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国鼎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生成 有效性 教学调整 中学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在当下教育研究的话语系统中,“生成”是一个高频词汇。教师课前虽精心预设,但实际的课堂却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就孕育了课堂生成。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至少要做出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定,这就要求教师作好充分预设并根据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下面就课堂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将学生的兴趣点生成教学的热点,顺势而为
初中生常常有自己的兴趣点,虽然有时和课堂教学的联系并不密切,但如果能因势利导,与历史学习联系起来,生成教学热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三国鼎立》时,笔者针对初一学生的学情采取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然后提问: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预设学生会选择其中的一位历史人物,说个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但出乎预料的是,学生异口同声说的是“小乔”,原来电影《赤壁》正在热播。这个结果完全脱离预设,但既然学生对此感兴趣,笔者就顺势而为问道:大家觉得《赤壁》好看吗?哪些情节吸引了你呢?(答案各式各样。)然后接着说:电影中的内容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本上的三国知识,给《赤壁》找找茬!(学生积极响应。)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听得特别认真。
试想如果一成不变地按预设教学,恐怕有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回忆电影的兴奋中,难以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调整教学环节之后,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中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提起了学习历史内容的兴趣。
二、将学生的疑点生成教学的亮点,因势利导
学贵有疑,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产生质疑时,教师不妨锁定有价值的问题,因势利导,有时会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比如在讲授美国领土扩张过程时,笔者在投影仪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美国版图中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领土进行展示,这时有学生突然提问:“老师,中国地图上各省大小形状不一,为什么美国各州的形状都比较规则,大小也差不多?”笔者还没有反应过来,学生就已经沸腾起来了。“对,我们边界曲曲折折,美国边界的线条都特别直?”面对这样的突况,笔者决定放弃继续按预设上课,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纷纷发言,出现了很多思考后的答案:美国的领土曾是殖民地;美国通过战争、购买、吞并、侵略等手段,从英、法、俄等国获得大量土地,可能是每获取一块就设置几个大小相等的州;中国古代经历了封建割据、军阀征战,兼并土地频繁,省界复杂,而美国因为历史短,没有那么多历史问题,所以划分省界相对规则……
质疑到位,解疑有序,引发深入探讨,这种独立思考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刹那间照亮了整个课堂。这堂课学生的收获很大,不仅对于美国的领土扩张内容掌握牢固,而且还复习了中国史的内容,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将学生的异点生成教学的焦点,百家争鸣
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今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百家争鸣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舞台。
笔者教学《》一课中,当讲到谭嗣同英勇就义时,有位学生突然插话:谭嗣同选择死真是愚蠢。随即有几位学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这与笔者预设中要讲的为变法牺牲的勇敢精神背道而驰了,但是笔者仍离开原先预设的教案,顺着这个学生的话问:谭嗣同真的愚蠢吗?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怎么做?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谭嗣同的死是愚蠢的,应该像梁启超那样东渡日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还有学生慷慨朗诵“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牺牲,死得其所”。后一种说法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支持。最后笔者总结,谭嗣同的死是有价值的,因为他的死可以唤醒和激励更多的中国人投身变法救国事业;谭嗣同的生也是有价值的,他可以继续投身救国图存的民族解放事业中。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探索
前言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与教育对象之间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关系,被动式学习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1]。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和开发教育对象对历史现象思考能力的重要场所[2]。因而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提升教师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已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注和研究热点[3]。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具备着认知结构自主构建的特点,教师应当运用科学化的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认知结构的自主构建过程,从而获得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教学艺术设计能力既是历史教师所应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同时也是历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5]。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总结,就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一点浅见。
1全面把所握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
1.1.对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施以准确全面的掌控,精心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方案的设计需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准确地把握教材则是成功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所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特点是动态的、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历史执教者自身必须吃透教材,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点融汇贯通,才能够在教案设计上游刃有余,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情境灵活应变。如在进行《三国鼎立》历史知识的讲授时,考虑到学生们已以通过对四大名著的阅读、电视剧目的观看等途径对该历史知识有所涉猎,因而在教案设计时,关注重点主要为巩固小结和变式练习两个环节。
1.2对学生特点进行深入了解,施以个性化的针对性教学
做为执教者,必须承认每个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并针对其独特性施以个性化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评估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与具体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确定其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维动向,关注教育对象认知发展的实时动态。
历史执教者应在对个体教育对象学习特点进行精准评估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知识接受能力学生的教学方案,避免教学思维的僵化和教学方式的呆板机械,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2.运用科学有效的引领方式,将教育对象引领入对历史知识的探求之路
2.1.敏锐发掘和充分利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细节
所谓的教学细节,主要是指存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细小片断。这些片断虽然细小不易为人所查觉,但我们教育工作者如能对有益的教学细节施以敏锐的观察,并擅于对这些细节加以良好的利用,则可以将一堂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如当一位平时对历史学习不甚感兴趣的学生回答对了一道历史课堂提问时,历史执教者就应及时地肯定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的这种微小进步;又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提到了影视剧中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悖之处,历史执教者不应简单生硬地批评学生不思正途,而应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正确地区分影视演绎与历史教材内容,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和思考历史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2.2对历史课堂教学开放性特点的有效应用
与其它科目相比,历史课堂教学具备着鲜明的开放性特点,由于教育对象对历史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多,对同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获取到的信息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因而常会出现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各抒已见,激烈争论的现象。而历史执教者应该有效地利用这种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使之成为刻板课堂向活力课堂转化的有益助力。举例来说,有一个阅读非常广泛的学生,他在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接触到了大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不同解读,因而其在历史课堂上常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我对他这种自主创新,勇于思考的意识和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们勇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思考。
3采用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视野下的学生教育,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重要前提。缺乏了学生对教育过程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则学习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6]。我在历史课堂教育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方式:①历史价值激发法。深入挖掘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激发起教育对象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开元盛世”这一历史章节时,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创造了开元盛世的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在当下我国历史进程中的有益启示,学生们在课堂上集思广益,激烈论辩,既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在加深历史知识印象的同时,形成了对史实的借鉴意识。②.拓展活动引导法。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还积极引入了课外拓展活动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邀请历史名师举办历史知识讲坛,组织历史知识对抗赛,历史事件启示录演讲比赛等多种课外拓展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历史、讲历史、分析历史、应用历史的兴趣,效果十分显著。
4结论
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实施,需要历史执教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以深厚的历史知识为基石,以有效的教学艺术为媒介,精准把握历史教学内容,对教育对象施以科学正确的引领,充分激发教育对象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美华.打造高效课堂彰显创新教学魅力――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J].成功(教育版),2012,1(5):222
[2]谭雷.七年级历史兴趣课堂的构建策略[J].神洲,2014,(7):191
[3]欧勇.也谈历史课堂教学之“美”[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