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1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

(2分)把句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他们玩腻________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________似的贝壳,用脚踢飞了。

2.

(8分)查字典。

“等”字部首是________,总笔画是________。

“伐”字的读音是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

“剩”字的音序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

“煤”字共有________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

3.

(6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寻访

童子

隐者

牧童

歌声

林樾

4.

(10分)把所给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扁________

________

司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胡________ ________

5.

(5分)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聊胜________

________不休

震耳________

失________落________

6.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洞若________

耳濡________

翻云________

方兴________​

7.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炕________

柜________

匠________

跪________

耸________

坑________

拒________

匝________

桅________

茸________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罪过

②明白

9.

(3分)写出近义词

似乎—________

秀丽—________

尤其—________

10.

(3分)写出反义词

神秘—________

秀丽—________

增添—________

11.

(8分)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云雾

________的色彩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的轻烟

________的庐山

________的天幕

________的白马

________的大海

12.

(4分)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________

罩________

幻________

姿________

13.

(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珍珠

一________岛屿

一________浪花

一________感觉

一________玉带

一________白马

14.

(3分)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今天他带了一顶新帽子,可神气了!________

②小刚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由其喜欢踢足球。________

③游乐园里太好玩儿了,真是让人流连忘反。________

15.

(5分)描红生字

姿

16.

(3分)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每一立方米有雾的空气里,大约有一亿多个小水滴或者小冰晶。________

②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________

③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________

17.

(1分)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________

①所以,沿着山坡往上爬的空气,温度越来越低;

②我们知道,山下的气温比山上的气温要高;

③一般山区云雾都比较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④也就是说,它能够容纳的水汽的数量也越来越小,

⑤于是往山坡上升的空气的湿度很快就饱和了,再往上,多余的水汽就凝结在灰尘上向形成了雾。

18.

(4分)我会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没关系(xì

jì)________,我自己会把红领巾系(xì

jì)________好。

②我一觉(jué

jiào)________醒来,发觉(jué

jiào)________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19.

(6分)我能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变幻无长________

腾云架雾________

千资百态________

巨大天慕________

一泄千里________

海上飘浮________

20.

(4分)读《庐山的云雾》,按课文内容填空。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________,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________。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________。

21.

(3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________

②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________

③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9分)

22.

(10分)阅读《和田的维吾尔》,回答课后问题。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五颜六色__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1)在文中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___五颜六色_____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__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2)第一段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和田维吾尔聚餐的特点是________。

23.

(10分)阅读完成练习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选自《庐山的云雾》

(1)“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什么?

24.

(9分)阅读练习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

漂)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泄

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飘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坐

座)冰山……

——选自《庐山的云雾》

(1)写出合适的字,随风(飘

漂)________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泄

泻)________千里,变成了(飘

漂)________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坐

座)________冰山

(2)这段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0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29分)

22-1、

22-2、

22-3、

23-1、

23-2、

第2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1.知识与技能

(1)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文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想象、表演、感悟,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语言的生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感悟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曲《大海啊,故乡》勾起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回忆,提起大海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呢?

2.大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赶海》这一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趣)

二、悟“趣”

1.同学们都说赶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么赶海的“趣”体现在哪儿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杨谦的脚步走近他的童年去寻找答案吧!

2.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自由读课文组内找出有趣的事情,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

(2)找出“趣”在哪里?把自己对关键词句的体会整理一下,与组内同学认真地交流一下。

(3)要仔细、认真地诵读,把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读出来。

3.全班交流

(1)赶海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作者呈现了哪几个有趣的画面呢?你能用三个字来概括出来吗?谁愿意尝试一下?

学生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2)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学习心得?(4人分工情况可采用诵读、谈体会、表演、画面展示等)

(3)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A.品读“追浪花”

(抓住拟人句,突出欢乐的心情,指导诵读,再现追浪花的场面。)

难怪我当初要“闹”着舅舅去赶海呢?生活中你有没有闹着要做什么事情的?你愿意表演一下吗?我就是这样闹着舅舅去赶海的,从这个“闹”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B.品读“摸海星”

(“嘿”“抓住了”抓住关键词、做动作、诵读体会,突出摸到海星的惊喜。)

C.品读“捉螃蟹”

(抓住动作、语气词来突出捉螃蟹的“趣”。)

D.品读“捏大虾”

(揣摩字词,抓住动作、生动形象的比喻感悟趣味。)

4.赶海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出示文章中的句子: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你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内容用具体的语言按照“捉螃蟹”“捏大虾”的手法描绘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三、议议

1.赶海的趣事真多,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赛跑时鞋子跑飞了……你记得这些有趣的事吗?

2.谈起趣事大家都津津乐道,返回文本,太阳偏西了,我们的小背篓满满的了,这让我想到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满载而归)

3.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我情不自禁地想到王勃的那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赶海结束了,我一边走一边又哼唱起了那首歌《大海啊,故乡》。作者把这首歌的歌词列为文章开头,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文。文章又以歌词结尾,照应了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首尾呼应。

四、作业超市

第3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这30篇稿子的标题是

1.抓住联系异中察同(高林生)

2.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高万同)

3.“三维”融合各有侧重(郝敬华)

4.因文而宜,遵循规范,便利教学(汪晓铅)

5.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杨新富)

6.对写字教学的再认识(张庆)

7.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策略(张庆)

8.苏教版的“汉语拼音”(张庆)

9.“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张庆)

10.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二上、三上)“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11.强化三环追求三境(陈永平)

12.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高林生)

1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高万同)

14.在整合中优化和建构(黄达)

15.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李亮)

16.苏教版四上阅读教材的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孙景华)

17.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汪晓铅)

18.直面生活,形成口语交际素养(魏星)

19.写作教学中的“乐”与“放”(张庆)

20.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张庆)

21.整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高林生)

2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胡丽萍)

23.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马建华)

24.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马建明)

25.把握标准循序渐进(许小慧)

26.读出教材特色教出阅读本色(张敬义)

27.吃透文本精神深化语文课改(张庆)

28.试说“对话”(张庆)

2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解读及教学建议(周玉谦)

30.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百问”系列(朱家珑王向东)

五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的标题是

1.王梅:一下《识字》,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实验小学。

2.于永正(特级教师):二上《梅兰芳学艺》。

3.武亚娟:三下《七颗钻石》,陕西渭南临谓区北塘小学。

第4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一、开展实质性活动,让课堂生活化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4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讨论班级公约,教师可在课堂上真实地举行一次班务会,由班长来主持会议。

1、班主任老师会前讲话,激发集体凝聚力。

2、班长:概括班级在卫生、学习、遵守纪律、集体比赛、锻炼身体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今后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各小组成员把在组内讨论的内容整合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大家注意倾听,做好记录。

4、班主任老师总结讲话,安排同学会后整理班级公约,号召大家共同遵守自己的约定,为班级增添荣誉。

口语交际课堂中开展这样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没有刻意教学的痕迹,会消除学生交际心理上的障碍,学生会倍感轻松,参与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成效也会很明显。

二、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走进情境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4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约请,可以这样设计。

情境一:

1、老师在这节课下了之后就要外出开会,但我想请音乐老师今天中午给同学们排练一下小合唱。这个事情只有请同学们帮忙了,好吗?我们先来练一练怎样去请音乐老师帮忙呢?

2、同桌表演,角色互换。

3、请几对同桌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倾听,表演后说感受,也可提意见,让学生明白约请要讲礼貌,原因要讲清,内容要说明白。

4、教师扮演音乐老师,让学生来请,适当给学生设置障碍,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情境二:

1、爸爸叫你去请邻居王叔叔来家里吃饭,你能帮爸爸这个忙吗?

2、同桌练习再当众表演。

3、老师扮演爸爸,请两名学生来表演,约请要清楚明白,注意礼貌,回来后再向爸爸反馈约请的情况。

这一交际训练内容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起整个思维结构中更为突出,丰富直观的画面、图片和声音更能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力,触发思维的基点,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交际情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近生活,增强理解、分析、判断和创造的能力。

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聊聊春节,教材中安排了一组图片,有舞龙、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节的视频和图片,伴有鞭炮声、锣鼓声、拜年的歌曲等,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会很快把学生带回到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兴趣。

四、制造矛盾,设计问题,把学生推进情境

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帮他出主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个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

1、刚才钱雨琪的爸爸打电话给老师说他们要出门办事情,不能给钱雨琪准备午饭了,让我们帮她安排一下。我们可以怎么帮她呢?

2、讨论交流,准备发言。

3、想好的同学当面跟钱雨琪说,要求说清楚情况和解决的办法。相互补充。

4、说说谁的办法更可行。

5、钱雨琪向给她提供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

情境二:

1、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了,老师想举行一个班级庆祝活动,可是怎么安排呢,这让老师煞费苦心。你们想怎样庆祝这个儿童节呢?

2、小组讨论,教师参与交流。

3、代表发言,教师质疑。注意倾听,相互补充。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会激发学生与人交际的内在需求,情感、态度、思维都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极大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成效。

第5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关键词]想象;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一、品文想象――拓展文本空间

想象作文以课文为媒介,激发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中人、文中事进行多方位的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强、延伸和改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渠道。

1.改写课文。通过对课文进行改写,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从不同侧面对事情发展过程以及人物性格行为进行想象和描述,初步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能力。

(1)改人称:通常可以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木兰从军》一课,可让学生将自己当作花木兰,在心理活动上展开想象,理解文中“为国为家分忧”的具体内涵。

(2)改结构:把顺序改为倒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事情因果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爱滋病小斗士》一课运用倒叙的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转换顺序,在小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上着力展开想象,刻画细节,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改体裁:把诗歌改为记述文,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古代诗歌洗练的文字对于场景也有着鲜明的刻画,这些为学生进行体裁改写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延伸结尾。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都有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对这些结尾进行延伸思考,既考察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对事情发展的合理揣测,也引入了学生对于文中人物的或喜爱或厌恶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关联课文。以课文为依托,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单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内在联系的一些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其中发挥想象能力,学生从中得到了对于教学内容整体性的认知和把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可将《北大荒的秋天》、《西湖》和《拉萨的天空》串联起来,让学生想象一次漫长而又精彩的旅程,体验祖国的美丽景象。

二、聆音想象――提升审美素养

音乐是艺术之母,在音乐的激发和渲染下,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最大的张扬。在音乐声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思维细胞得到充分激活,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

1.创情境。音乐不仅仅可以作为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情境。以音乐所创设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别致和新颖,在音乐架设的美妙氛围中,学生的想象思维更是别具一格。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结合文中“原野热闹非凡”的描写,笔者精心搜集、录制了各种声音,如雨声、雷声、鸟鸣声、流水声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想象美妙的场景,想象动人的景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激情感。或激昂、或舒缓、或欢快、或忧伤,各种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在经历一定的情感酝酿与发酵之后,学生的想象力中灌注了自身的情感因素,所想象出来的情景、事物和经历也会如同乐曲声那样自由流淌。如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写作《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细细聆听著名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在优美的琴声中想象秋天的浪漫与温馨,想象秋天的午后,想象秋风中的红叶,调节学生的情绪,为后继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物想象――开发视觉启迪

引导学生对图画、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一个个细微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所见激发所思,让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细致。

1.观图。同一个图形,由于生活经验以及思维特征不同,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不同联想。教师要有意识地放开束缚,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想象得以充分的发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建议》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配图,想象画中的色彩与声响,将春天的美景在脑海中变得丰满鲜明起来,为春游活动的建议积累了素材。

第6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然而“教什么”真的无需深入探讨,教师只需拿着教科书适当运用技巧进行讲解就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前有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后有王荣生教授断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再有近期掀起的教科书讨伐之风,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要审慎地面对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择优而教,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张力。下面笔者就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教材创生的智慧。

【策略一】拆分(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月亮湾》)

师:月亮湾究竟有多美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

(师根据学生描述依次将各种景物贴到黑板上。)

生:我还看到了桃花。

(师将一朵桃花贴在黑板上。)

生:老师!不是这样的桃花!

生:应该有很多桃花。

师:为什么?

生:因为书上说: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

生:而且,树上开满了桃花。

师:(取出更多的桃花贴到黑板上)你们听得真仔细,听到了“许多”和“开满”。(指着黑板上簇拥着的桃花)看,这么多的桃花,色彩鲜艳,远远望去,就像——

生:一片灿烂的朝霞。

【创生智慧】

本课教材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图画和文字相得益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小村庄。在介绍桃花时,课文用了一个比喻,“灿烂的朝霞”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东西。教者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描述什么叫灿烂的朝霞,也没有将教材整体地呈现给学生进行学习,而是从拆分图片开始,先出示一朵桃花,熟悉课文的学生立刻指出错误:不是一朵桃花,并以课文为佐证。这时教师再出示许多色彩绚丽的桃花,让学生区别,从中领悟比喻的精妙。

【策略二】联合(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悯农》)

师:再来看看课题中的“悯”,它的部首是——

生:竖心旁。

师:那它可能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觉得是同情。

生:诗人李绅看到农民这样辛苦,劳动果实却被地主剥削了,很同情他们。

师:是呀,他们是值得同情的。其实在封建社会,受剥削的不仅仅是这些农民,在江边上还有这样一群打鱼人……

(出示《江上渔者》。)

【创生智慧】

对于学生而言,一节课仅仅学习这样一首简单的古诗略显单薄,因此,教者设计了一个课文延伸环节,将《悯农》和相关主题的《江上渔者》进行联合教学,学生通过《悯农》体会到古代劳动农民辛苦从而产生同情,再学习《江上渔者》,在多种方式的读中进行情感的迁移,深化同情。《江上渔者》是本单元练习中的内容,这样的联合也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有时候在教学中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进行同主题教学或板块式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三】调序(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4》)

师:仔细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卡,带领学生认读,并随意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词语朋友我们都认识了,可是它们排得有些乱,谁能帮它们排排队?

生:(重新排列词语)

师:(请排列词语的小朋友们分排读词语)能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些词语拍成一排吗?

生:我把“观察”“采集”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是小朋友们的动作。“昆虫”是他们观察采集的东西……

师:也就是第一排词串让我们知道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那第二排呢?

生:……

【创生智慧】

识字课是低年级集中识字的重要方式,主要形式是“词串”,它并不是词语的简单堆砌,有其逻辑联系,如本课的四排词语,第一排交待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第二排则是昆虫们活动的地点,三、四两排是昆虫的名称。教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故意打乱顺序,让词卡随机出现,然后设计整理词语的环节,让学生在重组的时候探寻其内在规律,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如果单纯地将识字课的教学内容定位于教学生会识会写几个生字,就窄化了教学目标。

【策略四】补白(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鸟岛》)

师:仔细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再对照课文插图,你有没有意见?

生:(自由读。)

生:我觉得这幅插图画得不好。因为没有画鸟窝,但是课文中说鸟窝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生:而且我觉得鸟蛋也画少了,不是到处都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样子是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疏忽了。这样吧,同学们可以在插图上进行补充,让我们一起来让这幅图更准确。

生:(完善插图)

【创生智慧】

教材的文字或图画之间有的时候是不完全贴合的,教师用好插图,则会让学生得到意外的收获。本课例中的设计是源自教科书的一个不足,如果照本宣科可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错误的印记,本课的教者的处理方式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放大不足,并放手让学生弥补。学生不但深入钻研文字,兴致高昂地进行修改,而且从中习得了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当然,补白并不一定非得针对漏洞,有时候带领学生在文本研读中潜入字里行间,挖掘其蕴藏的内涵,用上批注等学习方法,可以领悟教材的言近旨远。

【策略五】链接(课例: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鹬蚌相争》)

师:今天我们不但了解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还从中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其实这则寓言出自西汉时期的《战国策》,故事蕴含的道理还制止了一场战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的《鹬蚌相争》。

(课件出示故事图片以及对应的文言文句子。)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试着读文言故事。)

【创生智慧】

任何语文知识都不会孤立地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善于捕捉教材向外伸出的枝桠,找到可以进行链接的点,适度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正如本课例,教者并不满足于讲完一则寓言,讲透其中的道理,而是将教材内容与原文进行链接,让教学内容横亘千年,有了教材做底子,学生接触文言、了解文言变得不困难。教者再穿插介绍当时的故事背景,让学生知道苏代用这个故事说服了赵惠王,避免了战争,体会说客的语言技巧,这样处理后的教学内容明显会厚重许多。

第7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一、阅读细节的整合

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读,会极大地唤醒学生的读书意识,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在此,我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的课堂教学为例。

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品味,找出作者的好词佳句。有的学生找出“饱胀”“翩翩起舞”“大圆盘”“清香”等字词。这样,教师可有效地引导学生从阅读的视角用心发掘、体会这些精美词句,从而真正地实现“学习阅读”,而非传统的“阅读学习”。但我发现,很少有学生会指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是一个极为准确传神的字。于是,我问学生:如果将“冒”字换掉,你们打算用哪些字呢?学生说可以用“长”“钻”“顶”“探”等字,他们同时给出了更换的理由。此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欲望,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我再将“冒”字加以延伸:白荷花冒出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晒太阳”“开花”“结果”“呼吸新鲜空气”等。在尽情表达之余,学生也得到了表达能力、接受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在阅读环节进行细节的整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互动细节的把握

对刚刚上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通过他们的好奇心与模仿力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呢?我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乌鸦喝水》来完成与学生的互动。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板书“喝水”“口渴”两个词。随后,我拿出准备好的装有一半水的广口瓶、小石子和一个用硬纸板做的乌鸦。然后,我请学生回答口渴的乌鸦是怎样才喝到水的。同时,我让学生上前实践、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随着投放到瓶子中的石子的增多,瓶内的水渐渐升高。我适时提出:“你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应该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指出“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喝”要用“嘴”(口),而“渴”则是出了很多汗,感觉口很干。在课堂互动中,学生既满足了好奇心,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主体细节的把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主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其主观努力与能动作用发挥的效果。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服务性的,要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就必须从学生主动学习、实践的细节入手。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往往将自己定位为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

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的课堂教学前,我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在A4纸上画上月亮和云彩,用复印机复印后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流利朗读课文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学习兴趣,我让学生将自己对月亮和云彩的理解画在纸上,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在月亮和云彩的四周加上自己想要添加的景物。学生们立即活跃起来,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象能力积极绘画。随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绘画作品的创意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逐一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把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意识激发出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一举多得。

第8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82-02

朗读,能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起到沟通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桥梁作用。朗读教学法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但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轻朗读、重讲解”的现象依旧存在,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如囫囵吞枣,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最终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鉴于农村小学生口语发音、知识面、理解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的现状,教师应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喜读、乐读、爱读,从而爱上语文,为积累语文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加强朗读训练。

一、朗读之前要为学生扫除障碍

把字、词读准确,是进行朗读的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文章中的生字词,语句、段落所蕴含的感情基调难以把握,是阻碍学生顺利开展朗读的“绊脚石”。要搬掉这些“石头”,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认读生字

教师可以先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把文章中不会读的字抄写下来,并通过查字典、请教长辈等,初步掌握生字的读音。进行朗读之前,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生字词事先用小黑板或卡片写好并标注拼音,然后通过教师拼读、学生拼读、集体认读等方式,让学生认准生字词。认读完教师展示的生字词后,教师不能忽视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提出还有哪些生字词读不准或不会读,这一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为必要。一是农村学生识字量相对较少,仍有一些学生认字较为困难;二是目前农村小学班额较小,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多数学生。例如在让学生朗读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秋游》一课时,教师在小黑板上教读完“绵”“稻”“逮”等生字后,仍有学生提出不会认读“蓝天”“嗓子”等字词,于是笔者便把W生提出不会的字词有针对性地罗列在黑板上,依次为学生扫除朗读障碍。

(二)进行范读

范读是让学生在认准生字词的基础上,初步领略文章感情基调的一种有效方式。范读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亲身示范,二是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录音。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两种范读形式采用一种即可,尤其是当个人朗读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时,个别教师就会“羞于”进行范读,而是直接使用播放设备。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这两种方式都应兼顾使用。教师读,能拉近学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和模仿欲;使用播放设备,则有助于学生朝着更高水平的朗读目标迈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哪吒闹海》时,因为笔者对此故事十分熟悉,在家中经常给孩子讲该故事,所以在朗读时便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读出来,让学生们听得十分入迷,哪怕随后使用了播放设备进行范读,学生也反馈说“还是老师读得好”,随后几名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吻,把这篇文章读得十分精彩。由此可见,教师不可轻视亲身范读。

二、朗读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

倾听学生朗读,不是单纯以听的姿态读,而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闪光点,适时进行点拨,以便接下来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进步,在朗读中不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习得一些必备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切忌打断学生的朗读

不管是进行个别读、小组读,还是对比读、集体读,教师都不应中途打断学生的朗读。因为在朗读进行时,学生总会注入一定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一种微妙的作用,所谓“情由境生”即为如此,此时之境,笔者认为是朗读之境、入文(走进课文)之境。学生在朗读时,教师所要做的大致有三件事:一是记,记下其中学生读错的字词,以便接下来进行纠正;二是品,以欣赏的姿态品听学生的朗读,品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三是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朗读状况,包括嘴型、面部表情、动作等,以便判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以上三者,需要教师同时进行,没有先后之分。

(二)必要时教师可进行跟读

教师进行跟读,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能增强学生的朗读自信,让朗读更为顺利地进行。但是,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需要进行跟读,一般而言,需要教师跟读的是生字较多、感情基调难以把握,或者是学生已经读了一两次后仍然读不好的文章。教师跟读时要注意技巧,声音不宜过大,语速不宜过快,应该以一种参与者,即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的朗读行列,如此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文章较长,其中蕴含的“荷花是我,我是荷花”的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时难以把握,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就可以进行跟读,带领学生走进荷塘、品赏荷姿、感悟荷情。

三、朗读之后教师要注重点评

教师适时、正确和有针对性的点评,不但能为学生较好地扫除朗读障碍、掌握朗读技巧打下基础,还能为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提高朗读水平搭建台阶。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鼓励与纠错均应兼顾

我们常说“鼓励是最好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朗读点评来说,鼓励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那么,学生的哪些朗读优点值得教师肯定和鼓励呢?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读得正确、流利、读有感情都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教师的鼓励与赞扬应该就实避虚,表扬实实在在的东西。例如学生读完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木兰从军》后,笔者这样表扬学生:“从最后一句,我听出了大家的惊讶和钦佩之情。”当然,鼓励要有,必要的批评和纠错也不能少,对于学生朗读中出现的读音错误、感情基调不符等“硬伤”,教师切不可视而不见,要注意及时进行纠正。

(二)不妨尝试进行“回放”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对朗读后的点评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尝试运用“回放”的方式,使用现代通信设备中的录音功能,把学生朗读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有选择地播放引导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使用“回放”这一方式,能直观、便捷、有针对性地展示学生的朗读状况,对于纠正学生的朗读缺陷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是值得尝试的有效做法。

第9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范文

一、说生活,练语感

语文的基本材料都来自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是活生生的,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有最真切的体会,才能深刻领悟语文与生活的交融关系,在这个领悟过程中,让自己的语感由感性到理性逐步积淀、升华。

一位教师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课《最佳路径》时这样从生活联想出发激发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现在,老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寻找‘最佳路径’好吗?

如果你是游人你会买老奶奶的葡萄吗?”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买”。因为“无人看管”,我们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因为直接从葡萄架上摘,葡萄更新鲜。听了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写出关联词“只要……就可以……”来引导学生说出,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这样的交互中,使得学生体会到自己摘葡萄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任他人、给人自由的生活道理。

在这样的说话训练中,学生对“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句话有了形象深刻的认识。

二、画想象,品语感

语文素养的养成,要从想象思维的培养出发,因为,想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可以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大脑加工,形成生动的图画再现出来。“文字”变成图画,更便于学生感受和领会。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有一段文字是写庐山云雾的“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为使学生读懂这段文字并受到美的感染,教师要求学生将文字的描写通过想象用笔画出来。学生在仔细地读、仔细地想象后很快描绘出了以下4幅图画:

A.像绒帽B.像玉带C.像大海D.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通过品味欣赏,学生把生动形象的文字转换成了直接可感的图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演体验,悟语感

新课标从丰富学生的独特体验出发,对语文素养的形成给出了最高命题,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时间和空间里自主学习后,对语言文字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果此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演一演,有助于培养语感。

有位教师教学苏教版第五册第11课《哪咤闹海》3―4自然段哪咤与夜叉和三太子大战时,为了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课文,然后让学生表演哪咤、夜叉、三太子三个形象,在演的过程中,夜叉的“钻”“砍”、哪吒的“闪”“取”“扔”、三太子的“跳”“刺”被表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被很轻松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

通过表演情景剧,学生对这些动词有了更准确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感悟。

四、写感受,思语感

“读,然后知困。”古人的这句话就是从丰富思维的语感出发,让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用心用情去感悟语言文字时,已经不是单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融合。因为亲近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作者对话经历、交流思想、唤醒记忆的过程。

一位教师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的这段话“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看到学生们读得很有感情,就让学生们自拟一个题目写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题目中最好有“9岁”。

(片段练写后班里交流)

――我写的题目是“同是9岁”:一个虽然幼稚,但很有爱心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心呵护着被风雨打过的蔷薇花,这就是文中9岁的“我”。今年,我9岁了,一直过着无忧无虑被人宠被人爱的生活,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从来没有真正读懂“爱心”二字,也没有对别人献出过爱心,现在我感觉到:我的生活真幸福,我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

――我写的题目是“我也9岁”:我也9岁了。9岁是花一般的年纪,长辈疼爱,老师关怀。我要学文中的萨沙从小就有爱心,去关心爱护更弱小者。向萨沙学习,做个有爱心的人。

……

学生声声句句倾吐着对文中“我”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关心弱小的美好愿望。

总之,语感是从语文学科的内需出发,从对语言文字的点滴感悟出发,给学生以生命的浸透,语文教学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语感丰富了、增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让自己的心灵在文字中自由驰骋,就能从一片绿叶看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从一滴海水中看到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海、从一张面容的一丝变化中看到一个丰富的心灵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