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生学期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目标管理 研究生 导师制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研究》(09xjjg1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7-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的基本是导师个人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如何发挥导师的作用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指导模式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从而增强导师的指导作用,促进研究生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研究生人才。
一、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模式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 导师制下研究生的整个学习和科研工作都是紧密地围绕导师的指导而展开,学校乃至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要靠导师予以实施。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导师的重要性、导师制的缺陷及解决方案、研究生培养模式等角度对“导师制”进行了探讨。
关于导师指导模式的定义,我国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许克毅等人提出,“导师的指导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管理的宽严尺度”。另一部分学者如赵莉、韩燕明则是把导师指导模式等同于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出“学术界至今已形成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三种基本形式”。米银俊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系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采用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样式和运作方式”。周叶中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性因素”。
鉴于以上研究,笔者将导师指导模式定义为:在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导师在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指导模式中,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导师指导模式。
二、目标管理及其在导师制中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其具体方法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目标管理包括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体系的建立以及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运行的方法等要素,即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确定管理系统的整体目标、个体目标和工作范围目标,然后围绕这些目标的实施纵横协调,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直至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由于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因此其能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提高工作成效、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改善人际关系等。
(二)研究生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1.合理的目标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有导向作用
没有明确的目标研究生就会缺乏“方向感”,从而无法有效地、高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在目标管理下,导师可以针对不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目标,使得研究生培养有的放矢。目标被制定和接受后,一方面导师可以根据相关的任务和目标对研究生进行具体指导;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并为之努力。
2.合理的目标对于导师和研究生具有双向激励作用
缺乏清晰的目标不仅会使得导师感到对于其指导学生的茫然,也会损害研究生的动力与责任感。目标管理在导师制中的运用,通过确定的合理目标既能激励导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也能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目标具有约束作用
目标的既定性,使得在研究生培养中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促使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了具体明确的目标,控制就有了基础,一方面导师可以用来导师指导纠正努力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评价研究生的绩效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的具体应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目标完成的总结和评估。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包括目标的制定和目标分解,关系到目标管理能否成功的运用,目标管理中应该确定的目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①层次性;②网络性;③多样性;④可考核性;⑤可实现性;⑥富有挑战性。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目标确定后就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目标分解后要进入实施阶段,需要坚定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在实施中要严格按目标管理方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擅自更改。要特别注意落实责任者和执行者,在执行中还要重视协作,防止疏漏,要体现目标实施的层次性、时效性、原则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总结和评估
目标管理注重的是结果,对部门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的结果,应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奖罚。通过评价活动,及时总结目标进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为使导师制中能够更好实行目标管理的思想,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的积极性,本文在借鉴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积极性的发挥,最终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的构建
本模式导师将通过研究生与其进行定期会面(会面频率按高低年级区分,低年级两周一次,高年级一月一次)与不定期网络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指导。首先由导师与研究生共同探讨总体目标的定位并进行目标分解,制定详细有层次的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最后是对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反馈至下一阶段。
在目标导向的导师指导模式中,针对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应结合其具体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本文将以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为例,阐述此模式具体的实施。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学科是省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100余人。本学科现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富于创新和协作精神的教学、科研团队。
(一)总体目标定位
在本指导方式中将采取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确定目标。首先由学生思考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并在导师的良性指导下,确定总目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将最终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其中学术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的研究生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较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中的研究生人才;为使培养成果指标可衡量,将选择、奖学金获得、学位论文三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设置基本目标、预期目标、创新目标三个层次,从而形成可衡量的目标体系。
(二)目标的分解及计划的制定
总体目标确定后,将其分解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具体方面,其各个学生的特色将通过这些具体的方面所表现。对总体目标合理分解后,应制定可能行的指标体系,并使其贯穿三年。结合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所读年限及培养方案,此模式中将研究生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三年总体计划、阶段计划、学期具体计划,其中下一层次的计划,应以上一层次的计划为基础。
(三)计划的执行
目标管理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律以及与导师的良好配合和互动,因此导师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在定期会面的基础上,导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所指导学生的计划完成和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解,定时和不定时的审查所指导学生计划完成情况。
研究生在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后,应将计划作指导,运用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按计划执行有关事宜,养成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习惯。
(四)总结与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学生应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总结;以学期为限,每一学期开始提交上学期总结,并对自己以前所作出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修正。研究生做过自我总结后,导师应对所指导学生的目标真实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的循环。
四、结论
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导师制中并构建目标导向的指导模式,一方面能够促使研究生加强对自身和社会需求的认识,确定目标、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研究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导师在研究生三年学习和生活规划中进行全过程、分时段的目标引导和过程控制,能够督促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最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义隧. 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陈春燕. 浅谈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7年05期
[3]陶春莉.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 兰州大学 2006
[4]周三多. 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睿祎. 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初探[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2期
一、 日常基本工作:
1.办理XX级新生学生证及借书证。及时办理学生证、借书证等相关证件,给XX级新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2.组织进行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报名和广西自治区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工作。国家六级考试和学位英语考试和同学关系重大,报名采集信息时不能有任何纰漏,在审查过程中,我都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保证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考试。
3.做好学院和同学间的沟通。学院是我们了解学校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中介,而我们学生会正是同学了解学院的桥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学院的各项活动要求,同时,也及时向学院转达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4.个人方面,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
1. XX年10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正式启动。在这个广西各高校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上,组织我院同学参加了论坛开展的各个领域专家专场报告会、优秀论文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我院掀起了一股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热潮。
2.XX年11月,开展了以“动物与人的健康”、“动物的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号召全院研究生投稿,并邀请各学科带头人组成评定小组,评出了2篇优秀论文,并推荐到学校“研究生创新论坛”编集论文集,参与全校性的交流。
3. 为了全力弘杨创新精神,启迪科学智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XX年12月,在以校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下,承办了我院的分论坛。不定期邀请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做学术报告,同时,以实验室为单位,开展实验技能交流会,邀请研三师兄师姐为同学们介绍实验操作技术和操作心得,提升了同学们整体学术水平和实验技能。
4.为配合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方针,贯彻学校“党建带团建促学风”的精神,满足本科年级同学对考研信息的渴望,在本科生当中开展“考研促学风”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为师弟师妹们解答有关考研的各种问题。不但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大了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交流。
5.为增进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我院同学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每次英语考试前,都邀请英语六级已经通过的同学与大家做经验交流,并不定期邀请我校的留学生及外教来与同学们交流。
xx年秋季学期,我很荣幸能在团委办公室工作,与团委成员一起共同进步,在思想上、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不断提升。现就这一学期的工作简要总结
1. 增强了党性。在党的十召开期间,在书记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十精神,使我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要求入党的信念。
2.责任感不断增强
团委办公室的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杂”。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勇于面对各种工作任务,认真思考如何把工作做扎实,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因而,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我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3.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团委办公室是整个学生会的中心枢纽,工作中的细微差错或拖延都会可能影响整个活动的正常运作。办公室工作多且杂,需要处处认真,时时留意,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例如,我和几位同事参加药学院运动会方阵,虽然训练期间紧张、忙碌,但当运动会圆满结束,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学期我从事的是比较基础性的工作,为了更好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去图书馆翻阅、网上查询相关资料。通过这些锻炼,我学会了如何写简报,如何拍照,如何与成员合作共事等,促进了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本学期主要我除按时参加每次例会外,还主要写了各种活动的简报,拍活动图片等。如,简报:1.《金都明光子弟小学志愿者招募报名》;2.《金都明光子弟小学志愿者培训》;3.《药学院运动会方阵介绍暨动员大会》;4.《药学院运动会方阵训练》;5.《奖励劳动活动开幕词》;6. 《团日活动评比讲辞》;7.《团日活动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简报》。活动图片:1.金都明光子弟小学志愿者初试;2.研究生交流会宣传。
1.本学期在团日活动中第一次做礼仪让我喜忧参半,担心的是做不好对活动有影响,幸运的是活动结束后,反响一致认为很成功,使我感到非常自豪。
2.在研究生交流会中,学长和学姐们的学习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3.办公室成员工作之余开展了栖霞山秋游活动,增进了我们的友谊,同时收获了不少快乐。
1.团委的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我都十分欣喜,因为这里面凝聚着我和团委兄弟姐妹的辛勤汗水。
时光飞逝,转眼在校研会已经工作了两个多月。回想这两个多月的工作生活,感慨万千。依稀记得10月9日晚上8点刚到湘大还在搬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被陈维同学拉着在到火车站迎新的自己,现在终于如愿加入了校研会,能够为更多的同学服务。
这两个月我先后参加了校研代会、排球赛、羽毛球赛、学院交流以及迎新晚会等会议和活动,也目睹了我们研究生院篮球队、排球队和足球队员们的飒爽英姿。在活动中,我和研会的小伙伴们一起都在努力把研会各项工作和活动办好。在这段工作生活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学长学姐们传授了很多有用的经验,包括注意细节、称谓,留出机动时间防止突况,平时做好工作安排以及工作总结等等,这些都是我学到的宝贵经验;再者,我也从一次次的工作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研会的一份子,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把研会的每项工作都顺利完成。然而在工作我也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有时工作方法还有待改进,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锻炼,我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此,感谢陈琛老师和各位学长学姐的耐心解答和无私帮助,谢谢!
我们的校研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是最可爱的人!短短的一学期,阳光与风雨并存,付出也有了回报,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配合好分管主席把各项工作做好。相信在陈琛老师和各位主席团成员们的带领下,我们校研会将会成为更加优秀的组织。
这是我本学期的工作总结,谢谢大家!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 公共基础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2
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是上海大学在已故校长钱伟长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所形成的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全学年共分4个学期,其中春、秋、冬三个学期为课堂教学环节,而夏季学期为实践环节。每个课堂教学学期共有12周的时间,除去最后两周用于考试,课程内容的教学则集中在前十周内完成[1]。《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基础课,教授对象将是学校所有全日制本科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灵活把握教学进度,有效结合课堂和课外教学对学生的激发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下就结合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所进行的探索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一些总结,希望对同领域中的教学同行们能有启示
作用。
1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探索团队教学模式
《生命科学导论》近年来逐渐在各大高校中被推广成了公共课或基础课,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功能定位应服务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此课程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通过学习,较全面的把握生命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与发展中的重要性[2]。所以,这势必就要求课程教授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又要区别于科普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对生命科学的基本了解,而且能掌握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队生命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基于上述教学要求的实现,传统的单个教师承担一门课程或一个班级的教学模式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首先,课程教授对象不再是某些学院或某些专业的学生,而是全校几千名本科学生,因此授课规模较以往有很大的扩展;其次,学生各自以往对生命科学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学生的来源除了全国各省市外还有国际留学生,因此,对课堂知识讲授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第三,作为一门导论课,势必要求对这一领域的知识要有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但是,教师个人所掌握或熟悉的内容也总是有局限性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给本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为解决这些困难,将此课程建设好,我们大胆地打破了以往一贯的教学模式,尝试组建课程教学团队。以具有资深教学经验的教授牵头,从学院各个教研室,科研团队,抽调不同专业背景,从事不同研究方向,具有不同学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组建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囊括了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课程专属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互相交流,协同授课,统一命题,集中阅卷等方式,从课件制作,课堂讲授,课后答疑,试卷命题直到阅卷批改的整个教学流程中,发挥各成员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之间积极开展学习借鉴、切磋交流、竞争合作等形式的活动,不断把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推向前进。
2 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合理安排
《生命科学导论》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宽广。本着钱伟长校长“培养学生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选择和实践教育能力”教学目标[3],结合上海大学自身的教学管理特色,我们对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的整理和调整。首先,从学校短学期制对教学进度的要求出发,综合国内有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团队成员自身专业背景的分类,我们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绪论、生物化学、细胞、微生物、植物、动物、生态、遗传、基因工程和食品。每个专题由2-3位相关研究领域具有8-10年教学或研究经历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对提交教学团队的教学PPT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和模拟讲授,最终形成课程讲授的统一课件内容标准;其次,根据每个教师的个人特点,开展多人合作授课和一人单独授课的模式相结合;最后,在上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兴趣点,给予授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其在标准课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程内容、讲授顺序和授课形式的变通,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
3 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编写新教材
鉴于学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的特点,国内已有的教材很难完全与之配套;因此,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体会以及他们对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校的教学沙龙的交流,汲取其他院系在开设公共基础课过程中的经验为我所用,组织团队教师和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邀请知名学者亲身授课,从中把握和提炼出现代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同时,结合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遵循钱伟长校长“大学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4-5],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新教材编写中突出了应用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点的地位,同时结合生命科学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特征,力求形成一套内容丰富,知识性和应用性兼顾,适合学校4学期制教学模式的新教材。
4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地区一所211院校,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完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将我们的课堂同传统的教室,延伸到了整个校园甚至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中。上课内容和课件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利用学校的校内交流平台“乐乎社区”开辟各任课教师的专属在线交流空间,由任课教师每周2次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解决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此外,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中如QQ、MSN、微博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现代网络交流工具,使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能随时随地将他们的问题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延伸到了他们的寝室、餐桌、运动场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根据需要去查找、学习、了解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知识的挖掘和
学习。
另外,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合理安排本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本科教学的教辅工作。公共基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人数覆盖全校本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作业布置、课堂测试或讨论都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十分繁重的课后批改和评阅工作,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生力军,他们平日就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对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把握十分敏锐,由他们协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评阅以及与学生互动探讨和交流,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建设中去,而且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生动、更具体地和学生进行详细交流,这也有利于建立学生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互帮互助,言传身教的帮带互动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对研究生和博士生本身而言,这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利互补的实践。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如何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特点,这是对我们的又一重大挑战。我们尝试利用学院生命科学中心的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学生申请,任课老师协调,以及中心平台老师配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验中心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实验的机会,通过开展“学院开放日”等活动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实验室,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验室中去体会和揣摩。同时,我们还计划结合上海大学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环节,在选课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进行独立创新实验的尝试,让他们能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5 加强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每门课程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学生既有的基础知识,文化背景,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要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应和解决。在我们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的各种日常交流手段收集学生反应的问题外,每学期结束时还实行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对各任课教师课程教学给出的评分和所提出的意见,我们进行汇总,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以及会同学生和其他学院教师共同座谈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次课程的开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此外,选拔若干优秀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的教学竞赛交流以及校外的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以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6 教学效果与待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已经逐渐形成了适应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在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被纳入了学校重点建设行列。但在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如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授课模式?怎样利用学院实验中心平台服务更多的学生,打造教学实验相结合的课程特色?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今后课程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福友.钱伟长与上海大学短学期制[J].现代大学教育,2010(3):93-98.
[2] 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刘仁义.钱伟长的应用教育思想初探[J].河西学院学报,2012(28):1-5.
《生命科学导论》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宽广。本着钱伟长校长“培养学生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选择和实践教育能力”教学目标[3],结合上海大学自身的教学管理特色,我们对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的整理和调整。首先,从学校短学期制对教学进度的要求出发,综合国内有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团队成员自身专业背景的分类,我们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绪论、生物化学、细胞、微生物、植物、动物、生态、遗传、基因工程和食品。每个专题由2-3位相关研究领域具有8-10年教学或研究经历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对提交教学团队的教学PPT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和模拟讲授,最终形成课程讲授的统一课件内容标准;其次,根据每个教师的个人特点,开展多人合作授课和一人单独授课的模式相结合;最后,在上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兴趣点,给予授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其在标准课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程内容、讲授顺序和授课形式的变通,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
2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编写新教材
鉴于学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的特点,国内已有的教材很难完全与之配套;因此,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体会以及他们对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校的教学沙龙的交流,汲取其他院系在开设公共基础课过程中的经验为我所用,组织团队教师和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邀请知名学者亲身授课,从中把握和提炼出现代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同时,结合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遵循钱伟长校长“大学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4-5],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新教材编写中突出了应用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点的地位,同时结合生命科学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特征,力求形成一套内容丰富,知识性和应用性兼顾,适合学校4学期制教学模式的新教材。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地区一所211院校,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完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将我们的课堂同传统的教室,延伸到了整个校园甚至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中。上课内容和课件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利用学校的校内交流平台“乐乎社区”开辟各任课教师的专属在线交流空间,由任课教师每周2次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解决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此外,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中如QQ、MSN、微博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现代网络交流工具,使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能随时随地将他们的问题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延伸到了他们的寝室、餐桌、运动场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根据需要去查找、学习、了解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知识的挖掘和学习。另外,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合理安排本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本科教学的教辅工作。公共基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人数覆盖全校本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作业布置、课堂测试或讨论都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十分繁重的课后批改和评阅工作,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生力军,他们平日就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对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把握十分敏锐,由他们协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评阅以及与学生互动探讨和交流,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建设中去,而且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生动、更具体地和学生进行详细交流,这也有利于建立学生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互帮互助,言传身教的帮带互动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对研究生和博士生本身而言,这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利互补的实践。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如何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特点,这是对我们的又一重大挑战。我们尝试利用学院生命科学中心的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学生申请,任课老师协调,以及中心平台老师配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验中心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实验的机会,通过开展“学院开放日”等活动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实验室,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验室中去体会和揣摩。同时,我们还计划结合上海大学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环节,在选课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进行独立创新实验的尝试,让他们能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每门课程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学生既有的基础知识,文化背景,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要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应和解决。在我们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的各种日常交流手段收集学生反应的问题外,每学期结束时还实行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对各任课教师课程教学给出的评分和所提出的意见,我们进行汇总,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以及会同学生和其他学院教师共同座谈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次课程的开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此外,选拔若干优秀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的教学竞赛交流以及校外的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以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教学效果与待解决问题
关键词:短学期;社会实践;科研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3-02
预防医学旨在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人群,预防医学工作者需具备良好的倾听、沟通能力,适应当前各种环境,并与各种人群进行交流。因此,培养能适应就业及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毕业生是各大院校和相关实习教学基地、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短学期制的实施对于我院预防学生来讲,不仅是简单地增加一个学期,而是强化实践教学,具有全面教育培养的教学改革意义,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目标,开辟一条行而有效的道路。
一、学期周数及课程设置
“短学期”即“夏季学期”,就是把一学年分位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各18周,其中17周教学,1周考试;夏季短学期4周半,短学期主要用于安排军事教育、辅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原则上要求周学时不超过30学时。三个学期的侧重点不同,秋季和春季学期主要以讲授学科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短学期主要以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基本课程设置:预防医学专业不仅要求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掌握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以及广泛的人文社会知识。就我院而言:大一、大二、大三秋季学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大三春季学期、大四秋季学期主要学习临床课程并进行临床见习;大四春季学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大五秋季学期进行预防医学的专业学习;大五的春季学期进行专题训练。期间的短学期,大一短学期学校统一进行军事训练,大二、大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训练,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实践教学基地或科研训练。大四的短学期和部分暑期用于临床实习。短学期的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作为专选课程设置4学分。
二、短学期的功能及其实施意义
1.解决了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两学期存在学习节奏慢、课程设置不灵活、效率较低、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突出等问题。如今年轻的教师科研与教学压力并重。现实很残酷,教师们往往对科研更加卖力,忽视了基础本科教学的质量,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短学期制的实习,改善了教师繁重的科研任务、解决了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教师可以利用短学期申请带教,学院规定,每位学生按两个学时,这样既解决了工作量的问题,可以让教师更加沉下心教学;同时,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同时,自己本身也在提高。在时间上为教师提供了保障,实施短学期制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开展科学研究。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两学期,学期冗长,内容庞大,消磨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许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短学期的增加,在时间上迫使学生不得不在课堂上专心听课,课后培养自学的能力,当天的内容当天吸收,不至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短学期的实施,使得教师不得不精减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开拓思路。在短学期里,一部分学生进入各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初步接触社会,学习相关科室的工作流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培养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目前学生就业和考研的情况来看,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短学期,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无疑对他们正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的创新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查阅科研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或调查表、进行预实验及独立撰写、发表科研论文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研交流。无论是科研训练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都有了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增长了才干,对科研和日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都有了感性的认识,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在无形中使自己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三、提高短学期运行效果的教学建议
1.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纽带。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现场实习,可使学生初步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及工作特点,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现场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预防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对于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在全省建立起三十多个教学基地,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报名。由学院教师带队前往,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院会定期到基地探望学生并与基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基地工作实际面临的情况;而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也应该到学校进修学习,以弥补理论上的不足,达到双方优势互补,增进学校教师和基地教师的合作,共同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和水平,使教学实习基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在学生结束实习时,基地对学生实习表现进行考评,给予一定的成绩。同样,学院根据学校标准发放一定数额带教津贴,每年评选优秀带教教师,调动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
2.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自2009年实施短学期以来,学院层面:协调学生实践岗位的落实,组织学院实践教学的动员和总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报销实习过程中产生交通费用,解决学生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安心学习;实践教学基评选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生”学院给予表彰与奖励;归纳整理学生实践活动心得并汇编成册,以供日后参考。实践基地:安排完整周期的实践,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未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考核与评分并评选出“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生”。科研带教教师层面:熟悉课题各环节,做好计划,提供良好的科研指导,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踏踏实实地搞好科研实践。学生层面:与带教老师联系、完成实践报告,短学期结束后完成一份实践活动心得,逐步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为短学期的统筹协调提供标准化依据。
短学期改革仍然带有探索、试行的性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短学期制的实施确实解决了不少现实的问题,在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选课机会、辅修制和双学位制的实行、给国内外专家提供来校讲学的时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学生可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中山大学实行三个学期制度,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蔡志奇.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及技能评价现状[J].医学教育探索,2010,(1).
[2]何建伟.旅游学院三学期制创新研究与探索[J].管理学刊,2010,(4).
[3]蒋瑜.基于三学期制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9).
[4]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0).
[5]孟瑾.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
[6]黄英良.从社会需求谈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7]张彦文.预防医学本科生专业实习及模式探讨[J].教研探索,2008,(3).
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方法不合理
①研究生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类同,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层次不清,内容重复,教学仍然以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学习方法也比较被动,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层次思考的空间[5]。②片面强调自学,任由学生自主检索文献和撰写论文,但对于初入学的研究生来讲,尚缺乏判断文献质量的通用标准与规范,而与之相关的论文写作指导又跟不上,造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6]。
1.2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我国高校的教学单位基本以学科来设置实验室,并且主要是针对本科生教育,因此,研究生入学后,主要进入导师自建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事实上,一方面拥有实验室的导师只占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导师自建有实验室,也往往是针对博士生的科研需求。这种现状造成硕士研究生教育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而勉强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也由于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操作能力差,在科研学习中容易受挫,无法建立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即使勉强完成硕士课题,也无法保证教育质量。上述情况对于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尤其严重。
1.3学生自身实验能力不足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考研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并不具备投身科研工作的热情。对于很多非“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最终造成一大批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很高,但是科研能力极差,甚至达不到一些知名高校本科生的实践水平。这批学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于分子医学常用技术的原理掌握的很好,但到具体操作就不行,实验中的防护措施不了解,对实验室设施人为损毁严重,且容易对自身健康带来危害。事实上,上述问题的产生既与研究生个人因素有关,又与本科阶段所处院校实习管理不善有关,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招生制度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制约的结果[7],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夯实实验能力基础,使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匹配,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8]。
2改革的措施
面对上述现状,综合国内外的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以下改革措施,以应对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需求[1,3]。
2.1课程设置改革
改变以往的课堂教育模式,缩减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验学时至总授课学时的60%。实验课程为小班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18人,2-4人为一小组,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而杜绝类似本科阶段的1人做实验,其他人旁观的现象。实验授课教师实时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具体实验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尽可能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从实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习科学思考和提出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于期中和期末分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实验教学改革
2006年以来,医学院克服多种阻力,整合实验场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了医学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并采用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管理运行模式。该中心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为基本内容,重点建设与医学研究生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相关的基础性平台。初步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并得到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截止2011年8月,该中心已完成三届超过1,100名研究生(含同等学力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3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
自2008年起,在台湾“光华教育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支持计划,即研究生完成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医学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条件,并结合自身专业和科研兴趣,成立创新实验小组(1-3人/组),1人负责,其他成员协助,自行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课题。然后由医学院组织专家对该创新课题要求的实验技能、技术难易程度、实际操作性以及创新程度进行评审,选出最适合开展的方案立项,由教师点评,学生修改实验设计方案后正式启动课题。同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小组按照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全面进入项目实验研究阶段。期间,指导教师从操作流程、实验步骤、结果分析、资料总结等环节予以必要指导、评估及考核。课题完成后由主持的研究生负责结题和汇报成果。
3取得的成果
自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建立研究生教学实验中心之后,根据学生反应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得到普遍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非“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从起初对实验工作基本一无所知到可以独立承担一些常规的课题项目,成功的树立了他们的科研自信和热情,为他们此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医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实验已开展了3年,针对2008级,2009级和2010级三届学生,共审批项目72项,每个创新小组获资助10,000元。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开题、实验、分析数据,到撰写论文,所有过程均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通过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及独立科研的能力。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完成了学业。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是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北森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和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08-200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08-200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09-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