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舍得的哲学范文

舍得的哲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舍得的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舍得的哲学

第1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1)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2)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3)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和从玻璃砖中斜射出来,画出折射光线,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4)观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画出折射光线,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5)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时,折射光线的情况.(6)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时,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时,折射光线的情况.(7)观察光垂直于玻璃表面入射,垂直于水面入射时的情况.(8)探究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9)观察一只直的筷子斜放入水中时的情况.(10)一位同学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往杯子里缓缓注水(注意不能移动硬币的位置),第一位同学观察现象.

2设计思路

2.1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2实验设计思路

初二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次数应该还不是太多,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待加强.而光的折射这一节主要是靠实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既能很方便的进行实验操作,又能很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实验顺序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学生对光学实验器材在前面一章已有接触,但对研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器材处理还没有经验,所以决定先做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又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在学生实验设计中,实验的设计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每次实验学生所用器材基本一样,只是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即使学生第一次实验不成功,也会在以后的实验中慢慢掌握做实验的技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实验教学过程

3.1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注: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熟悉新器材的使用.)教师提问:在前面我们曾学过光在什么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现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为什么发生了改变?学生讨论后,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注:通过进一步类似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个初步印象.同时更加熟悉新器材的使用.)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学生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教师提问:大家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补充.教师:这些实验也可表明光可以在玻璃、空气、水中传播.像这些可以让光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光的传播介质.对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归纳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光的折射(板书).

3.2进行新课

教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用多媒体展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和光学示意图.分别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分界面、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概念.教师:请大家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注意观察所有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且在纸上画出大概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和从玻璃砖中出来的情况.教师:请大家根据画出的光路图,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注:学生在实验的同时画出光路图,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完成实验,画完图后,教师选一个学生画的图进行实物投影,讲解评价.教师:请大家再次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并在纸上画出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比较大小.学生实验:(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学生完成实验,画完图后,教师选一个学生画的图进行实物投影,讲解评价.教师将学生画的正确的几幅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光斜射时,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比其它透明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教师:请大家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注意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左边一大组完成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右边一大组完成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表面.(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表面.请两大组各派一个代表说出实验的现象,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注:培养学生在实验时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教师:刚刚我们做的所有实验都是光斜射时的实验,那么如果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再次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并完成光路图.(1)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2)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教师:把我们刚刚做的大量实验做个小结,应该可以发现光在折射时具有以下特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注:划横线部分由学生回答.)教师:我们在前一章学过,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学生实验:探究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又知道了光在折射时的一个特点: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学生实验:将一只直的筷子斜放在空碗中,向碗内缓缓注水.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教师用画图法简单讲解此现象的原因.并说明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水里物体的位置变浅了.(2)实物投影课本第80页最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解释此现象.(3)学生实验:将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内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第一位同学注意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后,尝试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此现象.(4)课堂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为什么有时形状不同.

3.4交流与小结

学生讨论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反思

第2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新手入门

如何摇拍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S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这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以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其中采用连拍模式捕捉拍摄的成功率更大。

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保护相机。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的斜坡上拍摄,可以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三脚架就可以稳稳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出现曝光不足问题,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因过亮而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照片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如何先对焦后构图

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拍摄对象,同时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然后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光圈优先有什么用途

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同时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调小一些。此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而形成光斑。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光斑的产生。

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

要想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摄影者需要使用小光圈来进行曝光,光圈越小,星状效果越明显。

如何优化图像质量

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格式可以选择JPEG或RAW格式,其中RAW格式对于后期制作非常有利,此外,RAW格式的画面不会经过相机的自动调整,其质量也会更优。当然,摄影者还可以通过设置饱和度、反差、锐度等来调节画面细节,使画面质量更好。

什么是B门

B门就是能够让你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模式,它的曝光时间就是从你按下快门到释放快门的那段时间。在使用B门的过程中,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

包围曝光补偿有什么作用

采用不同的曝光量连续拍摄三张以上的照片,用以找到最合适的曝光量。

什么是高光警告

显示拍摄信息时,图像中曝光过度的区域会闪烁,要获得曝光过度区域的更多图像细节,应将曝光补偿向负方向调整,然后进行拍摄。

什么是滤光镜

最常用、最高效的滤光镜可以加深蓝天的色调,还可以消除眩光和反射光。

如何表现主体大小

从摄影作品中很难直接判断出一个物体的实际大小,辽阔的大海可能在画面上只是一条水平线,而较小的物体甚至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在画面上可能占据很大面积。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体现大小,物体体积大小的对比,一方面可以从对比中了解物体的实际大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夸张变形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

为了真实地表现主体大小,在拍摄中需要有一个陪衬作为参照物,一般是以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了解其大小的物体作为比较对象,不仅突出了主体,还能使观众对主体的实际大小了然于心。

如何设置地平线

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要恰当地安排地平线的位置,一般拍摄草原等风景时,地平线都安排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在拍摄海景的时候,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下方三分之一处时,则体现大海的悠远;如果地平线在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时,则表现大海的博大情怀。

顺光有什么作用

在拍摄人像时,顺光能够使人物脸部受光均匀,减少瑕疵。但是顺光照明是效果最平的一种光,不利于拍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缺少生气。

侧光有什么作用

侧光照明效果有明显改善,被摄体能够产生明暗变化,显出立体感和表面质感,比较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习惯,所以在摄影中被广泛利用。

逆光有什么作用

逆光照明能够勾画出对象的形状,使之与背景分离,在拍摄对象的形状边缘形成明亮的亮线,能够渲染所要表达的气氛,丰富和活跃画面。

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在外拍摄时最好携带三脚架,如果没有三脚架,摄影者可以把身体倚在墙上,或者把手靠在栏杆上来保持相机的平衡。

俯拍有什么好处

俯拍就是将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地展开,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景物的层次、数量、位置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拍摄风景如何构图

风景摄影很多时候需要把大量的环境内容收纳于照片内,所以善用不同构图方法去安排照片中的题材成为风景拍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① 三分构图

三分构图是十分传统的构图方法,主要是把照片分割为三等份(上至下或左至右),然后把不同的环境内容安排在不同部分。

②中心构图

把主题安排在照片的正中央,主体以外的背景最好简洁一点,以便更好地突出主体。

③对角构图

拍摄风景时,我们通常会取水平的地平线或水平线构图,有时也可以尝试以对角线的形式表现出来,令观看者的目光沿着线条前进,衬托出主体的线条美感。

④极端构图

跳出传统构图方法的框架,让主题只占构图很少的部分,有利于演绎出环境的气氛。

第3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按照考查范围的角度可分为理论结构性设问与教材结构性设问。①理论结构性设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哲学的基本构架。如下图。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认识论(实践、真理、认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中相对应的知识点。例如,2013江苏单科,37(1)设问为“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对传统制造业辩证否定的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所以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应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曲折性、发展的实质以及辩证的否定观等角度综合考虑。②教材结构性设问的特征一般是引用教材中单元、课、目的标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单元—课—目”的结构,熟知每个框架下原理以及方法论。例如,2013重庆文综,13(4)设问为“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从答案设置上,要求考生反映出唯物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与居民收入相关联的内容,即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及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并将其整理即可答好本题。解答好此题的关键就是考生能否熟练反映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框架下的哲学道理。此类题要求考生注重教材结构的整理与记忆,最近几年高考教材结构性设问试题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每位备考的师生的重视。

二、审好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答案的服务方向。方向不明,无论你怎么走都是逆风行驶,可见中心思想的重要性。每道哲学主观题都有自己的中心,对它的剖析是解答好哲学主观题的关键所在。例如,2013新课标1,39(2)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本问考生应该紧紧抓住争论与认识发展的关系,以分析“争论”为核心,答出认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以及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等。如果学生忽略了中心思想或者分析不深刻,很容易生搬硬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造成答案组织的混乱。

三、审好材料

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整合的,命题者会在背景材料中设计有效信息。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重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将材料分解,注意句号、分号甚至是逗号的价值,并提取关键语句,这些做法将有利于扩展考生解题的思路,提高考生答题的速度,也有利于答案整合的逻辑性和全面性。建议考生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过程中,一定注意审好材料,千万别依据设问中提供的范围照搬照抄,以至于答非所问,这是毫无意义的。例如,2011山东文综,28(2)一题中,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认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如果仅从设问范围入手的话,答案应该设置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第4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舍弃与宠物的亲密感情

温顺可爱的小宠物固然惹人疼爱,但列于准备怀宝宝或者已经晋升准妈妈的您来说,为了给小宝宝营造安全的成长空间,一定要暂时中断宠物情缘。

弓形虫病是由依附在动物体内的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瘸,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弓形虫病的传染源,特别是感染弓形虫病的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这种病常经口、胃肠道、皮肤黏膜感染。准妈妈在感染弓形虫病后,自身症状不易察觉,病原体却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发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等不良后果,感染越早,宝宝受损越严重,甚至影响宝宝出生后的智力发育,造成终身后遗症。

建议在怀孕前经常接触宠物的准妈妈,最好进行弓形虫检测,并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准妈妈不应和猫狗接触,一旦接触,必须仔细洗手消毒;肉、蛋、乳类等食品应确认煮熟后再吃。

舍弃抽烟喝酒的应酬聚会

准妈妈中不乏职场上的社交高手,总会收到宴请、聚会的邀约。这时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烟酒弥漫的嘈杂应酬,还是想办法推掉吧。

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致畸剂之一,孕期饮酒可引起胎盘血管痉挛,影响宝宝发育,产生低体重或畸形宝宝。酒精对胎宝宝的影响表现在损伤脑细胞,造成脑结构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引发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性格异常。在胎宝宝器官发育的孕早期,准妈妈切记要远离酒精。

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首先会增高自然流产率。吸烟破坏胎盘功能,引发自然流产的几率较高;胎宝宝的死亡率的高低也与准妈妈是否吸烟关系密切,尼古丁作用于末梢血管,使血管收缩,会造成胎宝宝缺氧;准妈妈吸烟,所生的宝宝日后出现行为异常的可能性会增加,为了宝宝的聪明健康,准妈妈应远离烟酒。

舍弃每天超过8小时的电脑操作

对于职场准妈妈来说,每天高强度高辐射的工作,是孕育健康宝宝的致命伤,为了安全起见,准妈妈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不断地进行紧张的电脑操作工作。

通常来说,怀孕前后正常使用电脑,即每天使用电脑不超过4个小时,同时做足防辐射功课,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但过量使用电脑,一天超过8小时,长时间的久坐和辐射便会对准妈妈和胎宝宝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胎宝宝发育不佳,畸胎发生率升高;准妈妈流产率升高;身体抵抗力降低,宝宝生长发育迟缓;使准妈妈产生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等不利保胎的神经衰弱症状。

操作电脑时,建议准妈妈使用防辐射的电脑保护屏,穿上防辐射的马甲或围裙,并且要控制使用时间,及时关掉电脑,不要在网上无限制地浏览或打游戏,戒除全天开着电脑的习惯。还要留心电脑从侧背面散放的辐射,办公室准妈妈可以请求将座位调换到靠窗的角落,避免被包围在几台电脑中间,这样也能降低辐射伤害。

舍弃新家具或新装修带来的新鲜气

很多准妈妈总是难掩孕育宝宝的喜悦,恨不得生活全然一新,有新家的也急匆匆装修往里搬,殊不知,这种主观意愿有可能对孕期健康构成威胁。

新买的家具和新装修的房子会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构成危害。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和胶粘剂造成的苯污染以及建装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都容易造成胎宝宝发育畸形、引发流产;装饰材料中的游离甲醛是可疑致癌物,对生理循环不利。

冬季通风不良的状态下,新装修的房子最好晾半年再住,住新装修的房子最好一年内不要怀孕。准妈妈平时要多注意室内空气的净化,每天通风至少半个小时。搬新房的话,可以找专业部门做一个房屋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合格就可以安心入住了。需要添置家具,尽量选择实木材质的,不选密度板和纤维板制的家具。

舍弃泡热水澡的舒适

冬天很享受泡热水澡的惬意舒适,身为准妈妈,可不要贪恋热腾腾的桑拿浴,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也不能过热,保证孕期安全不留隐患。

准妈妈在孕期前3个月是绝对禁止泡热水澡的,这是因为在孕早期,准妈妈身体温度持续超过39℃,容易致使胎宝宝脊髓缺损,尤其在怀孕头一个月,要特别注意。

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尽量洗淋浴。温度过高的洗浴间容易使身体虚弱的准妈妈产生晕眩感或虚脱,很容易引发一些意外的危险状况,此外,浴室内外的温差还易引起感冒。准妈妈洗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胎宝宝缺氧,缺氧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为了保障胎宝宝和自身的平安,准妈妈就暂且牺牲掉泡热水澡的舒适吧。

舍弃与准爸爸的激情闺房亲密

怀孕是一个特殊时期,很多生活中的细节要特殊对待,准妈妈和准爸爸的也要特别谨慎,在必要的时候,要牺牲掉激情的亲密动作。

孕早期,是保胎的关键性阶段,应尽量避免行。引起子宫收缩,可能会导致流产。尤其针对有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或有过多次流产和早产史的准妈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在妊娠的中后期,视个人情况,可以有适当的性生活,但动作要轻柔,一定不能压迫或撞击准妈妈肚子,避免给子宫强烈刺激,可以采取侧卧位等适合的,不要过于激烈。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谅,共同度过一生中的这一特殊时期。

舍弃剧烈的跑、跳等运动爱好

怀孕期间,准妈妈进行适当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胎宝宝的生长发育。但准妈妈~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

准妈妈尽量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微的运动方式,跑、跳、翻、滚这类剧烈运动动作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容易引发流产,准妈妈一定敬而远之。日常生活中,准妈妈也尽量规避一些体力劳动。首先注意不要提拎重物和长时间蹲着、站着、弯着腰做家务,这些过重的活动会压迫腹部或引起过度劳累,导致胎宝宝不适,造成流产或早产。孕后期,肚子明显增大,准妈妈切记不要干重活,以免发生意外状况。

舍弃诱人的差旅机会

大着肚子也难掩对旅行的热情,遇到出差旅游的机会还是舍不得错过,不过,准妈妈外出旅游可要慎重行事,论重要性,旅行永远要排在宝宝之后。

一般来说,怀孕7个月以上的准妈妈,不宜长途旅行,身体不好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准妈妈,即使在怀孕初期,也不宜外出旅游。妊娠后期,身体各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增大,血容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明显加重肝、肾、心脏的负担,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准妈妈行动不便,容易疲劳。长途旅行会因乘车过久、睡眠不好、饮食不当等因素给准妈妈的身体和宝宝带来负担和危险,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并有早产可能。

舍弃毫无顾忌熬夜玩乐的生活习惯

很多年轻的准妈妈怀孕前习惯了夜猫子的作息时间,以为

熬夜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多睡几个小时就补回来了,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孕期好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

经常性熬夜会影响准妈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利于胎宝宝的成长,可能会造成预产期推迟。另外,怀孕期间子宫愈来愈大,会逐渐压迫下腔静脉,使下半身静脉血液循环不畅,易造成下肢及会静脉曲张和痔疮,而经常性的熬夜,减少睡眠时间,会加重这种状况。熬夜的准妈妈生下的宝宝还可能会有烦躁、焦虑、爱哭闹等不良的性格特点。

孕期的睡眠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至关重要,身体和精神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就会导致抵抗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准妈妈的情绪,尤其在孕早期,对宝宝初期器官的形成发育有不利影响。准妈妈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调整好生物钟,为孕期健康着想。

舍弃我行我素、霸道乖张的小性情

有的准妈妈怀孕后,脾气变坏,情绪不佳,喜欢跟准爸爸找茬吵架。吵架事小,殃及宝宝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为了宝宝,准妈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要总是怒气冲天。发怒,会导致准妈妈血液中的白血球减少,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学物质浓度剧增,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使胎宝宝成为直接受害者,降低自身及宝宝的抗病能力。

看电影、听音乐、散步,都是放松精神的好方法,遇到不顺心的事,准妈妈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冷静头脑,及时克服掉不良情绪。

舍弃火锅、烧烤等美食体验

准妈妈的饮食宜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品种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有些容易上火的美食,像火锅、烧烤、浓茶、咖啡等则是准妈妈应该远离的。

准妈妈不宜吃火锅和烧烤,火锅和烧烤多是吃肉,肉类常感染弓形虫,短时间加温并不能将其消灭,准妈妈吃了可能会导致畸胎、流产或死胎。不过,吃些蔬菜是可以的,避免选刺激性的底料和佐料。

准妈妈不宜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咖啡因、可可、茶叶、巧克力和碳酸性饮料中均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会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宝宝,使胎动增加,影响大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使致畸率提高。准妈妈应用过量,还容易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增加妊娠合并症和流产危险。

舍弃胭脂粉黛、靓高跟等不利装扮

化妆、染发、穿高跟鞋这些美丽法宝,准妈妈暂时丢弃吧,尤其是怀孕中后期,随着体重的增长,准妈妈不宜穿高跟或过于紧窄的鞋子。

第5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关键词:文化;文化兴国;辩证关系

党的十指出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进一步彰显了我党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自信与自强。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出现了一些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说到底是与文化建设有关。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的改善了。但是,一个健康的社会,除了要有比较丰厚的物质文明条件之外,更要有比较健康的精神文明的条件。实事求是地讲,30多年来的改革,我国文化建设确实是落后于经济发展,我们自己不满意,外国人也不满意。国内的怨言不多说,英国撒切尔夫人曾妖化诬蔑我国为“只生产物品、不生产思想”的国家。所以说,要综合考虑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的作用,我们要具体分析于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抓住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扬长避短,加大文化兴国前进步伐。以下关系是文化必须处理的关系:

首先,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辩证关系在发展文化兴国必须考虑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文化兴国战略的指导,的社会发展观是他的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说“自然的过程”是发展的特色,发展的层次性、相关性、综合性、系统性、总体性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马克思曾指出:“文化是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不是简单地机械的反应而是有其必然的规律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文化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这些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总的观点。”由此可知,文化、经济、政治相互交错,联系时紧密的、作用是相互的。随着“三位一体社会”的发展,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既是着力点,又是奋斗目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十提出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的现实目标。可以说,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在我国文化领域发生,但现实的生活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与经济社会发展脱钩,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没有提到重要议事议程;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部分人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离轨道的迹象;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投入不均衡,公民素养差距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其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继承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也是文化兴国要注意的问题。

历史继承性是文化的特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开拓创新与继承民粹并行不悖,文化兴国是缺不得这两者的。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矛盾是二者不可避免的。其一,解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法宝。李长春同志讲过:“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解放思想着力点在思想大解放,放的过程也要收就是在大方的基础上的大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集中。这就要求把社会中复杂多样的、消极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上来,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其二,思想解放就必须依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指导下的思想解放度与我们对本本主义等观念的破除,固定思维的革新,着眼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至关重要。其三,中国的历史,的两个重要观点要引起我们重视:前进发展的是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割断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且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出现断层,所以,我们的新思想、新文化都有一个吸收借鉴的优势,所有这些都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传统文化是我们新思想的源泉。

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辩证关系也是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此过程中,文化的交流实为必须。中外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但我们不能一刀切,而应辩证地看待。曾强调:“对于外国文化,盲目排外的是不对的,对进步的外国文化我们的策略是借鉴吸收,支撑发展中国新文化;不加思考照搬也不对的的,应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与此同时,从全球看,文化呈现出发展不平衡,并且这种不平衡还有加剧的倾向。因此,我国文化在对外关系的处理上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拿捏到位,实现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文化事业发展进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文化兴国来说也是要考虑的重要一个问题。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生在任何事物之上。其中,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党的十提出,我们知道文化兴国的实现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扎实推进的。从根本看来说,我们文化兴国的发展也是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过程对文化兴国来说不可避免;而且也是一个间接的、全面的和长期的过程。诚然,近几年,量变规律在我国文化发展成绩斐然。但是,从文化建设的质量上看,任重道远依然发人深思。所以说,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现在文化发展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文化发展进程中量变与质变规律,抓住规律,在坚持量变的基础上,日积月累,最终促成质的飞跃。

第6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一、方法创新

正确的方式方法是落实德育课实践教学任务,并使其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德育课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内化知识、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理论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等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尝试以下形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课堂辩论、模拟教学等;二是校园实践教学,如校园文化活动(专题讲座、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征文比赛、校园调查、观看电影或录像等)、社团实践活动(读书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如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

德育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关键在于方法选择恰当,切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互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二、过程创新

德育课教学设计的过程创新要在教学组织、教学程序、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下工夫。

教学组织要从课中向前延伸至课前,向后延伸至课后。课前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课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课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体验。

教学程序要突破传统,淡化知识灌输,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如“导入新课”可改为“创境激趣”,通过影视、动画、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新知传授”可改为“引思明理”或“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知小结”可改为“点拨升华”,通过总结实现学生思想的升华;“作业布置”可改为“体验导行”,布置实践作业,将德育课堂延伸至课外。

教学评价合理、有效。德育课教师要探索适合课程特点的多样化考核评价办法,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考核与日常行为表现的考核结合起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德育课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可将实践活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考勤等纳入过程性评价范畴。

板书设计合理、恰当、精确。可将板书分成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重在梳理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副板书重在提醒学生注意相关概念。

三、内容创新

德育课新教材进一步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新教材无论是体系还是内容都很适当。但教材毕竟是静态的、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生活则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有效整合多方资源,遵循职校生思想发展的规律,及时传递最新理论成果,做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德育课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和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德育课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专业特点及学生实际,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呈现的方法要多样;要能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有利于促进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激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四、作业创新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行动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德育课教师对课外作业不太重视,作业的布置仅仅停留在“认知——再现”层面,问题设计简单,有唯一的、确定的标准答案,缺乏一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只要将书本的知识要点抄到作业本上就可以了。这样的作业从根本上忽视了社会现实、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水平。

德育课作业设计要注重过程性和开放性,并在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观念、行为与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可尝试实践型作业、研究型作业、分层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等。

五、技术创新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

第7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当代中国出现了不讲道德、做好事反被人诬陷、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一系列道德问题,那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唯经济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的增长与物质的富足,在这样的视阈下,唯经济主义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在唯经济主义中,经济成为决定人与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以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道德、情感等精神因素被漠然置之。当经济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唯一因素时,物质主义将成为人类的信仰与追求,人被设定为“经济人”,这时道德等同于享乐、等同于,它被认为是合乎天性的。马克思说:“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高尚激昂的宗教虔诚、义侠的血性、佣人的温情,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冷水之中。它把人的个人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由于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的驱动下,使人们对金钱、财富等物欲极大膨胀,只注重目的、利益、采取不折手段的恶性竞争,从而人情淡化、精神情感受到抑制,这种道德失序已达到失去人性的程度,同时也冲破了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2.道德的异化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做出不道德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的原则,从而使道德规范遭受严重的冲击,即出现了道德异化现象。而道德的异化又导致道德的虚伪化以及道德的空洞化。面对道德的异化,人们难免会对道德失去信心,从而大家时常在感慨这个社会人心冷漠,道德在沦丧,久而久之,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会慢慢消解人们的道德热情与道德意识,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道德麻木的深渊。

3.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对文化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视阈下,自私自利的凸显、规则的层出不穷、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朽败等影响下,我国主流价值观遭受史无前例的侵袭,致使我国主流价值观出现严峻的扭曲,正确的价值观被否定与曲解;错误的价值观受到崇尚与流行。以圆滑世故为精明、明哲保身为智者、诚实为傻、无私奉献为呆,在这种错位的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遭到颠覆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都已过时了,人们在流行的趋势下奉行个人主义立足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4.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不健全在当下,那些不讲道德、坑蒙拐骗、危害别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做好事反被人污蔑等种种事件,又有谁不知是恶而为之的呢,那么他们明知道是恶端为什么还要去做呢,那是因为他们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这些利益通过合乎道德的渠道是得不到的。那么这些恶端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呢,那就是社会的赏善罚恶的机制。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再加之我们一直以来存有这样的一种偏差的观念,道德只是种义务而不是应有的权利,道德回报问题不被关注,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道德逐渐下滑。在现今社会失序泛化、人们的自律意识如此贫瘠的情况之下,光靠优良的传统美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更注重于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

二、化解道德问题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防止对物质的片面追求。要克服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物欲横流、金钱膨胀、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现象,增进社会群体间的主体性与道德意识,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内化,不断的自我提升与超越,使自我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不断克服唯经济主义视阈下“经济人”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预防道德问题的出现以及降低社会道德现象的产生。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避免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从而对道德的方向才能合理把握,对道德的行为才能有效实施。其次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讲道德、明善恶、知荣辱、辨是非,引导公民要加强道德教育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社会成员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理念,形成互敬互爱、扶贫济困、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强化道德观,提高公民道德的自律性,弘扬道德热情,恪守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坚守道德原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再次要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并对道德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社会赏善罚恶必须体现在政策以及法律的运行之下,并对道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与奖赏,只有不断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人们在关心个人功利主义的同时才会遵守社会认可的价值取向,如果有人不合乎道德而出现了越界,那么对于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与严惩。所以社会赏善罚恶机制展现出它的魅力,使人因德而得、因不德而失,即对于有德者给予奖赏,并做到对有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而对于那些没有道德、道德失信的人给予责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良知、道德热情,促进社会走向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减少道德出现的问题,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扼杀道德危机的诞生。

第8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社会学学者对高中生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

唐文馨

 

(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22) 

摘要:你想通过自己探寻社会现象下的本质吗?你想满足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吗?你想了解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与一名高中生的交流,或许能为你打开思路,获得启发。

关键词:社会学学者  高中生 社会调查 方法指导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我生活的社会有所了解,渐渐明白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架的,社会中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人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运作的;但是,在我了解得更多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我疑惑、使我产生好奇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什么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存在?而现在的我并不能用我现有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并不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去改变它们,所以我希望能做些社会调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释这些现象,甚至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力。当我慢慢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有幸向一名社会学学者请教,她带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希望一直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

学生: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唐文馨(以下简称学生)

指导老师:社会人类学学者、大学教授 夏冬华老师(以下简称夏老师);

学生:夏冬华老师,您好!我是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叫唐文馨。我了解到您是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有丰富的社会学研究经验,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中生应该怎样做社会调查?在这之前我想请问夏老师,您愿意和我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吗?

夏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关系,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NGO(非政府机构)工作 ,主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我有四年的时间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做扶贫的工作,后来有两年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一直做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

学生:什么叫社会学?

夏老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又分为几类,如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人类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状况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社会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架构。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人类学。

学生:社会人类学是指研究社会上的人的行为的学科?

夏老师:社会人类学就是观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一位舞者很受一位皇帝的青睐,而那个舞者又有一双特别小的脚,所以当时天下的女人都认为小脚是美的,为了获得小脚,人们就开始人为的裹脚,把大脚变小,裹脚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三寸金莲才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却导致了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而这样的健康问题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生老病死,而是来自于当时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只是古时候才有吗?其实现代也有,现代的我们认为高鼻梁、胸部丰满才美,现代人为了这样的时尚,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但是整容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文化产生的。这些健康问题产生后,医疗工作者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的标,不是这个问题的本,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到的是:需要改变这种文化,要让大家觉得平胸也是美的、矮鼻梁也是美的,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人体就是美的。所以人类学要从文化去改变大家,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学生:之前您提到您曾经工作了四年,然后又去读书,为什么会想到再去读书呢?

夏老师:我做扶贫工作好几年,常常到边远的农村工作,慢慢在工作中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回答自己的,比如说我常常听到以人为本、赋权等等,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在工作中赋权。所以当我工作了四年后,我觉得是时候去充电,去解答我的疑惑,然后就去国外读研究生,学习的是健康与社会科学,两年后回国,全方位从事关于艾滋病的工作,现在从事关于结核病研究的工作,同时也在大学授课。

学生:谢谢夏老师愿意与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那下面我想请教夏老师,高中生想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 ,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社会调查,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你在社会上发现的、或你好奇的、关心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现象来做一个调查。首先要确定你对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感兴趣,同时也想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就可以通过调查来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或更广。现在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是你感兴趣的?

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吧。

夏老师:做社会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有好奇心才做得下去,才会乐在其中,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作业来做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对学习压力的抱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调查的题目。

学生:那么做社会调查有些什么方法呢?

夏老师:做社会学调查有很多方法,如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的;问卷调查就是设计一个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进行分析;访谈是列几个问题,访谈特定的对象,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嗯,方法知道了,怎样开始做呢?

夏老师:在做调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开始做的时候,你能先看懂别人的调研报告,你能够理解调研的过程,或是你能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能去做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访谈,就已经很好了。

学生:那么,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别人很少研究或者没有研究过的呢?

夏老师:你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不一定要去求新求变,你只要能够开始做,即便你的社会调查的题目和别人的一模一样,你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让我更加明确我的主题,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要做的社会调查。

夏老师:对,当你确定了调查的题目以后,你还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你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等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学生:嗯,我想,确定了调查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进行调查了,在做问卷调查或访谈时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每一种调查方法在使用中都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你选择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你要注意:1.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问题设计要规范、准确、易懂3.问卷语言措辞选择得当4.卷首有背景介绍,结束时要有感谢语。如果使用的是访谈的方式,需要注意:1.访谈前拟好提纲 2.访谈时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3.确保不同的受访者都访谈同样的问题等等。

学生:完成调查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 完成调查之后就进行分析,分析就是找出共性,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相同点,然后推出你的结论。比如“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调查”这个具体的问题,你要通过调查去发现是那些具体的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第一个受访者可能说有五个因素,第二个受访者的因素有八个,第三个受访者只有三个因素。你要在这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相同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就成为你最后的结论。

学生:那之后就应该写调查报告了吧,调查报告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调查报告不需要太长。调查报告首先要写背景,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你想通过这个调查知道些什么。背景介绍完成后,就是你的调查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想通过调查发现哪几个具体的因素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然后再介绍调查方法,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情况的,还要解释一共多少个人参与了调查,比如有20个人参加调查,这2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全部都是学生吗?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好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各占多少?判断学习好、中、差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报告的可信度。然后再写你的发现,也叫“主要发现”,就是通过调查主要发现了什么,也称为结论。核心的几个因素写完后,可能有某一个或两个因素提到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得很特别,或者你觉得他提到的某一个因素会成为一个趋势,你也应该单独在你的报告中写出来。

学生:这些写完之后还需要一个总结,对吗?

夏老师:是的,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总结,你的这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学生: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我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实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夏老师:你现在对整个流程还不熟悉,做完一遍之后再回头看就觉得很清楚了,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这种思维才会越来越清晰。

学生:谢谢夏老师,今天我学会了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会指导我怎样开始做社会调查,并帮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谢谢!

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的指导,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流程总结如下:

1、做社会调查,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有探究到它的本质和核心,这才是做社会调查的终极目标。

2、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应做好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和学习。

3、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查以往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或访谈整理已获得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找共性)写调查报告:①背景②目标③列举方法④发现结果⑤总结修改完善调查报告完成。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9篇:舍得的哲学范文

公示当中为了保证监督的有序性,往往要求有异议者进行实名举报,甚至要求注明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当时却没有明确规定对举报者的保护。因此,即使公示内容有问题,基于风险的考虑,人们也往往放弃监督,公示由此成为无用空文。

2、学术公示制度的功能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公示制度的建立,实则是一套精密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牵涉到行动的系统,都是相对地有结构的,同时要维持系统的存在,某些功能必须要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功能决定了系统的结构。[3]制度构建,应当从对学术公示制度的功能分析着手,只有明确其目标和应被满足的需求,将其要素结构化到其中来,才能明确学术公示制度的构建方向。至少应具备实现公众知情权,实现公众监督权、确认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这三大功能。首先,公示制度首要立足于民众知情权的实现。知情权是一种基本人权,[4]是公示制度首要的功能需求和作用;其次,民众通过公示实现其监督权,学术公示制应是对监督权的确认和操作上的精致化;再次,对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确认和公布,是公示制度的深层要求和终极目的。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一旦向公众公布,其学术成果的专有权、署名权等等就应通过公示得到确认;对于受众而言,其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权利就受到限制,通过公示受众遵守相关知识产权的义务就行得到确定;对于公布信息的学术机构而言,他就必须承担起共同保证该学术成果科学性、真实性、独创性的法律责任。这三个功能应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公示制度无法实现公众的知情权,那么监督和对权利义务的确认就无从说起;如果公示制度没有完善监督权,那知悉信息就毫无意义,权利义务的确认有可能失去其合法性根基;如果对权利义务确认的缺失,那么知情权的实现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监督权的完善也将毫无意义。

3、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公示制度的构建路径

严格地说,目前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公示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在实现其三大功能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应“摸着石头过河”,吸取和整合各个领域公示制度的优秀经验,从而不断建构和完善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公示制度。

3.1公示执行主体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公示制度对其执行主体的要求是,能够借助专业能力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并予以公开;能够运用专门的行政权力对公示内容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和保障;能够实现监督受理者与公示行为者的分离从而实现公民监督权。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情况、成果进行公示的最高级别的机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教育部。但是就其职责定位来看,却各有其功能上的空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虽然负责检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情况,还负责组织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但是它却没有行政权力,难以给予权利人更多的保障以及对义务人进行更大的规范制约。而教育部虽然具备行政权力,但由于其职责的局限性,对高校范围之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建设工作,特别是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力的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职能空白。因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公示制度而言,要创新体制,建立专门的机构部门,加强对学术公示的领导和实施。

3.2公示内容的制度化。高校、研究机构及其中的研究者将自己的情况和科研行为公示于众,这是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这涉及到某些成果应该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公开的问题。如果贸然要求尚处于研究或转化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核心环节公开,这不仅无法保障其知识产权,也不是公示制度的实施目的,所以应当将公示内容予以制度化。

3.2.1对参与人员资格的公示主要是对项目申请者、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学术经历、教学和工作简历、主要科学研究经历进行公布。目的在于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参与者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目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

3.2.2对参与人员研究条件的公示,针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可提供的配套经费、研究设备、研究场所,专项扶持措施等等。避免学校及研究所在不具备开展项目条件的情况下,为获得科研项目,而捏造有关信息。或是避免在项目申请下来后,学校私自减少对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得项目的进行难以得到保障。

3.2.3对参与人员在研项目情况的公示。对参与人员在研项目进行公示是为了防止个别项目负责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情况出现。尽管项目负责人如果同时主持多项课题,有可能无法保质保量地顺利结题,从而容易形成项目的延期结题或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应坚持先结题再申请新课题的原则,通过公示制度,使各个课题招标方都能够知悉项目申请者在研课题的情况,并作为该申请项目是否入选的标准之一。

3.2.4对项目组成员在其中的工作和作用的公示。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参与并实施项目的各项内容,是项目是否能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项目申请中,往往存在着项目成员和实际实施人员不符的情况,在申请阶段有意识地挂上具有较好科研经验的成员,而一旦申请成功,就换一批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另外,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公示作用还在于,能够确认项目组成员是否具备实施项目的条件,避免个别成员难以保证有精力完成多项任务。

3.2.5对阶段性成果的公示。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公示目的在于,确定该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与义务。其权利在于享有由该成果所带来的著作权和收益权,凭借成果,著作人可获得项目资金的资助,可分享项目在转化当中所产生的效益。其义务在于,该阶段成果一旦确认是经由某项目所产生,它就不能同时被多个项目所采用。因此,避免一个成果挂多个课题的情况。

3.3公示范围的规范化。公示按照其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内部公示和外部公示。采用何种公示手段应当把握好三条红线,除此之外都应进行外部公示。一是涉及到公示对象隐私权的,适宜采取内部公示。对于公示对象而言,有些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工作事务,不必然属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范畴,但是这些工作内容又实实在在影响对其工作的评估,这时候内部公示就是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二是不利于公示内容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应采取内部公示。公示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公示对象正在研究但是尚未公开的信息。因此,一旦在大范围内公开,虽然意在证明公示对象的工作成果,但是其知识产权有可能被侵害,特别是在一个对知识产权、创意创新保护不足的环境当中。因此,采取内部公示也是对公示对象的一种保护。三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和影响行政效率的,应采取内部公示。美国在《情报清报自由法》中明确列举了免除公开的政府文件。其中包括国防和外交政策、机关内部人员的规则和习惯、贸易秘密、机关和机关之间的备忘录等等。[5]在公示的内容当中,其中一些是有关行政的事务的,或涉及国家利益的,虽然理应被监督,但在尚未成熟之前贸然公开,使公众易于造成误解,打乱行政机关的整体部署,妨碍公务执行,影响行政行为的效率。这些事务也应当通过内部公示予以监督。因此,对于适合于内部公示的相关内容,应采用内部文件的形式予以传达和公示。在公示之时,务必要限定好传播范围,在保证信息充分被监督的情况下,避免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冲击。

4、公示期限的弹性化及监督保障的

通过对当前各种公示行为的调查来看,公示期限一般为7-15天,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办法对公示期限作一个明确规定。因此,在公示期限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对学术公示内容规定一个公示期限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将公示行为规范化,避免由于学术成果验证时间较长、存在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发挥公示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公示内容的重要程度、公示采用的媒介、公示范围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等级的上下限之间进行选择,形成具有弹性的公示期限机制。在公示期限完成之后,如果没有人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即表示公示内容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具备了合法性,公示内容的对象就可以正当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有公众对学术成果提出异议并进行举证,那么公示主体则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公示内容重启调查,进行处理。

首先,在公示主体内部应设立相应的调查小组以专门受理公众的举报。调查小组与公示对象应不发生联系,应在公示当中注明受理举报的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并且赋予举报人要求规避某人的权利。对与举报人的举报方式应采取二级验证机制,在举报人不完全透露其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调查小组应对其举报的部分事实进行认定,如果认定为真,则要求举报人完全实名举报并提供完全事实。如果在调查过程当中,举报人因举报而受到迫害,举报人应被赋予追究调查小组的责任。

其次,当受理举报人之后,公示主体应对原来的公示内容进行说明,并明确重启调查。公示对象应有权利被告知公示的结果和在调查当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调查结果应向公众公示,一方面公示能对举报人和公众予以交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公示给相关者提供抗辩的权利。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