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

第1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2009年,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我国新一轮的医改拉开了序幕,时隔七年,2016年在此基础上又对该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新医改既为“看病难,看病贵”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又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管控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医改政策下,医疗卫生单位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呢?笔者认为,构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本文以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新要求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医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新医改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的新要求

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一)新医改引入的民营医疗和合资医疗促使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的市场化竞争压力较大,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向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侧重

新医改政策将民营医院和合资医院引入医疗卫生体制,给原有的公立医院带来了竞争压力,给卫生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了挑战,压力和挑战的重点在于经营管理风险的管控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的侧重点应当会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而有所变化。

(二)新医改建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新内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改革给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内容,内部控制制度这方面应当有具体的管控措施,以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同时也可以有效规避采购方面舞弊行为和风险。

二、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卫生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基础因素,国际上通用的框架体系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要素框架,而这五要素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即治理层级、具体业务层级和监督层级,其中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应当属于治理层级,控制活动应当属于具体业务层级,监控则属于监督层级,信息与沟通贯穿于三个层级。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仅对具体业务层级的一些经济活动加以控制,而对治理层级和监督层级不重视,造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不完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各个框架层级存在的问题

1.治理层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治理层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来规避医疗卫生单位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以提升本单位的经营管控水平。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诸多问题:权责划分不明确,存在领导层级过于权威的现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环境建立的基础较弱,不能有效实施;风险意识不足,未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控机制。

2.具体业务层存在的问题

控制活动主要是对具体业务的各项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的具体业务一般包括本单位的预算管控、收支管控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本文仅对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三个具体业务加以分析:

(1)预算业务

预算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单位具有重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以本单位的预算资金管控为主要目标,而以各种方式在编制预算时多申请资金,导致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不具有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内部预算指标分配不符合本单位各部门业务实际,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对各部门履职和资金使用效率造成影响;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和考核制度,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和风险。

(2)采购业务

采购业务是医疗卫生单位最容易出现舞弊行为的业务之一。虽然国家对政府采购业务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并在新医改政策中也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改革办法,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少通过减小采购数量和金额等方式来规避政府采购制度的约束,为个人舞弊创造条件的行为。

(3)项目建设

业务项目建设业务由于其资金量大,工期长等特性,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立项没有可行性研究;违规或超标建设楼堂馆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项目建设中虚列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

3.监督层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常见的内部控制监督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在实践中,医疗卫生单位对于内部控制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的监督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监督和上级单位的检查监督,对于自我评价和内部监督涉及较少,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风险。

三、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一)构建治理层、具体业务层和监督层三层级的完整内部控制框架

国际通用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全面囊括了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管控,但是对于医疗卫生单位来说,从控制论的思想出发,内部控制其实就是单位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因此可以考虑从制度制定者即治理层、制度执行者即具体业务层、制度执行监督者即监督层的角度构建一个较为清晰、简单的内部控制层级框架,同时对各个层级的职权和业务加以规范,从而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夯实基础。

(二)针对三个框架层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治理层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提升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一个稳定成熟的环境:建立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设置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甄别不相容岗位和职能部门,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相互分离;建立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联签制度,防止一人独断的现象;设定风险控制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评估程序,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并定期形成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2.具体业务层

(1)预算业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格遵循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方法,由本单位各部门对当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年度的收支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财会部门负责对预算项目细化并对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所上报预算数据符合本单位实际且符合政策标准;财会部门在收到上级批复的预算指标后,要在内部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控制,分解过程中要注意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提高部门履职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任何个人不得无理由随意调整所分解的预算指标;制定预算分析和考核机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对于预算考核要执行奖罚措施,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2)采购业务。采购业务是医院产生舞弊的关键管理点之一。在实践中,对于药品采购权限要严格控制,对于符合新医改政策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招标采购办法的,坚决按政策执行,必要时可以采取采购人、付款人和监督人相结合的办法,集中批量采购,尽量减少一人负责采购业务的全过程;任何人不得通过减少采购规模、降低采购金额等方式来规避采购政策的限制来为个人谋私利;同时要做好采购药品、耗材等的验收工作,确保入库药品的数量与质量。

(3)项目建设业务。对于项目建设业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设必须依法进行招标,并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项目建设中,必须实施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任何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资金;对于大额的工程款支付,要实行联签制度,避免一人签批,确保资金的安全;不得虚列项目投资完成额和建设成本套取财政资金,防范财务管理风险。

3.监督层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立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机制,不能完全依赖于外部监督。在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制,即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重要性和适应性作出相应的评价,以确保内控制度的控制设计是有效的;同时还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进行内部监督,即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本文从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影响为出发点,按照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为基础,对每一个框架层级的现状加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但是应当看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疗卫生单位要抓住新医改这一政策契机,及时修订和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单位经营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章丽.KF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6.04.

[2]王永德,张李.公立医院基于新医改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

[3]张丽媛.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5.

第2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据了解,这一切得益于宁波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初推出的代表可自选参与常委会活动的制度。这一由“被动参与”为“主动自选”的举措,不仅提高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成效,也提高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安排式”代表活动,履职效果大打折扣

参加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是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履职形式。然而,人大常委会在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时,往往很难针对每个代表的专业、特点安排活动,结果往往造成一些代表因为没有得到“对口安排”而无话可说,甚至借故缺席活动,而那些真正对此有话想说的代表,又因为没有得到安排,只好继续沉默。

2009年,据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记录显示,能全程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代表活动的代表仅80%左右。而在审议发言时,能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的不到10%。

对此,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袁建树就深有体会。他说,常委会曾安排他参加检查《宁波市河道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当时他就只能了解一些面上的情况,所提的常识性意见也都以询问为主,相关部门只要用一些专业知识来解释一下就了结了,你也不知道对不对。他认为,对他来说,如果是参加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执法检查,那可能就会更专业、更到位一些。

2010年初,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2010年工作思路时,吴以刚等8位代表提出,希望常委会能细化当年度的常委会、各专委会工作,并让代表们事先早知道,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重点关注几个问题,以便参加代表活动时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此后,在征求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度工作要点意见座谈会上,时任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郑杰民也提出,应把常委会、专委会的年度重大活动先行告知代表,并有针对性地安排代表参加一些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又能激发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的热情。

此次调研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的意见,引起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初的宁波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前夕,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实施意见》,并在人代会期间以表格形式,向每位代表征求参加本年度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的意向。

代表自主“点菜”,活动更显成效

在宁波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492名市人大代表都拿到了一份列有市人大常委会本年度立法项目、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活动和常委会会议主要议题等内容的表格,每位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关注事项等因素,自主选择参与常委会、专委会活动或者列席有关会议的意向。

据2010年《代表意向表》显示:114名代表有意向参与听取审议专项报告,76名代表有意向参与立法调研,38名代表有意向参加执法检查,43名代表有意向参加专委会视察……

随后,常委会再根据代表意向,组织他们有序参与活动或列席会议。

由于有备而来,与以往相比,代表们在常委会、专委会有关重大活动中,考虑的问题更深刻,提出的观点更鲜明,意见、建议也更具可行性。

第3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控制

通过全程、全员、全面的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医院工作质量及效率。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考核组织

1.1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有效运转成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质控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及医技科室负责人、临床大科主任及护士长等组成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增补和修改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相关制度、职责规范等,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职能部门、后勤保障等工作实行全面质量控制。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不良事件、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1.2医疗质7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切实履行其相关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并落实会议精神。

1.3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条块全院各科室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各项工作质量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从而形成医院质控办、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2各职能部门督查本条块工作的落实

2.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2医务科、护理部重点对关键性的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3医务科完善并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措施,严格实施监管并规范相关记录。

2.4医务科督查医技科室完善标本签收、查对、临床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危急值报告等制度的执行。完善影像、病理、药事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并实施。

2.5医院感染科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2.6临床药事科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强化合理用药,进一步深化开展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药事管理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2.7科教科对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科研教学、重点学科建设对工作的监督管理。

2.8质控办每月组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一次,每季度召开综合科、精神科病员家属座谈会各一次。

3加强质量和安全的教育培训,强化质量和安全意识

3.1严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按照相关规定的依法执业。

3.2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和教育:凡新进人员两月内完成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经考核合格上岗,以考促训,效果明显[3]。

3.3全年举行四次全员质量管理讲座,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3.4全年举行两次全员卫生法律法规的培训,重点是新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

3.5各职能部门每月一次组织各类医务人员进行本专业《临床诊断指南》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或规范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达标。

3.6各科室每周举行五次科务活动,科务活动内容包括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质控小组活动、科务会议等,每次40-60分钟,并记录备查。

4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4.1分级管理及考核

4.1.1质控办每月一次定期和两次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职能部门履职及工作实效等情况,每月组织职能部门召开一次质控工作会议,每季度组织一次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管理、病案、医院感染管理、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每月对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质控信息通报在医院局网公示[1]。

4.1.2职能部门分条块定期(每月两次)或不定期(每月两次)到科室进行相关工作质量检查考核,重点检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3项核心制度、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教学科研、医德医风等,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4.2健全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4.2.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按时向信息科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质量指标报表。

4.2.2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科、设备科、科教科、药事管理等职能部门每月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质量考核反馈整改表,各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职能部门复查整改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定期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通报。

4.2.3质控办将平时抽查存在的问题、满意度调查和每季度多部门联合检查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反馈并督促整改,科室质控小组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3全院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由院领导、各职能部门对本年度各科室工作质量、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等进行考核、评价。

5健全和有效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5.1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修订医院质量管理考核方案及工作质量考核惩扣细则,奖优罚劣。

5.2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的绩效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院质量单项否决。

5.3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结果与年终奖挂钩。

6体会

21世纪是一个推崇服务质量的世纪[2],医院实施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改变了传统的质控理念,即所谓质控主要针对医疗质量。医院各项工作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增加了质控范围,有利于医院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医院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蹇蔚红.刘振波.医院管理杂志,2006,Oct:13(7).

第4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一是建设工作不平衡,有的村卫生室规范化程度较高,个别村卫生室只停留在低层次的达标验收上。

二是医疗网点的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村卫生室不在所在村中心地带,群众就医不方便。

三是少数合并卫生室存在一定问题,存在合人不合心的矛盾。

四是部分村委会仍不能提供业务用房,造成阵地不稳。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营造村卫生室发展良好氛围

农村卫生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完善,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今年我局抢抓机遇,积极营造村卫生室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区委书记、区长、组织部长等对全区卫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重点就农村卫生工作发展思路、人才培养等问题作出指示,落实了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明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履职的重要一项是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并常年安排村卫生室建设配套经费8万元,使村卫生室建设管理得到政策保证,消除了各乡镇卫生院的后顾之忧。二是切实强化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每个镇卫生院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负责村卫生室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村卫生室管理一体化工作作为局里对各镇卫生院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2、精心组织,强化培训,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今年5月份对聘任的40名乡村医生继续进行集中免费培训,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聘请市一医院、爱尔眼科的专家讲授院内感染的控制、常见眼病筛查等内容,并请区疾控中心、区妇幼所、区卫生监督所的专家讲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基层妇幼工作内容,培训后考试全部合格,同时于12月组织全体乡村医生参加了市一医院组织的社区(乡镇)适宜技术培训班,使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同时扎实提升了全体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

3、规范行为,严格考核,强化村卫生室管理

在村卫生室的管理模式上,变“院办院管”为“村办院管”,对村卫生室严格实行“六统一”和“六有”的管理模式,即机构统一设置、人员统一调配、药品统一进购、财务统一监管、工作统一考核、制度统一上墙;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依据、进药有凭证、收支有明细、传染病有报告。为确保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一是重点督促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今年在禽流感疫情、手足口病疫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处置,尤其是麻疹强化免疫、乙肝查漏补种工作中,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上级要求,另外在结核病、血吸虫防治、农村聚餐信息报告、孕产妇的管理、死亡病例报告、送医送药下乡组织等相关通知和健教资料的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政府出钱购买的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落实,体现了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同时,今年由区卫生局统一印制管理制度和村卫生室药品与医疗服务价格标准上墙进行公示,各乡村医生认真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范,认真为村民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到目前为止,村卫生室没有出现较大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二是健全落实了村卫生室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市*区关于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实施意见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考核主体为区卫生局、各村委会和乡镇卫生院,今年组织对村卫生室进行了4次考核,其中卫生局评分占30%,乡镇卫生院评分点60%,村委会评分占10%,突出乡镇卫生院管理,做到了乡村医生聘任与职能履行挂钩、任务下达与质量评价挂钩、考核结果与劳务报酬挂钩,形成了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村卫生室服务管理一体化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模式,不断强化村卫生室管理,规范乡村医生从业行为。

4、“全面推行”,建档建册,拓展村卫生室职能

今年在全区全面开展了建立农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全区共建立了近8万余份个人健康档案,开展妇幼保健、老年病、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咨询等服务,全面掌握农民健康基本情况,并上门为农民测量血压、体重,宣传卫生知识等,让本村农民切实感受到实惠,促进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并为村卫生室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累经验。

三、明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提升村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按照“一村一室”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用房,争取1—2年内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全部由村部提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落实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妇幼卫生、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提高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二是充分发挥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严格执行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促进村卫生室建设,不断强化镇卫生院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和枢纽作用,逐步推行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基本用药配送制度制度,把住药品的入口关,净化农村药品市场,保障农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促进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

第5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于尽快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使群众最大限度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实惠,立足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履职尽责、勇于探索,立足于当前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际,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为县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二、改革目标

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所县级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通过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和优化配置县级医疗资源,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提高县级医院等级水平、服务能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改革任务

(一)以改革促发展,适应人民群众需求。

针对__省卫生事业“发展不足、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扩增医疗资源总量,尤其是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并合理分布,着力解决县级以上大中型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门诊拥挤、检查排队、住院候床、手术等待”等问题。各县(市、区)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在优先满足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可适当启动部分公立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为新兴城市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按照人口数超过20万的县(市、区)应建立1所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和人口超过80万的县(市、区)鼓励建立1所三级公立医院的要求。

一是实施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成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县级医院床位数、核定建筑面积和配备医护人员,使县级医院的土地、人员、设备等硬件因素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以县级医院为中心,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建立院前急救体系。探索成立区域检查检验中心、区域医学影像中心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等。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改制,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二是提高县级医院技术服务水平。制订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救、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以及近3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病种所在临床专业科室的建设。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复杂疑难疾病的筛查转诊工作。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适当放宽二、三类相对成熟技术的机构准入条件,切实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按病种付费的要求,制订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县级医院实际、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规范医疗行为。

三是加强县级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到县级医院就业,并为其在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新进入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临床医师应当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不低于1∶2。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院在职或退休的骨干医师到县级医院执业。通过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合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

四是加快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积极探

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医疗协同服务。20__年底前实现所有县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与50%(三州为30%)的乡、镇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力争40%的县级医院达到__省数字化医院建设标准。发挥省市级城市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工作,按照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指导帮扶区域内民族地区县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和培训工作。

五是提高县级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二)改革补偿机制,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各地要积极支持,创造条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药械采供、治理流通环节商业贿赂、加大投入保障、改革支付方式和控制医药费用等措施,充分发挥医保补偿作用,稳步推进价格改革,总结试点经验,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一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订检查治疗价格,合理提高中医和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严禁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医用设备原则上由同级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减少的合理收入为基础,确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总额,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同时,各地要适时推进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和地区间价格衔接工作。积极开展医疗服务定价按病种收费试点,病种数量不少于50个,逐步取代以项目为主的定价方式。

二是加强药械采供监管。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器械(含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医院使用药品必须按规定通过省级采购平台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通过县级结算中心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逐步提高使用比例;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三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落实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药费用增长的控制机制,制定医保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制定医药费用控制分级评价体系,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建立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四是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范围要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相适应,严格控制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外的医疗服务,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以基本医疗保险(含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为主,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同时,加强对“三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和查处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

五是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履行出资责任,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省和市(州)人民政府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给予适当财力支持。对位于地广人稀和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政府给予必要的保障,医院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三)深化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一是改进就医服务。全面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全员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为患者就医提供温馨的全程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着力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用药选择、诊疗程序、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认真实施手术及术中方案变更、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贵重药品使用告知制度;通过设立医疗服务随访热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关心患者康复,征求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县级医院要100%开展预约诊疗工作,100%开展便民门诊、双休日门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提高接诊能力,全面缓解“三长一短”问题。拓展门诊手术、日间手术。能在门诊做的手术尽量不住院,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效率。

二是优化诊疗流程。整合门诊资源,改进就医流程,全面缩短病人候诊、等待检查结果、等待化验报告时间;做到办理入院手续后有专人将患者送到病房,办理出院手续后有专人送出病房;工作日和节假日都能及时为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出院结算金额要准确、无误,钱账相符,病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患者提供预约出院结算服务,患者出院力争做到零等候。

三是深化优质护理。推进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积极开展延伸服务。全省100%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40%以上的病房,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

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实施《__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和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将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组织、调解员队伍、工作运行机制和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规范管理,继续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多管齐下,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

一是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覆盖90%的县级医院。

二是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各地卫生和医保管理部门要组织县级医院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按病种付费的要求,制订实施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符合县级医院实际、采用适宜技术的临床路径,全省县级医院100%开展,病种数不少于10个。

三是发挥医保机构调控监督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品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四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是加强医院信息公开。公布县级医院年度

财务报告,以及各医疗机构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的原则,加大机构编制动态调整力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县级医院按照国家确定的通用岗位类别、等级、结构比例和我省岗位聘用管理有关规定,在编制规模内按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结构,报主管部门和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医院对全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二是深化用人机制改革。按规定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新进人员由医院按规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结合实际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推进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完善县级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

三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着重用于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医院业务收入用于建立医疗风险基金、事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确保改革后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有合理增加。严禁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和短缺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

(六)探索机制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县级医院领导职务。明确县级医院举办主体,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县级医院的办医主体或理事会负责县级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与薪酬制订,其他按规定应负责的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监督医院运行。院长负责医院日常运行管理。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院长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是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分工协作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三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具体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由政府办医主体或理事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

(七)上下联动,建立城乡分工协作机制。

一是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期性、针对性和稳定性。20__年完善和巩固69个三级综合医院与174个县级综合医院、13个三级专科医院与20个受援医院形成长期对口支援关系;三级医院每批下派每个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不少于5人,三级专科医院每批下派人数不少于1人。落实119个内地二甲综合医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59个县的291个中心卫生院,二甲医院每批下派每个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不少于1人。20__年所有下派医务人员诊治基层病人人次比去年增加20%,开展示范手术比去年增加30%,开展新技术项数比去年增加50%。

二是推进县级医院上下分工协作。县级医院要发挥县域龙头和医疗中心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探索建立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流动长效机制,使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县级医院要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

三是加强民族地区巡回医疗。完善巡回医疗考核评价制度,探索整体托管式对口帮扶模式,强化甘孜、阿坝、凉山州“流动医疗巡回服务工程”,20__年巡回医疗派出医务人员、诊治农牧民群众要比20__年分别增加10%、15%,巡回医疗重心要继续放在牧民定居点、藏区新农村建设新区、寺庙周围和僧侣聚集点。

四是强化远程医疗服务。推进全省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技术,积极开展远程会诊、教学甚至示范手术等。到20__年底,市与县80%实现远程医疗,充分发挥市(州)级医学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区域内县级医院诊疗水平;县与乡镇50%实现远程医疗,将较为优质的医疗资源释放到最基层,直接惠及广大农村老百姓。其中,藏区32个县医院与华西、省人民医院要实现直接远程医疗。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相关领导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指导。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改办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三)完善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及时查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等行为。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级或地(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

(四)加强协调。卫生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试点市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价格调整、人事分配、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试点地区大胆探索。各级医改办要配合卫生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按进度要求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各市(州)要组织开展调研,分析梳理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并形成研究报告及时上报卫生厅、省医改办。

第6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1、积极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今年我区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的新模式,着力为辖区居民提供主动、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便民服务、特色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动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步入全省先进行列(__桥中心、南瑞中心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鲁港中心获得省级示范中心,今年上半年__中心、__中心、__中心、__中心又获得“__市示范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全市只有5个示范中心)。

2、重大传染病病人救助和救治落实到位。积极开展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病人医疗救治与救助工作。上半年共实施医疗救治结核病病人25 人(任务数33人),救助资金22500元,救治救助艾滋病病人8人(任务数9人),救助资金35000元。对于重大传染病病人,我局在严格保密其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以一对一的形式主动上门为其服务并积极帮助这些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全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有力。

3、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两纲”要求,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为儿童、妇女提供有效、优质服务。婚前医学检查便民、实效,一站式服务,截止目前,共免费婚检1820人(任务数2600人、婚检完成率达70%),婚检率达70%。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年儿童各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省颁标准。不断完善各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的条件和管理,强化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网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4、敬老工程惠及非户籍老人。“敬老工程”的实施是一种“尊老惠老”的大爱之举,我局将敬老工程落到实处,出台《__区敬老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动员部署。今年,我局将常住我区非户籍65岁以上老人也纳入了免费体检范畴,惠及广泛群众。截止6月16日,已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0489人(鲁港1510人、__1286人、__1129人、__桥1344人、南瑞1600人、__岗1860人、__1760人)。

1、完善和修订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在以往绩效考核各项机制的基础上,首次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绩效成绩计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成绩,意在为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打下基础。同时,增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相关内容。

2、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管理力度。为加强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切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__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制度考核评分细则》,改变以往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不经考核一律拨付的做法,目的在于提高零差率补助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为理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用耗材管理,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中心的医用耗材全部由区医院统一进行采购,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

3、强化村卫生室管理。今年初,我局首次组织全区村卫生室参观先进村卫生室并举办了现场座谈会,就今年如何提高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广泛征求了村医的意见和建议。上半年将为21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配置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目前正在招标采购中。

4、启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工作。今年我区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之一,意在过去几年基层医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改革。目前,我局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和部署,已经初步拟定了《__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总体方案(20__-2016)》以及《

__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20__年工作安排》。同时,我区正积极配合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__区基线调查工作。1、提高公共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开展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工作,发放各类应急宣传材料5万余份,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94期。对全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2场,培训人数200余人。配备应急抢救设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实地演练,确保各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工作的落实。

2、均等化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卓有成效。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继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局,今年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有效保障机制和实施途径上进行有效探索,出台《__区20__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激励机制。每季度考核组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公正的考核并严格奖惩,对考核排名末五位的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约谈,帮助整改,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截止目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260029人,建档率83.88%;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238151人,建档率76.82%。其余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扎实开展。20__年,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的认可,我区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联系区(国卫基层保便函[20__]61号,全国仅6个区)。

1、加大艾滋病预防力度。积极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免费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对高危人群艾滋病行为进行干预,对艾滋病病人开展抗病毒药物治疗。到建筑工地、街道社区、公共场所利用播放、咨询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上半年共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行为干预1065人次,对社区、工地、高校宣传2570人次,免费抽取血样1100份,发放宣传材料 4700份,发放安全套12006只。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

2、开展结核病防治。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健康教育和病人督导管理工作。加强对痰检点的管理。主动和市结防科沟通,切实落实结核病人服药督导工作。完成市疾控交给的结核病人追踪任务,按时发放各种补助经费,规范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追踪和全程督导管理。

3、强化免疫规划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常规接种管理。每季度定期对接种单位常规检查指导,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规范疫苗贮存和运输过程的冷链管理。继续做好各类免疫规划监测工作。

4、加强血防防治。继续巩固血防阻断省级达标成果,利用板报、展板、宣传橱窗、图片、标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宣传血防健康知识,继续聘用禁牧协管员6人并签订了聘用协议(任务数6人),协管员认真履职。上半年全区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强化母婴保健工作。继续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孕产妇生育安全,落实妇幼管理,积极开展妇幼保健规范化服务。上半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96.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6%,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10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进一步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目标。积极与镇办协作,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宣传和妇幼保健知识教育。

1、加强公共卫生监管。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了区级监督、办事处协助管理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饮用水卫生日常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机构改革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并顺利完成食品药品职能的移交。

2.严格规范医疗市场。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积极开展“依法治区”等普法宣传,提高卫生法律法规的普及率,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截止目前,打击非法行医立案3起,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服务市场。

3、开展医疗机构综合执法监督检查,确保医疗安全。上半年,我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方面、传染病防治方面、母婴保健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执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责令、督查、帮助整改到位,为我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4、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上半年,在各中心聘用卫生监督执法协管员18名,每季开展一次卫生监督协管督查,不定期召开卫生监督协管员会议,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并为卫生监督协管员配备了检查服,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步入常态化,确保了全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全覆盖。

1.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看病贵”问题。将《__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全面纳入区基本医疗保障目录,不设自付比例;针对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基本药物实行直接挂网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推行药品统一招标、跟标采购,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已全部采购、使用全省统一招标的药品,20__年上半年药品招投标、跟标 22.9万元,占医疗使用药品100%,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组织医药费用控制情况检查,及时对每人次门诊收费,对每季度开展抽查医疗费用执行情况、大处方、大金额、用药量大的前10种药品和前5位医生,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奖金挂钩,并予以公示等,确保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

2、 公平合理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看病难”问题。想方设法筹集、争取资金,加快区医院新大楼装修工程,按三级医院要求进行配置,新医院将开通预约诊疗服务,患者可拨打预约电话进行预约,由医院导诊台负责具体办理预约挂号手续、登记联络、领取预约就诊号、提供咨询等服务;区医院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将设立收费处及西药房自动排队叫号系统。设立病人自动服务系统:新建HIS系统化验结果自助查询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区医院已实行《门诊病历》通用。开展推行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工作,推行节假日门诊。将区医院努力打造成__市特色眼科医院,缓解“看病难”问题。

3、 医疗纠纷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与应对能力,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完善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__区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五位一体”机制,推行医疗责任

保险,多方位创造和谐医患关系。1.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国基层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任务的各项工作业已全部到位,目前等待上级验收。

2、 无偿献血工作持续推进。今年我局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多措并举,广泛动员,力争顺利完成今年目标任务数。据统计,截止__月31日,全区参加无偿献血人数累计达84人,完成比例为6.23%。

3.行业形象展现新面貌。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卫生队伍。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卫生行业作风、效能建设,强化职工教育和队伍管理,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行业自律。认真办理两案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管理,及时答复办理市民有关卫生的咨询、投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杜绝安全事故。截止目前,全区医疗卫生系统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4.卫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扎实开展。 认真开展打击“两非“行动,加强了对各级保健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健全了出生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对辖区内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及设有B超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专项检查。

1、关于局医政科建设问题:

区境目前有102家医疗机构,现只有1名干部且非专业人员在对各医疗机构监管(实际只是组织培训和办理各类相关证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行政许可是一项很严肃的政府工作职能,目前,因医政科人手紧张且无专业人员,执业医师证和护士证办理,委托区医院全权负责材料受理和审核工作,卫生局只负责盖章。这种做法着实欠妥,而且不符合卫生行政许可有关规定。此问题也多次反映,至今未果。

2。关于卫生专业人才问题:

各卫生服务中心缺少执业医师,医护比严重失调。区医院缺乏副高专业人才。人才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区医疗卫生发展的瓶颈,现行的用人机制很难觅得卫生专业人才,急需改革。

3. 关于无偿献血工作进展缓慢问题:

截止目前,全区无偿献血只完成全年任务的6.23%,工作进展极其缓慢。究其原因:无偿献血工作没有得到各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街道办宣传动员招募公民参与无偿献血力度不足、缺乏得力措施;动员招募的公民身体素质很多不符合献血要求,成功献血比例小;区卫生局只能督促,缺少应有的抓手。对此,区政府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全年的献血任务又将无法完成,直接影响政府目标考核。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群众健康宣传教育,遏制重、特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医疗安全事故;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做好饮用水、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

3、认真做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工作。积极提升区医院“龙头”地位,努力构建无院级化管理模式;

4、夯实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网底”基础,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5、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提高全区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6、健全机制,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联系区工作;

第7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一、强化政府行为,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市政府把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妇女儿童工作力度;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将实施两个规划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实施政府督查;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实施专款专用;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加强对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将两个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统筹,组织召开市妇女儿童工作会,定期督查指导,加强沟通协调。各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及时研究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做好事。今年下半年,市妇儿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新闻舆论、大众传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妇女观、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常德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010年)》及涉及妇女儿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举办“五五”普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家庭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利用“三八”维权周、“妇女维权岗”、“平安家庭”创建等,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普法宣传的力度,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后续工作的开展,积极宣传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努力优化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环境,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意识的提高。

三、加强监测评估,保证妇女儿童工作质量

把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纳入常规统计,形成制度。开展培训,提高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性别统计意识,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提高监测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认真研究监测评估数据和报告,对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定期评定、研讨,形成有效的维护机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两个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步伐。对在中期评估中已提前达到纲要(规划)终期目标的静态性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已达终期目标的动态性指标采取巩固措施,防止反弹。按时完成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工作,并制定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实现进度表,根据进度表的数据提出整改措施,确保两个规划终期目标的完成。

四、强化政府服务,切实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预防和控制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我市婚前医学检查率为1.73%,农村婚检率为0.3%,离规划目标城市不低于90%,农村不低于60%有较大差距。20*年要重点开展婚前保健宣传教育、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力争做到人人都在监测中,确保出生缺陷全覆盖监测。

(二)有效遏制艾滋病发生率。报告显示,女性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数25例,比上年增加7例,上升38.89%。各有关部门要有效提高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条件,在妇女儿童中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势头,减轻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危害。

(三)继续妥善解决社区留守妇女儿童及流动人口妇女儿童问题。20*年各成员单位要在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各自职责继续探索新思路,重点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单亲、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展调查和课题研究,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市教育局、市计生委、市公安局等成员单位要加强流动、留守妇女儿童在我市的分布情况及数据的统计,进一步解决流动、留守妇女儿童在卫生保健、上学、人身安全、劳动安全、工资福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四)完善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就业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一系列专项救助,完善临时救助、社会互助等措施,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依法打击和防止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行为。

(五)帮助妇女充分就业。20*年市妇儿工委相关成员单位要加强宣传力度,探索就业途径,提供就业渠道,帮助更多的妇女充分就业、平等就业。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拓展就业领域,增加就业机会,深入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各项任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第8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1、继教活动

随着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提高。2012年,全省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4项,获批132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32.3%和23.4%。继教项目涉及二级学科43个,覆盖率为43.9%。举办单位17个,较“十一五”末的12个增加约41.7%,其中市级单位5个。参加人数17654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67.8%。2012年,全省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05项,获批453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24.1%和27.2%。继教项目二级学科覆盖率100%,市级及以下单位举办项目数达168个,占项目总数的37.1%。参加人数37097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1.5%。2012年,由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提供的网络继教项目和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提供的视频继教项目总数突破千项,参加人数38192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2.4%,并已实现16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期送教下基层、卫生局长和乡镇卫生院长培训班等针对不同继教对象的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各市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也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教需求。

2、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全省24个省直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7个安装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占70.83%;16个地市中有12个安装了ICME系统,占75%,其中有6个地市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ICME系统举办继教项目、审核继教学分,并以电子授分形式替代市级II类纸质学分证书。目前,全省纳入管理系统的继教对象168990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18475人)的近77%。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效缓解了继教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工作量巨大的矛盾。2010年,我省顺利完成卫生部和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考评组的现场考评验收。

二、存在问题

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推行10多年来,尽管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策保障滞后

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等国,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开展的政策体系,并拥有国家立法的有力保障,如英国的医学法案、德国的职业法、法国的终身教育法等都对执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涉及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定大多是以部门规范化文件下发,如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卫生部、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卫科教发[2008]49号),卫生部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12]85号)等。由于只是部门下发的规范化文件,致使继续医学教育在政策、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相关财税制度的执行和各项奖惩措施的落实。

2、发展不均衡

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总体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到观念、认知度、经济能力、工学矛盾、师资水平、信息沟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地域、机构、学科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基层以及偏远、落后地区的继教工作发展滞后,一些较小或边缘学科专业人员的继教可及性亟待提高,部分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继教工作薄弱,基层、护理等专业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短板效应直接影响到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继教活动质量差异显著

继教活动的质量是保证继教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回顾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虽然全省继教项目数量的总体缺口不大,但其质量差异显著,学科构成尚需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部分继教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即过分注重项目举办规模和规格等外在表象,但内容安排不够科学,针对性不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②重申报轻执行,即项目申报踊跃,数量连年攀升,但举办时却不能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严格执行,无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③重审查轻监管,即项目评审虽严把质量关,但项目举办过程的监管不够及时、全面,力度较弱,一些不规范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此外,继教活动的形式仍不够丰富,执行过程欠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少数继教项目甚至沦为走形式、授学分的工具。

4、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基本要素。虽然我省早已出台了相关管理及评估制度文件,但有些规定形同虚设,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水平和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观念与认识上的差距、管理人员和监管措施的不足,相关制度如组织开展继教活动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评价与认证、继教项目内容和流程的执行标准、继教活动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继教工作的统计报告制度等均不够细化,导致继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差异显著,水平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教活动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强化领导,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要切实保障该项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是各级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完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教考评机制和医药卫生机构继教管理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在政策、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扶持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措施,不断缩小地域、机构和学科等方面的差距,努力促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建议主管部门尽快修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将其升格为法规,由国务院以《条例》或《管理办法》的形式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启动立法程序。四是建议财税部门及时出台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财税制度和优惠政策,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继教经费保障机制,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政策制度保障。

2、完善制度,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理论,可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改进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详细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执行标准,实行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1)计划(项目申请和启动)

新形势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以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执业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全员职业素质教育。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卫生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初级人员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培养独立正确处理本专业常见问题的能力,规范履职行为;中级及以上人员应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培养教学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提高正确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全员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可由省继教办每年培训大纲并推荐相关课件。各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指导各级各类继教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格评估师资水平,规范执行专家评审程序,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各相关单位或机构的继教管理部门则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达各级各类继教项目的申报信息1561第34卷第10期2013年10月曹迎庆等: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及要求,鼓励各学科结合临床实践积极申报,同时主动将获批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及举办流程提前通知各项目负责人,督促并指导其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实施(项目举办)

各级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项目既定计划或项目申报书的内容,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如通知发放、日程安排、学员报名、专家授课、教材编印、学分审核、资料归档、信息反馈等制订科学易行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做好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督促并指导项目负责人遵照上述各项规定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共同保障继教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3)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工作应贯穿继教项目举办始终,其具体实施可分别选择项目举办的前、中、后三个时段。办前时段主要通过审核项目通知和日程安排检查项目实施与计划的契合度,如发现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变更内容应及时整改;办中时段则应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继教项目进行实地抽检,通过现场跟踪培训过程,检查评估培训质量,及时制止或纠正违规行为;办后时段不但要及时核查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而且应结合学员的评价反馈信息总结评估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际效果。

(4)改进提

高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是持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继教管理人员应针对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可据此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继教管理水平,保障继教工作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和目标,规范了执行程序和标准,强化了质量监督与评估。但实施全程监管难免会显著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3、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展的主要趋势,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卫生部早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要建立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全国至少有60%的省市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标。2012年12月,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加快网上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的开发,探索建立共享型继教数字化资源库;推进信息化管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14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使用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之后,全国已有9个省、市、区建立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系统。2010年,中华医学会开始试点电子授分和网上打印学分证书,并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各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也陆续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上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我省是人口大省,继教对象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由于继教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而且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继教信息,方便快捷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因此,全省自2005年开始启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的进度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70%以上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75%以上的地市启用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共有77%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加速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具有继教信息和政策法规的与查询,继教学分的登记、审核、发证、验证与查询,继教项目的申报、评审、公布、查询与信息反馈,远程继教站点和精品课件的链接与提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报告等多种管理与服务功能,是实现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

针对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继教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强与远程继教机构的信息沟通,促进其不断增加学科专业覆盖面,提高课件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二是要筛选并增加具备资质的可提供远程教育的机构(目前通过卫生部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有6家,我省仅认可2家),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和来源;三是要借助省级继教服务网络平台,自行制作、推出精品继教课件,建立继教课件精品库,不断满足广大继教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优化服务,着力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

第9篇:医疗卫生履职情况报告范文

一、积极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围绕“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水平,共建和谐卫生”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卫生法制建设水平。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并落实备案审查制度,对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有碍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上位法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及时提出修改和废止意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率达到100%。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加强许可档案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按程序执法,组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梳理,落实重大案件集体决策、备案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年度结案率达85%以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畅通渠道,完善和解调解、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咨询的工作机制,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执行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开展“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制定“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全面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营造学法尊法守法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一)加强执法力量配备。依据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测算和配备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积极争取编制等有关部门支持,充实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满足工作需要。

(二)加强监督机构网络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卫生规划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及执法装备等条件,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卫生监督网络,积极推进卫生监督进农村、进社区工作,加强派出机构建设,推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着力提高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监督覆盖率。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贯彻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加大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法律法规考试考核、模拟办案、案例讲评、案卷评比等活动。加大卫生监督稽查力度,以涉及权力运行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环节为重点,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和监督稽查,积极推进落实卫生监督员轮岗制度。加快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个案信息数据即时上报工作。

三、扎实开展卫生监督“三项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卫生问题

从今年起,在全市集中开展职业卫生推进、医疗市场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三项工程”,工程实施周期为三年。总体目标是“第一年取得明显成效,第二年有大的提高,第三年建立长效机制,推进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一)职业卫生推进工程。积极开展职业卫生“六进”宣传活动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劳动者密集场所的宣传覆盖率要达到100%,提高全社会职业卫生法制意识和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害源头控制,加大新、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监督力度,依法查处未按规定时限开展评价审查、验收的建设单位,今年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率达到50%以上。全面开展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第一批试点县争取实现企业全面覆盖,第二批试点县企业覆盖率70%以上,没有开展试点的县也要在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四个一”工程,积累经验。继续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接害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以上。以职业病新发病例为线索,积极推行病例溯源督查,严查企业违法行为。积极推进全市职业病防治规划,年内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和评估。认真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做好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工作。

(二)医疗市场规范工程。

一是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以“谁发证、谁监管”为基本原则,以日常精细化监管和突击性暗访、抽查为基本手段,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查处办度。认真落实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衔接配合,逐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抽查制度、暗访制度、举报制度和联合办案制度等长效机制,加大案件移送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市卫生局对各区县每年至少暗访和突击检查1次,检查结果适时通报并与年度重点卫生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实行挂牌督办。

二是推进规范化诊所建设。推行“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纠建结合,提高诊所规范化管理水平,年底前全市诊所规范化建设率达到70%以上,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加强违法医疗广告监管。落实日常监管和重点监测措施,严格不良行为记分制度,建立日常监管档案,规范监管行为,落实监管责任,保证执法活动的公平性。

四是加强采供血机构监管。明确监管职责,规范监管机制,完善监管公示制度,保证监督频次和监管质量,进一步规范血站及医疗机构输血科的执业行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五是在全市建立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按“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综合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覆盖率两年达到100%,违法行为查处率100%,整改达标率100%。推进监督执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各级各类监督机构监管职责,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确定监督频次,建立督查、考核制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辖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档案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档案建档工作,实现监督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市管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事故处罚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继续推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量化分级实施率要达到100%。进一步加强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批件产品的监督覆盖率不低于70%。在全市开展以“加强农村饮用水监管,保障农村供水安全”为主题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农村水质消毒和检测工作情况,督促供水单位完善净化消毒和水质检验设施。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工作,加强培训指导和监督检查,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许可持证率。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定期对城乡饮用水水质进行调查监测和卫生评价,确保监督监测覆盖率和监督频次逐年稳步提高,今年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覆盖率不低于80%,供水单位建档率100%。

四、扎实做好其他卫生监督工作,依法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一)加大公共卫生监管力度。继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以“加强消毒环节监管,推进量化分级管理”为主题的游泳场所专项整治。今年住宿场所、美容美发场所、游泳场所、洗浴场所量化分级实施率要达到100%。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贯彻卫生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开展以“加强农村学校卫生监督,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主题的学校卫生专项整治,以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学校传染病防控和饮用水卫生为重点内容,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卫生管理措施,全市学校的卫生室(或保健室等)建立率、查体率、建档率均达到80%以上,切实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三)提高传染病防控监督工作水平。按照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培训指导,明确监督频次与覆盖率,强化督导检查,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监管,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督促医疗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监管,制定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加强消毒产品监管,继续推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频次不少于1次,市级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获得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以“规范餐饮具消毒服务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题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市、区县卫生监督覆盖率应达到100%。

(四)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以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及放射防护情况为重点,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严肃查处无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行为。加强放射诊疗许可校验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率达到70%以上,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检测率达到85%以上。

(五)做好卫生监督抽检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我市公共场所、饮用水、消毒和涉水产品等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及时上报和公布抽检结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和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