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舍得的哲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2)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3)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和从玻璃砖中斜射出来,画出折射光线,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4)观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画出折射光线,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5)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时,折射光线的情况.(6)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时,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时,折射光线的情况.(7)观察光垂直于玻璃表面入射,垂直于水面入射时的情况.(8)探究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9)观察一只直的筷子斜放入水中时的情况.(10)一位同学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往杯子里缓缓注水(注意不能移动硬币的位置),第一位同学观察现象.
2设计思路
2.1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2实验设计思路
初二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次数应该还不是太多,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待加强.而光的折射这一节主要是靠实验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既能很方便的进行实验操作,又能很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是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当然,实验顺序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学生对光学实验器材在前面一章已有接触,但对研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器材处理还没有经验,所以决定先做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操作,又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在学生实验设计中,实验的设计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每次实验学生所用器材基本一样,只是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即使学生第一次实验不成功,也会在以后的实验中慢慢掌握做实验的技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实验教学过程
3.1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注: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熟悉新器材的使用.)教师提问:在前面我们曾学过光在什么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现在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为什么发生了改变?学生讨论后,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注:通过进一步类似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个初步印象.同时更加熟悉新器材的使用.)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两个实验:学生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教师提问:大家在刚刚的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补充.教师:这些实验也可表明光可以在玻璃、空气、水中传播.像这些可以让光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光的传播介质.对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归纳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且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光的折射(板书).
3.2进行新课
教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用多媒体展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和光学示意图.分别介绍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分界面、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概念.教师:请大家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注意观察所有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且在纸上画出大概的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和从玻璃砖中出来的情况.教师:请大家根据画出的光路图,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注:学生在实验的同时画出光路图,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完成实验,画完图后,教师选一个学生画的图进行实物投影,讲解评价.教师:请大家再次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并在纸上画出折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比较大小.学生实验:(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学生完成实验,画完图后,教师选一个学生画的图进行实物投影,讲解评价.教师将学生画的正确的几幅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光斜射时,空气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比其它透明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教师:请大家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注意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左边一大组完成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2)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水面.右边一大组完成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表面.(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让入射光线逐渐靠近玻璃表面.请两大组各派一个代表说出实验的现象,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注:培养学生在实验时的合作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教师:刚刚我们做的所有实验都是光斜射时的实验,那么如果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情况会怎样呢?请大家再次利用手边器材完成下列几个实验,并完成光路图.(1)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2)光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教师:把我们刚刚做的大量实验做个小结,应该可以发现光在折射时具有以下特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注:划横线部分由学生回答.)教师:我们在前一章学过,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呢?学生实验:探究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又知道了光在折射时的一个特点: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学生实验:将一只直的筷子斜放在空碗中,向碗内缓缓注水.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教师用画图法简单讲解此现象的原因.并说明从岸上看水里的物体,水里物体的位置变浅了.(2)实物投影课本第80页最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利用光的折射解释此现象.(3)学生实验:将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碗的底部,然后向后退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内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第一位同学注意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后,尝试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此现象.(4)课堂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2页,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为什么有时形状不同.
3.4交流与小结
学生讨论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4反思
刚刚结束了1小时演讲的黑川雅之走进采访间,缓缓在沙发上坐下。这位日本著名设计师头发灰白,穿着的黑色大褂简洁质朴。在演讲中,他提到这件衣服出自一家中国品牌,说是喜欢这种“看上去仿佛未经任何设计”的风格。只有在他喘息着喝水的瞬间,才让人意识到,他今年已经80岁。
黑川雅之生长在建筑世家,父亲和兄弟均是建筑师,其兄长是大名鼎鼎的黑川纪章,曾设计了东京的中银舱体楼。耳濡目染,他从小就接受了建筑学的教育,也有不少建筑作品,但并未完全承袭父兄的衣钵,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更具造诣,作品获奖无数,被多个美术馆永久收藏。
对于设计的热忱和专注,黑山雅之在其著作《设计与死》中这样概括,“设计就是我渡过人生的交通工具”。
30岁博士毕业后,黑川雅之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从那时起,他渴望成为当代设计领域的达芬奇。之所以偶像是达.芬奇,因为这个意大利人是位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不仅是画家、科学家,也是建筑师、雕塑家,甚至进行过人体解剖。像达.芬奇一样,发现、融合和贯通各领域的美,一直是黑川雅之的毕生追求。
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设计生涯,他坦言,“当时的想法和抱负有一部分是实现了的,也有一些尚未实现”。他设计创作的数百个作品中,品类十分丰富,有城市规划、剧院、美术馆等大型项目,也有桌椅、餐具、首饰等小型物件。如此丰富的设计类型,部分满足了他融合美的愿望,可惜什么都希望L试的他,总有一些遗憾,比如没机会设计汽车或飞机。
对于黑川雅之而言,设计是他的生活方式,是他与世界的相处方式。他说过,所有的作品就像自己孩子一样,这些孩子会让他感觉活了好几次人生。设计作品的过程,便是他认识世界、并将其所思所想赋予之的过程。
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好奇心,只要有好的项目,任何场所都能让他产生设计的冲动。他思考世界格局的变迁、贫富差距和科技创新对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在天津设立自己的工作室,创立家具品牌,到大学开设讲座、与学生和设计师交流……工作和生活满满当当。 1.铁壶 2. 黑色四轮椅 3. 金属闹钟
优秀的设计作品离不开设计理念的支撑。在阐释作品内涵和自己设计理念时,黑川雅之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总结出日本审美意识――“微、并、气、间、秘、素、假、破”,这对了解东方美学具有非凡的指导性。在思考日本的审美时,黑川雅之认为,在世界观方面“日本已经沦为西方的奴隶”。
拥有西方建筑学背景的他,早年间会有意克制自己作品中日本审美的表达。直到有一天,他看见故乡的民居和茶室翻修一新,那一刻突然醍醐灌顶,意识到“原来在我们的过去中,早就蕴藏着未来的至美”。从此,他开始坦率而自豪地接纳日本的审美意识。
顺着日本文化,黑川雅之又追溯到中国文化,他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思想,因为“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
一次偶然读到了庄子的作品,他惊讶于自己的想法竟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在天津设计了一个名为“梦蝶庵”的院子,名字暗合着庄周梦蝶的典故,设计体现中国古代“天、地、人”的思想:在象征天空的白色屋顶和象征土地的黑色地板间,摆放着不同的物件,人就游走在天地与万物之间。
喜欢中国,还有另一大推动因素――美食,黑川雅之念念不忘的是,十多年前在中国旅行时尝到的上海大闸蟹,“每每到大闸蟹肥美的季节,就有中国朋友联系我,让我赶紧来!”讲起这,80岁设计师的脸上泛起童真式的笑容。
当然,黑川雅之并未执迷于过去,他的作品依然有着现代性、国际化的追求。他坦言,为回归传统,中国目前的设计常常做浮于外形的表面功夫。
现代性和传统之间的平衡与共生,也体现在黑川雅之的作品中。在《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中,他提到,西方人喜欢展现对自然的改造和支配能力,爱用石料一类耐用的材料,而日本人更欣赏本色之美。正如他设计的“K-gom系列”办公用品,产品材质结合了金属和橡胶,金属经久耐用,橡胶则选用日本人钟爱的黑色,色调端庄、质地柔韧。
作为知名的设计师,黑川雅之在商业上无疑是成功的,他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且经常收到外部设计请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 对于设计的艺术性追求和商业的叫好叫座并不十分兼容,然而,黑川雅之表示,他从未受到过商业决策的干扰,秘诀在于,心无旁骛地设计自己的作品,同时结合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感动的设计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1CBR:之前说想要成为达.芬奇那样的人,融合各领域的美,这么多年来,你是否已达成所愿?还有什么没做到的吗?
黑川雅之:在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实际上不仅是建筑师,就像达.芬奇也制作雕像、设计家具,甚至解剖人体。到近代,出于对效率的追求,大家将建筑和设计的门类进行细化。设计师有专门设计医院、住宅或者家具的。30岁的时候,我希望能回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状态,自己成为达.芬奇那样的设计师。
我已亲手设计了数百个作品,其中大到城市规划,小到首饰,无论大小,在我看来,都是建筑和设计。当时的抱负实现了一部分,也有一些尚未实现,还在努力耕耘。可以说,我什么都想设计,就总有东西还没尝试,比如,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设计汽车、飞机。
21CBR:你提到过,有的中国设计为寻找传统而在外形上做表面功夫,如何克服这一点?中国设计存在哪些问题?
黑川雅之:中国回归传统的想法,这种渴望的心情很能理解,实际操作起来有困难,因为中国有着四五千年的文化,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非常多,肯定无法一下子回归,加之今天的中国经历过很多历史阶段,有的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非常大。
中国已是众所周知的大国,还要发挥大国的领导作用,当代中国设计不够现代化和国际化,这其实是一个认识或意识的问题。在信息化社会,来自世界的资讯可以人所共知,中国也好、日本也罢,大家有获取信息的充足手段,我建议在总结历史传统、实现回归的同时,进一步面向世界和未来,去挖掘、发展适合中国设计的内容。要时刻牢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概念,面向世界,才能找到适合中国设计的发展道路。
21CBR:近年来,你频繁到访,最欣赏哪部分的中国文化?为什么现在常来中国?
黑川雅之: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古代思想,十分有兴趣。在找寻日本文化的故乡时,我发现正是中国,中国的古代思想深深影响了日本。
其实,跟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当时抱着游玩的心态,希望找寻中国美食。数年前,我决定在中国拓展业务和设计工作,之后开始频繁来往,深入接触了中国人,结交了很多朋友和优秀的设计师,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思想。
21CBR:设计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是否重要?在你的经历中,商业是否曾经挤压过设计空间?
黑川雅之:如果我设计是为了商业而存在,那会产生所说的不和谐,与此相对,艺术家并不怎么遇到这类问题。其中存在一个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设计师很难像艺术家一样将想法和冲动以艺术语言进行表述,如果能做到的话,设计与商业间的矛盾就自然而然解决了。
按照考查范围的角度可分为理论结构性设问与教材结构性设问。①理论结构性设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哲学的基本构架。如下图。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认识论(实践、真理、认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历史唯物主义中相对应的知识点。例如,2013江苏单科,37(1)设问为“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对传统制造业辩证否定的过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所以要求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应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曲折性、发展的实质以及辩证的否定观等角度综合考虑。②教材结构性设问的特征一般是引用教材中单元、课、目的标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单元—课—目”的结构,熟知每个框架下原理以及方法论。例如,2013重庆文综,13(4)设问为“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从答案设置上,要求考生反映出唯物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中与居民收入相关联的内容,即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地位、党的群众路线,及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并将其整理即可答好本题。解答好此题的关键就是考生能否熟练反映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框架下的哲学道理。此类题要求考生注重教材结构的整理与记忆,最近几年高考教材结构性设问试题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每位备考的师生的重视。
二、审好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答案的服务方向。方向不明,无论你怎么走都是逆风行驶,可见中心思想的重要性。每道哲学主观题都有自己的中心,对它的剖析是解答好哲学主观题的关键所在。例如,2013新课标1,39(2)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本问考生应该紧紧抓住争论与认识发展的关系,以分析“争论”为核心,答出认识形式的主观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以及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等。如果学生忽略了中心思想或者分析不深刻,很容易生搬硬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造成答案组织的混乱。
三、审好材料
高考试题所提供的文字背景材料都是经过仔细筛选整合的,命题者会在背景材料中设计有效信息。考生答题时一定要注重对背景材料进行认真的审读,将材料分解,注意句号、分号甚至是逗号的价值,并提取关键语句,这些做法将有利于扩展考生解题的思路,提高考生答题的速度,也有利于答案整合的逻辑性和全面性。建议考生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过程中,一定注意审好材料,千万别依据设问中提供的范围照搬照抄,以至于答非所问,这是毫无意义的。例如,2011山东文综,28(2)一题中,设问为“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认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如果仅从设问范围入手的话,答案应该设置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舍弃与宠物的亲密感情
温顺可爱的小宠物固然惹人疼爱,但列于准备怀宝宝或者已经晋升准妈妈的您来说,为了给小宝宝营造安全的成长空间,一定要暂时中断宠物情缘。
弓形虫病是由依附在动物体内的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瘸,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弓形虫病的传染源,特别是感染弓形虫病的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这种病常经口、胃肠道、皮肤黏膜感染。准妈妈在感染弓形虫病后,自身症状不易察觉,病原体却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发流产、早产、先天畸形等不良后果,感染越早,宝宝受损越严重,甚至影响宝宝出生后的智力发育,造成终身后遗症。
建议在怀孕前经常接触宠物的准妈妈,最好进行弓形虫检测,并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准妈妈不应和猫狗接触,一旦接触,必须仔细洗手消毒;肉、蛋、乳类等食品应确认煮熟后再吃。
舍弃抽烟喝酒的应酬聚会
准妈妈中不乏职场上的社交高手,总会收到宴请、聚会的邀约。这时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烟酒弥漫的嘈杂应酬,还是想办法推掉吧。
酒精是生活中常见的致畸剂之一,孕期饮酒可引起胎盘血管痉挛,影响宝宝发育,产生低体重或畸形宝宝。酒精对胎宝宝的影响表现在损伤脑细胞,造成脑结构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引发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性格异常。在胎宝宝器官发育的孕早期,准妈妈切记要远离酒精。
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首先会增高自然流产率。吸烟破坏胎盘功能,引发自然流产的几率较高;胎宝宝的死亡率的高低也与准妈妈是否吸烟关系密切,尼古丁作用于末梢血管,使血管收缩,会造成胎宝宝缺氧;准妈妈吸烟,所生的宝宝日后出现行为异常的可能性会增加,为了宝宝的聪明健康,准妈妈应远离烟酒。
舍弃每天超过8小时的电脑操作
对于职场准妈妈来说,每天高强度高辐射的工作,是孕育健康宝宝的致命伤,为了安全起见,准妈妈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连续不断地进行紧张的电脑操作工作。
通常来说,怀孕前后正常使用电脑,即每天使用电脑不超过4个小时,同时做足防辐射功课,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但过量使用电脑,一天超过8小时,长时间的久坐和辐射便会对准妈妈和胎宝宝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比如,胎宝宝发育不佳,畸胎发生率升高;准妈妈流产率升高;身体抵抗力降低,宝宝生长发育迟缓;使准妈妈产生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等不利保胎的神经衰弱症状。
操作电脑时,建议准妈妈使用防辐射的电脑保护屏,穿上防辐射的马甲或围裙,并且要控制使用时间,及时关掉电脑,不要在网上无限制地浏览或打游戏,戒除全天开着电脑的习惯。还要留心电脑从侧背面散放的辐射,办公室准妈妈可以请求将座位调换到靠窗的角落,避免被包围在几台电脑中间,这样也能降低辐射伤害。
舍弃新家具或新装修带来的新鲜气
很多准妈妈总是难掩孕育宝宝的喜悦,恨不得生活全然一新,有新家的也急匆匆装修往里搬,殊不知,这种主观意愿有可能对孕期健康构成威胁。
新买的家具和新装修的房子会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构成危害。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和胶粘剂造成的苯污染以及建装材料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都容易造成胎宝宝发育畸形、引发流产;装饰材料中的游离甲醛是可疑致癌物,对生理循环不利。
冬季通风不良的状态下,新装修的房子最好晾半年再住,住新装修的房子最好一年内不要怀孕。准妈妈平时要多注意室内空气的净化,每天通风至少半个小时。搬新房的话,可以找专业部门做一个房屋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合格就可以安心入住了。需要添置家具,尽量选择实木材质的,不选密度板和纤维板制的家具。
舍弃泡热水澡的舒适
冬天很享受泡热水澡的惬意舒适,身为准妈妈,可不要贪恋热腾腾的桑拿浴,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水温也不能过热,保证孕期安全不留隐患。
准妈妈在孕期前3个月是绝对禁止泡热水澡的,这是因为在孕早期,准妈妈身体温度持续超过39℃,容易致使胎宝宝脊髓缺损,尤其在怀孕头一个月,要特别注意。
洗澡的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尽量洗淋浴。温度过高的洗浴间容易使身体虚弱的准妈妈产生晕眩感或虚脱,很容易引发一些意外的危险状况,此外,浴室内外的温差还易引起感冒。准妈妈洗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胎宝宝缺氧,缺氧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为了保障胎宝宝和自身的平安,准妈妈就暂且牺牲掉泡热水澡的舒适吧。
舍弃与准爸爸的激情闺房亲密
怀孕是一个特殊时期,很多生活中的细节要特殊对待,准妈妈和准爸爸的也要特别谨慎,在必要的时候,要牺牲掉激情的亲密动作。
孕早期,是保胎的关键性阶段,应尽量避免行。引起子宫收缩,可能会导致流产。尤其针对有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或有过多次流产和早产史的准妈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当然,在妊娠的中后期,视个人情况,可以有适当的性生活,但动作要轻柔,一定不能压迫或撞击准妈妈肚子,避免给子宫强烈刺激,可以采取侧卧位等适合的,不要过于激烈。夫妻之间要相互体谅,共同度过一生中的这一特殊时期。
舍弃剧烈的跑、跳等运动爱好
怀孕期间,准妈妈进行适当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胎宝宝的生长发育。但准妈妈~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
准妈妈尽量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微的运动方式,跑、跳、翻、滚这类剧烈运动动作强度高、体力消耗大,容易引发流产,准妈妈一定敬而远之。日常生活中,准妈妈也尽量规避一些体力劳动。首先注意不要提拎重物和长时间蹲着、站着、弯着腰做家务,这些过重的活动会压迫腹部或引起过度劳累,导致胎宝宝不适,造成流产或早产。孕后期,肚子明显增大,准妈妈切记不要干重活,以免发生意外状况。
舍弃诱人的差旅机会
大着肚子也难掩对旅行的热情,遇到出差旅游的机会还是舍不得错过,不过,准妈妈外出旅游可要慎重行事,论重要性,旅行永远要排在宝宝之后。
一般来说,怀孕7个月以上的准妈妈,不宜长途旅行,身体不好或本身有慢性疾病的准妈妈,即使在怀孕初期,也不宜外出旅游。妊娠后期,身体各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增大,血容量增加,新陈代谢旺盛,明显加重肝、肾、心脏的负担,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准妈妈行动不便,容易疲劳。长途旅行会因乘车过久、睡眠不好、饮食不当等因素给准妈妈的身体和宝宝带来负担和危险,对胎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并有早产可能。
舍弃毫无顾忌熬夜玩乐的生活习惯
很多年轻的准妈妈怀孕前习惯了夜猫子的作息时间,以为
熬夜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多睡几个小时就补回来了,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孕期好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
经常性熬夜会影响准妈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利于胎宝宝的成长,可能会造成预产期推迟。另外,怀孕期间子宫愈来愈大,会逐渐压迫下腔静脉,使下半身静脉血液循环不畅,易造成下肢及会静脉曲张和痔疮,而经常性的熬夜,减少睡眠时间,会加重这种状况。熬夜的准妈妈生下的宝宝还可能会有烦躁、焦虑、爱哭闹等不良的性格特点。
孕期的睡眠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至关重要,身体和精神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就会导致抵抗能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准妈妈的情绪,尤其在孕早期,对宝宝初期器官的形成发育有不利影响。准妈妈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调整好生物钟,为孕期健康着想。
舍弃我行我素、霸道乖张的小性情
有的准妈妈怀孕后,脾气变坏,情绪不佳,喜欢跟准爸爸找茬吵架。吵架事小,殃及宝宝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为了宝宝,准妈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要总是怒气冲天。发怒,会导致准妈妈血液中的白血球减少,血液中的激素和有害化学物质浓度剧增,通过“胎盘屏障”进入羊膜,使胎宝宝成为直接受害者,降低自身及宝宝的抗病能力。
看电影、听音乐、散步,都是放松精神的好方法,遇到不顺心的事,准妈妈要学会转移注意力,冷静头脑,及时克服掉不良情绪。
舍弃火锅、烧烤等美食体验
准妈妈的饮食宜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品种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有些容易上火的美食,像火锅、烧烤、浓茶、咖啡等则是准妈妈应该远离的。
准妈妈不宜吃火锅和烧烤,火锅和烧烤多是吃肉,肉类常感染弓形虫,短时间加温并不能将其消灭,准妈妈吃了可能会导致畸胎、流产或死胎。不过,吃些蔬菜是可以的,避免选刺激性的底料和佐料。
准妈妈不宜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咖啡因、可可、茶叶、巧克力和碳酸性饮料中均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会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宝宝,使胎动增加,影响大脑、心脏和肝脏等器官的正常发育,使致畸率提高。准妈妈应用过量,还容易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中毒症状,增加妊娠合并症和流产危险。
舍弃胭脂粉黛、靓高跟等不利装扮
化妆、染发、穿高跟鞋这些美丽法宝,准妈妈暂时丢弃吧,尤其是怀孕中后期,随着体重的增长,准妈妈不宜穿高跟或过于紧窄的鞋子。
关键词:设计哲学;室内设计;精神文化;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75-01
一、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归纳如下:设计、计划、草图、图样、结构、构想、样本。因此可以说,设计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终止目标。
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活动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启发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古代社会,设计则是以为宗教和帝王贵族服务为主要宗旨。二是由现代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逼迫人类生存与改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设计”,通过设计从宏观上改善环境,创造一个精神充实且具有高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三是“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在现代和未来将走向城市与民众,它必将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文化活动的重点。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是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为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夺走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弥补办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步行者天国”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段道路禁止
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二是巨大化:商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空间,也扩大了建筑与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等,以期减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三是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信息传递装置的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类似“爆炸型”的现代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七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有模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具有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征已日见明显,需引起警惕,予以探讨。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迟滞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不可能走向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就在世界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之际(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种“特殊的机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型”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此外,现代室内设计的现代艺术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是尝试。尝试建立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各类异种杂交;二是参与。强调有经验的人的参与,而游戏提供灵感;三是相关。强调空的气味,人力和物力,空间与空间,物质和空间,物质和物质,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四是信息情报和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应用的综合反映。追求一个新的宏观和微观纹理效果。五是变化。快速灵活的节奏变化特征;六是时间和空间。艺术是指使用时间、空间等等。演变的现代艺术风格,频繁改变战术,将继续出现的新类型和特点。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自,强调人的精神和目的,以及使用的材料。此外,一种艺术的共生,已经成为艺术的抽象倾向明显和繁荣。
三、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
经历了长期实践的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室内设计”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室内装饰装修”的目的是美化。中国古代社会,欧洲古希腊、罗马石头建筑,东方古代印度的石窟建筑和中国木结构,因为装饰和结构组件紧密、装饰和建筑的主题集成实践。然而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和18世纪中叶,洛可可时期的开始了室内装饰和建筑主体的分离,这是因为主体的建筑与装饰使用年限比室内使用周期长的缘故。作为一个新的职业开始使用“装饰工匠”的名字,这意味着已经到了不能移动的主体建筑,根据时代的时尚,只对构建内部修改频繁的时代。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可反映出人们对建筑和室内设计功能和精神两个需求和价值取向,其积极的、理性的内涵应确定。
参考文献:
[1]设计哲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EB\OL]新闻论坛.
[2]陈璐璐.传播学理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7
[3]郭正东.室内设计中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9(04)
[4]霞,李秀建.构建创新型的企业部门亚文化[J].管理与财富.2009(04)
摘 要:本文论述了当代中国面临道德问题的现状,从哲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原因进行反思,最后提出化解道德问题的实施路径,复苏道德的生命力,努力把中国构建成道德文明的良序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当代中国;道德问题;道德异化;哲学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与此同时,当下,对于那些正处在危险或困境中急需得到他人帮助的人,旁人对他们往往抱着十分冷漠的态度;一些善良的人本能地想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但由于担心自己遭受不应有的风险而放弃援助;有的人损人利己、假公济私、坑蒙拐骗视他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人与人交往中出现不讲道德以及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由此可知,当下我国正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社会道德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就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化解道德问题,复苏道德生命力是极其必要的。
一、当代中国面临道德问题的现状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忧虑,那么社会道德问题的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从以下的案例中可以看出。
2005年7月19日,一名10岁女童在南京火车站她看到一位老太太不慎倒在地上,便主动去搀扶,没想到老太太抓住女童,硬说是女童撞倒了她,要求送她去医院,并一再要求女童母亲赔偿100元钱。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公交车,在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然后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某并将其告到法院要求索赔13万多元,这背后谁在说谎,其结果彭某竟是位好心的搀扶者。2009年11月6日早晨,淮安一位周老太太在推自行车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在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后,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失主坚称丢的是8200元,坚决要求周老太返还另外的6500元,并将周老太告上法庭。2010年兴化市一位老人骑三轮车不慎摔倒,躺在地上爬不起来,前后长达15分钟之久却无人问津。[1]
二、当代中国出现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中国出现了不讲道德、做好事反被人诬陷、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一系列道德问题,那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唯经济主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的增长与物质的富足,在这样的视阈下,唯经济主义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在唯经济主义中,经济成为决定人与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以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道德、情感等精神因素被漠然置之。当经济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唯一因素时,物质主义将成为人类的信仰与追求,人被设定为“经济人”,这时道德等同于享乐、等同于,它被认为是合乎天性的。马克思说:“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高尚激昂的宗教虔诚、义侠的血性、佣人的温情,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冷水之中。它把人的个人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3]由于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的驱动下,使人们对金钱、财富等物欲极大膨胀,只注重目的、利益、采取不折手段的恶性竞争,从而人情淡化、精神情感受到抑制,这种道德失序已达到失去人性的程度,同时也冲破了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2.道德的异化
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做出不道德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的原则,从而使道德规范遭受严重的冲击,即出现了道德异化现象。而道德的异化又导致道德的虚伪化以及道德的空洞化。面对道德的异化,人们难免会对道德失去信心,从而大家时常在感慨这个社会人心冷漠,道德在沦丧,久而久之,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会慢慢消解人们的道德热情与道德意识,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道德麻木的深渊。
3.社会价值观的错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对文化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视阈下,自私自利的凸显、规则的层出不穷、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朽败等影响下,我国主流价值观遭受史无前例的侵袭,致使我国主流价值观出现严峻的扭曲,正确的价值观被否定与曲解;错误的价值观受到崇尚与流行。以圆滑世故为精明、明哲保身为智者、诚实为傻、无私奉献为呆,在这种错位的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遭到颠覆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都已过时了,人们在流行的趋势下奉行个人主义立足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4.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不健全
在当下,那些不讲道德、坑蒙拐骗、危害别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做好事反被人污蔑等种种事件,又有谁不知是恶而为之的呢,那么他们明知道是恶端为什么还要去做呢,那是因为他们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这些利益通过合乎道德的渠道是得不到的。那么这些恶端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呢,那就是社会的赏善罚恶的机制。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再加之我们一直以来存有这样的一种偏差的观念,道德只是种义务而不是应有的权利,道德回报问题不被关注,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道德逐渐下滑。在现今社会失序泛化、人们的自律意识如此贫瘠的情况之下,光靠优良的传统美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更注重于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
三、化解道德问题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防止对物质的片面追求。要克服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物欲横流、金钱膨胀、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现象,增进社会群体间的主体性与道德意识,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内化,不断的自我提升与超越,使自我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不断克服唯经济主义视阈下“经济人”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预防道德问题的出现以及降低社会道德现象的产生。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避免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从而对道德的方向才能合理把握,对道德的行为才能有效实施。
其次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讲道德、明善恶、知荣辱、辨是非,引导公民要加强道德教育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社会成员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理念,形成互敬互爱、扶贫济困、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强化道德观,提高公民道德的自律性,弘扬道德热情,恪守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坚守道德原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再次要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并对道德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社会赏善罚恶必须体现在政策以及法律的运行之下,并对道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与奖赏,只有不断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人们在关心个人功利主义的同时才会遵守社会认可的价值取向,如果有人不合乎道德而出现了越界,那么对于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与严惩。所以社会赏善罚恶机制展现出它的魅力,使人因德而得、因不德而失,即对于有德者给予奖赏,并做到对有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而对于那些没有道德、道德失信的人给予责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良知、道德热情,促进社会走向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减少道德出现的问题,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扼杀道德危机的诞生。
总之,当代社会的道德问题已不在是公民的伦理缺失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而是全面社会发展的问题,它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构的步伐,笔者认为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才能有效化解道德问题的出现,走出道德危机,复苏道德的生命力,努力把中国构建成道德文明的良序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2]张思宇.转型中国之价值冲突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194-195;1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468
[4] 徐贵权.价值世界的哲学追问与沉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53-171
[5] 葛晨虹.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实力重建[J].西北师大学报,2012(1)
当代中国出现了不讲道德、做好事反被人诬陷、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一系列道德问题,那么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唯经济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人们不断追求经济的增长与物质的富足,在这样的视阈下,唯经济主义成为了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模式。在唯经济主义中,经济成为决定人与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以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道德、情感等精神因素被漠然置之。当经济成为支配社会生活的唯一因素时,物质主义将成为人类的信仰与追求,人被设定为“经济人”,这时道德等同于享乐、等同于,它被认为是合乎天性的。马克思说:“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高尚激昂的宗教虔诚、义侠的血性、佣人的温情,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冷水之中。它把人的个人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由于市场经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利益的驱动下,使人们对金钱、财富等物欲极大膨胀,只注重目的、利益、采取不折手段的恶性竞争,从而人情淡化、精神情感受到抑制,这种道德失序已达到失去人性的程度,同时也冲破了道德和伦理的底线。
2.道德的异化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做出不道德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的原则,从而使道德规范遭受严重的冲击,即出现了道德异化现象。而道德的异化又导致道德的虚伪化以及道德的空洞化。面对道德的异化,人们难免会对道德失去信心,从而大家时常在感慨这个社会人心冷漠,道德在沦丧,久而久之,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会慢慢消解人们的道德热情与道德意识,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道德麻木的深渊。
3.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对文化传承、优秀传统道德理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市场经济的视阈下,自私自利的凸显、规则的层出不穷、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朽败等影响下,我国主流价值观遭受史无前例的侵袭,致使我国主流价值观出现严峻的扭曲,正确的价值观被否定与曲解;错误的价值观受到崇尚与流行。以圆滑世故为精明、明哲保身为智者、诚实为傻、无私奉献为呆,在这种错位的价值观的冲击下,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遭到颠覆性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理念、高尚的道德都已过时了,人们在流行的趋势下奉行个人主义立足社会。由此可见,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是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4.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不健全在当下,那些不讲道德、坑蒙拐骗、危害别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做好事反被人污蔑等种种事件,又有谁不知是恶而为之的呢,那么他们明知道是恶端为什么还要去做呢,那是因为他们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这些利益通过合乎道德的渠道是得不到的。那么这些恶端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呢,那就是社会的赏善罚恶的机制。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再加之我们一直以来存有这样的一种偏差的观念,道德只是种义务而不是应有的权利,道德回报问题不被关注,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道德逐渐下滑。在现今社会失序泛化、人们的自律意识如此贫瘠的情况之下,光靠优良的传统美德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更注重于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
二、化解道德问题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防止对物质的片面追求。要克服当今市场经济冲击下物欲横流、金钱膨胀、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现象,增进社会群体间的主体性与道德意识,不断的自我反思与内化,不断的自我提升与超越,使自我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不断克服唯经济主义视阈下“经济人”的本质属性,从而有效预防道德问题的出现以及降低社会道德现象的产生。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避免对物质的盲目追求,从而对道德的方向才能合理把握,对道德的行为才能有效实施。其次要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讲道德、明善恶、知荣辱、辨是非,引导公民要加强道德教育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全社会成员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理念,形成互敬互爱、扶贫济困、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强化道德观,提高公民道德的自律性,弘扬道德热情,恪守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坚守道德原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维系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的规范;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再次要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并对道德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社会赏善罚恶必须体现在政策以及法律的运行之下,并对道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与奖赏,只有不断健全并完善社会赏善罚恶的机制,人们在关心个人功利主义的同时才会遵守社会认可的价值取向,如果有人不合乎道德而出现了越界,那么对于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与严惩。所以社会赏善罚恶机制展现出它的魅力,使人因德而得、因不德而失,即对于有德者给予奖赏,并做到对有德者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而对于那些没有道德、道德失信的人给予责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良知、道德热情,促进社会走向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减少道德出现的问题,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扼杀道德危机的诞生。
社会学学者对高中生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
唐文馨
(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22)
摘要:你想通过自己探寻社会现象下的本质吗?你想满足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吗?你想了解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与一名高中生的交流,或许能为你打开思路,获得启发。
关键词:社会学学者 高中生 社会调查 方法指导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我生活的社会有所了解,渐渐明白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架的,社会中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人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运作的;但是,在我了解得更多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我疑惑、使我产生好奇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什么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存在?而现在的我并不能用我现有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并不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去改变它们,所以我希望能做些社会调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释这些现象,甚至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力。当我慢慢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有幸向一名社会学学者请教,她带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希望一直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
学生: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唐文馨(以下简称学生)
指导老师:社会人类学学者、大学教授 夏冬华老师(以下简称夏老师);
学生:夏冬华老师,您好!我是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叫唐文馨。我了解到您是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有丰富的社会学研究经验,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中生应该怎样做社会调查?在这之前我想请问夏老师,您愿意和我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吗?
夏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关系,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NGO(非政府机构)工作 ,主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我有四年的时间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做扶贫的工作,后来有两年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一直做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
学生:什么叫社会学?
夏老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又分为几类,如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人类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状况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社会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架构。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人类学。
学生:社会人类学是指研究社会上的人的行为的学科?
夏老师:社会人类学就是观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一位舞者很受一位皇帝的青睐,而那个舞者又有一双特别小的脚,所以当时天下的女人都认为小脚是美的,为了获得小脚,人们就开始人为的裹脚,把大脚变小,裹脚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三寸金莲才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却导致了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而这样的健康问题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生老病死,而是来自于当时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只是古时候才有吗?其实现代也有,现代的我们认为高鼻梁、胸部丰满才美,现代人为了这样的时尚,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但是整容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文化产生的。这些健康问题产生后,医疗工作者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的标,不是这个问题的本,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到的是:需要改变这种文化,要让大家觉得平胸也是美的、矮鼻梁也是美的,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人体就是美的。所以人类学要从文化去改变大家,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学生:之前您提到您曾经工作了四年,然后又去读书,为什么会想到再去读书呢?
夏老师:我做扶贫工作好几年,常常到边远的农村工作,慢慢在工作中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回答自己的,比如说我常常听到以人为本、赋权等等,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在工作中赋权。所以当我工作了四年后,我觉得是时候去充电,去解答我的疑惑,然后就去国外读研究生,学习的是健康与社会科学,两年后回国,全方位从事关于艾滋病的工作,现在从事关于结核病研究的工作,同时也在大学授课。
学生:谢谢夏老师愿意与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那下面我想请教夏老师,高中生想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 ,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社会调查,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你在社会上发现的、或你好奇的、关心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现象来做一个调查。首先要确定你对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感兴趣,同时也想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就可以通过调查来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或更广。现在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是你感兴趣的?
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吧。
夏老师:做社会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有好奇心才做得下去,才会乐在其中,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作业来做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对学习压力的抱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调查的题目。
学生:那么做社会调查有些什么方法呢?
夏老师:做社会学调查有很多方法,如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的;问卷调查就是设计一个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进行分析;访谈是列几个问题,访谈特定的对象,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嗯,方法知道了,怎样开始做呢?
夏老师:在做调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开始做的时候,你能先看懂别人的调研报告,你能够理解调研的过程,或是你能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能去做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访谈,就已经很好了。
学生:那么,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别人很少研究或者没有研究过的呢?
夏老师:你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不一定要去求新求变,你只要能够开始做,即便你的社会调查的题目和别人的一模一样,你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让我更加明确我的主题,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要做的社会调查。
夏老师:对,当你确定了调查的题目以后,你还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你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等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学生:嗯,我想,确定了调查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进行调查了,在做问卷调查或访谈时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每一种调查方法在使用中都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你选择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你要注意:1.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问题设计要规范、准确、易懂3.问卷语言措辞选择得当4.卷首有背景介绍,结束时要有感谢语。如果使用的是访谈的方式,需要注意:1.访谈前拟好提纲 2.访谈时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3.确保不同的受访者都访谈同样的问题等等。
学生:完成调查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 完成调查之后就进行分析,分析就是找出共性,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相同点,然后推出你的结论。比如“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调查”这个具体的问题,你要通过调查去发现是那些具体的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第一个受访者可能说有五个因素,第二个受访者的因素有八个,第三个受访者只有三个因素。你要在这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相同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就成为你最后的结论。
学生:那之后就应该写调查报告了吧,调查报告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调查报告不需要太长。调查报告首先要写背景,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你想通过这个调查知道些什么。背景介绍完成后,就是你的调查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想通过调查发现哪几个具体的因素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然后再介绍调查方法,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情况的,还要解释一共多少个人参与了调查,比如有20个人参加调查,这2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全部都是学生吗?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好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各占多少?判断学习好、中、差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报告的可信度。然后再写你的发现,也叫“主要发现”,就是通过调查主要发现了什么,也称为结论。核心的几个因素写完后,可能有某一个或两个因素提到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得很特别,或者你觉得他提到的某一个因素会成为一个趋势,你也应该单独在你的报告中写出来。
学生:这些写完之后还需要一个总结,对吗?
夏老师:是的,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总结,你的这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学生: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我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实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夏老师:你现在对整个流程还不熟悉,做完一遍之后再回头看就觉得很清楚了,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这种思维才会越来越清晰。
学生:谢谢夏老师,今天我学会了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会指导我怎样开始做社会调查,并帮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谢谢!
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的指导,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流程总结如下:
1、做社会调查,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有探究到它的本质和核心,这才是做社会调查的终极目标。
2、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应做好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和学习。
3、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查以往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或访谈整理已获得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找共性)写调查报告:①背景②目标③列举方法④发现结果⑤总结修改完善调查报告完成。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公示当中为了保证监督的有序性,往往要求有异议者进行实名举报,甚至要求注明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当时却没有明确规定对举报者的保护。因此,即使公示内容有问题,基于风险的考虑,人们也往往放弃监督,公示由此成为无用空文。
2、学术公示制度的功能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公示制度的建立,实则是一套精密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牵涉到行动的系统,都是相对地有结构的,同时要维持系统的存在,某些功能必须要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功能决定了系统的结构。[3]制度构建,应当从对学术公示制度的功能分析着手,只有明确其目标和应被满足的需求,将其要素结构化到其中来,才能明确学术公示制度的构建方向。至少应具备实现公众知情权,实现公众监督权、确认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这三大功能。首先,公示制度首要立足于民众知情权的实现。知情权是一种基本人权,[4]是公示制度首要的功能需求和作用;其次,民众通过公示实现其监督权,学术公示制应是对监督权的确认和操作上的精致化;再次,对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的确认和公布,是公示制度的深层要求和终极目的。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一旦向公众公布,其学术成果的专有权、署名权等等就应通过公示得到确认;对于受众而言,其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权利就受到限制,通过公示受众遵守相关知识产权的义务就行得到确定;对于公布信息的学术机构而言,他就必须承担起共同保证该学术成果科学性、真实性、独创性的法律责任。这三个功能应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公示制度无法实现公众的知情权,那么监督和对权利义务的确认就无从说起;如果公示制度没有完善监督权,那知悉信息就毫无意义,权利义务的确认有可能失去其合法性根基;如果对权利义务确认的缺失,那么知情权的实现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监督权的完善也将毫无意义。
3、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公示制度的构建路径
严格地说,目前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公示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在实现其三大功能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应“摸着石头过河”,吸取和整合各个领域公示制度的优秀经验,从而不断建构和完善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公示制度。
3.1公示执行主体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公示制度对其执行主体的要求是,能够借助专业能力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并予以公开;能够运用专门的行政权力对公示内容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和保障;能够实现监督受理者与公示行为者的分离从而实现公民监督权。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情况、成果进行公示的最高级别的机构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教育部。但是就其职责定位来看,却各有其功能上的空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虽然负责检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情况,还负责组织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和推广,但是它却没有行政权力,难以给予权利人更多的保障以及对义务人进行更大的规范制约。而教育部虽然具备行政权力,但由于其职责的局限性,对高校范围之外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建设工作,特别是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力的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职能空白。因此,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公示制度而言,要创新体制,建立专门的机构部门,加强对学术公示的领导和实施。
3.2公示内容的制度化。高校、研究机构及其中的研究者将自己的情况和科研行为公示于众,这是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但这涉及到某些成果应该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公开的问题。如果贸然要求尚处于研究或转化阶段的研究内容和核心环节公开,这不仅无法保障其知识产权,也不是公示制度的实施目的,所以应当将公示内容予以制度化。
3.2.1对参与人员资格的公示主要是对项目申请者、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学术经历、教学和工作简历、主要科学研究经历进行公布。目的在于从个人经历的角度参与者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目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
3.2.2对参与人员研究条件的公示,针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可提供的配套经费、研究设备、研究场所,专项扶持措施等等。避免学校及研究所在不具备开展项目条件的情况下,为获得科研项目,而捏造有关信息。或是避免在项目申请下来后,学校私自减少对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得项目的进行难以得到保障。
3.2.3对参与人员在研项目情况的公示。对参与人员在研项目进行公示是为了防止个别项目负责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情况出现。尽管项目负责人如果同时主持多项课题,有可能无法保质保量地顺利结题,从而容易形成项目的延期结题或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应坚持先结题再申请新课题的原则,通过公示制度,使各个课题招标方都能够知悉项目申请者在研课题的情况,并作为该申请项目是否入选的标准之一。
3.2.4对项目组成员在其中的工作和作用的公示。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参与并实施项目的各项内容,是项目是否能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项目申请中,往往存在着项目成员和实际实施人员不符的情况,在申请阶段有意识地挂上具有较好科研经验的成员,而一旦申请成功,就换一批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另外,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公示作用还在于,能够确认项目组成员是否具备实施项目的条件,避免个别成员难以保证有精力完成多项任务。
3.2.5对阶段性成果的公示。对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公示目的在于,确定该成果所有人的权利与义务。其权利在于享有由该成果所带来的著作权和收益权,凭借成果,著作人可获得项目资金的资助,可分享项目在转化当中所产生的效益。其义务在于,该阶段成果一旦确认是经由某项目所产生,它就不能同时被多个项目所采用。因此,避免一个成果挂多个课题的情况。
3.3公示范围的规范化。公示按照其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内部公示和外部公示。采用何种公示手段应当把握好三条红线,除此之外都应进行外部公示。一是涉及到公示对象隐私权的,适宜采取内部公示。对于公示对象而言,有些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工作事务,不必然属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范畴,但是这些工作内容又实实在在影响对其工作的评估,这时候内部公示就是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二是不利于公示内容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应采取内部公示。公示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公示对象正在研究但是尚未公开的信息。因此,一旦在大范围内公开,虽然意在证明公示对象的工作成果,但是其知识产权有可能被侵害,特别是在一个对知识产权、创意创新保护不足的环境当中。因此,采取内部公示也是对公示对象的一种保护。三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和影响行政效率的,应采取内部公示。美国在《情报清报自由法》中明确列举了免除公开的政府文件。其中包括国防和外交政策、机关内部人员的规则和习惯、贸易秘密、机关和机关之间的备忘录等等。[5]在公示的内容当中,其中一些是有关行政的事务的,或涉及国家利益的,虽然理应被监督,但在尚未成熟之前贸然公开,使公众易于造成误解,打乱行政机关的整体部署,妨碍公务执行,影响行政行为的效率。这些事务也应当通过内部公示予以监督。因此,对于适合于内部公示的相关内容,应采用内部文件的形式予以传达和公示。在公示之时,务必要限定好传播范围,在保证信息充分被监督的情况下,避免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受到冲击。
4、公示期限的弹性化及监督保障的
通过对当前各种公示行为的调查来看,公示期限一般为7-15天,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办法对公示期限作一个明确规定。因此,在公示期限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对学术公示内容规定一个公示期限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将公示行为规范化,避免由于学术成果验证时间较长、存在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发挥公示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公示内容的重要程度、公示采用的媒介、公示范围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期限,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等级的上下限之间进行选择,形成具有弹性的公示期限机制。在公示期限完成之后,如果没有人对公示内容提出异议,即表示公示内容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具备了合法性,公示内容的对象就可以正当地行使其权利和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有公众对学术成果提出异议并进行举证,那么公示主体则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公示内容重启调查,进行处理。
首先,在公示主体内部应设立相应的调查小组以专门受理公众的举报。调查小组与公示对象应不发生联系,应在公示当中注明受理举报的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并且赋予举报人要求规避某人的权利。对与举报人的举报方式应采取二级验证机制,在举报人不完全透露其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调查小组应对其举报的部分事实进行认定,如果认定为真,则要求举报人完全实名举报并提供完全事实。如果在调查过程当中,举报人因举报而受到迫害,举报人应被赋予追究调查小组的责任。
其次,当受理举报人之后,公示主体应对原来的公示内容进行说明,并明确重启调查。公示对象应有权利被告知公示的结果和在调查当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调查结果应向公众公示,一方面公示能对举报人和公众予以交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公示给相关者提供抗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