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教育;民族
八年级地理课堂上正在进行“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我正在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理解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这一政策内涵,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心中窃喜。突然一名汉族同学义愤填膺的说:“我认为祖国妈妈太偏心了,我们和少数民族同学一样在新疆生活,同一位老师给我们上课,中考时却要给他们多加50分,我觉得这对我不公平”。有位少数民族同学也生气的说:“汉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我当然学得没你好!”一时间,民汉同学各自抱团,各执一词,课堂上火药味甚浓。
看到这种情况下,我知道这时候任何解释都不能立即奏效,不如因势利导:“同学们有疑问是正常的,那我们就想办法调查一下,国家为什么出台这项政策,目的是什么?”同学们都气呼呼的表示同意。
通过课后查阅书籍、上网调查、请教老师等途径,同学们理解了“优惠政策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汉族同学不好意思的说:“原来祖国妈妈是为了让每一个儿女都健康成长,才想出这个好办法。今后我一定要多帮助班里的少数民族同学”!少数民族同学也真诚地表态:一定要珍惜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回报家乡,报效祖国。
这件事情虽然顺利解决了,但是却让我意识到,在学校日常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大多停留在民汉同学之间学习、生活上的互相关心、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说,并没有真正打开学生在有些问题上的心结,于是,我决定针对孩子们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问题,结合地理课教学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
很快就到了学期中,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学习到了《新疆》这节乡土内容。在剪辑的一段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他衣着简朴,守着一个破旧的烤馕摊忙碌着,当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时,不由得窃窃私语……突然,有位调皮的男生发声取笑同桌的维吾尔同学,“哈……你爷爷也是这样吧”。我定睛一看,那名维吾尔同学正是家里卖馕的,他非常愤怒、而那名汉族同学却洋洋得意,许多同学趁机跟着起哄……我制止了同学们的喧闹,突然发问:“同学们,喜欢吃馕吗?喜欢吃烤包子吗?喜欢吃烤全羊吗?……”同学们一时间各种吃货表情,而那位维吾尔族同学脸色也有了些许和缓。我又接着感慨道“别小看这简陋的馕坑,烤出了多少让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味呀!还有这位老爷爷,别看他衣着简朴,他可是一位地道的本土艺术大师哦。”不出所料,同学们都诧异的看着我,包括少数民族同学,我心中窃喜,这帮小家伙终于上路了哦。于是我又接着发问:“你们知道新疆的馕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种类?有多少寓意吗?”这下,许多汉族同学全傻了眼。刚才还面露着羞色的那位少数民族同学,这时竟然理直气壮地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自豪地为大家介绍起来,我也运用多媒体将丰富的图片资料展示出来。当听到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十多个种类,看到各种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食,同学们禁不住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那名调皮的汉族男生面露愧色,主动向同桌表达了歉意。
看到同学们言归于好,我却意犹未尽,进一步启发“我们大多是新疆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吃馕,吃烤肉,我们尚且对维吾尔族灿烂的馕文化知道的不多,可以想象一下,外地人、外国人……,他们会知道多少呢?他们对咱们的家乡新疆的了解有多少呢?”
一时间同学们就炸开了锅,他们争抢着说自己去内地的遭遇,对自己遇到的不公平愤愤不已,感慨内地有些人对新疆的不够了解等等……
待同学们发泄的差不多了,我又问:“当你遇到所谓的不公平时,你有解释过吗?”这更激起了同学们的愤懑:“我们解释了,没人相信我们,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新疆!”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何在?”
同学们开始发表各种观点……
渐渐地同学们的意见统一了:“因为我们和内地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也是因为我们的自己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够好”“我们新疆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也要多交流,彼此之间多了解才能更好的团结合作,更好的生活。”“我们责任重大啊,一定要好好学习、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豪,多了解,以后才能多宣传”,“走出新疆,我为新疆代言……”课后,我跟班主任沟通后,利用班会课开展了民族文化展示主题班会,同学们表演了各民族歌舞、服饰、习俗、器乐等。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团结教育
一所高校,尤其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滇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仅丽江市就有12个世居民族。关于丽江民族团结的探究很多,成果不少,但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角度进行探究的就很少,尤其是从新媒体角度进行探讨的几乎没有。因此,从新媒体视角探究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非常有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不断迭代的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一方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新平台、开辟新阵地;另一方面,新媒体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发声,人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少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自然就会有与主旋律背道而驰的杂音,导致舆论引导的失效。
青年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他们是新媒体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新媒体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新媒体上花了较多时间。一方面,他们容易受到新媒体内容的影响,利用好新媒体,能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形成民族认同感,增强包容性;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学生对说教式的内容有天然的抗拒心理,他们选择性忽略了这些内容,甚至启用选择性理解和记忆,一些很官方的信息常常事倍功半。
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首先要懂新媒体,懂新媒体用户。
一、新媒体是把双刃剑
它既能让人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和尊重,也能让一些不当言论、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声音出现。加之,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尤其一些披着正义、自由等外衣而实质是鼓吹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主动出击,趋利避害,发挥新媒体的各种优势,进行民族文化团结教育,形成强大的舆论气候,旗帜鲜明地同不当言论作斗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新媒体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其具有海量的信息、广泛的受众、互动性参与度高、门檻低影响大、传播方式多样等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他们在新媒体的包围下成长,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新媒体已经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基于此,任何观点和内容如果不借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影响力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不能静观其变,而是要真正地懂新媒体,懂青年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要研究用户的心理和需求,不能只考虑传播者自己的诉求,只按传播者的方式进行。
三、新媒体是草根媒体
新媒体把所有人都囊括进来,允许任何人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无疑会有不良信息产生。如何净化新媒体,唱响主旋律是大家探讨得比较多的问题,也是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无论如何,我们要清楚门槛低互动性强的新媒体草根性决定了使用新媒体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不能一贯用居高临下的方式进行,而是要用更好的、更有吸引力的优质内容去引导,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简言之,就是要讲好各民族的故事,首先是讲好的故事,挖掘民族传统的精髓和优秀文化。其次是如何讲好故事,也就是让内容有血有肉,易于接受,便于启发。再好的食材,若寡淡无味、难以下咽,也就没有价值。
四、高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场所?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通常聚集了不同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便于了解和认同。人们只要能相互交流、彼此了解,摩擦和隔阂就会减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影响民族认同感和少数民族偏见的自变量,只要人们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就有利于民族团结。因此,高校能否在民族团结教育和新媒体的使用上高度契合,结合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者的特性,高校应向更多的同学提供发表见解的平台,让少数民族学生介绍本民族文化,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认同和尊重是相互的,大家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才能更好地团结。
五、新媒体对过于教条的信息存在天然的消解和颠覆特性
在新媒体上,一些偏激的观点、过激的言论会赢得掌声和喝彩,而一些主流的声音却很难得到关注和点赞。因此,如何提高主流文化、正统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了大家探究的焦点。使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采用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利用大家关心的内容引起共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王传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团建工作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今年是自治区第30年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安排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好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的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自治区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有关内容及学院2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活动安排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中心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民族团结;共融性
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是国家和平稳定的根本,而少数民族预科的存在更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语文课程的老师,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为研究背景,我们充分认识到仅仅是单纯的汉语文教学是不能满足少数民族预科的教育要求的。文学作品欣赏、语言表达方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成了新时期少数民族语文课程中的关键词。
目前,预科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同行重视,而语文课程在预科教育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这门课程架起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沟通的桥梁,宣传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事迹,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将各民族凝聚在一起。预科教育协会召开了数届研究会及讨论会,每届研究会就预科教育教学、思政管理、办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教育部也组织多次会议,就预科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研究。
但是单一的汉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在少数民族预科开设的语文课程,教导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尤其是双语预科学生,即拥有少数民族文字,并一直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汉语言文字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使他们在预科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汉语不仅能使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拥有与更多人交流的途径,也在学习的过程中
了解了汉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在汉语教学中注入德育因素,一方面教授汉语知识,另一方面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注入汉语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识记、辨析汉字的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了解汉文化的历史,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这样,更能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交流和相互认可。
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少数民族预科层次中,汉语文教育现有的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
目前的汉语教材,主要针对生词、语法、阅读等方面进行编撰,内容上比较单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种,仅通过死记硬背很难领会汉语的精髓。
在现有汉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加入文化、历史、风俗的元素,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使汉语的学习更具有语言背景。该部分研究主要从现有教材入手,分析总结汉语文教材的新内涵,以及汉语言文化教育能够从其文字、文学、文化常识等诸多方面的深入渗透使少数民族学生更深切地认识中华文化,培养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这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事业进程;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之大业。
二、汉语文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又不同于外国留学生
该部分研究一方面总结分析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特殊经验,另一方面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指出现有语文课程教学上的优势与缺陷。现有语文课程从教材上来讲考虑到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涵括,但是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还有待提升。而优势在于选取了不少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优秀篇章。然而,由于教学时间较短,而教材内容过多,只能有选择性地选取部分篇章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队伍个人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思考怎样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教材将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与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
三、汉语文教育中包含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能够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起到德育和美育的作用
该部分研究主要是思考少数民族预科的汉语文教育如何与民族团结进步相融合。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挖掘少数民族预科语文课程的内涵,而不
是要抛弃其本身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导语言的功能,与多元民族文化的相互认可、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相互融合。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注意到目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主要分为民考民与民考汉两种类型,因此在教学
模式的设计中需要因材施教。将语文课程与民族团结进步相结合,更需要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把握好量与度的平衡也是难点之一。在该研究中,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调查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具体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田野考察调查法对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难点、疑问等情况进行调查访问,以便收集能反映课题研究对象的实际资料。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民族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太成.民族预科教育论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邓晓琳.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10.
[3]文雯.少数民族预科二年制新疆班语文教学之我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一、多元文化下的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一)新疆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思想文化教育
民族团结具有新的时代特性。思想先进的理论不是每个人、每个民族头脑中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地教育、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成长。民族团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下,加强民族团结首先要把的民族理论教育、党和国家有关民族的政策、法律法规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科学观念,自觉抵制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学生明辨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客观准确地看待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新疆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社会职能之一,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高职院校所要思索的基本内容。当下的大学校园出现了“无所谓、无兴趣、无意义”的“三无”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些大学生对社会漠不关心,情绪反复无常,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使其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三)新疆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在生产与生活上相互依存,共同致力于新疆的开发与建设。在物质和精神生活发展中,各民族融合为一个知荣辱、患难与共的大家庭,民族团结的精神历经沧桑,已经深深烙印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是意气风发的,思想超前的,更应该发挥青年学生的活力和特点,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二、多元文化下的新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正视和尊重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在饮食、衣着、住宅、语言、文字、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方面各有民族特点,所以我们要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下,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受到威胁,而与之相关联的民族精神的更新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时,又促使我们必须对民族文化作出新的反思,并且作出理性的选择。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使当代大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从民族文化的内容到它发展的历史,从民族文化的表达到文化形式的审美演进,都可以形成生生不息的发展态势。进而,才能更好地通过民族文化的教育,知疆爱疆,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去进行更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二)遵循系统性和适宜性原则
教育是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连贯、系统地进行。笔者认为,在新疆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课程中,要坚持的原则有:(1)系统性原则。一直以来,新疆高职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上,存在着教育模式陈旧、教育理论落后、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导致在教育过程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学习意识形态的相关知识理论,以理论为指导,在学生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2)适宜性原则。在新疆高职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主要从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适宜性上进行,适宜的过程是动态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理论有利于克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的弊端,可结合社会和学校实际的情况开展,比如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同属于一个层次,互相结合而形成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的现象。
(三)挖掘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模式
新疆高职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应根据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特点,充分挖掘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模式,迎接多元文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如:(1)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可结合时代主题与当前的中国梦主题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搞好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比如开展民族政策知识宣讲、“三爱”教育(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活动、中华民族历史铭记、维护民族团结典型事迹宣讲会等活动。(2)结合新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拓新的教育载体。比如在校园网站上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或民族团结进步年的专栏,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报告、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等活动。(3)采取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新疆高职院校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梯级式的教育内容,主要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比如对大一的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对大二和大三学生采取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民族团结 汉族大学生 解决方案
新疆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一直是各高校工作的重点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培养文化水平较高,综合素质突出的合格大学生,又要从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的方面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面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汉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团结教育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育,提高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对加速民族沟通、认同、包容,促进民族大团结有积极有益的帮助,对于加强稳定,促进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当前对汉族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势和重要性
1.从地理、人文环境着手加速了解,促进民汉大学生沟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民族进一步交往、沟通、发展、融合,各自的意识形态,文化历史,发生碰撞。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不断试着接纳和适应外来文化、西方文明及其他宗教理念的同时,汉族大学生同时也在不断了解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和历史并接纳包容。如何加深加快汉族大学生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历史、文化的认知,了解和接纳,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2.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上消除隔阂,促进团结
新疆是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各种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在高校中,各民族大学生能够相互理解和睦共处,但是在新疆地区还是存在着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思想,他们不仅煽动无知的少数民族群众闹事来分裂祖国,还勾结其他势力来挑起民族仇恨,在各民族中树立仇视心理。在新疆7•5事件和广东的6•26韶关事件之后,民族分裂势力的暴行给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虽然犯罪的暴力分子是民族分裂势力,但是仇视的对象却或多或少地扩大到了整个民族,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隔阂。因此,加强对汉族大学生的教育,让他们认清新疆的形势和明确真正的敌人,迅速清除隔阂和误会,在他们心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培养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为促进民族团结,加深民族友谊,促进地区团结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汉族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应当继续加深汉族大学生校园主体的教育
在新疆高校,从人数比例的角度来看,汉族大学生人数较多,仍然是学校的主体部分。从生源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的内地生源的人数逐步增多。从内地考入新疆的这部分汉族学生,他们在带来内地优良学风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着对少数民族风俗历史对新疆地域政治文化特殊性了解的空白。因此,极易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矛盾冲突,及时加强这部分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就尤为重要。
2.应当继续加强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知教育
在目前推动汉语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许多地区设立了双语教学,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直接上了汉校,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对汉文化开始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不断努力的学习和接纳适应外来文化。而汉族大学生却对少数民族语言知之甚少,虽然学校开设了新疆地方史等课程,但都限于被动灌输教学。很少有汉族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直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中进入直观体会学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习惯、风俗、文化、了解不足,就无法与民族大学生沟通并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爱好,有时还更容易产生隔阂,存在误会。如内地同学来到新疆,不知道少数民族同学对猪肉的避讳,在少数民族同学面前吃火腿,就容易让少数民族同学产生误解,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同时,加强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认知教育,有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友谊。
我们说当今时代西方文明较为先进,中国发达地区在东部,我们应当向先进地区看齐。诚然,学习先进文化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够忽略本地的实际发展要求。在当今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之时,如何培养适应西部,了解西部的高素质人才是新疆高校应考虑的首要任务,而我们培养的人才完全不了解西部文化,民族历史,完全照搬东部一套发展策略,势必不会完全符合西部的发展要求,只有全面了解当地情况,熟悉西部环境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新疆着想,为西部服务。
3.应当继续加强汉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理念培养的阶段,他们的想法多,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同时,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不高,经历不够丰富,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不断进行文化、思想侵略的环境中,大学生更是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一些非法企图的组织和个人,他们在大学生中制造谣言,抨击当今政府的方针政策,蛊惑他人。个别辨别能力较弱,立场不坚定的汉族大学生容易轻信谣言,受到煽动,在心中产生民族仇恨和歧视心理。这对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高校应该继续加强这些汉族大学生的信念教育、理论教育。在他们中开展好“三史”课程,提高理论水平,加强政治修养。在站对立场、促进团结统一上率先做出榜样,同民族大学生增进信任、消除隔阂、加深友谊,为校园的稳定、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要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设施中,营造民族精神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另外,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利用党、政、工、团等正式组织进行教育与宣传,如校报、校广播、校宣传栏,等等。
5.建立高素质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队伍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开展《开展第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通知精神。校开展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学校党支部先后2次召开会议。就有关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并确定了三小民族团结月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了民族团结月活动计划。
继续大力建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开展学习讨论,
二、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主题教育。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校首先于月日召开教职工民族团结月动员大会,
三、为了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上级文件,向全体教职工下发了局部宣传资料,学校党支部办公室办了一期板报,学校教务、政教处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级民族团结工作做出了具体布置,各班级利用周一班会召开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据统计,全校召开主题班会21班次。班级内建立了民族团结公约,并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评选文明单位和文明个人的必要条件。
月日和实验小学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
四、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校是民族小学。
党员与班级,
五、本学期开展结对子活动。学校与外校,学生与学生结对子,效果良好。
主题班会在周一进行,
六、大力开展维护国家利益主义教育。教职工大会在周三召开。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局组织的青少年民族团结画展。
七、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做法是十分有效的一是领导重视,
八、加强维护国家利益主义、民族团结和教育方面。二是制度健全,三是责任明确,四是班级落实,五是宣传广泛,六是检查到位,七是奖惩明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民族团结各项工作责任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创建系列活动。建立了机关各室团结协作的工作机制,将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做到有机构作保障,有人员抓工作,有经费作支撑。有监督,有检查,有总结,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在机关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全面贯彻民族政策
局机关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以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切实做到三个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深入学习了民族政策法规,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的民族团结形势。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团结中的表率作用。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中,不断赋予民族团结工作新的内容,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三、以活动促创建,积极争创模范单位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全局以集中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看民族团结教育片《西部遗珍》,组织民族团结专题党课,写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举办民族团结知识测试,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活动。
(二)开展进社区走访入户献爱心活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与对应帮扶村开展走访入户扶贫帮困活动。同时,组织慰问单位历年退休的干部、外地居住干部10户,组织慰问县级退休干部1户,两年累计筹资慰问金1万余元。
(三)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通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各民族干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民族团结氛围更加浓郁。
(四)开展关爱各族干部身心健康活动。组织开展“关爱各族职工身体健康”体检活动,为单位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在妇女节期间,为机关全体干部及12名老干部(汉族10名、少数民族2名)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全“生日祝福”和“访病暖心”等长效机制。坚持为机关各族干部职工送祝福、坚持看望患病干部和患病家属,送去组织温暖。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五)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坚持做到围绕中心,突出主题,同步推进,努力营造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展稳定、团结和谐的深厚氛围,凝聚起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四、积极营造氛围,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机关严格遵守值班、夜间执勤等管理制度,特别是节假日和敏感节点,积极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各民族同志在节庆期间相互调班,为过好自己的节日,营造了和谐的民族氛围。委局机关注重“六五”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综合治理工作达标。紧紧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这一目标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创建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了“抓规范、提素质、比创新、促和谐”活动,形成了各民族干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强化制度执行力,逐步形成了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照章办事,靠制度管人、管物、管财的有效机制,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水平。
2、积极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依法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
3、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4、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5、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水城经济。
6、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
7、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8、共栽夏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水城繁荣发展硕果。
9、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
10、促进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水城。
11、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2、团结的花儿绽放绿洲,奋起的庭县跃舞天山。
13、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武汉。
14、重视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15、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创建和谐文明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