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油菜:
据全区53块油菜田块考查汇总,本年度全区油菜收获密度为每亩8686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为273.9角,阴角率为15.8%,每角19.6粒,预计千粒重平均为3.7克,九折理产为155.3公斤,比上年度的每亩151.7公斤增3.6公斤,增幅2.4%。
从产量结构上分析增产因素,主要是收获密度及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特别是收获密度比上年度增加403株/亩。
本年度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段对油菜生长较为不利的天气状况,一是从移栽至“大雪”节气候一直较干旱,迟栽田块的油菜活棵返青慢;二是今年一月下旬至二月初连续的雨雪天气,使油菜生长缓慢,并出现轻微的冻害。但总体来说,气候状况是较有利于油菜生长的,越冬前油菜苗情各项考查指标都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上升;雨雪天气过后,气候状况一直较为有利,雨水适量,日照充足,弥补了前期生长量的不足,使本区油菜总体上仍能达到正常偏高产量。(详见附表)
二、二麦:
一、村情况
村位于镇西部,距镇驻地2公里,是全镇人口较多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村庄。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人口大村,,党员50多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是农业大村,农作物以玉米和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为主。村规模,村民富裕,村容整洁,民风朴实。
二、经济状况
1.农业种植:
村是种植业发达的村庄,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了种植农业作物的传统,村民勤劳朴实,积累了的种植经验。近年来,农产品以花生、玉米、小麦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种植面积约有1000余亩,亩产600多斤,往年的盈利标准,每亩每年可盈利近元。
2.外出务工:
村有的人,在本镇、罗庄、兰山等地务工,大大了附近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并且本村在外务工人员技术好、素质高,是企业发展中较为的力量。外出务工人员凭借的知识和技术,每人每年可带回工资10000多元,是家庭较为的经济来源。
3.个体经济:
村是村村通工程实施的先进村,有着的道路交通优势。村民道路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沿路两旁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村了的经济,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了本村农民的经济收入。村拥有的矿产资源优势,村民敢想敢干,开设多家石厂。个体经济村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
三、现问题
1、计划生育
村是人口大村,计划生育管理。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识差,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对生男生女的认识片面,种种原因计划生育工作的。再难的工作还需要去克服、去,计划生育工作,我主要几的工作:
要宣传教育工作,宣传的方针政策,让我国计划生育的意义,宣传的思想认识,使村民自觉遵守的计划生育方针和政策;
要自身修养和素质,计划生育政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要严肃,决不姑息和纵容,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要要求和规定奖励和扶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学习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要求;
最后,要注意工作方法和,要善于捕捉各的信息,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气,不同的工作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项而艰巨的任务,要求分析当前的,党委和的要求和部署,工作。
2、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的系统工程,既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就应该把这项工作。村委对远程教育做了宣传工作,配备了的远程教育播放员,并播放远程教育节目。调查主要原因有:村民过于繁忙,空闲观看和;村民文化低,自发的学习意识;远程教育工作人员抓住农民的学习需要。搞好远程教育工作几的工作:
大学生村官,要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当好农民的信息传播员,农业技术的员,放心的服务员;并宣传工作,农民认识,宣传不、位,宣传到位,才能的远程教育工作。要有计划性、性,张贴或广播远程教育播放内容,让农民对远程教育了然于胸,计划和安排,才能事半功倍的。
四、调研总结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思想,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建设生态家园为载体,发展农业现代产业,创新经营模式,科技创新,全村农业上档次,生产生活日新月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的发展归功于村委的两到,一套好的农村发展思路,几个将是我以后工作的: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20*年02月18日。
四.地点:*省*市*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1.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四)1.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人口本身的指标中,如:受教育程度、就业率等。那么新农村建设与人口发展有怎样的依存关系呢?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尽管*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逐年攀升,近5年来年均用水增长4000万~5000万立方米。据水利局公布,年全市用水量21.67亿立方米。2006年6月出台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预计,到2020年总用水量将30亿立方米,而按《分配方案》,该市在来水年份的分配水量为25.33亿立方米,与其原计划用水量相差将近5亿立方米。届时,市将有近5亿立方米的年用水量缺口,严峻现实,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在市当地情况的前提下,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市惠城区了一系列关于市东江水质治理与市民节约用水意识的调研。本次调研采用查阅资料、派发问卷、采访当地居民、专访市环保局等方法,了明朗的结果。
一、方法
1.1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采访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实地分点采集水样检测、对市惠城区居民问卷调查等方法。
1.2调研内容
采访市环保局主要东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包括的措施及的,当前的问题等;实地采集水样检测主要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可以较为简便的方法辨别的指标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硬度等。取3个点,分别为西湖、。。每个点取5个水样;对惠城区市民问卷调查主要市民对东江治理的评价、对东江、现在的优劣势对比及对东江未来水环境的展望。
二、调研结果
2.1东江综合治理整体情况
2.1.1的措施
东江自古的母亲河,亦香港行政区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的好坏关系到市的生存发展,亦到香港行政繁荣稳定。市历届党委、、人大、政协都东江水质的保护工作,将对其保护与治理当成一件大事,常抓不懈。
调研对市环保局生态保护科了专访,总结了市在保护母亲河、预防跟治理水污染上的先进经验跟措施。总结如下:
2.1.1.1严设关卡,全力保护东江母亲河
市委市对企业投资有着一套的环保准入标准,划定了母亲河边可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每年出于保护母亲河的目的,有10%的投资项目不予准入。
2.1.1.2执法如山,严抓污染源监督管理
市委市对工业污染源强化了监督管理,在污染源的排放口了实时监控,打击企业的偷排漏排,执法在省内名列前茅。屡教不改的企业,市亦了黑名单制,以限制这类企业在市的发展为手段排污限制。
2.1.1.3全力治理,重抓污染漏洞
市了2.2提到的一系列措施来工业、农业排污,东江段的主要污染源并非来自工业、农业,而是来自居民的生活污染。
原因在于:的农村地区污水收集难度大,难以,大生活污染都直接或间接的排入东江。
情况,现阶段市已加大财政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建生活污水厂、生活垃圾厂等。据,市的污水能力为49.15万吨每天。人口的增长,减轻生活污水排放量,市现阶段仍有十几座污水厂在建状态。
2.1.1.4互帮互助,全力均衡全市污染治理
据市环保局资料显示,东江段沿线乡镇财力薄弱,难以承担生活污水费用及配套网管建设费用,以致东江段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情况,调研建议,应拨出财政专项资金扶助乡镇,先富带动后富,经济好的城镇帮助经济的城镇,全市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在较均衡的状态。把对东江的污染治理首位,对东江沿线居民的宣传教育,保护好母亲河,方能水质性节约用水。
2.1.2分点采集水样检测结果
调研在西湖、东江惠城区境内等地方采集水样,观察检验水样的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等,得出了结果。西湖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XH1—XH5,沿江分别采5个水样,代号为xielw1—xielw5,结果如下:
由表可见,西湖水质检测肉眼可见标准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属于水质IV类标准,沿江各采水点肉眼可见标准,pH值6—8之间,为。
2.1.3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
调研派发问卷惠城区市民对东江综合治理的评价,共派发问卷200份,收回198份,问卷185份。调查问卷均封闭式问卷。派发地点有较强的性,分别为市数码步行街、市西湖、学院、市铁路学校、市火车北站员工住宅区等。在派发问卷的调研亦对市民了采访,采访的市民有100人,覆盖了老年、中年、青年跟少年,比例分别为1:1:1:1,较强的代表性。
在调查的人群中,75.7%东江段近三年来水质的,的主要饮用水源,其水质越来越值得信赖,13.5%的市民觉得近三年的水质跟以前区别,而仅有10.8%的市民近三年来水质的,东江段仍受到幅度的污染。60%的市民对近年来的治理决心及的治理措施表示赞许,有55.1%的市民东江现在的治理难处,分别为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排放。
在采访过程中,较多市民对淡水河、淡澳河治理表示表示不满,这是东江段综合治理的薄弱环节,直接和威胁到饮用水源的稳定,要求的措施,使市民享受到更的治理。
1.贵公司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吗?
(1)从总体上看,有88%的样本企业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但仍有12%的样本企业不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
(2)从行业来看,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建筑业的比率最高(100%),其次是制造业(91.89%)、商品流通业(87.50%)、交通运输业(83.33%);房地产业的比率最低(62.50%),其次是服务业(78.57%)和其他行业(80%)。
(3)从企业规模来看,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企业集团的比率最高(95%),其次是大型企业(89.47%),中小企业的比率最低(83.33%)。
(4)从企业性质来看,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比率最高(100%),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91.67%),国有控股企业的比率最低(82.35%)。
(5)从企业类别来看,知道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上市公司的比率为(100%),非上市公司的比率为(87.14%)。
2.贵公司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吗?
(1)从总体上看,有70.67%的企业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但仍有29.33%的企业表示对该文件的内容不了解。
(2)从行业来看,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的企业,建筑业的比率最高(100%),其次是制造业(86.49%)、商品流通业(75%)、交通运输业(75%);房地产业的比率最低(50%),其次是其他行业(66.67%)和服务业(71.43%)
(3)从企业规模来看,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的企业,企业集团的比率最高(95%),其次是大型企业(68.42%),中小企业的比率最低(58.33%)。
(4)从企业性质来看,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比率最高(75%),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72.97%),国有控股企业的比率最低(64.71%)。
(5)从企业类别来看,了解财政部2002年4月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内容的企业,上市公司的比率为(80%),非上市公司的比率为(70%)。
3.贵公司认为需要在贵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吗?
(1)从总体上看,有89.33%的企业认为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仍有10.67%的企业认为不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2)从行业来看,认为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建筑业的比率最高(100.00%),其次是制造业(94.51%)、交通运输业(91.67%)、服务业(85.71%);房地产业的比率最低(62.50%),其次是其他行业(80.00%)和商品流通业(81.25%)。
(3)从企业规模来看,认为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企业集团的比率最高(95.00%),其次是中小企业(88.89%),大型企业的比率最低(84.21%)。
(4)从企业性质来看,认为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比率最高(100.00%),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91.89%),国有控股企业的比率最低(85.29%)。
(5)从企业类别来看,认为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上市公司的比率为(100.00%),非上市公司的比率为(88.57%)。
4.贵公司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大吗?
(1)从总体上看,有85.33%的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大,但仍有14.67%的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不大。
(2)从行业来看,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大的企业,商品流通业的比率最高(93.75%),其次是制造业(91.89%)、建筑业(83.33%)、服务业(78.57%);房地产业的比率最低(62.50%),其次是交通运输业(75.00%)和其他行业(73.33%)。
(3)从企业规模来看,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大的企业,企业集团的比率最高(90.00%),其次是大型企业(89.47%),中小企业的比率最低(80.56%)。
(4)从企业性质来看,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大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比率最高(100.00%),其次是国有独资企业(89.19%),国有控股企业的比率最低(79.41%)。
(5)从企业类别来看,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大的企业,上市公司的比率为(100.00%),非上市公司的比率为(84.29%)。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普及和应用程度
1.贵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了吗?
(1)从总体上看,只有50.67%的企业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其他49.33%的企业尚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普及率较低,这与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很不相称。
(2)从行业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的普及率最高是制造业(达到62.16%),其次是其他行业(60.00%)、交通运输业(50.00%)和服务业(50.00%);最低是房地产业(只有25%),其次是交通运输业(41.67%)和服务业(42.86%)。
2.贵公司如果还没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那么,每年是否都编制财务预算?
(1)从总体上看,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37家企业中,有34家企业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占91.89%),只有3家企业不编制财务收支预算(占8.11%)。
(2)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中,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都能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而房地产业、服务和其它行业中,则有一部份企业(分别占33.33%、25.00%和16.67%的比例)甚至连财务收支预算都不编制。
(3)从企业规模来看,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集团都能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而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则有部份企业(分别占18.18%和5.26%的比例)连财务收支预算都不编制。
(4)从企业性质来看,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都能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而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则有部份企业(分别占11.11%和50.00%的比例)连财务收支预算都不编制。
(5)从企业类别看,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上市公司都能编制财务收支预算,而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非上市公司则有部份企业(8.57%)连财务收支预算都不编制。
3.贵公司是否有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
(1)从总体上看,只有23家企业(占30.67%)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而另外52家企业(占69.33%)则不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这说明,在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38家企业(占50.67%)中,仍有15家企业(占20%)不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
(2)从行业来看,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的比较,制造业为35.14%,商品流通业为37.50%,建筑业为50.00%,其他行业为33.33%(这几个行业均达1/3以上);交通运输业为25.00%,房地产业为25.00%,服务业为28.57%(这几个行业均不达1/3)。
(3)从企业规模来看,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的比率,大型企业为42.11%,企业集团为35.00%,中小企业为22.22%。
(4)从企业性质来看,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的比率,国有独资企业为37.84%,国有控股企业为26.47%,民营企业为零。
(5)从企业类别来看,设置全面预算管理专门机构比率,上市公司为40.00%,非上市公司为30.00%。
4.贵公司主要采取下列哪些方法来编制全面预算或财务收支预算?
(1)从总体上看,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被采用的比率较高,分别为52.78%和47.22%;概率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被采用的比率较低,分别为15.28%和13.89%;零基预算法被采用的比率则介于较高和较低之间,为29.17%。
张翼鹏
假若毕加索和马蒂斯,凡高和高更,他们的作品都是一个风格;假若法国的凡尔塞宫和西藏的布达拉宫如出一辙;假若黄河和长江流动同样清澈的河水;假若纷繁入世,所有的人都生长同一副面孔,我们很难想象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个性的世界索然无味,光彩尽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因为个性而精彩。酒店艺术氛围的营造更是如此,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酒店才是一流的酒店!与众不同,卓然不群,超凡脱俗,才能傲视同侪。这次香港酒店的考察活动让我对此体会的更加深刻。
此次考察一行共14人,都是来自全省各地酒店的同行。我馆有4人,各自都担负着不同的考察任务,我主要负责对酒店艺术氛围的考察。
香港是第一次去。对香港的酒店业知之甚少。临行前,对香港的了解都来自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印象挥之不去。等我们到了以后才知道香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文化沙漠,香港的酒店都个性张扬,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到了香港,我们下榻五星级的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当我伫立在酒店的回廊仰视那幅金碧山水的壁画时,有一种久违的震撼。能把老祖宗的东西拿来并运用的恰到好处,是香格里拉胜人一筹的地方。走进香格里拉酒店,从细微的家具雕花到宏伟的立柱穹顶,无不浸染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大型金碧山水的壁画一直作为主线贯穿其中,酒店的宣传画册、服务指南、电视指南以及大部分酒店用品的包装,都印有壁画的局部,从视学形象上高度统一,强化酒店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巨幅壁画成了统治酒店的灵魂。酒店从色彩、灯光到艺术品的选择都非常协调,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香格里拉陈设的艺术品大多成系列化,譬如琉璃作品,看上去风格统一,但仔细鉴赏,从造型及花色上都有细微区别,从数量上形成形式感,从个体上寻求变化,增加作品的层次感。酒店的挂画大多是原创作品,复制品很少,虽然也不全是什么名家作品,但每一幅都有作者的亲笔签名。
我们去的酒店还有半岛和金悦。金悦的大堂气势恢弘,整体色调显得凝重,庄严,大量使用黑色,金色,很有皇家气派。印象最深的还是半岛酒店,富丽堂皇,品位高雅的环境不愧为香港酒店的NO.1。半岛酒店陈设的艺术品很考究,细微之处尽显奢华,尊贵。后现代风格的艺术品不多,传统,古典的气氛很浓。客房中摆放的家具和工艺品,有的经过作旧,很象旧年代的物件。然而酒店的设施却非常的现代,功能相当完善,造型简约,极富现代感。传统风格的家具和现代的高科技的客房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个酒店显得尊贵而不古板,传统而不失时尚,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从香港回来,重新投入二期工程的艺术品设计中,感触颇多。我们的酒店缺少什么?我们以后的艺术品设计上要选择什么方向?我们酒店的特色应该是什么?想了很多,也顿悟了很多。我们的二期工程装修方案是英国人设计的,体现的是英国皇家风格,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情。这种风格很象北京国际俱乐部,应体现奢华,尊贵,富丽堂皇的感觉。我们在这种在的框架下,如何别具一格,张扬个性,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艺术品如果完全与周围环境高度统一,气氛便会显得沉闷,乏味,缺乏灵性。我们应寻找一个契合点,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局部改变风格,可以考虑在一些小环境内陈设一些后现代的装饰品或者很注重形式的抽象绘画作品。
总的来说,我们要确立一条设计主线,要让整个酒店的艺术品形散而神不散。我们要敢于突破,大胆运用一些现代表现技法,设计出一批有新意,风格独特,视觉冲击力强,高品位的艺术品,妆点我们的酒店。让我们的艺术品能感染每一个走进酒店的客人,能让他们耳目一新。希望我们的酒店能在现代酒店之林独树一帜。
关键词:茫荡山;野菜资源;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57-02
野菜是指森林蔬菜或山林蔬菜,包括某些森林植物的叶、根、茎、果、花和菌类[1]。茫荡山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85科713属1575种(含种以下等级),大型真菌42科89属159种[2],可作为野菜共计有74科、155属、247种(含种以下等级)。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茫荡山野菜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茫荡山的野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南平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北部11km,位于东经118°02′30″~118°13′30″,北纬26°36′12″~26°47′51″,由茫荡山、龙盘下两个核心部分组成。保护区面积9 442.3hm2[3]。主要地貌为低山,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9.5℃,变化范围20.8~18.7℃。年平均降雨量为1 652.6mm,≥0℃年积温7 165.3℃,≥10℃年积温3 643.9℃,年蒸发量905.7mm。茫荡山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了丰富的野菜资源。
1.2 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参考《福建植物志》[4]、《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国野菜图鉴》[5]、《中国大型真菌》[6],总结茫荡山野菜的种数、分布,并对野菜资源开发价值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茫荡山野菜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茫荡山野菜资源
2.1 茫荡山野菜的分类 按照生物分类(表1)茫荡山野菜可分为蕨类、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真菌类。蕨类有4科4属4种如紫萁、蕨,被子植物有48科119属196种如野艾蒿、败酱、木等,大型真菌类有22科32属47种如毛木耳、鸡油菌、高山地花等。
按食用部位,野菜可分为:(1)全株类:可作蔬菜的部位是整个个体。有15科50属77种,如马齿苋科的马齿苋;菊科的野茼蒿、东风菜;伞形科的鸭儿芹;十字花科的碎米荠等。(2)叶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嫩叶。有16科30属39种,如败酱科的败酱、白花败酱;葡萄科的乌蔹莓;忍冬科的接骨草;楝科的香椿。(3)茎菜类:可作蔬菜的部位是幼茎、幼芽、地下块茎和嫩枝。有9科20属45种,如禾本科竹亚科的竹笋;薯蓣科的薯蓣、日本薯蓣;五加科的木、长刺木;百合科的野百合、荞头等。(4)花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花、花蕾、花序、花苞。有5科12属15种,如锦葵科的黄蜀葵、木槿;百合科的萱草;豆科植物的花等。(5)果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果实,种子及幼嫩荚果。有5科6属16种,如壳斗科的锥栗、甜槠、板栗;梧桐科的梧桐等。(6)根菜类:可用部位为地下块根。有5科10属18种,如百合科的多花黄精;泽泻科的慈姑、野慈姑;豆科的胡枝子、野葛、紫藤等。(7)菌菜类:食用部位为菌类的子实体。有22科32属47种如草菇、银耳、牛肝菌等。
2.2 茫荡山野菜的分布 茫荡山野生蔬菜种类较多,因各种类野菜的生态习性不同在保护区内的分布情况也有很大差别(表2)。在茫荡山内分布最广、群众作为野生蔬菜利用最多的有毛竹、福建酸竹、苦竹、野艾蒿、蕨、败酱、正红菇、仙草、鼠曲草等。
2.3 野菜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 野菜生长在相对原生的生态环境中,受工农业污染少。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作为绿色食品也逐渐受到人民的青睐。野生蔬菜除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之外,大部分野生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是人们进行食疗的理想食物。如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蕨菜据《本草纲目》记载:“甘清无毒,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竹笋可降低与高血脂有关疾病的发病率;败酱草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
表3 茫荡山常见的几种野菜营养成分含量(每100g干含量)
[种类\&食用器官\&蛋白质(g)\&碳水化合物(g)\&脂肪(g)\&粗纤维(g)\&钙(mg)\&铁(mg)\&胡萝卜素(mg)\&荠菜\&叶片、茎\&4.2\&5.0\&0.3\&1.4\&420\&6.30\&3.20\&蕨菜\&嫩叶、茎\&6.6\&54.2\&0.9\&25.5\&1.9\&171\&1.04\&竹笋\&嫩茎\&3.28\&4.47\&0.13\&0.9\&22\&0.1\&\&败酱\&叶片、茎\&1.5\&10\&1\&7.5\&\&2.0\&6.02\&]
3 茫荡山野菜利用现状
3.1 茫荡山野菜资源利用情况 保护区居民长期以来都有利用野菜的传统。野菜是茫荡山社区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副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些野菜是当地居民的家常菜,如毛竹笋、苦竹笋、其他竹类笋、蕨菜、败酱、荠菜等。有些野菜是当地特产如福建酸竹的笋(当地称“节笋”)、白笋干(毛竹笋的制品)。部分野菜还是当地的主要农副产品,如竹笋、节笋、蕨菜、木槿花、败酱、荠菜、夏枯草、鱼腥草等。
3.2 当地野菜的主要食用方法 生吃(调食):例如马齿苋、落葵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过后,即可加调味剂生吃;炒食:荠菜、野苋菜、扫帚菜等,将嫩茎、叶摘洗净、切碎后即可炒食做菜;煮浸:例如败酱、苦竹笋、水芹、堇菜等,采取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min,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并不时换水,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的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超过24h。将浸后的野菜捞出后炒食;作汤:木槿花、豆类的花和米汤或鸡蛋作汤;配菜:野菜与其食品搭配。如蘑菇、败酱、板栗、竹笋等炖肉或炒肉类或熬粥或作馅。
3.3 当地野菜的加工 当地居民加工野菜的方式:腌制、干制、罐藏。腌制:主要用酒糟腌制,如蕨菜和竹类的笋干品主要为日晒和碳火烤干,日晒常见有竹笋、败酱、蕨菜、菌类,碳火烤干主要是毛竹笋。罐藏主要是把鲜品运往区外工厂作罐头(仅毛竹笋)。
4 茫荡山野菜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利用水平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茫荡山现已利用的野菜近50种,占保护区内野菜资源的20%,大多数野生资源未进行开发利用。目前利用的仅限于竹笋类、败酱、苋菜、荠菜、车前、蕨、板栗、部分菌类等常见品种,而对其它众多或具特殊价值的野生蔬菜的开发研究甚少,像木、东风菜、马齿苋等具食药兼用的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2 重视采集利用,忽视资源保护 由于部分野菜是社区的副业,市场对野菜的需求量大,长期以来居民只注重采集利用,导致许多野菜资源逐渐萎缩。有些野菜虽然得到培育(主要是毛竹),但由于采取纯林化和深翻施肥等过度经营措施,加重了其他野菜资源的萎缩。野菜资源虽属保护区管理,但由于保护网络尚未建成,保护区处于开放状态,无法有效监管。野菜资源大多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也很难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野菜资源利用规划没有开展,使许多珍稀野菜日渐枯竭。
4.3 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 目前,社区内的野菜加工产品仅有干菜和腌菜两种产品。没有或很少包装。更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和高档产品。野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得不到保证,包装档次低,难以适应开拓现代市场要求。
5 茫荡山野菜资源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5.1 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利用水平 开展保护区野菜资源家底调查,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进行保护区内野菜的种类、分布、生境、贮量、加工处理、食用价值、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野菜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挥资源潜能,增加品种,丰富饮食结构,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5.2 保护野菜种质资源,适度利用野菜资源 加强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区内野菜资源的利用规划。对现有经济价值高的野菜,投入资金积极扶持林农在实验区林下、荒地及周边地区引种种植。对分布在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野菜和珍稀濒危野菜种类严禁采集。在保护区的主要出入口尽快建立哨卡,对保护区内的野菜利用进行有效管理。鼓励科学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抑制毛竹纯林化。制定保护区管理办法,规范保护区内野菜资源利用行为。
5.3 提高加工水平,开展综合开发 野菜鲜品通过深加工使野菜制品系列化、多样化。利用科技手段,完善加工工艺以满足市场要求。开展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如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其它有效成分提取及其利用等的研究。通过科学方法分析野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辟开发野菜资源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培洁,肖建中.中国野菜资源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林鹏.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M].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2002.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1-6)[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明)朱(木肃)原著,周自恒.中国野菜图鉴[M].南海出版社,200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searche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of longan. Steep longan in KMnO4 solution for two to eight minutes, then whiten in sodium pyrosulfite solution. We found that the whitening time of longan steeped in KMnO4 solution had been shortened, the bl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longan will be fresh for more time.
关键词: 龙眼;保鲜;焦亚硫酸钠;二氧化硫
Key words: longan; preservation; sodium pyrosulfite; SO2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90-02
0引言
茂名地区产的储良龙眼,肉厚且甜脆,口感非常好,营养丰富,是“水果中上品”,深受本地消费者的欢迎。但经笔者的市场调查发现,储良龙眼在广东省以外(如青岛、兰州)的市场销售情况竟远不如泰国龙眼好,甚至在北方市场难见到地道的储良龙眼销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果子成熟后,果色发乌,没有新鲜感,卖相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②龙眼的采摘期正值高温、多雨天气,未经保鲜处理的龙眼很容易变质,这严重影响着储良龙眼的存储和运输,从而影响其在省外销售。③泰国龙眼能在我国较好地销售,主要原因是其经过熏硫保鲜,颜色较浅,卖相好,而且货架期也相对较长,商家乐意销售。因此,本文对茂名储良龙眼的保鲜问题进行了研究。
1龙眼保鲜技术现状
1.1 泰国龙眼保鲜技术熏硫保鲜技术[1]:泰国出口的龙眼都经熏硫处理。具体做法是:分级收购,用白色塑料筐包装,将装筐龙眼放入熏蒸室内,用液化气烧硫磺(添加少量的甲醇),用硫量4kg左右,SO2浓度为1~2%.每次处理时间为70分钟(约30分钟硫烧完)。经熏蒸过的龙眼,连筐装入冷库,温度降至1℃,装入冷柜车,运到目的地销售。
优点: 果色较浅,有新鲜感,卖相好,保鲜期较长。缺点:①处理过后的龙眼有或多或少的异味,口感变差。②工作量大,熏蒸时间长,造成熏蒸过后龙眼的SO2残留量大(在我国常有泰国龙眼二氧化硫残留含量超的报道);同时,熏蒸后排放的SO2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1.2 我国龙眼保鲜技术现状目前我国未见很成熟的龙眼保鲜技术,在生产中常用的龙眼贮藏保鲜方法[2]有:常温贮藏、低温贮藏、低温气调保鲜、速冻贮藏等。一般用防腐保鲜合剂(如特克多、抑霉唑、仲丁胺、多菌灵等)洗果,凉干,再用内衬透性强的塑料薄膜的塑料箱或纸箱包装,低温(3~4℃)贮藏,可保鲜40天左右。
优点: 处理较易,工作量相对小些。缺点:不能去除果子的乌色,果色较暗,卖相较差,货架期短,冷鲜期也短。
2实验
2.1 主要实验设备及试剂设备:可控温冷柜,塑料筐,塑料桶,温度计(精度0.1℃),湿度计,湿度控制器。药剂:高锰酸钾,焦亚硫酸钠,护色剂。
2.2 实验步骤分级装塑料筐浸泡杀菌剂(高锰酸钾)2~8分钟沥水浸泡脱色剂(焦亚硫酸钠+护色剂)2~8分钟沥水清水浸洗或冲洗1~2分钟入柜冷藏(2~5℃)
3结果与分析
3.1 焦亚硫酸钠对龙眼的保鲜效果焦亚硫酸钠是食品工业常用的漂白剂、防腐剂,遇热或遇水均会放出二氧化硫,起漂白作用。焦亚硫酸钠在本实验主要是对龙眼起漂白脱色作用。不同浓度的焦亚硫酸钠溶液对龙眼保鲜的作用效果见表1,由于实验1的漂白效果不明显,实验2、3的SO2残留量超标,所以均不做冷藏试验。
3.2 高锰酸钾对龙眼的保鲜效果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多种致病真菌、细菌、病毒等都有杀灭效果。但在本实验高锰酸钾除起杀菌剂的作用外,还起助漂白作用。在实验中,如果先浸泡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再用焦亚硫酸钠漂白,漂白时间明显缩短,数分钟就可达到较理想的漂白效果好。在脱色剂(焦亚硫酸钠+护色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龙眼保鲜的作用效果见表2。
另外,当用其它杀菌剂如特克多、抑霉唑、多菌灵等代替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再进行脱色,则无助漂白作用,漂白效果比用高锰酸钾的要长,而且脱色效果不理想。
3.3 护色剂对龙眼的保鲜效果护色剂在这里主要是起保护龙眼外壳作用。实验显示,如果不使用护色剂,只用上述的高锰酸钾和焦亚硫酸钠两剂处理过的龙眼在冷藏一段时间后果壳就会出现干斑,并有粗糙感;如果使用了护色剂,则果壳鲜亮,冷藏时间和货架期明显增长。在高锰酸钠溶液和焦亚硫酸钠溶液适中的情况下,护色剂的作用效果见表3。
高锰酸钾能较好地提高焦亚硫酸钠对龙眼的漂白速度,缩短漂白时间,并能改善漂白效果,同时防止二氧化硫渗入龙眼内部,但高锰酸钾对龙眼壳又有损伤作用,护色剂能较好地修复高锰酸钾对龙眼壳的损伤,三剂互补,合用才能起到好的处理效果。
3.4 本技术的优点优点:①果色浅,新鲜感优于熏硫的,卖相好,货架期长,常温下36小时不变色。②经过处理、保鲜的龙眼果味与原果一样,甜脆的口感没有丝毫改变。经多人批量度食,无异味,无不良反应。③三剂均为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无毒,果品无二氧化硫残留。样品经茂名市卫生检验中心检测,检测结果是“二氧化硫残留量<0.001g/kg”,意思就是没有检测到二氧化硫。④工作量较小,日处理量大。一条生产线,3~4人操作,一小时可处理龙眼30吨。⑤设备简单,投资少。一条生产线的投资约2万元。⑥保鲜时间长。保藏条件得当,可保鲜100天左右。
4结语
本技术的重点是缩短龙眼在漂白过程中与漂白剂接触的时间,阻止漂白剂渗入龙眼内部,从而解决既能快速漂白,又能很好地防止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不损伤龙眼皮肉品质的难题。另外,本技术使用了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龙眼进行没顶浸泡,能较好地灭菌灭活,对防止冷藏过程的霉变有很好效果,如果配与适宜的冷藏环境,将获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