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工程师职责范文

项目工程师职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工程师职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工程师职责

第1篇:项目工程师职责范文

关键词:成本控制;原则;方法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oday's relatively strong, cover and contain everything, more content: subgrade, pavement, bridge, tunnel and other projects have involved, so the cos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refore, th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or the task,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btains, asset structure, capital, manage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 should be a new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road and bridg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princip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the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 words: cost control; principle;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81目前,施工企业要适应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新形势新环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求时机,敢于竞争,以自身的优势占领大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所以,提高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项目成本的降低,必须执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第一,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实现最低成本的目标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不仅要充分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第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以及班组经济核算等,但是在进行时,要防止出现“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的现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要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第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因此成本控制应强调对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不仅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做好成本控制,还要在施工过程中、竣工阶段做好成本控制。第四,目标管理原则。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

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1.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一定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就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必然会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2.做好项目的成本预测

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本工程造价的上限,无特殊情况,不得突破此限。施工企业要在中标价内,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对各单位工程师列出成本预测值,以此控制成本的支出。

(1)确定人工费:人工费=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

(2)确定材料费:材料的价格随市场的供求上下波动,投标单价应及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行情,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材料费=现行的材料市场价格×材料消耗量。

(3)确定机械费:机械费=机械台班费×机械台班消耗量。

(4)现场管理费:现场管理费计算无固定的公式。它的确定与施工的实际情况有关,如现场环境情况、气候情况、施工工艺的难度、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等,一般为工料机总和的6%~8%,一般情况不应超出此限。

(5)项目部管理成本:项目部管理成本主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大小,项目部的人员组成情况综合考虑。目前一般采取“按实计算,总价控制”的原则,管理费用为工程总造价的2%~3%。项目部要严格审定开支项目,一般情况下不得突破。

3.质量与进度并重的控制

质量与工期是保证施工项目满足需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规范施工降低报废或者返工的情况出现本身就是对成本的节约。同时,施工中工期短则成本低,但是工期并不是越短就越好,而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工期过短就意味着投入增加,反而会增加成本。工期成本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保证工期而采用的附加措施,耗费了多余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工期如果延误则面临合同索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施工环境或者自然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也可能是内部管理所导致的。所以不能盲目的为了工期而打破既定管理方案,而应均衡安排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资源优势,利用管理措施来提高效率,自然就会减少工期,保证成本降低。

4.从成本的费用组成上,强化成本控制根据成本控制的概念知道,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成本控制的标准,因此,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方法,也主要是用不同标准的控制方法。一般来说,有定额控制和预算控制,无论是定额控制还是预算控制,按其费用的经济性质来划分,基本上可分为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对人工费的控制,其它费用的控制等。

4.1 对材料、机械费用的控制 主要包括主要材料、构件、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机械等,它在施工生产经营中的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很大,是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工期安排合理使用机械。作为占工程项目总成本60%~70%的材料费用在成本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被认为较难实现控制的环节。除了材料涨价因素外,严防死守材料的采购、质量、运输、验收、领用及结算等六关。首先货比三家,择优选择材料,防止缺斤少两和质次价高,再者是就近购料,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二次搬运,根据工期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降低材料储备和减少资金占用;其次是加强物质收发,保管、领退管理,限额领料,防止损耗、超耗和浪费,特别控制好钢材、水泥、沥青、砂石料三大材料,依靠技术力量和分明的奖惩有效减少材料损耗。

4.2 对人工费用支出的控制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应本着既满足施工需要,又例行节约开支的原则,以施工定额和取费标准作为控制依据,引入劳务市场化机制,劳务队伍市场准入制度。内部建立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能进能出,工效挂钩的自主用工机制,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数量比例,适时安排人员进退,压缩零散用工和辅助用工。

4.3 对其它费用支出的控制这里所说的其他费用,从费用的习性上看是固定费用或半变动费用,从费用的用途上看大部分是期间费用。要控制好管理费用的开支,实施好项目经理审批制度和财务审核制度。另外,项目经理部应该做好内部竞争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做到有备无患,避免因业主索赔导致额外损失。

5.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 我们在工作中往往制定一些工作指标来衡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或者以计划进度的完成情况来制定进度目标,从而作为奖惩的依据,但往往忽略了成本控制的责任。比如:一味的强调质量,将标号较低的水泥构件,擅自加大水泥用量,虽保证了质量指标,却增加了生产成本;用超大型的机械组合完成较小的单位工程,进度保证了,成本消耗也不得了。总之,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各参建人员应该在原有的责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使每一个员工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抱着对企业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为节约开支严格把关。所以,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用统一的规范和责任来约束和指导工程参建人员的工作,保证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指标,在项目施工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2篇:项目工程师职责范文

关键词:责任成本;预控;创建;实施

所谓工程项目责任成本预控机制,概括地讲,就是以技术预控、成本预控为前提,以成本支出早知道,职工收入早知道为保障,以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最终目标,变过去的事后算帐为事前预控,实行全过程监控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 、基本内容。责任成本预控机制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建立“一个体系”, 落实“五项制度”,实现“两个挂钩”。

(1)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项目成本责任控制体系。按照“认负责管理,谁就负责成本控制,谁负责成本控制,谁就承担成本控制责任”的原则,在项目部建立一个将成本控制责任量化分解到具体责任人的体系,以图表形式予以标示,要求责任明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调整。目的是使项目管理人员能理清思路,控制重点,同时能有效地避免责任交叉与推诿责任。使几千万或以亿计的大预算,分解成可操可控的小预算,做到了“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避免了过去成本管理的大锅饭。

(2)落实“五项制度”。

① 施工方案的逐级优化制度。明确各级总工程师在成本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把施工方案的科学优化作为控制项目投入的重点,把施工方案同责任成本预算紧密挂钩。根据谁优化谁受益的原则,各级对施工方案优化产生的效益分别由各级分配,理顺公司、项目部和责任中心三个层次之间的经济关系,体现了技术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② 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制度。工程数量管理是控制效益流失的另一个重点,通过对工程数量的逐级控制,将各级的经济责任、经济利益与工程数量的控制相关联,防止效益从计量过程中流失。

③ 责任预算的动态调整制度。施工项目成本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受方案变更和工程量调整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确保企业和职工两方面的利益不因客观原因的影响而受到侵害,依据本项制度规定动作的可调范围、调整方法及审批程序,按季度对经过批准的施工方案变更和工程数量的增减相应调整责任预算,不允许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导致成本大节大超的现象。

④ “零利润”集体承包制度。在责任预算动态调整的前提下,为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统一的责任预算标准下产生的责任利润全部作为职工的效益工资进行分配。该制度的建立,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分配中存在的平均主义,体现了按劳计酬和按效计酬的分配原则。

⑤ 项日经理基金调控制度。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开展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为体现其责任与权利,将公司批复责任预算与项目责任中心预算之间的差额交由项目经理统一调配使用,其净结余由企业与项目部分成,项目部留用部分主要用于对项目经理和有关人员的奖励。

(3)实现“两个挂钩”。即工程公司向项目部收取企业费用同责任预算编制挂钩,项目部职工工资收入同责任预算执行情况挂钩。把工程公司、项目部及项目部职工的收益都与责任预算挂钩,凸显了责任预算对成木的预控和对各级收益分配的核心作用,从而使责任成本在项目部得以有效开展。

2 、创新意义。责任成本预控机制将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责任预算控制标准、责任成本操作实务和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四部分内容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使责任成本管理在以下四个方而实现了创新。

(1)成本控制观念的创新。由于过去在项目成本管理上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项目成本控制非刚性,成本控制好坏完全凭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自觉性,所以普遍存在一种“事后算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这样一种约束不严,“马后炮”式的成本管理手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本成果最重要的意义是人根本上改变了职工的思想观念,将成本控制责任分解到了每个责任人身上,成本控制效果与其个人收益紧密相关,从而使旧思想转变为“成本管理以预控为主,干好干坏收入大不一样”的新观念。

第3篇:项目工程师职责范文

关键词:离岸外包;职住外移;工作外包;国际产业调整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着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着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外包带来的岗位流失,从本质上必须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解决。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预言,在外国设有分公司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雇用的外国工作人员将从目前的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万人。而在未来的12年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将把300多万个工作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另一家咨询机构加特纳资讯科技服务公司的资料表明,30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美工作机会的2%。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工作机会一旦被外包到国外,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国国内。多余劳动力转向相应的高增长行业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通过再培训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必须利用美国企业的优势制造新的就业机会。70年代制造业大举向国外转移引发的反对声浪,就是通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化解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补偿现在在高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务上流失的工作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据美国商务部门统计,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34.6万名,到2008年,缺口还会扩大到130万名。尽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每年毕业的有充分劳动技能的工人还是不足,应当引起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第4篇:项目工程师职责范文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项目责任制;综合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是研究离体条件下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条件的应用性课程,是一门偏重于实验技能操作及应用的课程,是许多综合性大学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已成立20年,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实行了“项目责任制”的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

“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以“植物细胞工程实验”为前期基础。后者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材料以烟草、薄荷、康乃馨等作物为主,主要实验内容为:基础培养基母液的配置,银杏、康乃馨、烟草等具体培养基的配置、分装和灭菌,无菌接种(芽丛诱导,生根诱导,增殖诱导等),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植物细胞工程综合实验,则以“项目责任制”为实验教学模式,重视实验的连贯性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本模式是将实验以课题项目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要全程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药品的配制分装,仪器设备的调试、使用),实验课上的教学讲授和答疑,实验结束后的报告批阅、成绩评定和实验总结等环节。课堂的自完全交给学生,指导教师只起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拓宽了实验材料,除了传统的模式作物,还增加了金线莲、铁皮石斛、白芨、马铃薯等作物,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培养形式,除了传统的快速繁殖,还增加了作物水培和开放式培养的摸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教学方法和形式

项目责任制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和模仿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流程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理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强化,而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项目责任制的实验具体流程是:

第一次课,教师向学生介绍讲解实验教学模式和要求,根据班级人数分组,一般为3~4组,每组4~6人,每组承担1个自选课题项目。每个小组选出组长1人,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分工协调。学生自由选择课题,教师将项目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学生课下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查询和实验设计,并于第二次课进行汇报沟通。

第二次课,每组组长汇报实验方案,以板书的形式授课,每组学生必须将实验技术路线、实验结果参考指标、预期结果、创新点或兴趣点明确讲出。其他组学生进行聆听和提问,以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的完善。教师要肯定其努力和优点,并及时进行引导。因为学生都是第一次设计实验,在梯度设计、变量选择、结果指标等方面易出现问题。

第三次至第五次课,每组选出一名学生讲授当天内容。之后主要进行培养基配制、无菌接种、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教学。在每次课程中,如果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查阅文献解决问题,还可以进行组间的交叉讨论,以利于学生交流讨论。

第六至七次课,将穿行论文阅读、实验数据处理、照片处理等内容,并在第七次课进行实验论文提纲的撰写和基本内容的梳理,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为主。

第八次课,进行论文最后的润色和小组答辩。

三、考核评价体系

客观公正和真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我们采用的考核形式是综合性的,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60%,包括每位学生课前预习报告、课中实验操作和态度,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组内成员的配合和问题发现和解决情况,组间成员的沟通。如果学生在实验中有创新理念,将给予加分。项目成绩占40%,包括小组的论文完成质量、小组的答辩水平、组间的互评与教师评定。

参考文献:

[1]张小红,徐虹,邵景侠.植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0,13(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