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外出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出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一、外出学习考察的总体感受

XX县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特别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发展理念明确,思路思维清晰,工作重点突出,重点打造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敦永线、吉新线百里示范带,同时加速推进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XX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百姓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XX镇XX村XX村:村庄打造“精”

突出了追求精致与因地制宜。该村是山区贫困村,人口仅18户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5人。在扶贫开发上,该村脱贫致富不盲目,在“精”字上下足功夫,在全村仅有耕地150亩的情况下,以通过实施村庄整治,整理出房前屋后空地80余亩,见缝插绿种植井冈蜜柚2500多株,户均4.5亩,其中5户贫困户更是户均6亩以上。

(二)XX镇XX村XX村:规模效应“显”

措施有“力”。为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出台了贷款担保、现金奖补、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等“四轮驱动”产业政策,妥善解决了群众的远虑近忧。同时,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带动有“用”。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全村发展葡萄种植1300多亩,户均种植达13亩以上。扶贫有“果”。“十一五”期间,该村有贫困户31户10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4%,经过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目前,贫困户为6户1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三)XX镇村前村肉鸡养殖小区:模式效益“好”

该小区有两个自然村村民投资兴建,与XX温氏禽畜公司发展合作养鸡,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破解了资金难题。采取赊销记账方式,提高鸡苗、饲料、疫苗,实现零成本养殖。破解了就业难题。每户家庭无需外出辛苦打工合作养鸡户实现户均年收入4.8万元。破解了技术难题。禽畜公司派出技术员进行养殖培训,养殖指导,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养殖风险。破解了市场难题。由禽畜公司全部收购养殖户养殖的合格肉鸡,养殖户无需跑市场。

(四)XX窖遗址保护公园:历史底蕴“厚”

先做旺人气。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镇村联动,集聚人口,加强古窑址保护,吸引市民观光。再扩大名气。大力建设XX窑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宋街等,全面打造好古窑遗址保护区。后填充底气。引进永和瓷业、香港向荣集团、书香叶等8家陶瓷艺术企业落户XX窑,发展陶瓷生产作坊10余家,下一步规划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等。

二、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2015年,XX镇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结合学习考察的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新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沉下身子,全力以赴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抓项目争取,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与沟通,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及群众脱贫,着力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成本,完善其生产生活设施。

(二)抓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抓好重点扶持,引导帮扶大墩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好绿茶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特色扶持,引导周田、桂岭、王屋、团丰等村发展好苹果桃、火龙果、肉牛、灰鹅、猕猴桃、石参、油茶等种(养)殖业,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抓就业培训,增强致富技能。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大力开展好实用技术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力争培训人员达到700人次。积极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在阳光购物、东源果业、亿丰果业等企业设置贫困群众就业基地,力争解决贫困群众就业500人以上。

(四)抓移民搬迁,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移民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促引导深山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住户进行移民搬迁,力争全年完成394户1455人进城进园。全力打造好王屋村移民安置区,进一步完善亮化、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

(五)抓基层组织,健全各项机制。健全镇村干部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或有经济基础的村民争做精准扶贫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快工作步伐。

三、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建议

针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再提几点粗浅建议:

(一)要谋划好有一个详细的扶贫规划。结合XX实际,明确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不盲目追求大、洋。优化好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产业都发展。

第2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高效的课堂,能让学生快乐的翱翔。

在向阳之家,我听了一节数学课“可能性”,在老师提出概念后采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摸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想一想,说一说周围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然后老师讲黑心法官与囚犯的故事,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找出对策,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高效、有序并快乐的进行着。

第三个让我受益良多的是高城寺小课间活动多姿多彩,歌舞与绳飞扬。

校园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全校同唱一首歌《低碳贝贝》、绳操、自由跳绳,这些过程都是师生共同参与,我感受到了老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感受了这个集体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情操。

第四个让我感触很多的是高城寺小勇展才华,放飞梦想。高城寺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让每一朵花儿都幸福绽放”的新教育实验工作汇报演出。这一场新教育的展示,我更多地认为这是一场放飞梦想,追逐梦想的宣言。师生共诵千古文化,集体追梦。教师独唱《中国大舞台》,唱响中国的梦。师生共舞《天亮了》,我读出了追梦中的彷徨及要坚定梦想。从《八卦哎呀呀》中,我感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教师钢琴独奏《童年的回忆》,追忆童年梦,寄希望于新一代。歌舞《春眠不觉晓》《爱在人间》,孩子们富于变幻的表情,富有活力的表演,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我想这是开放周学习共同的初衷,高城寺小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想法与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班级文化

我觉得班级文化是一个班德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生活行为方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可以从班级的一桌一倚,一角一落,师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展现出来。对此以后我会从以下几点来努力。一、用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在礼仪、卫生、纪律、习惯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形成班级共同的价值观、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形成整体素养。二、加强对班级的布置,引导学生动手,布置温馨教室,增强学生班级责任感,努力形成班级共同文化观。三、丰富班级活动,自己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培养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关于高效课堂

无论新教育如何改革,我觉得高效的课堂都是重点。而高效的课堂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在于老师对课件的精心设计、在于老师对教材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老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于老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此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加强自身的学习,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尝试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辨别能力,相信学生,把主动权,思考权给他们。同时,我会加强对电子白板运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二是、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给学生多讲一些优秀人才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学习与集体、与祖国命运相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行为。三、我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借鉴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并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持之以恒的用到工作中去。

第3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一、华东五市百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我们考察的这几个大型商场,它们在所经营商品的品牌组合、企业形象规范、员工管理、卖场陈列布置、楼层品类布局特点、会员维护及服务项目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近年来华东五市百货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1)业态的变化:华东五市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店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处于分化状态。我们考察的4家大商场,其中南京金鹰国际、新街口大厦、上海东方商厦营业面积15000㎡以上,已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苏州泰华商城营业面积30000㎡以上,已向SHOPPINGMALL方向发展。从未来的趋势看新兴百货业态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必将迅速成长。

(2)经营方式的变化:华东五市百货商店调整了经营方式,首先是扩大与品牌商的联营,并逐步与顶级品牌商扩展经销和授权业务,并开始出现类别化的自有品牌专业店。譬如东方商厦现有美莎、依利欧两个自有品牌,经营服饰包袋等,并担任了法国兰姿包袋和英国道顿瓷器的总。

(3)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业态演进,零售业按品类和目标客户群细分业种,传统百货店的空间更趋“窄小”。从这次考察来看,购物中心和SHOPPINGMALL的兴起,扩大了传统百货的服务内容,不仅满足购物需求,更注重与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消费结合的多业态组合,实现“一站式”满足消费需求。

(4)规模和经营水平的变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是百货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一个城市商圈有限的市场空间里,品牌企业因其品牌商品的占有率和服务质量的商誉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顾客,如南京鹰国际、新街口大厦、苏州泰华商城,上海东方商厦等,其单店销售能力一般达到1亿元/年/万㎡,这也成为业内衡量一个百货店经营水平的标准。

2、“特色化”是百货店竞争的显著特点

华东五市百货业经历了一次日化用品向超市的转移,电器家居向专业店的转移,品牌商品向专卖店的转移。今天,我们看到华东五市这几个大百货店处于一条商品类别齐全的现代化商业街或SHOPPINGMALL中,走主题店、特色店的道路,及时、便捷地满足特殊类别顾客的需求,在商品组合上形成系列化(品类、规格、花色)和品牌规模(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建立起足够的时尚性和挑选性(新、特、名商品,一般应占到商品比重的70%以上),这是百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东方商厦坚持以高档商品为主的经营方向,以礼品化经营为特色,泰华商城以精品为主导形成了精品与流行相结合的特色,两店均取得不错的业绩。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更大发展,多种体量的MALL商业地产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商业业态组合的主要载体。主题百货店将更多地进入新兴的SHOPPINGMALL中而成为其主题店专业店,作为购物中心的经营主体,而与其他商业业态配套落位。

总之,从这次考察我们体会到因规模的限制,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百货店将越来越少,今后百货店将不再经营包罗万象的商品,而是从少数大类商品中发掘更丰富的品种,走特色百货、主题百货和专业百货的道路。

3、“连锁化”是百货店改造的主要内容

目前,华东五市百货业巨头能够控制本地区主要的市场份额,其特点是,这些巨头几乎都是做连锁的。可见百货店必须走连锁发展的道路。百货连锁经营的核心是生产要素的集约和标准化配置,主要是品牌商品资源的渠道管理、门店作业的标准化管理和选址定位标准及立地条件的品牌化管理,这有利于克服传统百货行业单店经营的孤军奋战、势单力薄的弊病,形成对品牌供应商的销售规模优势和目标客户认同能力,有利于优化供应商管理,开发商业集团的定牌商品,向上游采购的成本空间要利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4、“品牌化、服务化、人才化”是百货店发展的主要内容

以品牌制胜无疑是各家百货店成功的关键。上海东方商厦靠规范管理、信息系统、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特色,用十年铸就一个品牌,因此中国传统百货业市场战略的创新,同样不能忽视品牌战略。东方商厦开业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东方商厦适时地表现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凸现的某些特征:率先提出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概念,倡导了超越温饱型水平的享受型消费,培养了国内第一批高消费阶层。在坚持高档定位的前提下,又明确了“礼品化经营”的理念,率先在商界实行境外采购、买断经营和总业务,不断宣传推广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他们先后举办了“世界品牌推广会”、“十大世界品牌系列展”等大型活动,组织采购团赴香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举行品牌招商会,扩大引进世界品牌,为品牌营销创造了条件,使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即能领略这些商品的独特魅力。

树立商业服务理念对树立品牌有催化作用,可以加大品牌效应。东方商厦开业伊始,所有营业员(除个别特殊岗位)都以站立姿态接待顾客,在商界第一次搬走了营业员座下的椅子,这在上海零售行业是首创。1994年上半年,他们在站立服务和微笑服务的基础上制订了规范化服务标准,正式对服务提出了全面和系统化的要求。1995年东方商厦又在学习宾馆式服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商界推出了星级服务,评选出一批不同星级的商品部,使商业服务又上了新的台阶。此后星级化服务在市商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得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全市商业服务的一个有力抓手。2000年3月,东方商厦又在商界率先倡导了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这一理念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全面、全程和全员的服务。全方位服务实施以来,东方商厦已陆续推出“代客泊车”服务、改造硬件设施、推广礼品化包装、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加强营业现场管理、创建服务品牌和强调诚信待客等措施,受到了目标消费者的高度赞赏。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各商厦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大品牌影响力。东方商厦围绕“礼”的核心,逐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通过与高等学院联合办学、参加境外实践和研修、实行轮岗锻炼、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等途径,为员工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使一批有事业心的员工,在东方的不同岗位发挥作用,担当重任。东方商厦培养了“钻石大王马海燕”,“真心换童心的许宁姐姐”,上海百万商业职工业务、外语、法律知识竞赛总冠军金蓓沁,礼品包装专家盛晓岚,“配镜一眼准胡荣彪”等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的服务品牌。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引导,使业态各异,把市场做大做足,满足城市各个消费层面的需求。城市各业态各商家要做到共存、共赢、和谐发展,政府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错位经营、差异化经营除了靠市场引导,更有赖于政府规划、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应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新增加网点应慎重考虑,尽量避免同业态竞争。一万平方米以下的商场应搞主题店、专业店、生活店、会员店等,不应搞小而全的业态。同时应引进新的业态,如娱乐、文化、服务、展览、旅游、康乐中心等,使城市商业街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真正体现现代化都市风貌。

第4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近几年来,我县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较为频繁,多数是确因工作需要而到外地考察学习取经,这为我县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亟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有的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次数过多,有的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没有明确的任务,无实质性内容,以考察学习之名行变相公费旅游之实,有的不按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人员过多过滥,有的把考察学习经费向下级单位及企业摊派。对于这些问题,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大量增加经费支出,加重企业负担而且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经县委、县政府研究,特作如下通知:

一、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要“确有必要”,要有明确的考察任务,考察之后要写出书面的考察报告。组织必要的外出考察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学习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这对于推进我县工作上新台阶是有益的,应予支持。但是,要防止没明确任务和实质性内容的考察,要防止以考察学习的名义搞公费旅游,防止无关人员“搭车”考察。考察之后,必须要写出书面的考察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二、对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必须填报《**县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审批表》。各乡镇、县委直属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的,由县委办审核后,报县委书记或副书记审批;县政府直属单位组织的,由县府办审核后,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审批。出省考察从严掌握。

三、任何单位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向下属单位及企业摊派费用。违者,除责令退还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5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1、全局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无论出差、探亲或休假外出还是在家人员,均应以最快速度返回工作岗位或与单位取得联系,随时听从调派。

2、地震发生后,分室内值班、野外考察两拨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室内值班人员,要迅速向上级地震部门报告,同时与邵阳地震台和其他附近台网取得联系,以便迅速确定地震三要素。同时要尽可能与震区所在地震部门和群测群防工(文章来源安全急救网zuowenku.net)作站取得联系,以确定方位和了解大致破坏情况。在初步判定地震类型、震后趋势和破坏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告,编发震情通报。随时与野外考察人员多保持联系,相互沟通,注意回答咨询电话,做好所有记录。

野外考察人员要立即赶赴地震现场,了解震情和灾情,召开震情会商会,做出震后趋势预测。当省地震局现场考察组到达后,协助一道工作,并做好各种沟通汇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并将评估结果和会商意见报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地震部门。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到地震时人的感觉和物体的变化,造成的人员、家畜伤亡和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确定影响范围,初步绘制等震线图。

3、室内、野外工作人员返回办公室,召开碰头会,讨论研究后写出地震考察报告。

第6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摘要:在一是外出的写生考察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是外出的写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实践。三是外出的写生考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四是关于外出写牛考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艺术;教学;写生考察;重要

外出的写生考察是美术教学中很特殊的一门课程,各个美术院校都普遍开设有此课。它把固定的室内教学搬到了校外的大千世界之中,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课,但也是较难组织的课:如组织的好,则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组织的不利则如同外出游玩,一事无成。好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都对它重视不够,感觉平常在学校里憋了那么长的时间,可出来放松放松了,于是便一路玩了下去,有的嫌远怕累,或不愿意花钱,就干脆不去。这些态度都是对此课认识不清所致,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外出的写生考察是美术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艺术源于生活,它的根深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我们常说“作品要上去,生活要下去”,这是艺术的规律。古人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以自然为师”之说,都强调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主张:画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就是要学习历代大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美术理论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一手伸向生活,就是要我们深入观察火热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搜集鲜活的素材,创建新的技巧,创造出自然感人的艺术作品。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都较为单一,知识的获得几乎都是从课堂和书本中来,造成了他们的阅历见识都很有限,加之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更需要这门课来补充。

艺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敏感又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素质。艺术源于生活,但同学们平常的生活几乎是一程不变的,习惯和麻木激发不起他们的艺术冲动。走出去,换一个环境,置身于山石林木之中、溪流之间,去听、去看、去感受,艺术的冲动与现实的体会想结合,“寄情于山水之间”。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教后,也曾多次带队下去,能深刻体会到学生面对大自然时的激情写感悟。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刚进入山区,他们就惊呼:“老师,看见了真山真水,我们才明白画中的山石为什么要用那样的皴法。”而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很难明白的。进山之后,同学们带咸菜,啃干馍,外出一画就是一天,这是艺术创作的冲动激励着他们的勤奋。回来之后学生们都自感收获颇丰,每每欣赏起自己外出所画的作品,还感激情犹在。

写生是艺术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发展创造的有效途径。纵观中国所有的著名山水画家,无不是通过对自然写生获取灵感和发现大自然独特奇妙的景观,再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画写生逾万。艺术美的形成绝不是关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心灵与自然的脱节,势必会造成画意的扭曲,灵感的枯竭。只有广泛的投入到生活中、大自然里,才能有“江山如画”的感受,进而艺术上表现的内容才能实富于激情。

二、外出的写生考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实践

写生是件苦差事,路途辛苦,风餐露宿不说,要把眼前的世界通过某种技巧搬到纸上成为符合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这是极其复杂的艺术思维和探索过程。我们常常手持工具对眼前的世界激动不已,可又不知所措。

回忆上学时的第一次外出写生,面对着大自然美妙的景色,简直就是“扑”上去画的,那么的激情,那么的投入。但是,由于平常课堂学习的理论较多,绘画对象也往往都是由老师设定好的,真是自己去组织画面的很少,一旦面对着形色万千的外面世界,选景、构图、取舍等等一大堆问题就摆在面前了,真是还不知从何下手。好在几张之后,便摸索出了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之有较强的新鲜感,外出的那一段时间作品不少,内容也较生动。所以,外出写生很能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锻炼实际绘画中的综合能力。

三、外出写生考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这是一门综合课,学生们除了要有艺术知识外,还要知晓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门类。因为外出写生考察在选点上多是名山大川、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故事”,只有了解了这些“故事”,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地方,而这些“故事”的背后总是和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相联系。如果是在学校里,学生很难去主动的学习这些知识,外出的写生考察给同学们提出了这个要求,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这就使他们学得更多更广了。

我经常带学生去黄山脚下的徽派民居村落西递、宏村,这个地方的徽派民居是最具代表性的,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甚至于一个庭院,一间房,或是一件器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某个故事。考察这里,要了解古徽州的历史演变,徽商的兴衰史,及其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等方面的知识。每次从那里考察回来之后,同学们都会觉的除了绘画水平提高外,别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也学到了不少。这样的触类旁通,更能积极的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四、关于外出写生考察的几点建议

1.在选点上,可依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或与平常生活环境差异大的地方,或者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代表性的地方等。因为差异大、内容丰富才能引起好奇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激情。

2.外出前要让学生对考察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既可老师介绍,也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但不能讲的过分清楚,要保留一点神秘感,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到下面解决,这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求知欲和创作激情。

3.外出的写生考察也是在“上课”,上课就得留作业,可以通过写考察日记,考察报告,或者举办写生汇报展等形式进行。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督促,也可以检查外出过程中的得s与失,同时读着日记、看着画展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味。

第7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十年来感触颇多,对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社会在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对新的局面,也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挑战。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一专多能型人才需要学生在校期间不断接触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和方式很多,有以个人为单位的打工、实习。有团委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也有高年级的专业实习实践。但是社科部组织的德育课社会实践教学对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材有着其它实践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实践考察的目的是使广大学生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与学生个人打工实践相比较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针对性;与团委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相比较其达到全员参加的高普及率是不可比拟的。与高年纪的专业实习实践相比两者的侧重点又截然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是互补的。

十多年来,学校组织了数万学生参与其中,这项活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沈大学子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低年纪学生入学后就一直期待的“快乐之旅”。

对于参加社会实践考察的广大学生来说,活动是愉快的充实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而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确是责任重大。在十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使活动组织得更严密更安全,内容更充实,学生的收益更大。现就法库基地实践考察为例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充分的动员是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

每一个团队考察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这两天中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行程也很紧张。我们要在出发前几天进行统一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社会时间的目的、意义,并把整个行程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布置好任务,包括考察报告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细节要求,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出发前要做好分工,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小组长,同时对班长和小组长进行深入培训。结合以往团队的考察经验布置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

动员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确考察的目的,了解行程和各个关键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二、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保障。

每一个考察团队,少则二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这样的大团队在考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当地治安状况、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都是我们组织者要细心考虑的。首先在出发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强调危险的活动不要搞、危险的地方不要去、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单独行动,考察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同老师联系。同时宣布各项纪律特别要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

活动过程中的细节非常关键,由于考察内容很丰富,两天来考察团要多次乘车往返于各个考察点,所以每次上车前必须集合队伍清点人数,以免出现学生走散现象。考察期间学生要在当地就餐,我们规定任何情况下禁止饮酒,特别是晚间自由活动期间,有专人对学生进行监督,发现违反纪律的情况及时制止。

住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几百名学生分散在当地多家宾馆招待所,若管理不善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规定晚间10点以后严格禁止外出,同时强调消防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住宿地点要安排一名老师负责管理。每次考察在夜间10点以后我都亲自带队对学生住宿地点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没有归宿的要及时联系,当学生全部归宿后要叮嘱招待所的值班人员夜间禁止学生外出。

我们在法库一直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考察活动,名叫“举目无亲闯顿饭”,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上自己买的菜去当地农户家做一顿午饭。这项活动是和当地群众最密切最直接的接触,最能反映出我们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因而我们对这项活动很重视,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谈举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语言亲切态度友善、尊重老乡生活习惯、保持清洁文明就餐,用油用柴适当付钱、不拿老乡一针一线”。在活动期间带队教师挨家挨户的进行走访,并征求老乡对学生的意见,确保纪律和形象。

三、培养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法库考察期间条件相对艰苦。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伙食只是简单的农家饭菜,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有时候还不得不两个人合住一张床。起初我们总是担心那些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孩子难以适应,但是通过实际锻炼,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学生确实很可爱,在特殊的条件下能体现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没有抱怨、没有挑剔,学生很快就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并且相互谦让。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这是很难得的教育过程。

第8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一、从观花到探花:关注教育考察的目标

校长教育考察从它的目标指向性来看,有着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考察,也不是专业研究者的“学术考察”。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导考察,往往与评价考核联系在一起,考察的目的是为了对该校的管理进行评价,因而考察活动更多地指向他人;专家所进行的“学术考察”,一般以认识学校、寻找亮点、揭示规律、建构理论为目标,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向性。相比较而言,校长的教育考察是校长通过观察其他学校,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行为,从而感悟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艺。因此,这种教育考察行为更多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实践指向性强,且更多地是指向自己。

基于上述基本判断,校长教育考察在目标定位上首先要从“走马观花”转向“下马探花”,即要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学校发展智慧为旨归,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学校情境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为强化这种目标指向,具体实施中要增强三个意识:一是研究意识。尽可能多地预先研究被考察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区域教育政策、学校管理风格,以及该校发展的历史、学校发展现状、学校的特色与亮点等基本信息。二是问题意识。拟定好考察提纲,带着自身学校发展和管理涉及的一些现实问题,进入该校逐项去考察。三是主动意识。把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困惑和迷茫,在与被考察学校互动中,主动交流、主动碰撞。

二、从共性到个性:关注教育考察的内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校长的教育考察往往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和学习,从内容关注的视角看,既要从共性的角度来认识,在共鸣中实现“感同身受”,更要注意从个性的角度来发现,在拓展中做到“豁然开朗”。因此,在教育考察时,以下五个方面的个性化内容要进一步聚焦。

一是校长的思想力。教育考察过程中,带领参观校园、介绍学校情况、参与互动交流,被考察学校的校长往往是全场主角,他言谈举止中透露的往往就是该校的文化,他不经意的三言两语常常蕴含着许多管理的独特智慧。因此,被考察学校的校长言行背后的思想力,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首要内容。

二是环境的教育力。校园的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孕育场所,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隐性课程。进入一所学校后,诸如学校大门的设计,草坪、雕塑、树木、操场等的设置,各实验室、展览室、校史馆的陈列,甚至包括学生宿舍等的摆设等都应成为考察留意的对象。仔细挖掘各校环境审美角度之外蕴含的教育意义、个性价值,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重要内容。

三是机制的创新力。不成功的学校背后的原因是相似的,成功学校的成功则往往各有各的妙招,这种妙招,就是其深层次的机制创新力。通过预先的信息研究、进入学校后的观察、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互动交流等综合考察后,从全面、理性角度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创新点,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关键内容。

四是师生的幸福力。学校担负的不仅仅是教育的使命和任务,还应成为提升师生感受幸福水平的乐园。在教育考察过程中,无论所展示的学校是否有特色,影响多大,它能否让学校充满生命的温暖,让校园更灵动、课堂更鲜活,从而让学生更快乐,教师更幸福,让教育回归人性,应该成为个性化内容考察的核心。

五是文本的借鉴力。被考察学校往往会提供本校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总结或者设计的某些方面的文本,诸如校本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学校评价考核方案,以及校本教研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对这些文本和经验的“拿来主义”,发挥和利用好文本的借鉴力,应该成为考察个性化的必要内容。

三、从单一到多样:关注教育考察的方法

从笔者参与的一些教育考察活动看,目前,在教育考察的技术层面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考察”不到位,考察者对所考察的学校一无所知,没有事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作必要的相关了解,也没有必要的主次和重点的分工。二是考察、记录工具单一。很多考察者全凭自身感官进行观察,基本不借助辅助工具,记录工具均为笔和统一发放的记录本,缺乏必要的考察信息捕捉和处理的技术。三是考察者的站位主动性不够。大部分站位喜好靠后,不利于近距离观察、互动、发现被观察者的情绪状态、动作、表情等,主动性不足。

因此,笔者以为,首先,教育考察的组织者要有一个通盘考虑,对被考察对象应事先予以说明,最好附带基本介绍。同时,对考察进行必要的分工,明确重点。其次,考察者的“前考察”准备要充分,应先“备课”再考察,预先确定好自己的考察关注点,以提高针对性。最后,从工具角度看,传统的笔、记录本之外,各种多媒体手段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等,也要及时跟上,确保信息掌握的全面性、生动性、直观形象性。

四、从静态到动态:关注教育考察的效用

一是加强考察之后的反思。结合区域特点、校情、教情、学情,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知己知彼,弄清楚“我有什么?”“我缺什么?”“我要学什么?”在此基础上思考可以借鉴、改进的突破口,进一步内化教育考察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二是开展关于考察内容的讨论。通过对手头教育考察过程中信息的整理、展示,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份考察报告,供全校管理层、教师,甚至学生进行全面的讨论。一方面可以使校长的外出考察活动更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集全校之力,变简单的“移植”、“嫁接”他校经验,为扬弃基础上的“为我所用”。

第9篇:外出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校本课程;体验式;活动周

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涌现出新颖的体系架构和灵活的课程实施形式。我们学校经过调研,决定在“齐鲁文化课程”上另辟蹊径。既然突出地方文化,为什么不可以走出书本,走进富有文化气息的山水名胜呢?古人尚且重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何不也让学生去亲近故乡的山水田园、名胜古迹、文化场馆,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呢?据调查,学生甚至家长,对家乡的政治经济了解不全,对于历史文化更是一知半解,只有不到50%的家长到过全市所辖的五区三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做出了走出校园,走遍淄博的社会实践课程的设想,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

根据课程方案的设置要求,校本课程一般都是每周安排一节课,一学年为36~40课时,我们创造性地打破了这一限制,集中一周时间参与课程实践活动,既保证了课程课时总量,同时又能极好地协调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保证课程效果。这种集中的活动,便于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家长也因为学生能四处走走看看,增长见识而十分满意。在确定了以“走遍淄博,探寻齐鲁文化”为内容,以“实践活动周”为形式的活动模式之后,我们着手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初步感知阶段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提前一周布置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作为实践活动的开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各区县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内容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民间采风、倾听家长或村居长者的讲述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制作成诸如粘贴报、报告集等文字书面材料,更鼓励制作成PPT等形式进行直观地展示。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进行积极准备,每人详细地梳理一个区县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周一的课程表按照区县名称命名,分别安排张店区、临淄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沂源县和高青县、文昌湖度假区和高新区等七个板块,教师这时俨然成为各区县的“代言人”。课堂分三步完成,首先集中学习学校整理印发的材料;其次是由教师集中展示自己负责的某一区县的相关资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并制作的相关素材,并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在我们的实践中,教师都对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感到吃惊,因为很多甚至连教师也未曾听说,同时也为学生那种探究的热情、资料整理的细致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实践体察阶段

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是学生真正的体验活动时间。根据周边区县的地理方位分布,我们设计了三条不同的路线:A线向南以淄川、博山、沂源为一线,分别选定蒲松龄纪念馆、淄川博物馆,博山的赵执信纪念馆、文姜祠广场、沂源博物馆、江北第一溶洞、齐长城遗址等景点,并在沂源县进行采摘活动;B线向东北历经临淄的中国足球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齐都古国遗址、桓台的王渔洋纪念馆、高青的引黄工程、黄河浮桥等景点;C线向西经过文昌湖度假区,到周村的古商城大街、淄博体育中心、高新区、山东理工大学、中国陶瓷馆、淄博博物馆等主要站点。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沿途经过的大型企业、重点国道省道、重要的地理地标性建筑、以及相关的地理历史背景等都由随车教师及时讲解。周五上午集中安排学生参观代表了齐鲁文化精髓的山东省博物馆。

整个活动过程,从中国最古老的头盖骨化石,到淄博现代的繁荣发展,从悠久的陶瓷文化到享誉世界的足球文化,从王渔洋到蒲松龄,从黄河岸边到齐鲁国界,走遍淄博,历经古今。这样的活动,对学生是全新的课程,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感受了家乡的秀美,领略了地域文化的魅力,那种以故乡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总结提升评价阶段

外出探究活动于周五上午结束,周五下午返校后,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利用周末把活动中的感悟整理成考察报告的形式,在自己的空间、博客上。接下来的一两周时间,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心得,把自己拍摄的照片起上一个靓丽的标题,在班级宣传栏办起了小小的摄影展。总结中,学生有太多的感慨:终于见到“母亲河”了;我们家乡原来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这么多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家长这样说:我们四十多岁了,都没有机会走遍淄博各地,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给了孩子这次机会,孩子们归来的讲述让我们都知道了很多,学会了很多……在学校层面,组织了“探寻齐鲁文化”的图片展,优秀实践活动报告展等活动。同时,我们对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彰。有效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这项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高了课程实施的力度和效度,落实了课程的育人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践类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有益探索,丰富了课程内涵、创新了课程实施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善于创新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这种“另类”校本课程,是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的,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陶继新.种好心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