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旅游管理硕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管理硕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硕士

第1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关键词] MTA研究方向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41号文件的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旅游业由传统的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支柱产业,这对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资源。到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将达到35亿人次,旅游业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特别能满足现代服务业标准的旅游高端人才异常稀缺。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鲜明提出了人才开发要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国家教委设立了新的旅游类的专业硕士学历——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MTA的设立为中国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得旅游高端人才的培养由过去的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

2010年9月,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MBA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均参加MBA联考,在报考时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M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既包括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会展部门、建设部门、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MTA教育必须进行研究方向的设置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由于MTA教育刚刚开始,各个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方向设置时,都是具有摸索的性质,所以,本人在此提出关于MTA研究方向设置的一些想法,以供方家商榷。

一、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校的优势研究领域进行MTA方向设置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56所,各个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灵活设置MTA研究方向。比如,华侨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是教育部最早批准成立的全国八所旅游高等院校之一(1983),是“中国旅游名校T10联盟”成员单位,也是国内第一家可以直接向海外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旅游院系。华大旅游学院有着“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四家)、国家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特色学科点,形成了面向境内外招生、覆盖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完备的办学体系。所以,其MTA研究方向设置有境内与境外方向,就是与其面向国内与国际的优势结合而设置的。另外,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充分发挥自己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研究较为擅长的优势,在其MTA研究方向中设置了民族旅游方向。 转贴于

二、开设MTA教育的旅游相关院校应当结合本区域旅游发展开设MTA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旅游发展差异较大,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应当结合本区域的旅游发展,灵活设置MTA方向,以达到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这一目标。比如,南开大学MTA开设了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方向,这就是结合了天津的港口城市特点与力争国际邮轮经停天津这一发展趋势而进行的灵活设置,符合天津未来的旅游发展趋势,也有较大的实际需求。而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位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的需求较大,所以设置有生态旅游方向。

三、开设MTA的教育方向应当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MTA教育是以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对学生实施培养教育,因此学生毕业后将从事旅游行业以及相关行业中的实务性工作。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其运行过程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酒店、旅行社、景区和景点等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业,还包括航空、铁路、游船等交通部门;商品零售、旅游购物等商业部门;会议、展览等会展部门;园林绿化、生态恢复、文物、建筑、艺术装饰等建设部门;旅游策划、旅游广告宣传、管理咨询等旅游智业部门;旅游行业管理、旅游公共设施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信息技术、旅游地产、旅游金融、保险、旅游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和部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部门与行业面临着对应用型高层次务实型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MTA教育应当可以满足上述部门与行业的人才需求。

以传统的旅游企业来说,中国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国内许多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酒店、旅行社等)面临能够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学生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将成为目前国内正求贤若渴的传统旅游企业的抢手人才。

对于众多的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旅游地产、旅游金融、旅游制造业)来说,也存在着大量人才短缺的现象。以旅游地产为例,根据国际权威结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都将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地产作为两个黄金产业的交叉型产业,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业界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但人才问题是中国旅游地产发展受限的因素之一,这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有旅游地产专门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MTA的旅游地产就是针对这种需求而专门设置的。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能力,毕业后将在旅游地产行业大展宏图。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创建于1985年,旅游管理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级的旅游管理学科实验中心、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旅游市场学和旅游规划获得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横向项目60项,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在2008年全国92个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8位。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也是首批获得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其2011年MTA专业方向设置为以下几个方向:

1、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民族旅游研究方面较强,设置这一方向主要针对广大中西部民族地区招生,可以与顶尖旅游院校展开错位竞争。

2、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承担大量旅游规划项目,对景区尤其是新建景区的各级管理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

3、生态旅游与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在生态旅游研究方向有较大优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大量森林公园及生态型景区,对中高级生态旅游管理人才有较大需求。

4、国际酒店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是国内第一批设立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近年国内很多城市有大量高星级酒店落成,有大量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求。

5、旅游公共管理

设置这一方向对提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水平有较大意义。

6、旅行社与会展管理

主要面对旅行社与会展行业。

参考文献:

第2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2017年开始,双证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统招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所以,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是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考试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报考时间:

   

每年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中旬现场确认,12月底参加统考,3月中旬公布国家线,4-5月复试调剂,9月开学。

 

报名官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

 

招生专业:

   

金融、应用心理、口腔医学、应用统计、翻译、公共卫生、税务、新闻与传播、护理、国际商务、出版、药学、保险、文物与博物馆、中药学、资产评估、建筑学、军事、审计、工程、工商管理、法律、城市规划、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农业推广、会计、警务、兽医、旅游管理、教育、风景园林、图书情报、体育、林业、工程管理、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艺术、中医等。

 

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获得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以毕业到入学的时间计)。

 

2.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3.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参加单独考试需要满足:

 

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并且是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

 

考试科目:

   

英语、政治、数学或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专业硕士的考生,考试科目是: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

第3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中国国家旅游局6月29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国将向民间资本全方位开放旅游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从风景名胜、海岛海洋旅游开发到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公共服务在内的所有旅游服务产业链条。

《意见》称,鼓励民间资本依法采取多种形式合理开发各类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海岛、海洋等旅游资源。支持民间资本组建专业化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企业。

对于民间资本独立或参与建设形成的旅游景区,切实保障其经营管理权益。鼓励民间资本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旅游产品。

国家将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旅行服务业,支持民间资本兴办旅行社。鼓励民间资本利用新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落实好“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的规定。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旅游饭店业、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装备和用品制造业,投资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支持民间资本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国家旅游局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和需要,合理设置利益补偿机制,招标选择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旅游道路、旅游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码头、游览索道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考察开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张军扩一行组成的考察团来到我市,就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军,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世炎,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继刚等陪同。

刘世锦一行首先考察了奇瑞瑞创通用机械制造基地项目。在联合厂房内,刘世锦听取了企业负责人关于农机生产技术、销售、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农机价格等情况的汇报。刘世锦称赞了该企业“绿色就是明天”的理念。在河南煤化集团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刘世锦等了解了项目建设和高端成套煤炭采掘及洗选设备研发制造情况。

听说该公司产品在满足河南煤化集团内部煤炭生产设备需求的基础上,还将强力进军社会市场后,刘世锦很高兴。随后,刘世锦等来到龙亭公园、清明上河园等地察看,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魅力宋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考察团对我市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考察团认为,开封重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良好势头。开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把文化优势和特色做足,促进文化与旅游、生态、经济融合发展。

高端旅游市场火爆 激发职场新生代

来源:欣欣旅游网

置身英国伦敦的威斯敏特教堂,亲眼目睹了英国威廉王子给凯特米德尔顿戴上了结婚戒指的那一刻;加入欧洲自由行,在这片诞生了达芬奇、莎士比亚、贝多芬与莫扎特的神奇土地,感受那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登陆互联网,选择属于自己的欧洲杯个性观战之旅……在大众旅游不断同质化、格式化的今天,强调定制、跨界与个性化的高端旅游,势必成为更多理性消费者的选择。直接服务于高端旅游产业的高端旅游管理工作,也受到刺激成为职场的新宠。

人才培养滞后 制约高端旅游发展

“一位能够独立策划高端旅游项目的专业旅游咨询师,在业内的抢手程度难以想象……”。某业内人士感言,众多虚位以待的黄金就业机会,却往往乏人问津。

成长中的高端旅游市场,迫切需要有国际视野,具备跨界创意,深谙世界各国文化与历史的复合型高端旅游管理人才。然而放眼国内旅游行业,目前旅游企业的中层骨干,大多是出身基层,基础素质过硬,经验丰富,但是严重缺乏管理经验,高学历、具有高级管理学位的人才非常稀少,拥有海外教育背景,曾经亲身感受异域文化浸染的人才更加稀缺。

与此同时,现阶段本土旅游院校,似乎更注重培养输出富有语言能力的导游,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与形势需要。而因为缺乏为中国市场定制的内容,以往海外旅游培训机构也很难为中国高端旅游管理人才教育事业所用。

感受法国文化熏陶 培育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

高端旅游市场面临的人才困局,促使教育界稀缺型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率先与法国鲁昂商学院合作,共同开设了Tourism & Services Luxury国际高端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依托法国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文化背景,在时尚之都巴黎的浪漫氛围里实施教学,培育具备东方扎实文化功底,又融入了法兰西高端优雅时尚品味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

法国鲁昂商学院坐落在塞纳河畔法国诺曼底大区的首府Rouen(鲁昂),距离巴黎西北部约1小时车程。作为法国第二所精英商学院,鲁昂商学院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获得三大国际权威认证AACSB(美国管理学院联合会)、AMBA(英国工商管理博士协会)、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的商学院,还是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法国精英学校联席会(La Conférence des Grandes Ecoles)的重要成员。

根据学制,Tourism & Services Luxury国际高端旅游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第一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学习,第二年在法国鲁昂商学院完成硕士阶段的全部课程,教学针对中国稀缺的私人高级定制旅游、国际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五星级以上酒店的跨文化管理战略与营销进行专属培养。强调“体验式学习”,独具特色的移动课堂、行业精英沙龙将行业前端理念、业务技能更生动、更精准地传达至学生。还将提供上百家国际性跨国企业和组织组成的企业家俱乐部丰富的实习和工作机会。

第4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

包括“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与“英语二”两科,总分300分。

(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卷面结构: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共三大部分。满分为200分。

(2)英语二,卷面结构:语言知识运用(即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第一部分四篇、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英译汉)、小作文、大作文,共六个部分。满分为100分。

分值分布:语言知识运用(完形填空)20道题10分、阅读理解(PartA)20道题40分、新题型(PartB)5道题10分、翻译(英译汉)1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15分。

▶考试难度

(1)综合能力:

①数学,为高中、初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考察有相当的灵活性,体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组合、建构、运用能力。

②逻辑推理,包含形式推理、论证推理以及综合推理三大部分。逻辑推理题题干及选项阅读量(字数)与信息量(信息点数)较大,阅读速度与抓取关键信息能力是做好该部分的基础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

③写作,含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两个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能较快地找出一段论证中的漏洞,是考察批判性思维的直接体现;论说文,良好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是基础。

(2)英语二

难度与大学英语六级相近,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打好两方面功底。一是阅读理解能力,这与考生的词汇量、逻辑思维能力直接相关。因此,应十分注意词汇量的拥有,实际上,你懂得词汇变形的意义是很有用武之地的,比如在完型填空中,直接考你背的词(原词),命题老师认为太没水准了,会给你加深难度。

其实增设难度的办法就在于单词的变形,包括词性的变化、时态的变化、单复数的变化等等,因此你手边要有一本英文词典,有事没事翻一翻,找找感觉,获得规律认识。记住,单词,考的一般不直接。

第5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关键词] 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008B077)。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广西高校中最早设置并招生的旅游专业,2007年成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概况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开办于1985年,199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2000年获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10年获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权。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现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专业建设愿景及思路

1.愿景

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立足广西,西南一流,全国有影响力,面向东盟”的全国品牌旅游专业。

2.建设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即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突出两大特色(“校、政、企、研”专业办学特色和民族旅游特色),重点发展三个专业方向(民族旅游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四种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1234”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专业建设的实践

1.重点建设一支教学、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和基础[2]。现有专业教师队伍中,教授7名、副教授18名,讲师18名;博士16名,硕士21名。已派出8人次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及国内的重点高校进行访问学习。

近五年,旅游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2.精品课程、特色应用型教材建设取得成效

旅游管理专业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全面推动了核心课程群的精品化,同时积极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体系,与各出版社合作完成了10本专业教材出版工作,逐步实现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自编化工作。

3.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平台,实验室建设取得质的飞跃

2007年本专业成功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建设了6个功能实验室,被评为学校第二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实验平台。

4.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特色逐步彰显,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全面修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通过整合课程,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其次有效地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第三是创新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认识层次、技能层次和专业研究层次三个层次,最后是强调了素质教育体系,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008年以来共获得2项省级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4项教育规划项目。

5.优选实习合作单位,扩展实习基地网络的宽度和深度

本专业先后与区内外30余家旅游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拥有完善的教学实习基地网络。与一些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单位合作,使本专业拥有国际化、高标准的实习场所,还不断深化与实习基地深入交流,派出教师驻点学习,并邀请实习基地负责人来校交流及招聘。

专业建设成效分析

1.精品课程起到良好的推广示范效应

本专业先后建设了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立了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库等,通过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共享,使建设成果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

2.民族旅游办学特色在业界受到肯定

2010年,我院承办了首届民族旅游论坛大会,会上宣布了中国人类学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挂靠我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为该委员会常驻地。

3.学生受益面广泛

自特色专业工程实施开始,逐步形成适合于旅游管理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受益的学生达580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科学研究,累计获得各类科技立项共150项,显著促进了大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4.社会效益影响大

通过特色专业办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紧密与地方经济实践结合,为地方完成了多个旅游规划项目和培养了大量的旅游行业人才。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积极认可,仅通过半年的生产实习环节,上海、广东的许多企业就对我院学生作出了较高评价,表示希望学生毕业后到他们企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宫辉力,李小娟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41-42.

第6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概述

上海旅游专科高等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于1979年在上海成立 ,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开端。此后的26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快速发展起来。此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教育形成了以国家旅游局为核心,以南开大学、西北大学、杭州大学和中山大学为龙头的格局;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由于受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影响,许多院校也相继在原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或新建了旅游系或旅游专业,使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有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92所,在校生12266人;到2002年底,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407所、在校生达到157409人;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和在校生人数10年分别增长了2.4倍和 10.8倍。近几年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又有所增长,到2005年底估计近500所,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60000人。

从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教育20多年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26.9% ,在校生年均增长120.1%。到2003年,全国旅游院校中能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有94家 ,能招收旅游专业 (或方向 )硕士生的有33家,能招收博士生的有 4家,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总数达到300多人。2004—2006年这些数据又有所增长。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所以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除政府投资的各大重点院校外,私立旅游院校所开始大量涌现,包括国外的资本也开始投资于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二是办学模式多元化,出现的新的办学形式有:企业办学或研究院所办学、 校企结合办学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

以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2003年10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为例。调查结果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明确表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足50%,虽然“彻底改行”的比例很低,但这种情况也是值得忧虑的。

三、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背景

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背景分为四个层次:大专,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60%的份额;本科,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35%的份额;硕士,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4%的份额;博士,约占我国高等旅游教育1%的份额。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这个系统只是处于量的扩张状态,需要向质的提高方向发展。

(二)目前国家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给各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 万人。以上海为例,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旅游管理岗位就有1000多个。

(三)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状况

旅游专业的职高生、大专生比本科生更受旅游企业青睐。

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不愿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职业,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的首选行业。以浙江某高校为例,从2002年—2005年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2%。

此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05年8月31日

2、酒店、旅行社对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

3、很多旅游管理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中等旅游职业院校从事教师、考研、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

四、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仅是抱着对旅游的喜爱,抱着旅游就是享受生活的概念来选择旅游专业的,而忽视了毕业后要从事的是一种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更有的学生根本就不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和兴趣爱好,仅仅凭“旅游很火”的感觉而盲目地选择旅游专业。

(二)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应用。

(三)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认为,系统掌握了旅游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将来应该从事的是比较体面的旅游企业经理、主管、旅游局公务员等职务。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思想,以及在社会、家庭的影响下,不少旅游专业的本科生有较强的优越感,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挑就业地区、挑就业单位、挑工作岗位的“三挑”现象。

(四)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心理偏差。根据上面的调查图表显示,大学生在就业时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希望在短时间里能有晋升的机会,而旅游行业尤其是酒店业要求管理者从服务员坐起,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毕业生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不匹配。根据调查显示,67.7%的学生能接受的工资水平在1000—3000元,加权平均后得到2051.98元,明显高于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水平。

(五)用人单位缺乏长远的用人眼光。旅游企业和部门在招聘人才时出现较强的功利性和短期性,迫切需要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或是丰富从业经验的“熟练工”。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虽然缺乏工作经验,可是他们具备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发展的潜力。用人单位吝惜对人才的“培养成本”,缺乏“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造成了旅游人才的大量流失。通过对杭州市10家酒店的调查表明,在过去的3年中,酒店招聘本科生168名,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高达66.1%。其中,进酒店不到1年就辞职的有81人,占流失总人数的73%。

五、对改善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建议

(一)毕业生要加强职业教育、转变择业观念

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首先要从主观上增强对旅游业的认同。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人际沟通的能力、技巧,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初中、中专的文化程度,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者,本科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其次,要转变择业观念,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从平时对旅游活动的组织、策划、公关、创新的能力提高中获得对本专业的热爱,获得本专业学者的认同。

(二)旅游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实践渠道

可以把课堂搬出教室,增加学生实践培训的时间,拓展学生参加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

(三)旅游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用人机制

旅游企业要充分相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对他们实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想结合的办法,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试行的发展空间或的发展空间。

(四)在就业前对自己做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

建议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前对学校的声望、本专业的特点、自己的性格爱好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避免盲目就业、避免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过于挑剔。同时,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避免短期择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第7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旅游管理学科错位

(一)旅游管理学科定位属性与办学依托之间错位

1.单一学科定位与办学依托多学科之间错位

目前我国旅游学的理论基础尚未完全建立,各个研究机构(高校)都在各自原定领域内进入旅游研究圈子,多种学科进入旅游研究,造就“万马奔腾、齐头并进”的虚假繁荣。实际上,旅游专业在中国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不合理,一直在单一学科还是复合型的交叉研究领域之间摇摆,在单一学科体制内寻求多重研究的突破和承认。从旅游专业在我国高校院系的实际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旅游研究和旅游专业教育是依托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园艺学、林学、社会学、建筑学,甚至依托中文、地质学、交通运输、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等不同的学科背景而不断发展的。旅游专业在诸多学科、院系下皆有分布,既说明我国旅游学科自身发展的壮大,也说明了其他学科发展面临困局与自救。这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在经济管理类院系下开设旅游类专业,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酒店管理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系;二是因该学科在旅游研究和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而开设了旅游专业。如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以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三是由于某些相关学科人才需求下降,一些高校依托历史学、园艺学、林学、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进行专业开拓的情况,如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5](P9~15)等。这种专业的综合性错位既不符合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产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客观反映旅游学的本质特点。依托其他学科永远使旅游学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主流的定位和认可。这种学科地位问题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出现“小而全”的局面,开设课程涉及旅游各个方面,虽然面面俱到,但都是皮毛。而且旅游科研和旅游教育科研滞后,教师难以申请省部级以上的课题基金和奖项,难以发表权威性、高层次的旅游学术专业刊物,最后只能在经济学、民族学、哲学等学科中申请旅游课题,在非旅游的刊物上发表“权威”论文等。长此以往,球与边缘化最后将会严重影响高校旅游专业的师资水平、资金投入、院校评估与专业排名、办学层次与质量等,若不能确定旅游学科的定位属性,必将影响旅游教育与科研的发展。[6](P161~164)

2.专科、本科、研究生多种层次人才培养与同时就业竞争之间错位

中国旅游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迅速。由2000年底统计,全国拥有高等旅游院校(包括所有开设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普通高校)由1980年的4所增加到252所,拥有在校学生73 586人,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这样一个完整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09年末,国内的1 722所大学(学院)中有旅游专业(系)的高等院校852所,在校生49.84万人;开设旅游专业的中等职业院校881所,在校生45.41万人。也就是说,全国有95万人就读旅游管理专业,其中50万人在高等学府中。①十年时间,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硕士)、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都取得了惊人的数量发展,然而质量是否都同样得到提高呢?实际上,每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定位是不同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出路也应该不一样。首先,研究生教学有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学术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将研究生培养成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其目标是将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管理人员[7](P10~11)。其次,本科层次旅游专业应培养具有“创造性执行及一定的创意策划能力”的专门人才[8](P8~9)。再次,旅游管理专科是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目标定位直到目前仍处于模糊状态,所以造成不同层次人才同时竞争相同岗位。多种层次人才培养与就业同时进行,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了学生更看重名牌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或者非旅游管理专业(如金融、会计、财税等专业),进而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二级分化现象。

3.旅游多功能与旅游研究缺少基础理论之间错位

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旅游的诸多功能之一,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体现在旅游活动可以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其与旅游活动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旅游功能。[9](P13)从对旅游的社会教育系统要素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资源能够发挥教育载体的功能,并为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导游人员和旅游解说牌是旅游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导游在讲解时存在缺乏生动性、科学性和讲解格调低下等问题;旅游解说牌设计呆板、内容空泛。停留时间是影响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交流的主要原因,旅游管理部门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待加强。[9](P19)旅游研究在成果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的同时,如何构建旅游研究自身的理论内核尚需突破,旅游研究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尤其是在市场和产业发展的短期性需求支持下,造成旅游研究成果数量的表面繁荣,实际上研究深度不够,一些关键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没有形成核心的概念与逻辑体系,对于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和研究的语言系统共识较少。[3](P239~248)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中体现的旅游研究倾向为例,国家自然基金和社科基金旅游项目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自然基金项目倾向于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及演化、旅游流及旅游行为等,对区域旅游合作主题没有研究或者说较少涉及,旅游统计是研究薄弱环节;社科基金项目倾向对旅游产业竞争力、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等的研究,对旅游流及旅游行为没有研究,而在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旅游生态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自然基金旅游项目中乡村旅游与社区经济、乡土聚落景观、旅游环境影响、旅游统计、旅游信息等主题成为研究“新宠”;社科基金项目中旅游产业、民族村寨旅游、区域旅游合作、休闲旅游、青藏高原旅游等逐渐受到重视。[10](P78~84)旅游具有多种功能已经为人们所共识,研究缺少基础理论,国家项目支持少,旅游多是在其他学科中寻找借鉴,这种外在多功能和内在少基础之间形成一种悖论。

(二)旅游管理学科定位属性与人才培养(就业)之间错位

1.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之间错位

在旅游管理学科中,以应用为主的专业方向比例也明显高于以基础为主的专业方向,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靠旅游规划等横向课题支撑,部分学生和青年教师成为导师规划课题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势必削弱旅游基础性研究,导致论文产出、著作产出、纵向课题申请、研究生就业出路等向应用性倾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人才市场发生较大的变化,旅游业需要的人才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导游员、饭店工作人员、旅行社计调等层面,更不是学旅游管理到饭店“端盘子”等传统偏见。许多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步伐,滞后于市场需求,依然只是停留在导游、餐饮、饭店管理等传统层面,缺少会展与会务管理、商务旅游、景区精细化运作、旅游产业融资、遗产旅游豪华包装、智慧旅游、金钥匙饭店高层管理、高尔夫管理、会所管理与业务运作、政府接待与旅游陪护等新业态。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结构不科学。部分课程因专业方向分化缺乏有效综合,甚至大量课程内容陈旧、重复,选修课和知识拓展课比重偏低,学生限于一隅,自身知识得不到拓展,个性化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出现“难找工作、多人找同一份工作、找到工作难以坚持”的局面,进入社会后工作岗位得不到适应等结果。

2.学科规模数量扩增与质量水平之间错位

与其他本、专科生专业相对完善、成熟、规范化的培养管理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管理则松散得多,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依靠导师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一方面部分旅游管理导师招不到高质量学生,另一方面某些专业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研究生。学科规模数量扩增与质量水平之间的不协调已成为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以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水平评估、质量监控体制为切入点,逐步推行以校外专家为主的社会评估制度,改变放任自流为“依法管理”,应成为今后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3.重知识传授与轻能力培养之间错位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薄弱,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虽然也召开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教学改革会议、创新争优学术会议等,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新为荣的意识明显不足,难以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难以突破传统观念,也就难以超常规发展。

4.社会需要与个性泯灭之间错位

许多旅游管理院校(专业)忽视了学校、学科的既定特色与形象,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一味地追赶潮流,与时俱进,最后迷失了发展方向,找不到自我特色,培养出来的海量学生,千人一面。同行对于这种以数量培养取胜的方式认可度不高。例如国内某高校一次性招收6个旅游管理本科班,一次性招100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有些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收在职研究学员,以3~5万元/人学费搞创收,批发硕士学位证。这种为弥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培养人才质量的办学方式,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旅游管理硕士点、博士点成为挣钱的工具。

5.效益与培养成本之间错位

据笔者调研所知,大多数学校未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各培养机构处于无成本核算体系的运行管理之中。尽管近年来实行完全国家拨款、委托培养、自筹经费三种类型的经费分担改革,但仍未摆脱经费短缺的困境,完善和拓展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是当务之急。

理顺旅游管理学科的错位,对其进行科学定位

(一)确定旅游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旅游专业的“核心”学科地位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特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适合于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的战略定位,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11](P6~7)旅游学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性,决定了它应拥有一个独立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规范化的专业结构。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合理的规范化包括一级学科(旅游学)、二级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旅游文化、旅游地理学专业)以及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地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与区域经济等)等在内的旅游教育专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6](P161~164)旅游专业不是狭义的旅游管理专业,它应该在目前的学科目录体系里体现更多的包容性,旅游专业应该成为横向联系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与消费、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综合管理等,纵向联系个体旅游行为、社区旅游、区域旅游、全球旅游新论等在内“核心”学科。

(二)明确学科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然而目前各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通病,即笼统单一,跨度太大,定位过宽,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忽视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崔伯(Tribe,2001)指出,教育项目中课程设计是关键因素。旅游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面向旅游企业,也要考虑到旅游业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12](P442~448)。也就是说旅游教育既要考虑实际意义,又要考虑到技术意义。优秀的旅游课程设计的最终得益人将是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同时学生也能受益匪浅。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时,教授很多经营层面的知识,但很少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13](P291~295)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注重课堂教育,但严重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邹益民(2002)指出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加上学校实验设施不足,饭店方向的学生在进入饭店当实习生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14](P44~46)我国的旅游教育课程往往是基于老师擅长的领域来设置,其实理想的课程设置应当是根据设计好的课程来寻找相适应的老师。我国的课程设置方式是本末倒置的,这在学生的知识构成上清楚的反映出来,造成行业需求与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为了能实现我国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教育项目中应当保证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课程设置的目标中,应当包含基本的技能、相关实践、相关知识以及如实际操作准则等。[15](P16~24)应该在旅游专业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层次体现学术差异和就业差异,学位与理论依次递增,同时从实操层面到学术理论层次也应该双向递增,避免学术与就业错位。

第8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关键词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1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旅游业成为江西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江西各高校为顺应“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需求纷纷强化了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并积极探讨各自特色的培养体系。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多样,生态优势明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也最有条件开展生态旅游的业态和研究。行业领域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专业要求逐步提高,加强旅游管理本科创新创业教学已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江西农业大学作为江西重点高校和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既有鲜明的农林特色,又有雄厚的农林学科基础,为江西乃至全国培养独具农林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1.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专业课程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居多,学生上课就是记笔记、记重点,理论教学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实践教学技术水平又不行,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其创新精神,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1.3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非常严峻,去基层旅游企业当服务员,大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在就业中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自主创业(如自己经营民宿、旅游购物商店、旅游俱乐部、旅游网络营销等)成为许多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专业就业指导方向,为其提供462019年/第15期/5月(下)新的道路,让学生在当今社会形式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和社会。因此,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立,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缓解了就业压力。

2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改的路径

2.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和以农林为特色的旅游专业课程

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于2002年开办,2012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点,2013年通过与婺源茶校合作办学的机制开设了旅游管理(茶文化与休闲旅游方向)。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学校不仅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毕业实习等课程,其中,就业指导课程2019年起从原有的“7+1”教学模式调整成“6+2”教学模式,6次课堂教学,2次实践课(包括校友企业进课堂和参加大型校园招聘会)。与其他农林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较大不同,江西农业大学旅游专业很多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农林、创新创业”的特色。

2.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在旅游业迅速发展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对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按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校雷同、实践实验平台欠缺等问题,因此,我校在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情况,利用自身的区域特色,以校内外基地为依托,社会服务和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新体系,具体如下:(1)增设实践课程。江西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基础与公共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在校内3年时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累计1年时间,在旅游企业和实践基地完成。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开设了2周的综合教学实习,形成了五大模块(包括休闲模块、旅游业模块、旅游文化模块、规划管理模块、康乐养生模块)教学实习,大四有为期6个月的旅游专业综合实习和创新创业与第二课堂实践,其中分布景区、茶文化相关企业以及酒店、旅行社等。(2)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从2010年至今,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旅游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校内教学基地的建设,把江西农业大学校友楼、校史馆、标本馆作为专业的实习场所,并建有近60平方米的茶艺室,近40平方米的餐饮客房实验室,近70平方米的旅游综合实验室。近5年学科逐步建立了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旅游研究中心和南昌市乡村旅游研究中心,为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定期邀请旅游企业家举办学术报告,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社团和各类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旅游协会、校礼仪队、大学生茶艺社、大学生花卉协会、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比如面向对导游工作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群体,安排他们去车站接待新生并在车上沿途介绍南昌概况和校园概况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院举办的导游之星大赛及省内外各类旅游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以赛促教的教学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落到实处,使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加强。在课程实训中,还组织学生到南昌市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旅游景点参观,在此过程中掌握旅游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旅游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

2.3加强创新创业互联网技术应用

“旅游+互联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让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CAD制图、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会展旅游等课程。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新时展的需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扎实基础件。

3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高等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学校自身优势,结合旅游课程特点,从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1三点一线开展教学

“三点”是指课程要在课堂、课下(校内实践基地)、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个空间完成,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课下学生按结成的小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一线”是指学生在景区学习后回到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回顾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收程度进行针对化教学,老师针对学生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循环,培养学生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运用到旅游生态学、导游业务、旅游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一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江西旅游相关案例讲授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模拟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课程将乡村旅游这章教学目标设计成:“认识乡村旅游”、“介绍自己家乡乡村旅游资源概况”、“体验一次乡村旅游活动”,课堂讲授时以真实案例导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旅游市场营销中讲到生态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时,可以以乡村旅游古村落景区、现代观光农业园、民宿等为例,来分析它们各自的市场定位,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2)形象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有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例如,对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进行导游讲解,可在实验室内墙上可事先挂好关于导游带团全过程和要求,实验室课桌上摆放扩音器、旅游帽、导游旗、导游证、各种票据、旅游合同等,利用多媒体录像播放婺源景区概况。教师可随手指点以物示意,直观易懂,形象生动。(3)模拟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讲解《模拟导游》中“导游带团”一节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导游、游客、酒店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等,模拟一个完整带团过程,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在《餐饮与客房管理》的“农家乐摆台”教学中,将学生带到餐厅,通过示范摆台的步骤和标准来教学生如何摆台,如何接待客人,为客人服务,融入乡村生态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4)分组讨论法。在“环境保护”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旅游领域热点话题,如:“黄金周旅游生态利弊”、“乡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教师主持,学生讨论,讨论时授课教师旁听之后作点评。教师在讲授其他基础课程时,也要有所侧重,加大论述农林生态旅游及创新创业的内容比例,如在讲述酒店管理时,着重对“农家乐”餐厅、民宿经营特点进行介绍;在讲述“旅游规划与开发”时,侧重研究“现代观光农业园的构建”、“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等内容。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农林院校的“生态创业美”

运用摄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雨课堂、慕课及翻转课堂教学等方式,使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提高教学效果。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实例教学,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例如“地理学”、“康乐养生管理”、“园林概论”等课程的教学,用多媒体教学形象更逼真,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学活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和要求每一位本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如导游证、饭店服务技能、茶艺师等证书)和相关技能大赛,提高全面素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3.4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考核,不能用传统的闭卷答题形式,应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调查报告、项目策划、演讲赛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导游业务”课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可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从导游讲解能力、导游规范服务能力、旅游接待殊问题处理及应变能力及学生自身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规范进行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还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比如旅游企业招聘、旅游市场营销调研、导游带团、计调业务、旅游景区影响策划、景区产品开发等,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

第9篇:旅游管理硕士范文

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联合开办的机械工程专业属于交大密西根学院,招生时以学院名称招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两个专业,一年半后根据个人志愿选择(不受高考志愿影响)和成绩要求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该专业在学习课程方面,与国内其他开设相同专业的高校相近,涵盖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与振动、工程材料、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等课程。但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及实验要求均按照密西根大学相关专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和实验要求等方面都保持了密西根大学相关专业标准,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工作能力,以及英语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并不是所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都需要到国外求学,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联合开办的机械工程专业就有三种培养模式,不同模式培养方式不同、授予文凭不同,求学地点也有不同。其一是四年都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毕业后获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密西根学院本科学习证书。如果大学前两年相关课程的平均成绩达到3,0(4分制)以上并通过托福或雅思或MELAB等密西根大学认可的英语水平考试,可申请交大一密西根本科双学位,第二个专业可以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在更多的领域选择,包括工程类的各种专业,如航空工程、船舶建造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与运筹工程、生物医疗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核工程与放射科学、机械工程、大气海洋与太空科学、电机工程等密西根大学优势专业,以及各种非工程类的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金融、社会、教育、心理等。本科双学位毕业的学生,则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密西根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密西根学院本科学习证书。还有一种模式是交大一密西根本硕连读模式,则可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密西根学院本科学习证书、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该专业在密西根学院学习的学费是3万人民币/年;双学位项目同学在密西根大学按其国际学生学费标准缴费,学费约3.8万美金/年,生活费约1万美金/年。

酒店管理——天津商业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办

天津商业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在建立之初就借鉴了美国相关专业的办学模式。2004年,在借鉴的基础上,天津商业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开办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该专业是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招牌专业,历次各种排名中均居全美第4至6名。

在酒店管理专业合作项目中,天津商业大学负责前两年基础课及英语教学,FlU(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简称,下同)负责后两年专业课的教学与管理,即采用FIU的教学模式,使用原版教材,由FIU派教师全英语讲授专业课。学习期间,学生将完成1000小时的业界实习。学生还将受到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西餐制作、餐厅服务、葡萄酒鉴赏和客房服务,以及酒店及餐饮业主要岗位的实习。

该专业主要课程有酒店业管理原理、酒店业市场营销战略、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资产管理、酒店业经营控制、高级食品生产管理、旅游学基础、国际旅行与旅游。此外,还有丰富的专业实验,如初级食品生产管理、高级食品生产管理、葡萄酒鉴赏等。

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大学四年级时可以申请到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迈阿密校区继续学习,FIU将按照国际学生标准收费,费用较高。对于获得FIU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专业课成绩点数平均(GPA)达到3.0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免考托福和GRE,直接申请到FIU迈阿密校区攻读酒店管理硕士学位。

在天津商业大学学习期间,学费为前两年每学年16400元/人,后两年每学年32800元/人。本科毕业后,可获得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理学学士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酒店管理学理学学士两个学位。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山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办

展览、会议、大型活动和节庆等与会展相关行业在国内发展较晚,该专业的设置也较晚,在目前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20多所高校中,有17所是2004年才开始招生。与国内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起步晚相比,国外高校由于会展行业的发展快,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参考价值。于是,为了吸取国外高校的培养经验,国内高校开始尝试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不同,中山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办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由双方院校共同制定教学培养计划,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读,前三个学期内成绩合格并通过雅思考试(总成绩达到6.5以上,单科不低于6)的学生,第三、四学年到澳大利亚昆土兰大学旅游学院学习;第一、二学年学习结束后未被录取到昆士兰大学就读的学生,留在中山大学编入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

该专业主要课程均采用英语或双语的小班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均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外籍教师。学生修满学分、考试合格并符合学位条例要求者,可同时获得由中山大学颁发的管理学学士学位和由昆士兰大学颁发的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会展方向)学士学位。

分别在中山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习的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主要专业课程有:管理学原理、旅游地理学、旅游概论、会展概论、微观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议策划与组织等;在昆士兰大学学习期间,学习课程包括Event sponsorship&Fundraising(节事赞助与筹资)、SpecialEventManage-ment(特殊事件管理)、EntertainmentMan-agement(娱乐管理)、Event&SportTourism(节事与运动旅游)、ResponsibleTourism:Principles andPractices(负责任的旅游:原理与实践)等。

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的学费为30000元/年/人,昆士兰大学按照学分收取费用,需修32学分,约1800澳元/学分(随汇率等因素变动,每年略有调整)。

信息工程专业——上海大学与法国技术大学集团联办

信息工程专业是上海大学与法国技术大学集团联合开办的中欧工程技术学院的专业。

法国技术大学集团由三所工程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公立大学组成:法国贝尔福一蒙贝利亚技术大学(UTBM)、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UTC)和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UTT)。

进入本专业学习,第一外语为法语,第二外语为英语。第一、二学年部分核心课程用英语讲授,第三、四学年部分核心课程用英语、法语讲授。学习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计算机软件基础*、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数值分析*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电工与电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子技术、通信原理、集成电路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系统*、网络结构及互联网应用*等专业课程。(其中带“*”标记的由外教授课)。

学生参照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进行学分管理。如果学生在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进行四年本科学习,达到规定要求将颁发上海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其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其前三年学习成绩达到规定要求、法语达到标准,经选拔可参加本口硕模式,在上海大学读三年,在法国学习两年,攻读硕士文凭;或参加本-工程师模式,分别在上海和法国就读三年、2.5年,攻读工程师文凭。攻读本口硕模式或本一工程师模式,在获得上海大学的文凭的基础上,还可以获得法国技术大学集团(或其欧洲伙伴大学)的硕士或工程师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