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1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高职院校;实训中心

作者简介:肖军,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8-0046-03

一、ISO9000系列标准

(一)体系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87年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其中包括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等6项标准,这六项标准通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二)特点

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如ISO9001标准特别强调了过程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特别强调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它指出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及各种措施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营造组织适宜的文化氛围和法制管理氛围。对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性教学管理的现状

各高职院校对实训中心对如何提高实训效果都加大力度管理,对实训中心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仍存在不足。

(一)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各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实训内容基本上是整齐划一,如:收音机安装、单放机安装、各类趣味电路安装等。没有专业区分,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组合内容,在学生培养方向上没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与各专业的专业课程没有连贯性,因而也就没有起动基础实践性教学的目的,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验证性实验不仅需要大量的精密仪器、仪表,而且实验结果还不一定精确。

(二)指导教师创新精神欠缺、责任心欠佳

由于教学工作量增加,许多教师没有用足够的精力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很难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践能力要求不高。尤其是把实践技术队伍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把一些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低学历的人员安排到实训中心工作。

(三)实践教学管理方式落后,师生缺乏竟争意识

高职院校多数是近几年中专升格,校内实践基地仍借鉴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不仅管得过死,条条太多,而且由于缺乏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因此严重影响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校外实践基地学院几乎无法管理。

(四)实训效率不高且设备损坏率较大

实践性教学是学生理论与现场桥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触刚起步,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过程。学生还未完全建立一个现场概念,许多仪器设备不会使用,大部分学校都是使用综合实验台分组做,一次实验课做下来真正自已动手完成学生约为60%,其他的学生多在一旁观看,效率不高。由于学生对实训设备初步认识及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易插错线、用错电、开关打错位等状况,设备损坏率较大,加大了实训中心工作人员的维修量。

(五)考核的随意性较大

一些院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毕不了业。因为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看重实训课,实训效果不佳,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各院校也不存在对实训指导教师的考核,从而造成指导教师实践性教学的随意性较大。

(六)指导教师的目前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管理普遍采用的是岗位责任制管理、量化管理和目标管理。这些管理模式在管理体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量化管理是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引入量化指标,使对工作人员德、能、勤、绩的考核由模糊的软指标过度到明确的硬指标,明确责任,起到了有据可查的作用;实施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是运用激励控制等手段使工作人员了解个人明确的工作目标,强调有效的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它们对实训管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管理体系常常偏重于活动结果的考核、控制和处理,其管理体系自身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造成了其管理功能的局限性。对伸缩性较大的工作质量不易控制,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只考虑定量则缺乏公平公正。

三、ISO9000实施的意义及程序

(一)意义

ISO9000通过认证的企业在企业管理水平、质量信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等,使企业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如果将ISO9000引入高职学院实训中心的管理中,能够确保实训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原则和标准,用科学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质量,使实训中心的工作失误控制在最小程度,明确各个环节的接口,注重各环节间的信息交流,使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有一个明确科学的依据。笔者认为ISO9000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实施是构筑现代化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质量管理新方式,它将促进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ISO9000实施程序

1.主管院长领头、全员参与,培训先行

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一个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所有与实训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都要有学生服务意识教育、持续改进意识教育,进行相关的职责培训,学院最高管理层的重视和推动是质量体系建立和成功运行的关键。质量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样,是领导的责任,搞好搞不好,责任在领导。质量管理好坏80%在于管理者,20%才是员工的责任。任何成功的质量体系,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特别是最高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的对于提高实训中心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加强学习,以身作则,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贯彻执行。如果高层不重视,中层也不会重视,更不要说员工了。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参与,充分发挥智慧和才干,才能为组织管理带来效益。

2.建立组织机构、构建管理体系、规范日常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行业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为其评价标准的高等教育,最典型的特征是对市场的适应性和对功利性目标的追求。因此,它适合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通过建立、运行、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随时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形成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立办事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如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应委托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制定出贯标认证的工作计划。

{1}体系设计阶段

1)首先组织应确定在实训中心在教学中的定位,即确定实训质量与学生教学、就业关系,体现对学生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及有适宜的质量方针、目标;

2)确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所需要的过程,包括过程的职责、所需的资源以及控制的方法;

3)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及相关关系。

②体系要素与文件实施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的理论,我们可以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体系要素进行分析,具体见下表:

3.创建网络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及先进性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近年来逐渐的走进高校,各院校也在极力应用校园网络实现各类办公及数据共享,实训中心的管理也通过该网络平台建立相应软件,软件部分可分为:

{1}学生测评部分。对实训指导教师责任、指导方法评议,对实训内容测评,对实训中心仪器仪表设备现状、使用效果、完好率测评等。

{2}实训指导教师测评部分。对学生实训成绩评定输入、实训内容评定、实训中心管理方法测评

{3}实训中心组织评议小组部分。抽检学生考核测评、实训内容项目测评、实训效果测评、指导教师出勤率、数据报送测评

针对测评出来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教务处、院领导和各系部、各实训中心。同时对同一名教师不同学期的教学情况作比较,得出相应的反馈信息。

4.接受认证、保证体系的正常发展

建立在第三方基础上的活动(评价并给证书)就是认证。通过论证除需有人力还有一定的财力条件,有条件的学院可以通过ISO认证组织的认证审核,让ISO认证组织评审自身的不足之处及管理漏洞,这样更有利于该系统健康有利的发展,通过认证能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增强组织效益,实践表明,通过论证81.4%的组织领导感到由于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57.7%的组织在技术、装备、人员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得到了明显的改进,61.4%的组织内外部质量、损失下降,81.8%的组织质量成本趋于合理,感到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为实训管理工作带来以下三点益处:

{1}学校实训管理水平、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2}通过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和完善实训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使实训管理、实践教学科学化、制度化;

{3}引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开创了学校实训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先河,对管理、服务观念的更新,实践教学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中建著.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

[2]蒋 艰.实施ISO9000标准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浙江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胡培战,浙江大学商检教育中心.

[3]王群.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企业;标准化工作;运行;作用;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经营与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或“克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标准化工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企业要想以质量求生存,立足于国内市场,竞争于国际市场,就必须制定正确的质量方针和适宜的质量目标. 围绕着质量目标的实现,企业就要在新产品开发的设想、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工艺水平的提高、人员能力的培养、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分配与落实、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 这些管理活动就是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的过程.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企业建立、完善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主要文件,它们在企业内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法律性,既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准则,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质量标准文件.

不少企业的实践证明,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应用标准化的原理起到了简化、统一和优化的作用. 使体系文件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之间得到有效的统一和简化.

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管理,而质量管理从一开始就是从制定标准着手的,只有加强对标准化的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只有让标准成为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才能有利于加强质量管理.它为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目标.

二、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2. 1标准的立项、编制和版权产生矛盾

水利技术标准立项主要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水利企业一般很少提出标准编制项目。属于国家标准的编制计划由水利部上报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 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制计划则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 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均由水利部各业务司、局组织有关专家承担。因此, 水利企业对编制标准积极性不高, 水利技术标准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需要。

2. 2制定修订运行机制有效性差

( 1)制定修订效率低, 透明度不高。

( 2)反映市场和企业需求不够, 市场适用性差。

( 3)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2.3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1)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薄弱。标准化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科学, 现有标准化人员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老化问题, 需要不断更新, 以提高业务素质,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中介机构薄弱。从我国几个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来看, 各类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而我国水利标准化的中介机构却非常薄弱, 水利标准化机构和队伍与国内同行相比, 差距很大, 更谈不上用WTO /TBT 协议来要求标准化机构和队伍了。因此, 对我国水利标准化队伍的人员素质要有更高的要求。

2.4标准化经费短缺

水利行业制定的标准, 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 对标准化经费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编制技术标准方面, 并表现为补质, 而标准管理经费、研究经费没有着落。

三、水利标准化的建议

3.1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 水利标准化工作从指导思想、计划安排到标准的制定和批准、实施各阶段, 还存在许多与WTO /TBT协议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种标准内容不但多而全, 而且细而严; 只考虑生产水平, 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标准制定周期长, 更新速度慢, 不能快速灵活地满足水利事业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标准实施及对实施的监督不力, 标准信息化水平低。因此, 加入WTO后, 需要尽快调整和完善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制, 以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宗旨, 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为框架, 加大国家的投入力度, 完成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所规划的蓝图; 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 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3.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方面, 在继续保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 积极探索,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解决标准化经费的管理新模式。仍以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主,加大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改革力度, 尝试采用招标方式编制水利技术标准, 探索建立水利标准编制、发行、培训和咨询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可行性, 使标准的立项、编制、、出版发行、宣传贯彻、实施及实施监督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标准体系的主体是技术标准, 体系不完善致使技术标准出现缺项、漏项, 技术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 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体系建设; 而技术标准的基础及来源是科学技术和科学试验。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采用开放式研究方式, 将当前的研究体系与已颁布的标准、标准体系及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方优势, 大规模、高强度地改造水利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

3.3构建水利标准化管理新体制

尽快转变政府的标准化管理职能, 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经济管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于标准而言, 政府职能是保证标准化制修订机制和程序的公平公正, 而将标准逐步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来管理, 将标准的技术问题留给利益相关方去协商解决, 这样就可以避免用标准保护相关部门利益, 同时, 标准体系间的重叠、交叉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水利行业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加大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 充分发挥中间组织和标准化团体的作用, 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 使水利技术标准共享网站得到充分的利用, 将我们的标准及时准确地向全社会传播。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 使标准化工作按统一、公正和科学的程序进行。

3.4将专利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

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捆绑, 是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个单项专利技术只影响一个企业或若干企业的利益, 当这项专利上升到技术标准的高度时, 它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 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利益。将专利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 创造的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水利行业专利很多, 但反映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并不多, 应当改变这一现状。作为成功的例子,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均取得许多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并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 部分成果已纳入行业规范。应当参照这一做法, 使更多的专利和技术标准结合起来, 去争取更大的利益。

结束语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 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工具。水利工作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应适应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发展需要, 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因而, 提高水利技术标准水平并增强水利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力,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渭. 标准化基础教程标准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2]胡恭智. 做好水利标准化基础工作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J]. 水利技术监督, 2004.

[3]田武. GB/T 19001 - 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第3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作用

1 标准化工作在水利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水利企业要生存,图发展,要在国内市场占一席位,要竞争于国际市场,就必须实事求是,制定合适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正确方针和质量管理目标,企业需要开发新产品的设想、引进和改造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培养有能力的人才、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控制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等。这些举措就是要制定和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地运用到企业中。

很多企业的实例证明了,在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过程中,应用标准化原理对管理起到了简化、统一和优化的作用,使体系文件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之间得到有效的统一和简化。

2 水利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标准的立项、编制和版权产生的矛盾

水利技术标准立项主要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水利企业一般很少提出标准编制项目。属于国家标准的编制计划由水利部上报建设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制计划则由水利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均由水利部各业务司、局组织有关专家承担。因此,水利企业对编制标准积极性不高,水利技术标准适应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需要。

2.2 水利监理工程中存在的矛盾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利标准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求这一点尤为突出。因为虽然有约束监理行为的规章制度,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监理制度却不能有效的约束项目法人、监理单位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一系列问题。

在项目法人方面,简单来说就是由投资者组成的一个小团体,他们对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负起全责。由于水利工程是大型的国家工程,因此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两种经济体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杂,造成了思想上的糊涂。因为国家是水利工程的合法投资人,那么在项目法人方面大都由国家政府人员担任,于是在项目法人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在项目法人这个层面之下,大都倾向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杂糅,容易造成混乱,比如在项目法人的性质定位上,各个单位的权责分配上,监理水利工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触及的地雷区;第二,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投标工作过程中,各方面的工作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走,而是暗箱操作,直接投给那些在事先疏通关系的施工单位,这些单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理活动。

在监理单位方面监理单位大致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第一,监理单位本身就是企业法人,第二,监理单位要拥有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资格的相关证书,第三,监理单位必须和发包方之间有监理合同,第四,监理单位的职责是提高监理服务。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监理单位分为两种,即事业型和企业型。那么在监理单位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呢?第一:监理单位的性质不清不楚。由于监理单位有事业型和企业型两种分类,那么在监理单位中就存在着事业单位编制以及国有企业模式两种类型,这就使得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无法在产权上百口莫辩,说不清道不明;第二,现阶段的监理制度存在着缺陷,无法有效约束水利工程的施工。在监理单位中,浑水摸鱼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显得毫无可行性,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理作用。第三,监理单位中的人员准入门槛低,导致监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以及在道德作风上不规矩,这就导致监理人员的素质达不到水利工程监理人员的要求。

2.3 制定修订运行机制有效性差

(1)制定修订效率低,透明度不高。

(2)反映市场和企业需求不够,市场适应性差。

(3)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2.4 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1)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薄弱。标准化是一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科学实践,现有标准化人员若不能时刻与日新月异的知识接轨,就会导致知识老化问题的出现。

(2)标准化经费短缺。水利行业制定的标准,无论是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对标准化经费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编制技术标准方面,并表现为补质,而标准化经费没有着落。

3 水利标准化的建议

3.1 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水利标准化工作从指导思想、计划安排到标准的制定和批准、实施各阶段,还存在许多与WTO/TBT协议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种标准内容不但多而全,而且细而严。只考虑生产水平,不考虑市场和需求者市场变化。标准制定周期长,更新速度慢,不能快速满足水利事业对标准化的要求。现阶段,需要尽快调整和完善我国水利技术标准体质,以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可持续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利标准化的质量。

3.2 调和制度存在的矛盾

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是新时代蓬勃发展的产物,新事物必定会和旧事物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首先,国家要支持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发展,就必须支持传统制度的改革,使现有的传统制度能适应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

其次,水利企业要改变现有的企业制度,使之适应标准化质量管理工作实施。以水利企业的监理工作方面为例,现行的监理企业制度的弊端已经极大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强化监理企业的改革工作。现行的监理企业在产权上不清不楚,没有将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位,仍旧是政府干预企业的模式,并且在管理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在强化监理企业的改制,监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具备以下这些优点:第一,企业的合伙人要对企业的发展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即使企业破产倒闭了,企业的合伙人仍然需要对企业的债务的负责,这就使得监理企业的合伙人危机意识增强,在提高其责任感的同时,也就使得监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第二,由于企业的合伙人要承担极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可以采取合伙制,将风险平摊,这样一来,企业的高层相互制约,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第三,由于监理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在组建合伙团体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和自己专业不同的监理人员,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弥补不足。

3.3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标准化质量管理的水平,要落实好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工作,不要张冠李戴,不要敷衍了事,要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上下手,把标准化质量管理运用到实际中去。

以水利企业在管理监理业务为例,企业需要在日常监理业务中运动标准化质量管理来提高监理水平,使其在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中有所作为:第一,要建立起品质管控的制度,将监理单位分门别类之时,更将其分等级,有上下之分,从而敦促低等级的监理单位奋斗;第二,监理单位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作明细,这样才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第三,在监理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验收标准,而且认真执行,这样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减少违规建筑;第四,设计单位要对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就要求设计单位跟随具体施工单位工作,切实把握工程的进展;第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要要有质量保证制度,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对于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首先,项目法人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要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负责,还要与各个单位签订一系列的合同,保证水利工程的平稳进行。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将项目法人的责任确定下来,否则只会让后续工作乱套,无法开展。在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的监督和管理,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要不断激发项目法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4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方面,在继续保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解决标准化经费的管理新模式,仍以政府安排专项基本为主,加大标准化修订工作的改革力度,尝试采用招标方式编制水利技术标准,探索建立水利标准编制、发行、培训和咨询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的可行性。标准体系的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致使技术标准出现缺项、漏项,技术标准是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质量体系的建设。

3.5 构建水利标准化管理新体制

尽快转变政府的标准化管理职能,政府职能是保证标准化修订机制和程序的公平性。水利行业应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中间组织和标准化团体的力量,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使标准化建设向统一、公平和科学的程序运行。

4 结束语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实现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工具。水利工作正面临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化水利转变。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应适应新形势下水利事业的发展需求,满足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恭智.做好水利标准化基础工作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J].水利技术监督,2004.

第4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3)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1)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班组成员在作业中能否坚持标准是石油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坚实的基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安全标准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班前班后,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补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优秀的石油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3)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搞好标准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融合起来,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第5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高速公路;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标准化管理作为当前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发展必然趋势,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知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充分认可,将其认作为当前工程建设应推崇的施工管理原则。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进行全面的实施标准化手段管理,同样是项目的管理必然需求,因为标准化管理具备加强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及确保工期的优势条件,同时对打造安全环保的阳光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高速公路的标准化管理定义

在高速公路的标准化施工管理定义上,其标准化的管理,以科学的系统手段进行系统科学的标准化工程体系建设,以科技力量结合实践的高效经验,作为建设施工的基础原则,再根据规范要求的建设条例进行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施工,在这一标准管理的体系中,包含了驻地建设和路面路基及桥梁隧道与房建机电等一系列的工程建设。针对这一系列项目,进行了对其质量安全与风险进度及廉政环保等方面的标准要求,统一制定。这一管理规则的制定具有着相关优越性特点,便是可以在在同一项目内循环统一使用,以此来控制质量安全,利于便捷管理,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三大效益的平衡发展。

二、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面探究

(一)建设标准化工地

在工地的建设中实现标准化,可以良好的保证施工的硬件设施在施工上的规范,控制现场的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对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及施工素质水平与建设形象方面有着必然性的需求。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首先在路基、土建房建等工程方面体现,在施工中对工程场地如砼料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地及构件的预制场,进行集中施工管理优势的充分发挥,利用三个集中思想,完成砼料的拌制集中与构件的预制集中及钢筋的加工集中事宜,既保证了集中管理的便利,同时也保证了场地与人力成本上的节约。其次是在路面工程的拌和站以及碎石的加工场的场地建设方面,与钢筋等同理进行。将水稳及沥青等混合料,进行集中拌制,在碎石加工方面,同样以集中加工的方式进行。另外在施工监理人员驻地与试验室等生活生产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性化特点,进行建设施工监理等人员整体的生活生产环境,这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促进的作用。在施工中还要加注便道与便桥等系列通行设施的建设,对施工通行中的不利条件予以解决,保障施工通车不受天气因素影响。在原材料等成品半成品材料的保管存放库房建设上,应遵循集中保管、存放合理原则施工,为材料提供一个好的保管环境,避免保管过程中出现受潮和损坏,同时还应注重做好材料防盗工作,最后是在施工现场方面的临时设施上,要做好防护设施的建设,保证施工的现场安全性。其次在安全文明建设上,应对人员的着装及胸卡和安全袖标等做统一佩戴要求,使施工更加文明正规 。

(二)工程进度的标准化管理

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中,工程进度是影响高速公路通车时间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建设的资金效益,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以标准化的管理来作为作为促动工程进度的重要工具。首先应建立项目工程的进度及时上报制度,可以通过按天汇报报或每周汇报及月报的形式,来加强施工动态的督理掌握。同样在地方的工作中建立每天汇报的制度同样有效,日报制度可以及时的对项目建设的地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化解地方工作矛盾,消解当地群众因工程因素而上访与阻拦工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工程施工中应对娴熟的标准施工方法进行推广,确保各项工序做到完美衔接。

(三)加强标准化施工工艺

对高速公路的建设的施工工艺规范化,可有效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及施工工效。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实际情况结合,对工程施工的工艺与操作流程完成规范与细化,是工程质量可靠的保证。首先规范要体现在工程路基的填筑材料方面,尤其是在桥台背方面位置回填的材料与填筑的材料,同时还要规范摊铺与压实的流程工艺。在护防工程的圬工筑砌工艺规范上,要对锚索的施工安装工艺以及生态防护的喷播工艺方面进行规范加强。同样在规范桥梁施工基础中,也要注意对梁板的预制工艺及养生工艺和预应力伸张与桥面装铺等工艺进行控制。进行路面工程建设时,要加强对碎石及混合料的拌和方面工艺,防止混合料在拌和过程中产生离析。另外对碾压和摊铺等工艺也需要很强的施工把握能力,严格做好路基路面与绿化等分项工程,工序的施工衔接流程,做到环保工艺施工。最后要在钢筋数数字化控制加工与模具的绑扎技术工艺上进行推广,确保钢筋加工与绑扎达到精确的定位安装,同时也要加强对砼的保护层面厚度的掌握。通过诸类先进的标准施工工艺操作,稳步提升技术施工水平,以排除各项目、标段与工点间的工艺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对安全质量中存在的通病及时遏制,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将标准工艺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四)工程环保控制的标准化管理

在施工中,环保结果是衡量一个工程的施工管理标准化程度的标尺。因而在此环节应对工程环保方面,做到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的完善制定。在线路设计中尽量规避国家级自认保护区以及相关生产生活区域。首先在工程前期勘察中,便要进行统筹设计的专项工作,然后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其次在施工中要严格监管施工现场,杜绝外来人员和物种进入现场,造成环境破坏。在思想上对工程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在行为上组建监察小组,进行施工范围内的定期定点巡查。在需要保护的区域及地质强度弱的区域及周边进行爆破时,应选择进行小剂量延时多次爆破的工艺,对噪声污染及振动影响降低到最小化。最后还应组建信息化管理,以网络管理的平台,来进行工程事项流程的办理。

三、结束语

通过对高速公路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探究可以发现,只有对施工技术落实,原材料的质量确保,重点难点工程予以解决,质量严格把关验收诸方面,做到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才能够为高速公路良好落成通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标准化管理手段,不仅仅适用于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对其他的工程项目发展,同样具备着促进发展的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新旺,曹卫丽.??论公路养护管理与对策[J]. 科技信息. 2011(09).

第6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过程方法;文件评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62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实现精益管理,标准化运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已是必然趋势。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公司)作为民机企业,以过程方法建立了AS9100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本文根据AS9100、适航规章、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性评审进行简要阐述,为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交流机会。

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效性评审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依赖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批准、更改、宣贯、执行等。作为管理规范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依据。通过建立最优化的过程管理流程,进行标准运作,确保管理和型号要求得到落实,有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2 质量管理体系变化决定文件评审的转变

AS91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由要素模式向过程方法转变,评价从符合性向有效性转变,关注过程绩效表现。在新版AS9100D标准中新增假冒件、产品安全、人为因素等。文件评审不单关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标准的符合性、过程之间相互关系,更应关注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推行和运用,及新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落实。

随着民机型号项目推进,适航法律法规(如:设计保证体系、生产质量保证体系等)要求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得到有效落实。适航法律法规要求作为民航业最低要求,必须得到贯彻与落实,也是文件评审的关注重点。

3 文件评审流程和评价人员资质

3.1 文件评审流程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和运行情况、管理层和型号要求、适航规章和标准要求,企业应适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根据文件评审的目的,组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工作。为确保文件评审的有效性,应建立相应的文件评审流程(见图1),对文件评审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文件评审输出满足文件评审输入要求。

3.2 文件评审人员资质要求

文件评审工作主要依靠评审人员的能力。文件评审工作能否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主要依赖于u审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质量管理的经验、业务的熟悉程度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等。故在开展文件评审前,应根据文件评审的目的、范围、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件评审人员,并对评审人员资质、业务背景、能力等进行评估,才能开展文件评审工作,否则文件评审会流于形式,不能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服务管理和型号。

4 新建和换版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评审

企业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质量管理提升的手段。根据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过程进行识别、定义和分解(见图2),明确过程间相互关系及标准要求相互关系(见图3),确保过程得到充分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新)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当质量管理体系初步建成试行时,应按照过程方法进行文件评审。此时,文件评审关注的重点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AS9100、适航规章要求的符合性。根据企业已识别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确定过程涉及的AS91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适航法律适用条款,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适航规章符合对比(见图4),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得到落实。文件评审团队应编制相应的评审文件,以保证过程得到充分识别,标准条款得到有效落实,现行有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适航法律法规要求(见图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具有可操作性。文件评审团队评审时还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AS9100和企业管理层的新增要求。

体系标准、适航法规符合性评审结果经过文件评审后,文件评审应输出新建/换版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最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以及存在的差距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列出问题清单。针对文件评审发现的问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团队应制订整改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并进行跟踪验证,最终达到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和适航法律法规要求,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和适航取证。

5 持续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评审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转入正常维护阶段。作为企业管理层,更关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有效运转,管理要求和项目型号要求是否能得到有效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是否随着企业变化不断完善和优化,通过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绩效表现是否得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升。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和项目型号推进,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更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效果,以及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企业可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定期或适情组织开展质量体系文件评审工作。文件评审从关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运行。更为强调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业务发展和型号项目推进要求,要求和职责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过程接口是否存在问题,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具有可操作并得到有效执行(见图5)。文件评审关注从符合性向有效性转化,重点关注企业管理要求和型号项目要求落实。故此阶段的文件评审不仅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进行评审,针对其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还应进行现场评审(见图5),才能做出客观评价。

通过文件评审工作,评估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企业管理要求、型号项目要求和标准要求,发现现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风险、问题,以及现行质量管理体系需改进的方向。针对文件评审提出的风险、问题和改进方向,质量管理体系维护团队应制定整改措施计划,并进行跟踪验证关闭。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和系统性问题,应提交企业管理层,作为管理决策依据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方面。

6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审后续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企业发展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变化需不断完善,以满足企业和标准要求。文件评审的结果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输入。文件评审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方面,同样可以作为企业内部审核、现场检查的输入。企业对文件评审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找出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见图6),提供给管理者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或维护团队,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合理配置资,组织整改落实,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改进,从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技工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在决定技工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管理工作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流的技工教育质量要求有一流的技工教育管理,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技工学校通过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可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技工学校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套系统、透明、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二是建立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日常管理、内部质量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活动,评审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达成度和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学校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提高,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三是树立良好的教育品牌,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来校学习。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有利于学校寻求更大的发展,并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笔者主要以CNKI、万方网络版为文献分析统计源,使用“学校”为检索关键词,并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 2000年-2015年,检索到相关论文126篇,再限制范围到“技工学校”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仅为5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解决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

 

一、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职业教育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技工学校普遍面临招生困难、投资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困难、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等诸多问题。虽然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的对策,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帮助技工学校走出困境,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标准、教育观念、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落后等因素影响,使得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等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有学者提出技工学校也可以引入企业应用的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来构建与学校自身发展及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如党天伟的论文《天津市国家级技校建立管理体系问题的研究》认为: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标准的必要性分析是经研究我国最早引入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功的案例发现,在加快技工学校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下,ISO质量管理标准将会对技工学校教育构建良好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因此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依据《技工学校工作条例》和《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标准(试行)》,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在北京、天津和内蒙古的三所重点技工学校进行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5月颁发《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修改稿)》,进而在全国重点技工学校推广使用,要求国际级重点技工学校按照该标准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张晓霞和宁德煌专著《ISO9000族标准与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改进应用研究》中我国学校应用ISO9000族标准成功案例研究中指出: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31日,我国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已经有294所。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及学前教育各个层次均有学校获得认证,例如:国内最早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学是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大学医学网路教育学院是我国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职业学校是北京有色金属技术学校;通过ISO9000族标准体系认证的中小学是广东东莞的东方明珠学校;幼儿园是深圳海力达幼儿园。而且广东东方明珠学校是在我国最先引入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推行ISO9000为该校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树立了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全新教育观念;二是建立以质量持续提高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构建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都有成功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案例。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教育领域中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说明在技工学校中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二、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这些年来,成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不在少数,对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借鉴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引入起步较晚的技工学校,更是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研究者经过探索发现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集中在对标准的认识存在误区、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体系运行的程序化、为了认证而引入体系等问题上。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主要体现在: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有八项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技工学校在进行体系构建时未能联系学校的实际进行取舍、整合后构建一套适合学校运行的体系框架,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甚至是高校、小学等成功的管理体系,或是照搬企业的管理体系框架,最后导致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无法进行后续运行过程。

 

某些学校为了认证而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表现在:国家于2002年5月颁发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修改稿)》,进而在全国的重点技工学校推广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要求国际级重点技工学校按照该标准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很多技工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层次,从合格技工学校到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再到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直至技师学院,要申报国家级技工学校就得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因此,一些技工学校是在申报国家级技工学校时才认识了解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学校为了提升办学层次必须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但通过认证之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成为走形式的一个流程,需要监审时做一做,平时就当学校的一个文件规定,有用时才会执行。

 

三、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既然研究者们对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为了给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某些研究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有研究者针对技工学校在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对标准的认识误区、体系构建的生搬硬套、体系运行的程序化、为了认证而引入体系等问题给出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是:一是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技工学校应从最高领导层至一般普通职工进行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使得学校的每位参与者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性,了解学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繁简适宜、新旧相容、科学可行”的原则努力探索并建构一套与自己的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及相应的体系文件;三是借鉴已成功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方法,在得益于质量管理体系带来的程序化、规范化的良好运行模式的同时,积极努力创新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得体系文件的更新与学校的发展速度、变化情况相适应,持续不断地提高学校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四是正确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引入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运用好体系,真正做到提升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依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获得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在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前,综合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避免出现为了“认证”而“认证” 的情况,真正做到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综上所述,我国对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且各自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属于实践研究,对于其他学校的引入研究仅限于借鉴模式,无法做到比较与综合研究。因此,对于技工学校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应该深入在文献理论上。

第8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在越来越多的烟草工业企业通过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探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对提高烟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现代烟草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行业标准提高,因此必须要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控制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大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对烟草行业质量管理的认识程度越来越深,对烟草工业企业的各种质量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完善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烟草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是指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可以有效的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的程度,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指的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因此,提高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满足有效性判断标准的要求,逐步提高,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2 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不完善

在烟草工业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不完善是一个大问题,任何企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还是销售,都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企业产品的质量,但是在现在的烟草工业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够使因为制度不完善,因为在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每一个部门都会从自己的工作角度为基点出发,因此体系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现在虽然一些烟草工业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制度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无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

2.2 管理流程的细化规范和执行力不高

执行力对于烟草工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内部员工普遍执行力不高,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管理流程的细化不规范,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因此企业的员工的执行力不高,从而影响到烟草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也会大大的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烟草工业企业员工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就会产生规范与执行力相矛盾的情况,比如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不符合。

2.3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困难

烟草工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长远的质量管理,因此持续推进必须是其永恒目标。但是现阶段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非常困难,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必须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才能更好的管理产品质量,如果不能持续进行质量管理,就会在体系建设过程中走过场,为了贯标而贯标,阶段性工作分的太明确,各阶段之间的延续性不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的予以修正和补充,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质量管理改进机制。

3 提高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措施

3.1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提升体系运行有效性水平

对于烟草工业企业来说,各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的协调,企业内部建立系统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在企业内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加大沟通问题,因此才能完善烟草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增强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按照流程定责,必须要将每一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提升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水平,按照标准做事,形成了面向流程的执行体系,从机制和制度上推动企业内部纵向和横向的有效协调,形成高效顺畅、协调运转的管理基础平台,夯实管理基础,实行管理持续改进、推进企业管理进步,全面提升水平。

3.2 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和运行有效性

现代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必须要尽可能采取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的管理者制度能够缩短信息沟通的路径,让信息流通的更快,高效率的信息流动可以加强执行力和有效性,只有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是双向流动的,在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后才能将其落到实处,烟草工业企业额上层管理者和下层操作者之间才能协调顺畅,在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一定要有规范的标准,以高标准高规范要求,这样才能对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生影响,才能够保持高效团队应有的执行力。

3.3 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在烟草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需要做到真正地以顾客为中心。 首先烟草工业企业必须要充分识别顾客的需求,才能更加准确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企业具体的生产技术要求。并且需要及时跟踪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满足并超越顾客的期望,烟草工业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要围绕用户需求和质量改进,监视顾客感受,及时处理顾客抱怨,强化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应用,验证质量改进效果,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超越顾客期望。

第9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范文

关键词:质量认证管理体系;企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也积极地推行 ISO管理和认证,按照 ISO相关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标准体系中的主流体系,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为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工具,需要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准。

一、基木概念介绍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ISO9000标准将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根据ISO9000族标准约定的术语替代规则,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同样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体系”也可用管理体系的定义所替代,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具有术语“体系”的所有属性,其实质都强调“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质量管理体系还具有管理体系的属性。

(二)质量认证的含义

“认证”是“为确信产品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质量认证又被称为“合格评定” ,主要的组成要素有质量认证和人员两部分。质量认证作为合格评定的主体活动,它包含的是产品认证与质量体系认证两部分。在产品认证中又包括有合格认证与安全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又叫“质量体系注册”。质量认证是世界各国对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通行做法和认证制度。从质量认证的构成可以看出其本质是“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确定有关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序”。

二、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一)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产品的发展方向逐步朝着多功能、高科技、复杂化以及精细化发展。但是消费者在对一些产品进行采购或者是使用时,一般情况下很难再技术上对产品进行鉴别。有时虽然产品的生产是按照技术规范来进行的,但是技术规范本身不完善或者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就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商品的要求。而凡是通过 ISO9000认证的企业,在各项管理系统整合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表明企业能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预期和满意的合格产品。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促进企业持续改进产品,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

(二)强化品质管理,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在制定、实施管理体系时采用对过程和方法的有效管理。通过过程管理和持续的监视、测量,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使改进能够在基于有效和现实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并稳定地达到标准要求。 第三方认证,提供最广泛的认可,有效避免产品责任,因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有效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企业文化

持续做好全员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使每个人都发挥(宣贯员)的作用,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主人翁的责任心勤奋工作,主动为公司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不断促进管理工作。 从(人治)转变为(法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减少员工辞工造成的技术、质量波动,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

(四)提升企业形象,为科技项目的申报奠定基础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 ,能把企业的各个层面 、各 个部门都辐射到位,全面纳入管理控制,使企业全方位、立体式达到精细化、精准化标准要求,以标准制度科学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实力,获得国际贸易“通行证”,为参与省市、国家及国际科技项目的申报、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更能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加强企业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各层管理者的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与重视可谓是质量管理体系得以合理、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品质,一诺千金,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将企业所有员工的行动与认识统一到执行过程中,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企业并非是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全功的,只有将工作人员的潜在能力调动起来,才能带给企业更大的收益,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另外,企业各级管理者应第一时间了解各个工作岗位存在的问题与实际业绩,为有关质量项目的所有活动及具体过程提供符合体系文件的评价准则,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作出贡献。

(二)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企业的领导者建立起来的。GB/T19001 标准强调:质量从领导开始,强调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领导的质量管理意识就是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最高管理者应该做到:在企业内创造一种重视质量、关注顾客要求的氛围;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持续地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提供充足的资源;创造和坚持一种员工一致认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形成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文化;激发、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调动与质量有关的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保证质量的坚定意志和工作作风;在整个企业及各级部门设定富有挑战的目标和指标。做好发展规划,为组织勾画清晰的愿景,制定战略目标;定期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改进的机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三)建立适应性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SO9000系列标准是适用于任何企业的通用性标准,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应在符合ISO9000标准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管理基础和产品特点,将标准和组织框架及工作流程有机地融合起来,重视其实用性,真正体现“写我所做”。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构成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金字塔。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应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组长、部门经理、质量管理部门成员等人进行编写,由企业负有执行职责的最高管理者总经理签署和。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编写人员应该是本部门能够胜任的代表,只有非常熟悉所编程序的质量活动内容和要求,编写出的文件才能准确、全面,具有可操作性。作业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性文件,建立和实施作业指导书,有利于现场工作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作业文件可以分解,题目内容策划好后,分配到各个部门去编写,若每个人都参与、都去思考,那么编制出来的文件才能最适合本企业的特点,最有实际效果。

(四)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统一到质量管理体系所提出的“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的框架中,首先需要的是从教育开始,通过培训理解要求,统一认识,建立目标,统一实施和考核。只有这样,员工持有。预防为主#的态度,才能使员工像对待自己的家庭那样给予公司及其产品同样的关注和尊重。质量管理体系和“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才能在员工的思想中扎根,质量意识才能牢固。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预防为主”管理原则的有效结合,使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预防为主”理念才能够被员工自然而然地接受,并自觉习惯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才更具亲和力。企业的产品质量才能更加稳定,市场占有率才能得到更大地提高,企业信誉度才会越来越好,企业才会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真正获得效益。

结束语

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是企业面对世界竞争的强有力手段,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因此,企业有效的运用质量认证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蓓. 浅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审核[J]. 科技与企业,2014,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