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任履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52条博文全程直播常委会会议
日前,丽水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8点45分,会议准时开始,8点59分首条博文随即在网络上,一张现场照片和一句“丽水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市行政中心召开”,简洁明了,又足以让网友们深刻感受到现场紧张而严肃的氛围。
这是丽水市人大常委会首次通过官方微博现场直播常委会会议。首条博文后,立即引来网友们的关注,积极通过转播、评论、对话等形式进行互动。而微博人员也紧跟会议节奏,图文并茂地实时会议的每一项议程:市政府作关于提请审议2012年度丽水市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议案的说明、市政府作关于2011年丽水市直财政性基本建设预算执行及2012年预算编制情况的报告、市长提出关于提请任命的议案等等。当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相关报告时,微博也同步进行了直播,使组成人员的审议发言情况原汁原味地展现在网友面前。
据统计,该次常委会会议直播,累计252条博文,引来了65万网友的关注。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凯雷不禁感慨:“浙江最美的地方——丽水,微博直播给力,荣登政务微博榜。”同时,由腾讯官方主办的《政务周刊》,也在其头条位置打出了“丽水政府官方微博直播人大常委会会议”标题推荐此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微博直播活动。
干部任命直播,网民好评如潮
在本次微博直播中,33位被提请任命人员的任命过程,包括表态发言、投票选举等内容,被网友广泛转播和评论。据统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的表态发言共有70多次转播和评论记录,卫生局长的也有50多次。
“有朝气,有激情,有魄力!赞!”这是网友对新任公安局长的评价;“请努力保护好丽水的环境。有些地方太臭了!”这是网友向新任环保局长提出的要求;“希望各位在新的工作岗位为丽水人民多做贡献”,这是网友给新任局长们提出的共同要求。
会后,部分新任局长也通过微博与网友积极进行了互动交流。当网友祝贺新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吴小平时,他认真回复了“谢谢厚爱”,当他表示“倍感责任、压力”时,网友又鼓励他要“转压力为动力,新岗位创勋绩”。面对网友的祝愿和希望,新任卫生局局长郑利剑则表示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得到这些新任局长们的回复,网友们不由地感叹,平时总感觉这些领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通过这次微博交流,更相信他们能真心为民履职。
一、纪委的监督责任
纪委的监督责任,是指局纪委在市纪委和局党委领导下,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督促和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开展执纪监督和查办腐败案件。纪委根据“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把查办案件作为监督工作的主业,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把强化问责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实现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
纪委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类监督检查,做到党委的工作任务安排到哪里,纪委的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努力与党委决策“合拍”,为监督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内容,结合本局工作职责,纪委应履行好以下责任:
(一)协助局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肃查处违的纪律的行为,突出对局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局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局属单位、科室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权力行使情况的监督,落实“一岗双责”。
(二)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突出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加强对局机关和局属单位依法行政,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监督检查局属单位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局党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严明工作纪律,加大执纪力度,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加强执纪监督和惩戒问责,着力提高执纪监督的实效性和震慑力。
(四)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查处严重违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重大工程等环节的腐败案件。
二、纪委的监督内容
按照市政府对本局职责范围的划分和定位,纪委监督主要包括对选人用人、重点工程建设、稳定、履职能力、重大决策等五个方面工作的监督。监督对象为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包括临时聘用人员)。
(一)选人用人方面的监督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规定,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任人为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发展环境,造就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务实正派、能力过硬、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干部队伍。
监督重点
1、是否按核定职数配备干部。按照市政府三定方案的规定核定干部职数,干部职数配备是否符合要求;
2、是否按规定程序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在干部的使用上是否严格执行《住建局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暂行)》,做到组织严密,程序合法;
3、是否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杜绝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是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原则。
(二)对重点工程的监督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监督的目的是保障重点工程建设规范有序,促进住建干部职工队伍廉政,打造廉洁工程、阳光工程、放心工程,确保工程项目依法规范实施、快速推进、安全运行、优质高效。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项目运作、施工重要节点、工程质量、验收、决算审计、资金拨付等方面依法依纪实施的监督。
监督重点
1.工程前期准备阶段:
(1)项目组前期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情况;
(2)凡进行招投标的项目,项目组对竞标人的资质、经营状况、业绩、综合实力等基本情况进行预审和考察情况;
(3)招标办对招投标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和定标等重点环节的工作情况;
(4)各项目组是否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签订了《廉政合同》。
2.施工阶段:
(1)项目组及相关部门的人员、设备是否与投投标书相符,有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进行了审查并予以处理,检查相关人员是否到位;
(2)工程合同是否得到严格履行;
(3)工程需要变更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
(4)大宗的材料采购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5)施工日志是否按时如实记录;
(6)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擅自改变项目和投资数额,是否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进度计量支付工程款。确保资金拨付及时、使用规范、管理透明。
3.验收阶段的监督:
组织验收的科室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的工程交(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进行。
(三)对工作的监督
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局出发,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把群众利益放首位,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地加强管理,完善服务是局属单位及各科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监督的重点
1.是否全方位畅通和拓宽渠道,及时办理政府“12345”热线、“百姓办事零障碍”、“政风行风热线”“阳光网”、网络舆情等交办和反映的各项工单。
2.是否坚持“整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稳定工作体系。
(1)是否完善接待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是否规范阅办程序;
(3)是否坚持领导阅办、督办制度;
(4)因各单位调处不力和排查、化解矛盾不及时引发的群众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追究当事人责任,并取消年底评优晋级资格。
(四)对履职能力的监督
严把干部履职关,督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科学履职和正确履职,切实转变作风,避免、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
监督重点
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分解落实以及作风建设情况;
2.执行局党委决定的情况;
3.党员干部遵守党纪政纪方面情况,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4.领导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行政权力情况;
5.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三公”经费、公务用品采购、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6.党务政务公开情况;
7.作风建设情况。
(五)对重大决策的监督
监督重点
1.是否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2.是否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3.行政领导集体讨论决策重大事项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会议集体议事、行政首长最后决定的决策原则。
三、建立健全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谈话提醒约谈机制。
建立健全廉政谈话、提醒以及约谈机制,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班子成员与分管范围的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廉政谈话,督促落实廉洁从政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新任的局属单位领导干部,由纪委进行任前廉政谈话。
对党员干部出现的作风、效能、纪律苗头性问题,要及时进行提醒。
对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较多、民主测评满意度较低的单位,由纪委对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约谈,予以诫勉提醒并督促纠正。
(二)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综合发挥纪委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机制作用,督促各单位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同时,建立健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考核机制,将“一岗双责”落实情况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
(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问责机制。
对各科室、局属单位出现以下行为的实行责任追究并问责:
1.落实“一岗双责”不力,出现重大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
2.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以致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3.对局党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传达贯彻、不安排部署、不督促落实,或者拒不办理的;
4.对本部门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的;
5.疏于监督管理,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者直接管辖的下属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
6.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一)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
近年来,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通过创先争优、纪律作风整顿等活动,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班子,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采取以会代训、党校轮训、警示教育展览、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科级干部的培训,促使他们深入查摆在思想政治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切实增强自律意识。同时,始终把《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自治区党委和盟委对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列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作形式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培训,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特别是对新提拔干部全部进行廉政谈话,有计划地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自律意识。2013年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新任科级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就官德修养与廉政建设、领导科学与语言艺术、选人用人公信度等内容,对40名新任科级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
(二)构建干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规范化。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日常管理。进一步充实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库建设,并加强后备干部在急、难、险、重等重要岗位上挂职锻炼。在综合考虑年龄、结构、专业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管理区科级干部交流方案,优化科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干部请销假、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场镇和机关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制度。2013年,对管理区52个单位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现场督导,进一步规范内部运行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向交通、住建、国土、教育、农牧林业科技局等5个部门选派纪检组长,完成4名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11个部门财务交接进行监督。三是完善规范各项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建立健全包括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一系列制度,严把领导干部入口关。实行干部调任回访制度,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调任干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调查,广泛了解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此外,向社会公布12380举报热线,完善了纪检监察、审计、例会制度,定期了解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监督案件的调查、受理等系列程序,确保干部监督渠道畅通,运行有效。
(三)改进督查考核方式,推动干部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登记制、民意测评制、学分制、请销假等制度,对干部监督推行不定期抽查,公众测评等做法,克服了以往对干部评价的年终“算账”,一锤定音的弊端,有效规范了干部的执政行为。制定完善《____管理区场镇水库工委直属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施办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通过建立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办法,以量化指标定期监督领导干部履职效果和工作作风,并用经济和组织手段加以约束,以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核心表率作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将干部行为规范列入年初的考评体系,做到年初有目标,年内有检查,年终有评价,增强干部监督的透明度和公正度。同时,强化关爱激励措施。重视对干部队伍的人文关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服务,关注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建立完善部长谈心谈话和约谈干部制度,加强与干部的谈心沟通,帮助干部疏通思想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经常深入基层有针对性的与干部职工谈心,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调查分析并加以纠正。2013年,对实绩考核民主测评中“基本称职”、“不称职”两票率在15%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
在看到干部队伍建设主流的同
时,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在领导干部队伍监督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干部监督形式少,手段单一。
近年来,尽管通过任中审计、诫勉谈话、设立举报电话、民意测评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怎样把监督延伸到8小时以外,如何有效监督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干部监督信息零散,沟通不畅。
从近年来工作情况来看,通过组织部获取的干部监督信息,一般比较分散,不易核实,可信度不强。通过相关部门获取的干部监督信息,存在信息搜集渠道不畅、内容单一,难以综合等问题。
针对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做好对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创新突破:
(一)监督的运行方式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
一是监督的途径由组织监督向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要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踪到哪里,力争做到不留死角。二是监督的范围从领导干部的“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延伸,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全天候监督,对“社交圈”全方位掌控,不断扩大有效角度的范围。要结合行风评议,举报,纪检立案等结果,并通过单位自查、相关部门评议,分管领导点评等形式,更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掌握干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情况。三是扩大社会对干部监督工作的参与面。充分利用举报箱、监督热线及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透明运行,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干部监督工作中来,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都要做到条件、标准、程序、政策、结果公开/!/,让群众了解干部执政、执法、执纪的范围,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主动深入到“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监督,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被监督对象。
(二)监督的运行程序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
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强化干部自我监督。要通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强化领导干部自我监督的自觉性,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认真开展党内各项活动,务求取得实效,严格按照要求,以开展好“”和学习贯彻两个《条例》,整顿干部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并严格落实。另一方面,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好领导班子生活会,切实保障党员的民力。三是建立经常化的财务审计制度,强化财经纪律监督。制定出台地区部门财务管理办法,从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入手,对办公、用车、招待等作出明确规定。对一些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可以超前安排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将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在考核、评价、任用、奖惩、教育干部时,作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强化法制宣传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制定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意见。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进行1次法制专题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底结合年终述职专题汇报1次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建立健全党组(党委)会议、部门办公会议定期会前学法制度,强化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水平考试及新录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建立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及任期内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
(二)加强执法公职人员法治能力培训。以交通法规为主要内容,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分层分类集中轮训执法公职人员。以行政强制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公路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加强交通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公职人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及我区推进“七个突破”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编制法制宣传资料,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在有条件的执法站点设立法制宣传栏,利用LED显示屏、楼宇电视、广告牌、出租车等宣传载体,进行广泛的社会法制宣传。精心组织法制宣传月、法制宣传日活动,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守法,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和青少年宣传教育,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纵向发展。
二、提升依法执政水平
(一)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各级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二)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各单位要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以法律理论工作者、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和律师等组成的法律顾问机制,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出台重要政策等方面切实发挥法律顾问的重要作用。
(三)落实完善党务公开及建立健全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或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的之外,党委的决策事务均应通过多种方式公开。严格执行《省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加强备案审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建立完善依法决策制度。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完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编制重大事项行政决策风险分析的评判标准、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坚持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要求,继续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对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强化规范运行。推进和完善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实现提速增效。
(三)深入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系统建设。落实各单位行政职权动态调整制度,依法公开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区上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要求,切实做到对行政权力事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行政监督实时到位。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整合执法主体,开展相对集中执法权工作,推进综合执法,下沉执法重心,提高基层执法效能,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完善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行政执法主体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行政执法权责核准公告、重大行政强制备案规定等制度。
(五)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最规范、最优标准、最小自由裁量、最大公开和最严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执法随意性和不公平。
(六)依法治理秩序。完善大调解工作衔接制度机制,对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等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治理行动,规范行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述求。建立涉法涉诉依法终结制度。
(七)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组织开展学法用法示范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示范创建活动,调动城乡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积极性,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四、强化依法治理保障
(一)严格工作考评。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等方面,分别建立科学的法制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细则。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在全区交通系统内通报。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建立法治档案。
在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设岗定责,干部积极报名选岗,领导放开视野选人,形成分管战线—相关科室—相应岗位事权、人权的有效统一,做到人岗相适、人人有责、人尽其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广泛宣传发动。在前期准备中,党工委通过班子成员会、春节访贫问苦工作会等会议进行吹风,要求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做好思想准备。各战线分管领导,对各科室机关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考察,并逐一与机关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摸清机关干部履职能力、工作作风、思想动态等方面情况。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双向选择”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并提出落选人员待岗学习3个月、待岗期满后重新参与“双向选择”的意见,使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活动顺利开展打下良好思想基础。
2、科学设岗定责。紧密结合党工委工作实际,通过反复磋商,先后召开3次党工委会议集体讨论,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对基本原则、方式方法、参加对象、程序步骤和工作要求予以明确,确保活动程序规范。根据各条线上工作需要,科学设置科长、科员岗位,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做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
3、积极报名选岗。采取个人自愿报名的方法,机关干部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本人工作能力及意愿,分别填写《机关干部双向选择报名表》。报名选岗分两步进行,首先填报科长岗位,待科长岗位人选确定后,其他机关干部再填报科员岗位。选择岗位时每人只能填报1个岗位,报名表由本人亲笔签字,报名后不可改报其他岗位。对不按期或不交报名表、不参加会议、活动的人员,视为放弃选择,作落选处理。
4、领导合议推荐。机关干部选岗报名后,管线领导与分管领导统一意见,采取等额推荐方法,共同推荐科长人选,填写《班子成员对分管科室科长配置推荐表》。科长确定后,分管领导和科长共同商定科员人选,填写《班子成员和分管科室科长对科室科员配置推荐表》,推荐表由推荐人签字后交组织办公室存档。领导推荐坚持德才兼备、人岗相适的原则,充分挖掘每一名干部的潜能,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5、对接协商调剂。根据机关干部报名表和领导推荐表的统计结果,对两表一致的初步确定科长和科员人选,拟报党工委会议审定。对同一岗位多人报选和空岗情况的,采取领导与相应科长和科员人选对接协商的办法,初步确定岗位人选。协商中,领导主动对接,充分听取机关干部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沟通交流,达到领导与干部交流沟通深度融合、两相促进。据统计,此次“双向选择”共变动人员30人,其中,有3名科长变为科员,7名科员成为科长。
6、党委会议确定。坚持党管干部、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双向选择与组织调配相结合。召开党工委会议,对“双向选择”结果进行讨论,确定最终人选。对个别岗位,工作具有连续性、人员不宜更换频繁的,党工委直接确定人选。正式人选确定后,党工委迅速召开机关干部大会,通报任职文件,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体谈话,并与落选人员进行个别谈话,切实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目的。
通过“双向选择”,街道领导和机关干部的责任心、危机感进一步增强,作风有了较大转变。机关干部普遍认为,不努力就会落岗,机关工作再也不是“铁饭碗”,迟到早退、“庸懒散”等现象得到改观,服务意识明显提升。
1、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分管领导与机关干部双向选择,改变了党工委直接任命的选人用人方式,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改进了领导工作的方式方法,变领导要为我要干,机关干部工作主动性更强。双向选择,使人岗相适达到最优组合,发挥了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把干部放到同一平台,体现能力、实绩和作风导向,打破身份界限、论资排辈,促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2、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着眼干部的培养锻炼,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岗位双向选择,一些年纪偏大、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同志自愿从科长岗位退下来,把机会让给年轻同志。党工委大胆启用了一批肯干事、能力强、群众评价高的年轻干部,各条线上科室人员得到了合理配备,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队伍。以工业战线为例,共有机关干部15人,其中50岁以上3人,40岁至50岁5人,40岁以下7人,老同志注重在实践中交经验、给方法,带领年轻人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团队的工作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3、激发了机关干部活力。通过实行“双向选择”,领导班子成员的担当精神、表率意识得到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压力更大、责任感更强、干劲更足,干部的精气神得到了提升,工作作风有了极大转变。调整后,街道干部工作激情高涨,迅速投入招商引资、工业企业等各个主战场。春节刚过,街道就有3个过亿元重点项目投入建设,2个已签合同待建项目启动了征地补偿工作,招商专班奔赴各
地在谈项目4个,经济建设、城乡一体化等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4、促进了干部轮岗交流。通过“双向选择”,打破了身份、年龄等界限,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干部实现了上下左右、横向纵向的交流,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有了新的工作平台和展示机会,老同志有了新岗位,年轻人有了重担子,各年龄段干部都得到了全面煅炼与提升的空间。在此次“双向选择”中,调整岗位的干部有30名,其中科长岗位变动的有9名,科员在不同科室交流的有12名,
__山街道实行机关干部“双向选择”,是在现有条件下,创新干部选用机制、拓宽干部培养渠道、激发干部更好干事创业的有益探索,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充分交心谈心是活动顺利推进的基础。交心谈心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在“双向选择”前,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在相关工作会议上就进行了交流沟通,使全体机关干部都有了思想准备。在“双向选择”中,针对部分机关干部的不良情绪,线上相关领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引导他们选择最合适的岗位。在确定人选之后,街道党工委又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大会,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还作了《以双向选择转变工作作风》的主题报告,并在大会结束后与新任科长以及落选人员谈心谈话,给双向选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科学制定方案是活动有条不紊的前提。“双向选择”工作涉及到全体机关干部,可以说是“全体起立”、“重新洗牌”,这既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又涉及到有关政策规定,街道党工委在制定方案上,紧密结合实际数易其稿,经党工委多次讨论,最后才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考虑到干部成长需要和机关未来发展,方案中既大刀阔斧,又有情操作。如,在岗位选择时机关干部若有落选者,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待岗学习,待学习期满,重新进行岗位选择。在人员配置上,大胆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岗位。在操作程序上,党工委对竞争上岗的方法、步骤、原则都作了具体规定,对每一道关口都加强了程序监督引导。严格按方案实施,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工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对空岗进行调剂,对掉岗人员进行安置,做到了“岗上都有人,人人都有岗”。
一、确保“五个到位”,力促政策跟踪审计开展
一是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县两级政府都相应成立了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审计工作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稳增长政策审计工作做了再动员、再部署,并先后3次召开全市范围内的座谈会和研讨会,深化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紧迫感。
二是确保工作责任到位。从全市范围内抽调了即懂政策又懂审计的骨干96人组成审计组。针对开展政策跟踪审计过程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以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政策审计和责任分工的通知》,理清了审计思路和县区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领导包部门、包单位和包科室的工作机制,极大的推动我市政策审计工作。强化县区局、部门考核,以量化指标打分,决定表彰名次,形成追赶超越的势头。
三是确保机构调整到位。为确保政策审计工作保持稳定性、专业性和连续性,便于政策审计工作的整体推进,在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审计局增设了政策审计科,各县区也仿效市上做法,专门成立政策审计机构,截止目前,11个县区基本成立政策审计科,选调配强专职审计39人。同时,整合资源,属于其他业务科室的行业审计的政策审计内容,政策审计科派员参加或共同组建审计组,明确各自重点,信息共享,成果共用,解决了政策审计人员少、审计内容不深化的矛盾。
四是确保督导检查到位。为将政策跟踪审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由市政府督察室、市监察局、市编办组成联合督察组,分赴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察,有力促进了审计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落实。
二、突出“四个重点”,扎实履行新任务
一是突出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紧盯国家专项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国家新发展理念的“五大任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结合建设“真美汉中”要求,对汉中市全力打造追赶超越三大项目支撑体系,全面推进“十大工程”、倾力打造“一环、两城、三园、四极”重大项目,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健康养老等重大民生建设项目开展审计。重点审查政策落实和简政放权,关注规划立项、投资审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等各个环节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方落实责任,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质量,促进128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突出对财政资金跟踪审计。各级审计机关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财政卫士”的监督作用,加大对市县(区)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解决了财政资金应投未投、该用未用、效益低下、突击支出的问题,盘活存量资金10亿元。加强对民生改善、结构调整等重要领域专项资金的审计,深刻揭示专项资金多头管理、多头分配、交叉重复、拨付链条长、下达滞后等问题,推动同类别专项资金整合优化,促进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22项。
三是突出对重大政策落地跟踪审计。把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民生、开放开发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跟踪审计的重中之重。财政政策方面,重点关注了各县区是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进度,在建项目资金保障是否及时到位。货币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县区是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和民生政策方面,重点关注各县区是否加大对养老、健康、保险、科技等各类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支持力度,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开放政策方面,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关注各县区、市级各部门是否根据中省市部署及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落实分工任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等。
四是突出对简政放权跟踪审计。重点监督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进度和效果,密切关注政府职能转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推进情况,取消合并行政审批事项155项,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突出对金融风险跟踪审计。重点对政府性债务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变化进行审计评估,跟踪反映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情况和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变化,推动各县区、各部门建立健全防范机制,促进全市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三、做到“五个结合”,着力提高审计效果
一是加强与政府投资审计相结合。着力检大项目落地、项目开工、工程进度、资金到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果,严厉查处违规使用专项资金和改变资金用途等问题,查错纠弊,督促整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优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面推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着力解决收入不在“预算笼子”、债务不在“账本笼子”、支出不在“科目笼子”等不合规制问题。加强对“八项制度”、“六条禁令”的跟踪审计,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促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加强与民生项目资金审计相结合。紧紧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精准扶贫、教育、医疗、养老、饮水安全、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加大审计力度,着力揭示和反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效益不佳等问题,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
四是加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加大对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督促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着力纠正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改变政治生态环境,促进干部作风的持续好转。
五是加强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着力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深刻揭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党政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审计在政策落实中的“督查员”作用。
四、抓好“五个环节”,确保政策跟踪审计落实到位
一是学政策。一方面,认真组织各级、各部门对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形势任务的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审计人员及时收集中省市县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度、文件,采取集中培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精准把握,确保政策跟踪审计有的放矢、有序推进。今年,市局按照政策审计内容要点,开展政策审计文件汇编工作,形成指导政策审计工作的工具书。
二是严审计。我们普遍采取“听、查、看、走、评”等方法严格审计。“听”就是听取政策执行部门、重点单位、重点乡镇的汇报政策宣传落实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绩效情况及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落实情况,索取书面资料;“查”就是查阅相关政策执行的资料和重点资金拨付使用的账薄及报表;“看”就是深入现场实地查看项目进度情况;“走”就是走访群众和社区、农户,了解政策宣传落实情况和群众的呼声;“评”就是评议被审计单位在贯彻落实中省市重大部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着力揭示不作为、不到位、打折扣、放空炮等问题,力促政策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三是善总结。一方面,将工作中形成动态消息、署名文章及时在中省市级媒体、网站刊登;另一方面,为了活跃审计文化,开展了政策审计论文研讨会,全市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共收到研讨文章100多篇。
四是勤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精心梳理,认真研究分析,以审计专报、审计要情及审计建议书等形式及时送党政主要领导,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提供可靠依据。2014年9月至今,实现领导批示的审计要情、审计报告、工作动态、审计建议书达256份。
关键词 国际图联 《议会图书馆指南》 美国国会图书馆 立法决策服务
分类号 G259
《议会图书馆指南》[1](Guidelines for Legislative Libraries,以下简称《指南》),是议会图书馆建设的规范性文件。2012年7月,《指南》在已有阿拉伯语、法语、俄语译本的基础上,中文译本在IFLA网站上正式刊发,作为议会图书馆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指南》旨在总结发达国家议会图书馆发展的成功经验,为议会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议会图书馆资源建设质量、服务与管理水平,从整体上促进议会图书馆的发展。美国国会图书馆历史悠久,在为国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更是经验丰富,它的很多做法都能够体现出指南的要义。本文以美国国会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为视角阐释《指南》的要素和意义。
1 《指南》制定背景及主要内容
1.1 《指南》的背景
本文所介绍的是《指南》的修订版。《指南》第一版于1993年发表,在当时,《指南》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对于议会图书馆的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提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范围内信息环境的快速变化,尤其是议会图书馆的快速发展,第一版《指南》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对于《指南》的修订被提上日程。
作为第一版《指南》的编写者,议会图书馆研究服务专业组(Library and Research Services for Parliaments Section)[2]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修订的义务。该专业组是国际图联中最活跃的专业组之一,它的既定目标之一是“开发和推广为议会提供信息和知识的标准以及最佳做法”。
在2006年首尔举行的国际图联议会图书馆研究服务专业组会议上,与会人员经过讨论形成了对《指南》予以修订的一致性意见。曾任国际图联议会图书馆研究服务专业组主席的基思・卡宁厄姆(Keith Cuninghame),在其合作团队的配合与支持下,对《指南》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出版。
1.2 《指南》的主要内容
《指南》共包括十七个章节。部分章节之间的内容有所交叉,纵览全文,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其一、议会图书馆为议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要旨,重点突出了信息的民主、公正以及客观等必然要素。其二,议会图书馆为议会提供服务的硬件基础,包括馆藏资源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及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其三,议会图书馆如何为议会提供服务。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方式以及服务的质量界定。其四,议会图书馆服务的营销。营销的方式包括:通过掌握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制定信息服务产品、组织相应的用户培训,通过将制定出的详实可靠的财务预算向主管部门和主管者进行自我营销,从而获得资金支持,通过为学校以及公众服务,提高公众对议会的关注度,以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议会相关知识。此外,《指南》还对于议会图书馆与议会其他部门的关系,议会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经验分享进行了规范化的描述。
2 《指南》要素解析
世界各国在政治事务,尤其是在国家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借助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其立法决策提供支撑已经历史久远,伴随着信息服务资源和手段的日新月异,其服务水平和重要性都在稳步提升。《指南》的出版恰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就议会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信息需求分析、财务、信息通讯技术、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国议会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指南》指出,历史悠久的议会图书馆对于成功新建的图书馆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是美国的四个官方国家图书馆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联邦文化机构,是美国知识与民主的重要象征,在美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建设在诸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指南》所要体现的指导方针。笔者重点关注了其中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议会图书馆的职责
厄思斯特・科尔(Ernst Kohl)(时任国际图联议会图书馆研究服务专业组主席),他在《指南》的前言中引用了沃尔特・巴吉特(Walter Baghot)所著的《1867年英国宪法》中的一句话:“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讨论型的政府,那么它就不是一个一流的国家。”[1]而政府要想获得成功和让“讨论型政府”有效工作,就需要有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来做支撑。为议员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正确、客观的信息服务是议会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这一职责也体现出,在新的时代,信息的民主、准确和公平客观对于国家立法决策的重要意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职责是:支持国会完成其宪法责任,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知识发展及创造力提升,并将为国会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服务作为其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无论在馆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维护和发展、服务市场营销等方方面面体现出《指南》的正确性和实践性。
2.2 议会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2.2.1 馆藏资源建设
《指南》指出,议会图书馆馆藏的范围取决于议员和其他服务用户的专业需要。同时,议会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决定其选择资料的原则,制定馆藏资源的购买计划。在获得预算许可的前提下,议会图书馆应采购图书、期刊、报纸、活页文选、缩微品、数据库以及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议会职责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其他资料或者图书馆和研究人员所需的为议员提供信息和研究服务的相关资料。《指南》同时指出,如果同样的信息以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两种方式存在都可以使用,议会图书馆就需要考虑二者之间支出的平衡问题。《指南》甚至对于包括政治和公共政策在内的“灰色文献”的收藏都有明确的表述。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法律图书馆非常重视馆藏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视馆藏资源的全面性,该馆的50%以上的法律不是英文的。在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平衡问题上,美国国会图书馆从馆藏资源全面性的角度考虑,在收藏政策上,当纸质资源无法做到全面的情况下,加大了数字化资源的保存力度[3]。
2.2.2 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要依靠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更离不开优秀的信息服务人员。《指南》指出,独立性和政治中立是议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精神。因此,议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了具有所需资质、技能和态度之外,还需要具备对政治进程的理解。《指南》还建议议会图书馆要通过议会制定的评估计划或自行制定员工评估计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以激励图书馆员努力工作。美国国会图书馆总人数是3 312人,其中法律馆86人。从事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的平均年龄是49岁,为国会图书馆平均服务年限是16年,为联邦政府平均服务年限是17年。他们的信息服务经验以及对于政治进程的理解,无疑是非常丰富和准确的。人员队伍的组成更是多样化:包括议会图书馆馆员、外部聘请的专家等等。他们为整个议会提供客观问题研究、分析和信息咨询服务[3]。
2.2.3 信息通讯技术建设
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格局呈现多元化趋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和信息服务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指南》引入了“电子议会”的概念,并指出通过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议会资源得以高效率的使用,为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者提供了更多的双向沟通的机会,同时令服务提供者能够更为方便高效地提供服务。《指南》提出,根据各国议会联盟的《议会网站指南》设计出的界面友好的网站,可以使议员和公众不受时间限制,并且无需提出申请就可获取议会信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主要是通过CRS建立的网站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提供CRS的各种报告的检索以及CRS的立法信息系统等[3]。
2.3 议会图书馆的自我营销
在很多人看来,与议会图书馆相关的营销概念看起来有些异类,因为他们对于这一概念从商业领域转到与之非常不同的议会图书馆感到很不理解。《指南》在诸多章节中都涉及到了营销这一内容,它所指的营销概念的根本意义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制定信息产品并确保产品满足这些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培训。《指南》指出,议会图书馆的营销方式包括:在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信息服务产品、组织用户培训,通过将制定出的详实可靠的财务预算成功向主管部门和主管者进行自我营销,从而获得资金支持,通过以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议会的相关知识,向公众进行营销。
2.3.1 完善财务预算
议会作为一个整体预算部门,有一整套的财务操作流程,议会图书馆需要遵从该流程。《指南》指出,就财务程序而言,议会预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编制,但是对于议会图书馆来说,重要的是要了解哪个部门在整个财务程序中起关键作用,议会图书馆需要确保相关部门能够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的需求。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获得足以满足自身建设的资金。美国国会图书馆在2013年度,获得的财政拨款是6.3亿美元,而其中国会研究服务获得了1.07亿的拨款,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这不仅仅是预算制定的准确,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4]。
2.3.2 制定信息服务产品
《指南》重点强调了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产品的实用性以及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性。实用性是确保需求得到满足的关键因素。如果用户不知道如何获得或者选择不获得,优良的产品没有任何意义。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内容和形式。所有的信息产品如果以用户认为无用的形式出现,那么产品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时,要抓住任何机会获取国会议员对于信息服务产品的反馈信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会研究服务部(CRS)[5],对美国议会立法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摘要,并进行分类和汇编,制作出版物。从1935年起,这项工作已经成为CRS的法定义务。主要出版物有《公共法案与决议汇编》。CRS还以研究报告和备忘录的形式在国会会议期间向议员发放。此外,还通过面谈、制作简报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研究和信息服务。
2.3.3 制定用户培训策略
《指南》在叙及议会图书馆的营销策略时,还提出了用户的培训问题。可以通过制作图书馆服务的指南或者宣传册、组织新议员的入职培训、制定参观图书馆计划,面向有兴趣的国会议员或者党团作报告等等。美国国会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很重视用户的培训,并藉此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了解,让用户明确服务范围。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国会议员及其工作人员举办专家研讨会,专门就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讨论。同时,还以相对固定的周期,为新任议员履职所需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短期培训。
2.3.4 拓展服务对象
《指南》指出,图书馆是信息的知识库,议会图书馆职员有义务以公众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播知识。在传统观念上,议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被认为只有议会、议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公众不列为议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然而,由于公众对于议会职能和工作缺乏了解以至于公众对于国家的政治持有很高的怀疑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需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议会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指南》指出,因为担负着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各国议会和议员均认为,为在校学生提供准确而适当的议会信息十分重要,这有助于提高其公民意识。议会的教育服务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包括儿童议会访问项目、教师议会访问项目、专题展览、拓展项目、青年议会等。
美国国会图书馆原来是只供国会议员、立法委员会质询参考所用,后改为对外开放。规定凡是年满17岁的并持有照片的正式身份证明者,均可申请办理阅览证[3]。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法律馆也为公众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拓展,表明了它的使命:不仅保证其资源向国会及美国民众开放, 而且还保证他们从中受益。不仅要保持、维护馆藏知识的丰富性, 更重要的是要为美国未来各代储备情报潜力。
3 《指南》启示与思考
3.1 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与业务发展
《指南》就馆藏建设、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界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图书馆间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议和意见。《指南》之外,国际图联的另一文件《政府图书馆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ies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6]于2008年出版发行。《政府图书馆指南》就政府图书馆的类型、职能以及管理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如何确定和满足用户需求、在政治环境工作的挑战和机遇、馆藏发展政策、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以及政府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的合作等内容。综合《议会图书馆指南》和《政府图书馆指南》的内容可见,二者关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规定,为提升和完善立法决策服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2 服务能力的提升
提供优质服务的三个要素是: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人员和信息技术手段。信息资源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馆藏建设是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保障。在制定馆藏收藏策略时,不仅要保持资源的连续性,更要考虑资源与用户信息需求的契合。从事立法决策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首先要能够深刻体会和具备独立性和政治中立这一议会图书馆服务核心精神。在工作能力上,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在时间紧迫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诸多素质。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培养和评估两个环节,前者让信息服务人员充分地、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后者以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行为方式,激励其潜能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日益更新,将其应用到立法决策信息服务中,能够高效地整合信息服务和研究服务、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方式。而新媒体技术在立体化展示信息服务成果的同时,对于公众更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
3.3 服务的市场营销
信息服务的质量再好,如果没有人看到和了解,那么服务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于服务进行成功的市场营销是开发用户、推广服务的必经之路。只有真正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服务。制定服务产品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培训则是培养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并认识服务的边界。从表面上看,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发满足需求的产品以及进行用户培训在概念上是分开的,但在实际制定策略和实施方面经常会交叉重叠。例如,当对信息服务用户制定走访计划时,要考虑用户需求、制定何种信息产品和如何对用户进行培训,所以不能以割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开展市场营销上,要看到市场营销应是连续性的行为,并以确保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为开展营销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