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所组织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
XX年年,全科同志始终以“认真做好医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积极主动地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各种培训会议和学习活动,不断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掌握各种业务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医政管理工作
(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1、认真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XX年年医政科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原则,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省、市卫生工作要求,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的通知,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全年坚持每月都深入到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督导、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积极督促其整改。
2、针对个别医疗机构妇产科存在的医疗隐患,及时筹备并举办了“全市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对孕、产妇的产前保健、产程观察、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催产素的正确应用等问题以及医院妇产科医疗纠纷的防范,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我市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为内容,积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基层,到镇(街)卫生院举办医疗护理质量培训班。引导和督促镇(街)卫生院广大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卫生管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进一步提高了镇(街)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强化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4、组织有关专家,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从全市各医疗机构中抽取XX年年以来的出院病人住院病历265份,进行病历评审。共评出甲级病历241份、乙级病历24份,甲级病历率90.9xxxx,评审结果在全市进行了通报。通过病历评审活动,提高了全市的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了病历质量管理。
5、为进一步提高镇(街)卫生院的急诊、急救水平,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过程,切实防范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按照卫生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的通知》精神,11月底准备组织全市镇(街)卫生院开展人工心肺复苏术操作、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电动吸痰器吸痰法技术比武活动。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街)卫生院的急诊急救能力,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让病人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护理管理工作
1、参加了国家和省卫生厅举办的各类护理管理培训班,并多次在镇(街)卫生院举办护理质量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培训活动,做到每月到镇(街)卫生院督导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严防各类护理纠纷的发生。
2、XX年年完成了180xxxx的护士执业注册及计算机录入工作,并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50xxxx人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工作。
3、组织参加了市卫生局和护理学会举办的XX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士风采活动,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通过此次活动,对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外提升了我市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使病陪人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中医工作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的预防保健和诊疗作用,进一步做好了我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有关工作;按照市卫生局要求,积极指导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运用中医药50项适宜技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简便的中医药服务;协助做好了中医药行政许可证项目管理的研究调查工作;完成了全市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的报名工作;做好了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个人的有关工作。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整顿镇(街)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要求,XX年年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继续对全市21处镇(街)的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清理整顿,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市各镇(街)一体化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力度,积极督导和协助各镇(街)卫生院对本辖区内的卫生所逐村逐所的进行认真梳理、整改,对于一村存在多室的卫生所坚决进行合并或停业。最后,为检验整顿效果、进一步强化一体化管理,对各镇(街)卫生院已设置的各类卫生所,重新采取逐村逐所的形式进行现场校验和验收,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卫生所一律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改正;已经验收合格的卫生所予以校验或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纳入正常的一体化管理轨道。截至目前,XX年年全共2页,当前第1页1 市共校验农村一体化管理的各类卫生所850处,新批准农村一体化管理的各类卫生所222处(其中紧密管理型卫生所34处、目标管理型卫生所188处)。通过今年的一体化整顿活动,更加强化了我市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严厉打击了所外行医和非法行医活动,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农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五)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
一、卫生所设置
按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一体化管理的要求,本着方便农村居民的原则,按照行政村或300-3000常住人口规划设置村卫生所。
二、基础设施
(一)行政村人口500人以上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500人以下的不少于40平方米;巡诊点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二)诊疗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观察室、档案室、健教室等,其余根据工作需要设置;
(三)房屋要求砖混结构,墙白(仿瓷)地平(铺设防滑地面砖),墙壁、地面、顶棚无裂隙和霉迹,设置科学,布局合理,每个房屋必须要有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周围环境无污染。
三、基本设备
村卫生所应配备诊查床、诊桌椅、观察床、治疗(处置)台、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治疗盘、有盖方盘、输液架、氧气瓶、身高体重器、出诊箱、污物桶、紫外线灯、便携式高压消毒锅(带压力表)、药橱柜、手电筒、压舌板、冷藏包、简易呼吸器、开口器、止血带、担架床、一次性注射器等必备的器材设备,并配有电话、电脑及网络。有健康教育宣传栏及设备,有关制度及图表统一规范上墙。
四、建设实施
(一)对出台村卫生所建设方案时,进行村级服务场所综合改造建设的行政村,能按村卫生所建设要求建设的,经验收并由行政村补办相关手续后,将建设经费通过乡镇卫生院拨还行政村。标牌、标识统一由县卫生局按照省市制定标准进行集中制作后,通过乡镇卫生院发放到各村卫生所。
(二)对尚未开工且属于改扩建或集体产权装修的村卫生所,由县卫生局会同县发改局、财政局对全县改扩建和集体房产装修项目采用招标或议标的形式,选定1-3家建设施工单位进行统一建设,由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工程质量和工期监督管理,县卫生局会同发改局、财政局以及所在地政府对建好的卫生所进行验收,经验收后,按实际建设工程项目提交县审计局进行专项审计,县卫生局按审计结果与施工单位进行结算。
五、明晰产权
村卫生所业务用房的产权为村委会或卫生所所有;属村委会产权的,房屋建成(改建)经验收合格后,由县、乡领导小组评估后签定产权建设协议书,长期无偿提供村卫生所使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卫生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广大农民健康,保护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的光荣任务。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构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谋福利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为了配合区政府、区卫生局完善我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促进我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我院就此问题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供各位领导参考。
××镇位于××市东北部,与××区、××县、××区相邻,辖区个自然村,目前有常驻人口万人。××镇内有卫生院一所——×××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共个。除××村卫生所人员比较集中外,其他卫生所的人员较分散,而且××村的卫生所已经停业多日,具体原因暂不清楚。各村对卫生所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不够,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们觉得各村应把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当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做好农村卫生工作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卫生工作做好了,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民问题的解决就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应把散在的乡医集中起来,统一成立村卫生所,集中管理,为两级组织管理和一体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将部分农村卫生所转型为社区服务站,由卫生院统一管理,社区服务站或卫生所在药品管理上还做到了二个坚持:一是所需药品及医疗器械一律由卫生院供应或监督购进,基本杜绝了乡村医生私自进药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药品质量;二是坚持规范管理,药品分类存放,定期检查,有效地避免了药品的霉烂变质,过期失效,使农民吃上安全放心药。同时抓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提高档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农村卫生所或社区服务站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对乡村医生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及道德修养。对乡村医生一律实行聘任上岗。卫生院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确保全年培训不少于天,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要在乡村医生中开展《刑法》及《执业医师法》的学习和讨论,充分认识到危害公共卫生罪的含义、犯罪构成及量刑标准,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遵守医政规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所的投入,为以后的卫生所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并且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真正让农村卫生所的乡医享受到保护措施,让他们踏踏实实的在岗位上工作。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隔离消毒,规范处方书写,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各卫生室都要建立门出诊登记簿等台帐,积极配合卫生院搞好儿保、妇保、防保及防病治病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各类传染病比较复杂时期,禽流感还没有过去,农村卫生所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农村卫生所的优势,做好对村内居民的健康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在全区创建全国中医先进区的大潮中,我镇各村卫生所还应保持在中医药上的更新和利用。
农村卫生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我院要与乡村医生搞好配合,加强对村卫生室建设与管理,把乡村一体化管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工作做好,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区域性卫生保健网络。我们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R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07-02
针对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的实际,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我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家庭病房的管理,效果明显。现将实践与体会总结如下:
1 家庭病房的设立与管理
1.1家庭病房的设立
家庭病房是参照病房的标准要求、设置在老干部家庭中、由体系医院负责指导、干休所卫生所负责具体实施的医疗保健服务单元。由医院、干休所和老干部家庭成员共同管理的服务保障模式[1]。根据老干部病情需要,我所申请为三名老干部设立家庭病房,年龄82-85岁。其中,两名因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因吞咽困难均需鼻饲饮食 。一名因老年痴呆出现智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1.2家庭病房的设置:
家庭病房均选在老干部家中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阳面房间,室内保持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由卫生所统一购置单摇护栏床1张,配备自动充气褥疮气垫,小型电动吸痰器1台,制氧机1台,周林频谱仪1台,电子血压计1台、小型急救箱1个(内有常用急救药品、碘酒、酒精、纱布、棉签等)。每个家庭根据老干部的需要备有电视机、VCD、收音机等娱乐设施。
1.3家庭病房的组织领导
干休所成立家庭病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干休所长担任,副组长由卫生所长担任,负责对家庭病房的领导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成员由医生、护士和工勤人员组成。负责家庭病房老干部的医疗、护理、预防、康复、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日常保健工作的具体实施,培训家庭病房陪护人员的医疗护理常识[1]。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
2.1查房制度
家庭病房由指定医生专人负责,每天查房一次,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指导康复锻炼,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定期抽血送检,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及电解质情况,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做好病程记录和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卫生所长每周查房一次,指导下级医生、护士开展工作,检查治疗效果,组织病例讨论。
2.2 护理制度
护士每天巡视1-2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执行医嘱。对长期卧床病人要观察皮肤情况,督促定时翻身,防止发生压疮。
2.3 对家庭陪护人员的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2],使家庭陪护人员熟练地掌握长期卧床病人护理技巧,掌握吸氧、吸痰及理疗仪器的使用技术,掌握管饲饮食的护理技术。指导饮食营养的搭配,熟悉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
2.4 专家会诊制度
体系医院组织专家定期上门巡诊,根据休干的病情需要,由卫生所随时提出申请,上级医院指派相关专家上门会诊,提出治疗意见。
2.5 离退休干部家庭病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医疗保障任务,必须用制度规范服务行为、用机制保证服务质量[3],定期召开医护质量分析会,评估家庭病房服务质量。离休干部卫生事业费的增加为家庭病房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专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在药品供应、物资保障给予大力支持,为改善家庭病房老干部的营养状况,每天提供肠内营养粉、蛋白粉、阿胶、多种维生素等。
3 体会
军队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使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全区老干部平均年龄85岁,患病率1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各种慢性病缠身,越来越多的老干部行动困难,甚至卧床不起,需要得到长期的医疗护理,家庭病房是医院医疗服务保障的拓展延伸[3],更贴近离休干部日常生活,基本不打乱其生活规律。温馨的家庭环境,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离退休干部家庭病房运行时间不长,没有可操作性的责成经验可供借鉴[3]。我所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改进完善,使家庭病房老干部的慢性病得到控制、营养状况(如贫血、低蛋白血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住院次数、天数明显减少,2010年住院11人次,人均住院3.6次,共住院317天,人均住院105.6天;2011年住院4人次,人均住院1.3次,共住院134天,人均住院44.6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干部病房床位紧张的压力[2,4],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家庭病房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为老干部服务的自觉性,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另双, 岳红, 王吉. 军队干休所开设家庭病房的思考[J].人民军医,2011 ,54(4 ):310.
[2]江有琴, 唐静怡, 谷威, 汤玉霞.军队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建立与体会[J]. 护理杂志,2010,27( 1A):67~68.
1 明确职能定位
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迫切需要各乡镇卫生院相应防疫工作职能转型,面向服务群体转变服务模式,明确自身任务承上启下,切实完成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1 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
1.2 完成传染病疫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3 指导有关辖区内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1.4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卫生防疫知识。
1.5 承担辖区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
1.6 指导督促村卫生所(室)开展相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7 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只有职能定位明确,才能熟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组织相应技术力量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 实行责任目标管理
乡镇卫生院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年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达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确保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责任目标管理体制。即: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由卫生局局长和院长签定,内容主要为乡镇卫生院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指标和责任,质量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卫生院疾控科(公卫科)工作目标责任制,由院长和疾控科长(公卫科长)签定,内容主要是围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标和奖惩措施;辖区卫生所(室)工作目标责任制由院长和卫生所长(卫生室负责人)签定,内容主要是对卫生所(室)具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和责任的界定,质量要求和考核奖惩措施。
实行责任目标管理,不仅让乡镇卫生院在疾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目标任务清晰,而且通过建立的奖惩机制,可以激发基层疾控(公卫)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荣誉感,有效地促进各项疾控工作的开展。
3 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是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保证,能力建设工作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还要克服等、要、望的观念,要立足自身,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3.1 加强队伍建设 稳定基层疾控工作队伍,提高队伍工作素质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不少乡镇卫生院由于在体制机构发展过程中沉积的用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疾控工作队伍结构参差不齐,对此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切实拿出具体政策进行干预。另外,还需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乡镇卫生院也要建立相应绩效分配机制,留住人才。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建立起一支专业型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才能确保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加快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进程,交流推广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召开此次会议。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对20*年以来全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的集体办医有过辉煌的过去,鼎盛时期,全县有村卫生医疗室295个,卫生人员516人。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农村的落实,村集体卫生室逐步解体,到20*年,全县在册的217个村卫生室中,只有少部分村仍然实行集中办医,多数已名存实亡。村卫生室房屋、土地、设备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医疗市场混乱,非法行医抬头,游医药贩泛滥,公共卫生工作难于落实,农民就医安全得不到保障。为切实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年以来,我们以“统一规划、理顺体制、规范建设、加强管理”为重点,以“三制、四有、七统一”为目标,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通过加强卫生所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拓展服务职能,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一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结构稳定的乡村医生队伍。20*年以来,我们在乡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核定村医编制,逐步建立健全了村医准入制度,所有乡村医生均通过公开考试择优招录。截止20*年11月底,全县共有乡村医生875名,保证了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有2名村医,农村配置村医比例达到了千分之一点五。其次,通过加强乡村医生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了村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医参加了省教育厅和卫生厅举办的基层中专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乡村医生的教育、使用、管理逐步走入正轨。三是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县财政对村医的补助从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了100元,在此基础上,乡镇也制定了配套激励措施,如腾越镇实行“下保底250元,上不封顶”政策,明光乡从乡财政中每月增补100元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既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又稳定了乡村医疗队伍,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村卫生所建设成效显著。针对全县村卫生所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我们按照“对全面落实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全力抓好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建设的乡镇优先;对每个村卫生所建设给予不低于2万元补助的乡镇优先;对村卫生所巩固发展认识和管理到位的乡镇优先”的原则,逐年加大了对村卫生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20*年—20*年,实施村级卫生所建设135个,占全县村卫生所总数的62%。20*年,中央财政安排建设项目20个,省财政安排62个,所有待建村卫生所即将完成达标建设。5年来,县级以上投入村卫生所达标建设资金1741.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54万元;援建项目101万元;地震恢复重建项目196万元;市级配套49万元;县级配套441万元,并为每个村卫生所配备了专用冷链冰箱。村卫生所的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年,省财政决定按每村7000元的标准为村卫生所配置基本医疗设备,预计2009年可兑现。
三是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得到巩固和夯实。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行,巩固和夯实了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理顺了乡、村医疗机构关系,村卫生所的产权和性质得到进一步明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现在,全县217个村卫生所基本上实现了集中办医。乡镇更加重视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强化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管理职能,有效拓展了村卫生所的职能,全县村级计划免疫工作正在逐步加强,传染病疫情得到了更好的监测和控制,项目病人跟踪管理工作开展较好,妇幼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更加到位,针对农村群众的疟疾、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战役深入推进。同时,通过建立健全转诊制度,扩大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发挥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解决了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相互补充。
四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20*年以来,通过实行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村卫生所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大力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治理,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农村“乱办医”、“办医乱”的现象得到遏制,农村医药市场明显净化,农民用药更加安全。通过明确规范村级收费标准,村级医疗机构乱收费行为得到根本性扭转,切实减少了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改善了医患关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大为减少。
五是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是顺利实施新农合村级门诊补偿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载体,反过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加快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工作进程。20*年9月,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年1月正式启动实施后,我们以“小病不出村”为目标,将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向村级倾斜,引导参合农民就近就便就诊,并逐步扩大村级用药目录,提高门诊报销比例,改变了村级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在,全县92%的参合农民门诊患者已在村卫生所就诊,年诊疗81.97万人次。20*年以来,全县村级新农合门诊总费达5818.13万元,累计拨付村卫生所门诊补偿费21*.9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反哺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极大的增强了村卫生所的生机与活力,一些跌入低谷的村卫生所正逐步走出生存困境。同时,通过新农合采取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措施,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消除了村医以铺为点、以家为点的变相行医行为,进一步巩固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涵,离一体化管理标准相距甚远。大部分村卫生所“三制、四有、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有的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只管业务和人员,不管财务,导致部分村卫生所财务混乱,分解新农合处方、乱收费等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工作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与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差距还大。目前,部分村医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加之卫生所医疗设备陈旧老化,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三是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分乡镇对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卫生所的发展;部分村卫生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导致公共卫生工作有所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全县村卫生所的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存在流于形式、名存实亡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四是合管办管理不到位,结构不合理,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设施设备不足。
二、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加快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进程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责任。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和基石,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发展卫生事业意义深远。实践证明,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办法,能有效增强应对和处置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来抓,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村(居)委会参与、卫生院组织管理、村卫生所主动实施”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抓好本辖区内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加快村卫生所建设步伐,坚决取缔非法行医,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农村卫生公共体系建设成果。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督导的力度,发现有违规行为,及时处理、上报。各村(居)委会要积极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管理好本村的医疗市场,无偿提供村卫生所建设用地,并协助做好村卫生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县级各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到“研究工作抓规划,部署工作抓责任,落实工作抓进度,检查工作抓实效”。县卫生局要指导好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定期业务指导,切实抓好依法审批和医疗市场秩序管理。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部门要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配合,消除畏难情绪,一方面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和村医的诉求,另一方面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路子、好办法,促进此项工作的稳步健康开展。
(二)准确把握工作内涵,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围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内容,积极推行“三制、四有、七统一”管理。要抓好行政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人员统一调配这个核心,增强政府抓卫生工作的能力,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村卫生所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要抓住财务统一收支这个关键,做到财务规范运行,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降低农村医疗费用负担,确保村卫生所长足发展。要抓住药品统一管理、收费统一标准这个热点,严格执行药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集中配送制度,严格质量管理和价格政策,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药、安全药、廉价药。要加强日常监管,抓住农村医药市场整顿这个难点,规范、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提高广大农民就医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村医合法权益,为村卫生所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推进村级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人员聘用制、浮动工资制,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准确把握农村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突出公益性质,把履行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职责摆在首位。要按照卫生区域规划的要求,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从严审批和控制乡镇个体诊所数量,合理布局农村医疗机构,优化农村卫生资源。乡镇原则上不设立民营医院。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大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加强对乡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要持续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作用,在完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在防范基金透支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率,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三)强化村级卫生服务硬件设施建设。要消除畏难情绪,克服“等、靠、要、怕”思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各乡镇要积极做好业务用房不达标的村卫生所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建设用地和配套经费。涉及“8.2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要严格资金管理,严格质量要求,确保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不断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村级卫生所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规范乡村卫生所的各项工作制度、人员职责和处方管理。县卫生局要积极鼓励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纵向合作,促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乡镇延伸,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服务向村级延伸;要继续加强乡村医生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依法执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要加强村医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管理,制定村卫生所及乡村医生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促使所有村卫生所都具备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转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处理的能力,让农民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较好的卫生服务。
(五)加强村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县卫生局、合管办要认真执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监管措施,加大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要畅通农民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村卫生所挤占、贪污、挪用、截留、骗取、瞒报、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关键词】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影响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人民对于问病求医的需求早已提升至预防保健,其对健康的要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大医院看病就医难、老龄化严重等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早已迫在眉睫,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就需要进行大力调查,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查,选取了本市2013年~2016年某社区居民为例,其中400名男性,200名女性。年龄为18岁以上,90岁以下。平均年龄为(48+2.3)岁,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0份。
1.2 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抽样调查法,并结合一些现有医学资料以及建议作为理论上的帮助。
2 结果
2.1 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 根据调查表可得到居民对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完全对应了我国的医疗现状,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存在着求医问药较为困难,收费标准较高的问题。且我国目前正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因腿脚不便、脑力衰减,因此在问诊方面存在着诸多不便,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单纯完善医院的医疗制度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大力协作,加强老年保健的服务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老年保健服务很有必要的比例为54%,位列第一。而紧随其后的是慢性病管理服务,人数比例为23%,我国大多数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其身体需要长期频繁的治疗护理,如果每每都要去医院治疗会变得极为繁琐,且费用过高,一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可以提供慢性疾病治疗管理服务,那么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能对他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有力的保障。除此,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也位居调查表前列,妇女、儿童为炎症病多发人群,尤其儿童一旦患病,应就近尽快治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如果针对儿童能展开多项服务,将是各位家长的福音。
2.2 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的因素 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因素为慢性病患病情况,我国是慢性病致死率较大的国家,以往国人对于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保养调理身体的意识,追求健康的观念远不如现在,如今随着慢性病发病率的提升,居民对于慢性病越来越重视,其对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除此之外,影响其需求的因素还有社区公共卫生所的地理位置,有的社区公共卫生所设置在靠近社区或位于社区内的位置,方便社区居民问诊,然而有的社区公共卫生所修建在了离社区非常远且偏僻不起眼的位置,有的居民甚至完全不知道社区公共卫生所在哪里,自然不会对其有太多太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所还是抱有一种怀疑的心态,这主要是由于社区公共卫生所的医资力量太弱,导致很多人宁愿绕远路花大钱去医院看病,也不肯选择社区公共卫生所的原因,所以其对社区卫生所的需求也不明显。
然而调查显示,还是有更多的人愿意信赖社区公共卫生所的保障服务,抽样调查的所有女性几乎都选择了妇女保健服务,少数没有选择妇女保健服务的女性其年龄均已高达70,这既表明,性别和年龄也是影响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保障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另,调查显示,医学知识掌握水平越高的人,其对社区公共卫生保障服务的需求便会越严格、越具体。
3讨论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全面完善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职能,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此就需要我国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所做出如下改善,首先要加强管理,杜绝以往一些懈怠懒散、监管不严的作风,积极引进必要的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同时提高医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社区卫生所可以在节假日期间于社区内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疾病预防知识讲解,药品效果介绍等,多与社区居民互动来往,同时应保障合理收费,这样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卫生所的信赖感和认可度会大大增强,有利于社区卫生工作更好的进行。一旦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社区公共卫生保障服务相应展开,将会为医院分流出一批病患,继而减轻医院的工作负担,从而保障医院的工作效率,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各位领导:
我代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我们在推进全市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大家作一简单汇报:
一、“两网”建设情况及基本要求。
我局是**年初组建的新机构、新队伍,主要履行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职能。今年5月新增了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能。建局两年来,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年连续两年被黄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药品稽查先进单位,**年被市人大授予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为解决好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和规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列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市[**]49号)、《指导意见》中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以保证农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两网”建设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在当地政府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开展“两网”建设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把“两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逐步建立覆盖县、乡、村以药品监督部门为主,以药品质量监督协管员、信息员为辅的农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农村药品质量体系,确保对农村药品的监管到位。到**年底,各省(区、市)县建立健全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要有不低于60%的县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有不低于40%的行政村实现药品配送供应进村作目标。
根据这一指导性意见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制订了我市“两网”建设方案。
在药品监督方面,**年以来,我们在部分乡、镇卫生院、药品经营企业聘请了一些信息员,他们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掌握并反馈药品质量总体状况及药品市场情况、协助开展执法工作。我们探索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去年,我们还在卫生院进行试点,由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室)实行药品代购,规范了供药渠道,保证了药品质量。今年年初还同市卫生局联合下了《关于贯彻实施<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并按《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指导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整改,同时对村卫生所(室)进行全面整治,对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改变了村卫生所(室)的面貌,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从药人员的素质。我们还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打击非法邮售假劣药品、整顿和规范农村中药材集贸市场、整顿和规范乡镇卫生院代购药品行为等6次大规模的药品市场整治活动和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终止妊娠药品、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采血器、一次性输液器、血液制品、生物制品、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基层医疗机构用药、急救室、妇产科、过期失效药品、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品等16个专项检查,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食品监督对我局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今年5月15日,我局才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食品监督管理方面,我们不是具体的行政执法主体,我们只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进行查处职能。5月份市政府成立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局,由我局负责日常事务,我局积极履行有关职责,牵头组织了“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国庆中秋期间食品安全检查”等几次大型活动。还起草了《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目前,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方面。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市农村食品药品市场仍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还不少。二是购药渠道不规范,一些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经常从个体药贩手中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三是违规使用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消毒不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后没有作毁形处理;三是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乱用抗生素。四是违法经营现象仍时有发生。造成农村食品药品市场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项主要原因是现在药监管理体制乡、镇以下没设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为了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使广大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建设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和药品供应网络的意见。这个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肯定。吴仪副总理指示:“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正义之举,不仅需要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做好工作,更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建设”。全国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加强“两网”建设。
前不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全省“两网”建设情况,我市是全省没有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网9个县(市)之一。
为了搞好“两网”建设,我们已向市政府提出了我的设想,市政府办公室已转发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全市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意见》,文件已下发到各乡镇,下一步有劳各位领导帮助抓紧落实。
二、建立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完善药品供应网。
我们确定**年“两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建立起各乡镇有分管领导,有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60%的行政村有食品药品监督联络员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体系;所有乡镇60%以上的1000人以上行政村有药品供应网点。
(一)建立健全监管网络。一是各乡镇办内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乡(镇)长(主任)分管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工作,并以乡镇府名义发文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乡镇长(主任)任组长、计生办主任、财政所长、派出所长、工商分局长、卫生院长,计生服务站站长、食品所所长、教育组组长,兽医站长等为成员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办内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具体负责贯彻实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协调辖区内的食品药品监督工作,协助管理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联络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镇办卫生院,卫生院院长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中心药店,中心药店主任和卫生院分管基层医疗机构的副院长为我局聘请的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聘任一名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村级信息员从村干部中选聘。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由各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推荐,我局统一聘任,我局将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制定实施方案,规范开展“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
我县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已于2014年1月份正式开始实施,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职能已移交到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各单位要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与结核病防治相关的工作内容,使我县“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有序、稳步开展。
二、部门及机构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拟定辖区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成立以局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
3.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4.定期组织召开小组例会,讨论解决实施“三位一体”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5.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协助卫生局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和工作计划。
2.建立各机构间信息传递工作流程,建立非定点医疗机构报告转诊工作机制,建立结核病患者追踪工作流程。
3.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疫情监测,定期完成、上报季度、年度报表,年度工作总结,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定期对本地区结防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
4.负责本辖区抗结核药品需求计划制定和订购。
5.负责将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传递给其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所,落实对患者的随访治疗管理。每日浏览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对网络报告未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肺结核病病人及时进行追踪,报告的病人如在15天内未到位应进行现场追踪,并对追踪情况进行登记,对中断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6.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培训。
7.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8.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9.定期对定点医院进行监督检查,按卫生局制定的方案进行年度考核。
10.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工作督导以及肺结核患者随访。
11.负责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三)定点医院
1.按照肺结核临床路径和门诊诊疗规范为本地区结核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并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免费政策。
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科室(结核门诊、药房、检验科含痰检室、放射科、防保科等)工作职责;建立院内结核病发现、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程序;将结防工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内容,定期由防保科组织对相关科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3.设立结核病门诊,配备两名专职结防医生及两名专职痰检人员,为肺结核患者和疑似患者提供免费的诊断(包括痰检、X光胸片)与治疗服务;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免费全程抗结核治疗,不得搭车开药或与结核病无关的物品及检查;定期对病人进行复查。
4.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肺结核患者。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指南》的要求建立“三本”(《初诊患者登记本》、《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痰涂片检查登记本》)及确诊肺结核患者《病案记录》,负责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信息录入、更新、质量控制,配合疾控中心完成相关的月报、季报、年报。
5.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耐多药和疑难、重症肺结核患者。
6.设立结核病药房(专柜),并按要求进行抗结核药品管理,免费抗结核药品由市疾控中心提供,药房要做好药品的出入库登记,填写与药品管理相关的各类报表及登记本,如结核病人免费专用处方,抗结核药品领取登记本,药品使用报表。
7.凡来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原则上实行门诊治疗,确需住院的病人,应严格执行入院标准,只对重症患者(大咯血等)提供住院治疗,一旦病情缓解,即回门诊继续治疗,住院费用按合作医疗或医保政策执行;对诊断的肺结核病人应填写治疗协议书、治疗记录卡、治疗管理通知单,治疗管理通知单于每5日前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股。
8.负责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免费筛查工作,同时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免费结核病筛查。检查后应将检查结果记录,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报表。
9.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10.保持与疾控中心进行沟通,及时将需要追踪患者或中断治疗患者信息等传递给县疾控中心相关人员。
11.应单独设置结核病细菌实验室,固定两人主要负责痰检及痰培养工作,并做好每日室内质控记录,接受上级完成室间质控,同时按规定完成资料的登记、录入及相关报表。痰涂片保存阳性片保存一年、阴性片保存3个月。
12.放射科应做好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X光胸片的使用记录。
13.协助疾控中心完成工作报表。
(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将本院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至定点医院接受诊断治疗。
2.负责将患者的个案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所在村(社区),落实患者治疗管理等,治疗管理信息传递给县疾控中心。
3.负责结核病患者追踪,接到病人追踪信息后立即通知患者所在村卫生所,经村卫生所医生追踪仍未到位的患者如在5天内未到位应进行现场追踪,追踪结果传递给县疾控中心。
4.负责对村医及督导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
5.负责对村医及其他督导人员的面视下督导服药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与技术指导。
6.负责对病人及村民进行健康教育。
7.负责村卫生室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每例患者进行四次家庭访视,随时掌握病人治疗情况和副反应情况。
8.病人完成全程治疗后,收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县疾控中心。
(五)村卫生所
1.发现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推荐到县医院就诊。
2.严格执行定点医院制定的化疗方案。
3.负责本村患者治疗的督导管理,督导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并及时上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4.详细做好病人的治疗记录,病人完成全疗程后,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知的转诊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追踪仍未到位的病人上报给乡医。
6.对村民(居民)及病人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六)其他医疗机构
1.建立院内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工作机制。
2.发现肺结核及可疑症状者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并填写“三联转诊单”,将患者转诊至县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防保科每日收集各相关科室的疫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定期将转诊单寄送至县医院。
4.对患者和家属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
三、保障措施
(一)定点医院需满足的条件
1.基本设施要求
定点医院必须按照如下要求配置开展结核防治工作的必要设施。
(1)门诊:按照传染病诊室的要求设置门诊,要保证有诊室和处置室,有必要的设备,包括医用观片灯、台式计算机、疫情信息专用电话、宽带网络接入设备、消毒设备。
(2)痰检实验室: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防护要求,实验室应分区(痰涂片染色域和读片镜检区域),应装备开展痰涂片检查的基本设备,包括:冰箱、生物安全操作柜、双目显微镜等。
(3)放射科:有符合国家对X线防护要求的X线机用房,配备X线机(200MA以上)、X线防护设备、洗片机、观片灯等。
(4)药房:药房应有免费抗结核药品存放柜(架),药品存放应有防潮架、防鼠板及防盗设备。
(5)病房: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设置病房,与其他传染病房区相对隔离。
2.人员要求
(1)结核病门诊:从事结核病诊疗的医师应具备内科学或呼吸内科学或传染病学专业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其他人员应具备其他相关执业资格。门诊至少配备医师2名、护士1名,负责肺结核病患者诊断、治疗(管理)、报告和登记工作,承担免费抗结核药物的接收、登记、入库与发放工作。
(2)实验室:实验室必须保证有2名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结核菌涂片镜检和结核菌培养工作。
(3)防保科:有1名专(兼)职人员,承担本院结核病内部转诊的核查、管理、协调等工作。
(4)放射科:有1名专(兼)职人员,承担初诊和结核病患者X线检查工作。
(二)政策支持
积极落实国家对肺结核患者的各项免费政策,以及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报病、治疗管理等补助的政策支持,具体内容如下:
1.结核病免费诊疗政策
(1)为疑似结核病患者及可疑症状者提供一次免费的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包括三张痰涂片和一张X线胸片。
(2)为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3)在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三次痰涂片检查,以便监测治疗效果。
(4)患者治疗结束时为其提供一次免费的X线胸片检查。
2.人员补助及激励政策
(1)对转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个人发放报病补助费;
(2)对实施督导治疗的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3)定期对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三)医疗保障政策
将肺结核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纳入当前医疗保障体系报销范围,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有关规定,落实农村结核病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补偿政策,同时要协调当地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落实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结核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确保“三位一体”防治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
(四)经费保障
为确保各项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积极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项经费,具体包括:
1.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及上级补助经费用于提供结核病诊断、治疗及管理方面的费用。
2.县财政用于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保障常规工作运行费用。
(五)组织制度保障
1.成立以卫生局领导为组长、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领导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我县结核病防治“三位一体”防治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卫生局定期组织结防机构和综合医院领导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例会,通报病人发现、治疗管理、追踪等情况,针对问题进行相关协调工作,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完善定点医院实施结核病防治工作制度。
3.建立非定点医院的报告转诊工作机制,规范其他综合医疗机构报告转诊工作。
4.建立疾控中心的追踪工作流程,规范县、乡、村疑似患者追踪工作。
5.建立确诊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机制,规范患者用药、治疗管理工作。
6.建立各机构间信息传递工作流程。
四、监控与评价
(一)督导
1.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医疗机构内部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进行检查。
(1)频度:传染病报告工作每日核对,相关科室的登记和转诊工作每周核对。
(2)内容:定点医疗机构内部肺结核患者转诊工作的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结核病门诊专报系统录入质量(及时性和完整性),“三本”填写质量;核查内部转诊执行情况,非定点医院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报告和转诊工作开展情况。
2.疾控机构
(1)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定点医疗机构相关业务进行督导,每2月督导1次,对非定点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的督导按《指南》要求执行。
(2)免费政策的落实情况:患者报告、内部转诊和医疗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情况;定点医疗机构内部培训和健康教育情况;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资料信息管理,登记资料的完整情况;网络直报、结核专报和季度报表填报情况;实验室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