益和尊严的目的。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伦理委员是的独立性,正是达到伦理审查目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上,不少医院在组建伦理委员会时并未予以注意或引起重视,这种无视或忽视的后果就是:一方面,伦理委员会的组成不符合或不甚符合组建的原则与要求。大多数人员是医院中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主任往往是院长或某专业的负责人担任,常会遇到被审查的项目就是伦理委员会的一些成员领衔或主要骨干的课题。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伦理委员会独立的、没有偏倚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伦理委员会很容易成为附属于医院的角色,它的工作只是围着医院领导的指挥棒转或起着某种装饰的作用。在缺乏独立性的情形下,伦理委员会很容易受到医院及决策者的权利和意志的影响,从而无法保证公正、及时、有效地开展伦理审查工作。试想,在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冲突日盛的今天,这样的伦理委员会能否真正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尊严呢?另外,在伦理审查中还可能出现审查过程粗糙、为关系户“开绿灯”或先进行临床试验后补审查程序等现象,从而使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出现问题后,又相互推诿责任,造成混乱局面。伦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在临床试验中的伦理把关、指导作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在我国,伦理委员会除了进行项目审查外,还要加强对研究者或临床试验者的伦理指导,它不是指一般伦理道德教育,而是指如何使这些人明白自己的试验研究符合伦理原则与审查程序。
3 临床试验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书是伦理委员会应重点审查的内容之一。在整个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是受试者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力,也是试验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它是指研究者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个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但是,研究者在执行知情同意书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1)对试验风险描述避重就轻,阳性对照药的风险被遗漏或过于简单,或不明确告知可能进入安慰剂组;(2)受试者未被告知除试验药或对照药外的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3)试验过程不具体,未告知检查的频度或总量,访视的次数或间断;(4)遗漏受试者无需任何理由可随时退出试验及“不会受到歧视和报复”的条文,或描述含混不清;(5)试验补偿原则有意回避,或含糊其辞;(6)各单位对GCP的理解尚不一致,执行知情同意的尺度有差距;(7)签署知情同意书尚不规范;(8)受试者未认真阅读,或未仔细阅读即签署知情同意书;(9)受试者不提问或少提问等。针对上述问题,伦理委员会在审查时应充分重视并加大审查力度。同时,要求研究者在设计试验方案和制定知情同意书时,必须按照GCP和指南的伦理原则进行,并提供给受试者能充分获取临床试验有关信息的资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试验目的及新药背景(试验药与现行药物的比较);(2)试验内容及过程:观察目的、检查操作、标本留取量及测定用药量、方式、时间及观察内容等;(3)试验的益处和风险:必须涉及某种疾病目前的其他治疗方式的利弊(安慰剂应注明有无风险),以及尚未知道的风险;(4)试验分组:应告知随机原则,对照药或安慰剂对疾病的影响(注明受试者可能被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或治疗组中);(5)自愿原则:受试者无须任何理由可拒绝参加或中途退出,并不会影响和研究者的关系,更不会受到歧视或报复;(6)补偿机制: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受试者可获取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或)相应的补偿(或保险赔付);(7)保密原则:受试者参加试验及试验资料属个人隐私,确定查阅者的范围;其全名不出现在所有的记录中;(8)信息补充:发生新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低于预计等,必须及时告知;(9)知情同意书的语言和文字的要求:必须是受试者的母语,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不仅如此,研究者还应将上述内容详尽地告知受试者或(和)其家属;在解释研究内容时要实事求是,不能违背和扭曲其内容;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受试者和(或)家属,研究者必须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最终获得他们的理解,做出是否参与试验的决定。知情同意书必须是在受试者对研究内容充分了解后,自主同意并亲笔签字认可的,这样的知情同意书方才具有法律的效应。坚决杜绝任何研究者或受试者家属因为某一目的或利益,诱导和强迫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行为。
4 受试者的权益
伦理问题的焦点在于受试者权益的保护。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申办者往往对受试者拥有哪些权益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如何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受试者的权益。其内容主要包括(1)受试者的自愿参与权:包括受试者自由决定参与试验的权利和随时退出试验的权利。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可能为获得免费的医疗救治、检查或试验经济补偿而冒着一定的风险参与试验,往往要承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因而从人道主义出发,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迫使受试者违背其真实意愿参与试验,允许其中途(任何阶段)退出试验,并且对受试者退出试验的决定不给与任何歧视和报复。(2)受试者的知悉权:即知情同意的权利,是受试者享有了解关于临床试验中与自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信息资料的权利。该项权利是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基本保证,也是受试者自我保护的主要手段。研究者与申办者掌控着所有试验信息,法律应当保证受试者有通过正当渠道获得相应信息的权利,而研究者和申办者有及时向受试者解答相关提问的义务,直至受试者完全明了。(3)受试者的隐私权:受试者要求保密其与临床试验有关个人隐私的权利。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及在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受试者的隐私,只有与试验有关的一些工作人员可以查阅。除在受试者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权向外界披露。如要发表研究结果,研究者可引用受试者的试验代号,而非真实姓名。(4)受试者的安全权:受试者享有的保障其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因参与临床试验而遭受不必要损害的权利。安全权包括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具体是指。新法受试者有权拒绝不合理的危险,即有权要求研究者或申办者保证其提供的试验药品、标准品、对照品、安慰剂、医疗设施、实验设备、人员配备以及其他试验条件存在着不合理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可能威胁到受试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5)受试者的及时救治权: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时,要求得到及时治疗的权利。在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使用试验药品、标准品、对照品和安慰剂后,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研究者不及时治疗就会严重损害到受试者的生命健康,法律法规应保证受试者在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享有得到全力及时救治的权利。(6)受试者的补偿权:除非法律有其他规定,参加临床试验或由于参加临床试验而出现不良反应的受试者享有得到申办者和研究者给予适当补偿的权利。对于受试者参与试验承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给予一定的补偿,是为了帮助受试者克服这些痛苦,也是为了保证试验能够顺利地进行[5]。
随着我国加入WTO、药品注册管理的正规化以及医药行业与国际的接轨,对新药临床试验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临床试验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的同时,使临床试验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这是我国临床试验工作的最终目标,也体现了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人的权益的尊重。这不仅符合GCP将尊重受试者的权益并保证其安全作为开展相关人体实验为首要前提的要求,也符合药品临床试验必须遵循的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和道德原则。结合我国临床试验实际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临床试验工作者尽职尽责,充分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和成果,认真对待并解决临床试验中所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切实保障临床试验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2003.
2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ation of Helsinki.Ethical Principles for 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2000.
3 卜擎燕,熊宁宁,吴静.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2002).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107.
关键词:中药学;创新能力;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53-02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国家未来创新型人才的直接来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我校在2013年修订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创新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湖湘中医药文化特色、中药学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我校中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人才培养途径。
一、政策保障
学校已制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校行教字[2015]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本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管理k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派办法”等制度,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二、中医药理论思维的培养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大中药学本科专业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例。据统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已达到96%,并有63%核心课程已开设创新性实验。学校在系统开设中药学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和《湖湘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思维。
三、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牢固专业知识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重视中药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
学校有效利用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作为开放性平台,制定相关开放制度和助研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中心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和课题,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
学校模拟药厂、药房和药检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践平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实体验药品生产、临床用药和药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药生产、药学服务和中药质量评价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校松霖药用植物园实行中药专业班级负责制,每班负责一块地,进行种植、田间养护等。这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牢固专业知识,并调动了他们在药用植物种植和开发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借助中药标本馆,老师实物指导,增强学生辨别中药真伪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应用发展思维观辨别现代的野生物种和人工种植品。
学校建立衡山药用植物实践和浏阳大围山道地药材两个大型野外见习基地。通过野外见习,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野外艰苦环境中培养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我校成立了中药技能大学生创新性训练中心,中心制定完善的开放制度,为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类竞赛训练以及自行选题的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和科研条件。由专业老师专项负责,通过具体的项目和课题,学生参与其中,从选题立项―收集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总结,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2.实施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我校实施了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即本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与专业老师结对指导,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通过专业老师对基本实验技能,安全意识,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系统指导,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有近30余人获得湖南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研究性科研项目的资助,完成科学实验研究,并50余篇。
3.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我校已有湖湘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超微技术工程中心、省级中药不良成分快速检测及脱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配方颗粒工程研究中心等国级、省级中医药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和科研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地。科研平台通过“一对一”指导、产学研结合、组会汇报讨论等形式,系统指导学生科研思维、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以湖南省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中心每年通过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生实习指导、兴趣小组专业指导等途径,指导学生共计40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平台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实施方案,从文献查阅、技能培养、实验方案设计、论文书写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学习,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传统中药应用技术传承活动。中药学专业学生已参与的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康缘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5中医药社杯中药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岐黄杯”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万众一网通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中医药创新论坛、创新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开放性实验设计、杏林讲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药学院药师精英赛、暑期“三下乡”、中药综合知识挑战赛、百草课堂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校内外名师名家为学生讲座。学校开设杏林讲坛、百草讲堂等讲座,并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本专业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前沿动态;同时,本专业聘请了九芝堂药业、紫光古汉、千金药业、汉森药业、方盛制药等中药企业的知名校友和创新创业成功者来校开展讲座;与韩国圆光大学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建立本科学生学习交流项目,已有10名学生获批至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韩国圆光大学进行长短期研习交流,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存在的不足
在学校政策保障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F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1)本科毕业实习指导中,学生实习期短,部分实习生涉及找工作、考研等事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常出现学生专注力差、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系统等问题;(2)部分带教老师是年轻的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教学,无科研课题和实验平台,无法真正指导学生;(3)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平台培养学生多为短暂的,缺乏长效机制;(4)部分专业老师专业指导能力欠缺;等等。因此,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还需从学生管理、指导老师遴选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Study on Cultivating Ways of Innov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Juan,LI Shun-xiang,XU Bo,QIN Li,ZHAO Xiao-fang
(College of Pharmac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
[关键词] 中药饮片; 药效物质; 体内过程
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核心地位[1],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临床配方饮片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也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的稳定性及其临床疗效。中药通过炮制加工成不同规格的饮片,进而达到提高疗效、减低毒性、去除副作用、纠正药物的偏性,使有限的药物适应错综复杂病情的目的。因此,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及炮制原理的研究尤为关键,可为饮片质量的标准化和工艺的规范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保证临床的安全有效,使中药独特技术的科学性得到体现。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只以饮片炮制前后所含的一种或几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对象,只能部分揭示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亟需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新的技术手段,研究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变化过程。本文就中药饮片有效物质体内过程研究现状加以概述。
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概况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进而阐明中药作用的本质,保障中药产品安全有效,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目前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国内学者已提出了很多假说,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以活性为导向的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为国内外药效物质基础的主流研究模式,如治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发现,治疗老年痴呆病的石杉碱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川芎嗪等。该方法可基本明确中药的化学成分,能够为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等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但独立的成分研究忽视了中药化学成分间的协同整合作用,成分分离后,彼此的相互整合作用消失。同时也忽视了生物体对中药所含成分的相互作用,与中医药整体观及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不甚吻合。以体内有效物质动态变化过程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药经口服给药后,最终发挥药效的很可能是那些能够进入血液的药物成分或者药物成分的代谢产物,以及由药物刺激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比如激素、酶等)[2-3]。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应该紧扣人体对药物的作用,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靶向等),以阐明体内发挥疗效的真正药效物质基础。近年来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4-6]、药代动力学[7-8]、证治药动学[9]、中药胃肠药动学[10]、代谢组学[11]、网络生物学[12]、网络药理学[13]、网络医学[14]以及系统生物学[15-16]等技术的研究应用为深入阐明中药药效物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模式。同时各种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组(genomics)、蛋白质组(proteomics)、代谢组(metabomics)随着系统生物学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应运而生,在中医药方法学创新研究中目前受到高度关注。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药“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药及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2 中药饮片体外药效物质研究现状
中药饮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质量和炮制原理的探索性研究中,包括采用化学分离,色谱分析,HPLC-LC,GC-MS等技术,剖析饮片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建立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炮制工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饮片药效学的比较研究,阐释饮片的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
从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出,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科研思路更加活跃,促进了炮制研究水平的提高。修彦凤等[17]采用HPLC-ELSD对甘遂醋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甘遂经醋制后,绝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降低,个别成分含量增加,且不同成分间的含量比例发生变化,但成分的种类没有变化,炮制后含量降低的成分分别为3-O- (2,3-二甲基-丁酞基)-13-O-十二烷酞基巨大戟二萜醇、大戟二烯醇和β-谷甾醇;此外,其还以3-O-(2, 3-二甲基-丁酞基-13-O-十二烷酞基巨大戟二萜醇为对照品,建立生甘遂、制甘遂的HPLC-ELSD特征指纹谱,通过比较两者的特征指纹谱,发现生甘遂和制甘遂的特征色谱峰分别为31,19个,甘遂经炮制后,大部分成分含量下降,保留时间为89 min左右的成分含量升高,不同成分间的含量比例发生了变化,成分的种类没有变化[18]。
贾天柱等[1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进行了测定,证明肉豆醚在炮制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使毒性降低,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其炮制机制。赵淑杰等[20]用HPLC测定栀子产地加工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苷含量,证明栀子经蒸气或沸水烫后,基本上起到了杀酶保苷的作用。王静竹等[21]用HPLC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发现,炮制对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较大, 从0.272~0.842 mg・g-1不等,但总体上炮制品均比生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低。郝延军等[22]采用HPLC对白术炮制前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炮制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含量增加,焦白术的白术内酯Ⅲ含量降低。
从上可以看出中药饮片体外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只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饮片炮制过程中体外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炮制原理的科学内涵,未能深入研究饮片炮制前后的体内变化过程,不能深入揭示中药饮片功效变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3 中药饮片药效物质体内过程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也被引入到中药炮制研究中,如血清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等都十分注重整体的研究,这与中药饮片的药性、功效变化的整体观思维不谋而合,为全方位挖掘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通过分析给药后血清中的药物移行成分,研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以阐明药物的整体体内过程。代表了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的真正有效成分,不仅反映药物中可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且能反映药物成分在机体作用下形成的代谢产物和药物诱生的机体内同源物质的间接效果,体现了体外和体内实验较好的结合。曹岗等[23]对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药物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山莱萸中5-HMF,莫诺苷,马钱素等成分入血,没食子酸、獐牙菜苷、山莱萸裂苷等没有检出,为深入开展山茱萸活性成分研究奠定基础。黄显峰[24]研究发现茜草、茜草炭给药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与空白组明显不同,茜草炭较茜草血清中多出1个成分,尚需深入研究。
3.2 药代动力学研究 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ADME) 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并以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可为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药效物质基础、复方作用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提供基础和依据,通过药物动力学对这些物质基础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还可以对中药饮片炮制理论赋予现代科学的解释。窦志英等[25]研究发现延胡索生品和醋炙品均能缩短延胡索乙素的达峰时间,说明两者起效迅速。延胡索醋炙品的AUC值高于延胡索生品,这可能与辅料醋的应用有一定相关性,初步表明了延胡索醋炙的科学性。王萍等[26]研究发现醋炙能加快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在体内的吸收,同时延缓二者的消除;酒炙对延胡索乙素的作用与醋炙相似,但作用较醋炙弱,同时对原阿片碱和去氢紫堇碱均有延缓消除的作用。顾雪竹等[27]通过研究发现醋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在血浆及肝脏中浓度最高,这一结果为揭示“延胡索醋制增效”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积累实验数据。高慧等[28]开展了知母、盐知母中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盐炙能大大促进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是其滋阴降火作用增强的原因之一。赵艳红[29]以主成分肠吸收代谢动力学研究羊霍炮制机制,结果炮制可以提高羊蕾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陈鸿平[30]首次从体内和体外2个方面、多环节对土炒炮制的科学原理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辅料进入机体后可对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等产生影响,初步揭示了土炒炮制的科学意义。修彦凤等[31]研究炮制前后的补骨脂水煎液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 结果补骨脂盐炙后, 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增加, 作用维持时间延长, 消除慢, 这可能是补骨脂炮制增效的原因之一。陈红[32]对栀子炒制前后变化明显的藏红花酸和藏红花酸糖苷-1的血浆、粪便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阐释了栀子炒焦后凉血止血作用增强的科学依据。崔莉等[33]比较研究了羊藿生品、油制品、加热品的小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三者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等药动学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油制品>加热品>生品;推测羊藿经加热后生物利用度提高,辅料羊脂油进一步促进其体内吸收。房敏峰等[34]研究发现霜制对苦杏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组织分布有较大影响,为探讨苦杏仁炮制机制提供了参考。
目前中药饮片药代动力学研究基本上是以单成分探讨其体内过程变化,单一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无法反映中药饮片整体作用。基于整体观构建多组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获得多成分整体药代动力学的信息,最大限度综合和表征中药多组份药代动力学行为与特征的参数,科学阐释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中药药代动力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目前未见中药饮片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报道。
3.3 代谢组学研究 作为一种基于全局观点的整体性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外源物质对体内代谢所产生的整体效应,以及对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建立中药整体药效作用客观量化的评价体系。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可将中药药效学研究与中药药动学研究相结合,以代谢组效应法阐释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作用机制及配伍规律。代谢组学的这一优势特点对于建立中药、复方整体药效评价体系,以及开展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蒋宁等[35]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六味及八味地黄汤对快速老化模型(SAM)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发现其在代谢网络的多个节点上对SAM小鼠的代谢紊乱起到调节和改善作用,这些结果的获得为深入研究六味地黄汤作用机制及肾阴虚、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黄玉荣等[36]进行的钩藤多动合剂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中,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发现具有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认为药物的整体作用产生的生物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并证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脑内多巴胺受体有关。但中药饮片尚缺乏该方面的探索性研究。
由以上文献报道可以看出,只有少数中药饮片开展了相关的体内过程研究,特别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部分揭示了中药饮片炮制前后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等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不同饮片的炮制意义。但由于缺乏多种新技术方法综合的应用,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研究仍不够深入。亟需以多学科、多层次、全方位构建中药炮制机制的现代研究模式,实现连续监控中药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可以较为全面地阐释中药饮片体内过程变化规律,促进中药炮制学科的快速发展。
4 问题与展望
中药饮片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然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目前以血清化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药代动力学、代谢组学相融合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功效变化、药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组变化的关联性研究,以深入阐释饮片炮制原理的研究模式未见报道。因此必须加强对药物的从体外到体内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沟通现代药理和代谢组学的研究结果,从作用途径、作用机制、作用部分等层面上,研究相同炮制方法或相同成分饮片的体内外作用机制的共性,这样有助于揭示炮制前后功效变化、药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化学成分组变化的关联性。只有弄清中药饮片炮制的原理才能增强中药饮片的质量规范,促进中药迈向现代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樊后民,杨晓东.饮片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药业,2005,14(4):67.
[2] 齐炼文,周建良,郝海平,等.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41(3):195.
[3] 赖新梅,陈梅妹,周常恩,等.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J].求医问药,2012,10(8):311.
[4] 张爱华,张晖,闫广利,等. “血清药物化学―药代(效)动力学―系统生物学”三维整合体系研究中药复方的构建及其在茵陈蒿汤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86.
[5] 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 黄臣虎,陆茵,高骁军,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5(17):266.
[7] 郝海平,郑超,王广基.多成分、多靶点中药整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 药学学报, 2009,44(3): 270.
[8] 韩玲. 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442.
[9] 黄熙,陈可冀.“证治药动学”新假说的新论与实践[J].中医杂志, 1997(12):745.
[10] 杨奎,蒲旭峰.论“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8(4): 36.
[11] Nicholson J K, Lindon J C, Holmes E. ″Metabonomics″: understanding the metabolic responses of living syste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stimuli vi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of biological NMR spectroscopic data[J] . Xenobiotica, 1999,29: 1181.
[12] Barabási A L, Oltvai Z N. Network biology: understanding the cell′s functional organization[J]. Nat Rev Genet, 2004,5: 101.
[13] 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 the next paradigm indrug discovery [J]. Nat Chem Biol,2008,4:682.
[14] Barabási A L, Gulbahce N, Loscalzo J. Network medicine: a network-based approach to human disease[J].Nat Rev Genet,2011,12(1):56.
[15] Goesmann A, Linke B, Rupp O, et al. Building a BRIDG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data from functional genomicsinto aplatform for systems biology[J]. J Biotech, 2003, 106 (223) : 157.
[16] Friedman A, Perrimon N. Genome wide high throughput screens infunctional genomics[J]. Curr Opin Genet Devel, 2004, 14 (5) :470.
[17] 修彦凤,施贝,王海颖,等.甘遂炮制前后量变成分的初步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23(1):67.
[18] 修彦凤,吴强,王海颖,等.HPLC-ELSD指纹谱法研究甘遂炮制前后成分差异[J].中成药,2009, 31 (2):249.
[19] 袁子民, 吕佳, 贾天柱,等. 肉豆蔻饮片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9):737.
[20] 赵淑杰,鲁静,陈德昌. HPLC法测定栀子产地加工炮制品酶解前后栀子甙含量[J].中草药, 1995,26(4):1821.
[21] 王静竹,闫汝南,关惠,等. HPLC法测定黄芪炮制品中黄芪甲甙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 1998,23(3):841.
[22] 郝延军. 白术的炮制原理[D]. 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
[23] 曹岗,张云, 蔡宝昌. 炮制前后山茱萸血清药物化学研究[C].广州: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九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 2009.
[24] 黄显峰.茜草炮制前后药理作用及其止血机制比较研究[D]. 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06.
[25] 窦志英,孙巍,米晓兰,等. 延胡索乙素和延胡索炮制品提取物的药动学比较[J].中药材,2007,30(12):1499.
[26] 王萍,窦志英,曹柳.延胡索炮制品在大鼠血浆中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1013.
[27] 顾雪竹,游修琪,李先端,等. 醋制增效理论试验研究Ⅱ――延胡索生品醋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血浆及脏器中分布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36.
[28] 高慧,佟连琨,贾天柱. 知母、盐知母中芒果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研究[C].成都: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0.
[29] 赵艳红.主成分肠吸收代谢动力学研究羊霍炮制机理[D]. 南京: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2007.
[30] 陈鸿平. 土炒白术健脾止泻作用增强的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31] 修彦凤,施贝, 唐昌娟,等.炮制对补骨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的影响[C].贵阳: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
[32] 陈红,栀子炒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33] 崔莉,孙娥,钱浅,等. 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小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614.
[34] 房敏峰,付志玲,王启林,等. 霜制对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在大鼠体内代谢及组织分布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32.
[35] 蒋宁,周文霞,张永祥. 应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比较六味及八味地黄汤的作用机理[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 23( 5): 45.
[36] 黄玉荣,魏广力,龙红,等.钩藤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J].中草药, 2001 ,36 (3): 398.
Research progress on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 in vivo
CHEN Jian-hong1,2, LIU Hui2, YAO Lan2, CHEN Ying2, MA Yin-lian2, GU Xue-zhu2, ZHANG Cun2*
(1.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2.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dustry chain,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clinical formula Decoction pieces. Studied the variation of effective substance in vivo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ed, clarifying the effective substance and processing principle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 chiefly focus on the variation about chemicals in vitro of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it cannot reveal that the integrity and complexity of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changes, so the change process is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in vivo on the base of effective substance of TCM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search on the base of effective substance of TCM and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status in vitro, discussed the analytical methods (plasma chemistry,pharmacokinetics, metabonomics) of the dynamic process in vivo about processed Chinese medicine, and pointed out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problems in process in vivo on the base of effective substance of TCM, which could provided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for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