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

第1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着力点;对策

1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风险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这里的经济管理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

1.1因项目工程设计所面临的风险

造价概算工作主要围绕着项目工程设计方案来展开,那么工程设计方案若是存在着瑕疵,则必然会影响到造价概算的准确性。工程设计方案存在瑕疵的原因主要为:(1)现场勘察的精准性存在不足;(2)项目工程设计图纸存在偏差;(3)其他人为因素所致。经验表明,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概算所存在问题,要么将增大项目的融资压力,要么则影响项目今后的建设进度。这就表明,在对建设工程项目开展经济管理时需要完善工作流程的后向关联。

1.2因项目信息偏在所面临的风险

这里的“信息偏在”又可称为“信息不对称”,因项目信息偏在所面临的风险主要生成于对建设工程项目经济价值的分析。建设工程项目方与笔者所在公司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在对该项目开展经济管理时,笔者需要研判该项目的投资价值。但实践表明,方因无法全面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可能因委托方的商业保密原则所致),使得在对项目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时,过分依赖于财务分析手段和机会成本评估,进而就弱化了可行性分析的效果。

1.3因项目政策变化所面临的风险

这里的政策主要包括金融政策、城市土地使用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而这些政策的制订与调整又植根于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之中。由工作案例可知,若是未能准确研判国家、地方相关政策的稳定度和变化趋势,那么再完美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都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对委托方带来不可逆的资金风险。

2风险管控下经济管理的着力点分析

为了增强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绩效,针对项目事前控制的经济管理着力点可归纳如下:

2.1着力于完善造价概算的治理结构

在本文中“治理结构”可以理解为,项目现场勘察人员与造价概算人员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关系不仅起到保障造价概算准确性的作用,还为今后的责任认定提供帮助。其中,治理结构又包括:治理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的制度安排。由笔者的工作经验可得,当前需要着力于完善造价概算中治理的组织架构。治理的组织架构又可以分为内部组织架构和外部组织架构,在委托关系下外部组织结构可以称作:第三方治理的组织架构。

2.2着力于提高与委托方的沟通绩效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所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其中的关键内容便是项目的经济价值分析。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P…W`-G`可知,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价值通过W`-G`体现出来,但从W`到G`能否实现“惊险的跳跃”,这不仅由项目的造价构成所决定(主要决定回报率),还由项目的使用价值所决定(使用价值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结构)。当前,在可行性分析中的短板主要存在于后者,所以在委托关系下应提高与委托方的沟通绩效。只有这样,才能在可行性分析中做出综合研判。

2.3着力于建立政策信息的共享机制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指出,需要在开放的体系下来开展可行性分析,所以需要增强对相关政策的跟踪和研判力度。为了降低在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则需要着力于建立政策信息共享机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社会网络化分工形态下,政策信息共享机制的实现则需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支持。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委托方在获取政策信息上具备知识外溢效应,所以还可以在与委托方加强沟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信息的共享。

3对策

根据以上所述,本部分将在委托关系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出对策:

3.1调整技术组织结构强化事前控制

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质量,首选需要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概算工作属于约束系统性风险发生的重要环节,所以应根据目前在造价概算中所存在的不足强化事前控制。笔者建议,需要通过调整技术组织结构来强化事前控制,即将造价概算与现场勘察、工程设计等形成纵向关联,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事前控制团队。由于在本文中存在委托关系,所以造价概算工作所在的顾问公司,则应在合约的基础上参与到前期现场勘察和工程设计审核中来,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影响,针对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可引入第三方专家团队来进行全程督导。

3.2基于合约界定造价概算责任边界

本文记载着笔者工作的心得体会,所以在对策构建中也必然会站在笔者所在公司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由于造价概算工作由顾问公司来完成,为了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以及有效管控未来项目系统性风险所带来的连带责任,在经济管理中需基于合约界定造价概算我方的责任边界。因现场勘察知识和工程设计知识的专用性,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始终对顾问公司的造价概算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完善治理的制度安排时,需要对造价概算报告进行内审和外审,最终在多方签字确认的基础上赋予造价概算报告以“合法性”。

3.3供给侧管理下调研同业市场状况

尽管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方能够借助不同形式来增进与委托方之间的沟通,但属于委托方商业机密的信息仍无法在沟通中获取。这样一来,就会制约方在可行性分析中的角度和价值取向。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经指出,需要在供给侧管理的视域下增强对建设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来得出经济回报率、市场需求前景预期等结论。为此,在假设建设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具有同质化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调研同业同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市场状况来间接获得可行性分析所需的项目使用价值信息。如商业房地产项目,根据对类似地段、品牌相近开发商的已建成项目进行调研,来综合研判委托方项目的可研性。

3.4多节点联动来研判政策演变趋势

在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驱动下,近年来不同城市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开发、销售等都环节都做出了政策安排,而且从2019年年初所反馈的政策信息来看,不少城市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销售政策进行微调,且市场对微调后的政策解读存在差异性。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精准度,则需要以多节点联动来研判相关政策的演变趋势。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知,多节点包括:提供可行性分析解决方案的公司、建设工程项目承接方、第三方专业机构。笔者建议,应以政策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为主线,以可行性分析解决方案公司为信息中枢,建立三方在内的政策研判团队。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总之,需要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前控制效力,进而来实现满足的“产出/投入”关系。

4结论

本文在委托关系下探讨了顾问公司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问题,对建设工程项目开展经济管理时需要具备系统性视野,即需要将宏观经济环境因素、融资环境因素、项目技术工艺流程因素等纳入到经济管理中来,即在开放的分析体系下综合做出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开展经济管理时的着力点包括:完善造价概算的治理结构、提高与委托方的沟通绩效、建立政策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的实施对策为围绕着:调整技术组织结构强化事前控制、基于合约界定造价概算责任边界、供给侧管理下调研同业市场状况、多节点联动来研判政策演变趋势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高飞,翟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成本控制与管理[J].建筑经济,2013(7):45-47.

第2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一方面严格按照高教委相关规定,沿袭专业基本课程框架,另一方面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及就业市场动向,重基础,重理论,同时重实践,重能力,即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会展业人才比较宽泛,从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到支持人才,需求大且要求多样化,而随着旅游与会展的不断融合,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展管理知识,无疑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二、会展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

1.《会展管理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因此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之前,首先要明确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的出发点。根据观察和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种:深入学习和了解;拓展知识面;拿学分。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顺利拿到学分,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及期末考察,让他们认识到拿学分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引入、理论分析、课堂小结等,帮助学生清晰有序地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而对于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学生,课上和课下都应给予关注,如课堂上及时结合最新时事动态,如APEC在北京的召开,青岛园博会的圆满落幕等,课堂上给予提点。

2.专业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展管理这门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最基本角度是分析会展与旅游这两大产业间的关系。因此,在正式进入教材学习前,将两者间的关系理顺是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属性、相似性、差异性及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等,理解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3.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

要求学生融入哲学思想。哲学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一般科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观点,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变化是永恒的,而静态是相对的。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与变革时,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另外,会展业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展商、观众,以及展馆、地方政府及媒体、中介机构等,都是这个行业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因此需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如探讨市场营销,则首先要明确营销主体,继而确定营销对象及营销手段,主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4.教材是学生主要的课程学习工具

教师要吃透教材,结合延伸知识及相关案例进行知识模块组合,使模块间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知识模块间的逻辑联系。此外,因为这门课程是一门概论性质的课程,要建立一条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知识线,从会展业到会展企业再到具体的会展项目,充分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知识,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引导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概况、企业管理及项目流程等相关基础知识。

5.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PBL教学法,PBL即Problem-basedLearning,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带着问题思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概念、原理等逐一展开,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积极性。如讲授“会展企业组织结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思考组织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与“组织”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引入会展业,讲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又如讲授会展项目立项策划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会展活动的信息,并将从会展项目名称到项目收益等相关信息罗列出来,从而对会展项目的策划内容有初步自主认识。

三、会展管理课程的考核体系

第3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1 概述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医疗器械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对于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对于医疗企业来说,实际生产中,避免产生质量问题的最有效措施便是预防。因此,风险规划管理和预测监控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风险,避免和减少诊断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器械的分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医疗器械方面更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对于产品质量提出多种多样的要求。医疗器械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可以说是充满了风险。国际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13485:2003),其中关于风险管理的要求是:组织应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建立风险管理的形成文件的要求,应保持风险管理引起的记录。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风险管理文件支持:在研发阶段有成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每一个组成部件也有各自的风险分析报告。而量产之后的任何变更也都必须有风险规划和监控,避免更改造成失败的后果。医疗企业的风险管理一般遵循《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ISO/IEC 14971:2012)来控制风险。ISO 14971要求企业在已经将一种医疗器械的所有单个风险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程度后,必须建立全部风险等级。这种全部风险等级必须反映单个风险的累积效应。风险管理认为在产品开发周期中做出的风险估计必须是有可靠依据的猜测。根据工作经验不断更新初步风险分析,并且根据这些更新资料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或降低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 案例介绍

医疗器械中,结构件是器械的支撑部分,关系着产品功能是否能精确实现,是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一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选择外协生产,因此在变更时,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更关系到物流及供应商等各方面。本案例中,为降低供应风险和成本,需要再开发备用供应商,下面以此项目为例说明风险管理过程中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的应用。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原有认识来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它研究产品每个零件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并确定各个失效模式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和功能的影响,用以在实际设计、生产时预防风险,通过不断评估、验证及改进再验证,使产品不断改善,最终得到可靠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结构件更换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通过积极主动而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识别、评估及监控,以达到将正面的计划最大化,将负面的影响最小化的目的,确保针对所有的风险都有确定的行动。

3 风险识别

第一,根据WBS识别每一项任务在人员、技术、管理、合同、物资、供应商、保障等方面是否存在进度、质量、成本等风险。

第二,参考以前类似新开发结构件的风险分析报告。但是由于产品不同,对于结构件的要求不同,有时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仔细分析、区别对待。

第三,头脑风暴法。可以召集项目相关人员不受拘束地提出任何可能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构件更换的风险有如下五类:(1)技术风险(尺寸变化、性能变化、设计缺陷、工艺缺陷等);(2)进度管理风险(项目拖延等);(3)外部风险(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法律法规的变更);(4)物流风险(库存和新产品的过渡方法、新产品的供货是否及时等);(5)成本管理风险(超支)。

4 风险分析

4.1 定性分析

先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根据其后果分为非常严重、严重、一般等程度,一般后果分为对客户的影响和对生产组装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优先考虑对于用户的影响,如果对于两者的影响同时存在,以严重度高的等级为准。供应商制造能力和法规风险为非常严重风险;关键尺寸和物流风险为严重风险;其余为一般风险。

4.2 定量分析

有三个因素决定风险重要值: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风险评估系数=严重度×发生频率×检测度

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详细分类,再使用主观评分法,参考评分标准,对每一项风险的严重度、可检测度、发生频率进行打分。对于这些新引入的风险项均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将在开发中进行验证及整改。定量分析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方法,得出了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析评估表显示,由于供应商变更,总共有7项风险。有1项的风险评估系数≤50,这是广泛可接受的。有4项的风险评估系数为≥51以及≤100,这些风险项是合理可行的,将会采取相应的建议性措施。有2项的风险评估系数高于100。因此,明确了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尺寸对性能的影响需要在验证中进行验证,确保尺寸符合接收标准,并且由质量部进行控制跟踪。而材料变更造成的重新注册也必须尽快解决,才能符合法规要求。在模具正式量产后再填写跟踪报告,确认RPN值均低于50,并整理风险分析报告,以备以后的项目进行借鉴。

所采取的措施有:(1)和供应商充分沟通,保证供应商熟悉公司质量标准。图纸需通过公司审核;(2)根据近期订单量通知供应商提前备库存;(3)原料检测部门检测零件外观和尺寸;(4)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5)供应商提供尺寸报告,匹配性测试和功能测试需通过验证;(6)由项目负责人和财务监控;(7)新零件和原封样确认一致方可生产,否则需要供应商调整后重新送样通过,并保存在质量部。

第4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关键词:系统管理视角 并购企业 整合 新华发行集团

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并购也因此成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策略。并购企业整合即有机整合各个零散要素,使之以整体的形式呈现。一般而言,企业并购在分类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具体有资产置换、财务并购、现金收购、战略并购以及换股收购等。

一、并购企业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并购企业整合缺乏科学认识

并购企业整合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会将精力集中在并购交易程序中,具体涉及到目标搜索、开展可行性分析、选择并购模式以及制定并购方案等方面。尽管制定并购计划及方案等环节会对并购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并购企业的后期整合同样不可忽视。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认为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操作就已经成功,在并购企业整合方面却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并购计划难以有效落实。

(二)并购企业整合法律及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在并购企业整合方面,与之相关的法律及法规主要有《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明电[1994]12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然而从实际使用来看,这些法律、法规以及机制等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以致于执行环节出现监管漏洞以及监管缺失等情况。

(三)缺乏明确的并购战略目标

并购是企业集团加快扩张的根本途径之一,其目标是赢取竞争方面的优势。在系统管理视角下,并购企业整合的重心是系统性及战略性,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企业热衷于并购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各种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信贷优惠政策等,这与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目标背道而驰。由此导致并购企业整合普遍存在着随意性以及盲目性等问题,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与扩张规模,未能进行深入思考,不仅不利于提升并购绩效,同时还可能会直接出现亏损等情况。

(四)并购后企业整合管理的经验较为缺乏

在并购之前,未能深入了解目标企业。受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并购前所获取到的目标企业内部信息可能会存在失真等问题,使并购实施程序和计划内容相矛盾。

并购程序完成后,往往会流失大量核心人才。并购活动开展之前,部分企业并未制定出详细的人力资源评估计划、人才激励计划,导致并购完成后大批专业人才流失。不仅如此,并购完成后还需进行人事重组,通常会出现一批冗员,而冗员安置程序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并购双方难以实现文化整合目标。对于部分跨国并购案例来说,受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导致并购计划无法得以有序开展。加之跨文化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匮乏,在文化整合环节通常会出现沟通障碍等问题,跨国并购活动难以开展。

整合环节缺乏良性沟通。并购实践程序中,企业员工如果想要了解并购现状与进程,通常只能从单一渠道进行了解,不仅会对员工参与度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还无法及时回收各种有效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整合程序的良性发展。

忽视了系统视角。并购完成之后整合外部供应链等环节也流于形式,不仅无法从中总结出整合重点,也会使整合程序呈现出脱节等状态。

二、基于系统管理视角的并购企业整合措施分析

2000年6月10日,上海新华书店、上海书城、上海发行所以及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等34家企业经资产重组而组建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该集团先是将主营业务分拆出来,而后通过相继收购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东方书报刊服务公司等相关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建立起了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新型企业。同时,集团通过收购华联超市45.06%的股权,成为华联超市控股股东,而后经绝大多数股东同意又对华联超市进行了资产置换,于2006年10月完成股改,复牌上市。集团通过“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这一创新且多方共赢的方案成功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创造了我国国有文化企业上市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先例。深入研究这一并购案例,可以为其他企业顺利完成并购、做好基础工作有所借鉴。

(一)进一步提高并购企业市场化程度

企业并购本身属于市场行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同时还是经济状态下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就我国实践程序而言,并购企业整合在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特征,过度依赖于政府主导,不仅和市场规律相背离,同时还表现出包办色彩,致使并购企业整合环节缺乏可行性,而资源也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目标。鉴于此,为了确保并购市场能够可持续化、良性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控制干预力度,将权力放还给市场,并将自身定位为参与协调、引导的重要组织,将重点放在健全法律、法规、金融体制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并购程序等方面,通过给予并购企业整合程序宏观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经济服务,将并购活动引向规范化、市场化运作道路,这有助于加快产业的转型速度和升级速度,实现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在提升并购企业基本竞争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断完善并购企业整合策略

首先,明确限定整合程序的战略性目标,并组建一支核心团队。团队成员除了要熟谙并购企业整合目标以及战略方针之外,还需要熟悉并购双方价值观、经营情况以及业务流程,并由该团队承担并购企业整合活动整个操作任务。

其次,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效率,并确保企业员工的稳定性。作为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员工在其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并购企业整合环节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防止大量核心人才流失,需要并购企业整合环节不断健全与优化激励机制、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加强与职工之间的良好沟通,鼓励员工参与到并购企业整合程序中,并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重视日常培训工作,通过参与培训,有助于员工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使之产生强烈的存在感与归属感,从而为并购企业整合做出更多贡献。

再次,将文化整合视作核心任务,强调文化层面的认同。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经营活动中的灵魂即为文化,表现出十分浓厚的深层次性以及潜在性,并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所有经营领域中。当前,基于系统管理视角的并购企业整合来说,文化整合既是其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有序进行,跨国并购表现出来的文化冲突、文化差异日益突出,所以我国企业要想实现全球性的战略计划,真正走向世界,就应当将文化整合视作其核心任务,并加大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综合型人才。

最后,始终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合理整合企业供应链。并购企业整合除了要在企业内部整合各个要素之外,企业外部要素同样需要进行整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其内部价值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在供应链的节点方面同样需要加强并购企业整合,使并购企业和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共赢的目标,确保并购价值能够达到最大化标准。

(三)对并购前的尽职调查给予充分落实

在并购事件程序的准备环节,需要开展可行性分析,通过评估以及调查目标企业战略定位、经济水平、技术条件以及财务状况等基本信息,做出可行性的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并购计划与详尽方案。必须强调的是,在实际操作环节,必须保证落实可行性分析程序,将视角放在长远利益方面,通过详细调查内部风险,做出投资计划,即可实现对并购整合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提高对企业并购后整合重要性的认识

并购程序涉及到三个环节,即准备环节、实施环节以及后期整合环节。其中,后期整合环节不仅是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还是并购活动协同效应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所以需要加强后期整合,有效控制整合速率,严格把握每一个整合时机,及早制定出整合计划与目标,确保整合程序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基于系统管理视角的并购企业整合尚处于研究实践阶段,还存在着较多问题,而为了提升并购企业整合效率,需要相关机构与组织进一步提升并购企业在市场化方面的程度,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并购企业整合基本策略,对并购前的各项尽职调查程序给予充分落实,并且不断提升对企业并购后期整合程序重要性的认知度,实现对并购企业整合问题及难点的有效防范与处理,在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并购整合效率,从而推动企业良性发展。X

参考文献:

1.沈建文,王海芳.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并购整合管理――中粮屯河被并购案例研究[J].新疆财经,2014,1(1):31-38.

2.冯秋玲,杨超.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整合体系建设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3-84.

3.周路路,赵曙明,王埏.企业跨国并购后不同整合阶段控制机制选择――以北京四维-约翰逊公司为例[J].软科学,2012,26(3):86-90.

4.崔影慧,刘笑笑.企业并购文化整合过程的分析――以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分析法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7(7):204-205.

第5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关键词 商务项目设计 教-学-做 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转变,商务英语专业逐渐转变为高职教育提倡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兼顾语言和商务的复合型专业。为此,我们引入了商务项目设计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商务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满足“就业导向”的内在要求。

2 商务项目设计课程的实施策略

2.1 商务项目设计的课程宗旨

商务项目设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个集中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商务项目,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直至确定实施该项目,并撰写项目计划。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商务项目的全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独立完成项目计划书。

2.2 商务项目设计课程的特征

(1)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体化和统一化。项目课程的每一个项目就是具体的学习任务,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都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将实践知识积累、理论知识获得和能力目标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立体培养综合职业能力。(2)协作学习和独立工作的主体性和个体性。项目教学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2.3 商务项目设计的教学安排与实施

2.3.1 商务项目设计的课程定位

该课程设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第五学期,也作为学生的毕业作业。有别于往届的翻译作业,项目设计更能体现培养方案中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商务应用综合素质,也更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2.3.2 商务项目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安排

(1)作为前提和保证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是项目初期,开讲座对课程做总体介绍;举办往届优秀项目设计报告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完成项目设计的信心;项目进行期间就选题、阶段报告和计划书撰写、答辩的准备等内容进行辅导,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2)集中授课与个别指导相辅相成。集中授课主要分布在课程初始以及穿插在项目设计的全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了解设计流程和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如阶段报告、专业术语、问卷设计、项目计划书的语言应用等,进行集中辅导。个别指导是指导教师对各小组因人制宜地进行单独辅导。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组员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来确定选题。指导教师主要实施以学生为主、“做中学”的教学过程:根据项目设计的步骤,指导学生选题、分析调研结果、修改阶段报告、起草项目计划书等。指导教师既要解决前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又要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预防和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3)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是项目设计的关键。项目设计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相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材、网络、参考书等)自主完成项目设计的各环节,包括市场调研、确定目标消费群、财务分析以及就如何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与控制提出解决方案,并拟定实施步骤,完成各阶段报告以及最后的项目计划书。

2.3.3 阶段考核和答辩审查相结合 (下转第127页)(上接第86页)

指导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提交的书面阶段报告质量和平时表现,给每个学生阶段成绩;小组组长根据组员的参与度、积极性等进行小组评分。两者相加作为学生的初评成绩。在答辩环节,由小组主讲人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再由评审教师对每个成员就项目的选题、财务、实施方案、风险分析等进行提问。评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和应变能力给出答辩成绩。

3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综合分析三届学生项目设计的完成情况,我们总结出以下问题:(1)学生在自学教材《实用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后,普遍存在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在项目过程中,信心不足,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正确;不知道如何撰写报告;这反映出学生对商务报告写作的整体认识存在问题。(2)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认清商务背景、SWOT、项目成本、项目风险等阶段分析报告和项目总计划书之间的关系。由于教材中未能提供总计划书范本,学生完成的总报告,各主体部分的编排顺序混乱。(3)学生在做市场调研后,无法准确地分析调研结果。因此在总结调研结果的时候经常出现问题不突出或者无法抓住重点问题等情况。(4)部分学生在项目中出现意见不一而产生矛盾的情况,最后影响了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针对以上的问题,指导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会议研究出一些对策:(1)项目开始初期,指导教师根据需要采用案例、文本范例、实施意见等进行分析和示范,让学生对报告有具体、直观的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教材的理论阶段。(2)指导教师可以展示往届优秀项目设计,或邀请往届学生介绍心得,学生出现的问题具有共性,能更直接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指导教师在集中授课时,要适时地讲授相关的商务知识,如分析方法、成本计算方法、顾客需求分析等,让学生巩固已学的商务知识,理清项目计划书的总体结构。(4)指导教师利用网络与学生保持沟通,除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项目进度和答疑外,还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项目课程对专业老师是一个挑战,指导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之间的心理疏导,调和矛盾,保证学生之间能互相理解、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以保证项目设计的顺利完成。

4 总结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2008-2010三届学生中进行商务项目设计课题的教学改革,这是一种新尝试。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严格贯彻项目课程的“SMART”原则,即项目必须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项目目标和其他目标具有关联性(Relevant),而且项目必须具有时限性(Time-based)。项目设计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商务环境,最大程度地接近工作环境。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水平、商务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弥补了高职学生在语言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因此,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采取了项目设计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实践为核心,以英语为主线,以商务为背景(PEB)”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羡锡彪,John Hilton.实用商务项目设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 林岚.“商务项目设计的实施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3] 丁红朝.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商务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10(4).

第6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摘 要】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持续升温,该课程也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通识课,以满足学生了解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采用何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尝试以大学生创业活动为突破口,将其作为调整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主线,围绕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逐步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创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内容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24-02

作者简介:肖晗,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朱民田,女,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编号:UPRP20140016)、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L14AJL005)和2013年度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购置资产(投资),融通资本(筹资)和管理营运资金以及如何进行利润分配的学问。它以财经法规制度为准绳,遵循一定理财原则,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诸多方法组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处理和协调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强、迅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与企业内外部联系广泛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目前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财务管理不仅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管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院校基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完善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等角度考虑均开设了财务管理一类的通识课程,由此可以看到财务管理知识已不再只与经管类专业学生相关,其所蕴含的理财知识和管理技能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

虽然财务管理课程已经为应对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才需求逐渐步入高校课堂,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许多理念都是基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上市公司为背景阐述,分析方法囊括了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论及教材,学生普遍反映概念抽象、专业性强,术语较多,不便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时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明知知识的重要性,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基于以上情况,很多教师、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真知灼见。例如,孙艳春、郭磊等人基于案例教学提出改革建议,认为案例教学应提升至财务管理教学的核心地位,并且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梁明提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Excel系统,通过与会计手工实训对接,以此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多教师以就业导向、业务素质培养目标为依据开发设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明确能力要求、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构建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李红梅、张胜群、张爱辉等。本文在总结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应以大学生创业活动为抓手,配以相应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内容都应围绕创业活动展开,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二、以创业活动为主线改革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依据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牢记学校教材必须与实践经验两者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从而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也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强调“学会生存”是核心。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之多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又被连续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形势如此严峻,很多学生必然会选择自主创业作为就业途径,希望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对于实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升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外当下竞争日益激烈,必然要求人们具备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技能,即使不进行自主创业,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管理技能也是必备的生存之道,日常生活中诸多事务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帮助,如按揭买房买车、资金借贷、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等等。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身处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过程产生财务关系。从创业活动的角度来设计财务管理课程,会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全貌具体而又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的放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安排围绕学生创业活动展开,这个全新的视角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帮助学生树立理财的理念,培养学生财务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者应具有的合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核心能力。将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将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以学生创业活动做为突破口,围绕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总体目标,符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以创业为主线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建议

1.将成功的学生创业计划作品作为案例引入课堂,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至少能够从三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分别是分析问题、与他人沟通和让他人接受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来说,恰好适应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不是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案例选择的得当与否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项工作往往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经济生活实际,而且要尽量选择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的案例,题材要新颖有趣味,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如戴尔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福特汽车公司的资本重组等,这些案例篇幅较长,内容复杂,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即使财会专业的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也并不轻松,很多学生连完整阅读的兴趣都没有,更不要说深入其中,因此并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以学生创业活动为中心改革原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尝试引入大学生创业计划中的优秀作品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创业与就业紧密相关,与当前市场需求紧密相关,这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管创业计划只是模拟的创业活动,但进行策划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创业的可行性分析到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都丝毫不逊色于一个真实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因此利用这种完全以学生自主创业为背景的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学生自始就参与其中,创业团队自行选择的创业项目,拿出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必然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2.以创业活动为主线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除了讲解财务管理教材本身的内容外,还应当以个人创业为主线对课本知识进行有益的补充,适当增加一些创业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重新拟定教学大纲,增加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内容,适当减少理论性过强,或与实践联系不大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因此,基于创业活动来安排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至少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融资计划、财务预测、风险控制、企业社会责任等几方面的内容:

(1)融资计划:主要讲授如何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如何安排资金的用途,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如何确定投资者的权利,设计资金的退出方式以及制定债务性资金的偿还计划等。

(2)财务预测:讲解如何根据市场预测以及资金的安排编制未来3~5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掌握未来的收入、利润、资金流动和收益率等重要信息。

(3)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决策风险、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实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等内容。

(4)社会责任: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社会责任体系来完善公司价值评价。企业价值,不仅应包括现有和潜在资产的市场价值,更应该包括社会价值。因为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调整教材的章节顺序对于根据创业活动的组织过程来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项目投资”是财务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了投、融资决策和项目营运的整个过程。学习“项目投资”需要学生对企业筹资、资金成本、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等很多环节有一定的了解。而实际情况是,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往往是在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三章“筹资管理”后就安排“项目投资”这部分内容,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知识都是安排在“项目投资”之后,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知识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项目投资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对理解项目投资造成影响。因此,应将“流动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提至“项目投资”之前进行讲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目投资的全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项目投资的分析过程中。

3.调整现有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突出对能力的测定。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仅仅依靠一份试卷是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试卷的内容通常分为客观和主观两部分,客观题通常是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是对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核,无法反映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主观题以案例分析、论述等题型为主,虽然考核的是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试卷篇幅有限,也只能考核部分知识点的应用,尤其无法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二是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学生获得高分往往不是因为具有出色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主要依靠短期内的记忆。

另外,成绩评定缺乏科学设计,期末总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等成绩构成,而事实上考勤情况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期末卷面成绩比例过高,卷面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情况,对于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效果都无法给予有效认定。因此,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无益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这就需要在确定最终考试成绩时增加平时形成性成绩的比重,而平时成绩并不应该仅局限于考勤、回答问题等简单的形式。以创业活动作为主线调整财务管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进行考核,综合素质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过程性评价比最终试卷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在创业案例中的讨论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情况作为评价依据,而且应赋予较大的分值比重。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学生在搜集、分析资料、推理判断、得到结论的过程中以及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作为评分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撰写的商业计划书中是否清晰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做出比较透彻的分析,是否得到有意义的结论等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当中去。

在教学中引入创业活动的思想,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安排的主线,在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创业活动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财务管理课程进一步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培养“知识与技能双重型人才”,适应新的形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张爱辉.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2013,(1).

[3]华玉昆.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6).

第7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运作能力,使其掌握营销策划的技能,必须让学生参与营销策划实践,运用实训教学,着重在营销知识和方法的“用”字上下工夫。模拟实训通过对具体企业经营环境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实践操作的程序和方法亲自进行策划, 从市场环境调查、营销资料分析、策划创意形成、策划方案设计、策划方案撰写到策划方案沟通和实施,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脚(调查)、动脑(创意)、动手(方案)、动嘴(表达),充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意形成技能、信息处理技能与策划表达技能。模拟实训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一、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的运用模式

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的运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以某一企业为蓝本,要求学生参与策划该企业需要策划项目的整个过程。但是这种通过到企业寻找模拟策划项目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一方面 ,不是每个学生、每次课程都能顺利找到一个愿意接受实习的企业,找到模拟策划项目;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由于各种原因, 也很难得到企业真正的支持,使市场调查、营销资料分析等很难深入,影响学习效果。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创业策划这一项目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创业策划的设计过程包括市场环境考察、项目的寻找与筛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创业策划书的形成等工作步骤。最终要求学生形成创业策划书,其内容要涉及创业项目介绍、资金的来源与用途、目标顾客及盈利模式、产品或项目竞争能力分析、主要的营销策略、销售收入与盈利能力预测、风险预测与风险控制等。

模拟创业策划的具体步骤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假设其即将创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分析市场,寻找创业机会。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小组要撰写自己的创业策划方案并将每一阶段的策划方案都制作成 PPT,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展示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师的点评意见逐步完善自己的策划方案。同时,将整个班级模拟成一个集团公司,在期末选举产生董事会成员,每个小组最终形成的完整的创业策划方案都要向董事会汇报并提请董事会批准,获得董事会批准的方案,其小组成员在期末总成绩中加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对每个学生的考核是在小组形成的创业策划方案的基础上参考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方案汇报时的表现,确定其最终成绩的。

二、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的组织与实施

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成功运用的关键点在于是否组织得当、实施顺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工作,尽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项目作业得以落实,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首先,分组。模拟创业策划作业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的,分组是实施项目作业的第一步。通过分组,可以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通过团队成员的相互激励提高活动的效率并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每组人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多,要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中来就很困难,还会使有些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出现“搭便车 ”的现象,而且小组成员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要达成一致也会比较困难。人数太少则可能难以完成繁重的调查、分析和方案设计等任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般要求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并选出一位小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同时,建议同一小组成员中尽可能包括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人,性格外向的人对开拓客户很有帮助,而性格内向的人在资料分析方面往往会比较全面,成员中还要有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人,这会大大提高策划的效率以及策划方案的质量。

其次,模拟创业项目的选择。模拟创业项目的选择由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商议决定。小组成员以创业者的角色和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愿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市场,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集体讨论,确定选题。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尽量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产品或服务,这样策划时容易产生创意 ,方案容易出彩,讨论也会比较深入;应尽量避免那些难度大的、自己不太了解的项目,这些项目策划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再次,模拟创业项目的进程控制。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学生小组进行模拟创业项目选题。在学习完“营销策划过程 ”的内容后就进入模拟创业策划过程。学生模拟策划项目与课堂讲授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密切相关的两条线,随着课程内容的展开,学生模拟项目也在不断推进,从市场调研、机会分析到市场定位、营销策略设计, 再到企业形象策划,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咨询,分阶段要求学生提交市场环境分析报告、市场定位分析报告、竞争战略策划方案、4PS 策略策划方案、企业形象策划方案、整合营销策划方案等,最后召开项目讨论会,对策划方案进行讨论、评选、考核。

三、模拟实训在营销策划课中实施的注意事项

首先,模拟创业策划不适合单独使用,应当和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模拟创业策划是将学生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法, 离开了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学生在策划时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该怎么操作,模拟创业策划也就根本没有意义了。

第8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238-02

1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国内一些高校也陆续开展MIS 教学和研究。如今MIS 课程已成为国内计算机类和管理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学科, 它是一门覆盖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的横向新学科,并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性质属于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联系密切、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课程, 它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2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探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新模式, 就必须对其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2.1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从概念、 步骤、方法上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理论进行介绍,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方法时缺乏针对性,而不是从现实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背景出发来阐明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上看都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在简单假设下所开发的非常简单的系统模型。

2.2 预修课程的不足

由于MIS是管理学、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高度交叉点,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而目前管理类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过于薄弱,往往在学习MIS 课程的时候,要求重新讲解数据库等基础知识;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又往往欠缺相应的管理知识,在理解MIS的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一定障碍。

2.3 课程内容不规范, 教学方法单一

现有教材在内容和逻辑性等方面存在问题, 比如说缺少案例、 章节的编排次序不合理、 章节之间过于松散、 甚至存在错误等等,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教学内容上, 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不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 有的侧重数据库开发技术, 有的侧重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 有的侧重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基础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深入研究如何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理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三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在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动手设计的现象。

3 MIS中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性强,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如何结合实验,强化基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应用、管理的综合素质,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实验教学以广泛应用的系统分析方法为主,并辅以计算机软件工具支持。实验安排上先以单个的方法学习为主,然后通过大作业及课程设计将全部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串联。然后通过毕业设计,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分析、设计、开发一个MIS系统,并且能够应用和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三位一体是指基础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基础实践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方法,并学会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综合性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知识指导实践,并解决实践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基础实践教学

MIS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数据库技术;系统的分析与建模,如需求分析、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系统设计,如数据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实施,如代码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配置与维护等环节。

由于涉及的学科知识、设计方法和应用工具多,在设计基础实验时,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注重实验方法、内容和课程的衔接。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进度紧随课堂教学,实验始终与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步。

掌握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获取业务流程、数据项表,最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掌握Rose综合绘图软件中数据库模型图的基本操作;复习 E-R图设计与使用的基本理论;理解 E-R图设计过程,并为后续的实验打基础。

加深对功能模型的理解;学会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理解界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原则,学会常用的界面设计工具。

加深对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UML 方法及Rose软件的使用。

3.2 课程设计环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学生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设计课题,设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个课程设计采取分小组团队开发形式,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设立一个项目负责人,明确组员分工与协调开发。整个过程根据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进行,包括明确系统目标,了解相关的技术背景,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主要业务流程,了解涉及的主要数据。其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最后系统实现,建立数据库、编制程序,完成系统等。同时要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比较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实的 MIS系统,采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进行设计与开发。目的在于使学生以系统的思维方式,能够分析、设计、实现、管理 MIS系统;同时能够了解课程涉及的最新技术与发展动态;掌握并灵活应用MIS基本理论、方法和相关的应用工具,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学生毕业设计环节

学生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总体检验,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一般是完成某个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虽然学校制定一些监督策略,如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等,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规范去完成一个系统,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生命周期对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整个开发过程涉及到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步骤, 每个步骤可以制定不同的知识和能力, 如调研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编码知识等。学校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如果按照系统的开发流程将毕业设计过程分解成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要求完成相关的文档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到与企业应用接轨。

4 结束语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但从解决学生就业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看,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在分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更好的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 .

[2]成卫,张小川.信息系统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

第9篇:可行性分析报告案例范文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